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新七年级初中语文暑假衔接1 第19讲 暑假结业测试(解析版)_第1页
2023年新七年级初中语文暑假衔接1 第19讲 暑假结业测试(解析版)_第2页
2023年新七年级初中语文暑假衔接1 第19讲 暑假结业测试(解析版)_第3页
2023年新七年级初中语文暑假衔接1 第19讲 暑假结业测试(解析版)_第4页
2023年新七年级初中语文暑假衔接1 第19讲 暑假结业测试(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暑假结业测试一、积累与运用(共32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8“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浑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kē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与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在嘹亮地响。(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的字注音。(3分)kē巢应和,...(2)文中有一个错别字是(3)解释词语“宛转”的意思(4)文中划线句运用了,这个字的正确写法是。(2分)。(2分)的修辞手法。(1分)【答案】(1)①窠(2)浑混;②niàng③hè(3)形容声音抑扬动听(4)比喻。【解析】(1)本题考查字音与字形的掌握。根据平时的积累,“ke巢”写作“窠巢”,“酝酿”的“酿”读作niàng,“应和”的“和”读作(2)本题考查错别字的辨析。阅读文段,其中的“浑着”的“浑”书写有误,应写作“混”。(3)本题考查词语意思的理解。根据平时的积累以及语境内容,可知这里是用来形容鸟叫的声音悦耳动听。(4)本题考查修辞手法的判断。画线句子将春风比作是母亲的手,是比喻的修辞。2、用古诗或课文原句填空。(8(1)枯藤老树昏鸦,(2)正是江南好风景,(3)不知何处吹芦管,▲,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杜甫《江南逢李龟年》)(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4)(5)▲▲,应傍战场开。(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随风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6)三军可夺帅也,▲▲。。(《<论语>十二章》)(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李白《峨眉山月歌》)(7)油蛉在这里低唱,(8)▲,思君不见下渝州。。【答案】⑴小桥流水人家⑵落花时节又逢君⑶一夜征人尽望乡⑷遥怜故园菊⑸我寄愁心与明月⑹匹夫不可夺志也(每题1⑺蟋蟀们在这里弹琴⑻夜发清溪向三峡【解析】本题考查古诗文名句默写。根据相应提示的句子写出句子,注意不能有错别字。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A、高铁江北段建成通车后,将会使扬州到上海的运行时间比原来缩短一倍。B、雾霾天气不仅影响了城市的空气质量,也加剧了城市的交通拥堵。C、能否切实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让他们快乐成长,是我国中小学教学工作的当务之急。D、莎莉文小姐到来后,海伦家的客厅里常常回荡着爽朗的笑声和深情的眼神。【答案】B【解析】A项搭配不当,缩短一半不正确,改为缩短一半。B项正确C两面对一面,将否删除。D项搭配不当,回荡眼神错误。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2A.这些字使整个世界在我面前变得花枝招展,美不胜收。....B.于是大家放开喉咙读一阵书,真是人声鼎沸。....C.回想此前和此后截然不同的生活,我不能不感慨万分。....D.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答案】A项,人声鼎沸:人群发出的声音像水在锅里沸腾一样,形容人声嘈杂喧闹。使用正确。C项,截然不同:指界限分明的样子。形容两种事物没有一点共同之处。使用正确。D项,各得其所:指每个人或事物都得到合适的安顿。使用正确。故选名著阅读。(6()下列有关《朝花夕拾》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2A.长妈妈睡觉在床上摆“大”字,将“我”弄得晚上睡不好觉。.“我”想去五猖会看“无常”,父亲却强迫我背《鉴略》,我感到很痛苦。.“最平常的是‘蟋蟀一对’,旁注小字道:‘要原配’”这是陈莲河给父亲开的药方。D.衍太太教唆“我”偷母亲的手饰卖钱并散布谣言。(图片配一段解说文字。要求:点明地点(或环境)、人物、事件,30字左右。(4第一幅第二幅图画,它选自第三幅。(1答:你选择第解说文字:。(3【答案】(1)C.(2)三幅,《朝花夕拾》,长妈妈寻购赠送“我”渴慕已久的绘图《山海经》。【解析】(1)C有误,这里是药引,而不是药放。?(2)本题考查名著阅读。开放类试题,从题目中给出地狱勾魂的使者。第三幅图画是长妈妈给我买了《山海经》。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完成问题。(共6【材料一】近年来,一些中国公民在旅游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不修边幅、不讲卫生、不懂礼仪、不守秩序、不遵法规、不爱护环境和公共设施、喧哗吵闹”等不文明行为,严重损害了中国“礼仪之邦”的形象,引起了海内外舆论的广泛关注和批评,广大群众反应强烈。【材料二】国民素质教育要从青少年抓起,将养成教育作为实施文明旅游素质教育的突破口,突出道德准则的规范教育和文明陋习的纠正教育,使青少年养成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和行为规范的良好品质与行为习惯。文明旅游不仅有赖于旅游者内心的自觉,制度约束同样重要,尤其是对于“放纵型”不文明旅游行为的治理,更是不可或缺。(50(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根据上联补写下联。(2上联:文明与山水同在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根据材料二,说说提升公民旅游文明素质可以采取哪些措施。(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公民不文明旅游行为严重影响了国家形象,引起海内外舆论的关注和批评。(2)和谐与风景共存(3)①加强国民素质教育,使游客自觉遵守规则,文明旅游;②健全法律法规,靠制度来约束游客的不文明行为;③各景点可建立“黑名单”制度,对有不文明行为的游客禁止其再来此地游览。(任意写出两条即可)二、阅读与鉴赏(38分)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1)(2)两小题。(5秋夜喜遇王处士[]北场芸藿罢,东皋刈黍归。相逢秋月满,更值夜萤飞。【注释】“芸藿”即锄豆和“刈黍”一样都是秋天的农事活动()此诗题目中“喜遇”“喜一词可以从诗中的、等画面中体现出来。(2()诗歌的最后两句既写景也抒情,请从景和情两个方面进行分析。(3【答案】(1)秋月满;夜萤飞。的夜增添了生机,美好的景色中与好友相遇、默契交流更是欣喜和惬意【解析】(1)本题考查对诗中画面的理解。细读全诗,疏通诗意后可知,本诗后两句写作者与老友重逢,第句为“秋月满”,第四句为“夜萤飞”。没有一句写“喜”字,透过这幅由溶溶明月、点点流萤所组成山村秋夜画图,借助于“相逢”、“更值”这些感情色彩浓郁词语,我们就可以感受到作者与老友重逢后的喜悦之(2)本题考查融情于景的写法分析。“相逢秋月满,更值夜萤飞。”带着日间田野劳动后轻微疲乏和快意安庄和田野笼罩在一片明月辉映之中,显得格外静谧、安闲、和谐。穿梭飞舞着星星点点秋萤,织成一幅幅变有一笔写“喜”字,但透过这幅由溶溶明月、点点流萤所组成山村秋夜画图,借助于“相逢”、“更值”这些感情色彩浓郁词语点染诗人那种沉醉于眼前美好景色中快意微醺。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8-10题。(6陈太丘与友期行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8、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不相同的一组(A、太丘舍去待君久不至,已去)(2/..B、下车引之/学而时习之..C、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D、君与家君期日中/与儿女讲论文义..【答案】DD.与:和/与:给。故选:D。9、翻译下列句子。(2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答案】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补、移”,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这里的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期,约定。至,到。则,就是。句意: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10、下面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A、“期日中,过中不至”说明客人“无信”,然而客人得知太丘已去,反而发怒,说明客人“无礼”。B.客人以“下车引之”表示认错,说明客人有知错能改的精神。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D.本文通过对话描写,着重刻画了主人公元方落落大方,明白事理的性格特点。【答案】C正确;C.有误,“家君”表示谦词,对人称自己的父亲;“尊君”表示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1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4滥竽充数,好一一听之,处士逃。①请为王吹竽②③④是供给粮食的意思。④立:登位,即位。(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2①宣王说之()②好一一听(.).(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2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答案】(1)①同“悦”,高兴;②喜欢。(2)齐宣王派人吹竽,一定要三百人一起吹(3)因为他根本不会吹竽,没有真才实学。【解析】(1)断词语即可。①句意为:宣王对此感到很高兴。说:通假字同“悦”,高兴。②句意为:喜欢听一个一个的演奏。好:喜欢。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句中重点词:使,派;必,一定。句意为:齐宣王派人吹竽,一定要三百人一起吹。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2-14父亲的手艺颜庭会父亲祖籍山东东平,爷爷是做小买卖的,1957年带领父亲的哑巴哥哥和年幼的弟弟逃荒来到晋南,一家人艰难维生。已经结婚的父亲当时在山东淄博一个矿上工作,每月收入能达几十元。为了整个家庭的生存,他听从父母的召唤,辞掉工作,回到一贫如洗的“家”,担负起了养家糊口的重任。靠着手艺和技能,父亲慢慢在人生地不熟的晋南立足。他上了夜校,学会了读书写字和打算盘。我小的时候,父亲成为队里的会计,后来管理生产队的骡马店——给过往赶车拉货的客人提供住宿休息并给骡马吃喝的店。那时我们还能沾上年幼妹妹的光,父亲给她从饭店买的熟猪蹄,我们偶尔可以吃上一点。父亲没有重男轻女的思想,特别宠爱妹妹,当初她在外地上学,父亲每个礼拜都给她零花钱,高中时我还问妹妹拿过钱花。19791981年,农村家庭联产承包制实行后,父亲利用农闲时间做起了豆腐。那是一门辛苦又需要手艺的活,尤其到了冬天,更是痛苦的事情。头天夜里,泡好几缸脱干净壳的黄豆,早上四五点就必须起床磨豆子,在家里还没买上驴等牲口拉磨之前,全靠人一圈一圈地用石磨推,磨成带渣的豆浆,然后在一个大锅中过滤去渣,煮沸后按比例配以石膏水。这是最考验技术的活,点得老了出来豆腐斤两太少;点得“嫩”了,豆腐一炒就烂,没人要。父亲做的豆腐有浓浓的豆味,滑嫩可口,经得起翻炒,因此在村里很是畅销。在凛冽的寒风中,滴水成冰的时候,父亲要将豆腐一块一块从冷水中捞起,放在卖豆腐的大盘子中,然后推着手推车(后来换成自行车),边推边吆喝,他要在大家八九点吃早饭前将豆腐卖掉,所以一切工作必须赶早。我还在睡梦中,他已经把豆腐做好。过年的时候,他一天要做五六锅豆腐,直到七十多岁,他依然能将压豆腐的几十斤重的石头搬上搬下,我自愧不如。靠着辛勤劳动和父亲的手艺,我们五兄妹一个个长大,结婚生子。父母重视教育,再苦再累也从没有让我们几个提前辍学帮助他们干活,正是因着他们的坚持,我才得以大学毕业。在我家还未买电视之前,父亲的业余爱好是听河南豫剧、听评书以及看书。父亲和母亲的共同爱好是喝茶,终生未变。他俩都能喝泡得很浓的花茶,会在午饭和晚饭前先喝上几杯,邻居们也经常串门一起喝,家长里短很是惬意。我家很早就买了收音机,午饭时就听评书,他听的评书很多,因此会讲的故事也多,跟人聊天时常常说起评书中的人物,秦琼、薛仁贵等等。他有好多话至今深深印在我脑海里,“好汉出在嘴上,好马出在腿上”“宰相肚里能撑船,将军肩上能跑马。”我很小就囫囵吞枣地看完了《水浒传》,这也是受父亲的影响。母亲去世后,我专门给父亲买了《隋唐演义》《薛刚反唐》等好多章回体小说,有一次我回家,父亲指着一堆书说他读完了让我带走,我没拿,他就借给别人看,后来我又陆陆续续给他买了一些。父亲信奉“知识改变命运”。他是“复圣”颜回的75世孙,我们家到现在还一直按家谱起名字。12.读了文本,请用简要的文字分点来概括父亲的手艺和技能。(3【答案】(1)父亲上夜校,学会了读书写字和打算盘,成为队里的会计;(2)父亲做的豆腐有浓浓的豆味,滑嫩可口,经得起翻炒;(3)父亲会讲很多故事,跟人聊天常常说起评书中的人物。【解析】考查对文章内容信息的筛选有效信息的能力。这类试题,首先要明确信息筛选的方向,即挑选的范等等。”作答即可。13.请根据文章的内容,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具体含义。(2那是一门辛苦又需要手艺的活,尤其到了冬天,更是痛苦的事情。....【答案】辛苦:早上四五点钟就必须起床磨豆子,冬夜寒冷,全靠人一圈一圈地用石磨推。手艺:点得老了出以及表达的感情。理解词语一般先理解其表面义,然后要结合语境及课文内容,具体理解出它的语境义及所活,“辛苦”体现在起得早,“早上四五点就必须起床磨豆子”,然后“全靠人一圈一圈地用石磨推,磨成带渣的豆浆,在一个大锅中过滤去渣。”“技术”体现在“煮沸后按比例配以石膏水。这是最考验技术的活,点得老了出来豆腐斤两太少;点得‘嫩’了,豆腐一炒就烂,没人要。”“父亲做的豆腐有浓浓的豆味,滑嫩可口,经得起翻炒,因此在村里很畅销。”说明父亲做豆腐的技术好。14.根据全文分析父亲的人物形象。(3【答案】放弃工作听从父母召唤可以看出父亲有孝心有责任心:从对妹妹的态度可以看出父亲不重男轻女,观念新;从父亲做豆腐可以看出父亲心灵手巧,聪明勤劳;从父亲的业余爱好看出父亲信奉知识,推崇文化14.“复圣”颜回是古代文人的代表人物,呼应了父亲身上的的优秀品质:表明父亲对文化的信仰的传承是家风的传承。由此可见父亲对知识的信奉,不是个体的行为,而是家族的精神传承,这样写丰富了人物形象,升华了文章的主题法作者对人(事)物的评价:文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等;最后结合文中重点段落和句子答题即可。如:“父亲上夜校,学会了读书写字和打算盘,成为队里的会计;父亲做的豆腐有浓浓的豆味,滑嫩得起翻炒;父没有重男轻女的思,特别宠爱妹妹”写出父亲信奉新观念,“为了整个家庭的生存,他听从父母的召唤,辞掉工作,回到一贫如洗的“家”,担负起了养家责任。”写出父亲是个有责任感的人。15.文章末段提到“复圣”颜回,以此为结尾,你认为有什么作用?(2【答案】“复圣”颜回是古代文人的代表人物,呼应了父亲身上的的优秀品质:表明父亲对文化的信仰的传象,升华了文章的主题。的学生被称为贤者,是个不折不扣的好学生:他勤奋好学,十三岁拜孔子为师,终生跟随孔子,是孔子最得意75章的主题。阅读下文,完成16—19题。(13父亲①“嘭”,又是一声,地上顿时晶灿灿的一片。大大小小的碎玻璃碴子好像无数只眼睛惊恐地望着面前发生的一切。②这是摔碎的第几只玻璃杯子,第几次发火,吴亮自己也说不清了。只是觉得满胸膛里都是火,那火像一头雄狮拱撞着他,让他坐立不安。③每次发过火之后,父亲总是一声不吭,拿起笆斗,蹲在地上,默默地将一地碎玻璃碴子一片片地捡起来,放进笆斗里,然后拿出去倒在院子的墙角里。那里碎玻璃碴子已经堆积得像个小山。④两年了,整整两年了,七百三十多个日日夜夜,每一个都好像是漫长的一个世纪。吴亮怎么也忘不眼前一黑,便什么也不知道了,醒来的时候,已经是七天七夜之后的事了。⑤这次煤窑瓦斯爆炸事件夺去了整整77眼睛却失明了。吴亮拿着矿上补偿的5万块钱回到了老家,可不出一年,为治眼病便花了个精光。家里一⑥面对一地的碎玻璃碴,父亲像往常一样,默默地蹲下,弯下那早已变得弯曲的腰,伸出柴棒一样瘦削的手,五指上全是一道道玻璃划破的伤痕,一片一片,捡拾着那些刺眼的碎片,然后拿出去倒在院子的⑦然而,这次与往常不同的是,父亲在久久地站了一会儿之后,突然脸上现出了笑容,像夜行的人突然发现面前点亮了一盏灯,像饥饿的人得到一块面包。父亲再次看了一眼吴亮,然后慢慢转过身,坚定地走出屋子。自己从小没了娘,现在在他最需要爹的时候爹却抛弃他走了。吴亮不吃不喝地在屋子里转来转去,整日在家以泪洗面,心里焦躁不安。他开始后悔自己不该当着爹的面摔杯子砸碗,不该对爹大吼大叫,不该……可这一切都晚了。⑨吴亮迷迷糊糊地睡着,突然听到有人叫他,是县医院来的大夫让他去做眼科手术。吴亮不相信天上会有掉馅饼的事。可大夫们明明白白的告诉他这是真的,是一个不愿透露姓名的人捐献的眼角膜,而且告诉他,等他的眼睛复明了,那个人会主动来见他。⑩吴亮当天就做了手术。蒙着纱布的吴亮心里只有一个念头,就是早一刻揭开纱布,第一眼看到捐献眼角膜的那个人。昊亮在心里想象着,那个捐献眼角膜的人该是一个多么有爱心的人,他要感谢他,他要和他握手,告诉他,自己今后甘愿一辈子为他做牛做马。11盼望着盼望着,揭开纱布的日子终于到了。吴亮的心里太激动了,当医生告诉他可以睁开眼了,那○站在面前的那个两眼都缠着厚厚的纱布的恩人居然喊了一声“儿呀,你能看见东西了吗?”○16、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全文的主要内容。(2分)【答案】父亲捐献眼角膜使吴亮重获光明。献眼角膜使吴亮重获光明。17、请说说②③段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6)①只是觉得满胸膛里都是火,那火像一头雄狮拱撞着他,让他坐立不安。放进笆斗里,然后拿出去倒在院子的墙角里。【答案】①句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出吴亮深受失明的折磨,所产生的烦躁怨恨的情绪。②句子运用了动作描写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出父亲在儿子发火后默默打扫的过程,表达出那份无怨无悔,无私奉献的父爱。,,结合上文“这是摔碎的第几只玻璃杯子第几次发火,,这个比喻形象的写出吴亮失明后的烦躁怨恨,为下文父亲把自己的眼角膜捐给吴亮作铺垫。第②句,运用可知,这句话运用了动作描写,详细地写出父亲在儿子发火后默默打扫的过程体现了父爱的深沉与伟大。18、联系上下文,说说第⑦段画线句在全文中的作用。(2)【答案】引起下文,为后文父亲捐献自己的眼角膜给儿子作好了铺垫。包”这些看似反常的描写,是为了引起下文关于父亲把自己的眼角膜捐给吴亮的情节的描述,“再次看了一眼吴亮”“坚定地走出屋子”暗示了读者父亲将要做的事情。19、文中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3分)【答案】①任劳任怨,理解儿子,从父亲默默打扫摔碎的玻璃杯可以看出。②疼爱儿子,关心,爱护,从看着失明的儿子父亲非常苦恼可以看出。③无私,一心为儿子,舍身忘我,从捐献自己的眼角膜给儿子可以看出。【解析】本题考查了人物形象的分析。可从文中找到有关人物的言行的描写,加以分析,“面对一地的碎玻璃碴,父亲像往常一样,默默地蹲下,弯下那早已变得弯曲的腰,伸出柴棒一样瘦削的手,五指上全是一道道玻璃划破的伤痕,一片一片,捡拾着那些刺眼的碎片,然后拿出去倒在院子的墙角的玻璃堆里。然后,默默地回到屋里,久久地望着面前这个他越来越不认得的儿子,一句话也说不出“可以看出父亲是一个善解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