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册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_第1页
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册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_第2页
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册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_第3页
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册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_第4页
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册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一、选择题(每题2分,25题,共50分)1.(210万多件石器,成批的骨器,100多种野兽化石,还有大量灰烬……其中最厚的灰烬可达4米。灰烬中有很多石头、骨头和朴树子等。”材料反映了北京人()①会制造和使用石器、骨器②会种植庄稼③会使用火和保存火种④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A.①③④2.(2分)下列人类遗址中,对研究我国北方原始农耕文化帮助最大的是()A.元谋人遗址B.北京人遗址C.半坡遗址D.河姆渡遗址B.①③C.①②④D.②④3.(2分)“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这是孙中山对“人文初祖”黄帝的评价。与“平定蚩尤乱”有关的战役是()A.牧野之战B.涿鹿之战C.城濮之战D.巨鹿之战4.(2分)《左传》载:“其怀柔天下也,忧俱有外侮。捍御外侮者,莫如亲亲,故以周亲屏周。”材料涉及的制度是()A.禅让制B.分封制C.郡县制D.行省制5.(2从中不能得到的历史信息是()A.青铜铸造业规模宏大组织严密B.青铜器种类繁多,用途广泛C.青铜器物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D.青铜铸造业的工艺水平高超6.(2分)近代学者梁启超在《中国六大政治家》中,将商鞅列为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政治家之一,商鞅变法内容中,最能触动旧贵族利益的是()A.推行县制B.奖励军功C.奖励生产D.承认土地私有7.(2分)对联“恢拓禹功名父子;创开天府古神仙”称颂的人物()A.治理了黄河水患C.修建了都江堰B.编著了《道德经》D.开凿了大运河8.(2的过程中搜集到下列信息(如图所示)。这些信息反应出春秋战国时期的阶段特征是()A.社会大变革的时代C.繁荣与开放的社会B.统一国家的建立D.民族关系的发展9.(2匿奸者与降敌同罚。……行之十年,秦民大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这反映了商鞅变法()A.注重法治,稳定社会秩序B.承认土地私有,发展经济C.推行县制,便于国家管理D.推动民族交融,富国强兵10.(2①宽厚待人,以身作则③罢黜百家,独尊儒术②爱惜民力,为政以德④追求真理,学习先进C.①②④A.①②③④B.①③D.②④11.(2系列成果引领“第二次量子革命”,量子科学领域有望成为中国对外的新名片,闪耀世界。而墨子的思想主张则是()A.“春秋无义战”B.“无为而治”C.“兼爱”“非攻”D.“为政以德”12.(2分)《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那置守、尉、监。“这一措施的作用是()A.形成了森严的等级C.开创考试选官制度B.直接有效地控制地方D.君主集权进一步强化132①②③A.商朝、秦朝、三国C.商朝、唐朝、明朝B.隋朝、唐朝、元朝D.秦朝、唐朝、十六国14.(2晋身之阶以后表面上看来儒家是胜利了,但实际上却使它逐渐丧失了其独立的批评与自由,……”由此可见,作者认为儒学()A.推动封建教育的发展与繁荣B.吸收了道家、法家等各派的合理成分C.遏制了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D.成为维护统治的工具15.(2分)西汉初年,诸侯“连城数十,地方千里”轻则骄奢淫逸,重则联手对抗中央。汉武帝为解决这一问题所采取的措施是()A.统一铸造货币C.推行儒学教育B.实行推恩之策D.建立刺史制度16.(2分割的一部分,并非清朝时新入版图的疆土。早在二千多年前的西汉时期,中央政府就在此设置了()A.北庭都护府B.伊型将军C.西域都护D.宣政院17.(2分)下列有关丝绸之路正确的路线是()A.长安→河西走廊→中亚、南亚、西亚一今新疆境内一大秦B.长安一河西走廊→今新疆境内→中亚、南亚、西亚一大秦C.洛阳→河西走廊→中亚、南亚、西重→今新疆境内一大秦D.洛阳→中亚、南亚、西亚一河西走廊一今新疆境内一大秦182下面哪一幅图反映了222年三国鼎立的形势?()A.C.B.D.192①牧野之战②长平之战③赤壁之战④涿鹿之战A.④①②③B.③①②④C.④①③②D.①④③②20.(2题应该是()A.统一国家的建立C.繁荣开放的社会B.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D.国家产生和社会变革21.(2他们视为畏途的南方……而这里的局势又相对安定,往往能在较长时期内‘无风尘之警’,水利兴修和农田垦辟在持续进行,位处长江下游的江南地区尤为突出。”材料表明江南地区“情况逐渐发生了变化”的原因有()①中原人大量南迁②社会比较安定③统治者的重视④自然条件优越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22.(2分)北魏孝文帝改革成功的主要原因是()A.维护了人民的利益C.最高统治者的支持B.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D.维护了封建贵族的利益23.(2分)如图砖画出土于甘肃嘉峪关魏晋古墓。生动反映了当时汉人胡食的生活习俗。这组砖面可以用来直接研究()A.江南开发C.政权并立B.民族交融D.经济重心南移24.(2分)东晋王羲之的书法独创一家,行书、草书流畅潇洒,“飘若浮云,矫若惊龙”。他被尊为“书圣”。以下书法作品中,他的代表作是()A.B.C.D.25.(2()A.科学技术发达C.手工技艺精湛二、非选择题B.医学领先世界D.绘画成就卓越26.(16分)政治制度的创新是历史演进的一种常态,探究政治文明是历史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二在黄河南北的大平原进行了一次历史性的大扫除,使封建领主制留下来的残余一扫而光,然后在六国的废墟上建立起新兴地主阶级专政的封建专制主义国家。﹣﹣翦伯赞《中国史十五讲》材料三他把“帝”这个头衔作为自己的专属称呼,皇帝之下是三公,三公之下有九卿,“天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全国分为三十六郡,郡下辖若干县,县按大小设县令或县长。﹣﹣摘编自樊树志《国史学概要》材料四请回答:(1(2指哪一政权?这一政权创立了一套怎样的政治制度?(3是谁?请说出材料中“三公的名称,由材料可知,“他”为加强地方管理而推行的制度是什么?(4)材料四反映了汉武帝巩固“大一统”在政治上采取了什么措施?27.(14分)唯物史观认为,经济是人类一切活动的基础,而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一(1)由图片信息及所学知识,写出春秋战国时期促进经济发展的因素。材料二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一次重要的改革。通过这次变法,旧制度废除,新制度建立。国家富裕,军力增强,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强大的国家,为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川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2什么措施?商鞅变法运用百家争鸣中的哪家的思想。材料三:“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已上,习性已久,容不可猝革。三十已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摘自《魏书•咸阳王禧传》材料四鮮卑姓改为汉姓拓跋拔拔元长孙丘穆陵步六孤陆贺穆陆贺刘贺赖(3)根据材料三,判断这位皇帝指的是谁?根据材料四,概括他采取了哪两项措施?(428.(20分)民族融合是指几个或多个民族在共同的经济基础和思想基础上相互影响、相互促进,民族之间差别逐渐缩小,甚至形成一个新民族。民族融合的方式有多种,探究下列民族融合的方式,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进入阶级社会后民族融合的初步发展时期,诸侯国间频繁的兼并战争,大大加强了中原地区与周边民族的联系,促进了民族整合。﹣﹣﹣百度百科民族融合(1和西周的哪一政治制度有关?依据材料一指出,春秋战国时期促进了民族融合的方式是什么?材料二:张骞始开西域之迹。﹣﹣<汉书>(2)材料二指的是西汉时期的哪一历史事件?该事件产生了怎样的历史作用?材料三: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族流动趋向(3有哪些?材料四:(44世纪后期发生的著名战役的名称?图中氐族统一北方黄河流域之后哪一少数民族也统一了北方?材料五:(5)指出材料五中北魏政府的改革有怎样的作用。(6)综合以上问题的探究并结合所学知识,请概括出促进民族融合的方式有哪些?至少说出两点)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每题2分,25题,共50分)1.(210万多件石器,成批的骨器,100多种野兽化石,还有大量灰烬……其中最厚的灰烬可达4米。灰烬中有很多石头、骨头和朴树子等。”材料反映了北京人()①会制造和使用石器、骨器②会种植庄稼③会使用火和保存火种④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A.①③④B.①③C.①②④D.②④【分析】本题考查北京人,知道北京人会制造石器、会使用火和保存火种。【解答】10万多件石器,成批的骨器,1004和朴树子等可知,北京人遗址出土10万多件石器,说明北京人会制造石器,北京人遗址发现大量灰烬…其中最厚的灰烬可达4米,说明北京人会使用火和保存火种。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北京人,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基础知识。2.(2分)下列人类遗址中,对研究我国北方原始农耕文化帮助最大的是()A.元谋人遗址B.北京人遗址C.半坡遗址D.河姆渡遗址【分析】本题以人类遗址为切入点,考查的是我国北方原始农耕文化。【解答】位于今陕西西安的半坡村的是半坡遗址。生活在距今约五六千年陕西西安半坡村(黄河流域)的半坡原始居民普遍使用磨制石器和木制的耒耜、骨器,种植粟。他们居住在半地穴式房屋里,过着定居生活,还饲养猪狗等动物,打猎、捕鱼,会制造彩陶和纺线、织布、制衣。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地点。3.(2分)“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这是孙中山对“人文初祖”黄帝的评价。与“平定蚩尤乱”有关的战役是()A.牧野之战B.涿鹿之战C.城濮之战D.巨鹿之战【分析】本题以“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为切入点,考查的是黄帝和炎帝的相关知识点。【解答】相传距今约四五千年,黄帝部落和炎帝部落结成联盟,在涿鹿之战中打败蚩尤。材料一中“平定蚩尤乱”的战役是涿鹿之战。涿鹿之战以后,炎帝黄帝部落结成联盟,经过长期发展,形成日后的华夏族。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黄帝和炎帝的有关内容。4.(2分)《左传》载:“其怀柔天下也,忧俱有外侮。捍御外侮者,莫如亲亲,故以周亲屏周。”材料涉及的制度是()A.禅让制B.分封制C.郡县制D.行省制【分析】本题以《左传》记载为依托,考查分封制的知识点。注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解答】《左传》载:“其怀柔天下也,忧俱有外侮。捍御外侮者,莫如亲亲,故以周亲屏周。材料涉及的制度是分封制。西周初期,为巩固周朝的统治,西周实行分封制,周天子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把某地的土地和臣民授予宗亲和功臣,封他们为诸侯,建立诸侯国,称为“授民授疆土”。诸侯有权管理封地内的居民,有权将自己的定期进行朝贡述职,还必须随时准备率领自己的武士和军队,接受周天子的调遣,保卫周王。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西周分封制的目的、内容和作用。5.(2从中不能得到的历史信息是()A.青铜铸造业规模宏大组织严密B.青铜器种类繁多,用途广泛C.青铜器物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D.青铜铸造业的工艺水平高超【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青铜器的认识。青铜器出现在原始社会末期,夏朝时种类逐渐增多。商朝是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当时著名的青铜器有司母戊鼎、四羊方尊等。商周时期,青铜器的铸造有了进步,如:生产规模大,技艺水平高;分工细致;种类繁多,不仅有实用的功能,还具有高超的艺术价值。【解答】商周时期是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青铜器生产规模大、品种多,工艺精美,如著名的司母戊鼎和四羊方尊等;西周青铜器种类更加丰富,大量用于祭祀。观察题干关于青铜器图片可知,青铜器种类繁多,用途广泛;青铜铸造业的工艺水平高超;青铜器物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但是从中不能得到的历史信息是选项A。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图片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理解并识记青铜器的相关史实。6.(2分)近代学者梁启超在《中国六大政治家》中,将商鞅列为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政治家之一,商鞅变法内容中,最能触动旧贵族利益的是()A.推行县制C.奖励生产B.奖励军功D.承认土地私有【分析】本题考查了商鞅变法。战国时期新兴地主阶级为了确立封建统治,发展封建经济,纷纷掀起变法运动。【解答】商鞅变法内容中,最能触动旧贵族利益的是奖励军功。公元前356年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开始变法,法令规定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需要灵活运用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7.(2分)对联“恢拓禹功名父子;创开天府古神仙”称颂的人物()A.治理了黄河水患C.修建了都江堰B.编著了《道德经》D.开凿了大运河【分析】本题考查都江堰,知道战国时期秦国蜀守李冰主持修建都江堰,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解答】据“恢拓禹功名父子;创开天府古神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对联称颂的是李冰,战国时期秦国蜀守李冰主持修建都江堰,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都江堰,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8.(2的过程中搜集到下列信息(如图所示)。这些信息反应出春秋战国时期的阶段特征是()A.社会大变革的时代C.繁荣与开放的社会B.统一国家的建立D.民族关系的发展【分析】本题考查春秋战国时期的阶段特征,知道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从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的大变革时代。【解答】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兼并战争,掠夺土地、大国兼并小国,促使井田制和分封制瓦解。随着铁器和牛耕的推广,私田增多,出现封建生产关系;春秋时期赋税制度改革促使公田转化为私田,到战国时期奴隶主的土地国有制已大部分被封建土地私有制所代替。这时,王室衰微,政权逐步掌握在新兴地主阶级的代表卿大夫手中,他们利用政权力量进行自上而下的改革、变法运动,最终废除奴隶制度包括井田制、分封制,确立封建制度包括土地私有制、中央集权体制,顺应了走向统一的趋势。这段时期,社会急剧变化,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在思想上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从历史进程上看,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从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的大变革时代。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春秋战国时期的阶段特征,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基础知识。9.(2匿奸者与降敌同罚。……行之十年,秦民大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这反映了商鞅变法()A.注重法治,稳定社会秩序B.承认土地私有,发展经济C.推行县制,便于国家管理D.推动民族交融,富国强兵【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商鞅变法相关知识的掌握,公元前356年,商鞅在秦孝公支持下开始变法。【解答】据题干“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行之十年,秦民大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结合所学可知,这反映了商鞅变法注重法治,稳定社会秩序。结合所学可知,公元前356年,商鞅在秦孝公支持下开始变法。商鞅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使得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为秦灭六国,统一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商鞅变法相关知识的掌握,重点识记内容与影响。10.(2①宽厚待人,以身作则③罢黜百家,独尊儒术②爱惜民力,为政以德④追求真理,学习先进C.①②④A.①②③④B.①③D.②④【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优秀传统文化的具体表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生产中积淀形成的精神财富,是凝聚民族认同的“共同记忆”,也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共同生活、共同发展的根脉和灵魂。【解答】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生产中积淀形成的精神财富,是凝聚民族认同的“共同记忆”,也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共同生活、共同发展的根脉和灵魂。据所学知识可知,宽厚待人,以身作则、爱惜民力,为政以德和追求真理,学习先进属于这种“优秀传统文化”具体表现。①②④符合题意。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优秀传统文化的相关史实。11.(2系列成果引领“第二次量子革命”,量子科学领域有望成为中国对外的新名片,闪耀世界。而墨子的思想主张则是()A.“春秋无义战”C.“兼爱”“非攻”B.“无为而治”D.“为政以德”【分析】本题以量子科学领域发展的材料为依托,考查的是百家争鸣的知识。【解答】墨子生活于战国时期,是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希望人们互助互爱,反对侵略战争。故选:C。【点评】本题以量子科学领域发展的材料为背景,考查的是学生对百家争鸣的有关知识的记忆、理解能力。12.(2分)《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那置守、尉、监。“这一措施的作用是()A.形成了森严的等级C.开创考试选官制度B.直接有效地控制地方D.君主集权进一步强化【分析】本题考查了秦朝郡县制。秦王嬴政自称始皇帝即秦始皇。【解答】措施的作用是直接有效地控制地方。秦始皇创立了一套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军事和监察;在地方上,废除分封制,推行郡县制。郡县制的推行,在我国历史上影响深远。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秦朝郡县制可以直接有效地控制地方。132①②③A.商朝、秦朝、三国C.商朝、唐朝、明朝B.隋朝、唐朝、元朝D.秦朝、唐朝、十六国【分析】本题考查我国古代朝代更替的知识点。注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解答】我国古代朝代更替先后顺序的口诀为三皇五帝始,尧舜禹相传;夏商与西周,晋和东晋)前后沿;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五代十国)传;宋(北宋和南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与图中①②③对应的朝代是商朝、秦朝、三国。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朝代更替的相关史实。14.(2晋身之阶以后表面上看来儒家是胜利了,但实际上却使它逐渐丧失了其独立的批评与自由,……”由此可见,作者认为儒学()A.推动封建教育的发展与繁荣B.吸收了道家、法家等各派的合理成分C.遏制了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D.成为维护统治的工具【分析】本题通过材料考查儒学遏制了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的知识。考查学生概括能力。【解答】由材料“表面上看来儒家是胜利了,但实际上却使它逐渐丧失了其独立的批评与自由”可知,儒学遏制了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故选:C。【点评】本题旨在通过材料考查儒学遏制了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的知识。考查学生的概括分析材料的能力。15.(2分)西汉初年,诸侯“连城数十,地方千里”轻则骄奢淫逸,重则联手对抗中央。汉武帝为解决这一问题所采取的措施是()A.统一铸造货币C.推行儒学教育B.实行推恩之策D.建立刺史制度【分析】本题以西汉初年,诸侯“连城数十,地方千里”轻则骄奢淫逸,重则联手对抗中央为依托,考查推恩令。注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解答】据题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汉初年,为巩固国家的统治,汉初分封了许多封国。到汉武帝时,汉初分封的诸侯国,有相当的势力,严重威胁中央集权。汉武帝为加强中央集权,接受了主父偃的建议,颁布了“推恩令”,下令允许诸侯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诸侯国。从此诸侯国越分越小,势力越弱,诸侯国对中央的威胁逐渐消除,加强了中央集权,使西汉实现了政治上的大一统。B符合题意。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汉武帝推进大一统的措施的相关历史史实。16.(2分割的一部分,并非清朝时新入版图的疆土。早在二千多年前的西汉时期,中央政府就在此设置了()A.北庭都护府B.伊型将军C.西域都护D.宣政院【分析】本题考查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的知识。考查识记能力。【解答】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加强对新疆地区的管辖,这是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府管辖的开始。故选:C。【点评】本题重在让学生区分管辖西域与丝绸之路开通的知识,学生需区分开来。17.(2分)下列有关丝绸之路正确的路线是()A.长安→河西走廊→中亚、南亚、西亚一今新疆境内一大秦B.长安一河西走廊→今新疆境内→中亚、南亚、西亚一大秦C.洛阳→河西走廊→中亚、南亚、西重→今新疆境内一大秦D.洛阳→中亚、南亚、西亚一河西走廊一今新疆境内一大秦【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丝绸之路的相关知识点,把握丝绸之路的路线。【解答】张骞通西域之后,汉朝的使者、商人接踵而至,西域的使者、商人也纷纷东来,开辟了历史上著名的丝绸之路。丝绸之路的路线是,从长安出发,向西穿过河西走廊,达到新疆地区、中亚、南亚、再运往西亚,最后转运到欧洲的大秦。故选:B。【点评】关于丝绸之路,学生还要知道,为丝绸之路的开辟奠定基础的是张骞;丝绸之路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182下面哪一幅图反映了222年三国鼎立的形势?()A.C.B.D.【分析】本题以三国鼎立图示为切入点,考查三国鼎立。【解答】208曹操手中夺得汉中地区,有了立足之地,孙权在长江中下游的地位进一步稳固,220年,221222年,孙权建立吴,定都建业,位于我国东南。因此C符合题意。故选:C。【点评】本题以三国鼎立为背景,考查学生识图和识记历史知识能力。192①牧野之战②长平之战③赤壁之战④涿鹿之战A.④①②③B.③①②④C.④①③②D.①④③②【分析】本题以时序性是历史学科的基本属性之一为切入点,考查的是古代主要战役。【解答】涿鹿之战距今约四五千年前,牧野之战发生在公元前1046年,长平之战发生在公元前260年,赤壁之战发生在208年。所以④①②③排列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古代主要战役的时间顺序,考查了学生的识记记和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基础知识。20.(2题应该是()A.统一国家的建立C.繁荣开放的社会B.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D.国家产生和社会变革【分析】本题阅读历史书籍需要关注章节标题,从而把握内容的主旨为切入点,考查的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特点。【解答】结合所学知识:中国历史,在三国时期出现了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此后西晋实现了短暂统一,西晋灭亡后,黄河流域进入了十六国时期,南方则处于东晋的统治下,此后,南北方进入了南北朝并列的时代。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边疆少数民族的内迁和北方人的南迁,中国历史出现了民族融合的大趋势,因而三国两晋南北朝的特征为政权的分立与民族融合。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特点的相关知识点。21.(2他们视为畏途的南方……而这里的局势又相对安定,往往能在较长时期内‘无风尘之警’,水利兴修和农田垦辟在持续进行,位处长江下游的江南地区尤为突出。”材料表明江南地区“情况逐渐发生了变化”的原因有()①中原人大量南迁②社会比较安定③统治者的重视④自然条件优越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分析】本题以江南地区“情况逐渐发生了变化”为切入点,考查的是我国古代经济中心南移的相关知识点。【解答】江南地区“情况逐渐发生了变化”,材料体现了主要原因有北方长期战乱,南方相对比较安定,大批北方人口南迁,带来了大量的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南方自然条件优越,①②④选项符合题意;③选项材料没有体现,排除。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我国古代经济中心南移的有关内容。22.(2分)北魏孝文帝改革成功的主要原因是()A.维护了人民的利益C.最高统治者的支持B.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D.维护了封建贵族的利益【分析】本题以北魏孝文帝改革为依托,考查的是北魏孝文帝改革原因的知识。【解答】西晋末年,伴随着少数民族内迁,我国北方出现了民族融合趋势。正是因为顺应了这一历史潮流,北魏孝文帝改革才取得了成功。故选:B。【点评】本题以北魏孝文帝改革为背景,考查的是学生对北魏孝文帝改革原因的有关知识的记忆、理解能力。23.(2分)如图砖画出土于甘肃嘉峪关魏晋古墓。生动反映了当时汉人胡食的生活习俗。这组砖面可以用来直接研究()A.江南开发C.政权并立B.民族交融D.经济重心南移【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民族交融的相关史实。识读图片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解答】据出土于甘肃嘉峪关魏晋古墓的砖画“制作蒸馍与烙饼”“食用烧烤食品”可知,这生动反映了当时汉人胡食的生活习俗,汉人学习胡人的生活习俗,胡人学习汉人的生活习俗,相互交融,体现了民族融合。故这组砖面可以用来直接研究民族交融。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图片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理解并识记民族交融的相关史实。24.(2分)东晋王羲之的书法独创一家,行书、草书流畅潇洒,“飘若浮云,矫若惊龙”。他被尊为“书圣”。以下书法作品中,他的代表作是()A.B.C.D.【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书圣”王羲之,其代表作是《兰亭序》,有“天下第一行书”的美誉.【解答】东晋的王羲之,集书法之大成,后人称他“书圣”。王羲之写出的字或端秀清新或“飘若浮云,矫若惊龙”,他的代表作《兰亭序》有“天下第一行书”的美誉后人称赞为“遒媚劲健,绝代更无”。根据图片内容可知D是《兰亭序》。故选:D。【点评】王羲之的成就,书法特点,别称应掌握.25.(2()A.科学技术发达C.手工技艺精湛B.医学领先世界D.绘画成就卓越【分析】本题以某校学生开展中国古代文明系列明信片设计活动为切入点,考查中国古代科学技术。【解答】明信片上的人物蔡伦(改进造纸术)、张仲景(“医圣,代表作为《伤寒杂病论》)、华佗(主要贡献为麻沸散和五禽戏)、祖冲之(将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面的第七位数字),都体现了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发达。故选:A。【点评】本题以中国古代科学技术为背景,考查学生运用所学解决问题能力。二、非选择题26.(16分)政治制度的创新是历史演进的一种常态,探究政治文明是历史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二在黄河南北的大平原进行了一次历史性的大扫除,使封建领主制留下来的残余一扫而光,然后在六国的废墟上建立起新兴地主阶级专政的封建专制主义国家。﹣﹣翦伯赞《中国史十五讲》材料三他把“帝”这个头衔作为自己的专属称呼,皇帝之下是三公,三公之下有九卿,“天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全国分为三十六郡,郡下辖若干县,县按大小设县令或县长。﹣﹣摘编自樊树志《国史学概要》材料四请回答:(1(2指哪一政权?这一政权创立了一套怎样的政治制度?(3是谁?请说出材料中“三公的名称,由材料可知,“他”为加强地方管理而推行的制度是什么?(4)材料四反映了汉武帝巩固“大一统”在政治上采取了什么措施?【分析】本题以政治制度的创新是历史演进的一种常态,探究政治文明是历史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为切入点,考查的是禅让制、秦朝巩固统一措施、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措施的相关知识点。【解答】(1舜年老的时候,采取同样的办法把位置让给了治水有功的禹。这种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首领的办法,历史上叫做禅让。禹死后,启继承了父位,从此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公天下变为家天下。(2们镇守疆土,保卫王室。诸侯国受分封同时必须向周天子进义务。分封制使周朝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故材料中的“封建领主制”是指分封制。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灭掉六国,建立秦朝,秦王嬴政创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规定最高统治者称皇帝,自称始皇帝,史称秦始皇。秦灭六国,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国长期割据争战的局面,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3是指秦始皇或嬴政,秦王朝巩固统一的措施包括建立了一整套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他规定最高统治者称皇帝,国家一切大事,都由皇帝一人裁决,主要官吏由皇帝任免;在中央,皇帝以下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在地方,实行郡县制,郡县制为后来封建王朝长期沿用。在我国沿用了两千多年,对中国历史产生深远影响。(4在政治上采取的推恩令的措施。推恩令是汉武帝为削弱诸侯王势力而颁行的一项重要法令,规定诸侯王死后,嫡长子继承王位,其他子弟分割王国部分土地为列侯,列侯归郡统辖。允许诸侯王推“私恩”把王国土地的一部分分给子弟为列侯,由皇帝制定这些侯国的名号。诸侯国越分越小,汉武帝再趁机削弱其势力。最后通过努力终于解决了王国问题。故答案为:(1)禅让制;世袭制。(2)秦朝。中央集权制度。(3)“上”是指秦始皇或嬴政;丞相、太尉、御史大夫;郡县制。(4侯国,由皇帝制定封号)。【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禅让制、秦朝巩固统一措施、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措施的有关内容。27.(14分)唯物史观认为,经济是人类一切活动的基础,而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一(1)由图片信息及所学知识,写出春秋战国时期促进经济发展的因素。材料二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一次重要的改革。通过这次变法,旧制度废除,新制度建立。国家富裕,军力增强,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强大的国家,为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川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2什么措施?商鞅变法运用百家争鸣中的哪家的思想。材料三:“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已上,习性已久,容不可猝革。三十已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摘自《魏书•咸阳王禧传》材料四鮮卑姓改为汉姓拓跋拔拔元长孙丘穆陵步六孤陆贺穆陆贺刘贺赖(3)根据材料三,判断这位皇帝指的是谁?根据材料四,概括他采取了哪两项措施?(4【分析】本题考查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解答】(1和牛耕的出现(或使用)并推广。(2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的措施,商鞅变法运用百家争鸣中的法家的思想。(3十已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可知,这位皇帝指的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