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史版2024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课时作业含解析_第1页
通史版2024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课时作业含解析_第2页
通史版2024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课时作业含解析_第3页
通史版2024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课时作业含解析_第4页
通史版2024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课时作业含解析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1-课时作业1.(2024·云南昆明三模)[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斗争与和平]材料1918年,欧洲各民族已经进入了历史上最具毁灭性、最残酷的斗争的第四个年头。人们尽管做出种种牺牲,但还是看不到斗争的终点。厌战和失败主义心情不仅在战壕中出现,而且也在两大阵营的平民百姓当中出现。其中一个最惊人的表现是:1917年7月19日,德国国会以212——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依据材料,概括推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的缘由。(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学问,分析一战结束时欧洲全球限制力减弱的表现。答案(1)缘由:民众厌恶斗争,渴望和平;德国国会的推动;政治家的努力;美国参战和俄国革命变更斗争局势。(2)表现:美国实力大增,并企图称霸世界;俄国爆发十月革命,建立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一战结束后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高涨;斗争对欧洲的巨大破坏。(任答三点)解析第(1)问,依据材料“厌战和失败主义心情不仅在战壕中出现”“德国国会以212票对126票通过了《和平决议》”“前外交大臣兰斯多恩侯爵写了一封公开信”“美国参战和俄国革命还引进了一种马上产生世界性影响的新的思想意识”进行概括即可。第(2)问,结合所学学问,从美国、俄国、亚非拉国家、欧洲等角度分析作答。2.(2024·河北唐山二模)[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斗争与和平]材料1940年5月10日英国政府和海军发动大批船员,动员人民起来营救军队。撤退从5月26日起先,至6月4日结束,历时10天。英国、法国、比利时和荷兰动用各种舰船861艘,其中包括渔船、客轮、游艇和救生艇等小型船只。这支前所未有的1940年(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学问,指出二战初期法国亡国的缘由。(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学问,简析敦刻尔克大撤退取得成功的缘由及意义。答案(1)英法长期实行绥靖政策的恶果;法国战略战术的失当;德军实行出其不意的闪电战战术。(2)缘由:英国政府的主动动员;各国主动协作;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希特勒的错误指挥。意义:保存了有生力气,鼓舞了反法西斯国家人民的信念,促进了反法西斯国家的团结,为后来反法西斯斗争的成功奠定了基础。解析第(1)问,结合所学学问可知,二战初期法国亡国的缘由之一为英法长期实行绥靖政策;依据材料“但法国只把希望寄予在他们自认为坚实的马奇诺防线上,对德国宣而不战。然而,德军并没有攻打马奇诺防线,他们首先攻打比利时、荷兰和卢森堡,并绕过马奇诺防线从色当一带渡河进入法国”可知,法国战略战术的失当,德军实行出其不意的闪电战战术。第(2)问,第一小问,依据材料“英国政府和海军发动大批船员,动员人民起来营救军队”可知英国政府的主动动员;依据材料“英国、法国、比利时和荷兰动用各种舰船861艘,其中包括渔船、客轮、游艇和救生艇等小型船只”可知各国主动协作,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依据材料“德国军队从西、南、东三个方向向敦刻尔克步步紧逼,但是5月24日德军却接到了希特勒亲自下达的停止前进的吩咐”可知还有希特勒的错误指挥。其次小问,依据材料“把343.(2024·广东三模)[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斗争与和平]材料太平洋斗争爆发后,美国政府宣扬机构斗争信息署在中国设立分部,全面负责对华宣扬。为促进美国斗争目标和对华政策目标的实现,斗争信息署中国分部通过一系列对华宣扬项目,将中国描绘成一个正在崛起的抗日英雄国度。随着美国对日反攻路途出现变更,在美国决策者的战略构想中,将中国塑造成负责任的国际大国是美国对华宣扬的重要工作。此外,斗争信息署从西方文明优越论视角,把中国看成是一个贫困落后、亟待用西方制度和技术进行“改造”的典型。……在斗争信息署看来,它不但要通过话语力气赐予中国人战斗志气,促进中美合作,还要变更中国人“陈旧”的思想,为国民政府的“改革”引入美国的观念和制度,为战后缔造远东和平培育中国人的大国意识和合作理念。应当指出的是,为了实现美国的国家利益,斗争信息署构建的中国形象经过特别剪裁,没有完全反映中国现实,它体现了美国对中国想象与认知的局限性。——摘编自王睿恒《太平洋斗争时期美国对华宣扬中的中国形象》(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学问,概括斗争信息署宣扬的中国形象及其目的。(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学问,简要评价斗争信息署所宣扬的中国形象。答案(1)中国形象:一个全民抗战的英雄国度;肩负国际责任的世界大国;正在走向以美国为模本的“改革”之国。目的:鼓舞中国民众的战斗士气;培育中国的国际共同体意识;推动中国的政治和经济“改革”。(2)鼓舞了国人的战斗士气,确定了中国的贡献;体现中美同盟互助关系,为世界反法西斯斗争的成功创建条件;形象的变更反映了美国对华政策的调整,其实质是为美国国家利益服务;未能完全反映中国现实,体现了美国对中国想象与认知的局限性。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中“将中国描绘成一个正在崛起的抗日英雄国度”可得出是一个全民抗战的英雄国度;依据材料中“将中国塑造成负责任的国际大国”可得出是肩负国际责任的世界大国;依据材料中“为国民政府的‘改革’引入美国的观念和制度”可得出正在走向以美国为模本的“改革”之国。其次小问,依据材料中“通过话语力气赐予中国人战斗志气”可知鼓舞中国民众的战斗士气;依据材料中“为战后缔造远东和平培育中国人的大国意识和合作理念”可知培育中国的国际共同体意识;依据材料中“国民政府的‘改革’”可知推动中国的政治和经济“改革”。第(2)问,依据材料中“通过话语力气赐予中国人战斗志气”“将中国塑造成负责任的国际大国”可知鼓舞了国人的战斗士气,确定了中国的贡献;依据材料中“促进中美合作”可知体现中美同盟互助关系,为世界反法西斯斗争的成功创建条件;依据材料中“为了实现美国的国家利益,斗争信息署构建的中国形象经过特别剪裁”可知形象的变更反映了美国对华政策的调整,其实质是为美国国家利益服务;依据材料中“没有完全反映中国现实,它体现了美国对中国想象与认知的局限性”可知未能完全反映中国现实,体现了美国对中国想象与认知的局限性。4.(2024·河北5月大联考)[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斗争与和平]材料1945年9月19日,在苏黎世,丘吉尔提出:“成功者欢欣鼓舞,失败者无望缄默,这就是我们聚集在众多古老国家和民族之中的全部欧洲人的境况,这就是日尔曼人各族在相互残杀使浩劫扩散所得到的一切……我们必需建立一个类似欧洲合众国的组织。只有这样,千千万万辛辛苦苦劳作的人们才能够重新获得淳朴的欢乐和希望。这个过程并不困难,所须要的只是亿万男男女女的决心……所以我对你们说:让欧洲站起来。”丘吉尔设想建立一个“兄弟般的协会”,这个协会由英联邦、“欧洲联盟”和美国三个相互关联的集团组成。英国将发挥“他们关系中至关重要的一环”的作用……——摘编自[英]诺曼·戴维斯《欧洲史》(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学问,指出丘吉尔设想建立欧洲合众国的目的。(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学问,比较丘吉尔“欧洲合众国”构想与今日欧洲联盟的异同。答案(1)复原和发展欧洲经济;加强欧洲合作,提升西欧的国际地位;维护英国在世界上的大国地位。(2)同:都是欧洲一体化的表现,都有利于欧洲地位的提高。异:“欧洲合众国”由欧洲大陆国构成,与英国领导的英联邦并列,承认美国的世界霸主地位;今日的欧洲联盟成员国德法是核心国家,对美国世界霸权形成挑战。解析第(1)问,依据材料“人们才能够重新获得淳朴的欢乐和希望”可知是复原和发展欧洲经济;依据材料“让欧洲站起来”可知是加强欧洲合作,提升西欧的国际地位;依据材料“英国将发挥‘他们关系中至关重要的一环’的作用”可知维护英国在世界上的大国地位。第(2)问,同:依据材料“必需建立一个类似欧洲合众国的组织”“建立一个‘兄弟般的协会’”并结合欧盟的特点可知,二者都是欧洲一体化的表现,都有利于欧洲地位的提高。异:依据材料“这个协会由英联邦、‘欧洲联盟’和美国三个相互关联的集团”并结合所学欧盟的性质,从“欧洲合众国”与欧盟的成员国组成以及与美国的关系等角度思索回答。5.(2024·中原名校联考)[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斗争与和平]材料2018年4月27日,韩国总统文在寅和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恩在板门店实行会见。双方会见后签署《板门店宣言》(以下简称《宣言》),就改善双边关系,实现半岛无核化与长久和平达成共识。会见实行以来,朝韩双方互动主动,不断推动会见共识的落成,为半岛局势缓和创建了良好氛围。韩国军方拆除朝鲜军事分界线旁边的对朝扩音广播设备,朝鲜修改“平壤时间”与韩国统一时区,韩国宣布北部核试验场将于5月关闭,朝鲜欲邀请麦当劳和特朗普公司赴朝投资……——摘编自宗平《朝鲜半岛局势令人关注》(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学问,概括《板门店宣言》的主要内容。(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学问,分析《板门店宣言》签署的缘由。答案(1)实现朝鲜半岛无核化;年内把朝鲜斗争停战协定转化为和平协定;构建永久巩固的和平机制;韩朝美中四方会谈;停止敌对行为,加强合作沟通。(2)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朝韩双方的主动会谈;大国从中斡旋;国家利益的推动。解析第(1)问,依据材料“明确了实现朝鲜半岛无核化的共同目标”“为在年内把朝鲜斗争停战协定转化为和平协定、构建永久巩固的和平机制”“将主动推动韩朝美三方会谈或韩朝美中四方会谈”“韩朝双方将全面停止‘敌对行为’,加强沟通合作”归纳即可。第(2)问,依据材料“韩国总统文在寅和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恩在板门店实行会见”“将主动推动韩朝美三方会谈或韩朝美中四方会谈”并结合所学学问,可从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朝韩双方的主动会谈、大国从中斡旋、国家利益的推动等方面进行思索。6.(2024·河北衡水中学四调)[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斗争与和平]材料20世纪70年头,美苏争相在欧洲部署中程导弹,导致中导问题出现。戈尔巴乔夫上台后,出于推动新思维改革、改善对美关系的政治考虑以及推动核裁军谈判、减轻国家经济负担的经济考虑,对美国作出重大让步。双方于1987年12月签署了《美苏关于消退两国中程导弹和中短程导弹条约》(以下简称《中导条约》)。条约规定将要销毁的中程导弹数量,苏联比美国高出一倍。冷战结束后,俄罗斯主动推动《中导条约》全球化。……伴随着全球范围内各国陆基中程导弹力气的持续提升,美国对俄罗斯推动该条约全球化的提案表示支持。……俄美推动《中导条约》全球化,主要目标在于限制第三国拥有的陆基中程导弹。但是,美俄推动《中导条约》全球化将遭受一系列阻碍,其前景将非常渺茫。——据蒋翊民《〈中导条约〉全球化:动因、路径与前景》整理(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学问,概括美苏《中导条约》签署的历史影响。(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学问,分析《中导条约》全球化前景渺茫的缘由。答案(1)影响:缓和了美苏局势,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加剧了美苏之间的力气失衡;加速推动了苏联国内的经济、政治改革;推动欧洲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推动和平与发展观念的深化。(任答四点)(2)缘由:各国陆基中程导弹力气的持续提升,多极化趋势的加强;美俄推动条约全球化的目的是限制其他国家发展,维护自身的优势;旧的国际政治秩序的影响;霸权主义、恐怖主义对世界与地区和平的威逼。解析第(1)问,依据材料“戈尔巴乔夫上台后,出于推动新思维改革、改善对美关系的政治考虑以及推动核裁军谈判、减轻国家经济负担的经济考虑,对美国作出重大让步”“条约规定将要销毁的中程导弹数量,苏联比美国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