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年级上册期中期末05 第一章综合测试(解析版)_第1页
8年级上册期中期末05 第一章综合测试(解析版)_第2页
8年级上册期中期末05 第一章综合测试(解析版)_第3页
8年级上册期中期末05 第一章综合测试(解析版)_第4页
8年级上册期中期末05 第一章综合测试(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浙教版8年级上册期中期末05第一章综合测试总分16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一、单选题(共20题;共60分)1.(2020·余杭模拟)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将①②两支试管中的甲、乙饱和溶液(均有少量未溶解的固体)放进盛有热水的烧杯里,升高温度后,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B.

①②两溶液均变为不饱和溶液

C.

①溶液质量增加,②溶液质量减少

D.

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于②溶液【答案】C【解析】A、比较溶解度时,要规定一定温度,且这里所给信息不足无法判断甲、乙溶解度的大小,A错误;B、①②两溶液,原来均有少量未溶解的固体,所以判断为饱和溶液,升高温度后,甲溶解度增大,乙溶解度减小,所以乙肯定仍是饱和溶液,而甲无法判断,B错误;

C、升高温度后,①甲溶解度增大,所以固体会继续溶解,溶液质量增加,②乙溶解度减小,晶体会析出,溶液质量减少,C正确;

D、因为题中信息不足,无法比较出①溶液和②溶液质量分数的大小,D错误。故选C2.(2020七下·慈溪期中)现有一杯硝酸钾饱和溶液,欲改变其溶质质量分数,下列方法可行的是(

)A.

加入一定量硝酸钾

B.

升温到60℃

C.

加入一定量水

D.

恒温蒸发部分水【答案】C【解析】A、在硝酸钾饱和溶液中加入硝酸钾,硝酸钾不能继续溶解,所以溶质质量不变,质量分数不变,A错误;

B、升温到60℃,溶液由饱和变为不饱和,但溶质质量和溶剂质量都不变,所以溶质质量分数不变,B错误;C、加入一定量的水,溶剂质量增加,溶液质量分数减小,方法可行,C正确;

D、恒温蒸发部分水后会析出部分晶体,溶液仍是同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所以其溶质质量分数仍不变,D错误。故选C3.(2020·萧山模拟)20℃时,将等质量a、b两种固体,分别加入到盛有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甲,升温到50℃时,现象如图乙,a、b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图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图甲a、b溶液中的溶质质量相等

B.

图乙a、b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C.

图丙N表示a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D.

30℃时a、b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不相等【答案】B【解析】A、由甲可知,20℃时a溶解的少,b溶解的多,说明a为M,b为N,图甲a、b溶液中的溶质质量a大于b,不符合题意;

B、升高到50℃时,a的溶解度大于b,b一定是不饱和溶液,则a也一定是不饱和溶液,符合题意;

C、图丙N表示b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不符合题意;

D、30℃时a、b溶解能力相同,所加物质和溶剂都相等,则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等,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4.(2020·金东模拟)地球上的水处于不停地运动和相互转化之中,下列不属于水循环主要环节的是(

)A.

蒸发

B.

径流

C.

水汽输送

D.

太阳辐射【答案】D【解析】由分析可知,A、蒸发,B、径流,C、水汽输送是水循环的主要环节。D、太阳辐射是水循环的动力,不属于水循环的主要环节,D错误。故选D5.(2020·温州模拟)下表为生活中常见的物品,现取表中的四种固体材料20克,分别加入到20℃的100克水中充分溶解后,其中有固体剩余的是(

)常见物质的溶解度(20°C)物质名称食盐碳酸氢钠碳酸钠蔗糖溶解度/克369.721.5203.9A.

食盐

B.

碳酸氢钠

C.

碳酸钠

D.

蔗糖【答案】B【解析】20℃时食盐、碳酸钠、蔗糖的溶解度都大于20克,碳酸氢钠的溶解度小于20克,则20克加入到20℃的100克水中充分溶解后,碳酸氢钠不能全部溶解,会有剩余;故答案为:B。6.(2020·杭州模拟)小金用无水硫酸铜粉末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对所得溶液的分析正确的是(

)A.

三份溶液中溶质溶解度相同

B.

②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C.

③溶液颜色一定最深

D.

温度不同,无法比较①③溶液中Cu²+的数目【答案】C【解析】A.三份溶液都为硫酸铜溶液,因为温度不同,所以它们的溶解度不同,故A错误;

B.②中没有未溶的物质,所以它是否饱和不能确定,故B错误;

C.③中溶剂水的体积最少,质量最少,而溶质硫酸铜的质量相同,所以根据溶质质量溶液质量×100%可知,③中溶质质量分数最大,浓度最大,颜色最深,故C正确;

D.虽然温度不同,但是①中有未溶的硫酸铜,而③中没有,所以③中Cu7.(2019九下·杭州模拟)科学研究中常用图像来表示两个量(x,y)之间的关系,以使研究的问题变得直观明了。在某温度下。将少量氧化钙加入到一定量的饱和氢氧化钙溶液中。图甲表示整个过程中温度的变化,图乙表示氧氧化钙的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小阳同学要依据观察和思考,作出了如图丙所示的图像.此图像反映了该过程中(

)。A.

溶质的质量与时间的关系

B.

溶剂的质量与时间的关系

C.

溶质的溶解度与时间的关系

D.

溶质的质量分数与时间的关系【答案】A【解析】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把氧化钙加入到饱和氢氧化钙溶液中,氧化钙与水反应放热,使溶液温度升高,溶液中的氢氧化钙析出导致溶质质量减小,当温度逐渐降到室温时,氢氧化钙溶解度增大,氢氧化钙继续溶解在水中,但由于一部分水参与反应,使溶剂比开始时少,因此最终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小于开始时的溶质质量,故图丙能够反应该过程中溶质质量与时间的关系,A正确,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8.如图所示,一只烧杯中盛有石蜡油、水和水银三种液体,液体之间并不融合。将一实心铅块(铅的密度是11.3g/cm3)轻轻放入该烧杯中,图中能正确显示出铅块静止时位置的图是(

)A.

B.

C.

D.

【答案】B【解析】由于铅的密度大于石蜡和水的密度,因此铅块肯定在水里处于下沉状态。由于铅块的密度小于水银的密度,所以它在水银里为漂浮状态,因此最终铅块将静止在水和水银的界面之间,故B正确,而A、C、D错误。故选B。9.生活中常有发生亚硝酸钠中毒事件的报道,这是因为亚硝酸钠外观酷似食盐且有咸味。工业用盐中常混有亚硝酸钠,有关氯化钠和亚硝酸钠的部分资料见表。如要检验食盐中有无亚硝酸钠,下列判定方法错误的是(

)化学式水溶性酸碱性热稳定性和稀盐酸作用NaNO2100℃时的溶解度为163g弱碱性320℃以上会分解,放出带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放出红棕色气体NaCl100℃时的溶解度为39.12g中性受热不分解不反应A.

在食盐中加入盐酸,观察有无红棕色气体放出

B.

蒸干100g100℃食盐饱和溶液,称量溶质的质量是不是39.12g

C.

用pH试纸测定食盐溶液的酸碱性

D.

把食盐加热到320℃以上观察有无带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放出【答案】B【解析】A、亚硝酸钠与盐酸反应会放出红棕色气体,而氯化钠则不能反应,加盐酸可以鉴别,不符合题意;B、10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9.12g,是100克溶剂中对应溶质为39.12克,即蒸干139.12g100℃食盐饱和溶液中含有氯化钠39.12克,符合题意;

C、亚硝酸钠溶液呈碱性,氯化钠溶液呈中性,用pH试纸测定食盐溶液的酸碱性可以验证,不符合题意;

D、亚硝酸钠受热易分解,产生带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把食盐加热到320℃以上观察有无带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放出可以检验是否含亚硝酸钠,不符合题意;故选B。10.(2020·上城模拟)如图桌面上有一高度为10cm,底面积为50cm2,重5N的容器,现将密度为0.5g/cm3、高度为10cm、底面积为20cm2的圆柱体放入容器,再逐渐向容器内加水。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还未放入圆柱体时,容器对桌面的压力为5N

B.

仅放入圆柱体后,圆柱体对容器底的压力为1N

C.

当圆柱体对容器的压力为0N时,浸入水中的体积为100cm3

D.

将容器内加满水,则需要水的体积为300cm3【答案】D【解析】A.还未放入圆柱体时,容器对桌面的压力等于容器的重力,即F=G=5N,故A正确不合题意;

B.仅放入圆柱体后,圆柱体对容器底的压力等于它的重力,即F=G物=ρgV=0.5×103kg/m3×10N/kg

×(0.1m×0.02m2)=1N,故B正确不合题意;

C.当圆柱体对容器的压力为零时,它受到的浮力等于重力,

即F浮=G=1N;

ρ水gV排=1N;

1×103kg/m3×10N/kg×V排=1N;

解得:V排=10-4m3=100cm3;

故C正确不合题意;

D.该圆柱体的密度小于水,最终会在水面漂浮。

容器的容积为:V容=S容h容=50cm2×10cm=500cm3;

那么将容器装满水,需要水的体积为:V水=V容-V排=500cm3-100cm3=400cm3,11.(2020七下·慈溪期中)下列做法与“五水共治”行动相符合的是(

)A.

使用含磷洗衣粉洗衣服

B.

为了环境卫生应该将生活垃圾倒入大海

C.

及时拧紧水龙头

D.

为了村民的饮水安全,工业废水不要排入村边的河中,但可排入较远的河流中【答案】C【解析】A、使用含磷洗衣粉洗衣服,易引起水污染,A错误;

B、为了环境卫生应该将生活垃圾倒入大海,生活垃圾会引起海水污染,B错误;

C、及时拧紧水龙头,这与抓节水相符,C正确;

D、为了村民的饮水安全,工业废水不要排入村边的河中,但可排入较远的河流中,与治污水行动不相符,D错误。故选C12.(2020·衢州模拟)密封在漂流瓶中的纸条往往包含着重要的信息或者衷心的祝福。某同学用一个漂流瓶装上写有“2020中考加油”的纸片,然后上盖子并密封,投入河中。如果漂流瓶从内河漂入大海(如图),漂流瓶底受到液体的压强变化是(已知海水密度大于河水密度)(

)A.

变大

B.

不变

C.

变小

D.

无法判断【答案】B【解析】漂流瓶在内河和大海中都是漂浮,那么它受到的浮力都等于重力;因为漂流瓶的重力不变,所以它受到的浮力不变。漂流瓶上表面受到水的压力为零,根据F浮=F下-F上可知,F浮=F下,因此底部受到的压力保持不变。根据公式p=F13.(2020·金华模拟)如图所示,甲、乙两个实心均匀正方体静止在水平地面上,它们对地面的压强相等。若将甲正方体放入盛有足量水的大水槽中恰好悬浮于水中,则将乙正方体放入大水槽的水中,静止时的状态为(

)A.

悬浮

B.

漂浮

C.

沉底

D.

都有可能【答案】C【解析】根据公式p=ρgh可知,当压强相等时,物体的密度与高度成反比。

因为h甲>h乙,p甲=p乙,所以ρ甲<ρ乙;

甲在水中恰好悬浮,根据浮沉条件得到:ρ甲=ρ水;

那么ρ乙>ρ水,

因此乙在水中应该沉底。故选C。14.(2020·杭州模拟)A、B、C三只烧杯中分别装入等质量的水,在相同温度下,向三只烧杯中分别加入30g、20g、10g同种固体物质,充分溶解后,静置一段时间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B烧杯中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一定最大

B.

A烧杯中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C.

恒温蒸发10g水C烧杯中的溶液可以达到饱和

D.

三只烧杯的溶质质量分数关系:A>B>C【答案】B【解析】A烧杯中有未溶的物质出现,它肯定是饱和溶液;B溶液中没有出现未溶物质,那么它可能饱和也可能不饱和;C溶液中溶质质量比B溶液少,肯定是不饱和溶液。

如果B溶液和A溶液都是饱和溶液,那么A和B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即此时溶质质量分数A=B>C;如果B溶液为不饱和溶液,那么溶质质量大小顺序依次为A>B>C,则溶质质量分数A>B>C,故A、D错误;

A溶液有未溶的固体物质出现,肯定是饱和溶液,故B正确;

由于溶剂的质量未知,溶解度未知,因此恒温蒸发10g水C烧杯中的溶液是否能够达到饱和不能确定,故C错误。故选B。15.(2019八上·海曙期末)如图所示:三个相同的容器内水面高度相同,甲容器内只有水,乙容器内有木块漂浮在水面上,丙容器中悬浮着一个小球。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

三个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力不相等

B.

三个容器中,丙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力最大

C.

如果向乙容器中加入盐水,最终木块受到的浮力不变

D.

如果向丙容器中加入酒精,最终小球受到的浮力不变【答案】C【解析】在甲图中,甲容器对于桌面的压力F甲=G甲水+G杯;

在乙容器中,木块漂浮,那么它受到的浮力F浮乙=G排乙=G木,那么缺少的水的重力等于木块的重力,相当于乙容器里面全部是水,那么F乙=G乙水+G杯;

在丙容器中,小球悬浮,那么它受到的浮力F浮丙=G排丙=G球,那么缺少的水的重力等于小球的重力,相当于丙容器里面全部是水,那么F丙=G丙水+G杯;

因为三个容器底面积相等,且水面高度相同,

根据公式G水=m水g=ρ水gS可知,G甲水=G乙水=G丙水;

因此三个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力相等,故A、B错误;

如果向乙容器内加入盐水,那么木块仍然漂浮,它受到的浮力仍然等于重力,因此它受到的浮力不变,故C正确;如果向丙容器内加入酒精,那么水的密度会减小,根据公式F浮=ρ水gV排可知,小球受到的浮力会变小。故选C。16.(2020九下·宁波保送考试)水平桌面上放有甲、乙两个完全相同的柱状容器。在甲容器内倒入部分液体A,在乙容器内倒入部分液体A和水(液体和水不相溶,且pA>P水)。然后分别在两容器内放入质量相等的冰块,此时甲容器内液面和乙容器内水面恰好相平,如图所示。若冰块全部熔化后,甲、乙两容器内水面距离容器底部分别为h1和h2,水和液体A之间的界面距离容器底部分别为h′1和h′2.则(

)A.

h1>h2,h′1>h′2

B.

h1<h2,h′1>h′2

C.

h1>h2,h′1<h′2

D.

h1<h2,h′1<h′2【答案】A【解析】冰熔化成水其质量不变,冰漂浮

,可得F浮=ρ液gV排=G冰=ρ冰gV冰,解得V排=ρ冰V冰/ρ液,由于ρA>ρ水,所以V排A<V排水,则放入冰块前,甲容器的液面高于乙容器的液面,待放入的冰块全部熔化后,相当于在原液面上分别加入等体积的水,所以冰熔化后,甲、乙两容器内水面距离容器底部h1>h2,可知水和液体A之间的界面距离容器底部的距离为h'1>h'2。故答案为:A

17.(2019七上·柯桥月考)四岁的小英耳朵有点痛,需要服用扑热息痛糖浆或滴剂(糖浆与滴剂的作用相同),而家里只有扑热息痛滴剂。对于一个4岁的儿童来说,服用糖浆的安全用量为6毫升(见图)。则相当于要服用滴剂的量为(

)A.

3ml

B.

6ml

C.

9ml

D.

2ml【答案】A【解析】这个儿童需要扑热息痛糖浆溶质的质量:125mg/mL×6ml=750mg;

他需要服用滴剂的体积为:750mg250mg/ml18.(2019八上·柯桥月考)将一个小球放入装有少量水的烧杯中,小球在如图甲所示的位置静止,向杯中缓缓倒入水,直至小球在如图乙所示位置静止,此时小球露出水面的体积与图甲中小球露出水面的体积相同,则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图乙中小球所受浮力大于图甲中小球所受浮力

B.

图乙中水对杯底的压强大于图甲中水对杯底的压强

C.

图乙中小球所受重力与小球所受浮力是平衡力

D.

图甲中小球只受两个力的作用【答案】A【解析】A.同一小球体积不变,因为甲和乙中露出水面的体积相同,所以它排开水的体积相同;根据公式F浮=ρ液gV排可知,图乙和图甲中小球受到的浮力相同,故A错误符合题意;

B.根据图片可知,乙中水面高度大于甲中水面高度,即h乙>h甲;根据公式p=ρ液gh可知,图乙中水对杯底的压强大于图甲中水对杯底的压强,故B正确不合题意;

C.因为图乙中小球处于平衡状态,所以它受到的重力和浮力是平衡力,故C正确不合题意;

D.图甲中小球受到的浮力和重力也是平衡力,因此它只受两个力的作用,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A。19.(2019八上·萧山月考)甲.乙两物体的密度相同,甲的体积是乙的2倍.将它们叠放在水槽里的水中,水面恰好与甲的上表面相平,如图所示.现将乙物体取下,当甲物体静止时,甲物体将(

)A.

沉在水槽的底部

B.

悬浮在原位置

C.

漂浮,水下部分高度与甲的高度之比为1:2

D.

漂浮,露出水面部分的体积与甲的体积之比为1:3【答案】D【解析】甲和乙在水面漂浮,

那么:F浮=G甲+G乙;ρ水gV甲=ρgV甲+ρgV乙;ρ水g2V=ρg2V+ρgV;2ρ水=3ρ;解得:ρ=23ρ水;

因为ρ<ρ水;

所以甲在水面漂浮,

根据漂浮条件得到:F浮'=G甲;

ρ水gV排=ρgV甲;ρ水V排=23ρ水V甲;

那么:V排:V甲=2:3;

因为V甲=V排20.(2019八上·天台月考)A、B是两个质量完全相同的实心长方体,轻轻放入水中后,静止时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两物体的密度大小关系是:ρA>ρB

B.

两物体受到水的浮力大小关系是:F浮A<F浮B

C.

两物体排开水的体积大小关系是:V排A=V排B

D.

两物体下表面受到水的压强大小关系是PA>PB【答案】C【解析】A.A在水中漂浮,那么ρA<ρ水;B在水中漂浮,那么ρB=ρ水;则ρA<ρB,故A错误;

B.A在水中漂浮,那么浮力FA=GA;B在水中漂浮,那么浮力FB=GB;根据公式G=mg可知,当mA=mB时,那么GA=GB,则FA=FB,故B错误;

C.根据公式F浮=ρ液gV排时,因为浮力FA=FB,所以V排A=V排B,故C正确;

D.根据公式p=ρ液gh可知,因为它们的下表面的深度hA<hB,所以pA<pB,故D错误。故选C。二、填空题(共5题;共24分)21.(2019八上·杭州期中)如图中甲所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5N。如图乙所示,小球一半浸在水中,弹簧测力计示数为2N。则小球受到的浮力为________N,剪断悬吊小球的细线,小球在水中稳定时受到的浮力为________N。【答案】3;5【解析】(1)小球受到的浮力:F浮=G-F拉=5N-2N=3N;

(2)当小球完全浸没时,它排开水的体积是原来的2倍,

根据公式F浮=ρ液gV排可知,此时它受到的浮力是原来的2倍,

即F浮'=2F浮=2×3N=6N;

因为F浮'>G,

所以小球在剪断细线后在水面漂浮,

那么它受的浮力等于重力,即5N。

22.(2020·平湖模拟)实验是学习科学重要的手段和方法,也是科学的重要内容。养成实验后再思考、再发现,能使我们更好地学习科学。(1)如图是研究阿基米德原理实验的器材,其中量筒和溢杯的作用是________。

(2)实验中,小明同学发现物体在水面下作上、下移动时,弹簧测力计读数与静止时不一致,这一现象________用阿基米德原理解释(选填“能”或“不能”)。(3)小红认为,小明的实验现象主要是没有匀速运动造成的。小红的说法是否正确?并简述理由。________

。【答案】(1)测出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2)不能

(3)不正确,匀速运动也会受到水的阻力,测力计读数一定不等于浮力大小【解析】(1)如图是研究阿基米德原理实验的器材,其中量筒和溢杯的作用是:测出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

(2)实验中,小明同学发现物体在水面下作上、下移动时,弹簧测力计读数与静止时不一致,这一现象不能用阿基米德原理解释;

(3)我认为小红的说法不正确,理由是:匀速运动也会受到水的阻力,测力计读数一定不等于浮力大小。23.(2020·路桥模拟)我们经历了上学以来的最长寒假,终于在4月13日迎来了正式的复学。复学期间,学校为了确保我们能有一个安全的学习环境,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防疫措施。(1)进校时都需要利用红外热成像测温仪进行体温监测,其原理如图所示。红外探头中的光学系统相当于一个________

(填光学仪器名)。(2)在教室喷洒“84消毒液”后,我们在走廊也能闻到一股刺鼻的气味,从微观角度看,这是由于________。现用5%的“84消毒液”50g,配制0.05%的“84消毒液”,需要加水的质量为________克。【答案】(1)凸透镜(2)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分子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4950【解析】1)根据图片可知,光学系统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因此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2)在教室喷洒“84消毒液”后,我们在走廊也能闻到一股刺鼻的气味,从微观角度看,这是由于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分子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

设需要加水的质量为x,

50g×5%=(50g+x)×0.05%;

解得:x=4950g。24.(2020·慈溪模拟)“彩球温度计”是一种家居装饰品。如图所示,在圆柱形玻璃容器内装有对温度敏感的液体,将一些体积相同的小球,按照密度大小排序,依次沉入液体中,球上标有设定好的温度用来读数。当外界气温升高时,容器内液体的体积变大、密度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小球由于受到的浮力变小,使浮在容器上部的一些小球依次下沉。我们就用浮起最下面小球上标记的温度来表示外界的气温。根据图中小球的位置可以判断,浮起的三个小球中________(选填“A”、“B”或“C”)球的密度最大。【答案】变小;C【解析】(1)当外界气温升高时,容器内液体的体积变大、密度变小;

(2)当小球受到的浮力减小时,肯定是最下面的C球先下沉,即此时C球的密度大于液体密度,而A、B两球的密度小于液体密度,因此浮起的三个小球中,C球的密度最大。25.(2020·金华模拟)烧杯中盛有150g水,加入某种固体A的进行如下图甲所示的实验操作,得到相应的溶液①~③,请回答下列问题:(1)固体A的溶解度曲线是图乙中的________;(2)①~③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________。【答案】(1)a(2)③>①=②(或①=②<③)【解析】(1)溶液③中,此时水的质量为:150g-50g=100g,固体A溶解的质量为:20g+30g=50g,可见t3℃时,A的溶解度肯定不小于50g,因此固体A的溶解度曲线是a;

(2)根据乙图可知,t1℃时固体A的溶解度为20g,那么在150g水中加入30g固体A肯定是饱和溶液,即①为饱和溶液;②中虽然加入了20g固体A,但是没有溶解,即仍然是t1℃时的饱和溶液,因此溶质质量分数①=②;t3℃时,固体A的溶解度为50g,因此③刚好为饱和溶液;因为固体A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所以溶质质量分数③>①=②。三、实验探究题(共5题;共38分)26.(2020七下·宁波月考)如图所示,图甲是水电解实验装置,图乙是老师针对图甲实验的创新装置。图乙的创新实验操作步骤如下:先将装置固定在铁架台上,向其中注入250g溶质质量分数为8%的氢氧化钠溶液作电解液,以增强溶液的导电性,用注射器将电解液注满移液管并倒立在装置的两极,连接好导线,开启直流电源,约4min,产生一定量的气体时,关闭电源,随即检验两极产生的气体。请你结合图示和上述操作步骤,回答下列问题:(1)配制250g溶质质量分数为8%的氢氧化钠溶液,需固体氧氧化钠________g。(2)图乙中与电源正极相连接的移液管中收集到的气体是________

,检验此气体的方法是________。(3)你认为图乙的创新实验相对图甲来说,所具备的优点组合是

(填字母)。①实验时,手不用直接接触有腐蚀性的电解液

②使用注射针头作电极,两极距离近,反应快

③非常方便两极气体的检验

④所用实验器材都是用家里常见的物品改制而成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答案】(1)20(2)氧气;把带火星的木条移到与电源正极相连接的移液管的尖嘴口上方,木条复燃,证明是氧气(3)B【解析】(1)需要氢氧化钠的质量为:250g×8%=20g;

(2)图乙中与电源正极相连接的移液管中收集到的气体是氧气,检验此气体的方法是把带火星的木条移到与电源正极相连接的移液管的尖嘴口上方,木条复燃,证明是氧气。

(3)①实验时,手不用直接接触有腐蚀性的电解液,故①正确;

②反应的快慢由反应物的浓度和电流的大小等因素有关,与电极之间的距离无关,故②错误;

③非常方便两极气体的检验,故③正确;

④所用实验器材都是用家里常见的物品改制而成,故④正确。

那么优点组合是①③④。故选B。27.(2018八上·长兴期中)“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是我市初中学生科学实验的考查内容之一。请你仔细阅读并结合平时实验的实际操作,回答有关问题:(1)若要用固体氯化钠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15%的食盐溶液,配制过程中需要用到下述仪器组合有

(填字母编号)。A.①②③⑤B.①③⑤⑥C.①③④⑤(2)配制(1)中食盐溶液需要进行以下四个基本步骤:①通过计算,配制上述食盐溶液需要固体氯化钠15g,水85mL②将托盘天平调节平衡后,把固体氯化钠直接放在左盘上称量,然后倒人烧杯中③用量筒量取85mL水,倒人盛有氯化钠的烧杯中,用玻璃棒搅拌使其全部溶解④将配制好的溶液装入试剂瓶中,盖好瓶塞,贴好标签在上述实验操作步骤中,存在明显操作失误的步骤是________(填序号)。(3)氯化钠称量完毕放回砝码时,发现10g的砝码有缺损,若其他操作步骤正确,则所配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________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5%【答案】(1)B(2)②(3)小于【解析】(1)要用固体氯化钠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15%的食盐溶液,配制步骤为计算-称量-溶解;称取氯化钠的质量时需要使用天平,量取水时需要使用量筒和胶头滴管、溶解时需要使用烧杯和玻璃棒;故应选用①③⑤⑥,故选B;

(2)①通过计算,配制上述食盐溶液需要固体氯化钠:100g×15%=15g,需要水的质量为:100g-15g=85g,其体积为85g÷1g/mL=85mL,故①正确;

②将托盘天平调节平衡后,把固体氯化钠不能直接放在左盘上称量,应在左右两盘上放相同大小的白纸,氯化钠放在白纸上称量,然后倒入烧杯中,故②错误;

③用量筒量取85mL

水,倒入盛有氯化钠的烧杯中,用玻璃棒搅拌使其全部溶解,故③正确;

④将配制好的溶液装入试剂瓶中,盖好瓶塞,贴好标签,故④正确。

那么存在明显操作失误的步骤是②;

(3)氯化钠称量完毕放回砝码时,发现

10g

的砝码有缺损,会导致称量的氯化钠质量偏小,因此造成所配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小于15%。28.小明帮爷爷浇菜园。他从井中提水时发现盛满水的桶露出水面越多,提桶的力就越大。由此他猜想:浮力大小可能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于是他找来一个金属圆柱体、弹簧测力计和烧杯等器材进行了如图所示的探究。(1)分析图中弹簧测力计示数的变化可知,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越大,所受的浮力________。(2)实验结束后,小明绘制了弹簧测力计对金属圆柱体的拉力和金属圆柱体所受浮力随浸入液体深度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ρ水=1.0×103kg/m3,取g=10N/kg)分析图象可知:①曲线________(选填“a”或“b”)描述的是金属圆柱体所受浮力的变化情况。②该金属圆柱体所受的重力为________N,金属圆柱体的密度为________kg/m3。【答案】(1)越大(2)a;2.7;2.7×103【解析】(1)根据图片可知,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越大,弹簧测力计的拉力越小;根据F浮=G-F拉可知,物体重力不变,那么物体受的浮力会越大,所以浮力的大小与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

(2)①因为在物体全部浸没前,物体进入到液体中的深度越深,排开液体的体积越大,根据F浮=ρgV排可知,物体受到的浮力越大;当物体全部浸没后,排开液体的体积不变,则浮力不再变化,因此浮力的变化趋势为先变大后不变,所以图象a符合金属圆柱体所受浮力和浸入深度的关系;

②图象b是弹簧测力计对金属圆柱体的拉力变化图象,

当物体没有浸入到水中时,拉力与重力相等,即物体的重力G=F=2.7N;

由图象a可知,圆柱体完全浸没后,圆柱体受的浮力为F浮=1.0N,

物体的体积V=V排=F浮ρ29.在探究“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某小组同学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将同一物体分别逐渐浸入到水和酒精中,为了便于操作和准确收集数据,用升降台调节溢水杯的高度来控制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他们观察并记录了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及排开液体的体积,实验数据记录在表中。液体种类实验序号物体重力G物(N)弹簧测力计示数F(N)物体受到的浮力F浮(N)排开液体体积V排(cm3)水ρ水=1.0g/cm3121.50.55021.01.010030.51.5150酒精ρ酒精=0.8g/cm3421.60.45051.20.810060.81.2150(1)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2和3(或4、5和6)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________。(2)分析比较实验序号________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当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相同时,液体密度越大,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越大。(3)实验中小明同学观察到将同一个物体浸没在密度越大的液体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越小。于是他灵机一动,在弹簧测力计下挂了一个重1.5N的物块,如图甲所示,当他把物块浸没在水中时,如图乙所示,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为0.5N,他就在0.5N刻度线处标上1.0g/cm3;当他把物块浸没在酒精中时,如图丙所示,应该在弹簧测力计刻度盘________N处对应标上0.8g/cm3字样,聪明的他就将图甲所示装置改装成了一个能测液体密度的密度秤。【答案】(1)当物体密度相同时,排开液体的体积越大,受到浮力越大。(2)1、4或2、5或3、6(3)0.7【解析】(1)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2和3(或4、5和6)可知,液体的密度相同,物体浸入液体中的体积越大,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越小,即所受的浮力变大,因此可得结论:当物体密度相同时,排开液体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越大。

(2)在探究浮力的大小与液体密度的关系时,应控制排开液体的体积不变,改变液体的密度因此应该分析实验序号:1、4或者2、5或者3、6;

(3)当他把物块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F浮=G-F′=1.5N-0.5N=1N,

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得:1N=ρ水gV排-----①

当他把物块浸没在酒精中时,F浮酒=ρ酒gV排-----②

∵两者排开液体的体积相等,

∴①②两式相比可得:1NF浮酒=ρ水ρ酒;

即:1NF浮酒=1g/cm30.8g/cm30.(2018八上·温岭期中)某课外兴趣小组同学学习了浮力后,做了以下实验。(1)利用弹簧测力计和量筒研究“浮力大小与排开液体多少的关系”,设计了如下实验步骤和数据记录表格:①在量筒中加入水,读出量筒内水面位置的刻度。②把系有细线的铁块挂在弹簧测力计的挂钩上,测出铁块的重力。③把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的铁块浸没在盛有水的量筒里,再次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④读出量筒内水面位置升高后的刻度。⑤计算铁块排开水的体积。求出铁块排开的水受到的重力。实验过程中,小组同学发现设计的表格中缺少一项,该项是________。补充完整后,完成实验。分析数据得出结论: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实验后,该组同学进行了反思:a.量筒中不能加入太多的水,否则无法直接测出________,从而不能得出实验结论。b.通过以上实验得出结论不可靠,理由是________。A.没有进行多次重复实验B.没有换用其它液体进行实验C.没有进行物体部分浸入水中时的实验-(2)该小组同学又利用如右图的实验器材做实验,通过观察图中b、e两图,得出了“浮力的大小与液体密度有关”的结论,你认为这样得出结论是否合理?并说明理由________。【答案】(1)铁块的重力/N;水和铁块的总体积或铁块排开水的体积;ABC(2)不合理。没有控制变量V排相同【解析】(1)根据F浮=G-F可知,要得到铁块受到的浮力,需要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空气中物体的重力和水中弹簧测力计的拉力;而表格中只有弹簧测力计的拉力,而没有铁块的重力,因此该项是:铁块的重力/N;

a.量筒中不能加入太多的水,否则无法直接测出水和铁块的总体积或铁块排开水的体积,从而不能得出实验结论。

b.通过以上实验得出结论不可靠,理由是:没有进行多次重复实验、没有换用其它液体进行实验和没有进行物体部分浸入水中时的实验,故选ABC。

(2)我认为这样得出的结论不合理,理由是:没有控制变量V排相同。

四、解答题(共6题;共38分)31.(2019八上·长兴月考)硝酸钾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如下表所示:温度/℃01020304050溶解度/g13.320.931.645.863.985.8(1)分析表格可知,硝酸钾溶解度和温度的关系是________;(2)30℃时,将12.5克硝酸钾加入到50克水中充分搅拌,求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3)在温度不变时,能否将(2)中得到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增加一倍,请通过计算说明。【答案】(1)硝酸钾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2)解:a%=12.5g12.5g+50g答: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0%

(3)解:当温度为30℃时,在硝酸钾饱和溶液中a%=45.8g45.8g+100g∵31.4%<40%∴不能将(2)中得到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增大一倍。【解析】1)分析表格可知,硝酸钾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2)由表中数据可知,3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45.8克,所以50克水中最多溶解22.9克,将12.5克硝酸钾加入到50克水中充分搅拌,硝酸钾可以全部溜须,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2.5g12.5g+50g32.(2020九下·绍兴月考)如图,一个重为100g的木块漂浮在水面上,在木块的上方放置一个密度为5x103kg/m3,质量为31.25g的合金属块,两者正好能悬浮在水中,求:(1)木块漂浮在水面上时的浮力。(2)木块的密度。【答案】(1)漂浮:F浮=G=1N

(2)整体悬浮F浮=G总=(100g+31.25g)×10-3×10N/kg=1.3125NV排=F浮ρ水g金属块体积V金属=m金属ρ金属=则木块体积为V木=1.25x10-4m3ρ木=m木V木=33.(2020·杭州模拟)如图所示,一根底面积为S0长为L0,密度为ρ的粗细均匀的蜡烛,底部插入一根质量为m的铁钉(铁钉受到的浮力忽略不计),竖直地漂浮在水中,容器的底面积为S,水的密度为ρ水。蜡烛上端露出水面的长度为h0。

(1)求蜡烛受到的浮力。(2)现将蜡烛点燃,当蜡烛直至蜡烛与水面相平、烛焰熄灭(假定蜡烛油不流下来),设燃烧掉的蜡烛长为L,请推导L与h0的关系。【答案】(1)蜡烛未燃烧时,因为蜡烛和铁块漂浮,所以:F浮=G总即:F浮=ρ水S0(L0-h0)g=mg+ρ蜡S0L0g

(2)点燃蜡烛,直至蜡烛与水面相平、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