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数字城市规划与建设管理信息化作业指导书TOC\o"1-2"\h\u21088第一章数字城市规划概述 256661.1数字城市规划的定义与意义 2174711.1.1定义 2313431.1.2意义 2205411.2数字城市规划的发展历程 3306931.2.1起步阶段 338751.2.2发展阶段 3170181.2.3深化阶段 346581.3数字城市规划的关键技术 399821.3.1地理信息系统(GIS) 3228311.3.2大数据技术 3152511.3.3互联网技术 324161.3.4人工智能技术 324809第二章数字城市规划的技术框架 4303962.1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建设 45742.2城市信息模型构建 4214342.3数字城市规划协同平台 512912第三章城市规划管理信息化 5202863.1城市规划管理信息化的内涵 5303823.2城市规划管理信息系统的构建 6196533.2.1系统架构 6213733.2.2功能模块 666023.3城市规划管理信息化的应用 659433.3.1规划编制 6201963.3.2规划审批 7299973.3.3规划实施 7171093.3.4规划监督 724326第四章城市建设管理信息化 7263414.1城市建设管理信息化的目标 7138614.2城市建设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 8243834.3城市建设管理信息化的实践 832016第五章城市基础设施管理信息化 9325655.1城市基础设施管理信息化的需求 9125855.2城市基础设施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 9206245.3城市基础设施管理信息化的效益 930536第六章城市公共服务管理信息化 10179956.1城市公共服务管理信息化的目标 10230196.2城市公共服务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 10323856.3城市公共服务管理信息化的推广 113605第七章城市安全管理信息化 11215727.1城市安全管理信息化的意义 1172007.2城市安全管理信息系统的构建 12188787.3城市安全管理信息化的应用 1229699第八章数字城市建设与运维 13214518.1数字城市建设的流程 13288898.2数字城市的运维管理 1371468.3数字城市建设的评估与优化 1411705第九章数字城市规划与建设管理的法律法规 14128609.1数字城市规划与建设管理的法律体系 14240819.1.1法律体系概述 14145639.1.2法律体系构成 15118199.2数字城市规划与建设管理的政策法规 1569219.2.1政策法规概述 1552509.2.2政策法规构成 15136409.3数字城市规划与建设管理的监管机制 157849.3.1监管机制概述 15169889.3.2监管机制构成 158126第十章数字城市规划与建设管理的前景展望 161388110.1数字城市规划与建设管理的发展趋势 16962310.2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161715010.3未来数字城市规划与建设管理的战略布局 17第一章数字城市规划概述1.1数字城市规划的定义与意义1.1.1定义数字城市规划是指在现代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大数据技术等支持下,对城市规划进行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的实践活动。它将城市规划的理论、方法、手段与信息技术相结合,以提高城市规划的准确性、实时性和科学性。1.1.2意义数字城市规划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提高城市规划的准确性。通过数字化手段,可以更加精确地获取和处理城市规划所需的基础数据,提高规划成果的准确性。(2)增强城市规划的实时性。数字城市规划可以实时获取城市规划相关信息,为部门、企业和社会公众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服务。(3)提升城市规划的科学性。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更加全面、深入地分析城市规划问题,为规划决策提供科学依据。(4)优化城市规划资源分配。数字城市规划有助于合理配置城市资源,提高城市运行效率,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1.2数字城市规划的发展历程1.2.1起步阶段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开始引入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用于城市规划与管理。这一阶段,数字城市规划主要以GIS技术为核心,对城市规划数据进行数字化处理。1.2.2发展阶段21世纪初,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快速发展,数字城市规划逐渐拓展到网络化、智能化领域。这一阶段,数字城市规划开始关注城市规划信息的实时性、动态性。1.2.3深化阶段数字城市规划进入了深化发展阶段。在此阶段,城市规划领域开始摸索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推动城市规划向智能化、精细化管理方向发展。1.3数字城市规划的关键技术1.3.1地理信息系统(GIS)地理信息系统是数字城市规划的基础技术,用于采集、处理、分析和展示空间数据。GIS技术可以帮助规划师更加直观地了解城市规划区域的空间分布特征,为规划决策提供支持。1.3.2大数据技术大数据技术在数字城市规划中起到关键作用,通过对海量数据的挖掘和分析,可以发觉城市规划中的规律和趋势,为规划决策提供依据。1.3.3互联网技术互联网技术为数字城市规划提供了信息共享和协同工作的平台。通过互联网,规划部门可以与部门、企业和社会公众实现信息互联互通,提高城市规划的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1.3.4人工智能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在数字城市规划中的应用主要包括规划方案、规划评价和规划预测等方面。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帮助规划师提高规划效率,优化规划成果。第二章数字城市规划的技术框架2.1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建设基础地理信息系统是数字城市规划的基础,其主要任务是为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提供准确的地理空间数据。以下是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建设的关键环节:(1)数据采集与处理基础地理信息系统的数据采集主要包括遥感影像、地形图、矢量数据等。数据采集后,需进行预处理,包括数据清洗、坐标转换、数据融合等,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2)数据存储与管理基础地理信息系统的数据存储与管理需采用数据库技术,构建空间数据库。空间数据库应具备高效的数据查询、更新和维护能力,保证数据的实时性和安全性。(3)数据更新与维护为保证基础地理信息系统数据的现势性,需定期进行数据更新与维护。更新方式包括遥感影像更新、地形图更新等,维护方式包括数据备份、数据恢复等。(4)数据服务与共享基础地理信息系统需提供数据服务与共享功能,以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数据服务包括地图浏览、地图打印、空间分析等,数据共享包括数据、数据拷贝等。2.2城市信息模型构建城市信息模型是数字城市规划的核心,其主要任务是对城市各类信息进行整合、建模和分析。以下是城市信息模型构建的关键环节:(1)信息分类与编码城市信息模型的构建需对各类信息进行分类与编码,以便于信息的整合和管理。信息分类包括地理信息、规划信息、建设信息等,信息编码遵循国家或行业标准。(2)信息建模城市信息建模主要包括空间建模和属性建模。空间建模包括地形建模、建筑建模、道路建模等,属性建模包括规划指标、建筑属性、道路属性等。(3)信息分析城市信息模型应具备信息分析功能,包括空间分析、统计分析、预测分析等。通过信息分析,为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4)模型应用城市信息模型的应用范围广泛,包括规划设计、项目评估、决策支持等。通过模型应用,提高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的效果。2.3数字城市规划协同平台数字城市规划协同平台是数字城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任务是实现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各部门之间的协同工作。以下是数字城市规划协同平台的关键环节:(1)平台架构数字城市规划协同平台应采用分布式架构,包括前端展示、后端服务、数据存储等。平台需具备高度的可扩展性和可维护性。(2)用户管理数字城市规划协同平台需实现用户管理功能,包括用户注册、登录、权限设置等。通过用户管理,保证平台的安全性和数据的保密性。(3)信息共享与协同数字城市规划协同平台应实现信息共享与协同功能,包括数据共享、任务协同、进度监控等。通过信息共享与协同,提高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的工作效率。(4)平台运维为保证数字城市规划协同平台的正常运行,需进行平台运维,包括系统监控、故障处理、数据备份等。通过平台运维,保证平台的稳定性和可靠性。第三章城市规划管理信息化3.1城市规划管理信息化的内涵城市规划管理信息化是指在城市规划、建设、管理过程中,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城市规划管理活动进行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处理,以提高城市规划管理的效率、质量和水平。城市规划管理信息化涉及城市规划的编制、审批、实施、监督等各个环节,旨在实现城市规划管理的信息资源共享、协同办公和决策支持。3.2城市规划管理信息系统的构建3.2.1系统架构城市规划管理信息系统的构建应遵循以下原则:科学性、实用性、先进性、安全性和可扩展性。系统架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数据层:负责存储城市规划管理相关的空间数据、属性数据、文档数据等。(2)服务层:提供数据管理、数据查询、数据分析、数据展示等基本服务。(3)应用层:实现城市规划管理的具体业务功能,如规划编制、规划审批、规划实施、规划监督等。(4)用户层:面向不同用户,提供个性化、便捷化的操作界面。3.2.2功能模块城市规划管理信息系统主要包括以下功能模块:(1)数据管理模块:实现对空间数据、属性数据、文档数据的统一管理。(2)数据查询模块:提供多种查询方式,满足用户对城市规划管理数据的检索需求。(3)数据分析模块:对城市规划管理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为决策提供支持。(4)数据展示模块:以图形、表格、文字等形式展示城市规划管理数据。(5)业务办理模块:实现城市规划编制、审批、实施、监督等业务流程的在线办理。(6)协同办公模块:支持跨部门、跨区域的信息共享和协同工作。(7)安全管理模块:保障系统数据安全和正常运行。3.3城市规划管理信息化的应用3.3.1规划编制城市规划管理信息化在规划编制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数据采集与处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快速获取城市现状数据,为规划编制提供基础数据。(2)规划方案设计:基于GIS技术,实现规划方案的直观展示和空间分析。(3)规划成果管理:将规划成果数字化,便于存储、查询和共享。3.3.2规划审批城市规划管理信息化在规划审批中的应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电子政务:实现规划审批流程的在线办理,提高审批效率。(2)信息公开:通过互联网等渠道,向公众公开规划审批信息,增强透明度。(3)审批监管:对规划审批过程进行实时监控,保证审批合规。3.3.3规划实施城市规划管理信息化在规划实施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项目管理:利用项目管理软件,对规划实施项目进行进度、质量、成本等方面的监控。(2)监督检查:通过远程监控系统,对规划实施情况进行实时检查。(3)政策宣传:利用互联网、移动终端等渠道,宣传城市规划政策,提高公众参与度。3.3.4规划监督城市规划管理信息化在规划监督中的应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数据监测:对城市规划实施过程中的各类数据进行实时监测,发觉异常情况及时预警。(2)问题整改:对监测到的问题,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整改,保证规划实施效果。(3)评估评价:对城市规划实施效果进行评估,为规划调整提供依据。第四章城市建设管理信息化4.1城市建设管理信息化的目标城市建设管理信息化旨在通过信息技术手段,提高城市建设管理的效率和质量,实现城市建设管理的智能化、数字化、网络化和自动化。具体目标如下:(1)提高城市建设管理决策的科学性和准确性,为部门和企业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持。(2)优化城市建设管理流程,提高工作效率,降低管理成本。(3)实现城市建设管理信息的共享与交换,打破信息孤岛,提升协同办公能力。(4)提升城市建设管理的公共服务水平,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4.2城市建设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城市建设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1)整体规划,分步实施。根据城市建设管理的实际需求,制定整体规划,分阶段、分步骤进行系统设计和建设。(2)标准化设计,模块化构建。采用标准化设计,便于系统之间的互联互通;模块化构建,便于后期扩展和维护。(3)安全性、可靠性、稳定性。保证系统运行的安全、可靠、稳定,防止数据泄露和系统故障。(4)用户体验。关注用户体验,简化操作流程,提高系统易用性。城市建设管理信息系统主要包括以下模块:(1)基础信息管理模块:包括城市地理信息、规划信息、建设信息、管理信息等。(2)项目管理模块:包括项目申报、审批、监管、验收等环节。(3)审批管理模块:包括各类行政审批事项的申报、审批、办结等环节。(4)公共服务模块:提供在线咨询、投诉、建议等公共服务。(5)统计分析模块:对城市建设管理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为决策提供数据支持。4.3城市建设管理信息化的实践我国城市建设管理信息化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以下是一些典型的实践案例:(1)北京市城市建设管理信息化:北京市通过搭建城市建设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了项目审批、项目管理、公共服务等环节的数字化、智能化,提高了城市建设管理的效率。(2)上海市城市建设管理信息化:上海市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对城市建设管理数据进行挖掘和分析,为决策提供了有力支持。(3)杭州市城市建设管理信息化:杭州市通过搭建智慧城市建设管理平台,实现了城市建设管理的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提升了城市品质。(4)深圳市城市建设管理信息化:深圳市以信息化手段为支撑,推进城市建设管理的现代化,提升了城市治理能力。第五章城市基础设施管理信息化5.1城市基础设施管理信息化的需求城市基础设施是城市正常运转的重要支撑,其管理信息化需求日益凸显。城市基础设施管理信息化有助于提高管理效率,降低人力成本。通过对基础设施信息的实时收集、分析与处理,管理人员可以快速掌握基础设施的运行状态,及时发觉问题并采取措施。城市基础设施管理信息化有助于提高基础设施建设的科学性。在项目规划、设计、施工等环节,信息化手段可以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保证项目质量和进度。城市基础设施管理信息化还有助于提高基础设施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为城市居民提供优质的生活环境。5.2城市基础设施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城市基础设施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应遵循以下原则:(1)实用性原则:系统应满足实际管理需求,避免过度开发和功能冗余。(2)可靠性原则:系统应具备较高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保证数据安全和系统正常运行。(3)可扩展性原则:系统应具备良好的扩展性,以满足未来业务发展的需求。(4)易用性原则:系统界面应简洁明了,操作简便,便于管理人员使用。城市基础设施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需求分析:深入了解城市基础设施管理业务流程,明确系统功能需求。(2)系统设计:根据需求分析结果,设计系统架构、数据库结构和界面布局。(3)系统开发:采用合适的编程语言和开发工具,实现系统功能。(4)系统集成:将开发完成的系统与现有业务系统进行集成,保证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5)系统测试:对系统进行全面测试,保证系统稳定可靠。(6)系统部署与培训:将系统部署到实际业务环境中,对管理人员进行培训。5.3城市基础设施管理信息化的效益城市基础设施管理信息化具有以下效益:(1)提高管理效率:信息化手段可以实时收集、分析与处理基础设施信息,缩短决策周期,提高管理效率。(2)降低人力成本:通过自动化、智能化手段替代人工操作,降低人力成本。(3)提高基础设施质量:信息化手段可以为项目规划、设计、施工等环节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保证项目质量和进度。(4)提高基础设施安全性和可靠性:通过对基础设施运行状态的实时监测,及时发觉并处理安全隐患,提高基础设施安全性和可靠性。(5)提升城市居民生活质量:城市基础设施管理信息化有助于提供优质的基础设施服务,为城市居民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第六章城市公共服务管理信息化6.1城市公共服务管理信息化的目标城市公共服务管理信息化的根本目标在于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提高城市公共服务管理的效率、质量和水平,实现以下具体目标:(1)提升公共服务供给能力。通过信息化手段,整合城市公共服务资源,优化配置,提高公共服务供给能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公共服务需求。(2)优化公共服务流程。运用信息技术,对城市公共服务流程进行优化和重构,简化手续,提高公共服务效率。(3)提高公共服务质量。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城市公共服务数据的实时采集、分析和应用,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提高公共服务质量。(4)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利用信息技术,打破地域、行业、身份等限制,推动公共服务资源公平分配,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6.2城市公共服务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城市公共服务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应遵循以下原则:(1)顶层设计。在系统规划阶段,充分考虑城市公共服务管理的总体需求,保证系统设计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行性。(2)分步实施。根据城市公共服务管理的实际需求,分阶段、分步骤地进行系统建设,保证项目稳步推进。(3)数据共享。打破信息孤岛,实现城市公共服务管理数据的互联互通,提高数据利用效率。(4)安全可靠。加强系统安全防护,保证城市公共服务管理数据的安全性和完整性。具体建设内容包括:(1)数据采集与整合。通过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实现城市公共服务管理数据的实时采集和整合。(2)业务流程优化。根据城市公共服务管理需求,对业务流程进行优化和重构,提高工作效率。(3)信息资源共享。建立城市公共服务管理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实现各部门之间的信息资源共享。(4)决策支持系统。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为城市公共服务管理提供决策支持。6.3城市公共服务管理信息化的推广城市公共服务管理信息化的推广应从以下方面展开:(1)政策引导。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和引导城市公共服务管理信息化的发展。(2)技术支持。加强城市公共服务管理信息技术的研发,提供技术支持。(3)人才培养。加大人才培养力度,提高城市公共服务管理信息化人才的综合素质。(4)宣传普及。通过多种渠道,加强对城市公共服务管理信息化的宣传,提高公众的认知度和接受度。(5)示范引领。选取典型城市或项目进行试点,总结经验,发挥示范引领作用。通过以上措施,推动城市公共服务管理信息化的普及和发展,为我国城市公共服务管理水平的提升贡献力量。第七章城市安全管理信息化7.1城市安全管理信息化的意义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安全管理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城市安全管理信息化作为一种新的管理模式,对于提高城市安全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其主要意义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提高决策效率。城市安全管理信息化可以实现实时数据采集、传输、处理和分析,为部门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支持,提高决策效率。(2)优化资源配置。通过信息化手段,可以实现对城市安全管理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管理成本。(3)提高应急能力。城市安全管理信息化有助于构建快速反应的应急体系,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4)提升公众安全感。城市安全管理信息化可以增强公众对城市安全的认知,提高公众安全感。7.2城市安全管理信息系统的构建城市安全管理信息系统的构建应遵循以下原则:(1)整体规划,分步实施。根据城市安全管理需求,制定整体规划,分阶段、分步骤推进系统建设。(2)数据共享,互联互通。实现各相关部门数据资源共享,构建互联互通的信息系统。(3)安全可靠,易于维护。保证系统安全可靠,便于后期维护和升级。城市安全管理信息系统的构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数据采集与传输:通过传感器、视频监控等手段,实时采集城市安全相关信息,并通过网络传输至数据处理中心。(2)数据处理与分析: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提取有价值的信息,为决策提供依据。(3)应急指挥调度:构建应急指挥调度系统,实现对突发事件的快速响应和处理。(4)公众信息发布:通过互联网、移动应用等渠道,向公众发布城市安全相关信息,提高公众安全意识。7.3城市安全管理信息化的应用城市安全管理信息化在实际应用中,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安全生产监管:利用信息化手段,对企业的安全生产情况进行实时监控,保证生产安全。(2)自然灾害防治:通过气象、地质等部门的数据共享,实现对自然灾害的预警和防治。(3)公共卫生管理:建立公共卫生信息系统,提高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能力。(4)交通管理:利用信息化手段,优化交通指挥调度,提高道路通行效率,保障交通安全。(5)城市公共安全:通过视频监控、人脸识别等技术,提高城市公共安全水平。(6)环境监测与保护:利用信息化手段,对城市环境进行实时监测,保障生态环境安全。通过城市安全管理信息化的应用,可以有效提高城市安全管理水平,为构建和谐、安全的城市环境提供有力保障。第八章数字城市建设与运维8.1数字城市建设的流程数字城市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其建设流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阶段:(1)项目立项:明确数字城市建设的目标、任务、规模和投资估算,进行项目可行性研究,编制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研究报告。(2)规划设计:根据项目立项的成果,开展数字城市的规划设计工作,明确数字城市的架构、功能、关键技术等。(3)技术选型与设备采购:根据规划设计要求,选择合适的技术路线和设备,保证数字城市建设的先进性、可靠性和经济性。(4)施工与监理:按照设计方案,组织施工队伍进行数字城市建设,同时对施工过程进行监理,保证工程质量。(5)系统集成与调试:将各个子系统进行集成,对系统进行调试,保证系统正常运行。(6)试运行与验收:对数字城市系统进行试运行,发觉问题并进行整改,最终完成项目验收。8.2数字城市的运维管理数字城市运维管理是保障数字城市正常运行的关键环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制度管理:建立健全数字城市运维管理制度,明确运维责任、流程和标准。(2)人员管理:选拔具备专业技能的运维人员,加强运维团队培训,提高运维水平。(3)设备管理: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保养,保证设备正常运行。(4)系统监控:采用先进的监控技术,对数字城市系统进行实时监控,及时发觉并处理问题。(5)信息安全:加强信息安全防护,保证数字城市系统数据安全。(6)应急处理:建立健全应急预案,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8.3数字城市建设的评估与优化数字城市建设评估与优化是提升数字城市建设水平的重要手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评估指标体系:建立科学、全面的数字城市建设评估指标体系,包括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等方面。(2)评估方法: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对数字城市建设进行评估。(3)评估结果分析:分析评估结果,找出数字城市建设中的不足之处。(4)优化措施:根据评估结果,制定针对性的优化措施,提升数字城市建设水平。(5)持续改进:不断总结经验,持续改进数字城市建设与运维管理,推动数字城市高质量发展。第九章数字城市规划与建设管理的法律法规9.1数字城市规划与建设管理的法律体系9.1.1法律体系概述数字城市规划与建设管理的法律体系,是指以宪法为核心,以相关法律法规为基础,涵盖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信息技术应用等多个方面的法律规范体系。该体系旨在保障数字城市规划与建设管理的合法性、合规性,推动我国数字城市建设与发展。9.1.2法律体系构成(1)宪法: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为数字城市规划与建设管理的法律体系提供了最高法律依据。(2)法律: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等与数字城市规划与建设管理相关的法律。(3)行政法规:如《城市房地产开发经营管理条例》、《城市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等,为数字城市规划与建设管理提供具体实施依据。(4)部门规章:如《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城市设计管理办法》等,对数字城市规划与建设管理的具体操作进行规范。(5)地方性法规和规章:各地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关的地方性法规和规章,以适应数字城市规划与建设管理的需求。9.2数字城市规划与建设管理的政策法规9.2.1政策法规概述数字城市规划与建设管理的政策法规,是指国家和地方为推动数字城市建设与发展,制定的相关政策、规划和规范性文件。这些政策法规为数字城市规划与建设管理提供了政策支持、规范指导和保障措施。9.2.2政策法规构成(1)国家层面政策法规:如《关于推进数字中国建设的指导意见》、《数字城市建设与管理导则》等。(2)地方层面政策法规:各地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的相关政策法规,如《省数字城市建设实施方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旅游产品销售员雇佣合同3篇
- 放心签工程转让合同书范本仅供3篇
- 文艺演出筹备合同3篇
- 小程序合同模板3篇
- 旅游园林设计劳动合同模板3篇
- 方块石购销合同3篇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劳动合同范本3篇
- 招标运输新闻速递3篇
- 居民区煤气供应与维护合同3篇
- 新版商品房包销合同3篇
- 辅警心理健康知识讲座
- 《枣树常见病虫害》课件
- 刑法试题库大全
- 燃气安装人员管理制度
- 省份简称课件
- 公民科学素质调查问卷
- 《城市规划原理试题》(附答案)
- 小学健康教育试题-及答案
- 110kV升压站构支架组立施工方案
- 何以中国:公元前的中原图景
- 小学英语-Unit3What would you likePartB Let's talk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