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量仪器仪表与测量技术作业指导书_第1页
计量仪器仪表与测量技术作业指导书_第2页
计量仪器仪表与测量技术作业指导书_第3页
计量仪器仪表与测量技术作业指导书_第4页
计量仪器仪表与测量技术作业指导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计量仪器仪表与测量技术作业指导书TOC\o"1-2"\h\u27083第一章计量仪器仪表概述 2200121.1计量仪器仪表的定义与分类 2241421.1.1定义 2283011.1.2分类 3211331.2计量仪器仪表的作用与意义 392811.2.1提高生产效率 3169501.2.2保障产品质量 3190961.2.3促进科学研究 3308171.2.4提高国防实力 343881.2.5保障人民生活 4152861.2.6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43045第二章计量原理与测量方法 4246632.1计量原理的基本概念 4138112.2常见测量方法及其特点 45756第三章计量仪器仪表的选用与安装 55673.1计量仪器仪表的选用原则 5170713.1.1确定测量任务需求 5131123.1.2考虑仪表的功能指标 5217553.1.3选择合适的测量方法 6148563.1.4考虑经济性 6324043.1.5遵循国家法规和标准 676283.2计量仪器仪表的安装方法 6250233.2.1安装前的准备 6144693.2.2安装方法 6302153.2.3安装注意事项 615093第四章计量仪器仪表的校准与维护 7273894.1计量仪器仪表校准的基本方法 7145534.2计量仪器仪表的日常维护与保养 726137第五章测量误差与数据处理 8183865.1测量误差的基本概念 872795.1.1误差的定义 8201425.1.2误差的分类 839335.1.3误差的表示方法 8204735.2数据处理方法 9111025.2.1数据整理 945935.2.2数据分析 9170535.2.3数据表达 922366第六章传感器技术 9268816.1传感器的工作原理与分类 9142946.1.1工作原理 996766.1.2分类 9234156.2传感器的选用与优化 10202296.2.1传感器的选用 10156456.2.2传感器的优化 1017724第七章信号处理与转换技术 11285737.1信号处理的基本方法 11149577.1.1引言 1114277.1.2时域分析 11176817.1.3频域分析 11309027.1.4滤波技术 11185887.2信号转换技术及其应用 1153397.2.1引言 11181667.2.2模拟信号与数字信号的转换 12194737.2.3信号放大与衰减 1227367.2.4信号调制与解调 12175187.2.5信号转换技术的应用 1222542第八章自动化测量系统 12137138.1自动化测量系统的组成与原理 127868.1.1组成 1268818.1.2原理 13315338.2自动化测量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13105108.2.1设计原则 1385238.2.2设计步骤 13103438.2.3实现方法 149033第九章计量法律法规与标准 1489529.1计量法律法规的基本内容 14123149.2计量标准与规范 153222第十章计量仪器仪表在工程应用中的案例分析 151284310.1计量仪器仪表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153180510.1.1案例背景 152707510.1.2案例分析 15241410.2计量仪器仪表在科研领域的应用 162033010.2.1案例背景 161367710.2.2案例分析 16第一章计量仪器仪表概述1.1计量仪器仪表的定义与分类1.1.1定义计量仪器仪表是一种用于测量、检验、监测和控制各种物理量、化学量、生物量等参数的设备,它是通过对被测对象进行量化分析,以实现对各种过程和现象的精确把握。计量仪器仪表在国民经济、科学研究、国防建设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1.1.2分类计量仪器仪表根据其测量对象和功能的不同,可分为以下几类:(1)力学计量仪器仪表:用于测量力、压力、应力、位移、速度、加速度等力学参数。(2)热学计量仪器仪表:用于测量温度、热量、热流、热导率等热学参数。(3)电磁学计量仪器仪表:用于测量电流、电压、电阻、电导、电感、电容等电磁学参数。(4)光学计量仪器仪表:用于测量光强、光通量、光照度、光谱分布等光学参数。(5)声学计量仪器仪表:用于测量声压、声强、声速、频率等声学参数。(6)化学计量仪器仪表:用于测量浓度、酸碱度、电导率、电化学电位等化学参数。(7)生物计量仪器仪表:用于测量生物体生理、生化、生态等参数。(8)其他特殊用途计量仪器仪表:如放射性计量仪器仪表、环境监测仪器等。1.2计量仪器仪表的作用与意义计量仪器仪表在各个领域的作用与意义如下:1.2.1提高生产效率计量仪器仪表能够精确测量和控制生产过程中的各种参数,为生产过程提供实时数据,有助于优化生产流程,提高生产效率。1.2.2保障产品质量通过计量仪器仪表对产品进行精确测量,可以保证产品质量符合标准要求,降低废品率,提高产品竞争力。1.2.3促进科学研究计量仪器仪表为科学研究提供了精确的测量手段,有助于揭示自然规律,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1.2.4提高国防实力在国防建设中,计量仪器仪表用于武器装备的研发、生产、测试和维护,对提高国防实力具有重要意义。1.2.5保障人民生活计量仪器仪表广泛应用于医疗卫生、环境保护、交通运输等领域,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便捷、舒适的生活环境。1.2.6促进经济社会发展计量仪器仪表在国民经济各领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技术支持。通过提高计量仪器仪表的精度和可靠性,可以推动产业升级,提高国家竞争力。第二章计量原理与测量方法2.1计量原理的基本概念计量原理是指通过科学的方法,运用计量学的理论和技术,对各种物理量、化学量、生物量等进行度量和控制的过程。计量原理的基本概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计量单位:计量单位是度量的基础,用于表示物理量的标准尺度。我国采用国际单位制(SI),包括基本单位和导出单位。(2)计量标准:计量标准是指具有确定量值、准确度和稳定性的计量器具,用于传递和保持计量单位。(3)计量方法:计量方法是指为实现计量目的而采用的技术手段和操作过程。(4)计量精度:计量精度是指计量结果与真实值之间的接近程度。精度越高,计量结果越可靠。(5)计量误差:计量误差是指计量结果与真实值之间的偏差。误差越小,计量结果的准确性越高。2.2常见测量方法及其特点以下介绍几种常见的测量方法及其特点:(1)直接测量法:直接测量法是指直接利用计量器具对被测量对象进行测量,如使用尺子测量长度、电子天平测量质量等。该方法操作简单,但受计量器具精度限制,测量误差较大。(2)间接测量法:间接测量法是通过测量与被测量对象相关的其他参数,再根据一定的关系式计算出被测量对象的大小。如通过测量电压和电流计算功率。该方法可提高测量精度,但操作相对复杂。(3)比较测量法:比较测量法是指将被测量对象与已知标准进行比较,从而确定其大小。如使用标准砝码与待测物体进行质量比较。该方法测量精度较高,但需要具备相应的标准器具。(4)累积测量法:累积测量法是将多个被测量对象相加,然后测量总和,再除以被测量对象的数量,得到单个被测量对象的大小。如测量多个物体的总质量,再除以物体数量得到单个物体的质量。该方法适用于大量同类物体的测量。(5)微积分测量法:微积分测量法是利用微积分原理,通过积分或微分运算求解被测量对象的大小。如通过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和加速度,计算物体的位移。该方法适用于连续变化的物理量测量。(6)数字测量法:数字测量法是利用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然后进行计算和处理。如数字电压表、数字频率计等。该方法测量精度高,数据处理能力强。(7)动态测量法:动态测量法是指在动态过程中对被测量对象进行测量,如测量运动物体的速度、加速度等。该方法可实时监测被测量对象的变化,适用于动态系统的测量。(8)遥感测量法:遥感测量法是通过遥感技术,对远距离或不可达的目标进行测量。如卫星遥感、无人机遥感等。该方法具有广泛的适用范围,但受天气、环境等因素影响较大。第三章计量仪器仪表的选用与安装3.1计量仪器仪表的选用原则3.1.1确定测量任务需求选用计量仪器仪表时,首先应明确测量任务的具体要求,包括测量范围、精度、分辨率、测量速度、环境条件等。根据这些需求,选择适合的计量仪器仪表,保证其能够满足测量任务的要求。3.1.2考虑仪表的功能指标在选用计量仪器仪表时,应关注其功能指标,包括灵敏度、线性度、稳定性、重复性等。这些功能指标直接关系到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3.1.3选择合适的测量方法根据测量任务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测量方法。例如,对于静态测量,可以选择模拟式仪表;对于动态测量,可以选择数字式仪表。还应考虑是否需要远程传输、数据存储等功能。3.1.4考虑经济性在满足测量任务要求的前提下,考虑经济性。合理选择计量仪器仪表,避免过度投资。同时关注仪表的维护成本、使用寿命等因素。3.1.5遵循国家法规和标准选用计量仪器仪表时,应遵循国家法规和标准,保证仪表的计量功能符合国家规定。3.2计量仪器仪表的安装方法3.2.1安装前的准备在安装计量仪器仪表之前,应做好以下准备工作:(1)熟悉仪表的技术参数和使用说明书,了解其安装要求;(2)检查仪表的外观,保证无损坏或缺陷;(3)准备安装所需的工具和配件;(4)确认安装位置,保证仪表安装牢固、稳定。3.2.2安装方法(1)固定式安装固定式安装适用于长期固定在一个位置的计量仪器仪表。安装时,将仪表固定在支架或墙壁上,保证其稳定可靠。(2)移动式安装移动式安装适用于需要在不同位置进行测量的计量仪器仪表。安装时,将仪表放置在稳定的平台上,并通过专用连接线与被测设备连接。(3)嵌入式安装嵌入式安装适用于需要在特定设备内部进行测量的计量仪器仪表。安装时,将仪表嵌入设备内部,通过专用接口与设备连接。3.2.3安装注意事项(1)保证仪表的安装位置符合测量任务的要求,避免受到外界干扰;(2)连接线应远离高温、潮湿、腐蚀性气体等环境,避免损坏;(3)保证仪表的供电稳定,避免电压波动对测量结果产生影响;(4)定期检查仪表的安装状态,保证其正常运行。第四章计量仪器仪表的校准与维护4.1计量仪器仪表校准的基本方法计量仪器仪表的校准是为了保证其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以下是几种常见的计量仪器仪表校准的基本方法:(1)直接比较法:通过将被校准的计量仪器仪表与标准仪器进行直接比较,以确定其误差和偏差。这种方法适用于具有相同测量范围的仪器。(2)间接比较法:利用已知的标准样品或标准物质,通过将被校准仪器与标准样品进行间接比较,确定其测量结果的准确性。(3)标准物质法:使用已知准确值的标准物质,对被校准的计量仪器仪表进行测量,然后与标准物质的准确值进行对比,计算其偏差和误差。(4)多点校准法:在被校准仪器的测量范围内选择多个校准点,通过与标准值进行对比,建立校准曲线或模型,以确定仪器的准确性和线性度。(5)校准系数法:根据计量仪器仪表的校准曲线或模型,计算出校准系数,将其应用于仪器的测量结果中,以修正其误差。4.2计量仪器仪表的日常维护与保养为了保持计量仪器仪表的正常运行和延长其使用寿命,日常维护与保养。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计量仪器仪表的日常维护与保养措施:(1)清洁保养:定期清洁仪器的外壳和接口,使用干净的软布或专用的清洁剂进行擦拭,避免灰尘和污垢进入仪器内部。(2)检查连接:检查仪器的连接部件是否牢固,如电源线、信号线、气源管等,保证连接可靠,无松动或破损。(3)校准检查:定期对计量仪器仪表进行校准检查,保证其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及时调整和修正仪器的偏差和误差。(4)防尘防潮:将仪器存放在干燥通风的环境中,避免潮湿和灰尘对仪器造成损害。对于易受潮的仪器,可以使用防潮盒或干燥剂进行保护。(5)定期检查传感器:对于带有传感器的计量仪器仪表,要定期检查传感器的状态,如有损坏或异常,及时更换或修复。(6)软件更新和维护:对于具有软件支持的计量仪器仪表,要及时进行软件更新和维护,以保证仪器的功能和功能与最新要求相适应。(7)定期校验:按照仪器制造商的建议和规定,定期进行校验,以保证仪器的测量准确性和可靠性。第五章测量误差与数据处理5.1测量误差的基本概念5.1.1误差的定义测量误差是指测量值与被测量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在测量过程中,由于测量方法、测量设备、环境条件以及操作人员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测量结果往往与真实值存在一定的偏差。误差是衡量测量结果可靠性和准确性的重要指标。5.1.2误差的分类测量误差主要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系统误差:系统误差是指测量过程中由于测量方法、测量设备、环境条件等因素引起的,使测量值相对于真实值产生固定偏差的误差。系统误差通常可以通过校准、改进测量方法等方式进行消除或减小。(2)随机误差:随机误差是指测量过程中由于各种不可预知因素引起的,使测量值相对于真实值产生随机波动的误差。随机误差无法完全消除,但可以通过多次测量、数据处理等方法减小其影响。(3)粗大误差:粗大误差是指测量过程中由于操作失误、设备故障等原因引起的,使测量值显著偏离真实值的误差。粗大误差应当予以排除。5.1.3误差的表示方法误差的表示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绝对误差:绝对误差是指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值,用公式表示为:绝对误差=测量值真实值。(2)相对误差:相对误差是指绝对误差与真实值之比,用公式表示为:相对误差=绝对误差/真实值。(3)百分误差:百分误差是指绝对误差与真实值之比的百分数,用公式表示为:百分误差=(绝对误差/真实值)×100%。5.2数据处理方法5.2.1数据整理在数据处理前,首先应对测量数据进行整理,包括以下步骤:(1)排除粗大误差:对测量数据进行分析,排除明显偏离真实值的异常数据。(2)剔除异常值:通过统计方法(如格拉布斯准则、狄克松准则等)剔除异常值。(3)计算平均值:对剩余数据进行平均值计算,以减小随机误差的影响。5.2.2数据分析数据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计算误差:根据测量数据,计算绝对误差、相对误差和百分误差。(2)评估误差范围:根据误差分析,确定测量结果的误差范围。(3)确定测量不确定度:根据误差传递公式,计算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5.2.3数据表达数据表达是将测量结果及分析结果以图表、文字等形式呈现的过程。以下为数据表达的主要方法:(1)表格:将测量数据、误差分析结果等以表格形式表达,便于直观对比。(2)曲线图:通过曲线图展示测量数据的分布趋势,便于观察和分析。(3)文字描述:对测量结果、误差分析等内容进行详细文字描述,阐述数据处理过程及结论。第六章传感器技术6.1传感器的工作原理与分类6.1.1工作原理传感器是能够感受规定的被测量并按照一定的规律转换成可用输出信号的装置。其工作原理主要基于物理、化学、生物等效应,通过敏感元件将被测量的变化转换为电信号、光信号或其他形式的信号输出。6.1.2分类根据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和被测量的不同,可以将传感器分为以下几类:(1)物理传感器:利用物理效应,如电阻、电容、电感、电压、电流等,将非电量转换为电量的传感器。例如:热敏电阻、光敏电阻、压力传感器等。(2)化学传感器:利用化学反应原理,将化学物质浓度、成分等非电量转换为电量的传感器。例如:气敏传感器、湿度传感器等。(3)生物传感器:利用生物活性物质(如酶、微生物、细胞等)与被测物质之间的特异性反应,将生物信息转换为电信号的传感器。例如:血糖传感器、胆固醇传感器等。(4)光传感器:利用光学效应,将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的传感器。例如:光电二极管、光敏电阻等。(5)磁传感器:利用磁场效应,将磁信号转换为电信号的传感器。例如:霍尔传感器、磁阻传感器等。6.2传感器的选用与优化6.2.1传感器的选用传感器的选用应根据实际应用需求、测量环境、测量对象等因素进行。以下为选用传感器时应考虑的几个方面:(1)测量范围:保证传感器的测量范围能够满足实际测量需求。(2)精度:选择精度符合测量要求的传感器,以满足测量误差的要求。(3)响应时间:根据测量对象的动态特性,选择具有合适响应时间的传感器。(4)稳定性:考虑传感器的长期稳定性,以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5)抗干扰能力:在恶劣环境下,选择具有较强抗干扰能力的传感器。(6)输出信号类型:根据后续信号处理和显示设备的要求,选择输出信号类型合适的传感器。6.2.2传感器的优化为了提高传感器的功能,可以采取以下优化措施:(1)采用先进的材料和技术:选用高功能的敏感元件,提高传感器的灵敏度、稳定性和可靠性。(2)设计合理的传感器结构:通过优化传感器结构,降低噪声干扰,提高信号传输效率。(3)采用信号处理技术:对传感器输出信号进行滤波、放大、转换等处理,提高信号质量。(4)集成化和模块化设计:将多个传感器集成在一起,实现多功能、小型化、低功耗的传感器系统。(5)智能化和数字化:将传感器与微处理器、通信技术相结合,实现智能化的传感器系统。第七章信号处理与转换技术7.1信号处理的基本方法7.1.1引言信号处理是现代计量仪器仪表与测量技术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其主要目的是对采集到的信号进行分析、处理和转换,以提取有用的信息。本章将介绍信号处理的基本方法,包括时域分析、频域分析、滤波技术等。7.1.2时域分析时域分析是信号处理的基础,主要包括信号的时域描述、波形分析和时域统计特性分析。其中,波形分析主要包括信号的幅值、频率、相位等参数的提取;时域统计特性分析则关注信号的均值、方差、自相关等特性。7.1.3频域分析频域分析是将信号从时域转换到频域进行分析,主要包括傅里叶变换、小波变换等方法。傅里叶变换可以将信号分解为不同频率的正弦波和余弦波,从而了解信号的频率分布;小波变换则具有多尺度分析的特点,适用于非平稳信号的处理。7.1.4滤波技术滤波技术是信号处理中的重要环节,主要用于消除信号中的噪声和干扰。常见的滤波方法有低通滤波、高通滤波、带通滤波和带阻滤波等。滤波器的设计方法有模拟滤波器和数字滤波器,可根据实际应用需求进行选择。7.2信号转换技术及其应用7.2.1引言信号转换技术是将一种信号形式转换为另一种信号形式的过程。在计量仪器仪表与测量技术中,信号转换技术具有重要意义,可以为后续信号处理和分析提供基础。以下将介绍几种常见的信号转换技术及其应用。7.2.2模拟信号与数字信号的转换模拟信号与数字信号的转换主要包括模数转换(A/D转换)和数模转换(D/A转换)。A/D转换是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的过程,便于数字信号处理和分析;D/A转换则是将数字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以满足某些模拟系统的需求。7.2.3信号放大与衰减信号放大与衰减技术是信号处理中的重要环节,用于调整信号的幅值。放大器可以将信号幅值提高,适用于弱信号检测;衰减器则用于降低信号幅值,以保护后续电路。7.2.4信号调制与解调信号调制是将信息信号与载波信号进行合成的过程,可以提高信号传输的抗干扰能力。常见的调制方法有调幅(AM)、调频(FM)和调相(PM)等。解调则是将已调制的信号还原为原始信息信号的过程。7.2.5信号转换技术的应用信号转换技术在计量仪器仪表与测量技术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以下列举几个典型例子:(1)数据采集系统:通过A/D转换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便于计算机处理和分析。(2)通信系统:调制技术用于提高信号传输的抗干扰能力,解调技术用于接收端信号还原。(3)自动控制系统:信号放大与衰减技术用于调整系统输入输出信号的幅值,满足系统控制需求。(4)传感器信号处理:传感器输出的信号往往需要进行滤波、放大等处理,以提高信号的可用性。(5)信号检测与诊断:通过对信号进行频域分析、时域分析等处理,提取有用信息,用于故障诊断和功能评估。第八章自动化测量系统8.1自动化测量系统的组成与原理8.1.1组成自动化测量系统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1)测量传感器:用于将被测物理量转换为电信号,是测量系统的核心部分。(2)信号调理电路:对测量传感器输出的电信号进行放大、滤波、线性化等处理,以满足后续电路或设备的需求。(3)数据采集与处理模块:负责采集、存储、处理测量信号,并将结果输出至显示或控制模块。(4)显示与控制模块:用于显示测量结果,以及对测量系统进行操作和控制。(5)通信接口:实现与上位机或其他设备的通信,便于数据传输、远程监控和控制。8.1.2原理自动化测量系统的工作原理如下:(1)测量传感器将被测物理量转换为电信号。(2)信号调理电路对电信号进行处理,使其满足后续电路或设备的需求。(3)数据采集与处理模块实时采集测量信号,并进行相应的处理,如滤波、计算、存储等。(4)显示与控制模块根据测量结果进行显示,同时对测量系统进行操作和控制。(5)通信接口实现与上位机或其他设备的通信,便于数据传输、远程监控和控制。8.2自动化测量系统的设计与实现8.2.1设计原则(1)系统设计应遵循可靠性、稳定性、精确性和可扩展性的原则。(2)在满足测量需求的前提下,尽量简化系统结构,降低成本。(3)考虑环境因素对测量结果的影响,采取相应的抗干扰措施。(4)采用模块化设计,便于系统升级和维护。8.2.2设计步骤(1)确定测量对象和测量范围,选择合适的测量传感器。(2)根据测量信号的特点,设计相应的信号调理电路。(3)选择合适的数据采集与处理模块,实现信号的实时采集、处理和存储。(4)设计显示与控制模块,实现测量结果的实时显示和系统操作。(5)设计通信接口,实现与上位机或其他设备的通信。(6)对整个系统进行调试和优化,保证系统的可靠性、稳定性、精确性和可扩展性。8.2.3实现方法(1)采用先进的测量传感器和信号处理技术,提高测量精度。(2)利用现代电子技术,实现数据采集与处理的自动化和智能化。(3)采用成熟的显示和控制技术,提高系统的用户体验。(4)通过通信接口实现与上位机或其他设备的无缝对接,实现远程监控和控制。(5)对系统进行严格的测试和验证,保证其在实际应用中的功能和可靠性。第九章计量法律法规与标准9.1计量法律法规的基本内容计量法律法规是国家为保障计量工作的正常进行,维护国家计量秩序,保障人民群众利益而制定的法律、法规和规章。以下为计量法律法规的基本内容:(1)计量法律计量法律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制定的关于计量工作的法律规范。我国现行的计量法律主要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及其实施条例。这些法律明确规定了计量工作的基本原则、任务、管理体制、计量单位、计量器具、计量检定、计量监督等方面的内容。(2)计量行政法规计量行政法规是国家最高行政机关根据计量法律制定的关于计量工作的具体规定。如《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实施细则》、《计量检定规程制定与修订办法》等。这些法规对计量法律的具体实施进行了详细规定。(3)计量规章计量规章是指国务院计量行政部门及地方计量行政部门根据计量法律、法规制定的关于计量工作的具体规定。如《计量器具型式批准和制造许可实施细则》、《计量器具修理管理办法》等。这些规章对计量工作的具体操作和管理进行了规定。9.2计量标准与规范计量标准与规范是计量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为计量检定、校准、测试等活动提供了依据和准则。(1)计量标准计量标准是指具有规定计量特性的测量标准,用于传递、保存和复现计量单位。计量标准分为国家计量标准和地方计量标准。国家计量标准是指我国承认的、具有最高计量学特性的测量标准;地方计量标准是指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承认的、具有较高计量学特性的测量标准。计量标准的主要内容包括:计量单位、计量单位制、计量基准、计量标准器、计量标准装置等。(2)计量规范计量规范是指对计量检定、校准、测试等活动的方法、程序、精度要求、数据处理等方面所作的规定。计量规范分为国家计量规范和地方计量规范。国家计量规范是由国务院计量行政部门制定和发布的;地方计量规范是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计量行政部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