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2024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奴隶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的过渡第7课百家争鸣课件新人教版_第1页
海南省2024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奴隶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的过渡第7课百家争鸣课件新人教版_第2页
海南省2024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奴隶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的过渡第7课百家争鸣课件新人教版_第3页
海南省2024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奴隶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的过渡第7课百家争鸣课件新人教版_第4页
海南省2024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奴隶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的过渡第7课百家争鸣课件新人教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奴隶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的过渡第7课百家争鸣目

录CONTENTS01要点自主学021星题基础巩固032星题能力提升道儒家论语仁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礼治法孙子

兵法思想文化1.

春秋战国时期一位思想家主张君主“无为而治”,认为一

切事物都有其对立面,对立的双方可以相互转化。此思想

家最有可能属于(

D

)A.

儒家B.

墨家C.

法家D.

道家D2345678912.

[2023·北京中考]下面示意图表现的是中国古代某一思想家

的主张,这位思想家是(

B

)A.

老子B.

孔子C.

墨子D.

韩非B2345678913.

[2024年1月临沂期末]复旦大学校训:“博学而笃志,切

问而近思。”这句话源自“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

在其中矣”这一名句。此名句出自(

A

)A.

《论语》B.

《韩非子》C.

《道德经》D.

《孙子兵法》A2345678914.

[2024·福建中考]子路问,“闻斯行诸”(听到就去做吗?)

孔子说不行;冉有问同样的问题,孔子却说可以。有弟子

对此表示疑惑,孔子说,冉有行事畏缩,所以鼓励他大胆

去做,子路比较鲁莽,所以让他注意克制。这体现了孔子

注重(

C

)A.

学而不厌B.

温故知新C.

因材施教D.

不耻下问C2345678915.

[五育·德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治国理政的政治智慧。

党的二十大报告再次强调,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

山。与这一理念最为相近的思想主张是(

B

)A.

墨家批判贵族的奢侈生活B.

儒家认为取得民心才能得天下C.

道家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D.

法家主张治国要靠法令、权术等B2345678916.

追求建立和谐、稳定的社会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墨子思想

中体现这一传统的是(

B

)A.

“为政以德”B.

“兼爱”“非攻”C.

“无为而治”D.

“仁者爱人”B2345678917.

“夫严刑者,民之所畏也;重罚者,民之所恶也。……吾

以是明仁义爱惠之不足用,而严刑重罚之可以治国也。”

材料反映的思想主张是(

C

)A.

为政以德B.

无为而治C.

以法治国D.

中央集权C2345678918.

[2024·成都中考]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强调“为政以德”,

法家强调“以法治国”。这里,二者关注的共同点是

(

D

)A.

道德规范要求B.

文化教育模式C.

人才选拔途径D.

国家治理方式D2345678919.

“春秋战国时期,鲁国尚儒学;齐地学术较为庞杂,阴阳

五行学、道家之学、儒学都相当发达;楚地道学与辞赋最

具特色;三晋以游说之士为盛。”文中描述的“局面”

(

D

)A.

严格规范了民众的言行D234567891B.

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C.

限制教育在民间的发展D.

促进思想和学术的繁荣1.

[时空观念]下表反映出春秋战国的时代主题是(

A

)学派主张儒家以德治国:有德行的君主能治理好天下道家以道治国:遵从规律,无为而无不为墨家以爱治国:互爱互助、选贤任能、争取和平231学派主张法家以法治国:制定法律,制裁民众不法行为,稳定

社会A.

重建社会秩序B.

变革政治制度C.

发扬民本思想D.

构建官僚政治231答案:A点拨:儒家主张“以德治国”,道家主张“以道治国”,

墨家主张“以爱治国”,法家主张“以法治国”,他们从

不同的立场和角度出发,提出构建新的政治秩序,对如何

治理国家给出了自己的答案,A正确。材料中法家主张

“制裁民众不法行为”没有体现民本思想,排除C;儒家

不提倡变革,排除B;构建官僚政治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排除D。2312.

下表是战国时期思想家孟子和韩非对“义”的各自看法。

由此可见,孟子和韩非所说的“义”是(

D

)人物看法孟子“无礼义,则上下乱”韩非“义者,君臣上下之事”D231A.

中央集权政治的准则B.

衡量道德修养的标准C.

统治阶层的行为规范D.

维护等级秩序的工具点拨:根据材料可知,孟子认为没有礼义就会上下混乱,韩

非认为“义”是指君臣上下的关系。由此可知,孟子和韩

非所说的“义”是维护上下等级秩序的工具,D正确。中

央集权指的是将地方权力收归中央,排除A;韩非不主张

道德修养,排除B;孟子和韩非都说“义”是上下或君臣

上下之事,上是统治阶层,下是被统治者,所以孟子和韩

非所说的“义”不只是统治阶层的行为规范,排除C。2313.

某学习小组以“探究百家争鸣,增强文化自信”为主题,

开展了一次项目化学习活动。请你帮助他们完成以下探究

任务。任务一【学史料,探根源】231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由于铁制农具和牛耕的出现及推

广,社会生产力水平提高,促进了商业的繁荣和城镇的兴

盛,传统的社会秩序受到猛烈冲击,奴隶制度进一步瓦

解,封建制度逐步确立。在新旧制度急剧转型的过程中,

许多问题亟待解决。于是各个学派纷纷著书立说,并相互

辩论,形成了百家争鸣局面。231(1)根据材料一,分析春秋战国时期我国思想文化繁荣的

经济、政治根源。(2分)答案:经济根源:铁制农具和牛耕的出现及推广,社

会生产力水平提高。(1分)政治根源:奴隶制度进一步

瓦解,封建制度逐步确立。(1分)231任务二【小邮票,大舞台】《古代思想家——老子》(2)右图是为纪念老子而发行的邮票,请你结合所学知识,为

邮票配上文字注释。(3分)231231答案:老子姓李,名耳,字聃,春秋后

期楚国人。老子是道家学派创始人,

思想的核心是“道”,认为一切事物

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够互相转

化;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他

的学说集中在《老子》一书中,这部

书又称《道德经》,是道家的经典。

(人物介绍1分,成就2分)《古代思想家——老子》(3)《杏坛讲学》反映了孔子在教育上的成就,请列举一例他

的教育成就。(1分)孔子周游列国宣传他的政治主张,请

写出一点他的政治主张。(1分)

231《杏坛讲学》

《周游列国》答案:教育成就:创办私学,打破了贵族垄断教育的局面;

主张有教无类。(任答一点即可,1分)政治主张:主张恢复

西周的礼乐文明;反对苛政,提出“为政以德”,主张实

行德政。(任答一点即可,1分)231《杏坛讲学》

《周游列国》任务三【析名言,知思想】材料二:①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家与家不相

乱……若此则天下治。②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③事

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4)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主张分别出自战国时期的哪

位思想家。(3分)答案:①:墨子。(1分)②:孟子。(1分)③:韩非。(1分)231任务四【学时政,承血脉】材料三:为进一步做好对外宣传推介,助力济宁市更好开展

国际交流合作,6月5日,2024驻华使节济宁行经贸推介会在

曲阜举行。会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