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刷卷04-2022年中考历史考前信息必刷卷(广东专用)(解析版)_第1页
必刷卷04-2022年中考历史考前信息必刷卷(广东专用)(解析版)_第2页
必刷卷04-2022年中考历史考前信息必刷卷(广东专用)(解析版)_第3页
必刷卷04-2022年中考历史考前信息必刷卷(广东专用)(解析版)_第4页
必刷卷04-2022年中考历史考前信息必刷卷(广东专用)(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绝密★启用前2022年中考历史考前信息必刷卷04历史(广东专用)广东新中考历史试题题量为30(单选题)+3(材料分析题),题型较为稳定,其中近两年中考出现的新动向是加重对核心素养的考查兼顾广东本土文化、跨学科整合、出现新题型——自拟主题论述题。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包括核心理论(唯物史观)、核心思维(时空观念)、核心方法(史料实证)、核心能力(历史解释)、核心价值观(家国情怀)。近年来广东省中考历史越来越走向能力立意,注重立德树人,突出对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考查,2020和2021年广东省中考历史基本上每道题都在考查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这里就不再一一赘述,在加重考查历史核心素养的同时,也在注重广东本土文化,2020年材料分析题第31题以广东人袁崇焕为主线进行考查,此题仅凭平时所学知识点是无法正确地想到答案,但对于在平时注重对核心素养培养的考生则能轻松完成,31题的答案只能从材料中归纳得出。2021年选择题第13题以广东人康有为、孙中山、杨匏安革命活动为主线,考查近代广东思想进步;材料分析题第32题以广东人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为主线,考查中国共产党与孙中山的共同观点,以及中国共产党为此做出的努力,取得的成就。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分析材料、理解题意,运用历史核心素养中的史料实证、历史解释、时空观念三大素养总结答案。2020年广东省中考在跨学科命题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如第3题历史与地理结合、第8题历史与诗歌结合、第14题历史与词语结合、第16题历史与美术鉴赏结合、第25题历史与物理知识结合、第32题历史与地理结合,第33题历史与英语结合(2020年省卷在跨学科融合情境创设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主观题第33题),总分值占到了28分。2021年广东省中考第4题跨语文学科,翻译文言文、第20题跨道德与法治学科、第22题跨美术学科,考查艺术作品彰显的思想感情、第31题跨语文学科,题目要求从材料二的诗歌中提取信息,总分值9分。跨学科整合体现了课标所提出的培养学生综合性,要求学生能逐步学会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对历史和社会进行全面的认识。此外2021年广东省中考出现了新题型——自拟主题论述题,2021年材料分析题改为了非选择题,从名字的变更,我们可以稍稍发现广东中考命题有往多题型方向发展的倾向。不确定性题型可能成为今后备考的难点。材料分析题33题的第(1)问延续了2019、2020年,考查“史实说明”题。今年的“史实说明”题较前两年来说降低了难度,从材料中能获得很多的提示,如“新文化”和但丁像的组合就很容易启发学生答出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和人文主义的流行。而33题的第(3)问出现了新的论述性题目——自拟观点(主题)论述题。这类论述题比“史实说明”难度更大,考查学生价值观和历史解释能力。2020和2021年两年新中考对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广州本土文化、跨学科整合、自拟主题论述题都有考查。甚至出现一些高中改编题,突出了初高中的衔接,这就要求备考复习时要注重时代特征、阶段特征,从唯物史观出发让学生理解时代大环境的情况。根据2021广东中考题型不确定的情况,要夯实核心素养、注重核心史料研读、掌握历史学科基本方法等等,多方面提升学生能力。本卷将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广州本土文化、跨学科整合、自拟主题论述题来考查学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在距今5300年左右的河南双槐树遗址中,出土的骨质蚕雕艺术品—牙雕蚕,其形状符合家蚕的生物特点;在距今4000多年的浙江钱山漾遗址中,发现了家蚕丝线、丝带和绢片。以上考古发现与“嫘祖养蚕缫丝”的远古传说,可以相互印证的是(

)A.远古传说中的螺祖确有其人 B.中国的农桑文明已经开始C.中国是纺织业的唯一发源地 D.农耕时代社会分工的精细【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出土的骨质蚕雕艺术品—牙雕蚕,其形状符合家蚕的生物特点”“发现了家蚕丝线、丝带和绢片”等信息可知,原始遗址中挖掘出蚕雕艺术、家蚕丝线、丝带和绢片等,并与我国远古传说相互印证,能够印证我国古代的农桑文明在远古时期已经开始,B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嫘祖是我国远古传说中的人物,目前还未确定其人,排除A项;材料内容没有强调世界纺织业的发源地,无法得出中国是纺织业唯一发源地的结论,排除C项;材料所述内容主要能够印证我国农桑文明的开始,不能体现农耕时代的社会分工,排除D项。故选B项。2.《吕氏春秋•任地》中记载:上田弃亩(垄),下田弃畎(沟)。即在地势高的田里,将农作物种在沟里,在地势低的田里,将作物种在垄上,而不在沟里。这种耕种方法反映出A.古代人民土地耕作的智慧 B.古代人民缺乏应对旱涝的经验C.古代中央政府积极指导农业生产 D.当时铁犁牛耕技术已经普遍应用【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吕氏春秋•任地》中记载的“上田弃亩(垄),下田弃畎(沟)”的耕种方法,即在地势高的田里,将农作物种在沟里,在地势低的田里,将作物种在垄上,而不在沟里,这是古代人民在长期耕作中总结的经验方法,能有效底保墒增产,体现了古代人民土地耕作的智慧,A项正确;这种耕种方法能有效地应对旱涝,有利于农业生产,排除B项;材料未体现古代中央政府积极指导农业生产,排除C项;《吕氏春秋》是战国时期的著作,当时铁犁牛耕技术尚未普及,排除D项。故选A项。3.2022年冬奥会会徽(下图)以汉字“冬”为灵感来源,运用中国书法艺术形态,将东方文化底蕴与国际化现代风格融为一体,中间舞动的线条流畅且充满韵律,代表举办地起伏的山峦、赛场、冰雪滑道和节日飘舞的丝带,体现了与会徽图形的整体感和统一性,浑然一体,自然天成。它的整体设计理念最能体现我国古代哪一学派的思想。(

)A.儒家 B.道家 C.法家 D.墨家【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体现了与会徽图形的整体感和统一性,浑然一体,自然天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22年冬奥会会徽整体设计理念最能体现我国古代道家的思想。道家主张“道法自然”,认为大自然是一个整体,不能加以分割和破坏,人应该与自然和谐发展,B项正确;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核心思想“仁”、“礼”。“仁”要爱人,要广泛理解和体贴别人,“礼”使自己的言行举止符合社会规范,排除A项;法家主张法治,加强中央集权,排除C项;墨家主张“兼爱”、“非攻”,“兼爱”就是反对人对人的压迫,主张部分等级贵贱,“非攻”就是反对不义的掠夺战争,排除D项。故选B项。4.《汉书·食货志》载:“大农诸官尽笼天下之货物,贵则卖之,贱则买之。如此,富商大贾亡所牟大利,则反本,而万物不得腾跃。”汉朝政府这样做旨在(

)A.统一铸币 B.盐铁官营 C.平抑物价 D.休养生息【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汉汉武帝将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五铢钱。在全国各地设盐铁官,实行盐铁官营、专卖。全国统一调配物资,平抑物价。题干的“大农诸官尽笼天下之货物,贵则卖之,贱则买之。如此,富商大贾亡所牟大利,则反本,而万物不得腾跃。”表明汉朝政府这样做旨在平抑物价,故C符合题意;统一铸币和盐铁官营在题干材料中未涉及,排除AB;休养生息与题干材料无关,排除D。故选C。5.下图出自河南洛阳龙门石窟的《北魏帝王出御图》,图中所有人物着装均是宽衣大袖,与其传统民族服装截然不同,这幅浮雕可直接用于研究(

)A.北魏时期经济的发展 B.北魏统一了黄河流域C.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 D.北魏时期的民族交融【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河南洛阳龙门石窟的《北魏帝王出御图》,图中所有人物着装均是宽衣大袖,与其传统民族服装截然不同”结合所学知识,北魏服饰发生了变化是鲜卑族人流行穿汉服,这种变化与北魏孝文帝改革密切相关,孝文帝的改革措施有穿汉服、还有改汉姓、说汉语等,北魏孝文帝改革使汉族和各少数民族彼此影响,少数民族的生活习惯、文化等,逐渐融入汉族人民的生活之中,促进了北方民族的大融合,D正确;题干没有涉及北魏时期经济的发展、北魏统一黄河流域、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的内容,排除ABC。故选D。6.据记载,文成公主入藏时,携带的嫁妆有释迦佛像,360卷经典,大量珍宝、金鞍玉辔、绸帛、种子,60种营造与工技著作,100多种医方、4种医学论著等。丰富的嫁妆种类折射出唐朝A.对边疆统治加强 B.民族交融成为主流C.经济文化的繁荣 D.开元盛世成就辉煌【答案】C【解析】依据记载“文成公主入藏时,携带的嫁妆有释迦佛像,360卷经典,大量珍宝、金鞍玉辔、绸帛、种子,60种营造与工技著作,100多种医方、4种医学论著等”分析可知,丰富的嫁妆种类折射出唐朝经济文化的繁荣。因为文成公主的嫁妆包含的类别有宗教、手工业、医药学、农业等这几个方面,反映了唐朝经济的繁荣和文化的发达。文成公主入藏促进了吐蕃的经济进步和文化发展,增进了汉藏两族之间的友好关系,所以C项符合题意。由此分析AB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C。7.《史记》记载:“楚越之地,地广人稀……无积聚而多贫。”唐朝后期有“天下之盛,扬为首”的说法。南宋流传“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这些记载反映了我国(

)A.商品经济日益繁荣 B.农业经济发展迅猛 C.经济重心逐渐南移 D.民族交融不断加深【答案】C【解析】“楚越之地,地广人稀……无积聚而多贫。”说明秦汉时期江南地区地广人稀,相对落后,“天下之盛,扬为首”说明唐朝后期扬州等南方城市商业繁华,“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则说明南宋时期南方苏湖地区已经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粮仓,由此可见这些记载反映了我国经济重心的逐渐南移,南方经济逐渐发展并超过北方,C项正确;商品经济繁荣、农业经济发展只是对应材料的部分意思,排除AB项;题干反映的是我国经济重心的逐渐南移,没有体现民族交融不断加深,排除D项。故选C项。8.《史记太史公自序》中写道“网罗天下放失旧闻,王迹所兴,原始察终,见盛观衰”;宋神宗认为《资治通鉴》“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这说明我国的史书A.以搜罗天下异闻为主 B.编写体例多样C.关注人与自然的关系 D.重在以古鉴今【答案】D【解析】依据题干《史记》中“见盛观衰”和宋神宗评价《资治通鉴》“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两部史书都有从古今兴亡中总结历史经验教训,通过对国家盛衰的描述警示后人,以古鉴今,所以D符合题意;A项表述不符合史实,所以A不符合题意;BC两项在题干中无相关信息,不能体现出我国的史书编写体例多样、关注人与自然的关系,所以BC不符合题意;故选D。9.雍正三年(1725),清政府下令禁教,驱逐在华传教士;乾隆九年(1744),制定《管理澳夷章程》,防范来华的外国人……。这表明清政府A.防范一切外国人来华 B.有效抵御外来势力入侵C.不断强化君主专制制度 D.对外政策逐渐走向封闭【答案】D【解析】据题干中“驱逐在华传教士”“防范来华的外国人”可知,这是清政府对外政策的变化:由开放逐渐走向封闭,乃至闭关锁国,故D项符合题意;A项题干中“防范来华的外国人”而不是防范一切外国人来华,且这只是现象的叙述,不是对现象的概括,与题意不符;B项是阐释题干中政策改变的影响,而不是对题干现象的概括,与题意不符;C项清朝强化君主专制制度体现在设立军机处,大兴文字狱等,与题干所述现象没有直接关联,与题意不符。故选D。10.范大章指出,义和团运动提出的“扶清灭洋”不是农民阶级的自主口号,该口号使民间积蓄的冲击旧秩序的力量按照封建地主阶级的意志迅速走上了乡团化的道路。该学者认为义和团运动(

)A.一直得到清朝的坚定支持 B.是一场反帝爱国运动C.被打上了封建主义的印记 D.坚持了原有斗争方向【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范大章认为“扶清灭洋”的口号不是农民自主提出的,而是反抗旧秩序的力量按照封建地主阶级意志进行,即学者认为义和团运动进行的打击洋人运动是带有封建地主阶级利用,打上了封建主义的印记,C项正确;义和团运动后期受到清政府剿杀,排除A项;B项在材料没有体现,排除;D项与材料内容相反,排除。故选C项。11.“西人之国,……育才于学堂,论政于议院,君民一体,上下同心,务实而戒虚,谋定而后动,此其体也。”提出这一主张的是中国近代(

)A.地主阶级保守派 B.地主阶级洋务派 C.资产阶级维新派 D.资产阶级革命派【答案】C【解析】“论政于议院,君民一体”符合君主立宪制特点,属于维新派主张,C项正确;地主阶级保守派因循守旧,不主张变革,排除A项;洋务派主张学器物,不主张变革政治制度,排除B项;资产阶级革命派主张推翻封建君主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排除D项。故选C项。12.美国前总统杜鲁门在回忆录中说,“因为他(蒋介石)的很多将军都带着我们的武器武装起来的军队投到敌人的阵营里去了。只是当这样的投降开始大量出现时,我才决定停止把物资运到中国去。”杜鲁门认为蒋介石被打败的首要原因是(

)A.失去了美国的物资援助 B.蒋介石失去了人民的支持C.国民党军事力量呈弱势 D.共产党武器装备不断增强【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杜鲁门看到大量国民党军队投降才决定停止给国民党物资支援,而大量的投降事件背后反映的是国民党失去民心,B项正确;“失去了美国的物资援助”不是材料中杜鲁门认为蒋介石被打败的首要原因,而是次要原因,排除A项;“国民党军事力量呈弱势”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项;材料未体现“共产党武器装备不断增强”,排除D项。故选B项。13.下图是一位同学制作的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示意图。对该图解读正确的是(

)A.国民党官僚资本的扩张增加了动力F1 B.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减小了阻力F2C.国民党发动内战减小了阻力F2 D.三大改造的完成增加了动力F1【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一战期间,欧洲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减少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阻力,B项正确;官僚资本剥削、压迫民族工业,国民党官僚资本的扩张增加了阻力F2,排除A项;国民党因发动内战加大了对民族工业的盘剥,从而加大了阻力F2,排除C项;三大改造把民族工业改造成了社会主义公有制企业,不属于动力,排除D项。故选B项。14.1956年,毛泽东畅游长江时说:“应当号召人们到大江大河里去游水,可以锻炼人们的意志。有些人害怕大的东西,美国不是很大吗?我们碰了它一次,也没有什么了不起。”请判断其中的“碰了一次”指的是(

)A.第二次鸦片战争 B.抗日战争C.抗美援朝战争 D.美国侵略越南战争【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可知,1950年我国开展了抗美援朝战争,人民志愿军与朝鲜人民并肩作战,最终打败了美帝国主义,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极大地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威望,C项正确;英法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战败了,美国没有参战,排除A项;抗日战争期间,美国、中国都是反法西斯同盟国,两国相互配合共同抗击日本法西斯,排除B项;1955年美国侵略越南战争,1975年美国从越南撤军,而材料的时间是1956年,此时越南战争还没有结束,不符合“我们碰了它一次,也没有什么了不起”,排除D项。故选C项。15.下图反映了1957~1961年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状况(单位:万吨)从中可以获取的准确信息是()A.农村经济趋向健康发展 B.农村经济出现严重困难C.国民经济调整初见成效 D.纠“左”工作尚未启动【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1957—1961年农村经济发展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反映出糖料产量呈大幅度下降趋势,油料产量、棉花产量也有所下降,可知是由于1958年“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左”倾错误,以及自然灾害导致农村经济严重困难,B项正确;“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时期农村经济并未呈现出健康发展趋势,排除A项;从材料可以看出58年以后经济数据不断下滑,说明经济调整成效不明显,排除C项;国民经济的调整从1960年开始,题干是“1957年-1961年”可知,纠“左”工作已经启动,排除D项。故选B项。16.1979年7月,中国通过了《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后又相继颁布《涉外经济合同法》、《外资企业法》和《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等。这些文件(

)A.标志着中国融入了世界经济体系 B.计划经济的优越性得到发挥C.中国对外开放政策的可信度增强 D.公有制经济进一步加强【答案】C【解析】1978年我国开始改革对外开放,《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后又相继颁布《涉外经济合同法》、《外资企业法》和《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等法律文件的出台,通过立法的形式为中国对外开放政策增强了可信度,C项正确;标志中国经济融入全球经济体现的是2001年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排除A项;1978年我国经济体制改革,逐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排除B项;中外合资经营企业、外资企业等不属于公有制经济,排除D项。故选C项。17.见证过本世纪人类欢呼和平、理性与正义的胜利一刻,最后一任港督彭定康乘“不列颠尼亚”号皇家游轮在茫茫夜色中离开,启锚处正巧是154年前第一任港督璞鼎查登陆的地点。“胜利一刻”是指(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C.香港政权交接仪式 D.澳门政权交接仪式【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最后一任港督彭定康乘‘不列颠尼亚’号皇家游轮在茫茫夜色中离开,启锚处正巧是154年前第一任港督璞鼎查登陆的地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结束了英国侵占中国香港的屈辱历史,因此题干中“胜利一刻”是指香港政权交接仪式,C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于1949年10月1日,与题干“最后一任港督”等信息不符,排除A项;根据所学可知,1971年10月,我国成功恢复了联合国合法席位,而题干内容体现的是香港回归,排除B项;澳门政权交接仪式发生在1999年12月20日,与“最后一任港督彭定康乘‘不列颠尼亚’号皇家游轮在茫茫夜色中离开”等信息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18.1955年,万隆会议通过的十项原则是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引申发展;1961年发起的不结盟运动把五项原则作为指导原则;1970年、1974年联合国大会通过的有关宣言都接受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这表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A.提升中国影响力和话语权 B.能够解决各国间的一切争端C.取代了独立自主外交政策 D.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答案】D【解析】依据“1955年万隆会议通过的十项原则是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引申发展;1961年发起的不结盟运动把五项原则作为指导原则;1970年、1974年联合国大会通过的有关宣言都接受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可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日益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D项正确;题干的主旨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但没有体现提升中国影响力和话语权,排除A项;能够解决各国间的一切争端”显然表述过于绝对化,夸大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作用,排除B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具体体现之一,并不是取代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排除C项。故选D项。19.在古希腊有关神学的记载中,神往往具有争强好胜的虚荣心、嫉妒心、报复心,会表现出各自的勇敢、胆怯、厚道、奸诈等行为,神也会犯错误甚至犯罪。这样的记载(

)A.说明了古希腊神学体系的混乱 B.旨在防止希腊走上暴君政治C.反映出神学中蕴含着人文精神 D.折射出民主政治的开放包容【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神往往具有争强好胜的虚荣心、嫉妒心、报复心,会表现出各自的勇敢、胆怯、厚道、奸诈等行为,神也会犯错误甚至犯罪”可知,希腊神话中的神与人相似,具有争强好胜的虚荣心、嫉妒心、报复心,这体现了古希腊神学中蕴含着的人文精神,C项正确;材料内容没有涉及古希腊神学体系,并且无法得出“混乱”的结论,排除A项;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神学中蕴含着的人文精神,“旨在防止”的表述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古希腊神学中的人文精神,无法折射出开放包容的信息,排除D项。故选C项。20.公元8世纪,法兰克王国宫相丕平在教皇的支持下夺取了王位。丕平继位后,帮助教皇打败了他的敌人,并将意大利半岛中部包括罗马城在内的土地赠送给教皇,史称“丕平献土”。丕平献土说明(

)A.西欧封建国家统治者借此加强对教会的控制 B.教皇和西欧封建君主之间关系密切且互相利用C.西欧采邑制度的建立逐步强化了封建等级制度 D.罗马教皇始终是西欧封建社会的实际统治者【答案】B【解析】依据题干可知法兰克王国宫相丕平在教皇的支持下夺取了王位,而丕平继位后帮助教皇打败了他的敌人,并将意大利半岛中部包括罗马城在内的土地赠送给教皇,由此可见教皇和西欧封建君主之间关系密切且互相利用,教皇支持丕平夺取王位,而丕平也帮助教皇发展势力,B项正确;题干没有体现西欧封建统治者借此加强对教会的控制或封建等级制度强化,而是体现教会与封建君主之间的相互利用的关系,排除AC项;“教皇始终是西欧封建社会的实际统治者”说法过于绝对化,而且到中世纪后期,一些国家教权受到削弱,王权受到加强,排除D项。故选B项。21.关于下图反映的四股思潮说法正确的是(

)图一《蒙娜丽莎》图二孟德斯鸠图三《共产党宣言》图四《青年杂志》A.图一和图四对文化的态度相同 B.图二是图一反映的思潮的发展和深化C.图二和图三分别代表了反动和进步的思潮 D.四幅图所反映的思潮互为因果关系【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图一《蒙娜丽莎》、图二孟德斯鸠、图三《共产党宣言》、图四《青年杂志》分别对应的是文艺复兴、启蒙运动、马克思主义与新文化运动,据此分析,启蒙运动宣扬理性主义思想,是对文艺复兴中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和深化,两者都代表了近代欧洲资产阶级的思想解放运动,B项正确;图一对应的文艺复兴运动以复兴希腊罗马古典文化为旗帜,而图四对应的新文化运动猛烈批判传统儒家文化,两者对传统文化的态度截然相反,排除A项;图二启蒙思想和图三马克思主义分别代表了世界近代历史上不同时期的进步思潮,排除C项;四幅图所反映的思潮有的属于资产阶级思潮,有的属于社会主义理论,并不是互为因果关系,排除D项。故选B项。22.“总之,西方社会已达到起飞点,即将起飞;而它一旦起飞,必将扫清海路,不可阻挡地向全球去扩张。”以下能够验证该观点的史实是A.租地农场的产生 B.法国资产阶级革命C.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 D.新航路的开辟【答案】D【解析】“总之,西方社会已达到起飞点,即将起飞;而它一旦起飞,必将扫清海路,不可阻挡地向全球去扩张。”可知指的是新航路的开辟,15、16世纪之交,欧洲航海家积极开辟新航路,使得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也为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供了资本原始积累,推动了欧洲社会的转型,新航路开辟后,西方国家也开始了在全球范围内的早期殖民扩张,D项正确;租地农场的产生有利于农业组织形式的资本主义化,但是与题干中“海路”不符,排除A项;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有利于法国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但是与题干中“海路”不符,排除B项;文艺复兴运动是14世纪中叶意大利兴起的欧洲思想解放运动,但是与题干中“海路”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23.下图所示内容反映了当时法国(

)A.自然简洁的服饰受到推崇 B.人们的审美观念发生变化C.强化自由平等的人权理念 D.大革命引发社会生活变迁【答案】C【解析】依据图片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法国执政府时期(1799-1804)正值法国大革命刚结束不久,在法国大革命的宣传下,自由、平等、人权理念深入人心,人们穿衣风格也变得简约、舒适、方便,因此“新富翁”耻笑仍然穿着老式贵族服装的人,C项正确;自然简洁的服饰受到推崇不是题干图片所示内容反映的问题,排除A项;人们的审美观念发生变化在题干图片信息中不能体现,排除B项;大革命引发社会生活变迁在题干图片信息中不能体现,排除D项。故选C项。24.有学者指出:大国的崛起在一个阶段、一个时期必有一两种因素起主要作用。关于美国的崛起过程,从下图中可以得出的正确信息是(

)A.颁布联邦宪法摆脱英国殖民统治 B.第二次工业革命迎来大企业时代C.罗斯福新政迎来经济“黄金时期” D.“新经济”辉煌助推开始称霸世界【答案】B【解析】根据图示可知,1930年的美国处于第二次革命期间,福特生产方式指的是福特汽车公司使用流水线生产,带来汽车制造业的革命,所以,第二次工业革命使美国迎来大企业时代,B项正确;摆脱英国殖民统治的是美国独立战争,排除A项;罗斯福新政是对资本主义制度的调整,使经济出现缓慢恢复而不是“黄金时期”,排除C项;20世纪90年代,美国经济进一步发展,进入“新经济”时代,美国企图通过强大的经济和军事、科技力量,建立一个以美国为主导的“单极世界”,但欧盟、日本、中国和俄罗斯等一些国家或国家联盟也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美国称霸世界的说法错误,排除D项。故选B项。25.下面表格所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项目英国法国德国美国1913年工业产量排名34211913年殖民地面积排名1245A.英法的国际地位下降 B.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C.美德迅速崛起,对英法构成威胁 D.英法失去老牌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优势【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在1913年,后起的美国、德国虽然在工业产量方面超过了老牌强国英国、法国,但殖民地面积远远少于英国、法国,这反映出的实质问题是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B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英法的国际地位下降,排除A项;材料不能反映出美德对英法构成威胁,排除C项;材料只是反映了英法工业产量有所下降,但英法并未失去老牌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优势,排除D项。故选B项。26.苏俄农民在市场上出售纳税后的剩余农产品,商人能够买卖农产品和工业品,并决定产品价格和自己所获得的利润。与这些现象直接相关的是A.列宁领导十月革命 B.推行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C.实行了新经济政策 D.斯大林领导社会主义建设【答案】C【解析】依据材料“决定产品价格和自己所获得的利润”,并结合所学可知,与这些现象直接相关的是实行了新经济政策。1921年,苏俄政府放弃“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在一定限度内恢复资本主义,发展商品生产,所以C项符合题意。由此分析ABD三项均与材料不符,排除,故选C。27.下边表格中的数据摘自齐世荣主编的《世界史•现代史编》中的

《1928年和1940年苏联主要产品产量简表》,该表信息反映了(

)项目1928年1940年增幅(%)钢(万吨)4301830326煤炭(万吨)355016600368棉纺织物(亿米)36.7839.5448谷物(万吨)7300955031A.苏联已经成为世界强国 B.斯大林模式促进了农业的发展C.农业集体化解决了农民的粮食问题 D.工业增幅明显高于农业【答案】D【解析】根据表格信息可以看出钢和煤炭的增长幅度要远远高于谷物,由此可说明工业增幅要明显高于农业,D项正确;表格信息不能说明苏联已经成为世界强国,排除A项;谷物的增长幅度较小,不能说明斯大林模式促进了农业的发展,排除B项;材料信息无法体现农业集体化的影响,排除C项。故选D项。28.下图漫画所反映史实的真实目的是(

)A.控制西欧,牵制苏联 B.帮助西欧复兴经济C.抵制苏联的进攻 D.为了获取投资利益【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美帝国主义、援助、西欧各国”结合所学知识,题干将美帝国主义誉为黄鼠狼,西欧各国是鸡,反映了马歇尔计划的目的是控制西欧,牵制苏联。第二次世界大战,使欧洲各国经济受到很大破坏,1947年,美国国务卿马歇尔提出“欧洲复兴计划”,即马歇尔计划,企图通过帮助欧洲各国恢复经济来达到控制西欧,遏制苏联,称霸世界的目的,A项正确;“帮助西欧复兴经济”是马歇尔计划的直接目的,排除B项;当时苏联没有进攻美国、欧洲,“抵制苏联的进攻”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为了获取投资利益”与题干“代表黄鼠狼的美国项代表鸡的西欧援助”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29.20世纪80年代,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说:“社会有一个梯子和一张安全网,梯子用来供人们自己努力改善生活,安全网则用来防止人们跌入深渊。”这里的“安全网”是指A.强化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手段 B.建立了社会保障的福利制度C.提供了完备的道路安全系统 D.解决了社会制度的基本矛盾【答案】B【解析】依据“梯子用来供人们自己努力改善生活,安全网则用来防止人们跌入深渊”可知“安全网”是指为了防止由于人们极端贫困、社会两极分化过于明显而造成社会动乱,西方国家建立了社会保障的福利制度以缓和社会矛盾、稳定资本主义社会秩序,B正确,C排除;20世纪70年代以来,面对“滞胀”危机,以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等为代表的西方国家领导人减少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A排除;社会保障的福利制度毕竟属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社会制度的基本矛盾,D排除。故选B。30.随着交通工具的变革,人们对空间和距离的感知也会发生变化,并绘制下图形象展示,据此可以推断(

)A.科技促进了人类文化统一性 B.科技进步带来了环境污染C.科技进步促进了全球化进程 D.科技进步消除了国家界限【答案】C【解析】根据图片信息可知,随着交通工具的进步,人们的空间和距离的感知都在缩小,这意味着交通工具的进步使得世界联系不断加强,即科技进步促进了全球化进程,C项正确;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随着科技的进步使得人们对距离和空间的感知缩小,不代表人类文化的统一性,排除A项;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科技的进步促进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加强,没有强调其污染环境方面的影响,排除B项;材料内容强调了随着科技的进步使得人们对距离和空间的感知缩小,不代表科技进步消除了国家界限,也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故选C项。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31题11分,32题15分,33题14分,共40分)31.回望农耕文明厚植“三农”情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共11分)材料一:春秋战国汉代魏晋南北朝唐代宋代中国进入铁器时代,开始出现铁农具,并已使用①__________。铁农具数量大大增加,出现了曲柄锄、大镰、楼车等新式农具。南方相对北方较为稳定,经济得到迅速发展,太湖、部,阳湖和洞庭湖流域,是当时的重要粮仓。改进耕作技术,出现了②_______和筒车,粮食总产量持续增加江南地区处于长期相对和平的环境,农业发展很快,③_________跃居粮食产量的首位。材料二:中国古代封建政府确实减轻农民纳税应役负担的第一个黄金时期,是西汉初年的“文景之治”时期…第二个黄全时期是唐太宗统治的贞观年间(公元627-649年)。——摘编自陈明光《中国古代的纳税与应役》(1)请将材料一表格中的①②③处填写完整。(3分)(2)结合所学知识,列举能印证材料二说法的相关史实。(4分)(3)根据上述材料,概括促进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因素。(4分)【答案】(1)①牛耕②曲辕犁③水稻(2)汉文帝进一步减轻赋税和徭役,连续12年免除全部田税,把每年服役改为三年一次;或汉景帝将田租定为三十税一,唐太宗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税和劳役。(3)积极的国家政策;相对和平稳定的环境;耕作技术的革新;新作物的引进和培育。【解析】(1)根据材料一的表格“从春秋战国到宋代农业发展状况”,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战国时期出现铁犁牛耕,故①处应填牛耕;唐代出现了曲辕犁,故②处应填曲辕犁;宋代江南地区处于长期相对和平的环境,农业发展很快,水稻跃居粮食产量的首位,故③处应填水稻。(2)材料二的观点是西汉和唐太宗时期是古代封建政府减轻农民负担的重要时期,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能佐证这一观点的史实有:汉文帝进一步减轻赋税和徭役,连续12年免除全部田税,把每年服役改为三年一次;或汉景帝将田租定为三十税一,唐太宗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税和劳役。(3)依据上述材料,促进古代农业发展的因素有积极的国家政策;相对和平稳定的环境;耕作技术的革新;新作物的引进和培育。32.报刊作为一种近代以来新兴的传媒方式,记载了国家历史与社会变迁。(共15分)材料一1896年由梁启超等人在上海创办,是维新派影响最大的机关报1905年由孙中山在东京创立,是同盟会的机关报。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立。1916年,玫名为《新青年》。重点宣传:变法图强重点宣传:①______重点宣传:②________材料二

山东大势一去,就是破坏中国的领土!中国的领土破坏,中国就亡了!……务全国工商各界,一律起来设法开国民大会,外争主权,内除国贼,中国存亡,就在此一举了!——摘自刊登于1919年5月11日《每周评论》上的《北京学界全体宣言》材料三材料四

1984年7月,由邓小平同志亲笔题写报头的《今晚报》正式创刊……自2002年创办《今晚报·美国版》起至今,《今晚报》成为全国发行海外版最多的平面媒体,成为向全世界宣传天津的重要窗口……2010年,今晚报社所属的今晚传媒集团有限公司成立,标志着今晚报社“采编和经营两分开”和转企改制跨入新阶段……《今晚报》积极推进“报网融合”,“今晚网”日点击量超过200万次,官方微博微信粉丝总计超过200万。——选编自2014年《中国新闻年鉴》(1)补全材料一表格中①、②的信息。(2分)根据上述报刊的宣传重点,说说这些新式报刊在当时起到什么作用?(2分)(2)材料二叙述的内容与中国近代史上的哪场重大运动有关?(1分)材料二中哪句话最能体现这场运动的性质?(1分)(3)材料三的一组图片均选自《人民日报》,请为该组图片拟一主题。(2分)材料三中哪艘飞船的成功发射,中国宇航员成功完成了出舱任务,实现了太空行走?(1分)(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今晚报》取得发展的原因。(2分)(5)近年来,数字化新媒体迅猛发展,你认为传统的纸质报纸会消失吗?(1分)说明观点及理由。(3分)【答案】(1)①:三民主义或民主共和;②:民主与科学或马克思主义。传播新思想;开启民智;促进思想解放;推动中国近代化等。(2)五四运动;外争主权,内除国贼。(3)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不懈追求的航天梦等。神舟七号。(4)改革开放的实施;经济体制改革(采编和经营两分开,转企改制);对外开放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科学技术)的发展;积极推进“报网融合”等。(5)言之有理即可。【解析】(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05年,中国同盟会由孙中山在东京创立,《民报》是同盟会的机关报,宣传的重点是三民主义或民主共和。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立《青年杂志》。1916年,改名为《新青年》,宣传的重点是民主科学,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传播了新思想,开启了民智,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2)根据材料二“山东大势一去,就是破坏中国的领土!中国的领土破坏,中国就亡了!……务全国工商各界,一律起来设法开国民大会,外争主权,内除国贼,中国存亡,就在此一举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五四运动,五四运动是一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外争主权,内除国贼。”最能体现五四运动的性质。(3)根据“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神舟七号”“神舟十三号”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片反映的主题是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不懈追求的航天梦等。2008年9月神州七号发射成功,翟志刚成功完成出舱任务,实现了太空行走。(4)根据材料四“1984年7月,由邓小平同志亲笔题写报头的《今晚报》正式创刊……自2002年创办《今晚报·美国版》起至今,《今晚报》成为全国发行海外版最多的平面媒体,成为向全世界宣传天津的重要窗口”结合所学知识可归纳出改革开放的实施;根据“2010年,今晚报社所属的今晚传媒集团有限公司成立,标志着今晚报社‘采编和经营两分开’和转企改制跨入新阶段”结合所学知识可归纳出经济体制改革(采编和经营两分开,转企改制);对外开放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科学技术)的发展;根据“《今晚报》积极推进‘报网融合’”可归纳出积极推进“报网融合”等。(5)开放题,言之有理即可,如:会,新媒体会逐渐替代报纸的信息传播功能,带来更为广泛、便捷的传播途径。(不会,传统纸媒所因其独特的阅读感官和历史渊源,更加便于阅读和收藏,因而不会被取代/不会,传统报纸会与新媒体相互依存,成为媒体业发展的新时代。)33.城市的历史遗址和人文景点承载着丰富的历文化史价值,这也是开发文化旅游的重要资源。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共14分)材料一:罗伦萨地处意大利中北部,具有适于新文化成长的经济、思想文化条件但丁故居达·芬奇故居圣彼得堡位于俄罗斯西北部,曾是17世纪末到20世纪初俄罗斯文化、政治、经济的中心彼得大帝夏宫十月革命广场材料二:美国华盛顿国会大厦建立时间内部设计1793年--1800年中央顶楼上的大圆顶之上,立有一尊6米高的自由女神青铜雕像。在圆形大厅的四壁,挂有8幅记录美国历史的油画,画面中心为美国开国总统华盛顿,华盛顿身侧分别为胜利女神和自由女神,画面中的其他13位女神则代表美国初立的13州。材料三:广东部分城市人文景点资源“南海一号”沉船博物馆、广州十三行博物馆、林则徐纪念馆、三元里抗英纪念馆、虎门炮台、康有为故居、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梁启超故居、邓世昌纪念馆、国民党“一大”旧址、招商局历史博物馆、孙中山故居、辛亥革命博物馆、詹天佑广州故居。(1)根据材料一,任选一座城市并结合相关史实说明其具有的文化旅游价值。(4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华盛顿国会大厦的设计理念传承了美国历史上哪一文献的精神?(2分)这一文献具有怎样的历史意义?(2分)(3)根据材料三,任选两个或两个以上资源组成一条文化旅游路线,并自拟一个主题,(2分)围绕这一主题说明这一路线所具有的历史文化价值。(4分)【示例】历史景点:南海一号沉船博物馆、广州十三行博物馆;主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