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第一章:绪论一、什么是经济学
物质资料的生产生产要素稀缺性成本成果节约经济学技术生产关系二、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研究生产关系及其发展的规律。生产关系是指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形成的相互关系,生产关系包括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环节。在人们的各种社会关系中,生产关系是最基本关系。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生产关系的基础。第二章:商品经济的基本原理
第一节:商品的二因素和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一、商品的二因素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1、商品的使用价值2、商品的交换价值商品的交换价值是一种使用价值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关系和比例。
3、商品的价值商品的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一般人类劳动。价值是商品的本质属性。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其本质是体现着商品生产者之间相互交换劳动的社会经济关系。
二、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
1、具体劳动及其作用2、抽象劳动及其作用3、劳动二重性的关系4、劳动二重性和商品二因素的关系5、劳动二重性学说在马克思经济学中的地位。第二节:商品的价值量一、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必要劳动时间决定1、个别劳动时间2、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二、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三、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1、商品内在的四对矛盾2、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第三节、价值形式的发展和货币的产生一、价值形式发展的四个阶段1、简单的价值形式。即一个商品的价值在交换中简单的或偶然的表现在另一个商品上。例如:
等价形式相对价值形式一只绵羊=两把石斧简单价值形式把商品内在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外化为两个商品之间的对立。2、扩大的价值形式。即一个商品的价值在交换中表现一系列商品上。例如:一只绵羊=两把石斧十斤盐三克黄金………3、一般的价值形式。即所有商品的价值表现在一个从商品世界中分离出来的商品上。例如:4、货币形式。即所有商品的价值表现在一定量的贵金属上。例如:一只绵羊……….两把石斧十斤盐三克黄金=一只绵羊两把石斧十斤盐三克黄金………二、货币形式是价值形式发展的完成形式货币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发展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商品内在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货币产生表明: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天然是金银。货币产生以后,使商品内在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外化为商品和货币的对立。三、货币的本质和职能1、货币本质。货币的是从商品世界中分离出来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2、货币的职能。在商品经济中,货币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五种职能。3、货币流通规律。货币流通规律是指一定时期内商品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的规律。一定时期内所需要的货币量与待售商品数量和商品价格水平成正比,与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即:一定时期内所需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待售商品数量*价格水平)货币流通速度第四节:价值规律
一、价值规律的内容和要求: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经济规律,它的内容和要求是:商品的价值量又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依据进行。二、价值规律发生作用的表现形式。1、价格与价值不一致并没有否定价值规律。在市场上,商品的价格和价值经常不一致,但这并没有否定价值规律。这是因为,第一,在每次商品交换中,商品的价格和价值尽管不一致,但从长期看,商品的价格总额和价值总额还是一致的。第二,每一种商品的价格在供求关系影响下波动的中心是这一商品的价值。
2、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是:商品的价格以价值为基础,在供求关系的影响下围绕价值上下波动。三、价值规律的主要作用。价值规律的作用表现在:第一,自发地调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生产部门之间按比例分配。第二,自发地刺激生产技术进步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第三,引起和促进小商品生产者的两分化。
第三章:资本和剩余价值
第一节:货币转化为资本
一、资本流通公式和商品流通公式的区别。货币产生后,使商品交换发展为商品流通,产生了商品流通公式,即:W—G—W。在资本主义社会,资本流通公式是:G—W—G’。商品流通公式和资本流通公式的区别表现在:(1)买和卖的顺序不同,(2)流通的起点和终点不同,(3)流通中的媒介物不同,(4)流通的内容和目的不同,由于资本流通公式G—W—G’,适应一切资本的运动,而且这一公式反映出资本运动的目的是价值增值,因此,把资本流通公式称为资本总公式。
二、资本总公式的矛盾。资本总公式的矛盾是:资本总公式G—W—G’,所表现出来的价值增值,从形式上看,是和价值规律的要求相矛盾的。三、解决资本总公式矛盾的条件。解决资本总公式矛盾的条件是:剩余价值的产生,既不在流通领域,又离不开流通领域。这句话的含义是:剩余价值是在生产中产生的,但要以流通领域为条件。因此,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是雇佣劳动制度。四、劳动力成为商品的基本条件。劳动力成为商品的条件是:第一,劳动者要具有人身自由。第二,劳动者失去了一切生产资料,除了自己的劳动力以外一无所有。五、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1、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劳动力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和再生产劳动力这一商品所需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具体而言,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包括:(1)维持劳动者生存所需要的生活资料的价值。(2)繁衍劳动者后代所需要的生活资料的价值。(3)劳动者接受教育和培训的费用。2、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及其特点。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是劳动,劳动力商品使用价值的特点是:劳动是价值的源泉,而且是大于劳动力自身价值的价值的价值源泉。第二节: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一、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值过程的统一。资本主义的生产目的是追求剩余价值。但是,要到这一目的,必须通过劳动过程把价值和剩余价值的物质承担者生产出来,因此,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值过程的统一。1、资本主义劳动过程。2、价值形成过程和价值增值过程。对于资本主义生产过程,必须运用劳动二重性学说来分析。(1)价值形成过程。如果工人的劳动新创造的价值仅仅等于劳动力的价值,没有为资本家生产出剩余价值,那么这一过程仅仅是价值形成过程。(2)如果工人新创造的价值大于劳动力的价值,为资本家生产出了剩余价值,那么,这一过程则是价值增值过程。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值过程的统一。(3)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再生产劳动力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剩余劳动时间是指超过必要劳动时间为资本家生产剩余价值的劳动时间。二、剩余价值。剩余价值用m表示。三、资本及其本质。资本是指能够为资本家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四、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1、划分标准:马克思把资本家的预付资本划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其依据是预付资本的不同部分在生产剩余价值中的不同作用。2、划分内容。(1)不变资本:不变资本是资本家购买生产资料的资本。不变资本用c表示。(2)可变资本:可变资本是资本家购买劳动力的资本。用v表示。3、划分的意义。(1)进一步揭示了剩余价值的源泉和资本家的剥削本质。(2)为考察资本家的剥削程度提供料科学概念。考察资本家的剥削程度的概念是剩余价值率。五、剩余价值率。剩余价值率=剩余价值/可变资本。剩余价值率用m’表示.六、剩余价值生产的两种基本方法。1、绝对剩余价值生产。绝对剩余价值生产是指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前提下,资本家通过绝对延长工作日长度生产剩余价值,其方法叫绝对剩余价值生产。2、相对剩余价值生产。(1)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是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前提下,资本家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而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生产剩余价值,其方法叫相对剩余价值生产。(2)相对剩余价值生产要以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为条件。(3)在社会劳动生产率不变的条件下,个别资本家企业率先提高劳动生产率就可以获得超额剩余价值。超额剩余价值是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差额形成的。获得超额剩余价值是个别资本家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直接动机。七、资本主义工资及其本质。1、在资本主义社会,工人出卖给资本家的是劳动力,而不是劳动。2、资本主义工资是劳动力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其本质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3、在资本主义社会,劳动力的价值一旦采取工资形式,就掩盖了资本主义剥削。第三节:资本积累(资本主义再生产)一、生产和再生产、任何社会的再生产都是物质资料的再生产和生产关系的再生产的统一。资本主义再生产是物质资料的再生产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再生产的统一。1、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是指资本家把剩余价值全部用于个人消费,使生产在原有规模上重复进行。2、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是指资本家把剩余价值不是把剩余价值全部用于个人消费,而是把其中一部分当作的资本使用,使生产在规模扩大的基础进行。资本主义再生产的特征是扩大再生产。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分为外延扩大再生产和内涵扩大再生产两种方式。二、资本积累。1、资本积累是指资本家把剩余价值当作资本来用,或者是把剩余价值资本化。2、资本家进行资本积累原因。第一、获取剩余价值的内在动力。第二,竞争的外部压力。3、影响资本积累的因素。第一、剩余价值率。第二、社会劳动生产率资本家进行资本积累的原因。第三,所用资本和所费资本的差额。第四,预付资本的大小。三、资本有机构成及其提高。在资本积累过程中,伴随着科学技术不断进步,资本的购成也在发生变化。1、资本的技术构成。资本从物质形态上看,分为生产资料和劳动力,这一比例是由技术水平决定的。因此,把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比例叫资本技术构成。2、资本的价值构成。从价值形态上看,资本又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因此,把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比例叫资本的价值构成。3、资本的有机构成。资本的技术构成决定资本的价值构成,资本的价值构成反映资本的技术构成,因此,把由资本的技术构成决定并且反映资本技术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叫资本有机构成。四、资本集聚和资本集中。1、资本集聚。资本集聚是指单个资本通过资本积累扩大其规模。2、资本集中。资本集中是指把众多的中小资本合并成少数大资本。资本集中的直接结果是单个资本规模迅速扩大。第四章资本运行第一节、产业资本循环一、产业资本及其循环。资本只有在运动中才能实现价值增值,而在运动中能实现价值增值的只有产业资本。产业资本是指投在物质生产部门的资本,即投在工业、农业和建筑业的资本。产业资本循环是指产业资本在运动中从货币资本出发,经过购买阶段、生产阶段、销售阶段,相应的采取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最后回到出发点的形式的整个运动。产业资本循环的公式是:G---W…P…W’---G’二、产业资本循环的三个阶段和三种职能形式。(1)第一阶段是购买阶段,即资本家用货币资本购买劳动力和生产资料。为生产剩余价值作准备。在这一阶段,资本采取货币资本的职能形式。(2)第二阶段是生产阶段,即生产包含剩余价值的商品。在这一阶段,资本采取生产资本的<PmA的职能形式。(3)第三阶段是销售阶段,即销售商品,实现价值和剩余价值。在这一阶段,资本采取商品资本的职能形式。从分析产业资本循环的三个阶段和三种职能形式中,可以看出,把产业资本划分为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的依据是资本各个部分在循环中的职能不同。三、产业资本循环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保证产业资本循环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是:第一,资本的三种职能形式即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在空间上并存,简称并存性。第二、资本的三种职能形式即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在时间上继起,简称继起性。第二节、资本周转一、资本周转的含义。资本周转是指不断重复、周而复始的资本循环过程。考察资本周转,主要是分析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因素及其资本周转速度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快慢,主要受资本周转时间和生产资本构成的影响。二、资本的周转时间和周转次数。(1)周转时间。周转时间是指产业资本的一个循环周期的时间,是资本的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的总和。生产时间是指产业资本处在生产领域的时间,它包括劳动时间,劳动对象受自然力作用的时间、生产资料储备时间以及正常的停工时间。流通时间是指资本处在流通领域的时间,包括购买时间和销售时间。(2)资本周转次数。资本周转速度用资本周转次数表示。资本周转次数是指在一定时间内资本价值周转的次数。资本周转次数=一年(U)/资本周转一次需要的时间(一般以月份为单位,用u表示)。可见,资本周转的速度和资本周转时间成反比;而与资本周转次数成正比。三、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资本周转的速度不但受资本周转时间的影响,还受生产资本构成的影响,即受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比例的影响。(1)划分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依据。把生产资本划分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是根据生产资本的不同部分在资本运动中的价值周转的不同方式。(2)划分的内容。①固定资本是指购买机器、设备、厂房和工具等劳动资料的生产资本。②流动资本是指购买原料、燃料和辅助材料等劳动对象和购买劳动力的生产资本。(3)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与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区别。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与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区别是:第一、划分的根据不同;第二、划分的对象不同;第三、划分的内容不同;第四、划分的目的不同。四、技术进步和固定资本磨损。固定资本的价值是根据它的磨损程度逐渐转移到新产品中去的。固定资本的磨损分为有形损磨和无形损磨两种。有形损磨也叫物质磨损,是指固定资本的物质要素在生产中因正常使用以及自然力的作用而造成的损耗。固定资本的无形损磨也叫精神磨损,是指固定资本的物质要素在有效使用期间,由于生产方法改进和劳动资料生产部门劳动生产率提高而引起的固定资本价值的贬值。固定资本无形磨损所引起的固定资本的价值贬值一般并不能完全转移到新产品中去。在现代化条件下,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固定资本的无形磨损有加速的趋势。五、资本周转速度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影响资本周转速度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影响是:加速资本周转速度可以:第一、增加年剩余价值量。年剩余价值量用M表示。M=m’.v.n。第二、提高年剩余价值率年剩余价值率M’表示。M’=m’
.v.n/v。第三、节省预付资本。第四、减少固定资本无形磨损,提高固定资本利用率,加速固定资本更新。第三节、社会总资本再生产一、个别资本和社会总资本及其运动。1、个别资本及其运动。在资本主义社会,每个资本家企业的资本在再生产过程中,都是独立地进行循环和周转,实现价值增值。这种各自独立发挥资本职能的资本就是个别资本或单个资本。个别资本或单个资本的循环和周转就是个别资本或单个资本的运动。2、社会总资本。各单个资本虽然是彼此分离各自独立的,但不可能单独地存在和运动。为了实现价值增值,它们必须通过流通过程彼此发生一定的关系或联系,通过这种联系,各个独立的资本便形成了一个有机整体,它们的个别运动便汇合成了一个整体运动。这种互相联系的各别资本的总和,就是社会总资本,而相交错的各个别资本运动的总和,就是社会总资本的运动。社会总资本的运动既然是由个别资本的运动的总和所构成,因而社会总资本和单个资本运动有许多共同的地方:①从运动的内容看,都包括生产剩余价值的生产消费。②从运动的形式看,都采取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三种职能形式。③从运动的过程看,都要经过购买、生产、销售三个阶段。都是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的统一。④从运动的目的看,都是为了价值增值。但是,社会总资本运动和单个资本运动也存在区别:第一、社会总资本的运动,不仅包括生产消费,而且包括个人消费。第二,社会总资本的运动,不仅包括资本流通,而且包括媒介个人消费的一般商品流通。第三、社会总资本的运动,不仅包括资本流通,而且包括剩余价值流通。第四、社会总资本的运动,不仅包括价值补偿,而且包括实物补偿。正是由于社会总资本运动和单个资本运动有着重大差别,所以在研究了单个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以后,还必须对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进行单独分析。二、考察社会资本出发点是社会总产品
社会总产品是指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内社会各物质生产部门所生产的全部产品。社会总产品在实物上是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在价值上是社会总产值。三、社会总资本运动的核心问题是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所要研究的是整个资本主义社会的再生产和流通,必须具备什么条件才能顺利进行。这就分析,(1)社会总产品怎么顺利出售,从而实现其价值,使生产过程中消耗的各部分价值度得到补偿,以便继续预付资本进行生产,即所谓价值补偿。(2)各个资本家企业生产中所消耗的生产资料以及资本家和工人所消费的生活资料从那里购买,是已消耗的各种物质资料都得到补偿,可以继续进行再生产,即所谓实物补偿.所以,社会总资本运动的核心问题是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也就是社会总产品的价值补偿和实物补偿问题。四、分析社会总资本运动的两个基本理论前提。(1)把社会总产品从实物上按最终用途,分为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两部分,与此相适应,把整个社会生产部门分为两大部类:第Ⅰ部类即生产生产资料的部类和第Ⅱ部类即生活消费资料的部类。(2)把社会总产品从价值上分为c+v+m三部分。五、社会总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1、简单再生产的图式
Ⅰ4000c+1000v+1000m=6000
Ⅱ2000c+500v+500m=30002、简单再生产的交换过程。如下图所示,简单再生产条件下社会总产品的实现要经过三次交换过程。Ⅰ4000c+1000v+1000m=6000
Ⅱ
2000c+500v+500m=30003、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1)基本条件:Ⅰ(v+m)=Ⅱc辅助条件:(2)Ⅰ(c+v+m)=Ⅰc+Ⅱc(3)Ⅱ(c+v+m)=Ⅰ(v+m)+Ⅱ(v+m)(1)(2)------------------------------------------------------------------(3)六、社会总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
1、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件。社会要进行扩大再生产,预付资本在使用中要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作为追加的不变资本,用于购买扩大再生产所需要的生产资料;一部分作为追加的可变资本,用于购买扩大再生产所需要的生活资料。因此,扩大再生产要顺利进行,必须具备两个前提条件,即扩大再生产所需要的追加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1)扩大再生产必须要有追加的生产资料。社会要进行扩大再生产,那么,社会生产的生产资料除过满足社会简单再生产两大部类对生产资料的需要外,还要有个余额,以满足社会扩大再生产两大部类对生产资料的需要。用公式表示就是:Ⅰ(c+v+m)>Ⅰc+Ⅱc。经过调整即是:
Ⅰ(v+m)>Ⅱc。(2)扩大再生产必须要有追加的生活资料。社会要进行扩大再生产,那么,社会生产的生活资料除过满足社会简单再生产两大部类对生活资料的需要外,还要有个余额,以满足社会扩大再生产两大部类对生活资料的需要。用公式表示就是:Ⅱ(c+v+m)>Ⅰ(v+x/m)+Ⅱ(v+x/m)经过调整即是:Ⅱ(c+m-x/m)>Ⅰ(v+x/m)
2、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阅读)
马克思社会总资本再生产说明:任何社会经济要健康发展,社会经济系统内部必须建构和保持合理的比例关系。但是,社会经济发展所需要的比例关系单靠市场机制的调节是难以具备的。因此,在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的同时,政府要加强对经济的宏观调控。在经济学里,市场机制被称为“一只看不见的手”;而政府的宏观调控被称为“一只看得见的手”。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实践证明:社会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要靠这两只手的同时调节。第五章剩余价值分配
第一节、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一、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转化为成本价格。资本主义企业生产的商品价值包括三部分:即不变资本c、可变资本v、剩余价值m。对于资本家来说,生产商品时只耗费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因此把生产商品时所耗费的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称为成本价格。这样,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就转化为成本价格。成本价格抹煞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区别。进而掩盖了资本家的剥削。二、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在资本家看来,剩余价值不仅是成本价格的增加额,而且是全部预付资本的增加额。当剩余价值被看成是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时,剩余价值就转化为利润。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以后,商品价值就转化为成本价格加利润。三、剩余价值率转化为利润率,剩余价值率也就转化为利润率。1、利润率。所谓利润率是指剩余价值与全部预付资本之比。用公式表示就是:p‘=m/c+v。2、剩余价值率和利润率的关系。利润率是剩余价值率的转化形式。二者的区别是:(2)在质的方面,剩余价值率表示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利润率表示预付资本的增值程度。(2)在量的方面,利润率总是小于剩余价值率。3、影响利润率的因素。(1)剩余价值率。(2)资本有机构成。(3)资本周转速度。(4)不变资本节省。四、利润率转化为平均利润率1、平均利润率的形成过程。平均利润率的形成,如下图所示,是部门之间的竞争形成的。在商品按照价值出售的条件下,由于资本有机构成、资本周转速度不同,使得各个生产部门的等量资本的利润率高低不同。资本家为争夺有利的投资场所和更高的利润率,便展开以资本转移为特点的部门之间的竞争。其结果使各部门的生产规模和产品供求关系发生变化以及价格与价值的背离,最终使各部门不同的利润率趋于平均化,形成平均利润率。利润的平均化过程,实际上是全社会的剩余价值在各个部门之间分配过程。平均利润率等于全社会的剩余价值总与额全社会的预付资本总额的比率。
资本资本有机构成剩余价值商品价值利润利润率平均利润率生产价格机械10090c:10v101101010%20%120纺织10080c:20v201202020%20%120食品10070c:30v301303030%20%120平均利润率形成的例子:2、影响平均利润率的因素。(1)各部门不同的利润率;(2)社会资本在不同部门所占比重。平均利润率与社会资本在资本有机构成高的部门所占比重反相关;而与社会资本在资本有机构成低的部门所占比重正相关。五、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平均利润率形成以后,不同部门的资本家根据等量资本获得等量利润的原则,获得大体相同的等量利润,即平均利润。平均利润是指以预付资本大小按平均利润率计算归每个生产部门资本家所获得的利润。平均利润反映的是不同部门资本家的关系。六、商品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1、生产价格。平均利润率和平均利润形成以后,投在不同生产部门的等量资本要获得等量利润。在这种情况下,各部门的产品就不再按其价值出售,而是按生产价格出售。所谓生产价格是成本价格加平均利润。生产价格是价值的转化形式。2、生产价格没有否定价值规律。生产价格形成后,商品的市场价格在供求关系的影响下的变动不再以价值为中心,而是以生产价格为中心上下波动。价值规律作用形式的这种变化,并没有否定价值规律。七、超额剩余价值转化为超额利润。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形成以后,各部门之间的利润趋于平均化,但这并没有排除各个资本家企业之间利润率的差别,那些技术先进、劳动生产率高、经营管理好的企业,可以获得、超额剩余价值。这一超额剩余价值相应的就转化为超额利润。超额利润是指商品的个别生产价格低于社会生产价格而获得的超过平均利润的利润。超额利润反应的是同一部门内部不同资本家企业之间的关系。
第二节、商业资本和商业利润一、商业资本及其职能。(1)商业资本。商业资本是指从产业资本中独立出来专门从事商品买卖以获取商业利润为目的资本因此,商业资本是资本循环过程中所采取的商品资本的独立化。(2)商业资本的职能。商业资本的职能是发挥资本循环过程中所采取的商品资本的职能,即销售商品,实现剩余价值的职能。二、商业利润。商业利润是商业资本家因销售商品从产业资本家那里瓜分来的一部分剩余价值。商业资本家经营商业要获得平均利润。因此,商业利润在量等于平均利润,商业利润率在量上等于平均利润率
第三节、借贷资本和利息一、借贷资本及其职能。借贷资本是货币资本所有者把资本贷放给职能资本家以获取利息的货币资本。在资本主义社会,职能资本包括产业资本和商业资本,借贷资本是非职能资本。借贷资本的来源是产业资本循环中暂时闲置的货币资本。这包括:(1)固定资本的折旧费。(2)闲置待用的流动资本。(3)已经用于积累但还没有实现投资的剩余价值。二、利息和利息率。1、利息是职能资本家因使用借贷资本而支付给借贷资本家的一部分剩余价值。2、利息率。利息率是利息量与借贷资本量的比率。在一般情况下,利息率要低于平均利润率;利息率也不能等于零。现实的利息率在零与平均利润率之间波动。影响利润率高低的因素主要有:(1)平均利润率的高低;(2)借贷资本的供求状况。在现代市场经济中,国家为了干预和调节经济,往往通过中央银行对利息率总水平进行调节,从而对市场利息率产生重大影响。
第四节、土地所有权和地租一、资本主义地租的本质及其形式。(1)资本主义地租的本质。任何地租都是以土地所有权的存在为前提的,都是土地所有权在经济上的实现形式。资本主义地租是资本主义土地所有权者凭借土地所有权取得的一种收入,是资本主义土地所有权在经济上的实现。资本主义地租的本质是农业资本家由于租种土地而缴纳给土地所有者的超过平均利润的那部分剩余价值。它体现着土地所有者和农业资本家共同剥削农业雇佣工人的关系。
(2)资本主义地租的形式。资本主义地租根据它产生的条件和原因的不同区分为级差地租和绝对地租两种基本形式。二、级差地租形成的条件、原因和源泉。级差地租是指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数控铣床项目规划申请报告模范
- 2024-2025学年宣城市宁国市三上数学期末监测试题含解析
- 2025年医用植入材料项目提案报告模范
- 2025年扫瞄隧道显微镜项目立项申请报告模稿
-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集合5篇
- 专科生求职信合集7篇
- 销售主管个人述职报告
- 教育的实习报告范文九篇
- 员工离职报告(汇编15篇)
- 《观察物体(二)》教学实录-2023-2024学年四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
- 河道整治工程监理的实施细则
- 落实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使用检测和应急预案
- 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二标段)施工图设计说明
- 猪场配怀工作安排方案设计
- GB/T 2-2016紧固件外螺纹零件末端
- GB/T 12467.5-2009金属材料熔焊质量要求第5部分:满足质量要求应依据的标准文件
- GB 17740-1999地震震级的规定
- 安全生产事故举报奖励制度
- 冠心病健康教育完整版课件
- 永久避难硐室安装施工组织措施
- 元旦节前安全教育培训-教学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