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高考历史复习之小题狂练300题(选择题):明清时期(20题)_第1页
2025年高考历史复习之小题狂练300题(选择题):明清时期(20题)_第2页
2025年高考历史复习之小题狂练300题(选择题):明清时期(20题)_第3页
2025年高考历史复习之小题狂练300题(选择题):明清时期(20题)_第4页
2025年高考历史复习之小题狂练300题(选择题):明清时期(20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页(共1页)2025年高考历史复习之小题狂练300题(选择题):明清时期(20题)一.选择题(共20小题)1.(2024•江苏模拟)明初废行省,地方分设三司,分别掌管一地民政与财政、司法、军事,直属六部。明中叶以后,皇帝临时派遣的巡抚逐渐演变为三司之上的地方最高行政长官。这一变化有助于()A.扩大地方行政权力 B.提高地方行政效率 C.削弱六部的权限 D.缓解中央与地方的对立2.(2024•江苏模拟)如图中的动物是郑和下西洋时外国使臣随船向明政府贡献的奇珍异兽。明朝君臣认为,这就是中国传说中的“麒麟”,明成祖遂厚赐外国使臣。这表明当时()A.对外交流促使中国传统绘画出现新的类型 B.朝廷用中国文化对朝贡贸易贡品加以解读 C.海禁政策的解除促进了对外文化交流 D.外来物品的传入推动了传统观念更新3.(2024•雨花区校级模拟)研究表明,有清一代中枢机构的重大变革无疑是军机处的设立。但军机处在形式上却始终处于临时机构的地位,不像正式国家机关的样子。如办公的地方不称衙署仅称“值房”,且条件简陋,初仅板屋数间,后来才改建瓦屋。这表明其实际职能()A.“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 B.“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 C.“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 D.“别黑白而定一尊”4.(2024•山东模拟)黄宗羲提出,古代圣王倡行“崇本抑末”,其中“抑末”是指禁绝与巫蛊、奇技淫巧等相关的无益于民生的工商业,而有利于民生的工商业皆属本业。他作出这一论断旨在()A.表达对社会现实的不满 B.论证变革经济政策的合理性 C.宣扬经世致用思想 D.促进资本主义萌芽发展5.(2024•九龙坡区校级模拟)历代职官制度的演进,既有传承又有创新。如表所列秦、元、明、清四朝职官信息,按时序排列正确的是()①理藩院尚书、军机大臣、水师提督②丞相、御史大夫、郡守③大学士、内阁首辅、锦衣卫指挥使④监察御史、宣政院使、福建行省右丞A.①③②④ B.②④③① C.③①②④ D.④②①③6.(2024•辽宁模拟)明清时期,一些谪戍东北的流人著书立说,教书授徒。如胡世宁谪戍辽东沈阳卫,“尝侨寓广宁,训诲生徒,学者宗焉”;陈梦雷曾指导修订地方志,“诸公卿子弟执经问字者踵接”。这反映出流人()A.推动了东北民族融合 B.促进了东北文化发展 C.带动了东北人口迁徙 D.稳定了东北社会秩序7.(2024•定西模拟)清乾隆帝曾诏谕山东巡抚,称其奏折所述事宜为日常公事,不合体制。此后,乾隆帝多次晓谕各省督抚,此类公事应当使用题本文书,经内阁等部门呈送;只有“案关重大,决不待时者”才可用奏折。由此判断()A.奏折最早出现在乾隆年间 B.奏折制度有利于制衡皇权 C.奏折具有机密高效的特点 D.奏折需要经内阁中转呈送8.(2024•唐山模拟)中国历史上有监察区转为行政区的现象,如汉代的州、唐代的道、宋代的路。这体现出()A.中央集权促成地方行政制度变迁 B.经济发展导致地方行政区域调整 C.中央对地方的监察力度越来越弱 D.疆域变化影响地方行政区域设置9.(2024•重庆一模)清朝康熙中期以后,政府在工商业领域实行商专卖政策,这种形式较之明代弊端丛生的官专卖制有了明显改进,国家变直接干预经济为利用专商间接遥控。据此可知()A.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清朝发展快 B.工商业的发展倒逼政府限制特权 C.清政府对工商业经济持扶持态度 D.工商业群体的政治地位得到提高10.(2024•江苏模拟)清末,陈去病在《论戏剧之有益》一文中说:“此其奏效之捷,必有过于劳心焦思,孜孜矻矻以作《革命军》《驳康书》《皇帝魂》《落花梦》《自由血》者殆千万倍。”他号召青年人投身戏剧。这反映出()A.传统戏曲的演出逐渐衰落 B.戏剧开始由愉悦达官显贵转向民众 C.戏剧成为宣传革命的手段 D.反清书籍宣传革命思想的作用弱化11.(2024•重庆模拟)某班同学自编自导了一部历史短剧,剧中我国古代的一些著名帝王穿越历史隧道谈论起自己的丰功伟绩。其中的台词有与史实不符的地方,它是()A.明太祖:“我设立内阁,感到大权在握的踏实。” B.唐太宗:“我三分相权,相互监督,确保了我的独尊地位。” C.秦始皇:“我首创了套沿用2000多年的政治制度,功高盖世!” D.雍正帝:“我设置了军机处,军政大权完全集中到了我的手中。”12.(2024•武汉模拟)琼剧源于明代传入的“军戏”。它以中板为主,融会了多种外来剧种的声腔和曲牌,到20世纪30年代才有现名。有戏谚云:“生脚儒雅且潇洒,旦脚文静又婉娇。彩旦辣,花生刁,书僮天真梅香飘。”独特的文化内蕴和表演形式使其远播粤、桂等地以及东南亚一些国家。这一历程主要反映()A.故土情结助推文化传承 B.人口迁徙促进文化交流 C.商路畅通带动文化传播 D.艺术形态彰显文化魅力13.(2024•庐阳区校级模拟)明末徐光启修订的《崇祯历书》既采用了计算精确的西方天文物理学知识,又保留了中国古代历法《大统历》的优点,因而被称为“熔西人精算,入大统之型模;正朔闰月,从中不从西,完气整度,从西不从中”。由此可知,徐光启()A.推崇中体西用思想 B.践行了经世致用的思想 C.主张利用西学救国 D.推动国人“开眼看世界”14.(2024•朝阳区校级模拟)平定准噶尔叛乱后,清廷在蒙古族地区推行盟旗制度。盟长由理藩院委任蒙古王公贵族充任,监督本盟各旗军政事务。各旗首领履行中央委派的职责,参赞大臣、定边将军、办事大臣等负责北边防务。清朝前期推行的盟旗制度()A.实现了中央对蒙古各地的直辖 B.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C.开创了民族地区治理的新模式 D.建立了蒙古与中央的政治联系15.(2024•甘肃模拟)明万历三年,俺答汗与三娘子所筑“大青城”(今呼和浩特)被万历皇帝赐名改为“归化城”,意为“归顺朝廷,接受教化”;清朝初期,位于晋蒙边界的重要关隘“杀胡口”被康熙皇帝赐名改为“杀虎口”。两处地名变更反映出()A.明清君主专制不断加强 B.统一多民族国家得以巩固 C.边疆地区得到有效治理 D.政治智慧助推了民族交融16.(2024•重庆模拟)在货币需求的强烈刺激下,私人海外贸易蓬勃兴起,明朝的海洋政策也从防止货币流失转向白银货币引进。隆庆元年(1567)明朝开放海禁,开始大规模对海外贸易征税。这表明当时明朝()A.经济日益融入世界市场 B.经济开始走向全面开放 C.在对外贸易中处于出超地位 D.自然经济的优势充分发挥17.(2024•河南模拟)偃师二里头城址出现了典型的有中原庙底沟文化、王湾文化发展而来的因素,又吸收了来自海岱地区的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以及来自长江下游的良渚文化、西北甘脊地区的齐家文化、北方河套地区的石峁文化等因素。这一现象说明,中华早期文明()A.满天星斗汇聚中原 B.独立发展多元并行 C.中原领先辐射四方 D.高度成熟领先世界18.(2024•万州区模拟)雍正皇帝在位时期创立的某机构,使他实现了乾纲独断,加强了君主专制。这一机构是()A.奴儿干都司 B.内阁 C.军机处 D.理藩院19.(2024•山东模拟)如何调节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使地方官既拥有相对集中、足以应付突发事变的权力,又不使其权力尾大不掉而违背中央集权原则,是历史统治者反复思考的一大难题。这一难题在清代得到了相对完满的解决,表现在()A.奏折制度的创设 B.军机处的设置 C.督抚制度的固定 D.改土归流的推行20.(2024•巩义市二模)明末清初,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主张学术研究要切实、有用,反对理学空谈心性。但是,随着清政权的巩固,这些精神却遭到阉割,更多的人提倡整理、考订古典文献。这一变化折射出()A.学术研究遭受挫折 B.君主专制日趋强化 C.文化专制逐渐加强 D.新的经济形态诞生

2025年高考历史复习之小题狂练300题(选择题):明清时期(20题)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20小题)1.(2024•江苏模拟)明初废行省,地方分设三司,分别掌管一地民政与财政、司法、军事,直属六部。明中叶以后,皇帝临时派遣的巡抚逐渐演变为三司之上的地方最高行政长官。这一变化有助于()A.扩大地方行政权力 B.提高地方行政效率 C.削弱六部的权限 D.缓解中央与地方的对立【分析】本题考查古代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主要是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加强。【解答】材料中明朝初期,地方分设三司,直属六部,即由六部掌管地方,这样虽然加强了中央集权,但对于地方控制过严过死。后地方在三司之上又增设了巡抚,管理地方,巡抚的出现减少了地方处理事务的环节,不必事事经过六部,能够提高地方行政效率。故B正确;增设巡抚管理地方说明集中了地方权力,但并没有增加权力,故A错误;巡抚的出现主要是集中地方权力,并没有减少六部原有的权力,谈不上削弱六部权限,故C错误;在中央集权制度之下,地方接受中央的领导,更不存在地方与中央对立的情况,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命题意图是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探讨和比较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本题材料新颖,从明代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入手,深入考查了考生对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理解和认识。我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自秦代废除分封制以来,经历了郡县制和行省制的变化。明初在地方分设三司本意是削弱地方权力,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但这样的设置在削弱地方权力的同时也过度分散了地方权力,不利于地方的协调发展,所以巡抚由临时性派遣演变为地方最高行政长官有其历史的必然性。这就要求考生在备考过程中注重对历史规律的理解和把握,加强概括总结能力的提高。2.(2024•江苏模拟)如图中的动物是郑和下西洋时外国使臣随船向明政府贡献的奇珍异兽。明朝君臣认为,这就是中国传说中的“麒麟”,明成祖遂厚赐外国使臣。这表明当时()A.对外交流促使中国传统绘画出现新的类型 B.朝廷用中国文化对朝贡贸易贡品加以解读 C.海禁政策的解除促进了对外文化交流 D.外来物品的传入推动了传统观念更新【分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对外贸易的特点,解题的关键是“明朝君臣认为,这就是中国传说中的“麒麟”,明成祖遂厚赐外国使臣”。【解答】从图中可知,奇珍异兽是长颈鹿,“明朝君臣认为,这就是中国传说中的“麒麟”,明成祖遂厚赐外国使臣”表明朝廷用中国文化对朝贡贸易贡品加以解读,故B正确;传统绘画类型、传统观念更新材料未体现,故AD错误;明朝并未解除海禁政策,故C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中档,考查中国古代对外贸易的特点,明代实行贡舶制度,在通商口岸设市舶提举司,管理朝贡和朝贡贸易。3.(2024•雨花区校级模拟)研究表明,有清一代中枢机构的重大变革无疑是军机处的设立。但军机处在形式上却始终处于临时机构的地位,不像正式国家机关的样子。如办公的地方不称衙署仅称“值房”,且条件简陋,初仅板屋数间,后来才改建瓦屋。这表明其实际职能()A.“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 B.“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 C.“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 D.“别黑白而定一尊”【分析】本题考查清朝军机处的相关知识。关键信息有:但军机处在形式上却始终处于临时机构的地位,不像正式国家机关的样子。【解答】依据材料“但军机处在形式上却始终处于临时机构的地位,不像正式国家机关的样子”等结合军机处的特点可知其实际职能“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故A正确。B项体现是顾炎武主张“众治”的思想,故排除B。C涉及的是明太祖废除宰相后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故排除C。D强调的是君主专制,故排除D。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君主专制演进情况,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用排除法解决问题,难度适中。4.(2024•山东模拟)黄宗羲提出,古代圣王倡行“崇本抑末”,其中“抑末”是指禁绝与巫蛊、奇技淫巧等相关的无益于民生的工商业,而有利于民生的工商业皆属本业。他作出这一论断旨在()A.表达对社会现实的不满 B.论证变革经济政策的合理性 C.宣扬经世致用思想 D.促进资本主义萌芽发展【分析】本题考查了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明末清初进步思想家反对封建专制,重视手工业、商业,批判继承传统儒学,这些主张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具有解放思想的历史进步作用。【解答】A.题干信息表达黄宗羲“工商皆本”主张,没有体现对社会现实的不满,故排除A;B.根据题干“其中‘抑末’是指禁绝与巫蛊、奇技淫巧等相关的无益于民生的工商业,而有利于民生的工商业皆属本业。”并结合所学可知,黄宗羲反对“重本抑末”,主张“工商皆本”,重视手工业、商业,批判继承传统儒学,这些主张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旨在论证变革经济政策的合理性,具有解放思想的历史进步作用,所以B正确;C.经世致用思想是顾炎武提出的,故排除C;D.促进资本主义萌芽发展不是明末清初进步思想家的主观目的,故排除D。故选:B。【点评】解答本题关键要掌握黄宗羲“工商皆本”主张,考查了学生的记忆和分析能力。5.(2024•九龙坡区校级模拟)历代职官制度的演进,既有传承又有创新。如表所列秦、元、明、清四朝职官信息,按时序排列正确的是()①理藩院尚书、军机大臣、水师提督②丞相、御史大夫、郡守③大学士、内阁首辅、锦衣卫指挥使④监察御史、宣政院使、福建行省右丞A.①③②④ B.②④③① C.③①②④ D.④②①③【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要求学生结合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来分析。【解答】①理藩院尚书、军机大臣、水师提督是清朝;②丞相、御史大夫、郡守是秦朝;③大学士、内阁首辅、锦衣卫指挥使是明朝;④监察御史、宣政院使、福建行省右丞是元朝,因此正确的排序是②④③①,B正确,排除ACD。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侧重考查考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6.(2024•辽宁模拟)明清时期,一些谪戍东北的流人著书立说,教书授徒。如胡世宁谪戍辽东沈阳卫,“尝侨寓广宁,训诲生徒,学者宗焉”;陈梦雷曾指导修订地方志,“诸公卿子弟执经问字者踵接”。这反映出流人()A.推动了东北民族融合 B.促进了东北文化发展 C.带动了东北人口迁徙 D.稳定了东北社会秩序【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明清东北的开发,要求学生结合明清东北开发的因素来分析。【解答】根据材料“一些谪戍东北的流人著书立说,教书授徒”“训诲生徒,学者宗焉”“陈梦雷曾指导修订地方志”可知,谪戍东北的流人通过教书育人、著书立说等,促进了东北文化的发展,B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东北民族交融的问题,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谪戍东北的流人著书立说,教书授徒,没有体现对东北人口迁徙和社会秩序的问题,排除CD。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明清东北的开发,侧重考查考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7.(2024•定西模拟)清乾隆帝曾诏谕山东巡抚,称其奏折所述事宜为日常公事,不合体制。此后,乾隆帝多次晓谕各省督抚,此类公事应当使用题本文书,经内阁等部门呈送;只有“案关重大,决不待时者”才可用奏折。由此判断()A.奏折最早出现在乾隆年间 B.奏折制度有利于制衡皇权 C.奏折具有机密高效的特点 D.奏折需要经内阁中转呈送【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要求考生在掌握识记的基础上分析材料予以作答。【解答】材料中“案关重大,决不待时者”才可用奏折可得知奏折制度具有机密高效的特点,有利于提高办事效率,故选择C;奏折制度最早出现在雍正时期,不是在乾隆时期,故排除A;奏折制度主要是为了提高行政效率,加强对地方的管控能力,不是制衡皇权,是加强皇权,故排除B;奏折制度是由官员直接呈奏皇帝,公事文书需要经内阁中转呈送,故排除D。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侧重于考查考生在掌握识记的基础上分析材料予以作答的能力。8.(2024•唐山模拟)中国历史上有监察区转为行政区的现象,如汉代的州、唐代的道、宋代的路。这体现出()A.中央集权促成地方行政制度变迁 B.经济发展导致地方行政区域调整 C.中央对地方的监察力度越来越弱 D.疆域变化影响地方行政区域设置【分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考查古代的监察制度,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归纳总结的能力。【解答】监察制度创设的初衷是为防止地方叛乱,强化中央对地方的控制而设立,往往是把若干邻近地区整合为一个统一的监察区,由中央定期派遣官员巡视,后来,这些监察区演变为行政区,这说明了地方行政制度变革的推动力量是中央集权在起作用。故选A项。B项经济发展推动地方行政区域调整是从经济角度来分析,与题干不吻合,应排除。C项错在监察力度减弱,这与史实不吻合,应排除。D项错误,监察区不属于疆域领土问题,应排除。故选:A。【点评】历代的监察制度:1.春秋战国:御史兼有监察的使命,但这个时期还没有专职的监察机构。2.秦:创建御史大夫府为中央监察机构,在地方设置监郡御史。3.汉:在中央设御史府的同时,增设丞相司直和司隶校尉为中央监察官,在地方设立十三部刺史,监察地方二千石长吏,并制定了第一个专门性的地方监察法规,给事中与谏议大夫等言官也已问世。4.魏晋南北朝:中央御史台脱离少府,直接受命于皇帝,废司隶校尉,监察机构初步统一,监察权扩大,自王太子以下无所不纠。谏官系统开始规范化、系统化。5.隋:设御史台、司隶台、竭者台,分别负责内外监察。6.唐:在御史台下设台院、殿院、察院,分工明确,互相配合,地方则分十道(后增至十五道)监察区,形成比较严密的监察网。谏官组织分隶中书、门下两省,形成台谏并立局面。7.宋:设立谏院,台谏职权开始混杂,趋向合一,地方监察设监司和通判,直隶皇帝。8.元:取消谏院,台谏合一。地方设行御史台,统辖二十二道监察区,每道设肃政廉访使(提刑按察司),从而使中央与地方在监察机构上浑然一体。元朝还制定了一整套的监察法规。9.明:改御史台为都察院,罢谏院,设六科给事中,成为六部的独立监察机构,科道并立。地方设十三道巡按御史和各省提刑按察司,同时设督抚,形成地方三重临察网络。10.清:将六科给事中归属都察院,科道合一,地方监察沿用明制。清朝还制定了我国古代最完整的一部监察法典《钦定合规》。9.(2024•重庆一模)清朝康熙中期以后,政府在工商业领域实行商专卖政策,这种形式较之明代弊端丛生的官专卖制有了明显改进,国家变直接干预经济为利用专商间接遥控。据此可知()A.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清朝发展快 B.工商业的发展倒逼政府限制特权 C.清政府对工商业经济持扶持态度 D.工商业群体的政治地位得到提高【分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经济政策。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是“商专卖”“较之明代弊端丛生的官专卖制有了明显改进”“变直接干预经济为利用专商间接遥控”。【解答】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明朝中后期,工商业发展,市镇经济繁荣。从材料中可以看出,清代改变了官专卖制,通过商专卖政策在工商业领域实行间接遥控。这表明,工商业的发展迫使政府限制特权,故B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故排除A。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清朝没有改变重农抑商政策,故排除C、D。故选:B。【点评】本题是中档题,主要通过中国古代经济政策来考查考生阅读史料、获取与解读信息、调动与运用知识等能力和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等素养。10.(2024•江苏模拟)清末,陈去病在《论戏剧之有益》一文中说:“此其奏效之捷,必有过于劳心焦思,孜孜矻矻以作《革命军》《驳康书》《皇帝魂》《落花梦》《自由血》者殆千万倍。”他号召青年人投身戏剧。这反映出()A.传统戏曲的演出逐渐衰落 B.戏剧开始由愉悦达官显贵转向民众 C.戏剧成为宣传革命的手段 D.反清书籍宣传革命思想的作用弱化【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中国戏曲的发展历程,理解识记中国戏曲的发展历程,分析材料并予以作答。【解答】通过材料中的“孜孜矻矻以作《革命军》《驳康书》《皇帝魂》《落花梦》《自由血》者殆千万倍”可以得知陈去病召青年人投身戏剧主要为了区宣传革命,所以C项正确;传统戏曲在清末的时候受到了大众的热爱,而且材料中并没有提到传统戏曲的衰落,所以与材料中的信息不符,故排除A项;在材料中并没有提到戏曲的受众群体的变化,与材料中的信息不符,故排除B项;材料中没有提到反清书籍对宣传革命思想的作用,所以排除D项。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的是中国戏曲的发展历程的相关知识点,侧重于考查对材料的理解。11.(2024•重庆模拟)某班同学自编自导了一部历史短剧,剧中我国古代的一些著名帝王穿越历史隧道谈论起自己的丰功伟绩。其中的台词有与史实不符的地方,它是()A.明太祖:“我设立内阁,感到大权在握的踏实。” B.唐太宗:“我三分相权,相互监督,确保了我的独尊地位。” C.秦始皇:“我首创了套沿用2000多年的政治制度,功高盖世!” D.雍正帝:“我设置了军机处,军政大权完全集中到了我的手中。”【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进,解答本题需要掌握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进的基本史实。【解答】A.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内阁是明成祖设置的,因此A错误,符合题意;B.唐太宗通过三省六部制加强皇权,B不符合题意;C.秦始皇开创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我国两千多年的政治制度格局,C不符合题意;D.雍正时期军机处的设置标志着君主专制达到顶峰,D排除。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进,主要考查学生阅读材料和提取信息能力和再认再现能力。12.(2024•武汉模拟)琼剧源于明代传入的“军戏”。它以中板为主,融会了多种外来剧种的声腔和曲牌,到20世纪30年代才有现名。有戏谚云:“生脚儒雅且潇洒,旦脚文静又婉娇。彩旦辣,花生刁,书僮天真梅香飘。”独特的文化内蕴和表演形式使其远播粤、桂等地以及东南亚一些国家。这一历程主要反映()A.故土情结助推文化传承 B.人口迁徙促进文化交流 C.商路畅通带动文化传播 D.艺术形态彰显文化魅力【分析】本题侧重于明清时期的文化,解题关键信息是“它以中板为主,融会了多种外来剧种的声腔和曲牌”、“独特的文化内蕴和表演形式使其远播粤、桂等地以及东南亚一些国家”。【解答】根据材料可知,琼剧以中板为主,又吸收多种外来剧种,最终形成了独特内涵和表演形式的剧种,推动琼剧远扬海外,说明琼剧独特的艺术形态具有特别的文化魅力,D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琼剧通过吸收和融合多种外来剧种,才推动其远扬海外,并非单纯强调其故土情节,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琼剧对外来剧种的吸收融合,推动其形成具有独特文化魅力的剧种,并没有强调人口迁徙和文化交流的关系,排除B项;材料只涉及琼剧吸收融合外来文化,但并没有指出是商路畅通推动的,排除C项。故选:D。【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明清时期的文化,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13.(2024•庐阳区校级模拟)明末徐光启修订的《崇祯历书》既采用了计算精确的西方天文物理学知识,又保留了中国古代历法《大统历》的优点,因而被称为“熔西人精算,入大统之型模;正朔闰月,从中不从西,完气整度,从西不从中”。由此可知,徐光启()A.推崇中体西用思想 B.践行了经世致用的思想 C.主张利用西学救国 D.推动国人“开眼看世界”【分析】本题侧重于考查中西方文化交流,解题关键信息是“熔西人精算,入大统之型模;正朔闰月,从中不从西,完气整度,从西不从中”。【解答】A.中体西用思想产生于洋务运动时期,排除;B.据材料可知,明末徐光启在修订《崇祯历书》时兼采中西方历法的优点,这表明徐光启冲破了对西方文化的偏见,践行经世致用原则,正确;C.近代先进知识分子主张利用西学救国,时空不符,排除;D.开眼看世界开始于鸦片战争后,排除。故选:B。【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中西方文化交流,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14.(2024•朝阳区校级模拟)平定准噶尔叛乱后,清廷在蒙古族地区推行盟旗制度。盟长由理藩院委任蒙古王公贵族充任,监督本盟各旗军政事务。各旗首领履行中央委派的职责,参赞大臣、定边将军、办事大臣等负责北边防务。清朝前期推行的盟旗制度()A.实现了中央对蒙古各地的直辖 B.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C.开创了民族地区治理的新模式 D.建立了蒙古与中央的政治联系【分析】本题考查明清的统治,解答本题需要结合明清巩固统一的措施分析。【解答】根据材料中的“清廷在蒙古族地区推行盟旗制度。盟长由理藩院委任蒙古王公贵族充任,监督本盟各旗军政事务。各旗首领履行中央委派的职责,参赞大臣、定边将军、办事大臣等负责北边防务”等信息可以得知,这些制度或措施都有利地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B项正确;蒙古各地由藩院委任的当地蒙古王公贵族充任军政官员来参与管辖,并非中央对蒙古各地直辖,属于间接管理,排除A项;少数民族首领与中央委任官员共同管理民族地区古已有之,并非“新模式”,排除C项;蒙古地区早在清朝之前就已经与中央建立了政治联系,排除D项。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明清的统治,侧重考查学生解读分析材料、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15.(2024•甘肃模拟)明万历三年,俺答汗与三娘子所筑“大青城”(今呼和浩特)被万历皇帝赐名改为“归化城”,意为“归顺朝廷,接受教化”;清朝初期,位于晋蒙边界的重要关隘“杀胡口”被康熙皇帝赐名改为“杀虎口”。两处地名变更反映出()A.明清君主专制不断加强 B.统一多民族国家得以巩固 C.边疆地区得到有效治理 D.政治智慧助推了民族交融【分析】本题侧重于考查清朝统一多民族国家版图的确定,解题关键信息是“归化城”“归顺朝廷,接受教化”、“杀胡口”、“杀虎口”。【解答】A.材料体现的多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不涉及君主专制的加强,排除;B.材料中的地名的更迭体现了统治者开明的民族政策,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但是仅从地名不能看出统一多民族国家得以巩固,排除;C.仅从地名的变更无法得出“边疆地区得到有效治理”,排除;D.根据“归化城”“归顺朝廷,接受教化”、“杀胡口”、“杀虎口”等信息分析可知,材料中地名的变化体现了统治者开明的民族观念和政治智慧,有利于促进民族交融,推动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清朝统一多民族国家版图的确定,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16.(2024•重庆模拟)在货币需求的强烈刺激下,私人海外贸易蓬勃兴起,明朝的海洋政策也从防止货币流失转向白银货币引进。隆庆元年(1567)明朝开放海禁,开始大规模对海外贸易征税。这表明当时明朝()A.经济日益融入世界市场 B.经济开始走向全面开放 C.在对外贸易中处于出超地位 D.自然经济的优势充分发挥【分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对外贸易的特点,解题的关键是“隆庆元年(1567)明朝开放海禁,开始大规模对海外贸易征税”。【解答】“隆庆元年(1567)明朝开放海禁,开始大规模对海外贸易征税”表明当时明朝经济日益融入世界市场,故A正确;BCD材料未体现,排除。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中档,考查中国古代对外贸易的特点,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问题的能力。17.(2024•河南模拟)偃师二里头城址出现了典型的有中原庙底沟文化、王湾文化发展而来的因素,又吸收了来自海岱地区的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以及来自长江下游的良渚文化、西北甘脊地区的齐家文化、北方河套地区的石峁文化等因素。这一现象说明,中华早期文明()A.满天星斗汇聚中原 B.独立发展多元并行 C.中原领先辐射四方 D.高度成熟领先世界【分析】本题考查中华文明的传承与发展,需要学生在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的情况下给予作答。【解答】据材料可知,偃师二里头城址文化是多地文化的融合体,这体现了中华早期文明中中原文明受到其他文明的影响,即满天星斗汇聚中原,A项正确;材料描述的是文化的融合与影响,而非独立发展,排除B项;材料描述的是四方文化对中原的影响,而非中原辐射四方,排除C项;材料中没有与世界其他文化的对比信息,无法判断是否领先世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