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PAGE1河北省衡水市阜城县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月考试题1.某动物种群的年龄结构组成图如图所示,对此种群特征的叙述,错误的是()A.这是一个增长型的种群B.种群的死亡率较小C.此种群的增长率一定大于1D.种群的出生率较大【答案】C〖祥解〗年龄结构是一个种群中各年龄结构的个体数量的比例,包括增长型、稳定性和衰退型;根据年龄结构可未来一段时间内种群密度的变化。图示分析,图示种群的年龄组成图的基部比较较宽而顶部较窄,说明该种群中幼年个体较多,而老年个体较少,这样的种群正处于上升期,种群密度会越来越大,年龄结构属于增长型。【详析】A、该种群中幼年个体较多,而老年个体较少,这样的种群正处于生长期,为增长型,A正确;B、该种群中老年个体较少,因而预测未来一段时间内死亡率较低,B正确;C、图示表示的种群年龄结构为增长型,据此推测该种群的增长率大于1,但也可能受到外界不良因素的干扰而导致死亡率增加,进而可能出现增长率小于1的情况,C错误;D、该种群中幼年个体较多,所以种群的出生率较大,D正确。故选C。2.在专家的指导下,某牧场常年将绵羊的畜牧量维持在3000只左右。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性别比例是影响该牧场畜牧量的主要因素B.该牧场中绵羊的环境容纳量约为6000只C.在专家的指导下,该牧场绵羊数量的增长速率最快D.与天然牧场相比,人工单一牧场更容易遭受病虫害【答案】A【详析】A、牧场畜牧量的主要影响因素是人为因素,A错误;B、该牧场常年将绵羊的畜牧量维持在K/2左右即3000只,即该牧场中绵羊的环境容纳量约为6000只,B正确;C、在专家的指导下,该牧场绵羊数量维持在K/2左右,种群增长速率最快,C正确;D、与天然牧场相比,人工单一牧场成分单一,营养结构简单,自我调节能力较弱,更容易遭受病虫害,D正确。故选A。3.下列关于种群密度调查的叙述,正确的是()A.所有活动范围大的动物都适合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B.调查森林中乔木和灌木的种群密度,两者的样方大小一般是前者大于后者C.标志重捕法必须保证所标记种群在整个调查区域内是均匀分布的D.如果用样方法调查植物种群密度时,差距大的样方内数值应该舍弃【答案】B【详析】A、并非所用的活动范围大的动物都适用于标志重捕法,如有些稀有动物可直接采用逐个计数法,A错误;B、选取样方面积时既要保证物种数较全,又要保证面积最小和取样方便,因此调查不同植物类型时样方面积不同,由于乔木体积大,所以样方面积要比调查灌木植物种群密度时的样方面积大,B正确;C、标志重捕法所标记的种群在整个调查区域内不一定是均匀分布的,C错误;D、采用样方法调查植物种群密度时,差距大的样方内数值不能舍弃,统计后求平均值,D错误。故选B。4.利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某丘陵地区区域中刺猬的种群密度,第一次捕获并标志55只刺猬,第二次捕获40只刺猬,其中有标志的5只。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标志物和标志方法不能影响到刺猬的正常生命活动B.若已被捕捉、标志过的刺猬不易再次捕捉到,则估算数值会偏大C.此调查方法适合用来调查各类动物的种群密度D.该地刺猬种群的密度大约是110只/【答案】C【详析】A、标记重捕法的注意事项是标志物和标志方法不能影响到刺猬的正常生命活动,A正确;B、由于种群中的个体数=第一次捕获数×第二次捕获数÷重捕中标记个体数,若已被捕捉、标志过的刺猬不易再次捕捉到,则重捕中标记个体数减少,调查结果会偏大,B正确;C、标记重捕法适合用于活动范围比较大、活动能力比较强的动物,C错误;D、4km2区域中刺猬个体数=第一次捕获数×第二次捕获数÷重捕中标记个体数=55×40÷5=440,该种群的密度大约是110只/km2,D正确。故选C。5.行为调节学说认为,随着种群密度的增加,处于支配地位的个体占满有利的地段,剩余的个体只好生活在其它不利的地段(常常缺乏食物以及保护条件)或者往其它地方迁移,从而限制了种群的增长,使种群密度维持在相对稳定的水平上。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种群密度较大的阶段,种群的死亡率和迁出率通常较高B.生活在不利地段中的个体易受天敌、疾病等的侵害C.处于支配地位的种群,性别比例接近1:1,出生率高于死亡率D.不利地段的高死亡率以及高迁出率限制种群数量的增长【答案】C〖祥解〗紧扣题干信息“随着种群密度的增加,处于支配地位的个体占满有利的地段,剩余的个体只好生活在其它不利的地段(常常缺乏食物以及保护条件)或者往其它地方迁移,从而限制了种群的增长,使种群密度维持在相对稳定的水平上”答题。【详析】A、种群密度较大的阶段,食物空间有限,竞争较激烈,种群的死亡率和迁出率通常较高,A正确;B、生活在不利地段中常常缺乏食物以及保护条件,其个体易受天敌、疾病等的侵害,B正确;C、处于支配地位的种群,处于优势地位,生活环境较好,出生率较高,但其性别比例不一定是1:1,C错误;D、不利地段的低出生率、高死亡率以及高迁出率限制种群数量的增长,使种群密度维持在相对稳定的水平上,D正确。故选C。6.如图表示种群数量增长的“J”型曲线和“S”型曲线,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自然状态下种群数量的变化多数是曲线X,其余的都是曲线Y的趋势B.曲线X的数学模型为Nt=N0λt,N0表示该种群的起始数量,Nt表示t年后该种群的数量,λ表示该种群数量是一年前种群数量的倍数C.不考虑迁入迁出,BC段种群出生率大于死亡率D.同一群落中不同种群的K值一般不同【答案】A【详析】A、曲线X是表示的“J”型曲线,曲线Y表示的是“S”型曲线,在自然状态下,生物的生长都要受到自然环境的制约,一般都是曲线Y的趋势,A错误;B、依据图示可知,曲线X是表示的“J”型曲线,t年后种群数量为:Nt=N0λt,模型中各参数的意义:N0为该种群的起始数量,t为时间,Nt表示t年后该种群的数量,λ表示该种群数量是一年前种群数量的倍数,B正确;C、在曲线Y上,BC段表示种群数量一直在增长,只是比开始增长的要慢些,但仍然在增长,如果不考虑迁入和迁出,那么,种群的出生率还是大于死亡率,C正确;D、K值是环境对该种群数量上的最大容纳值,对于同一群落中的不同种群,K值是不同的,D正确。故选A。7.假设某草原上散养的某种家畜种群呈“S”形增长,该种群的增长速率随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若要持续尽可能多地收获该种家畜,则应在种群数量合适时开始捕获,下列四个种群数量中合适的是()A.甲点对应的种群数量B.乙点对应的种群数量C.丙点对应的种群数量D.丁点对应的种群数量【答案】D〖祥解〗“S”形曲线中,种群数量增长率:开始时,种群的增长速率为0;种群数量达到K/2之前,种群的增长速率在增大,种群数量增长速度加快;种群数量为K/2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此时种群数量增长速度最快,可见虫害的防治应在K/2点之前;种群数量在K/2~K之间时,受到环境阻力的影响,种群的增长速率在减小,种群数量增长速度减慢;种群数量为K时,种群的增长速率为0,种群数量到达最大值(K值)。【详析】在由甲点到丙点时,种群数量的增长速率上升,种群数量在增长;丁点时种群增长速率虽然下降,但种群增长速率仍然大于0,种群数量仍然在增加,在该点时开始捕获,会使捕获后种群的增长速率达到最大,可更多收获该种家畜,D正确。故选D。8.将酵母菌接种到装有10mL培养液的锥形瓶中,培养并定时取样计数。当酵母菌总数为a时,种群数量不再增加。下列关于该实验中酵母菌种群的数量变化及相关内容分析错误的是()A.若继续培养,酵母菌的种群数量可能减小B.该酵母菌种群增长曲线为“S”型,数量为时,种群的出生率最大C.若将培养液的量改为5mL,接种量与培养条件相同,则K值小于aD.酵母菌生存需要适宜的pH,培养后期培养液pH值下降不利于酵母菌的繁殖【答案】B〖祥解〗据题意“将酵母菌接种到装有10mL培养液的锥形瓶中,培养并定时取样计数。当酵母菌总数为a时,种群数量不再增加”,说明酵母菌种群增长曲线为“S”型,其K值(环境容纳量)为a,当种群数量为a/2(K/2)时,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快。【详析】AD、由题意可知,酵母菌总数达到a时,种群数量不再增加,说明酵母菌种群增长曲线为“S”型。若继续培养,由于培养液中营养物质逐渐减少、pH值下降等因素的限制,酵母菌的种内斗争越加剧烈,不利于酵母菌的繁殖,酵母菌的种群数量可能减小,AD正确;B、由题意可知,酵母菌总数达到a时,种群数量不再增加,说明酵母菌种群增长曲线为“S”型;当种群数量为a/2时,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快,因种群的数量同时受到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影响,此时出生率不一定最大,B错误;C、K值与环境条件有关,若将培养液的量改为5mL,酵母菌生长所需营养物质减少,接种量与培养条件相同,则K值将小于a,C正确。故选B。9.某校生物兴趣小组进行“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实验,甲、乙、丙三组同学分别利用高浓度、适宜浓度和低浓度的葡萄糖培养液,实验初始酵母菌数量相同。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甲组同学培养后期酵母菌数量最多B.乙组同学培养的酵母菌最先达到K值C.三组同学每天可在不同的时间进行计数D.实验前对培养液和培养工具均须进行严格的灭菌【答案】D【详析】A、虽然实验初始酵母菌数量相同,但是甲组由于使用高浓度的葡萄糖溶液会导致酵母细胞严重失水过多死亡,影响酵母菌的繁殖,数量可能最少,A错误;B、丙组同学培养液浓度最低,K值最小,其中酵母菌最先达到K值,B错误;C、在“探究培养液中酪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实验中,需要控制好无关变量,无关变量保持相同且适宜,三组实验的自变量是培养液的浓度,则计数时间属于无关变量,应相同,C错误;D、实验前需要对培养液和培养工具进行严格灭菌,防止杂菌污染,影响酵母菌的繁殖,D正确。故选D。10.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在营养物质缺乏的环境下,草履虫种群数量长期动态变化规律符合曲线乙B.ab段种群数量相对稳定达到K值,种群出生率约等于死亡率C.假如某种群数量变化由乙变为丙,该种群的环境容纳量不变D.甲、乙、丙三条曲线表示的种群数量增长方式都为“J”形增长【答案】B〖祥解〗本题考查种群数量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识图和理解分析能力。【详析】在营养物质缺乏的环境下,由于食物减少,死亡率增大,种群数量减少,符合图甲,A错误。种群的出生率约等于死亡率时,种群数量相对稳定,达到K值,如图中的ab段,B正确种群乙变为丙所示情况,有可能是外界条件更改善,环境容纳量增大,如有了充足的食物和空间,C错误。由图可知甲乙丙数量都先增加,然后到一定程度后不再增长,所以在增长曲线都符合“S”型,D错误。11.如图所示,分别表示草履虫、果蝇和浮萍种群数量变化的实验结果,以下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三种生物的种群数量变化曲线都接近“S”形B.从实验周期考虑应选用草履虫做实验C.选择果蝇和草履虫做实验更便于计数D.大多数种群的数量总是在波动中【答案】C〖祥解〗种群经过一定时间的增长后,数量趋于稳定的增长曲线,称为“S”形曲线。S形曲线是在资源和空间有限的条件下形成的,“S”形曲线中所能维持的种群的最大数量称为环境容纳量,又称K值。种群不受资源和空间的限制,种群的数量往往呈指数增长,其增长曲线呈“J”形。【详析】A、由题图曲线变化可知,三种生物的种群经过一定时间的增长后,数量都趋于稳定,因此,三种生物的种群数量变化曲线都接近“S”形,A正确;B、三种生物中草履虫的种群数量达到K值所需要天数最短,从实验周期考虑应选用草履虫做实验,B正确;C、果蝇和草履虫种群数量增长较快,数量较多,而浮萍种群数量增长较慢,数量较少,故选择浮萍做实验更便于计数,C错误;D、大多数生物的种群数量因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往往处于波动中,D正确。故选C。12.如图表示将绵羊引入某个岛屿后的数量变化情况,对此叙述正确的是()A.绵羊种群数量增长到一定程度,就保持恒定不变B.绵羊数量达到K/2时(即第30年时),绵羊的出生率最大,增长速率也最大C.50年后该绵羊种群数量在K值附近波动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变动所致D.绵羊数量达到K值时,种群的年龄组成为衰退型【答案】C〖祥解〗据图分析,一个绵羊群迁入一个新的生态系统后的生长曲线成S型,即自然界的资源和空间总是有限的,当种群密度增大时,种内竞争就会加剧,以该种群为食的动物的数量也会增加,这就使种群的出生率降低,死亡率增高,有时会稳定在一定的水平,形成“S”型增长曲线。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称为环境容纳量,又称为K值。【详析】A、绵羊种群的数量增长到一定程度,就保持相对稳定,A错误;B、绵羊数量达到K/2时,绵羊的增长速率最快,出生率并不是最大,B错误;C、50年后该绵羊种群数量达到K值,且在K值附近波动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变动所致,C正确;D、绵羊数量达到K值时,数量保持相对稳定,种群的年龄结构为稳定型,D错误。故选C。13.草原上某动物种群的增长率与种群数量的对应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随着时间的推移,该种群增长率先增大后减小B.当种群数量小于甲时,种群数量将会持续减少C.当种群数量大于甲时,种群将呈逻辑斯谛增长D.当种群数量为丙时,种群数量增长要比乙时快【答案】A〖祥解〗种群的特征有数量特征和空间特征,前者包括种群密度、年龄组成、性别比例、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后者包括均匀分布、随机分布和集群分布。种群的增长曲线有:J型(理想条件下)、S型(资源、空间有限的条件下)。【详析】该曲线测的是不同种群数量下,种群增长率随着种群数量的变化。随着时间的推移,种群数量不一定增加,增长速率的变化无法判断,A错误;当种群数量小于甲时,增长率小于0,种群数量将会持续减少,B正确;当种群数量大于y3i时,种群的增长率先增后减,种群将呈逻辑斯谛增长,C正确;乙、丙增长率差不多,但是丙时种群数量较大,故增长较快,D正确。故选A。14.群落是指在相同时间聚集在一定地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下列关于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A.不同地区的不同群落可能存在相同的物种,但数量可能存在差异B.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特征,不同群落物种数量可能不同C.群落内植物的垂直结构决定了动物的分层,可充分利用资源和空间D.寄生、捕食的种间关系往往会导致其中的一种生物死亡,不利于种群发展【答案】D〖祥解〗群落的空间结构:(1)垂直结构:在垂直方向上大多数群落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意义:植物的垂直结构提高了群落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能力;植物的垂直结构又为动物创造了多种多样的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所以动物也有分层现象(垂直结构)。(2)水平结构:群落的水平结构主要表现特征是镶嵌分布。意义:水平结构由于地形的变化、土壤湿度和盐碱度的差异、光照强度的不同、生物自身生长特点的不同,它们呈镶嵌分布。【详析】A、物种是相互繁殖的相同生物形成的自然群体,不同地区的不同群落可能存在相同的物种,但数量可能存在差异,A正确;B、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物种组成是指群落中的物种数目,不同群落物种数量可能不同,B正确;C、植物的垂直结构提高了群落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能力;植物的垂直结构又为动物创造了多种多样的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所以群落内植物的垂直结构决定了动物的分层,可充分利用资源和空间,C正确;D、捕食者一般不会将所有的猎物都吃掉,这一现象保证了被捕食者的能量能够持续流向捕食者,有助于捕食者生存,寄生往往不会导致寄主死亡,D错误。故选D。15.如图为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研究所用的分离装置。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该装置主要是利用土壤小动物避光、避高温、趋湿的习性进行分离B.将图中的热光源加个灯罩或换成相同亮度的LED灯效果更佳C.土壤小动物收集瓶中加入95%的酒精用来杀死和保存小动物D.所有收集到的土壤小动物都需要对其数目进行清楚的统计【答案】A〖祥解〗题图分析:图中装置利用土壤小动物具有趋暗、避高温、趋湿的习性进行采集;调查土壤动物丰富度采用取样器取样法,观察肉眼难识别的小动物使用放大镜;统计土壤动物丰富度的方法有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详析】A、该装置为诱虫器,主要是利用土壤小动物避光、避高温、趋湿的习性进行工作的,A正确;B、土壤小动物具有避高温、避热的特点,图中的热光源灯效果更佳,B错误;C、土壤小动物收集瓶中加入70%的酒精用来杀死和保存土壤小动物,C错误;D、土壤小动物统计的方法有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并非都需要对其数目进行清楚的统计,D错误。故选A。16.生态位宽度是物种所能利用的各种资源的综合指标,物种的生态位宽度越大,其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一般就越大。某学者对大兴安岭某处不同发育阶段的落叶松生态位宽度进行了研究,结果如图所示。据图分析正确的是()A.落叶松的年龄结构是稳定型B.落叶松的生态位宽度与树龄呈负相关C.幼龄组生态位宽度比成龄组小与其株高有关D.落叶松成龄组、老龄组利幼龄组可看作三个种群【答案】C【详析】A、从题图可知,落叶松老龄组少,成龄组和幼龄组多,年龄结构是增长型,A错误;B、由题图可知,老龄组和幼龄组的生态位宽度值都比成龄组小,随落叶松的个体发育,其生态位宽度总体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规律性变化,并非是生态位宽度与树龄呈负相关,B错误;C、生态位是指一个种群在生态系统中,在时间空间.上所占据的位置及其与相关种群之间的功能关系与作用,幼龄组生态位宽度比成龄组小很可能与其株高有关,C正确;D、研究中的落叶松成龄组、老龄组和幼龄组可看作一个种群,而不是三个种群,D错误。故选C。17.生态学家对我国某高山群落演替的过程进行了研究,该地区分布着常绿阔叶林、常绿落叶混交林、针阔混交林等多种植被类型,不同海拔高度植被类型不同。如图为甲、乙两个群落在演替过程中物种丰富度的变化曲线,下列分析不合理的是()A.在不同海拔高度上分布着不同类型的植被不属于生物群落的垂直结构B.甲、乙两个群落的演替类型都是次生演替C.乙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先于甲群落达到相对稳定的状态D.第5年后物种丰富度降低一定是人类活动的影响所致【答案】D【详析】A、在不同海拔高度上分布着不同类型的植被属于不同的群落,而不是一个群落的垂直结构,A不符合题意;B、从图中可以看出,甲、乙群落演替的起点物种丰富度大于0,所以演替类型是次生演替,B不符合题意;C、从图中可以看出,甲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先达到最大并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C不符合题意;D、第5年后物种丰富度降低可能是人类活动的影响所致,也可能是自然条件发生剧烈变化所致,D符合题意。故选D。18.一个无人管理的池塘逐渐变浅,成为一个沼泽地,慢慢发展成一片灌木丛。下列关于该演替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A.曾经出现过的生物种群对群落环境会产生影响B.该群落的演替一定能发展到森林阶段C.群落演替过程中的有机物总量增加D.若加强池塘管理会改变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答案】B【详析】A、曾经出现过的生物种群对群落环境产生了影响,如草本植物为灌木的出现提供了基础,A正确;B、该群落的演替能否到达森林阶段,取决环境条件,若缺水等恶劣的环境条件就无法达到森林阶段,B错误;C、群落演替由池塘阶段到灌木丛阶段,物种丰富度增加,总生产量和有机物的总量增加,C正确;D、人类活动会改变自然演替的方向和速度,故若加强池塘管理会改变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使群落丰富度向着增多的方向发展,D正确。故选B。19.某湖泊是在原河道基础上挖掘的人工湖,为飞禽、水生动植物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下列叙述与事实不相符的是()A.该湖的演替过程属于次生演替B.该湖的飞禽、水生动植物构成了一个群落C.可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该湖的白鹭种群密度D.从湖心到湖岸依次分布着不同生物,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答案】B〖祥解〗种群指的是某一区域内同种生物的集合,群落指的是该区域内所有生物的集合,包括所有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群落的演替分为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详析】A、次生演替:是指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存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该湖是在原河道基础上挖掘的人工湖,故属于次生演替,A正确;B、群落指的是该区域内所有生物的集合,包括所有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该湖除了飞禽、水生动植物,还有其他生物,故不构成群落,B错误;C、白鹭属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的生物,应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其种群密度,C正确;D、群落的空间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从湖心到湖岸依次分布着不同生物,体现的是群落的水平结构,D正确。故选B。20.下图是某丘陵山地群落演替过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过程①②均为次生演替,决定两者演替方向的因素相同B.在演替过程中,各植物种群的环境容纳量保持相对稳定C.在演替过程中,草本阶段和乔木阶段物种组成完全不同D.与灌草阶段相比,乔木阶段垂直结构复杂,光能利用率高【答案】D〖祥解〗群落演替是指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其主要类型有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初生演替是指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是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次生演替原来有的植被虽然已经不存在,但是原来有的土壤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有植物的种子和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详析】A、过程①②均为次生演替,决定两者演替方向的因素不同,后者体现了人类活动能改变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A错误;B、演替的本质是物种的优势取代的过程,据此可推测,在演替过程中,各植物种群的环境容纳量会发生变化,B错误;C、在演替过程中,草本阶段和乔木阶段物种组成不完全不同,因为有些物种在草本阶段、灌草阶段和乔木阶段都会一直会存在,C错误;D、与灌草阶段相比,乔木阶段垂直结构更加复杂,生物对群落中空间资源的利用率更高,因而乔木阶段表现得光能利用率更高,D正确。故选D。21.某同学重复了生态学家高斯的草履虫竞争实验:将从同一自然水域获得的双小核草履虫(a)和大草履虫(b)两种草履虫放在一个培养管中混合培养时,其种群增长如图1;当两种草履虫单独培养在不同的培养管中培养时,结果如图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两种草履虫单独培养时种群数量均呈逻辑斯谛增长B.由图1可以推断,在自然环境中大草履虫存在竞争优势C.图1中2小时之前两种草履虫生态位有重叠,但不一定存在竞争D.若在培养管中继续单独培养,两种草履虫的数量可能均会下降【答案】B〖祥解〗据图分析可知:图1表示混合培养时双小核草履虫和大草履虫的种群数量变化,双小核草履虫种群数量持续增加,而大草履虫种群数量最终减少,说明两者是竞争关系;图2表示单独培养时双小核草履虫和大草履虫的种群数量变化,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均达到环境容纳量。【详析】A、两种草履虫单独在不同的培养管中培养时,由于资源、空间有限,故种群数量都呈逻辑斯谛增长(即“S”曲线增长),A正确;B、由图1可推断,两种草履虫在一个培养管中混合培养时,到了后期,明显a数量大于b,说明在自然环境中双小核草履虫(a)占竞争优势,B错误;C、两种草履虫的食性相似,代表着两种草履虫存在有生态位重叠;由图1知,2小时之前a与b的种群数量相似,增长速度相当,培养初期,资源、空间、环境等条件充足可判断两种草履虫不一定会存在竞争,C正确;D、培养后期,由于食物减少或消耗完、空间有限,即使单独培养,两种草履虫数量均会下降,D正确。故选B。22.某山区坡地生态环境破坏严重,人们对其进行了治理,陡坡在封山育林后若干年内,经历了一年生草本、多年生草本和灌木三个阶段,其典型物种的种群密度变化如图甲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陡坡在封山育林过程中发生了群落的次生演替B.b→c段物种③代表的灌木在与草本植物竞争时逐渐处于优势C.陡坡在封山育林过程中群落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都越来越复杂D.上述过程说明群落演替的速度与方向仅受人类活动的影响【答案】D【详析】A、陡坡存在一定的动植物,故陡坡在封山育林过程中发生了群落的次生演替,A正确;B、b→c段演替过程中灌木逐渐取代了草本植物,主要原因是灌木较为高大,能够获得更多的阳光,B正确;C、随着演替的进行,生态系统的结构越来越复杂,故陡坡在封山育林过程中群落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都越来越复杂,C正确;D、人类活动能影响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气候等环境因素以及生物因素也会影响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D错误。故选D。23.长白山北坡从山麓到山顶依次出现针阔叶混交林、针叶林、岳桦林和高山冻原。针阔叶混交林中的乔木层有红松、红皮云杉、白桦等多种植物,在林冠层生活着小杜鹃、大杜鹃、黑枕黄鹂等鸟类。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从山麓到山顶依次出现不同的森林类型是群落的垂直结构B.针阔叶混交林中的红松和红皮云杉间存在竞争关系C.针阔叶混交林植物分层更复杂,提高了光能利用率D森林群落垂直结构复杂,鸟类垂直分层现象明显【答案】A〖祥解〗生物群落的结构:群落结构是由群落中的各个种群在进化过程中通过相互作用形成的,主要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垂直结构是指群落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层现象。原因是植物的分层与对光的利用有关,群落中的光照强度总是随着高度的下降而逐渐减弱,不同植物适于在不同光照强度下生长。如森林中植物由高到低的分布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地被层。动物分层主要是因群落的不同层次提供不同的食物,其次也与不同层次的微环境有关。水平结构指群落中的各个种群在水平状态下的格局或片状分布。【详析】A、从山麓到山顶依次出现不同的森林类型是群落的水平结构,不是垂直结构,A错误;B、红松和红皮云杉的生长都需要阳光、水分、无机盐等,因此针阔叶混交林中的红松和红皮云杉间存在竞争关系,B正确;C、针阔叶混交林物种丰富大,不同植物分层情况更复杂,由于在不同高度有不同的植物,故提高了光能利用率,C正确;D、森林的垂直结构为不同的鸟类提供了不同的生存环境,因此由于森林群落垂直结构复杂,鸟类垂直分层现象明显,D正确。故选A。24.下图是某森林在遭受火灾完全烧毁前后植被的分布及变化情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a~b段,三类植物呈斑块镶嵌分布属于垂直结构B.b~d段,由于森林完全烧毁发生的演替属于初生演替C.群落演替过程中,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一直增加D.b~d段群落演替的过程中,群落的优势种发生了变化【答案】D【详析】A、由于环境和人为因素影响,不同地段的不同种群分布有差别,常呈镶嵌分布,为群落的水平结构,A错误;B、b~d段是由于森林完全烧毁发生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因为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B错误;C、群落演替过程中,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逐渐增加,最后趋于稳定,C错误;D、在生物群落发展变化的过程中,一个群落代替另一个群落的演变现象。b~d段群落演替的过程中优势种发生了变化,D正确。故选D25.在一个生态系统中逐年引入一定数量的三种生物A、B、C,这三种生物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种间关系,其种群密度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物种A、B之间是捕食关系B.物种B、C之间是竞争关系C.增大物种C的种群密度会增加物种B的环境容纳量D.物种A的种群密度减小会使物种C的种群密度间接增大【答案】C【详析】A、根据曲线图可以判断A物种与B物种之间为捕食关系,B为捕食者,A为被捕食者,A正确;B、根据曲线图可以判断物种B、C之间是竞争关系,B正确;C、增大物种A的种群密度,B的K值应该增大(食物来源多)。增大物种C的种群密度,B的K值应该减小(竞争增强),C错误;D、B为捕食者,A为被捕食者,则物种A的种群密度减小会使物种B的种群密度减小,物种B、C之间是竞争关系,故可导致物种C的种群密度间接增大,D正确。故选C。26.为研究乔木丰富度与森林碳存储能力间的关系,某研究者选取24种乔木,在一片约720亩的空地上设立了506个面积为1亩的样地,每个样地中随机种植植株数量相同,物种数目不同的乔木,连续5年测定样地中的生物量(干重),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由图甲可知,随着乔木丰富度增大,干重的相对值增大明显B.由图甲可知,相同的乔木丰富度,随着年数增大,干重的相对值变化不大C.由图乙可知,随着乔木丰富度增大,起初年干重的增加量相对值变化较大D.由图甲可以反映出图乙随着乔木丰富度增大,年干重的增加量相对值变化量【答案】D〖祥解〗据图分析,图甲中横坐标为乔木丰富度,纵坐标是干重相对值,各年份调查结果均显示,乔木丰富度越高,样地中的生物量(干重相对值)越大,这种差异随年份的增加逐渐增大。【详析】A、分析图甲在2016和2017年间,随着乔木丰富度增大,干重的相对值增大并不明显,A错误;B、由图甲可知,相同的乔木丰富度,随着年数增大,干重的相对值变化显著,即随年份的增加差异逐渐增大,B错误;C、由图乙可知,随着乔木丰富度增大,起初年干重的增加量相对值变化较小,后续年份中增加值变化较大,C错误;D、图甲中横坐标为乔木丰富度,纵坐标是干重相对值,由图甲可以反映出图乙随着乔木丰富度增大,年干重的增加量相对值变化量,D正确。故选D。27.长白山北坡从山麓到山顶依次出现针阔叶混交林、针叶林、岳桦林和高山冻原。针阔叶混交林的乔木层有红松、红皮云杉和白桦等多种植物,在林冠层生活着小杜鹃、大杜鹃等鸟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区分针叶林、岳桦林等不同群落类型的依据是植物类群的丰富度B.从山麓到山顶依次出现不同的森林类型,构成群落的垂直结构C.针阔叶混交林中的红松、白桦和红皮云杉等乔木存在种间竞争D.大杜鹃、小杜鹃生活在同一地点,生态位相同【答案】C〖祥解〗群落结构是由群落中的各个种群在进化过程中通过相互作用形成的,主要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详析】A、区分针叶林、岳桦林等不同群落类型的依据是物种的组成,包括植物和动物等,A错误;B、垂直结构是指群落内部不同生物垂直方向上的分层现象,从山麓到山顶依次出现的不同森林类型不属于垂直结构,B错误;C、针阔叶混交林中的红松、白桦和红皮云杉等乔木,它们的生长都需要阳光、水分、无机盐等,它们存在种间竞争的关系,C正确;D、生态位不仅包括所处的空间位置,还包括占用资源情况,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不能仅根据“大杜鹃、小杜鹃生活在同一地点”就判断二者的生态位相同,D错误。故选C。28.三峡水库是中国最大的水利工程之一、其水位调节会引起库区消落区植物群落发生演替。图示是库区几种优势植物的生态位重叠曲线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消落区植物群落发生的演替是次生演替B.消落区处于草本演替阶段,物种更新速度相对较快C.如果进行生态修复,建议选择狗牙根和空心莲子菜D.研究生物的种间关系是植物生态位的研究方向之一【答案】C〖祥解〗初生演替是指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次生演替是指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如能发芽的地下茎)的地方发生的演替。【详析】A、建立三峡水库之前,该地区有生物生存,故消落区发生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A正确;B、草本演替阶段相比较灌木和乔木演替阶段,物种更新速度比较快,B正确;C、进行生态修复时,一般选择种间竞争程度较弱的生物,结合图示,狗牙根和空心莲子菜的种间竞争最为激烈,一般不选,C错误;D、无论是研究植物生态位还是动物生态位,种间关系都是研究的内容之一,D正确。故选C。29.种间竞争会影响草本植物的生长。金钱草属于草本植物,生态学家把两种金钱草(Dg和Dn)的小植株分别种植在异种大植株10cm远的地方,种植在离任何其他植株至少3m远的地方作为对照,检测叶片长度的增长量,结果如图。实验结果说明()A.Dg和Dn不能生活在同一生境B.Dg占据的生态位比Dn的宽C.种间竞争影响Dg和Dn叶片的性状表现D.Dg和Dn通过竞争光照抑制叶片的生长【答案】C〖祥解〗生态位:(1)概念:一个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和作用,包括所处的空间位置,占用资源的情况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2)研究内容:①植物:在研究领域内的出现频率,种群密度、植株高度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②动物:栖息地、食物、天敌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3)特点:群落中每种生物都占据着相对稳定的生态位。(4)原因:群落中物种之间以及生物与环境间协同进化的结果。(5)意义:有利于不同生物充分利用环境资源。【详析】A、由题干信息无法说明Dg和Dn不能生活在同一生境,A错误;B、生态位是指一个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和作用,包括所处的空间位置,占用资源的情况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由题干信息无法说明Dg占据的生态位比Dn的宽,B错误;C、根据图示结果可知,对照组中Dg和Dn的叶长的增加量均大于有种间竞争的组,因此可说明种间竞争影响Dg和Dn叶片的性状表现,C正确;D、由题干信息无法说明Dg和Dn通过竞争光照抑制叶片的生长,D错误。故选C。30.近年来,人为开发和黄河下游水量的减少引起地下水位下降,使得位于黄河下游的青龙湖湿地的植物群落发生了较为显著的变化。研究人员对该湿地的植物群落分布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如下图所示,群落名称以优势种植物命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植物的分布情况反映了该湿地群落的垂直结构B.据图推测,随着水位的下降,该湿地菹草群落会向芦苇群落演替C.在该湿地演替过程中,原有优势物种会被新物种取代而彻底消失D.青龙湖湿地的植物群落将会继续发生演替,人类活动无法改变【答案】B〖祥解〗群落演替是指一个植物群落被另一个植物群落所代替的现象,其类型主要有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初生演替是指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是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次生演替是指原来有的植被虽然已经不存在,但是原来有的土壤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有植物的种子和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详析】A、植物的分布情况反映了该湿地的水平结构,A错误;B、据图推测,随水位下降,湖泊面积水域面积减小,由菹草群落逐渐向芦苇群落演替,B正确;C、群落演替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演替过程中是优势种的取代,即原有优势物种会被新物种取代但不会彻底消失,C错误;D、人类活动可能会改变演替的速度和方向,D错误。故选B。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不止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全部选对得5分,选对但选不全得2分,有选错得0分。31.某种群下一年的种群数量(Nt+1)与当年的种群数量(Nt)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其中e代表Nt+1/Nt=1。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种群数量为a时,死亡率小于出生率B.种群数量为b时,种群数量达到最大C.种群数量为c时,种群数量基本稳定D.种群数量为d时,年龄结构为增长型【答案】BD〖祥解〗数学模型是用来描述一个系统或它的性质的数学形式。建立数学模型一般包括以下步骤:观察研究对象,提出问题;提出合理的假设;根据实验数据,用适当的数学形式对事物的性质进行表达,即建立数学模型;通过进一步实验或观察等,对模型进行检验或修正。【详析】A、e代表Nt+1/Nt=1,题图可知,种群数量为a时,Nt+1/Nt>1,种群数量在增加,可见死亡率小于出生率,A正确;B、种群数量为b时,Nt+1/Nt>1,种群数量在增加,但是b到c种群数量仍然在增加,可见种群数量为b时,种群数量没有达到最大,B错误;C、种群数量为c时,Nt+1/Nt=1,表明种群数量基本稳定,C正确;D、种群数量为d时,Nt+1/Nt<1,死亡率大于出生率,年龄结构为衰退型,D错误。故选BD。32.研究种群的变化规律以及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对于有害动物的防治、野生生物资源的保护和利用,以及对濒危动物种群的拯救和恢复,都有重要的意义。下列有关种群数量变化的叙述错误的是()A.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可以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B.同一种群的环境容纳量是固定不变的C.种群的数量变化不都是增长的,还可能波动、下降的D.种群的数量在K/2左右时,种内斗争最激烈【答案】BD〖祥解〗“S”形曲线:①条件:资源和空间都是有限的。②增长特点:a.种群数量达到环境所允许的最大值(K值)后,将停止增长并在K值左右保持相对稳定;b.增长速率先增大后减小。③K值(环境容纳量):在环境条件不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的最大数量。同一种群的K值不是固定不变的,会受到环境的影响。④种群密度达到最大值时,种内斗争最为激烈。⑤理论上:经济生物的捕获点为增长速率达到最大点或者K/2值点;若防治害虫则在没有增长之前。【详析】A、数学模型是用来描述一个系统或它的性质的数学形式。数学模型可以描述、解释和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A正确;B、环境容纳量即K值,在环境条件不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的最大数量。同一种群的K值不是固定不变的,会受到环境的影响,B错误;C、在自然界,有的种群能够在一段时期内维持数量的相对稳定,但对于大多数生物的种群来说,种群数量总是在波动中,处于波动状态的种群,在某些特定条件下可能出现种群爆发,蝗灾、鼠灾、赤潮等就是种群数量爆发增长的结果;当种群长久处于不利条件下,如遭遇人类乱捕滥杀和栖息地破坏,种群数量会出现持续性的或急剧的下降,C正确;D、K值(环境容纳量)在环境条件不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的最大数量,此时种内斗争最激烈,种群的数量在K/2左右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D错误。故选BD。33.某科研小组在对某自然保护区内甲、乙两个不同物种的种群数量进行调查之后,又开展了连续4年的跟踪调查,并计算其L值(L=当年末种群数量/前一年末种群数量),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在a点时,甲、乙两个种群的增长率相等B.乙种群第3年末的数量等于第二年末的数量C.甲种群在b点时的种群数量等于在a点时的D.1~3年中,乙种群的个体数量先增加,后下降【答案】ACD〖祥解〗甲种群的L值=1.5,说明甲种群数量一直在增加;乙种群的L值在第三年之前>1,说明种群数量在增加,第三年之后L值小于1,说明种群数量下降。【详析】A、由于甲、乙两个种群内个体的初始数量均未知,a点时甲种群和乙种群的L=1.5,两种群具体增加的个体数量无法得知,故两种群的增长率也无法确定,A错误;B、L=当年末种群数量/前一年末种群数量,第3年末L=1,则说明乙种群第3年末的数量等于第二年末的数量,B正确;C、甲种群的L值=1.5,说明甲种群数量一直在增加,所以甲种群在b点时的种群数量大于在a点时的,C错误;D、1~3年中,乙种群第3年之前L>1,则乙种群的个体数量一直增加,D错误。故选ACD。34.在研究种群数量变化时,常将当年种群数量与上一年种群数量之比记作λ。如表是科学家根据某草原中野鼠种群在1992年到2012年数量变化计算所得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年份19921994199619982000200220042006200820102012λ1110.750.6011.251.75222A.1996年野鼠种群数量与2002年野鼠种群数量相同B.2008年,该草原中野鼠种群数量达到环境容纳量C.2002年到2008年,推测野鼠种群年龄组成属于稳定型D.预测野鼠种群数量未来变化的主要依据是年龄组成【答案】ABC〖祥解〗种群数量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出生率、死亡率、年龄结构、性别比例、迁入率、迁出率。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称为环境容纳量。【详析】A、1996年至2002年,λ≤1,种群数量呈下降趋势,故1996年野鼠种群数量比2002年野鼠种群数量大,A错误;B、2008年之后,λ=2,种群数量呈上升趋势,故2008年该草原中野鼠种群数量并未达到环境容纳量,B错误;C、2002年到2008年,λ>1,推测野鼠种群年龄组成属于增长型,C错误;D、预测野鼠种群数量未来变化的主要依据是年龄组成,D正确。故选ABC。35.目前科研团队找到了一种推算雪豹种群密度的方法——照片重复取样法。在祁连山某区域内布设若干台红外相机,这些相机在高海拔的深山中连续拍摄了3个多月,研究人员确定研究区域约有20只雪豹。根据数学模型推算,估测在这个区域内每100km2土地中生活有3只雪豹。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调查雪豹的种群密度,有助于人们采取合理的保护对策B.也可通过采集雪豹的粪便获得其种群的数量信息C.照片重复取样法可用于调查一些大型野生动物的种群密度D.若确定研究区域有120只雪豹,则估测该区域雪豹的种群密度是每100km2有12只【答案】ABC〖祥解〗种群的特征包括数量特征和空间特征,前者包括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及性别比例,空间特征包括均匀分布、集群分布和随机分布。【详析】A、通过调查种群密度等数量特征以及调查影响雪豹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可以准确了解种群的生存状态,有助于采取合理的保护对策,A正确;B、不同动物的粪便具有不同的特征,先区分粪便来自哪种动物,再分析这种动物的粪便来自多少个个体,就可以获得种群的数量信息,B正确;C、调查一些不易捕捉的大型野生动物的种群密度可用照片重复取样法,C正确;D、设该区域雪豹的种群密度为每10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地板护理品项目立项申请报告模稿
- 2025年水泥掺合剂项目提案报告
- 2024-2025学年延安市子长县数学三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联考模拟试题含解析
- 2024-2025学年新疆第二师铁门关市三年级数学第一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测试试题含解析
- 关于三年级数学说课稿汇编五篇
- 2025年油炸类制品项目提案报告模板
- 2025年新型铁合金用封接玻璃项目规划申请报告模板
- 大学毕业顶岗实习报告九篇
- 加薪申请书模板锦集6篇
- 初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范文5篇
- 烟花爆竹门店安全的管理制度
-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学前教育专业)PPT全套完整教学课件
- 北方民族大学床上用品投标文件
- 煤矿安全生产监管检查清单
- 面神经炎课件完整版
- 颅脑外科手术环境及手术配合
- 常用吊具索具报废标准2018
- 中国合唱歌曲精选100首
- 打起手鼓唱起歌二声部改编简谱
- 陕西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招考聘用(同步测试)模拟卷和答案
- 狮子王-中英文-剧本台词(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