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安宁河高中振兴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_第1页
四川省安宁河高中振兴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_第2页
四川省安宁河高中振兴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_第3页
四川省安宁河高中振兴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_第4页
四川省安宁河高中振兴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PAGE1四川省安宁河高中振兴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试题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第I卷(选择题)1至4页,第Ⅱ卷(非选择题)5至6页,共6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籍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2.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3.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5.考试结束后,只将答题卡交回。第I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火星直径约为地球的一半,体积为地球的15%,质量为地球11%,地表沙丘、砾石遍布。2021年5月15日,我国首个火星探测器—“天问一号”携带的—“祝融号”火星车在火星乌托邦平原的南部着陆。‌中国成为继美国和苏联之后,第三个在火星上成功着陆探测器的国家。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天问一号”进入环绕火星轨道时,其所处的最低一级天体系统是()A.银河系B.河外星系C.太阳系D.地月系2.“祝融号”发现在其着陆区附近曾存在水流动痕迹,主要原因可能是火星()A.距日适中B.体积较小C.质量较小D.大气稀薄3.与月球表面相比,“祝融号”在火星表面行走面临的最大困难是()A.昼夜温差比较大B.大风和风沙日数多C.太阳辐射强度大D.太阳活动影响较大【答案】1.C2.A3.B【解析】【1题详析】结合所学知识,太阳系属于银河系,银河系和河外星系属于同一级别的天体系统,AB错误;“天问一号”环绕火星,属于行星系统,火星位于太阳系中,故选项中太阳系是最低一级天体系统,C正确;据材料可知,“天问一号”环绕火星时,与地月系无关,D错误。故选C。【2题详析】结合所学知识,火星距离太阳不太远也不太近,距日适中,保证温度相对适宜,水可以以液态形式存在,故“祝融号”发现在其着陆区附近曾存在水流动痕迹,A正确;体积和质量的大小与火星引力有关,与液态水无关,BC错误;大气稀薄与液态水存在无关,D错误。故选A。【3题详析】结合所学知识,火星存在包围一周的大气层,存在空气水平运动产生的风,与月球探测相比,祝融号在火星面临的最大困难是大风和风沙日数多,B正确;月球和火星都具有温差大、辐射强的特点,AC错误;太阳活动包括黑子、耀斑、日珥和太阳风,太阳活动的影响不是“祝融号”在火星表面行走面临的最大困难,D错误。故选B。“行星冲日”现象是指行星与太阳在地球的两侧,冲日发生时行星的亮度通常会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下图为太阳系结构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4.图中表示地球的是()A.①B.②C.③D.④5.可能出现“行星冲日”现象的是()A.①和②B.②和④C.②和⑥D.④和⑦6.与地球相比,行星①没有生命存在的原因可能是()A.体积和质量较大B.距日近温度太高C.宇宙环境不安全D.太阳光照不稳定【答案】4.C5.D6.B【解析】【4题详析】结合所学知识,太阳系中八大行星分布由内到外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因此③为地球。故选C。【5题详析】结合材料信息可知,“行星冲日”现象是指行星与太阳在地球的两侧,因此行星应位于地球外侧,包括火星(④)、木星(⑤)、土星(⑥)、天王星(⑦)、海王星,水星(①)和金星(②)位于地球内侧不会发生行星冲日,D正确,排除ABC。故选D。【6题详析】结合材料信息可知,行星①为水星,距离太阳近,导致表层气温温度太高,B正确;水星体积和质量较小,八大行星拥有共同的外部环境:宇宙环境安全、太阳光照稳定,排除ACD。故选B。2024年10月8—9日,太阳大气发生多次耀斑爆发,同期产生的日冕物质抛射引发大规模“磁暴”现象。专家指出2024年是太阳活动最为剧烈的峰值年份。下图示意太阳大气分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7.耀斑和日冕物质抛射分别发生在图中的()A.①层和②层B.②层和③层C.②层和①层D.③层和①层8.受此次太阳活动的影响,可能导致()①观测到极光的区域扩大②太阳风强度减弱③卫星导航精度较高④无线通信受干扰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9.太阳活动具有周期性,据此推测全球下一次太阳黑子峰值出现的时间约为()A.2013年B.2028年C.2035年D.2045年【答案】7.C8.C9.C【解析】【7题详析】太阳黑子是发生在光球层的太阳活动现象,耀斑是色球层的太阳活动现象,日冕物质抛射是发生在日冕层的太阳活动现象。太阳大气分层由里向外分别为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层。综上所述,C正确,ABD错误。故选C。【8题详析】“磁暴”现象多发,代表太阳活动剧烈,此时可能会出现太阳风、太阳黑子活动增强,导致极光的区域扩大,太阳风强度增强,“磁暴”发生时会导致地球电离层发生扰动,无线通信受干扰,卫星导航精度会大为下降,①④正确,②③错误。故选C。【9题详析】太阳活动的周期被认为是11年,2024年之后的11年2035年将会再次出现太阳活动高峰年,出现全球下一次太阳黑子峰值,C正确,ABD错误。故选C。2024年9月3日,我国内蒙古自治区乌达二叠纪植被化石产地入选世界地质遗产地名录。该地蕨类植物化石数量庞大,记录了地球演化的历史,对于研究古气候和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0.“乌达二叠纪植被化石产地”形成的地质年代为()A.前寒武纪B.古生代C.中生代D.新生代11.该化石群形成的地质历史时期()A.联合古陆开始解体B.联合古陆最终解体C.形成铁镍等金属矿D.是脊椎动物发展时代12.乌达二叠纪植被化石数量庞大,反映该地当时的地理环境可能是()A.火山活跃B.炎热干燥C.温暖湿润D.冰川覆盖【答案】10.B11.D12.C【解析】【10题详析】据材料可知,“乌达二叠纪植被化石产地”的蕨类植物化石数量庞大,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蕨类植物出现在古生代,故B正确;前寒武纪的生物进化长期停滞在低级阶段,主要是些低等的菌藻类植物,A错误;中生代是爬行动物尤其是恐龙的繁盛时期,也是裸子植物繁盛期,C错误;新生代是哺乳动物和被子植物高度繁盛的时期,D错误。故选B。【11题详析】结合材料可知,该化石群形成的地质历史时期古生代,结合所学知识,联合古陆开始解体是中生代,A错误;联合古陆最终解体是新生代,B错误;形成铁镍等金属矿是前寒武纪,C错误;古生代是脊椎动物发展时代,D正确。故选D。【12题详析】乌达二叠纪植被化石产地的地理环境特征主要包括气候温暖湿润和植被茂密,故乌达二叠纪植被化石数量庞大,反映该地当时的地理环境可能是温暖湿润,C正确;火山活跃、炎热干燥和冰川覆盖都不能反映该地当时的地理环境,ABD错误。故选C。2023年5月1日,塔里木盆地“深地一号”的跃进3-3XC井(顺北油气田的油气井)正式开钻,设计井深9472米,将刷新亚洲最深油气井纪录,也将再次证明中国深地系列技术已跨入世界前列。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3.“深地一号”的跃进3-3XC油气钻井,最大深度将达到()A.地壳B.软流层C.地幔D.地核14.根据地震波传播的特征,推测下列四地可能储有油气资源的是()A.B.C.D.【答案】13.A14.D【解析】【13题详析】材料信息表明,“深地一号”跃进3-3XC井完成了钻井最大深度9432米,而陆地地壳平均厚度约39-41千米,因此“深地一号”跃进3-3XC井最大钻井深度位于地壳,A正确;软流层、地幔、地核距离地表的深度均大于地壳,最大深度不可能在地壳之下,BCD错误。故选A。【14题详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纵波可以在固、液、气态物质中传播,纵波在通过液态物质时会减速,而横波只能在固态物质中传播,而石油属于液态物质,因此可能有石油时纵波减速,横波消失,读图可知,D选项图横波消失,纵波减速,D正确;B选项图纵波消失,AC选项图横波纵波均加速,ABC错误。故选D。臭氧可以分为“好”臭氧和“坏”臭氧。臭氧的好坏取决于其所处的位置。“好”臭氧组成臭氧层,可以吸收太阳紫外线;通常情况下,由机动车尾气中的氮氧化物和碳氢化合物,在强烈阳光辐射下就可以生成“坏”臭氧,近地面高浓度臭氧会危害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5.“好”臭氧主要分布在大气层中的()A.对流层B.平流层C.高层大气D.电离层16.“好”臭氧可以()①使大气增温②保护地球生命③进行光合作用④维持生命活动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17.推测“坏”臭氧污染严重的时间和地点是()A.清晨的乡村B.午后的乡村C.清晨的城市D.午后的城市【答案】15.B16.A17.D【解析】【15题详析】结合所学知识及材料可知,“好”臭氧组成臭氧层,平流层位于对流层之上,距离地面大约10至50公里,臭氧的浓度在这个高度范围内相对较高,尤其是在距离地球表面15至25公里的高空,臭氧含量最多‌,故“好”臭氧主要分布在大气层中的平流层,B正确;ACD错误。故选B。【16题详析】结合所学知识,平流层中的臭氧层可以吸收紫外线放出热量,使大气增温,①正确;平流层中的臭氧层可以吸收紫外线,减少到达地球,保护地球上的生物,保护地球生命,②正确;光合作用与臭氧无关,③错误;臭氧无法维持生命活动,④错误,综上,A正确,BCD错误。故选A。【17题详析】据材料可知,由机动车尾气中的氮氧化物和碳氢化合物,在强烈阳光辐射下就可以生成“坏”臭氧;乡村和城市相比,城市人口数量多,机动车数量更多,产生的氮氧化物和碳氢化合物更多,故城市大于乡村,AB错误;清晨的城市,由于太阳角度较低,温度相对较低,臭氧生成速率较慢,此时“坏”臭氧浓度一般较低,C错误;午后的城市,太阳高度较大,温度上升,空气中的氮氧化物和挥发性有机物等臭氧前体物质开始释放,“坏”臭氧生成速率加快,“坏”臭氧浓度逐渐增加,D正确。故选D。2024年6月,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组建首个青藏高原大气立体观测网,实现了对对流层大气的全天候实时观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8.青藏高原对流层高度时间变化的特征是()①白天高,夜晚低②白天低,夜晚高③夏季高,冬季低④夏季低,冬季高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19.推测我国首个青藏高原大气立体观测网的观测内容可能是()A.天气及环境变化B.臭氧含量的变化C.大气的电离状况D.流星体燃烧情况【答案】18.B19.A【解析】【18题详析】白天较夜晚受太阳辐射更为充足,气温更高,空气对流运动更旺盛,所以白天对流层高度更高,①正确,②错误;夏季较冬季受太阳辐射更多,气温更高,空气对流运动更旺盛,所以夏季较冬季对流层高度更高,③正确,④错误。B正确,ACD错误。故选B。【19题详析】立体观测是实现了对对流层大气的全天候实时观测,而天气现象主要发生在对流层,所以主要的观测内容应是天气及环境变化,A正确;臭氧主要分布在臭氧层,大气的电离状况主要在电离层,都不在对流层;而观测到流星体燃烧情况一般也不在对流层。BCD错误。故选A。太阳辐射经过地球大气层时,会被大气吸收、反射和散射,这就是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0.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包括图中()①被气体吸收②地面吸收③地面反射④被云层反射A.①②B.②③C.②④D.①④21.地面的主要热量来源是()A.被气体吸收的太阳辐射B.地面吸收的太阳辐射C.被云层反射的太阳辐射D.地面反射的太阳辐射22.与晴天相比,阴雨天气气温较低,主要是因为太阳辐射被()A.气体吸收B.大气散射C.云层吸收D.云层反射【答案】20.D21.B22.D【解析】【20题详析】太阳辐射经过大气被削弱最显著的是云层的反射,其次是大气吸收作用和大气散射作用。①④正确;地面吸收和地面反射与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关系不大,排除②③。故选D。【21题详析】地球上地面的热量根本来源是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地面通过吸收太阳辐射而成为热源体,B正确;被气体吸收的太阳辐射、被云层反射的太阳辐射、地面反射的太阳辐射,将减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ACD错误。故选B。【22题详析】阴雨天气云层厚,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少,气温较低;而晴天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气温较高。而占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的主体是云层反射,气体吸收、大气散射、云层吸收均不是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的主体,D正确,ABC错误。故选D。下凹式绿地是指低于周边地面高度的绿地类型,是北京市“海绵城市”建设中调整绿地类型的重要举措(左图)。右图为传统花坛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3.与传统花坛比较,下凹式绿地深刻改变了城市水循环过程,主要表现在()①下渗水量增多②地表径流增多③地下径流增多④降水增多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24.随着下凹绿地数量不断增加,导致北京市()A.热岛效应增强B.市区内涝频率降低C.夜晚气温降低D.地下水污染程度变大【答案】23.C24.B【解析】【23题详析】据材料可知,下凹式绿地是指低于周边地面高度的绿地类型,利于地表水的下渗,下渗量增多,地表径流减少,①正确,②错误,AB错误;下渗量增加导致地下径流增多,③正确;下凹式绿地无法改变降水量,④错误,D错误。综上,①③正确,故选C。【24题详析】下凹式绿地是指低于周边地面高度的绿地类型,可以调节局部气候,随着下凹绿地数量不断增加,热岛效应减弱,A错误;下凹绿地数量不断增加,下渗量增加,地表径流减少,市区内涝频率降低,故B正确;下凹绿地数量不断增加,地面比热容增加,夜晚气温升高,C错误;绿地可以过滤污染物质,故地下水污染程度减小,D错误。故选B。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25.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是重要自然资源。一般来说,若只考虑大气削弱之后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被称为可能总辐射量;考虑受大气和云层削弱之后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称为有效总辐射量。左图示意北半球有效总辐射量和可能总辐射量分布。右图示意我国太阳能资源分布。(1)太阳的主要组成成分为氢和____,其源源不断地以____的形式向宇宙空间辐射能量,被称为太阳辐射。(2)据北半球可能总辐射量分布规律,推测全球可能总辐射量随纬度的分布规律是____;北半球可能总辐射量与有效总辐射量差额最大的是____纬度地区(低、中、高)。(3)我国太阳能资源呈现____的分布规律;与四川盆地比较,青藏高原太阳能资源更____(填“丰富”或“缺乏”),主要是因为青藏高原____。【答案】(1)氦电磁波(2)由赤道向两极递减低(3)由东部向西部递增(或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增)丰富海拔高,空气稀薄或降水少,晴天多。【解析】【小问1详析】结合所学知识,太阳的主要组成成分为氢和氦,其源源不断地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宇宙空间辐射能量,被称为太阳辐射。【小问2详析】结合材料信息可知,全球可能总辐射量随纬度的分布规律是由赤道向两极递减(由低纬到高纬递减),结合图中信息可知,北半球可能总辐射量与有效总辐射量差额最大的是低纬度地区。【小问3详析】结合图中信息可知,我国太阳能资源整体分布不均,呈现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增变化趋势;青藏高原太阳能资源更丰富,主要原因在于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较弱,加上该地区降水较少,晴天较多,云层较薄,到达地面太阳辐射较强。2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大城市由于人口密度大、建筑密度高,工业集中,造成气温与周围郊区出现明显差异的现象,称为城市热岛效应。下图示意2006—2013年上海市局部年平均气温分布。(1)上海市年平均气温分布特点是____。(2)说明导致城市与郊区气温差异的主要原因。(3)下图示意城市和郊区热力环流剖面图,在下图中用箭头表示城市热岛效应的气流运动方向;并在方框中标注与同一高度相比,气压的高、低。(4)为了改善城市大气环境质量,根据城市热岛环流的特点,最适合布局污染风险较大的工业企业的地点是____(填“①”或“②”或“③”),并说明理由____。【答案】(1)气温由城市中心向四周郊区降低。(2)城市人口众多,居民生活(如空调)排放大量废热;城市产业发达,工业生产和交通工具等释放出大量的废热;城市建筑高大稠密,不易通风散热。(3)市区上升气流;郊区下沉气流;水平方向大气由郊区流向市区。(4)③③地位于城市热岛环流的范围之外,可以避免工业企业排放出的大气污染物,随城市热岛环流从近地面流向城市中心区。【解析】【小问1详析】据图所示市中心的气温最高,等温线数值由市中心向外围降低,说明气温由城市中心向四周郊区降低。【小问2详析】市区温度高是因为城市人口众多,居民生活(如空调)排放大量废热,导致气温高于郊区;城市产业发达,产业活动由于工业生产和交通工具等每天要释放出大量的废热,释放的热量多于郊区;城市建筑高大稠密,不易通风散热;以及城市用地吸收太阳辐射能力强,导致地面辐射较郊区强。【小问3详析】依据热力环流原理,在示意图中分别市区受热膨胀上升,在市区上空形成高气压;郊区遇冷下沉,郊区近地面形成高气压,水平方向大气由郊区流向市区。如图所示:【小问4详析】据图示信息可知①和②地处城郊环流范围内,污染风险较大的工业企业如果布局在城郊热岛环流之内,会污染城区范围内大气,而③地处城郊热岛环流之外,可以避免工业企业排放出的大气污染物,避免污染的空气进入到城市中心区。2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下图为北京时间2024年10月1日8时我国局部地区海平面气压分布图。(1)南京与上海的气压差约为____hPa。(2)此时南京风向为____;并在图中画出此时南京近地面风向____。(3)南京、上海两地风速较大的是____,其理由是该地____。【答案】(1)4-6(2)偏北风(或西北风)风向正确(3)南京等压线密集,单位距离内气压差大,气压梯度大,水平气压梯度力大,所以风力较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