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威海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1页
山东省威海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2页
山东省威海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3页
山东省威海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4页
山东省威海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PAGE1山东省威海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考试结束时,将答题卡交回。3.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图展示了中华文明起源的过程,其中“?”应填充()A.大型祭坛 B.阶级对立 C.井田制度 D.青铜农具【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据材料可知,原始国家形态的出现,经历了生产力发展,剩余产品出现,而后产生贫富分化以及私有制,在此基础上,阶级产生,为维护统治阶级利益,设置国家机器以及暴力机关,于是原始国家形态出现,据此可判断,图中填空应该为阶级对立,B项正确;大型祭坛、井田制、青铜农具都与题意不符,排除ACD项。故选B项。2.中国皖南古村落——宏村,从高处望去,它就像一只昂首奋蹄的大水牛,背依黄山余脉,四周山水与粉墙青瓦融为一体。这体现了老子的哲学思想是()A.小国寡民 B.无为而治 C.天人合一 D.柔能克刚【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根据材料可知,宏村“背依黄山余脉,四周山水与粉墙青瓦融为一体”,体现了老子的哲学思想是天人合一,C项正确;小国寡民即国家小,人民少,不符合材料,排除A项;无为而治即不妄为,顺应自然等等,不符合材料,排除B项;柔能克刚的意思是以温柔的方式可以制服刚强者,不符合材料,排除D项。故选C项。3.周振鹤先生认为,汉武帝“以地理方式来处理政治难题,地方……对中央政权不足以构成实质性的威胁了”。符合这一论断的举措是()A.推行郡国并行 B.设置河西四郡拱卫边疆C.颁布“推恩令” D.增设藩镇管理地方军政【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汉朝(中国)。根据材料“以地理方式来处理政治难题,地方……对中央政权不足以构成实质性的威胁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时期,为解决王国问题,颁布“推恩令”,削弱了王国的势力,加强了中央集权,C项正确;推行郡国并行的是汉高祖,不是汉武帝,排除A项;材料主旨“强化中央集权”,而“设置河西四郡”涉及边疆治理,与题意不符,排除B项;藩镇出现于唐代,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4.东汉中后期,士人中流行的汉赋,颂德宣汉之风逐渐淡出,讽谏功能日渐式微,隐逸之风大为突显。这种变化反映了()A.政治衰退的时代景象 B.逐渐理性的士人心态C.士族衰落的政治现实 D.日益壮大的庄园经济【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汉朝(中国)。根据材料“士人中流行的汉赋,颂德宣汉之风逐渐淡出,讽谏功能日渐式微,隐逸之风大为突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东汉中后期,由于宦官与外戚交替执政,政局黑暗腐朽,许多知识分子对于政治局势表现出了担忧与失望,其也在汉赋的文风变化中展现出来,即汉赋的颂德宣汉之风逐渐淡出,讽谏功能日渐式微,A项正确;“理性的士人心态”在材料中没有涉及,排除B项;士族衰落在南北朝时期,不是东汉中后期,排除C项;材料主旨时“东汉的文化与社会”,而没有涉及当时的经济方面,排除D项。故选A项。5.图中①地区改变了汉代时“地广人稀”的局面,逐渐发展为“民多田少”。图中反映的历史时期是()A.南北朝时期 B.隋唐时期 C.五代十国时期 D.宋元时期【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南北朝时期(中国)。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汉代经济重心在北方,南方地广人稀,到了南北朝时期,随着北民南迁,江南地区逐渐发展成为“民多田少”,A项正确;根据材料中的都城和政权部族界可知,此时都城在南方,南北分裂。而隋唐时期都城在北方,属于大一统时期,不符合材料,排除B项;五代十国时期属于分裂时期,但不属于南北对立,不符合材料,排除C项;元朝是大一统国家,不属于分裂阶段,不符合材料,排除D项。故选A项。6.下图是唐朝前期形势和边疆各族分布情况,图中“”是西域的管理机构,该机构是()A.宣政院 B.北庭都护府 C.伊犁将军 D.西域都护府【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中国)。据材料可知,唐朝时期,为加强对西域的管理,中央在西域设置北庭都护府和安西都护府,因此可判断,材料中的机构为北庭都护府,B项正确;宣政院是元朝时期设立的一个直属中央政府管辖的国家机构,负责掌管全国佛教事宜并统辖吐蕃(今西藏)地区的军政事务,排除A项;伊犁将军是清朝在新疆设立的管理机构,排除C项;西域都护府是汉朝时期在西域(今新疆)设置的管辖机构,排除D项。故选B项。7.下图是魏晋至唐赋税制度的演变过程,这反映了该时期赋税变革的趋势是()A.田宅无定主成为普遍现象 B.农民赋役负担逐渐减轻C.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减弱 D.政府税赋项目日益繁杂【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魏晋至唐(中国)。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租调制向民众征收租调,征派力役,租庸调制,农民可以纳绢代役,两税法,“唯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这反映了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减弱,C项正确;宋朝政府适当放松了对社会的控制,“贫富无定势,田宅无定主”成为普遍现象,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赋税项目的变化,不能体现农民赋役负担减轻,排除B项;材料中赋税改革中赋税项目大体还是田租、户税和役,没有体现项目日益繁杂,排除D项。故选C项。8.下图所示现象()A.体现了重文轻武的方略 B.带来了边防隐患C.预防了社会内部的动乱 D.加重了财政危机【答案】D【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朝(中国)。从题意可知,从宋真宗至宋徽宗,军队与官僚队伍的规模不断增加,加重了政府财政负担,加重了财政危机,D项正确;宋朝重文轻武收提高文官的权力与地位,其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A项;“边防隐患”在材料中没有涉及,排除B项;北宋在中后期面临着“三冗”的社会问题,造成“积贫积弱”的社会危机,“预防了社会内部的动乱”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故选D项。9.《辽史·太祖纪》详细梳理了自炎帝到契丹祖先的谱系,“辽之先,出自炎帝,世为审吉国”;“德祖之弟……置城邑,教民种桑麻,习织组”。这反映了辽朝()A.因俗而治的思想 B.民族传统的湮灭C.华夏认同的意识 D.深受儒学的影响【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辽朝(中国)。根据材料可知,契丹人宣称契丹族是皇帝后裔并且学习中原汉族的风俗习惯,体现了契丹人对华夏文化认同,C项正确;辽朝的“南北面官制度”才体现了因俗而治的思想,在材料中没有涉及,排除A项;材料在没有涉及契丹的民族传统,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儒学的影响”,排除D项。故选C项。10.某历史兴趣小组在论证“清朝基本奠定了现代中国的版图”这一结论时,采用了图中的史实,此外还可以补充()乾隆帝颁发给西藏地方的金瓶《尼布楚条约》满文、俄文文本A.澎湖巡检司的设立 B.奴儿干都司的设置C.戚继光的抗倭斗争 D.噶尔丹叛乱被平定【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清朝(中国)。据材料“论证‘清朝基本奠定了现代中国的版图’这一结论”和所学可知,清乾隆年间,平定准部回部叛乱,设伊犁将军加强对新疆的管理,D项正确。元朝设立澎湖巡检司,时间不符,排除A项;明朝设奴儿干都司,管辖东北地区,时间不符,排除B项;明朝戚继光的抗倭斗争,时间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11.小明在研究康乾盛世时期某主题时,使用了图中的史料。据此判断,该主题是()·乾隆三十九年,民愤四起,山东寿张县民王伦组织白莲教教徒于是年秋起事·康熙三十年,中国人口约为2036万左右;乾隆六十年,中国人口数突破了2亿9千万·1435年,乾隆写给英王的敕谕中提到,“天朝法制森严,各处守土文武恪遵功令,尔国船只到彼。……定当立时驱逐出洋”A.君主专制 B.中外交往 C.危机初显 D.民生艰难【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清朝(中国)。根据材料“乾隆三十九年,民愤四起,山东寿张县民王伦组织白莲教教徒于是年秋起事”与“康熙三十年,中国人口约为2036万左右;乾隆六十年,中国人口数突破了2亿9千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了清朝中后期的社会问题:阶级矛盾尖锐,人地矛盾尖锐等。这是清朝中后期的社会危机,C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清朝的政治制度,“君主专制”难以体现,排除A项;“中外交往”只能体现部分材料,排除B项;“民生艰难”在材料中只是涉及部分材料,排除D项。故选C项。12.下图为近代某运动的路线及主要活动区域。该运动()A.导致清王朝统治的结束 B.颁布并实施了《资政新篇》C.缘于洋教与民众的冲突 D.未能突破封建秩序和思想【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据材料可知,地图中有“金田”“永安”“天京”等信息,据此可判断,此运动为太平天国运动,其受农民阶级局限性的影响,最终未能突破封建秩序和思想,D项正确;辛亥革命导致清王朝统治的结束,排除A项;太平天国运动时期,颁布了《资政新篇》,但没有实施,排除B项;义和团运动是缘于洋教与民众的冲突,排除C项。故选D项。13.下图为某同学整理的晚清时期中央集权弱化、地方势力崛起的进程图,空白处可补充()A.签订《马关条约》,民族意识觉醒 B.剿灭义和团运动,失去民众支持C.签订《辛丑条约》,沦为洋人朝廷 D.八国联军侵华中,东南各省互保【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晚清时期(中国)。根据材料可知,八国联军侵华中,南方各省督抚与英美等国洽商“东南互保”协议,严重动摇了清政府统治的根基,导致中央集权进一步弱化和地方势力进一步崛起,D项正确;签订《马关条约》导致民族危机加深,民族意识逐渐觉醒,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清政府剿灭义和团运动,导致失去民众支持,清朝统治危机加深,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清政府签订《辛丑条约》,沦为洋人朝廷,民族危机加深,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故选D项。14.下图为近代中国某法令内容(部分),该法令的颁布者是()第二十条参议院得自行集会开会闭会第四十五条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A.晚清政府 B.北洋政府 C.南京临时政府 D.广州国民政府【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第二十条参议院得自行集会开会闭会第四十五条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等内容,这是仿照美国的民主共和制,确立参议院,限制总统权力,维护民主共和政体,属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内容,其颁布者是南京临时政府,C项正确;晚清政府颁布的《钦定宪法大纲》中没有涉及总统,排除A项;北洋政府颁布的宪法为《中华民国宪法》,强化了总统权力,与题意不符,排除B项;广州国民政府没有颁布相关的宪法,排除D项。故选C项。15.1919年3月,《东方杂志》载文称“数年来无声无臭生机殆尽之北京大学挺然特出,褒然独立……学风丕振,声誉日隆”。北京大学的这种变化是由于()A.新文化运动的开展 B.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C.的诞生 D.青年学生起到先锋作用【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19年(中国)。根据材料“数年来无声无臭生机殆尽之北京大学挺然特出,褒然独立……学风丕振,声誉日隆”结合所学可知,在1915年,新文化运动开启之后,北大校长蔡元培,提出”兼容并包“的方针,使得北京大学成为新旧文化交汇的重要阵地,其面貌产生了极大的变化,A项正确;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发生在1919年5月的“五四运动”,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的诞生于1921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项;青年学生在五四运动”中起到先锋作用,排除D项。故选A项。16.民间歌谣是历史发展的重要见证,“山歌越唱音越高,二胡来和紫竹箫;苏区山歌像团火,唱得处处红旗飘”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流传。歌谣的内容佐证了()A.农村革命根据地发展壮大 B.《中国土地法大纲》的推行C.新民主主义革命即将取胜 D.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的实现【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30年代,在农村进行土地革命,赢得了群众的支持,因此材料“山歌越唱音越高,二胡来和紫竹箫;苏区山歌像团火,唱得处处红旗飘”反映的农村革命根据地发展壮大,A项正确;《中国土地法大纲》推行于1947年,排除B项;“新民主主义革命即将取胜”发生在解放战争期间,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项;“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的实现”发生在抗战时期,与题意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17.1935年电影《风云儿女》的主题曲《义勇军进行曲》广为传唱。时人感叹,“荒山中的三家村里,也有‘起来起来’‘前进前进’的声音出之于村夫牧童之口……长沙的湖南婆婆,汉口的湖北军夫,都能唱‘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这反映出()A.民族意识空前觉醒 B.电影成为舆论宣传的主要手段C.全国抗战已经到来 D.日本侵华势力主要在长江流域【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35年(中国)。根据材料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义勇军进行曲》是电影《风云儿女》的主题歌,被称为中华民族解放的号角,自1935年在民族危亡的关头诞生以来,对激励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起了巨大的作用,反映了民族意识空前觉醒,A项正确;材料依据不足,未涉及其他宣传手段,不能体现电影成为舆论宣传的“主要手段”,排除B项;全民族抗战局面形成是在1937年七七事变之后,排除C项;根据材料时间“1935年”可知,此时日本侵占了东三省,日本侵华势力还未到达长江流域,排除D项。故选A项。18.“啊!延安!你这庄严雄伟的城墙,铸成了坚固的抗日的阵线”出自歌曲《延安颂》。符合歌词中“延安”“抗日的阵线”这些信息的史实是()A.配合盟军对日作战 B.实施“三三制”原则C.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D.将沿海工业迁至大后方【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时空是抗日战争时期。根据材料“铸成了坚固的抗日的阵线”可知,《延安颂》反映的是抗日战争时期在敌后战场的斗争信息,结合所学可知,1940年3月,中共发出毛泽东起草的关于《抗日根据地的政权问题》的党内指示:在政权工作人员中,员、非党的左派进步分子和中间派应各占三分之一,实行“三三制”,C项正确;“配合盟军对日作战”反映的是中国远征军的相关信息,排除A项;“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属于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的内容,排除C项;“将沿海工业迁至大后方”属于抗战时期国民党组织的工业内迁,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B项。19.1948年12月30日,新华社发表了毛泽东的新年献词,文中提出“中国人民将要在伟大的解放战争中获得最后胜利,这一点,现在甚至我们的敌人也不怀疑了”。这一结论主要是基于()A.三大战役顺利进行 B.七届二中全会制定了革命取胜方针C.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D.跃进大别山揭开了战略进攻的序幕【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48年12月30日(中国)。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1948年12月随着三大战役顺利进行,国民党军事力量急剧衰退,的优势逐渐显现,因此才会出现“中国人民将要在伟大的解放战争中获得最后胜利”,A项正确;七届二中全会召开于1949年3月,不符合材料时间,排除B项;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是在1949年4月,不符合材料时间,排除C项;1947年6月跃进大别山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但不符合材料,排除D项。故选A项。20.下图为上海解放后,该地学生于1949年6月7日进行的某次游行。学生此举()A.制止了当时的恶性通货膨胀 B.配合了政府平抑物价的措施C.是国家统一财政经济的产物 D.表明新中国政权得到了巩固【答案】B【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正向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信息“反对银元投机,保障人民生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上海解放后,许多不良商贩为夺取上海的经济控制权,进行银元投机与垄断市场等行为,中央为稳定经济局势,采取“银元之战”、“米棉之战”,而上海学术举行的大游行配合了政府平抑物价的措施,B项正确;“制止了当时的恶性通货膨胀”夸大了游行的作用,排除A项;“国家统一财政经济的产物”涉及国家行为,而材料中的“学生游行”是民间行为,排除C项;新中国建立于1949年10月1日,而材料时间是“1949年6月7日”,排除D项。故选B项。21.“它宣告了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统治的结束和人民民主共和国的建立,规定了新中国的国体、政体……新中国的各项基本政策和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它”是指()A.《论十大关系》 B.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C.《论联合政府》 D.《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49年(中国)。根据材料“它宣告了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统治的结束和人民民主共和国的建立,规定了新中国的国体、政体……”并结合所学可知,它是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它是新中国的建国纲领,具有临时宪法的作用,D项正确;1956年4月毛泽东发表《论十大关系》,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即将建立,不符合“它宣告了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统治的结束和人民民主共和国的建立”,排除A项;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我国正在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与材料“它宣告了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统治的结束和人民民主共和国的建立”不符,排除B项;1945年毛泽东作《论联合政府》的报告,与材料“它宣告了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统治的结束”的背景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22.下图是建国后农民焚烧地主的土地契约书的场景。该场景反映的历史事件()A.实现了农村生产资料的公有化 B.彻底废除了封建剥削制度C.扩大了农民的生产经营自主权 D.标志着社会主义建设开始【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建国后(中国)。据材料“建国后农民焚烧地主的土地契约书的场景”和所学可知,这反映了新中国初期土地改革的情形,1950-1951年的土地改革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B项正确。1953-1956年,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农村生产资料的公有化,排除A项;改革开放后,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扩大了农民的生产经营自主权,排除C项;1956年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全面确立,标志着中国开始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阶段,排除D项。故选B项。23.下图为20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工业搬迁状况。政府此举()A.基于国防建设的考虑 B.使我国成为先进的工业国C.实现了区域经济均衡 D.建立起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据材料可知,20世纪六七十年代,基于国防建设的考虑,我国推行“三线建设”,大量东南沿海的工业企业搬迁至中西部,A项正确;使我国成为先进的工业国,说法过于绝对,排除B项;实现了区域经济均衡,说法过于绝对,排除C项;通过“三线建设”,无法判断,我国建立起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排除D项。故选A项。24.下图表述的是建国后某次会议的重大影响。下列属于此次会议内容的是()结束了党的工作在徘徊中前进的局面开始了系统地清理重大历史是非的拨乱反正是一次全局性的、转折性的会议A.作出了转移党和国家工作中心的决策B.制定了“三步走”的现代化发展战略C.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D.通过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中国)。根据材料“结束了党的工作在徘徊中前进的局面,开始了系统地清理重大历史是非的拨乱反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文革”结束之后,国家经历了“两年徘徊期”,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这次会议彻底否定了“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的第二代领导集体。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十一届三中全会结束了文革之后两年中党的工作在徘徊中前进的局面,实现了建国以来党的历史的伟大转折,A项正确;“三步走”的现代化发展战略是邓小平在20世纪80年代确立的,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党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在1992年的中共“十四大”,排除C项;通过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在1981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25.标语、口号具有鲜明的时代性。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特征的标语或口号是()A.“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 B.“备战,备荒,为人民”C.“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D.“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新时代(中国)。根据所学可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标志是中共十八大召开,于2012年11月8日在北京召开,2017年10月,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了“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战略任务,C项正确;改革开放初期提出“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排除A项;20世纪60年代的口号是“备战,备荒,为人民”,排除B项;1958年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为“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排除D项。故选C项。二、非选择题:共50分。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魏晋时期时局动荡,远离朝政、逍遥自然成为士人的追求,他们赏识能够洞察世事的女性;对女子的评价也打破“三从四德”的标准,赏识知晓道义忠正廉洁的女性,以衡量君子德行的准则去评判女子;注重内在修养,明理善辩的女性得到了士人的赏识,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女子无才便是德”的观念。——摘编自王阳《从<世说新语·贤媛>看魏晋士人的女性观》材料二盛唐女子在着装方面表现出了较为大胆的反传统意识,将开放性元素使用在服装之上,描绘着盛唐面貌。(一)女着男装。盛行于开元天宝年间,首先流行于宫中,后成为普通妇女的服饰。(二)胡服。北方游牧民族与中原交往甚多,丝绸之路上商队络绎不绝。在陕西昭陵唐墓出土的陶俑中,那些窄袖紧身、脚穿皮靴的妇女形象,就是唐代妇女崇尚胡服的真实写照。(三)袒露装。……(四)女着戎装。魏晋南北朝以来少数民族妇女尚武的习俗在这一时期仍得以流行,妇女特别喜欢穿戎装。——摘编自何琳《从张萱<捣练图>看唐朝女子的着装》(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魏晋时期士人阶层的女性观,并分析其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盛唐时期女性着装的特点,并分析其折射的社会背景。(3)材料一、二的作者运用了哪些类型的一手史料进行研究?【答案】(1)女性观:品评女子打破儒家思想束缚;凸显德、才、识。原因:时局动荡;儒家思想受到冲击;思想活跃、多元、自由;民族交融等。(2)特点:强烈的个性、反传统、开放性。社会背景:繁荣的经济(或者强盛的国力)、文化上的兼容并蓄(或者多元)、中外交流频繁、民族交融、宽松开放的社会环境等。(3)图像史料;文献史料;实物史料。(回答绘画、陶俑、小说亦可)2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小明研究的课题是“明清时期经济的发展与局限”,他采用了图中进行该时期经济发展状况的展示说明。材料二小明还研究了明清时期商业发展对社会的影响。明人姚旅才曾提出“二十四民”说,即在传统的士、农、工、商“四民”外,增加了医者、卜者、小唱、优人、杂剧等,新增之民,都属于不稼不穑之民。这意味着,随着经济发展,社会结构已发生深刻变革,市民阶层崛起。戏曲、小说等通俗性艺术样式备受青睐。……在社会和经济发生变革的基础之上,整个社会意识领域都会出现相应变化。——摘编自张冰《世情与俗趣的诗意书写——明清戏曲小说美学精神的近代转型》(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清时期经济发展的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经济发展受到的局限。(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明清时期商业发展对社会的影响。【答案】(1)新现象:新的农作物品种传入中国;经济作物品种繁多,种植广泛;白银通过海外贸易大量流入;国内长途及大额贸易发展;形成实力雄厚的商人群体;兴起一大批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工商业市镇。局限:小农经济占据压倒优势;日益僵化的专制统治;闭关自守、重农抑商。(2)市民阶层崛起;文学艺术通俗化(世俗化、平民化);社会娱乐活动丰富(或丰富市民文化生活);思想领域出现了提倡个性自由和反对专制的倾向。2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表为张海鹏教授对晚清时期的阶段划分及其特征的概括。阶段划分阶段特征阶段一1840~1864年是中国初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时期,也是中国社会的积极力量对中国社会面临的急遽变化作出初步反应的时期阶段二1865-1895年阶段三1896-1901年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确立期,也是中国社会中的积极力量对所处环境作出强烈反应的时期阶段四1901-1912年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向下沉沦到谷底的时期……民族资产阶级的经济实力在成长,其政治代表人物发动辛亥革命……(1)仿照材料中作者对阶段特征的概括思路,写出1865-1895年的阶段特征。(2)指出阶段三中“中国社会的积极力量作出强烈反应”的代表性事件,并任选其一简述其历史意义。(3)作者认为“1901-1912年是中国社会向下沉沦到谷底的时期”,举出两个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