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清版)DB22J∕T 146-2015 房屋结构安全性与抗震鉴定标准_第1页
(高清版)DB22J∕T 146-2015 房屋结构安全性与抗震鉴定标准_第2页
(高清版)DB22J∕T 146-2015 房屋结构安全性与抗震鉴定标准_第3页
(高清版)DB22J∕T 146-2015 房屋结构安全性与抗震鉴定标准_第4页
(高清版)DB22J∕T 146-2015 房屋结构安全性与抗震鉴定标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5-11-02发布2015-12-01实施吉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发布seismicappraisalofbuildings吉林人民出版社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长春市人民大街7548号邮政编码:130022版次:2015年12月第1版印次:2015年12月第1次印刷第385号吉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发布《吉林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的公告2015年11月2日本标准根据吉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下达〈2011年全14号)文件要求进行编制。及非结构构件的安全性排查和结构安全性与抗震鉴定以及单层砌究、论证、编制和广泛征求意见后,最终审查定稿。《工业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GB50144和《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50023)中应把握的重点,以及如何同时进行结构安全性与抗震鉴定等方面给予了规定,但并没有系统引入上述鉴定标准的条办公室(地址:吉林省长春市民康路519号,邮编:130041)。本标准主要审查人:陶乐然黄文波张海泉毕建东马青龙邹锦华 1 22.1术语 22.2符号 33基本规定 43.1一般要求 4 5 7 3.5检查与检测 3.6承载力验算 3.7报告编写要求 20 4.1一般规定 22 2 5砌体结构 5.1一般规定 27 27 6.1一般规定 34 34 417.1一般规定 41 4 498.1一般规定 49 49 9砖木结构 9.1一般规定 55 55 58 67 11.1一般规定 71 7 附录F钢结构房屋结构安全性和抗震鉴定报告内容及格式要求 本标准用词说明 引用标准名录 2术语与符号2.1术语2.1.1结构安全性鉴定structuresafetyappraisal对不包括地震作用效应组合的建筑结构承载力和结构整体稳2.1.2专项鉴定specialappraisal2.1.3抗震鉴定seismicappraisal2.1.4安全性排查safetyexamination2.1.5非结构构件nonstructuralcomponents2.2符号R'——考虑结构体系影响系数和局部影响系数的抗震承载S₁——不考虑地震作用组合的结构构件内力组S₂——考虑地震作用组合的结构构件内力组合的设计值;β——综合抗震能力指数;出₁——结构构造的体系影响系数;Y₂——结构构造的局部影响系数。3.1一般要求1低于建造年代当时设计标准的和使用年限超过35年以上且2某一个历史时期建造的同种结构类型房屋出现了安全隐患3建在河涌、水渠、山坡、采空区等危险地段的;4处于低洼地段或大雨过后仍有较长时间积水的;5长期处在潮湿环境的网架结构和已经出现锈蚀的轻钢结构6国家法律法规政策和地方法律法规政策规定应进行安全性1达到设计使用年限需要继续使用的;2原设计低于抗震设防标准或建筑抗震设防类别的;3拟进行结构改造影响结构安全和抗震性能的,改变使用用途4主体结构出现明显开裂、锈蚀或变形等损伤的;5出现地基变形导致结构损伤、变形的;6毗邻的建设工程施工影响房屋结构安全性与抗震性能的;7经安全性排查发现房屋结构存在安全隐患的;8因事故导致结构整体损伤或房屋灾害损伤修复、处理需要鉴1房屋结构局部改造(不包括局部加层)影响一定范围内的结2因灾害或者事故导致结构局部损伤的;3正常使用中发现结构构件存在安全性问题的;4安全性排查中发现房屋结构存在局部安全隐患的。3.1.4在下列情况下,可进行房屋专项鉴定:1对维修改造有专门要求的;2结构需进行耐久性治理的;3结构存在明显的振动影响的;4结构或地基需进行长期监测的。3.2房屋安全性排查和结构安全性与抗震鉴定程序业主办理委托和提供资料资料核查、现场调查制定安全性排查方案和签订安全性排查合同制定结构安全性和抗震鉴制定安全性排查方案和签订安全性排查合同现场检查与必要量测现场检查与检测综合分析核查、检查和量测结果出具安全性排查报告对检测数据进行分析、并对结构的安全与抗震承载力进行计算分析出具结构安全性和抗震鉴定报告图3.2.1房屋安全性排查和结构安全性与抗震鉴定工作程序框图1结构安全性与抗震鉴定应按地基基础、上部结构(含非结构构件)二个方面分别进行,有伸缩缝时应以缝划分为独立单元;2结构安全性与抗震鉴定应通过核查、调查、检查、检测、计查结果进行分类,房屋状况分类及其描述列于表3.3.1。房屋建筑资料核查与现场调查结果,可按本标准附录A房屋状况调查汇总良好结构体系、构件布置与设计资料相符,结构体系与构件布置合理,象,没有发现结构构件、非结构构件出现裂缝和损伤。象,没有发现影响结构构件安全的裂缝和损伤,非结构构件存在不影响安全的裂缝。或结构及构件存在影响其承载力的变形与损伤,或非结构构件出现严重损伤。3.3.2对需要进行安全性排查的房屋,应根据建筑设计使用年限、图纸资料的完整有效性、抗震设防标准、使用功能与设计相符状况及房屋状况类别等分为以下三类:1符合下列情况划分为一类:未达到建筑设计使用年限、图纸资料完整有效、房屋使用功能与设计相符、房屋的状况良好或一般。2符合以下情况之一者划分为二类:1)达到设计使用年限仍继续使用、图纸资料完整有效、房屋使用功能与设计相符;2)未达到建筑设计使用年限、图纸资料完整有效、房屋使用功能与设计相符、房屋的状况较差;3)未达到建筑设计使用年限、无图纸资料或关键资料缺失、房屋的状况良好或一般。3符合以下情况之一者划分为三类:1)未达到建筑设计使用年限、无图纸资料或关键资料缺失、房屋状况较差;2)达到设计使用年限仍继续使用、无图纸资料或关键资料缺3)结构曾经改造,或改变使用功能,或变动承重结构;4)抗震设防标准有提高或抗震设防类别为乙类或甲类;5)曾遭受自然灾害,或经过火灾、爆炸、碰撞、振动等事故而使结构出现损伤。1一类房屋的安全性排查,应按本标准对地基基础、上部结构(含非结构构件)的要求分别进行检查和必要的量测后,进行综合2二类房屋的安全性排查,除应按一类房屋展开排查工作内容3三类房屋的安全性排查,除应按一类房屋展开排查工作内容1符合下列情况可划为I类:1980年及以后建造且抗震设防2符合下列情况之一者可划为Ⅱ类:1)1980年及以后建造的且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能提供完整2)1980年以前建造且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能提供完整有效3符合下列情况之一者可划为Ⅲ类:1)1980年及以后建造且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无完整有效图2)1980年及以后建造且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虽有完整有效3)1980年以前建造且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存在不能提供完整有效设计(勘察)资料,或房屋状况较差,或使用功能与设计不4)抗震设防类别为乙类建筑或抗震设防类别提高的。1)实际材料强度经检测符合结构原设计要求和现行国家标准2)实际材料强度的检测结果不符合结构原设计要求和现行国2Ⅱ类房屋,其材料强度检测结果与结构原设计不符或存在3Ⅲ类房屋应按后续章节对Ⅲ类房屋规定的检测数量及方法4各类房屋,实际材料强度检测结果不低于结构原设计要求1按2001版《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设计建造的房屋,2按1989版《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J11-89设计建造的房屋,宜确定为B类,按《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50023中B类要求和3按1978版《工业与民用建筑抗震设计规范》TJ11-78及以前设计建造的房屋,宜确定为A类,可按《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50023中A类要求和本标准的规定进行抗震鉴定。2抗震鉴定类别为B类的建筑,其后续使用年限不宜少于403抗震鉴定类别为A类的建筑,其后续使用年限宜采用30年。3.4资料核查与现场调查3.4.1详细的资料核查与现场调查宜包括下列内容:1核查委托方提供的房屋有关资料的完整有效和与实际相符情况。资料应包括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竣工图或设计图、施工及验收资料等;2核查委托方提供的房屋维修记录,应包括历次修缮、改造、使用条件改变以及受灾等情况记录;3调查房屋实际使用条件、环境、状况和结构在使用过程中是否有变更;4调查地基基础的变形、稳定、砂土液化、软弱土层及特殊土5检查结构和构件中出现的变形、裂缝的情况;6检查房屋易塌落伤人的悬挑阳台、雨棚等以及房屋人员疏散通道的畅通情况;7调查建筑周围是否存在地铁和隧道施工以及振动源、较长期积水等造成的影响;8调查由于个别构件发生破损或变动结构主体引发大范围倒塌的可能性。3.4.2房屋结构使用条件和环境调查应包括结构上的作用、建筑所处环境与使用历史情况等:1结构上作用的调查,可根据房屋结构的具体情况以及安全性排查和鉴定的内容与要求,选择表3.4.2-1的调查项目。作用类别永久作用1结构构件、建筑配件、楼、地面装修等自重;2土压力、水压力、地基变形、预应力等作用可变作用1楼面活荷载;2屋面活荷载;3工业建筑与工业区内民用建筑屋面积灰荷载;4雪、冰荷载;5风荷载;6温度作用;7动力作用灾害作用1地震作用;2爆炸、撞击、火灾;3洪水、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2房屋结构的使用环境应包括周围的气象环境、地质环境、建筑结构工作环境和灾害作用环境,可按表3.4.2-2的项目进行调查。环境类别123建筑结构围的振动环境等4灾害作用3房屋的场地、地质环境的调查应包括地形、地貌、工程地质及其对结构抗震不利与危险的影响等内容,建筑场地对抗震影响的地段划分见表3.4.2-3。地段类别填半挖地基),高含水量的可塑黄土,地表存在结构性裂缝中烈度的发震断裂带可能发生的地表错位4房屋结构与构件所处的环境类别、环境条件和作用等级的调查,可按表3.4.2-4所列项目进行。环境类别作用等级说明与示例I大气A室内正常由混凝土钢筋锈蚀;砌体风化、腐蚀B室内高湿环C频繁受水蒸气或冷凝水作用的构件,以及开敞式房屋易遭飘雨部位的构件ⅡC环境导致混凝土或砌体由表及里D中度E度饱水,有盐环境环境类别作用等级说明与示例Ⅲ除冰境C受除冰盐雾轻度作用锈蚀D中度受除冰盐水溶液溅射作用E介质C化学物质引起混凝土或砌体D中度酸雨PH>4.5;盐渍土环境E5房屋结构使用历史的调查应包括房屋结构设计与施工、用途与使用年限、历次检测、维修与加固、用途变更与改扩建、使用荷载与动荷载作用以及遭受灾害和事故情况。3.4.3结构上的作用标准值可通过实际调查确定或采用《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的规定。结构上作用的调查宜符合《民用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GB50292的规定,工业建筑的吊车荷载和设备荷载的调查和检测宜符合《工业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GB50144的规定。3.5检查与检测3.5.1房屋结构现状检查与检测,应包括地基基础、上部结构(含非结构构件)二部分,其检查结果及检测数据应作详细记录,《砌体结构房屋检查记录表》参见附录B.0.1,《钢筋混凝土结构房屋检查记录表》参见附录B.0.2。3.5.2房屋结构现状检查与检测,可分为具有有效图纸资料、有效图纸资料不全和无有效图纸资料等情况,并应按下列规定进行:1具有有效图纸资料的房屋结构,应检查实际结构体系、布置、主要受力构件等与图纸资料相符合程度,检查结构布置或构件是否有变动,分析结构、构件与图纸资料不符合或变动的部分对结构安全性影响;2图纸资料不全的房屋结构,除检查实际结构与已有图纸资料的符合程度外,应对缺少图纸资料部分的结构进行重点检查和检3对于没有有效图纸资料的房屋结构,除通过现场检查确定结构类型、体系、布置外,还要通过检测确定结构构件的类别、材料强度、构件几何尺寸、连接构造等,钢筋混凝土构件还要确定主筋与箍筋配置及钢筋保护层等;并宜在检查与检测的基础上绘制所缺少的主要结构布置图。3.5.3地基基础现状检查与检测应进行下列工作:1查阅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以及有关图纸资料,查勘建筑实际使用荷载、地基变形引起的沉降与沉降稳定情况、沉降差、上部结构倾斜、扭曲、裂缝、地下室和管线情况。当地基资料不足时,可根据房屋上部结构是否存在地基变形的反应进行评估;必要时,可对场地地基进行近位勘察或沉降观测;2基础的种类和材料性能,可通过查阅图纸资料确定;当资料不足或资料虽然基本齐全但有怀疑时,可开挖个别基础检测,查明基础类型、尺寸、埋深;检验基础材料强度,并检测基础开裂、腐蚀和损伤等情况。3.5.4上部结构现状检查与检测,应根据结构的具体情况和鉴定内容、要求,按下列规定进行:1结构体系及其整体性的检查,应包括层数、高度、结构平面布置、竖向和水平向承重构件布置、结构抗侧力作用体系(支撑系统)、抗侧力构件平面布置的对称性、竖向抗侧力构件的连续性、房屋有无错层、结构间的连接构造等;应找出其破坏会导致整个体系丧失抗震能力或丧失对重力承载能力的结构构件或非结构构件;对砌体结构还应包括圈梁和构造柱体系;2结构构件及其连接的检查,应包括结构构件的材料强度、构件尺寸、几何参数、承载能力,预埋件、紧固件与构件连接,结构间的连接等;对钢筋混凝土结构还应包括短柱、深梁的承载性能;对砌体结构还应包括局部承压与局部尺寸;对钢结构还应包括构件3材料强度、结构缺陷、损伤和腐蚀的检查,应包括材料强度检测、材料和施工缺陷、施工偏差、构件及其连接、节点的裂缝或其他损伤以及腐蚀,如钢筋和钢件的锈蚀,砌体块材的风化和砂浆的酥碱、粉化,木材的腐朽等;4结构位移和变形的检查,应包括结构顶点和层间位移,受弯构件的挠度与侧弯,墙、柱的侧倾等。3.5.5结构检测应区分重点部位和一般部位,并应根据各类结构的受力特点确定主要检测项目:1混凝土结构和砌体结构应以结构的整体倾斜和局部歪闪,构件酥裂、老化、构造连接损伤,结构、构件的材质与强度、截面尺寸为主要检测项目。2钢结构和木结构检测时,除应以构件材料性能、截面尺寸,构件及节点连接,构件变形、损伤、缺陷为主要检测项目外,还应重点检查下列部位的腐蚀或腐朽的状况:1)埋入地下构件的接近地面部位;2)易积水或遭受水蒸气侵袭部位;3)受干湿交替作用的构件或节点、连接;4)易积灰的潮湿部位;5)钢结构组合截面空隙小于20mm的难喷刷涂层的部位;6)钢索节点、锚固部位。3.5.6结构抽样检测应符合下列原则:1结构检测项目和检测方案应根据结构安全性与抗震鉴定的2抽样检测的对象和部位应具有代表性,应选取影响结构安全3当目测整体倾斜明显或地基变形引起的裂缝较宽时,应量测4当发现检测数量不足或检测数据出现异常情况时,应补充抽5现场检测工作结束后,应及时修补取样造成的构件局部损1检测方法应按国家现行有关标准采用。当需采用不止一种检2当怀疑检测数据有离群值时,其判断和处理应符合《数据的3.6承载力验算3.6.1房屋结构构件承载力验算可分为不考虑地震作用内力组合1不考虑地震作用内力组合的构件承载力验算应按式R——结构构件承载力设计值,其计算方法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混凝土不应小于1.0,对于安全性等级为三级的结构构件不2考虑地震作用内力组合的构件承载力验算应按式(3.6.1-2)S₂——结构构件内力(轴向力、剪力、弯矩等)组合的设YRa——抗震鉴定的承载力调整系数,除本标准各章节另有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值的0.85倍采用。3.6.2房屋结构安全性和抗震鉴定中的构件承载能力验算,应遵守下列规定:1结构构件承载力验算采用的结构分析方法,应符合《民用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GB50292、《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50023和其他国家现行设计规范的规定;2结构构件承载力验算使用的结构计算模型,应符合其实际受力与构造状况;3结构上的作用应经调查或检测核实,结构构件作用效应的确定,应符合下列要求:1)作用的组合、作用的分项系数及组合值系数,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和《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50023的规定执行;2)当结构受到温度、变形等作用,且对其承载有显著影响时,应计入由之产生的附加内力。4构件材料强度的标准值应根据结构的实际状态按下列原则1)若原设计文件有效,且不怀疑结构有严重的性能退化或设计、施工偏差,可采用原设计的标准值;2)若调查表明实际情况不符合上款的要求,应进行现场检测,并确定其标准值。5结构或构件的几何参数应采用实测值,并应计入锈蚀、腐蚀、腐朽、虫蛀、风化、裂缝、缺陷、损伤以及施工偏差等的影响;6构件变形、缺陷、损伤的影响应按下列原则确定:1)对于超过允许限值的构件变形,应考虑产生附加的作用效2)对于钢筋混凝土结构和砌体结构的开裂构件,应考虑其刚度的降低;3)对于可以量化的构件损伤或缺陷,可按第5款扣除损伤或缺陷后的截面尺寸考虑,并单独进行该构件的承载力验算;4)对于不能量化的构件损伤或缺陷,或虽能量化但不能在构件承载力验算中考虑其影响时,可先按无损伤或缺陷的构件计算其构件承载力,再根据损伤或缺陷程度评价其对承载力的影响程度,确定构件承载力。7建筑抗震承载力验算,应按照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50023的规定计入结构体系和构造对结构抗震承载力的1)当结构体系和整体性连接构造不符合要求时,应采用体系影响系数考虑其对结构抗震承载力的影响;2)当局部构造不符合要求时,应采用局部影响系数考虑其对结构抗震承载能力的影响。3.7报告编写要求3.7.1房屋安全性排查和安全性鉴定与抗震鉴定报告,应根据核查、调查、检查、检测及承载力计算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给出评价结论。报告主要内容应包括房屋基本情况、检查主要结果、检测数据结果、计算分析结果和评价结论及处理建议等,根据报告类型不同,其内容可有所取舍。3.7.2安全性排查报告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房屋基本情况;2检查主要结果;3必要的检测数据结果;4评价结论及处理意见。3.7.3安全性排查报告应按不同的结构类型分别编制,并应包括地基基础的安全性排查结果。3.7.4结构安全性与抗震鉴定报告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房屋基本情况;2检查主要结果;3检测数据结果;4计算分析结果;5鉴定结论及处理意见。3.7.5结构安全性和抗震鉴定报告应按不同结构形式及抗震类别分别编制,并应包括地基基础的安全性和抗震鉴定结果。4地基基础4.1一般规定4.1.1本章适用于房屋结构地基基础的安全性排查和安全性与抗震鉴定。4.1.2各类房屋的地基基础安全性排查应符合下列规定:1一类房屋的地基基础安全性排查,应按本章4.2节要求进行;2二类房屋的地基基础安全性排查,符合下列情况之一时,除应按本章4.2节要求进行安全性排查外,尚应按4.3节的有关要求进行地基沉降和房屋倾斜的检测与地基基础鉴定:1)房屋结构正常使用不足3年且出现地基沉降引起的上部结2)房屋结构整体明显倾斜。3三类房屋的地基基础除应按本章4.2节要求进行安全性排查外,尚应按4.3节的有关要求进行地基基础的安全性与抗震鉴定。4.2地基基础安全性排查4.2.1地基基础的检查,应包括下列内容:1核查房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和基础设计、施工验收等资料;2检查房屋结构或填充墙中因地基变形出现的裂缝,以及建筑倾斜与不均匀沉降等;3对建在河涌、水渠、山坡、采空区等危险地段的房屋结构,应检查建筑结构损伤、变形等状况;4对于同一建筑单元存在基础类型不同或基础埋深不同时,应检查不同类型基础或不同基础埋深引起的建筑结构变形与损伤;5当房屋结构周围存在基坑开挖、管沟施工或振动源等情况1房屋结构未发现因地基基础引起的裂缝、倾斜等缺陷,其地2房屋结构存在地基基础引起的少量裂缝的缺陷,但房屋结构已使用5年以上,地基沉降已经稳定,或二类房屋的地基基础变形在允许范围内,其地基基础可评为“基本不存在安全隐患”,可观察使用;基基础存在安全隐患”,并应进行安全性与抗震鉴定;裂缝或倾斜4.3地基基础安全性与抗震鉴定1丁类建筑;2地基主要受力层范围内不存在软弱土、饱和砂土和饱和粉土3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时的各类建筑;4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时,地基基础现状无严重静载缺陷的乙4.3.2地基基础的安全性与抗震鉴定的检查与检测应包括下列内1基础有无腐蚀、酥碱、松散和剥落;2地基变形引起上部结构的裂缝、倾斜以及有无发展趋势;3建筑是否位于斜坡,有无滑动迹象和滑动史;4地基主要的受力层是否存在软弱土、饱和砂土和饱和粉土;5地基基础是否处在抗震不利或危险地段;6同一结构单元存在基础类型不同或基础埋深不同时,基础或上部结构有无抵抗差异沉降的措施;7当基础为挡土结构时,核查其稳定性;8房屋位于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影响范围内,应进行地质灾害的稳定性评价。4.3.3当出现下列情况时应对地基基础进行必要检测:1对于缺少岩土工程勘察资料的建筑抗震设防类别为甲、乙类建筑,或缺少岩土工程勘察资料且变形较为严重的建筑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建筑,应进行补充勘察;2当发现建筑结构中出现与地基沉降有关的裂缝或倾斜现象且在发展时,应进行变形观测以及基础类型、基础宽度和埋深等的3对于处于河涌、水渠、山坡、采空区等地质灾害影响范围内并出现建筑结构损伤状况的,应进行地质灾害的调查、监测与评估。4.3.4地基基础的检测应符合下列规定:1对于需要检测的浅埋基础,应通过开挖进行检测。单栋房屋结构中,每种类型的基础宜选择有代表性的位置开挖1个,查看基础类型、量测截面尺寸及埋深、检测材料强度和外观质量等,必要时应检测基础的钢筋配置和钢筋锈蚀状况。对于深基础,则应通过小范围局部开挖进行检测;2进行地基承载力计算时,应选择符合房屋结构实际的地基承载力。当缺少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或持力层土的类别、土层分布资料不全时,应由委托方委托岩土工程勘察单位进行岩土工程补充勘察,或用其他方法获取土层性质数据。补充勘察孔位宜布置在房屋结构的周边、角部或其他有沉降现象的部位,尽量靠近基础,勘察点数不宜少于3处。1一般情况下,宜根据地基变形、建筑物沉降观测资料,以及不均匀沉降在上部结构中反应的检查结果进行鉴定评级;2当需要对地基、桩基的承载力进行鉴定评级时,应根据岩土3对建造在斜坡场地上的房屋建筑,应进行历史情况调查和实1多层砌体结构的条形基础,应在每道墙体上设置地圈梁,且2钢筋混凝土框架,8度房屋总高度大于24m或总高度不大于24m的IV场地、7度总高度大于24m的IV场地的单独柱基以及桩基标准值组合下基础底面不宜出现零应力区;后续使用年限为50年的C类其他建筑,基础底面与地基土之间的零应力区过基础底面面积的15%;后续使用年限为30年、40年的A类和B础底面面积的25%。4.3.10根据检查、检测、承载力验算结果,可对地基基础做出如下鉴定结论:1当同时满足下列条件时,可鉴定为地基基础“满足安全性和1)上部结构构件中未发现因地基变形引起的裂缝、倾斜等现象,或上部结构构件中虽然存在地基变形引起的裂缝、倾斜等现象,但其量值在现行国家标准有关规定允许限值内,且不再发展;2)经判断不存在基础失稳和砂土液化、软弱土等不良地质或不利抗震的场地;3)地基基础变形或承载力验算满足要求。2当符合下列情况之一时,可鉴定为“观察使用”,并在报告中提出后续使用中应对基础沉降进行定期监测:1)地基变形不满足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的规定,但房屋尚未出现明显地基变形引起的破坏;2)地基基础在后续使用环境中安全性可能受到影响的其他情3当符合下列情况之一时,可鉴定为地基基础“不满足安全性和抗震要求”,应要求对地基或基础进行加固处理:1)地基基础变形和承载力验算不满足要求;2)经判断存在基础失稳,或砂土液化、软弱土等不良地质,或不利抗震的场地;3)上部结构中存在明显由地基变形引起的裂缝、倾斜等,应立即处理。5砌体结构5.1一般规定5.1.1本章适用于多层砌体结构房屋的安全性排查和安全性与抗震鉴定,单层砌体房屋的抗震鉴定可按本标准第10章的规定进行。房屋应按本章5.2节进行检查;二类房屋除按本章5.2节进行安全性排查外,还应对底层墙体进行块材和砂浆强度的验证性检测以及必要的墙体承载力验算;三类房屋除应按本章5.2节进行结构检查外,尚应按本章5.3节的有关要求进行安全性与抗震鉴定。5.1.3砌体房屋中的钢筋混凝土构件安全性排查和安全性与抗震鉴定应执行本标准第6章的规定。5.2结构安全性排查5.2.1安全性排查的结构体系与结构布置应按下列规定检查:1房屋总高度、总层数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50023中第一级抗震鉴定的有关规定;2墙体平面布置宜对称或基本对称;3墙体布置在平面内应闭合,不应存在未闭合的开口墙或整开间为阳台且横墙端部未设置构造柱情况;4结构底部几层不应有抽掉墙体的大开间以及对结构墙体的5楼梯间不宜设置在房屋尽端和转角处;6特殊部位应去除面层进行检查,如楼梯间梯梁、梯板;卫生间楼板、墙体等。5.2.2多层砌体结构房屋的整体性连接构造和易引起局部倒塌的1装配式楼(屋)盖房屋和砖拱楼(屋)盖房屋圈梁设置基本2纵横墙交接处应咬槎砌筑或有水平拉结筋;3房屋中易引起局部倒塌的构件与结构构件之间应有可靠连1墙体结构拆改使相邻结构构件出现了局部变形与损伤;2底层承重墙、柱出现宽度大于2mm、长度超过层高1/2的竖3支承梁或屋架端部的墙体或柱因局部受压产生多条竖向裂缝,或裂缝宽度已超过1mm;4砌体结构墙体出现明显倾斜,因地基不均匀下沉在底层窗肚墙出现大于2mm、贯通墙体厚度、长度发展至整个窗肚墙的竖向5受压墙和柱表面风化、剥落,砂浆粉化,且其有效截面削弱达15%以上;6钢筋混凝土阳台板和雨棚等悬挑构件出现明显下垂,与墙体7板、梁等钢筋混凝土构件出现明显开裂和下垂,或出现混凝8女儿墙根部出现长度大于1/2开间、宽度大于2mm的水平裂缝或压顶圈梁钢筋严重锈蚀、混凝土剥落长度大于200mm;9外墙饰面砖开裂和局部脱落,特别是人员出入口或处在通道范围内的损伤。5.2.4根据对砌体结构房屋资料核查与现场调查、检查结果,砌体结构的安全性排查可做出如下结论:1同时满足以下条件的砌体结构房屋,可评为“未发现存在结构安全性隐患和抗震能力明显不足”:1)结构体系和结构布置符合本标准第5.2.1条的要求;2)整体性连接和构造措施符合本标准第5.2.2条的要求;3)结构构件未发现存在第5.2.3条中所列对结构安全性构成影响的裂缝或损伤;4)二类房屋的墙体验证性检测,满足墙体材料强度设计或《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50023的最低要求。2房屋结构基本满足本标准第5.2.1条、第5.2.2条要求,构件存在非荷载引起的裂缝和其他损伤,但损伤程度未超过本标准第5.2.3条的情况或非结构构件存在裂缝或损伤,可评为“存在局部对于评为“存在局部安全性隐患”的房屋,需进行局部处理,并应给出缩短下一次安全性排查年限的建议;对于损伤程度接近本标准第5.2.3条的情况时,宜进行检测鉴定。3存在下列情况之一的砌体结构房屋,可评为“存在结构安全1)不满足本标准第5.2.1条的要求、或不满足本标准5.2.2条的要求、或不满足验证性检测结果材料强度的最低要求;2)实际结构体系、结构布置及主要抗震构造措施与图纸资料3)结构使用功能、使用环境有较大变动,或使用荷载超出图纸资料要求;4)存在本标准第5.2.3条所列的对结构安全性构成影响的裂5.2.5砌体结构安全性排查报告内容及格式宜参照附录C.0.1。5.3结构安全性与抗震鉴定5.3.1结构安全性与抗震鉴定应重点检查与检测房屋的高度和层等易引起倒塌伤人的部位;检查墙体布置的规则性;检查楼(屋)盖处的圈梁、楼(屋)盖与墙体的连接构造、支撑长度、构造柱的1房屋高度、层数、墙柱的高厚比、房屋高宽比、横墙间距及2结构布置在平面及竖向规则性和墙体平面布置是否对称或3结构底部几层是否有抽掉承重墙体的大开间,是否有对结构4结构竖向是否存在错层、错层高差。1楼(屋)盖形式、装配式楼(屋)盖房屋和砖拱楼(屋)盖房屋圈梁设置是否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3检查纵横墙交接处的咬槎砌筑质量或有无设置水平拉结筋4房屋中构造柱的设置部位与构造措施是否满足《建筑抗震鉴5墙体布置在平面内应闭合,不应存在未闭合的开口墙或整开间为阳台且横墙端部未设置构造柱情况;6房屋中易引起局部倒塌的构件与结构构件之间的可靠连接;其局部尺寸和连接是否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50023的规定;7墙体的砌筑质量,砌筑留槎状况及洞口砌筑质量等;8墙体、柱(壁柱)、梁垫尺寸是否满足《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的规定。5.3.4砌体结构检测应符合以下规定:1砌体结构检测的内容应包括:墙体块材强度,砌筑砂浆强度,纵横墙拉结筋配置和楼板搭接连接等构造措施,结构和构件变形,钢筋混凝土构件强度、配筋,承重梁的截面尺寸和圈梁的高度等;2墙体块材强度等级和砌筑砂浆强度的检测操作与强度评定应按现行国家标准《砌体工程现场检测技术标准》GB/T50315的规定执行;3墙体块材和砌筑砂浆强度的抽样检测应按规定的检验批数量进行抽样检测,检验批应符合下列规定:1)I类砌体房屋结构,宜将砌筑块材和砂浆强度等级相同的连续三个楼层划分为一个检验批;2)Ⅱ类砌体房屋结构,第一层同一强度等级的砌体墙应作为一个检验批,其他楼层可将块材和砂浆强度等级相同的相邻两个楼层作为一个检验批;3)Ⅲ类砌体房屋结构,应将每层中同一材料品种、同一强度等级的砌体墙作为一个检验批。5.3.5砌体结构安全性与抗震鉴定应进行无地震作用组合及有地震作用组合作用下的构件内力计算。1荷载效应组合均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和《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50023的规定;2砌体与钢筋混凝土构件承载力设计值应分别按现行国家标准《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和《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规定的方法进行计算;3结构安全性与抗震鉴定构件承载能力计算应包括:墙体受压、墙体抗震和承重梁、现浇楼板的承载力计算;必要时还应计算过梁、墙梁和挑梁等构件的承载力。承载力计算应按本标准第3章3.6.2条的规定计入缺陷的影响;4砌体结构的抗震承载力计算,应综合考虑结构体系和构件布置、楼(屋)盖整体性连接、圈梁布置和构造、易引起局部倒塌构件连接要求的影响,按综合抗震能力指数βi进行评价,βi可按下βa=Y₁V₂β中₁,Y₂——分别为结构体系影响系数和局部影响系数,可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50023βi——第i层横向或纵向楼层墙体平均抗震能力指数,可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50023的规定计算。5.3.6应依据对房屋结构体系、结构布置、整体性及局部构造、材料强度、结构构件裂缝与损伤的检查与检测结果以及对结构构件承载能力的综合分析,给出砌体结构房屋安全性与抗震鉴定的结论。1依据检查与检测中砌体结构构件非地震组合的承载力、高厚比和整体连接及局部构造、裂缝损伤及结构整体位移等有关内容,按《民用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GB50292评价安全性等级;2依据检查与检测中砌体结构构件的地震组合承载力、结构体系和布置、整体连接和非结构构件构造、连接等有关内容,按《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50023评价抗震能力。5.3.7砌体房屋结构安全性鉴定报告及抗震鉴定报告内容及格式宜分别参照附录C.0.2、C.0.3、C6钢筋混凝土结构6.1一般规定6.1.1本章适用于现浇多层和高层钢筋混凝土结构房屋以及砌体结构和钢结构房屋中的钢筋混凝土构件的安全性排查和安全性与类房屋应按本章6.2节进行结构检查,二类房屋除按本章6.2节进检测和必要的轴压比验算;三类房屋除应按本章6.2节进行结构检查外,尚应按本章6.3节的有关要求进行安全性与抗震鉴定。6.1.3钢筋混凝土结构房屋中的钢构件应按本标准第7章进行安6.2结构安全性排查6.2.1钢筋混凝土结构安全性排查的结构体系与结构布置应按下1房屋高度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50023中第一级抗震鉴定的相应规定;2结构体系和结构构件布置应合理,主要抗侧力构件应上下连3结构和构件实际尺寸与有效图纸资料相符;框架柱截面尺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50023中第一级抗震鉴定的有关规定;4框架结构填充墙布置合理;5实际使用荷载不应超过设计规定的荷载标准值。6.2.2钢筋混凝土结构房屋的整体性连接和构造措施,应通过图纸等资料核查和现场简单必要检测进行下列项目检查:1框架结构梁柱节点设置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50023中第一级抗震鉴定的有关规定;2框架结构填充墙与上部结构连接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50023中第一级抗震鉴定的有关规定;3房屋中易引起局部倒塌的构件与结构构件之间应有可靠连接;其连接宜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50023中第一级抗震鉴定的有关规定。6.2.3对钢筋混凝土结构房屋的裂缝、混凝土损伤和缺陷、钢筋锈蚀的检查,应包括裂缝、损伤和缺陷的部位、裂缝形态和宽度、损伤和缺陷的程度,对较严重的裂缝、损伤和缺陷应检查其形成原因。钢筋混凝土结构或构件出现下列情形之一时,应视为对结构安全性1房屋结构体系和结构布置存在严重缺陷,变动结构主体引起相邻构件出现变形、裂缝等损伤;2框架柱、墙承重构件受压区出现混凝土压坏裂缝,且裂缝宽度超过0.5mm;3钢筋混凝土板、梁等钢筋混凝土构件出现明显开裂和下垂,或出现混凝土局部剥落、钢筋明显外露及钢筋严重锈蚀或钢筋锈蚀形成的裂缝;4悬挑构件根部受拉区混凝土出现裂缝,且裂缝大于0.5mm;5单层厂房屋架出现较大的挠度变形,且下弦产生横断裂缝,缝宽大于1mm;或屋架的支撑系统失效导致倾斜,其倾斜率大于屋架高度的2%;6建筑幕墙骨架变形严重,或玻璃破损、石材幕墙的石材开裂,金属幕墙面板脱落;7外墙饰面砖开裂和局部脱落,特别是人员出入口或处在通道范围内的损伤。6.2.4钢筋混凝土结构或构件出现下列情形之一时,应视为对使用1正常室内环境下钢筋混凝土构件的裂缝宽度超过0.3mm或填充墙的裂缝宽度超过0.4mm;2露天、室内高湿度或干湿交替环境下钢筋混凝土构件裂缝宽度超过0.2mm。6.2.5根据对钢筋混凝土结构房屋资料核查与现场调查、检查结果,混凝土结构的安全性排查可做出如下结论:1同时满足以下条件的混凝土结构房屋,可评为“未发现存在结构安全性隐患和抗震能力明显不足”:1)结构体系和结构布置符合本标准第6.2.1条的要求;2)整体性连接和构造措施符合本标准第6.2.2条的要求;3)不存在6.2.3条规定的对结构安全性构成影响的裂缝、损伤、缺陷、过大变形和其他影响结构安全性的问题;4)不存在6.2.4条规定的对使用安全构成影响的裂缝;5)对于二类房屋底层主要承重构件混凝土强度的验证性检测及轴压比验算符合要求。2房屋结构基本满足本标准第6.2.1条、第6.2.2条要求,构件不存在本标准第6.2.3条中对结构安全构成影响的裂缝、损伤和缺陷,但存在第6.2.4条中对使用安全构成影响的裂缝,可评为“存对于评为“存在局部安全性隐患”的房屋,需进行处理,并应给出缩短下一次安全性排查年限的建议。3存在下列情况之一的钢筋混凝土结构房屋,可评为“存在结构安全性隐患或抗震能力不足”。1)不满足本标准第6.2.1条的要求、或不满足本标准6.2.2条的要求、或不满足验证性检测结果材料强度的最低要求;2)实际结构体系、结构布置及主要抗震构造措施与图纸资料3)结构使用功能、使用环境有较大变动,或使用荷载超出图纸资料要求;4)存在本标准第6.2.3条所列的对结构安全性构成影响的裂缝与其他损伤。评为“存在结构安全性隐患或抗震能力不足”的应进行检测及鉴定;对存在问题严重的,尚应提出应急措施。6.2.6钢筋混凝土结构房屋安全性排查报告内容及格式宜参照附录D.0.1。6.3结构安全性与抗震鉴定6.3.1结构安全性和抗震鉴定应重点检查与检测结构体系的合理性、结构布置规则性、结构构件的钢筋配置和构件连接的可靠性、填充墙与主体结构的拉结构造的可靠性、结构材料的实际强度、结构与构件的变形与损伤以及结构主体的改造变动情况,其裂缝与损伤检查同本标准第6.2.3条、第6.2.4条。6.3.2结构体系与结构布置应检查房屋高度、框架结构是否双向多跨布置、结构布置在平面及竖向的规则性、剪力墙的材料、剪力墙的布置和间距、填充墙布置的合理性、构件的实际截面尺寸。6.3.3整体性连接构造和易引起局部倒塌的部件及连接措施应重点检查框架梁的钢筋配置、框架柱的钢筋配置、框架梁柱节点设置、剪力墙的钢筋配置、填充墙和主体结构的拉结、局部易塌落非结构构件与主体结构构件的连接构造。6.3.4钢筋混凝土结构检测宜包括以下内容:结构及构件变形,结构及构件尺寸,构件裂缝及损伤,构件混凝土抗压强度,构件受力主筋及箍筋配置,砌体填充墙的构造措施等,必要时检测受力钢筋力学性能。6.3.5检测钢筋混凝土构件尺寸时,应剔除构件抹灰层,量测净尺寸。有完整有效图纸资料的,可进行验证性检测,每个结构单元的同类构件抽检数量不应少于3个;无完整有效图纸资料的,可根据现场初步查看和测量结果,对截面相近的构件进行分类,每类构件分别抽样检测,抽检数量可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结构检测技术标准》GB/T50344的检测类别B类确定。6.3.6钢筋混凝土构件裂缝和损伤,可按下列规定进行检测:1应量测并记录混凝土裂缝及损伤的位置、损伤范围及程度、裂缝长度及最大宽度,并分析产生裂缝及损伤的原因;2钢筋混凝土构件中存在钢筋锈蚀产生的裂缝或钢筋明显锈蚀时,宜检测钢筋锈蚀范围和程度;3对造成结构损伤的侵蚀源或侵蚀因素、侵蚀程度和侵蚀速度进行检测分析。6.3.7混凝土抗压强度检测方法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结构检测技术标准》GB/T50344的规定执行。混凝土强度检测的检验批划分,宜符合下列规定:1I类钢筋混凝土结构房屋:可将连续三层内混凝土强度等级相同的同类钢筋混凝土构件划分为一个检验批;2Ⅱ类钢筋混凝土结构房屋:第一层同类钢筋混凝土构件应作为一个检验批,第一层以上各层可将混凝土强度等级相同的相邻两层中同类钢筋混凝土构件作为一个检验批;当第一和第二层每层的同类钢筋混凝土构件不多于20个时,可将第一和第二层混凝土强度等级相同的同类钢筋混凝土构件作为一个检验批;3Ⅲ类钢筋混凝土结构房屋:每层的同类钢筋混凝土构件可作为一个检验批;当每层的同类钢筋混凝土构件不多于20个时,可将混凝土强度等级相同的相邻两层的同类钢筋混凝土构件作为一个检验批。6.3.8采用回弹法和钻芯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时,宜符合下列规1采用回弹法检测时,宜优先采用钻芯修正回弹的方法,抽样构件数量和检测方法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结构检测技术标的规定;2仅采用钻芯法检测时,每个检验批应钻取不少于15个直径100mm的标准芯样;当采用直径不小于70mm的芯样时,其芯样1有完整有效图纸资料的房屋结构,宜将主筋配置相同的同类构件作为一个检验批,每个检验批至少抽取2个构件检测主筋数量、箍筋配置和保护层厚度;并抽取梁、柱、墙各不少于1个构件第2款的规定进行检测;2无完整有效图纸资料的房屋结构,宜将类型相同、截面尺寸相近的同类构件作为一个检验批,每个检验批至少抽取5个构件检不少于2个构件检测主筋的直径;3无完整有效图纸资料或对钢筋性能有怀疑时,宜检测主要受1检测填充墙与柱的拉结钢筋配置、长填充墙与梁的拉结措2重点检测位于楼梯间和主要通道的填充墙以及大开洞填充3每层检测数量不宜少于3面墙体。6.3.11对于钢筋混凝土结构安全性与抗震鉴定,应分别进行结构规范》GB50009和《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50023的规定,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截面承载力设计值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1构件截面的承载力设计值应按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规定的方法计算;2构件截面尺寸、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应取实测值;实测混凝土材料强度超过设计强度时,取设计值;实测混凝土材料强度低于设计值或无设计图纸时应取实测值;实测钢筋力学性能符合图纸设计要求或建筑建造时执行的设计规范时,钢筋强度设计值可根据钢筋种类按有关规范确定;3计算梁端上部承载力时,可按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的规定计入现浇楼板内钢筋的作用;4应按本标准第3.6.2条计入构件缺陷、损伤对承载力的影响;5钢筋混凝土结构抗震承载力计算应符合《建筑抗震鉴定标6.3.12应依据对房屋结构体系、结构布置、整体性及局部构造、材料强度、结构构件裂缝与损伤的检查与检测结果以及对结构构件承载能力的综合分析,给出钢筋混凝土结构房屋安全性与抗震鉴定1依据《民用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GB50292评价安全等级;2依据《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50023评价抗震能力。6.3.13钢筋混凝土结构房屋安全性鉴定报告与抗震鉴定报告内容及格式宜分别参照附录D.0.2、D.0.3、D.0.4。7钢结构7.1一般规定7.1.1本章适用于钢结构房屋及其他结构房屋中钢构件的安全性应符合本标准第11章的要求。钢结构房屋中的砖砌体构件和混凝土构件应分别按本标准第5章和第6章进行检查评估和检测鉴定。屋应按本章7.2节进行结构检查;二类房屋除按本章7.2节进行安验算;三类房屋除应按本章7.2节进行结构检查外,尚应按7.3节7.2结构安全性排查1结构体系或传力系统布置,主要构件形式及截面尺寸;2柱间及屋架支撑系统布置;3结构平面布置的对称性、结构布置的均匀性;4结构体系中主要传力路径上的构件和节点的布置与构造措5失稳或压弯引起的变形及局部屈曲。7.2.2钢结构焊缝连接的检查,应包括以下内容:2对于对接焊缝应检查外观质量、焊缝长度、焊缝余高、焊缝3焊缝的外观质量包括裂纹、未焊满、根部收缩、表面气孔、1连接板尺寸,螺栓的布置和螺栓断裂、松动、脱落、螺杆弯2连接板是否有变形,预埋件是否变形或锈蚀;3对于高强螺栓的连接,尚应目视连接部位是否发生滑移。7.2.4钢网架螺栓球节点和焊接球节点检查,应包括以下内容:1网架螺栓球节点应检查螺栓断裂、锥头或封板裂纹、套筒松2网架焊接球节点应检查球壳变形、两个半球对口错边量、球7.2.6具有防火要求的结构构件应检查防火措施的完整性及有效1结构体系和结构布置不合理,结构支撑系统不完整;2受压构件因失稳出现弯曲变形,或网架上弦杆出现弯曲变3构件截面因宽厚比不足出现局部屈曲;4构件或连接件出现裂缝或锐角切口,焊缝、螺栓或铆接有拉5钢结构主要构件出现大面积锈蚀,其截面锈蚀量大于原截面的10%;6钢网(屋)架产生大于1。/250的挠度,且可能发展;屋架支撑系统松动失稳,导致屋架倾斜;7建筑幕墙骨架变形严重,或玻璃破损、石材幕墙的石材开裂,金属幕墙面板脱落;8外墙饰面砖开裂和局部脱落,特别是人员出入口或处在通道范围内的损伤。7.2.8根据对钢结构房屋资料核查与现场调查、检查结果,可做出如下安全性排查结论:1同时满足以下条件的钢结构房屋,可评为“未发现存在结构安全性隐患和抗震能力明显不足”:1)结构体系和结构布置合理符合本标准第7.2.1条要求;2)结构连接构造符合本标准第7.2.2~第7.2.4条要求;3)有防火要求的结构构件的防火措施未出现较大面积损伤;4)未出现第7.2.7条的安全隐患;5)二类房屋的损伤检测及钢柱的稳定性验算符合要求。2钢结构房屋结构体系与构造基本符合本标准的要求,但存在如下情况之一的钢结构房屋,可评为“存在局部安全性隐患”:1)钢结构主要构件锈蚀后出现凹坑或掉皮;2)有防火要求的结构构件的防火措施出现局部损伤;3)有防腐要求的结构构件的防腐措施出现局部损伤。对于评为“存在局部安全性隐患”的房屋,需进行处理,并应给出缩短下一次安全性排查年限的建议。3存在第7.2.7条情况之一的钢结构房屋,可评为“存在结构安全性隐患或抗震能力不足”的结构。对于评为“存在结构安全性隐患或抗震能力不足”的房屋,应由委托方委托有资质的单位进行检测鉴定,对存在严重安全隐患的房屋结构,尚应提出应急措施。7.2.9钢结构房屋检查记录和安全性排查报告内容及格式宜参照7.3结构安全性与抗震鉴定7.3.1钢结构房屋的结构安全性与抗震鉴定的检查与检测,应重点进行结构体系的合理性、结构构件连接的可靠性、构件长细比、板件截面宽厚比构造、钢结构材料的实际强度、非结构构件与主体结构的拉结构造的可靠性、结构构件变形与损伤以及结构主体的改造变动情况;螺栓连接(含高强度螺栓连接)应检查连接板变形、螺栓松动、断裂和脱落等情况,对于高强度螺栓连接尚应检测螺栓的终拧扭矩及确认连接部位发生滑移、孔边发生位移等情况。7.3.2钢结构构件钢材强度及其他性能的抽样检测应符合下列要1I、Ⅱ类钢结构房屋可不进行钢结构材料性能检测,但当钢结构构件使用材料检查结果与设计资料不符时,应按Ⅲ类钢结构房屋结构进行取样检测;2Ⅲ类钢结构及轻型钢结构房屋,应从钢结构构件上取样进行材料性能试验。取样最低数量为2个,所取试样应能代表结构中所用的材料,取样时不得危及结构构件安全,取样后应根据具体钢结构要求进行材料力学性能检测;当不能取样时,可按现行国家标准《钢结构现场检测技术标准》GB/T50621第11章的规定,估算钢材抗拉强度的范围;3当对钢材质量有怀疑时,除进行力学性能试验外,尚应对钢材进行化学成分分析。7.3.3钢结构构件尺寸偏差、裂纹和损伤严重程度的检测应符合下1同类钢构件尺寸检测的抽检数量可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结构检测技术标准》GB/T50344的检测类别B类确定;2发现裂纹和损伤的钢构件,应通过量测确定其裂纹和损伤程度;对结构安全性影响大的传力路径上的钢构件,应进行抽样检测;3钢构件表面裂纹的检查与检测取样数量及操作方法可按现1对目测检查发现尺寸有问题的焊缝,应进行焊缝尺寸量测;量测的焊缝长度方向宜均匀布置3个测点,取其算术平均值为实测样数量不宜少于同类焊缝数量的1%,且不应少于2条;量的3%,且不应少于3条;确定为Ⅲ类钢结构房屋的抽检数量不宜少于同类焊缝数量的5%,且不应少于5条。1螺栓的间距和边距以及连接板的长度、宽度和厚度,其检测数量不少于3件;2螺栓连接检测的抽检数量,I类钢结构可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结构检测技术标准》GB/T50344的检测类别A类确定,Ⅱ类和Ⅲ类钢结构可按GB/T50344的检测类别B类确定。1房屋结构钢构件的腐蚀,应进行腐蚀环境调查和测量杆件、板件的锈(腐)蚀范围与锈(腐)蚀后的剩余厚度,取样数量和环2钢结构防锈涂装检测应包括使用环境和涂装维修制度调查、括无地震作用组合和有地震作用组合时的构件内力和结构位移计算。荷载效应组合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7.3.9钢结构构件和连接的承载力计算(包括强度、稳定、疲劳)1构件和连接的承载力应按现行国家标准《钢结构设计规范》2计算构件和连接的承载力时,可采用材料强度和构件尺寸的3可按下列规定计入腐蚀损伤对钢构件承载力的影响:1)腐蚀后的残余厚度大于5mm且腐蚀厚度不超过初始厚度的25%,构件承载力计算时,可不考虑腐蚀对钢材性能的影响;2)对于普通钢结构,若腐蚀后的残余厚度不大于5mm,或腐蚀(锈蚀)损伤量超过初始厚度的25%,计算构件承载力时,钢材强度应按原强度设计值的80%取用;对于轻型钢结构,若截面腐蚀(锈蚀)削弱大于10%时,钢材强度应按原强度设计值的80%取4钢构件缺陷、损伤对承载力的影响,可按本标准3.6.2条的系数yRa对于后续使用50年的C类建筑抗震鉴定时,可按现行国采用;对于后续使用年限40年的B类建筑抗震鉴定时,钢结构构件应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值的0.9倍采用;对于后续使用年限30年的A类建筑抗震鉴定时,钢结构构件应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值的0.85倍采用。7.3.11钢结构房屋的结构安全性与抗震鉴定,应依据对房屋结构体系与整体性构造和构件材料强度、结构构件变形与损伤的检查与检测结果以及对结构构件承载能力的综合分析,按下列规定进行:1钢结构主要承重构件(含连接)的承载力设计值与组合内力设计值之比不小于1.0,一般受弯构件的承载力设计值与组合内力设计值之比不小于0.95,其他构件的承载力设计值与组合内力设计值之比不小于0.90,可评定为“构件承载力满足结构安全性与抗震2实测的钢结构构件最大挠度或变形不大于表7.3.11规定的挠度或变形值时,可评为“构件变形满足结构安全性要求”;检查项目构件类别b.级网架屋盖(短向)楼盖(短向)I,/200,且可能发展3钢结构侧移及构件变形实测值符合下列情况时,可评为“侧向变形满足结构安全性要求”:1)民用建筑钢结构的侧向位移及倾斜以及构件变形实测值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GB50292的规定;2)工业建筑钢结构侧向位移及倾斜以及构件变形实测值不大于现行国家标准《工业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GB50144规定的安全性等级B级的要求;3)钢结构柱顶位移或层间相对位移不大于现行国家标准《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规定的限值时,可评定为“结构刚度满足结构安全性与抗震要求”。4钢结构构件的长细比和板件的宽厚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钢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的有关规定时,可评定为“构件长细比和板件宽厚比满足结构安全性与抗震要求”。7.3.12以上任意一项结论为“不满足安全性与抗震要求”的,应提出针对不满足项进行加固的意见,或据问题严重程度提出整体加固或拆除建议。7.3.13钢结构房屋安全性与抗震鉴定报告内容及格式宜参照附录8.1一般规定8.1.1本章适用于黏土砖墙和钢筋混凝土柱混合承重的底层框架砖房、内框架房屋的安全性排查和结构安全性与抗震鉴定。8.1.2底层框架砖房和内框架房屋的资料核查、现场检查和检测,参见本标准第5章和第6章有关内容,并应根据结构类型检查下列1底层框架砖房底层纵向墙体布置的对称性、底层横墙间距和楼盖类型;2多层内框架砖房的屋盖类型和纵向窗间墙宽度;3底层框架托墙梁和内框架梁柱的配筋及构造;4底层框架砖房过渡楼层的砌体构造要求。8.1.3底层框架砖房和内框架房屋的安全性排查应根据所划分的类别进行:一类房屋应按本章8.2节进行结构检查;二类房屋除按本章8.2节进行安全性排查外,还应对底层构件进行必要的检测和验算;三类房屋除应按本章8.2节进行结构检查外,尚应按8.3节的要求进行结构安全性与抗震鉴定。8.2结构安全性排查8.2.1对于底层框架砖房应检查实际结构体系、结构布置与图纸资料符合程度以及结构变动情况:1房屋总高度和总层数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50023中第一级抗震鉴定的规定;2抗震横墙的最大间距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鉴定标3底层框架砖房的底层应在纵横两个方向均设置有砖或钢筋4底层框架砖房的底层不应为单跨、也不应为内框架;5底层和房屋各层墙体平面布置应对称或基本对称;6底层框架砖房上部楼层的墙体布置在平面内应闭合,不应存在未闭合的开口墙或开口墙端部未设置构造柱的情况;7底层框架砖房的第二层墙体布置宜与底层框架梁对齐。3墙体平面布置应对称或基本对称;5墙体布置应沿竖向上下连续,顶层不应有抽掉墙体的大开6房屋纵向窗间墙应满足:7、8度时墙宽分别不宜小于1.0m和1.2m,8度墙厚为240mm时应有墙垛的要求。8.2.3底层框架砖房的整体性连接和构造措施以及易倒塌部位的1底部框架砖房底层楼盖的设置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2上部砖房过渡层部分的构造柱和圈梁的设置应满足现行国3检查与检测纵横墙交接处的咬槎砌筑或有水平拉结筋情况;4房屋中易引起局部倒塌的构件与结构构件之间的可靠连接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50023中第一级抗8.2.4多层内框架房屋的整体性连接和构造措施以及宜倒塌部位1房屋顶层屋盖的设置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鉴定标2构造柱和圈梁的设置应满足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鉴定标3内框架梁在外墙的支承长度和构造应满足现行国家标准《建4房屋中易引起局部倒塌的构件与结构构件之间的可靠连接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50023中第一级抗凝土构件的损伤检查应符合本标准第6.2.3条的规定,检测应符合1同时满足以下条件的底层框架砖房,可评为“未发现存在结1)结构体系和结构布置合理符合本标准第8.2.1条的要求;2)整体性连接和构造措施符合本标准8.2.3条的要求;3)不存在第5.2.3条和第6.2.3条规定的对结构安全性构成影4)二类房屋底层主体承重构件验证性检测符合原设计或《建2底层框架砖房结构体系和整体构造基本符合本标准第8.2.1条和第8.2.3条的要求、不存在第5.2.3条和第6.2.3条规定的对结在局部使用安全隐患”的房屋结构。对于评为“存在局部使用安全隐患”的,需进行处理,并应给出缩短下一次安全性排查年限的建议。3存在下列情况之一的底层框架砖房,可评为“存在结构安全1)房屋结构体系和结构布置存在严重缺陷,或底层框架柱、抗震墙和上部砖房等结构构件的主要抗震构造措施不满足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50023中第一级抗震鉴定的规定;2)实际结构体系、结构布置及抗震基本构造与图纸资料不符3)房屋结构使用功能、使用环境有较大变动,或使用荷载超4)存在本标准第5.2.3条和第6.2.3条所列的对结构安全性构成影响的裂缝及其他损伤。评为“存在结构安全性隐患或抗震能力不足”的进行检测及鉴定;对存在问题严重的,尚应提出应急措施。8.2.7根据对内框架房屋结构资料核查与现场调查、检查结果,可做出如下安全性排查结论:1同时满足以下条件的内框架房屋结构,可评为“未发现存在结构安全性隐患和抗震能力明显不足”:1)结构体系和结构布置符合本标准第8.2.2条的要求;2)整体性连接和构造措施符合本标准第8.2.4条的要求;3)不存在本标准第5.2.3条和第6.2.3条规定的对结构安全性构成影响的裂缝、损伤、缺陷和过大变形等;4)二类房屋底层主体承重构件验证性检测符合原设计或《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50023的要求。2内框架房屋结构体系和整体构造基本符合本标准第8.2.2条1)房屋结构体系和结构布置存在严重缺陷,或顶层屋盖、横2)实际结构体系、结构布置及抗震基本构造与图纸资料不符3)房屋结构使用功能、使用环境有较大变动,或使用荷载超4)存在本标准第5.2.3条和第6.2.3条所列的对结构安全性构8.3结构安全性与抗震鉴定8.3.1底层框架砖房和内框架房屋中的砌体结构检测的内容和检测方法以及抽样数量等应符合本标准第5.3节的有关规定。在实际8.3.2底层框架砖房和内框架房屋中的混凝土结构检测的内容和检测方法以及抽样数量等应符合本标准6.3节的有关规定。在地区的抗震设防烈度和建筑抗震设防类别以及后续的使用年限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50023规定的A、B、C类方法进行。8.3.4内框架房屋的抗震措施和抗震承载力验算鉴定,应根据所在地区的抗震设防烈度和建筑抗震设防类别以及后续的使用年限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50023规定的A、B类方法进行。8.3.5底层框架砖房和内框架房屋的结构安全性与抗震鉴定,应按房屋高度和层数、结构体系的合理性、框架和墙体材料的实际强度、房屋整体性连接构造的可靠性、局部易倒塌部位构件自身及其与主体结构连接构造的可靠性、结构构件变形与损伤以及结构构件安全和抗震承载力进行综合分析,给出鉴定结论。8.3.6底层框架砖房和内框架房屋的抗震鉴定报告内容与格式可参照附录G。9砖木结构9.1.1本章适用于山墙与木柱、木柁(梁)共同承重的砖木结构房9.1.2砖木结构房屋现场的资料核查和状况检查,应包括结构布9.1.3砖木结构房屋的整体性连接构造措施检查,应包括墙体布房屋应按本章8.2节进行结构检查,二类房屋除按本章9.2节进行按本章9.2节进行结构检查外,尚应按本章9.3节的有关要求进行9.2结构安全性排查1房屋实际抗震横墙的最大间距,抗震设防烈度为6、7度时不宜大于11m,8度时不宜大于9m;2房屋的平、立面和墙体布置宜符合下列规则性的要求:1)纵横墙布置宜均匀对称,在平面内宜对齐,在同一轴线,2)外纵墙开洞率,抗震设防烈度为6、7度时不宜大于60%,8度时不宜大于55%;3)不同标高屋面板相差不大于500mm;4)不应有无锚固的钢筋混凝土预制挑檐。3房屋层高不宜超过3.6m;4不应采用木柱与砖柱、木柱与石柱混合承重的结构;5木屋架不应采用无下弦的人字屋架或无下弦的拱形屋架;6承重大梁不应支承在门窗洞口的上方、屋檐外挑梁上不得砌7门窗洞口过梁的支承长度不宜小于240mm。1木屋盖和木梁在墙上支承长度不宜小于240mm;2纵横墙应咬槎砌筑或设置拉结筋;3后砌非承重砌体隔墙与梁或屋架下弦应有拉结措施;4对于总层数为二层、建筑抗震鉴定类别为B类的砖木结构5木屋盖房屋应在房屋中部屋檐高度处设置纵向水平系杆,系6空旷房屋结构应在木柱与屋架或梁间设置斜撑;在每一纵向柱列间设置1-2道剪刀撑或斜撑;1搁置在砖墙上木龙骨的下部应铺设砂浆垫层;2内墙上木龙骨应满搭或采用夹板对接或燕尾榫、扒钉连接;1木屋架不应为无下弦的人字屋架,隔开间应有一道竖向支撑或有木望板和木龙骨顶棚;当不符合时应采取加固或其他相应措施;木龙骨、木檩条在墙上的支承长度不应小于120mm;2木屋架上檩条应满搭或采用夹板对接或燕尾榫、扒钉连接;3木屋架上弦檩条搁置处应设置檩托,檩条与屋架应采用扒钉4檩条与其上面的椽子或木望板应采用圆钉、铁丝等相互连5竖向剪刀撑与龙骨之间的斜撑应采用螺栓连接。1结构墙体或柱承重构件出现受压裂缝,或梁出现由荷载引起2结构墙体出现由温度或收缩引起的裂缝,其裂缝宽度大于3屋架出现明显下垂、倾斜、脱榫、滑移和平面外弯曲;4砖木结构墙体风化、酥碱范围和程度对墙体局部和整体承载5木柱、梁(柁)、屋架、檩、椽、穿枋、龙骨等受力构件出6木构件的节点松动或拔榫,木构架倾斜和歪闪。1同时满足以下条件的砖木结构房屋,可评为“未发现存在结1)结构布置和屋盖体系符合本标准第8.2.1条的要求;2)构造措施符合本标准第9.2.2条~第9.2.4条的要求;3)不存在本标准第9.2.5条所列的对结构安全性构成影响的裂缝、缺陷、腐朽、倾斜和歪闪等;4)二类房屋主要承重构件损伤检测不影响结构构件安全。2对于结构体系和整体构造满足本标准要求,但墙体有少量风化、酥碱或木构件出现局部变形、个别构件出现轻微腐朽的砖木结构房屋,可评为“存在局部安全性隐患”。对于评为“存在局部安全性隐患”的,需进行处理,并给出缩短下一次安全性排查年限的建议。3存在下列情况之一的砖木结构房屋,可评为“存在结构安全1)结构体系和结构布置存在严重缺陷;2)房屋结构存在较严重因荷载作用引起的裂缝和倾斜;3)屋架出现下垂、倾斜、脱榫、滑移和平面外弯曲;4)木构架节点有松动,或拔榫或存在明显的倾斜和歪闪,或木柱有糟朽和虫蛀等。5)墙体风化、酥碱严重等。评为“存在结构安全性隐患或抗震能力不足”的应进行下一步检测及鉴定,对存在问题严重的,尚应提出应急措施。9.3结构安全性与抗震鉴定9.3.1砖木结构房屋的结构安全性与抗震鉴定除按本标准第9.2节内容检查外,尚需按本节内容进行检查与检测。结构构造、连接、木构件的几何尺寸、材质和力学性能、构件变形、斜裂缝和斜纹理、腐朽和虫蛀、木材缺陷等。9.3.3木构件间连接的检测,应对检查发现的缺陷进行量测,应包括下列主要内容:1构件间的连接方式与连接配件状况和缺陷;2木柱根与基础的连接、柱与柁(屋架)的连接和斜撑、屋架各构件间的连接、屋架(柁、檩)与墙体的连接、屋架与檩等连接状况和缺陷;3木构件的钢拉杆、连接铁件锈蚀和连接节点松动等状况。9.3.4木结构各种类型连接节点检测,应包括下列内容:1榫卯连接出现榫头拔出或折断以及松动情况;2螺栓连接出现螺母松动、夹板的螺孔附近出现裂缝、虫蛀和腐朽情况;3铆钉连接出现松动、钉孔附近出现裂缝、虫蛀和腐朽、铆钉锈蚀情况。9.3.5木材材质和力学性能的检测,宜采取现场微破损检测或取样的方法,应遵守下列规定:1木材树种的现场检测,应根据木构件的颜色、纹理、硬度、气味等特点,判定木构件的材质;2对现场直观检查不能判定木材种类的构件,可采取试样,进行木材树种和材料性能的测试。9.3.6木构件斜裂缝和斜纹理,应主要检测斜裂缝或斜纹理与中轴线的夹角,斜裂缝位置、数量、长度、宽度及深度。9.3.7木构件腐朽和虫蛀的检查和检测,应重点检查埋入墙内或长期接触潮湿和遭受雨水淋泡的柱根、木柁、木屋架的端头、擦头、椽头等部位,可根据现场情况采用下列方法:1对出现的腐朽木构件可采用表面剔除腐朽层的方法,量测腐朽的范围和测量腐朽深度;2对于内部腐朽或蛀蚀可采用铁锤敲击被检查的构件,通过发出的声音初步判断木材内部存在的腐朽或蛀蚀的情况,对初步判定内部可能存在的腐朽或蛀蚀构件,宜采用应力波和阻抗仪技术进一步检测木材内部腐朽、虫蛀、白蚁危害程度;3对柱根部位的腐朽程度可采用钢钎刺探法进行检测,根据刺用拉线和尺量的方法或用多功能检测尺与尺量结合的方法进行检9.3.10砖木结构中砌体构件的检测项目和要求应符合本标准第9.3.11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7度时的A类砖木结构砌体墙的砌筑砂浆强度不宜低于M1且不应低于M0.4,6度、7度时的B类和8度时的A类砖木结构砌体墙的砌筑砂浆强度不应低于M1,8度时的B类砖木结构砌体墙的砌筑砂浆强度不宜低于M2.5且不应低屋面烟囱等易引起倒塌伤人的部位。对于7度(0.15g)和8度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