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检索与利用(第三版)课件 第8章 科技论文写作_第1页
信息检索与利用(第三版)课件 第8章 科技论文写作_第2页
信息检索与利用(第三版)课件 第8章 科技论文写作_第3页
信息检索与利用(第三版)课件 第8章 科技论文写作_第4页
信息检索与利用(第三版)课件 第8章 科技论文写作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8.1科技论文概述

8.2科技论文的基本格式与写作要求

8.3科技论文写作8.1科技论文概述8.1.1科技论文的定义科技论文是在科学研究、科学实验的基础上,对自然科学和专业技术领域的某些现象或问题进行专题研究,运用概念、判断、推理、证明或反驳等逻辑思维手段,通过分析和阐述,为揭示出这些现象和问题的本质及其规律而撰写成的议论性文体。科技论文因此也称科研论文、学术论文等,通常简称为论文。科技论文是论述科技领域中具有理论性、实验性、观测性的新成果、新见解和新知识,或者是总结某种已知原理应用于实践所取得的新方法、新技术和新产品的科技文献。科技论文是反映科研成果、开展学术交流的重要手段,对推动人类社会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8.1.2科技论文的特点科技论文是创新性科学技术研究工作成果的科学论述,是某些理论性、实验性或观测性新知识的科学记录,是某些已知原理应用于实际所取得的新进展、新成果的科学总结。科技论文属议论文体,既具有一般议论文所具备的特点,如论点、论据、论证三要素,也具有一般科技论文的真实性、科学性、创造性的特点。1.科学性科技论文是对科学研究成果的文章表述,是对科学研究的方法和过程的准确描述和记录,它必须揭示客观事物的本质,即规律性。因此,科技论文写作的思维方法、所做的结论等都要符合科学规律。其科学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立论要科学2)论据要真实可靠3)论证要严密2.学术性学术性是指一篇科技论文应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它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对实验、观察或用其他方式得到的结果,从一定的理论高度进行分析和总结,形成一定的科学见解,包括提出并解决一些有科学价值的问题;二是对自己提出的科学见解或问题,用事实和理论进行符合逻辑的论证分析或说明,并将实践上升为理论。从实质而言,科技论文的写作过程,本身就是作者在认识上的深化和在实践基础上进行科学抽象的过程。从事科学研究,特别是从事工程技术研究的科技人员,应善于从理论上总结与提高,争取写出既有创新性又有学术价值的科技论文来。科技论文无论是研究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其目的都在于揭示某种现象的本质,揭示其固有的规律。因而其选题不一定很大,但必须有专业的学术价值。它不是一般性的介绍或说明,也不是单纯地给人以知识,而是给人以理论,给人以新的知识,所以它必须有理论的系统性和深刻性。不同种类的科技论文虽然在专业化和理论深度上有所不同,但对学术性的要求却是相同的。总之,学术性就是专业特色和理论特色。3.创新性所谓创新性,是指科技论文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具有与众不同的特殊价值。创新性是科技论文最重要的特征,没有创新的科技论文,也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因此,衡量科研成果水平高低的基本尺度就是看其中创新成分有多少,创造成分愈多,水平愈高,反之亦然。可见,创新性就是科学研究的灵魂。科学论文的创新有三种类型:开拓型、发展型、争鸣型。开拓型科技论文研究的是别人未曾涉猎的学术领域,完全是自己的新发现、新成果,其独创性往往高人一筹。发展型论文是指在别人研究的基础上,又有了新的体会、新的突破。争鸣型论文是由于作者的立场、观点和掌握的材料不同,从而对学术中的某些问题发表不同的见解。4.规范性规范性是科技论文写作不同于文学创作或人文科学写作的一个重要特点。科技论文的规范性具有标准化的特性。撰写科技论文是为了交流、传播、储存新的科技信息,让他人利用,因此,科技论文必须按一定格式写作。在文字表达上,科技论文要求语言准确、简明、通顺,条理清楚,层次分明,论述严谨。在技术表达方面,名词术语、数字、符号的使用,图表的设计,计量单位的使用,文献的著录等都应符合规范化要求。一篇科技论文失去了规范性,将大大降低它的价值,有时甚至会使人们怀疑它报道的研究成果是否真实可靠。8.1.3科技论文的分类1.按照写作目的和发挥的作用分类1)学术性论文学术性论文是指研究人员总结科研成果,提供给学术期刊、学术出版社发表或向学术会议提交的论文。学术论文的主要读者对象是同行的专业工作者,因而,它以报道学术研究成果为主要内容,不必过多叙述一般研究过程。学术论文要提交会议交流或发表,故篇幅不宜过长,一般以5000~6000字为宜。2)技术性论文技术性论文是指工程技术人员为报道工程技术研究成果而提交的论文。这种研究成果主要是应用国内外已有的理论来解决设计、技术、工艺、设备、材料等具体技术问题而取得的。技术性论文对技术进步和提高生产力起着直接的推动作用。3)学位论文学位论文是高等学校和科学研究机构毕业生用以申请授予相应学位而提供的作为考核和评审的论文。学位论文是培养学生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独立进行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授予学位的一个主要依据。学位论文分为学士论文、硕士论文、博士论文三个等级。(1)学士论文。学士论文是合格的本科毕业生撰写的论文。学士论文一般范围较窄,深度也较浅,只涉及不复杂的课题。学士论文要求大学生能够准确地掌握本门学科的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和基本技能,基本学会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科学研究的方法,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初步能力。(2)硕士论文。硕士论文是攻读硕士学位的研究生毕业时所撰写的论文。硕士论文大多具有一定的创造性,反映了作者独立从事研究工作的能力。硕士论文要求研究生掌握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硕士论文研究的题目有新的独到见解,论文具有一定的深度和较好的学术价值,对本专业学术水平的提高有积极作用。通过答辩的硕士论文基本上达到了发表的水平。(3)博士论文。博士论文是攻读博士学位的研究生在完成学业时所撰写的论文。博士论文要求作者具有渊博的专业知识和熟练的科研能力,并能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的成果。它要求作者在导师的指导下,能够自己选择潜在的研究方向,开辟新的研究领域,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有相当熟练的科学研究能力,对本学科提供创造性的见解。博士论文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对学科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被视为重要的科技文献。2.按照研究的方法和阐述的内容分类1)论证型论证型的科技论文是对基础性科学命题的论述与证明,或对提出的新的设想、原理、模型、材料、工艺等进行理论分析,使其完善、补充或修正,如“维持河流健康生命具体指标的确定”“流域初始水权的分配”等都属于这一类型。从事专题研究的人员写这方面的科技论文多一些。2)科技报告型科技报告型的科技论文是描述一项科学技术研究的结果或进展,或一项技术研究试验和评价的结果,或论述某项科学技术问题的现状和发展的文件。记述型文章是它的一种特例。专业技术、工程方案和研究计划的可行性论证文章占科技报告型论文的多数。从事工程设计、规划的人员写这方面的科技论文多一些。3)发现、发明型发现发明型的科技论文是记述被发现事物或事件的背景、现象、本质、特性及其运动变化规律和人类使用这种发现前景的文章,主要阐述被发明的装备、系统、工具、材料、工艺、配方形式或方法的功效、性能、特点、原理及使用条件。从事工程施工方面的人员写这方面的论文多一些。4)设计、计算型设计、计算型的科技论文是为解决某些工程问题、技术问题和管理问题而进行的计算机程序设计,某些系统、工程方案、产品的计算机辅助设计和优化设计以及某些过程的计算机模拟,某些产品或材料的设计或调制和配制等。从事计算机等软件开发的人员写这方面的科技论文多一些。5)综述型一篇好的综述文章常常要求撰稿人在综合分析和评价已有资料的基础上,提出有关专业课题的发展演变规律和趋势。它的写法通常有两类:一类以汇集文献资料为主,辅以注释,客观而少评述;另一类则着重评述,通过回顾、观察和展望,提出合乎逻辑的、具有启迪性的看法和建议。从事管理工作的人员写这方面的科技论文较多。8.2科技论文的基本格式与写作要求8.2.1学术道德学术道德是科学研究工作者应遵循的基本伦理和规范,是保证学术正常交流,提高学术水平,实现学术积累和创新的根本保障。中国传统文化强调立德、立功、立言。“立德”位于前列,显然,它比建功立业、著书立说更为重要。德包括政治品德、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和职业道德。就学者而言,学术道德是立身之本。1.学术道德的概念道德是社会意识形态之一,是反映和调整人们现实生活中的利益关系、善恶评价标准,是依靠人们内心信念、传统习惯和社会舆论维系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的总和。学术道德是科学研究的基本伦理规范,是提高学术水平和研究能力的重要保证,对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促进学术繁荣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学术道德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与学风、教风、校风建设相互促进、相辅相成;学术道德是社会道德的重要方面,对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具有示范和引导作用。2.学术道德现实问题分析1)学术失范现象在利用信息进行学术研究时,必须遵循一定的学术道德。良好的学术道德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不伪造事实、数据,不隐瞒研究真相;二是正当、合理引用文献资料,不抄袭、剽窃他人研究成果;三是不一稿两投、多投或在自己并无贡献的论文上署名。近年来,学术活动中道德失准、行为失范的问题时有发生。一些学者违背学术研究的目的,或急功近利,粗制滥造;或媚于世俗,热衷炒作;更有甚者,丧失学术道德,以抄袭剽窃为手段换取一时之名利。个别人甚至篡改、伪造研究数据;受不良风气的影响,在研究成果鉴定、项目评审以及学校评估、学位授予审核等工作中,也出现了一些弄虚作假或试图以不正当手段影响评审结果的现象;有人还利用权力为自己谋取学位、文凭,有些学校在利益驱动下降低标准乱发文凭。这些行为和现象虽属个别,但若不加以制约,将严重污染学术环境,影响学术声誉,阻碍学术进步,进而影响整个学术群体的创新和发展。2)学术失范的原因学术道德“失范”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社会风气的影响,也有学术评价体制的弊端和学术研究者自身的道德品质等因素的影响。一是经济转轨时期的社会风气影响了学术队伍。二是学术竞争过程中刚性化的学术评价体制,导致基础性研究人才缺失。三是学术研究者自身的道德品质不高造成学术责任心降低。大体可以分为两种类型:第一种是“有才无德”型,这样的人具有一定的学术研究能力,有的甚至是该学科的领军人物,在功利心的驱使下道德滑坡,不择手段地获取更高的学术权力和社会地位;另一种就是“无才无德”型,这种人往往利用现行学术界缺乏有效的监督和学术质量评估体制,抓住体制和运行机制的缺陷,或东拼西凑,或弄虚作假,却能达到其晋职、提拔、加薪、奖励等目的。3.学术道德的基本要求在从事科学研究的过程中,应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和《专利法》以及中国科协颁布的《科技工作者科学道德规范(试行)》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社会公德及学术道德规范,要形成坚持科学真理、尊重科学规律、崇尚严谨求实的学风,勇于探索创新,恪守职业道德,维护科学诚信。(1)尊重他人已经获得的研究成果。(2)尊重合作对象。

(3)正确评价作品。

(4)尊重研究对象。(5)整个研究过程要实事求是。(6)诚实严谨地与他人合作,耐心诚恳地对待学术批评和质疑。(7)对研究成果做出实质性贡献的有关人员拥有著作权。(8)不得利用科研活动谋取不正当利益。4.学术道德氛围的营造学术道德建设与整个学术界的道德建设互为前提和条件,其目的在于培养具有强烈的道德自觉性、充分了解相关学术规范并具有道德行为能力的学术新生力量,并带动整个学术界的道德建设改革,从而为良性循环、可持续发展的学术生态圈的建立提供充足的道德氧气。学术道德是治学的起码要求,是学者的学术良心,其实施和维系主要依靠学者的良心以及学术共同体内的道德舆论。(1)建立学术道德奖励和惩处制度。(2)对模范遵守学术规范和学术道德的科学研究人员,要广泛宣传和表彰。(3)对违反学术道德的人员,实行“学术道德一票否决制”。(4)自律与他律相结合。8.2.2科技论文的格式要求1.基本格式科技论文的结构具有一定的规律,形成了一套独有的结构程序,因而相关机构为之制定了相应的标准,对其格式进行了规范,并提供给广大科技人员、科研团体或其他相关人员作为参考。1988年1月1日起实施的国家标准《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GB/T7713—1987》对科技论文的撰写和编排格式做了规定,指明报告与论文由前置部分和主体部分两大部分构成,如图8-1所示。为了使学位论文的组成要素及结构等方面尽可能与国际标准保持一致,以达到资源共享和国际交流的目的,2007年5月1日实施的国家标准《学位论文编写规则GB/T7713.1—2006》部分代替了《G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B/T7713—1987》。一般的学术论文通常只包括8个部分,如图8-2所示。论文的主题确立、论据选取、论证展开、结构安排、章节划分、层次标题及材料组织等,则需要论文作者和刊物编者根据研究对象、研究的目的和方法,以及论文内容等实际情况灵活处理。可以说,既符合规定的格式要求,又具有独立的主题思想、表达手法、写作风格和编排特色,才是一篇高质量的论文。2.科技论文的写作要求科技论文的写作格式是写作科技论文时应满足的规格和式样方面的统一要求。按照这种基本规律来写作,既便于作者整理材料,比较完整地表达思考过程和研究成果,也便于读者阅读理解和把握要点。由于科学技术领域广泛,不同科学以及每个学科都有不同的课题,在表达形式上又有自己的一些特殊要求,所以既要注意共同需求的一般格式,又要注意各自学科的个性。这样才能比较准确且完整地反映出科研成果的内容,写好本专业、本学科的科技论文。1)标题标题又称为题目、题名、篇名,是文章的眉目,是科技论文的必要组成部分,是作者以最恰当、最简明的词语反映论文最重要的特定内容的逻辑组合。论文标题是一篇论文给出的涉及论文内容范围与水平的第一个重要信息。一个好的标题,既能概括整篇论文的中心内容,又能引人入胜。论文标题不仅影响论文的选材与内容涉及的范围,而且还影响论文的写作方式和文章的深度,甚至决定了论文发表后的学术影响。这就要求论文的作者在拟定论文标题时一定要准确得体、简明醒目。一般来说,论文标题的拟定应遵循以下原则:(1)标题宜小不宜大。(2)要尽量选择自己熟悉的论题。(3)题目的选择要避免与别人雷同。(4)一般而言,题名应简短,不应很长。2)著者署名著者是指在论文的构思、具体研究工作的执行及撰稿执笔等方面做出主要贡献的,能够对论文的主要内容负责答辩的人员,是论文的法定主权人和责任者。著者署名是科技论文的必要组成部分,一是为了表示对文章负责,二是记录作者的劳动成果,三是便于读者与作者联系。论文署名尽量不用笔名和化名,姓名应给全名,以免给读者带来不便。如果是多人合作完成,则应按贡献的主次来排名次。要注意的是,署名人数不应太多。通常,对论文涉及的部分内容只做过咨询、给过某种帮助或仅参与辅助劳动的人员,不宜按著者身份署名,但是可以注明他们曾参与了哪一部分的具体工作,或是通过文末致谢的方式对他们的贡献和劳动表示谢意。同时还应给出著者完成研究工作的单位和通信地址,以便读者在需要时与作者联系。通常,将署名置于题名下方,在作者名下注明工作单位、单位所在地、邮政编码,具体格式如图8-3所示。3)摘要

摘要又称为文摘、概要、内容提要,是论文基本内容的缩影。根据《GB6447—1986》的定义,摘要是以提供文献内容梗概为目的,不加任何评论和补充解释,简明、确切地记述文献重要内容的短文。摘要是现代学术信息交流、利用与表达的最便捷形式,它既是二次文献的主体,又是一次文献。摘要反映了论文的基本思想内容,文字必须十分简练,内容必须充分概括。(1)摘要的三种形式:①

报道性摘要,即资料性摘要或信息性摘要。它要求概括地、不加注释地陈述论文研究的目的、方法、结果及得出的结论等主要信息,向读者提供论文中全部的创新内容和尽可能多的定量或定性信息。一般的学术论文都应尽量写成报道性摘要。报道性摘要一般以不超过460字为宜。②

指示性摘要,即概要性摘要或简介性摘要。它只简要地介绍论文的论题,或者概括阐述论文的目的、主要内容及取得的进展,使读者对论文的主要内容有一个概括的了解。综述性论文应撰写指示性摘要。指示性摘要一般以200字左右为宜。③

报道指示性摘要,即以报道性摘要的形式表述论文中价值最高的那部分内容,其余部分以指示性摘要的形式表达。通常,资料性、评论性的论文一般需撰写报道指示性摘要。报道指示性摘要以200~300字为宜。(2)编写摘要的注意事项。①

摘要中应排除本学科领域已成为常识的内容;切忌把应在引言中出现的内容写入摘要,一般也不要对论文内容做阐述和评论(尤其是自我评价)。②

不得简单重复标题中已有的信息。比如一篇文章的标题是《几种中国兰种子试管培养根状茎发生的研究》,摘要的开头就不要再写:“为了……对几种中国兰种子试管培养根状茎的发生进行了研究。”③

结构严谨,表达简明,语义确切。摘要一般不分或力求少分段落,忌发空洞的评语,不作模棱两可的结论。摘要先写什么,后写什么,要按逻辑顺序来安排。句子之间要上下连贯,互相呼应。摘要中尽量少使用长句,句型应力求简单。每句话要表意明白,无空泛、笼统、含混之词。但摘要毕竟是一篇完整的短文,电报式精简写法也不足取。④

用第三人称。不要使用“本文”“作者”“我们”等作为摘要陈述的主语,建议采用“对……进行了研究”“报告了……现状”“进行了……调查”等记叙方法标明科技论文的性质和文献主题。⑤

其他注意事项。要使用规范化的名词术语,不用非公知公用的符号和术语。对于新术语或尚无合适中文术语的,可用原文或译出后加括号注明原文;除了实在无法变通以外,一般不用数学公式和化学分子式;不出现插图和表格;一般不用引文,除非该文献证实或否定了他人已出版的著作;对于缩略语、简称、代号,除了相邻专业的读者也能清楚理解的以外,在首次出现时必须加以说明;科技论文写作时应注意采用法定计量单位。4)关键词关键词是为了满足文献标引或检索工作的需要而从论文中取出的能表现全文主题内容的词或词组。关键词包括叙词和自由词两种:叙词(正式主题词)是指收入《汉语主题词表》(叙词表)中可用于标引文献主题概念的经过规范化的词或词组;自由词是指直接从文章的题名、摘要、层次标题或文章其他内容中抽出来的,能反映该文主题概念的自然语言(词或词组),是未经规范化的即未收入主题词表中的词或词组。编写关键词时应注意:(1)现代科技期刊一般给出3~8个关键词。(2)关键词的标引应按《学术出版规范关键词编写规则》(CY∕T173-2019)的规定,在审读文献题名、前言、结论、图表,特别是在审读文献的基础上,对文献进行主题分析,然后选定关键词。(3)关键词作为论文的一个组成部分列于摘要之后。(4)论文要求书写与中文对应的英文关键词,中英文关键词的数量是一致的。5)绪论绪论又称为引言、绪言、导语等,经常作为学术论文的开端并由它引出文章。绪论的主要作用就是回答“为什么研究”这个问题,向读者介绍该研究课题的前因后果。它简明论述论文的写作动机,本课题相关的前人成果和知识空白及本文的内容、意义、理论依据,所采用的方法和想达到的目的等。同时,绪论要详细说明前人已有哪些成果,做过哪些工作,提出过哪些论点,还存在哪些问题,以至本文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等。由此使读者大致了解到本学科的进展概况,从而评论作者论文的新贡献。(1)绪论应言简意赅。绪论应根据研究课题的具体情况去把握论述重点,阐明自己的写作目的,主题突出、语言精练;不应详述同行熟知的,包括教科书上已有陈述的基本理论、实验方法和基本方程的推导。(2)绪论不等同于文摘,更不是文摘的注释。(3)绪论要尊重科学,实事求是。有些作者在论文的绪论中爱对自己的研究工作或能力写几句客套话来表示谦虚,如“由于时间仓促和作者水平所限”或“由于经费有限,时间仓促”或“不足或错误之处在所难免,敬请读者批评指正”等,其实大可不必。因为:①

这本身是客套话,不符合科技论文的严肃性要求。②

既是论文,作者应有起码的责任感和自信心。这里的责任感表现在自我要求不能出差错;自信心表现为主要问题上不会有差错。③

水平高低,质量好坏,应让读者去评论。④

如实评述,防止吹嘘自己和贬低别人。6)正文正文是科技论文的核心组成部分,主要回答“怎么研究”这个问题,其水平标志着论文的学术水平或技术创新的程度。由于论文作者的研究工作涉及的学科、选题、研究方法、工作进程、结果表达方式等有很大的差异,所以对正文要写的内容不能做统一的规定。但是,总体思路和结构安排应当符合“提出论点,通过论据来对论点加以论证”这一共同要求。立意与谋篇是科技论文写作的中心环节。正文的立意就是把论文的主题思想在正文部分确立起来;正文的谋篇就是要安排好正文的结构,选择好正文的材料,充分而有效地表达论文的主题。(1)正文的内容。正文占论文的主要篇幅,可以包括以下部分或内容:调查对象、实验和观测方法、仪器设备、材料原料、实验和观测结果、计算方法和编程原理、数据资料、经过加工整理的图表、形成的论点和导出的结论等。一般,正文可分为几个段落来写。每个段落需列什么样的标题没有固定的格式,但大体上可以有以下几个部分(以实验研究类论文为例)。①

理论分析。理论分析包括论证的理论依据,对所作的假设及其合理性的阐述,对分析方法的说明。其要点是:假设、前提条件、分析的对象、适用的理论、分析的方法、计算的过程等。写作时应注意区别哪些是已知的(前人已有的),哪些是作者首次提出来的,哪些是经过作者改进的,这些均要交代清楚。②

实验材料和方法。材料的表达主要指对材料的来源、性质和数量,以及材料的选取和处理等事项的阐述。方法的表达主要指对实验的仪器、设备以及实验条件和测试方法等事项的阐述。由于科学技术研究成果必须接受检验,介绍清楚这些内容的目的在于使别人能够重复操作。写作要点是:实验对象和实验材料的名称、来源、性质、数量、选取方法和处理方法,实验目的,使用的仪器或设备(包括型号、名称、测量范围和精度等),实验及测定的方法和过程,出现的问题和采取的措施等。材料和方法的阐述必须具体真实。如果是采用前人的研究成果,只需注明出处;如果是改进前人的研究成果,则要交代改进之处;如果是自己提出的,则应详细说明,必要时可用示意图、方框图或照片图等配合表述。③

实验结果及其分析。实验结果及其分析是论文的价值所在,是论文的关键部分。它包括给出结果并对结果进行定量或定性的分析。写作要点是:以绘图和(或)列表(必要时)等手段整理实验结果,通过数理统计和误差分析说明结果的可靠性、再现性和普遍性,进行实验结果与理论计算结果的比较,说明结果的适用对象和范围,分析不符合预见的现象和数据,检验理论分析的正确性等。给出实验结果时应尽量避免把所有数据和盘托出,而要对数据进行整理并采用合适的表达形式,如插图或表格等。在整理数据时,不能只选取符合自己预料的,而随意舍去与自己料想不符或相反的数据。有些结果异常,虽然无法解释,也不要轻易舍去(可以加以说明),只有在找到确凿证据足以说明它们确属错误之后才能剔除。结果分析时,必须以理论为基础,以事实为依据,认真、仔细地推敲结果。既要肯定结果的可信度和再现性,又要进行误差分析,并与理论结果做比较(相反,如果论题产生的是理论结果,则应由试验结果来验证),说明存在的问题。分析问题要切中要害,不能空泛议论。要压缩或删除那些众所周知的一般性道理的叙述,省略那些不必要的中间步骤或推导过程,突出精华部分。此外,对实验过程中发现的实验设计、实验方案或执行方法方面的某些不足或错误也应说明,以供读者借鉴。④

结果的讨论。对结果进行讨论的目的在于阐述结果的意义,说明与前人所得结果不同的原因,根据研究结果继续阐发作者自己的见解。写作要点是:解释所取得的研究成果,说明成果的意义,指出自己的成果与前人研究成果或观点的异同,讨论尚未定论之处和相反的结果,提出研究的方向和问题。最主要的是突出新发现、新发明,说明研究结果的必然性或偶然性。(2)正文的写作要求及注意事项。正文的写作必须做到实事求是、客观真切、准确完备、合乎逻辑、层次分明、简练可读。具体要求有如下几点:①

试验与观察、数据处理与分析、试验研究结果的得出是正文的最重要内容,应该给予极大的重视。要尊重事实,不应妄加猜测,不应忽视偶发性现象和数据。②

写学术论文不要求有华丽的辞藻,但要求思路清晰,合乎逻辑,用语简洁准确、明快流畅;内容务求客观、科学、完备。③

物理量与单位符号应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的规定,选用规范的单位和书写符号。若不可避免的需选用非规范的单位或符号时,应考虑该行业的习惯,或使用法定的计量单位和符号加以注解和换算。④

考虑到制版的困难与出版费用,插图应尽量不用折页,少用彩色图,多用黑白图。图、表要细心设计,精心选择,删除那些可有可无或表达类同含义的图和表。图、表应随文给出,编排在第一次提到它的文字段落后面,并应争取安排在同一视觉版面上。⑤

教科书式的撰写方法是撰写科技论文的一大忌。对已有的知识应避免重新描述和论证,尽量采用标注参考文献的方法。对用到的某些数学辅助手段,应防止过分注意细节的数学推演,需要时可采用附录的形式供读者选读。(3)正文的书写形式。正文通常占论文篇幅的大部分,为了逻辑清晰地表达作者的观点,论文一般有两种写作形式:①

可以分层深入,逐层剖析,按层设小标题。用小标题进行分层时,每个小标题都应有标题名。小标题下的论述内容只能围绕该小标题来论述。当用小标题对正文进行分层时,每层的小标题均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码。一个编码的两个数字之间用圆点“.”分隔开,末位数字后面不加圆点,如“1”“2.1”“3.1.1”。所有的编码均左顶格书写,最后一个序数码之后空一格写标题。当用小标题对正文分层时,一般不超过4级,如“”,最后一级内如果还要分层可用“(1)”“(2)”的形式表述。②

有些作者一气呵成写完论文,故只将正文分为若干个自然段即可。分成若干个自然段时,应当注意一个自然段只能表达一个中心意思。不论是内容上还是逻辑上,段与段之间都有着承上启下的关系,不仅要关注每一个自然段的写作效果,更要注意整篇论文的整体性和统一性。7)结论结论(或讨论)是整篇文章的最后总结,但它不是论文的必要组成部分。结论不是正文中各段小结的简单重复,是从正文的全部内容出发,经过论述、推理、分析,主要回答论文“研究出什么”。(1)结论的特性。结论应该以正文中的试验或考察中得到的现象、数据和阐述分析作为依据,由此完整、准确、简洁地指出。结论一般应包括:①

实验得到的结果所揭示的原理及其普遍性;②

研究中有无发现例外或本论文尚难以解释和解决的问题;③

与先前已经发表过的(包括他人或著者自己)研究工作的异同;④

本论文在理论上与实用上的意义与价值;⑤

对进一步深入研究本课题的建议。(2)结论的写作注意事项:①

概括准确,措辞严谨。结论是论文最终的、总体的总结,对论文创新内容的概括应当准确、完整,不要轻易放弃,更不要漏掉一条有价值的结论,但也不能凭空杜撰。措辞要严谨,语句要像法律条文那样,只能作一种解释,清清楚楚,不能模棱两可,含糊其词。肯定和否定都要明确,一般不用“大概”“也许”“可能是”这类词语,以免使人有似是而非的感觉,怀疑论文的真正价值。②

明确具体,简短精练。结论部分有相对的独立性,专业读者和情报人员可以只看摘要和(或)结论就能大致了解论文反映的成果和成果的价值,所以结论部分应提供明确、具体的定性和定量的信息。对要点要具体表述,不能用抽象和笼统的语言。可读性要强,如一般不单用量符号,而宜用量名称,比如说“T与P成正比关系”不如说“××温度与××压力成正比关系”易读。行文要简短,不再展开论述,也不对论文中各段的小结作简单重复。语言要锤炼,可有可无的词语要删去,如“通过理论分析和实验验证,可得出下列结论”这样的行文一般都是不必要的。8)致谢致谢一般单独成段,放在文章的最后面,但它不是论文的必要组成部分。它是对论文的选题、构思或撰写给予指导或建议,对考察或实验过程中做出某种贡献的人员,或给予过技术、信息、物质或经费帮助的单位、团体或个人致以的谢意。致谢前应征得被致谢人的同意,致谢时应指出被致谢人的具体贡献。成果正式发表时应说明成果的资助背景。对于例行的劳动可不必专门致谢。9)参考文献参考文献是现代学术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为了反映文稿的科学依据和著者对他人研究成果的尊重而向读者提供文中引用的有关资料的出处,或为了节约篇幅和叙述方便,提供在论文中提及而没有展开的有关内容的详尽文本。被列入的参考文献应该只限于那些著者亲自阅读过和论文中引用过而且正式发表的出版物或其他有关档案资料。私人通信、内部讲义及未发表的著作,一般不宜作为参考文献,但可用脚注或文内注的方式,以说明引用依据。《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是供著者和编辑编撰文后参考文献使用的国家标准,目前最新版是《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GB/T7714—2015》,该规则规定了我国参考文献的著录应采用国际上通行的“顺序编码制”和“著者—出版年制”。前者根据正文中引用参考文献的先后,按著者、题名、出版事项的顺序逐项著录;后者首先根据文种(按中文、日文、英文、俄文、其他文种的顺序)集中,然后按参考文献著者的姓氏笔画或姓氏首字母的顺序排列,同一著者有多篇文献被参考引用时,再按文献出版年份的先后依次给出。其中,顺序编码制为我国科技期刊普遍采用,因此,这里只介绍这一种。

(1)文内标注格式。采用顺序编码制时,在引文处,按它们出现的先后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码,并将序码置于方括号内,视具体情况把序码作为上角标,或者作为语句的组成部分。例如,“在文献[1]中,在RichardS.Crandall[2]和PorponthSichanugrist[3]等人工作的基础上,用平均场区域近似方法,对p-i-na-Si:H薄膜太阳电池进行了解析分析,得到了填充因子Ff等性能参数与电池结构参数的关系”。这里,[2]和[3]作为角注,用了上角标形式表示,而[l]是语句的组成部分,就未写成角标。(2)文后参考文献表的编写格式。采用顺序编码制时,在文后参考文献表中,各条文献按在论文中的文献序号顺序排列,项目应完整,内容应准确,各个项目的次序和著录符号应符合规定。参考文献表中各著录项之间的符号是“著录符号”,而不是书面汉语或其他语言的“标点符号”,所以不要用标点符号的概念去理解。参考文献著录的条目以小于正文的字号编排于“致谢”部分之后,“附录”部分之前。参考文献序号用[1]、[2]…表示,各种文献类型的参考文献类型及其标识如表8-1和表8-2所示:每一参考文献条目的末尾均以“.”结束,各类参考文献条目的编排格式及示例如下:①

专著(图书)。[序号]主要责任者.题名:其他题名信息[文献类型标识/文献载体标识].其他责任者.版本项.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引文页码[引用日期].获取和访问路径.数字对象唯一标识符.[1]阮海红,王志华.信息传播与文献检索[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2]许国梁.中学物理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16-20.[3]张伯伟.全唐五代诗格会考[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2002:288.[4]哈里森·沃尔德伦.经济数学与金融数学[M].谢远涛,译. 2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235-236.[5]牛志明,斯温兰德,雷光春.综合湿地管理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北京:海洋出版社,2012.[6]蒋有绪,郭泉水,马娟,等.中国森林群落分类及其群落学特征[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②

专著(图书)中析出的文献。[序号]析出文献主要责任者.析出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识/文献载体标识].析出文献其他责任者∥专著主要责任者.专著题名:其他题名信息.版本项.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析出文献的页码[引用日期].获取和访问路径.数字对象唯一标识符.[7]程根伟.1998年长江洪水的成因与减灾对策[M]//许厚泽,赵其国.长江流域洪涝灾害与科技对策.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32-36.[8]贾东琴,柯平.面向数字素养的高校图书馆数字服务体系研究[C]//中国图书馆学会.中国图书馆学会年会论文集:2011年卷.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1:45-52.③

连续出版物中的析出文献。[序号]析出文献主要责任者.析出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识/文献载体标识].连续出版物题名:其他题名信息,年,卷(期):页码[引用日期].获取和访问路径.数字对象唯一标识符.[9]于潇,刘义,柴跃廷,等.互联网药品可信交易环境中主体资质审核备案模式[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52(11):1518-1523.[10]胡雪玉,李龙,郑秋生,等.轻薄型毛织物生产[J].毛纺科技,2010,38(1):53-57.[11]丁文祥.数字革命与竞争国际化[N].中国青年报,2000-11-20(15).[12]LIUZH,ZHUXG,WULX,etal.Effectsofinterfacialadhesionontherubbertougheningofpoly(vinylchloride)I:Impacttests[J].Polymer,2000,42(3):737-746.④

专利文献。[序号]专利申请者或所有者.专利题名:专利号[文献类型标识/文献载体标识].公告日期或公开日期[引用日期].获取和访问路径.数字对象唯一标识符.[13]邓一刚.全智能节电器:200610171314.3[P].2006-12-13.[14]河北绿洲生态环境科技有限公司.一种荒漠化地区生态植被综合培育种植方法:01129210.5[P/OL].2001-10-24[2002-05-28].http://211.152.9.47/sipoasp/zlijs/hyjs-yx-new.asp?recid=01129210.5&leixin=0.⑤

学位论文。[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D].学位颁发地:学位颁发单位,年份.[15]张志祥.间断动力系统的随机扰动及其在守恒律方程中的应用[D].北京:北京大学,1998.[16]张和生.地质力学系统理论[D].太原:太原理工大学,1998.[17]CALMSRB.Infraredspectroscopicstudiesonsolidoxygen[D].Berkeley:Univ.of California,1965. ⑥

报告。[序号]主要责任者.题名:其他题名信息[R].出版地:出版者,年份.[18]冯西桥.核反应堆压力容器的LBB分析[R].北京:清华大学核能技术设计研究院,1997.[19]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2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现状统计报告[R/OL].(2012-01-16)[2013-03-26].http:∥www.cnnic.net.cn/hlwfzyj/hlwxzbg/201201/P020120709345264469680.pdf.⑦

电子资源。[序号]主要责任者.题名:其他题名信息[文献类型标志/文献载体标志].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引文页码(更新或修改日期)[引用日期].获取和访问路径.数字对象唯一标识符.[20]HOPKINSONA.UNIMARCandmetadata:Dublincore[EB/OL].(2009-04-22)[2013-03-27].http:∥archive.ifla.org/IV/ifla64/138-16le.htm.[21]萧钰.出版业信息化迈入快车道[EB/OL].(2001-12-19)[2002-04-15].http://www.creader.com/news/20011219/200112190019.html.⑧

国际、国家标准。[编号]责任人.标准名及代码[S/OL].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份:起止页码.[引用日期]网址.[22]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卷烟感官质量要求:GB5606.4—2005[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5.[23]全国信息与文献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文献著录:第4部分

非书资料:GB/T3792.4—2009[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0:3.[24]国家环境保护局科技标准司.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 15616—1995[S/OL].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96:2-3.[2013-10-14].http://wenku.baidu.com/view/b950a34b767f5acfa1c7cd49.html.参考文献的责任者不超过三个的全部著录,超过三个的只著录前三个,并加“等”字。(3)编写参考文献时应注意的问题。①

参考文献的选择有原创性、必要性、重要性的原则。具体来说,就是要求文献必须数量充分、重点突出、原创报道、著录规范。作者要有严谨的科学态度,必须严格遵守参考文献著录的规则,著录作者阅读过、原创的、精选的、与所著论文相关的文献。②

不允许因为作者或编辑部原因,故意引用本人、他人或某个刊物的文献。③

不应该隐匿参考文献。论文中采纳了他人的论述,吸收和利用了他人的研究成果,却有意不将其作为注释或参考文献列出,回避文献出处,使人分不清哪些是他人的已有成果,而哪些是作者自己新的学术创造。这与剽窃和抄袭的区别在于,作者虽付出了大量劳动,得出了研究的观点,但为了突显研究的创新性,论文中故意不著录查阅到的相关或类似研究文献,等于变相将前人的成果据为己有;或为了遮掩作者研究的不足,故意隐匿他人在这方面有关的正确观点。这些均是不可取的。④

不允许引用无关参考文献。作者为了彰显自己查阅了大量文献,故意列出一些与研究内容基本没有关系的文献;或作者根本没有查阅,而是直接从他人的参考文献中搬来;或为了表示作者的研究水平和能力,列出一些无关或看似有关,实际上根本没有查阅的文献。⑤

参考文献一般放在论文末尾,编排格式可按国家标准局制定的《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或相关刊物的要求执行。10)附录附录是论文的附件,不是必要组成部分。它在不增加文献正文部分的篇幅和不影响正文主体内容叙述连贯性的前提下,向读者提供论文中部分内容的详尽推导、演算、证明,仪器、装备或解释、说明,以及提供有关数据、曲线、照片或其他辅助资料(如计算机的框图和程序软件)等。

注释亦称“注解”,指对书籍、文章中的词语、引文出处等所作的说明。注释是学术论文的附加部分,其作用是说明论文中的引文出处,或者对论文需要加以解释的地方予以说明。《中国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学报编排规范》(修订版)中指出“注释指作者进一步解释自己所要表达的意思,注释安排在当页页脚,用带圈数字表示序号,如注①、注②等,注释的序号与文中序号一一对应”,“注释是在文章中对一段话、一句话的深入解释,一般用[]、《

》号说明此段文字出处,或者此种观点出自何处”。注释的形式和规定主要有:(1)夹注。夹注是指在正文中或图释中注释,即要在注释的字词后面加上括号,在括号内写明注文。夹注有以下几种情况:一是直接引文,在引文后注明出处;二是间接引文,在表述后面注明他人的姓名及其见解发表的年份;三是对文中某个词语做简单说明或标出其另外一种提法;四是引文为短语,在引文后注明(某某语)即可。(2)脚注。脚注也叫页下注,即在需要注释的地方用①、②之类的标示,把注释的内容置于本页下端。(3)尾注。尾注把注释集中于全文、全书或书中某一章的末尾。8.3科技论文写作8.3.1一般科技论文的写作1.撰写科技论文的前期准备论文写作的前期工作主要包括选题和拟订提纲两部分内容。

1)选题选题是指选定论题,论题是论文写作所涉及的主要内容。选题是科技论文写作的第一步,选题是否恰当,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论文的水平和质量,决定着能否顺利完成科学研究,最终能否成功地完成论文的写作。所以人们常说,选择了正确的论题,论文就成功了一半。这就说明选题的准确是重要的、严肃的、困难的。论文选题涉及多种因素,其原则是必须选择客观上有意义、主观上有见解的课题,这两者决定了论文完成的客观必要性和现实可行性。为了选择“最佳论题”,应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1)要选择有科学价值的论题。所谓科学价值,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实用价值,即能解决人们社会活动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对人们的社会实践活动具有指导意义;二是理论价值,即科学本身发展的意义。也就是说科学研究的选题无论直接还是间接,都应有利于我国的社会化建设,推动我国科学事业的发展,有利于人类的进步。贯彻这一原则,选题思路大致如下:①

从生产实践和社会发展需要中选题。例如,我国地质学家李四光创立了地质力学这门崭新的地质学科。国家需要石油,他就把运用这一理论寻找石油作为自己的研究课题,在他的理论指导下,我国找到了一个又一个大油田,一扫“中国贫油”的谬论。国家需要加强地层预报,他又把运用这一理论探索地震的规律作为自己的研究课题,提出了在研究地质构造活动的基础上,观测地应力的变化,为实现地震预报指明了方向。生产实践作为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科学技术研究课题选择的主渠道。②

从自然科学的内部矛盾中选题。自然科学的许多研究课题,是从其自身内部矛盾中提出来的,只要我们善于分析其内部矛盾,就能发现研究课题。例如,1869年门捷列夫正式发表了元素周期律,指出“元素的性质随着其原子量的增加而呈周期性的变化”。后来,人们发现有一些元素并非按原子量的大小顺序排列。这个矛盾推动了许多科学家去探索。英国物理学家莫斯莱用x射线测定原子核所带正电荷数量,提出了“原子序数”的概念,指出“元素的性质随着其原子核电荷数的增加而呈周期性的变化”,从而解决了原先按原子量进行排列所产生的理论与实践的矛盾,使门捷列夫的元素周期律得到了修正和补充。另外,科学史上提出的问题、假说和猜想也是自然科学内部矛盾运动的一种表现形式,许多科学家就是从中选题进行研究而获得成功的。例如,陈景润选了“哥德巴赫猜想”,吴健雄选了“李(政道)杨(振宁)假说”等。③

在学科交叉的领域中选题。在学科交叉的领域中选题,就是要抓住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新特点,寻找交叉学科的结合部、渗透区,从中提出研究课题。科研者可以在两门相邻学科的边缘地带寻找结合部,建立新的边缘学科。④

在偶然现象中选择课题。这种选题方法实质就是通过偶然现象去找出背后隐藏着的起决定作用的规律。例如,伽利略从屋顶吊灯平稳和匀称的摆动这种司空见惯的现象开始研究,终于提出了钟摆的“等时性定律”,不久他又用该定律制造出“脉搏计”。牛顿由苹果落地发现地心引力说。另外,被天文学家称为20世纪60年代最伟大的“偶然发现”—“3K微波背景辐射”的发现也是基于偶然。1965年美国贝尔公司在改进卫星通信时,意外地收到一种微波的无线电信号,他们紧紧抓住这一机遇性课题,经过反复研究发现了3K微波背景辐射。(2)选择适合自己特点的论题。科技论文写作一定要从自己的实际出发,考虑个人特点。个人特点主要指两个方面:一是自己的业务专长和学科特点,二是个人的兴趣和爱好。①

结合个人业务专长和学科特点。无论是进行科学研究还是从事社会工作,由于分工不同,大多数人只能对自己的专业较为精通,有一定的积累,对本专业内的某些专门性的问题也会有一定的见解。如果选择这一类的论题,写起来就会驾轻就熟,完成得比较顺利。否则,选择自己不熟悉的论题,就会无从下笔。②

结合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兴趣是研究的动力,爱好是最好的老师。对某一专业兴趣浓厚,执着追求,这是写好论文的基础。只要有兴趣,就会对自己的专业处处留心,也会对本专业、本学科的发展变化情况较为关注,对问题思考得也比较深入,储备的资料也较多。选这类论题,就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写起来得心应手。(3)选题要现实可行,可持续发展。现实可行就是要选条件成熟,难易适当的论题。有些论题虽有价值,但受目前条件所限,尚无法撰写。影响课题现实可行的因素有主客观两方面的条件:客观条件如资料、信息、图书不足,实验手段、仪器设备缺乏等;主观条件如学识条件有限,学科知识储备不足,对某一专题研究时间较短,尚无深刻而独到的见解。至于选择难易适当的论题,主要是量力而行,不能好高骛远,脱离实际。选择过大过难的课题,作者往往不好驾驭,如“中国煤矿业发展战略”出现在个人的论文中,则显得太大。但论题太小也不行,一是无法体现科技论文的学术性,二是无法清晰完整阐明作者的意图。所谓可持续发展,是指目前社会各行业、各学科都提倡的一种理念。“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并能满足后代人需求的发展”,应用到我们的选题选择中,它深刻地表明:选题的研究成果应当既促进当代人的发展,但又不能削弱、危害后来人发展的可能性,同时,要求这个选题在现今社会是一个恰当的选题,在将来也是有意义、有价值的。这种理念在当今时代是很重要的。(4)选题要关注当前世态的发展。在科学研究选题过程中,不能只是一门心思扑在“专业”上,还要注意当前国内外经济、政治等各方面事态的发展,积累各方面大量的知识。从自己的专业研究方向出发,切合本学科的实际,广泛阅读国内外相关资料,得出对这个课题的客观预测和评估。认清发展趋势,可以避免走弯路,走回头路,使自己的科研方向与社会发展相一致,从而推动整个学科的发展。2)拟定提纲(1)提纲的作用。从写作程序上讲,编写提纲是作者动笔行文前的必要准备。用简洁明了的语言安排出论文的篇章结构,把文章的逻辑关系视觉化,就是编写提纲。一个好的提纲,能帮助作者理清思路,把握论文的逻辑构成情况,将观点和材料组织成先后有序、连贯周密的论文轮廓。具体来讲,编写提纲的好处至少有以下4个方面:①

能合理展现文章的结构,找出文章最佳的结构方案,并使重要的内容不会遗漏;②

能使作者严谨、周密地思考问题,加强文章的条理性;③

能使作者思路连续,即使中断一段时间,思路也容易接上;④

当一篇文章由多人合作写作时,提纲能使文章内容互相衔接协调,也为写作和修改提供依据。(2)提纲的分类。提纲可分为简单提纲(又称“标题提纲”)和详细提纲(又称“句子提纲”)。简单提纲即根据写作格式的要求,用标题的形式,非常概括地写出各部分的内容。这种提纲简明扼要,一目了然,也节省时间。详细提纲是根据基本格式的要求,用一个或几个意思完整的句子把各部分的内容写出来。这种方法具体、明确,不易遗失内容。提纲的选择要根据作者的需要来编制。如果考虑周到,调查详细,用简单提纲即可完成论文写作;但如果考虑粗疏,调查不周,则必须用详细提纲。对于初次写作的人,或者内容比较复杂的论文,一般采用详细提纲。2.理论准备初步确定论文选题、撰写详细提纲后,必须进行理论准备,否则论文将迷失方向。理论准备是启动研究的基础,理论准备主要是查阅文献,搜集和整理分析资料。1)查阅文献查阅文献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全面地考虑所要研究的课题,从而最终确定研究的课题,找到研究的起点和应解决问题的重点:可以充分利用已有的科研成果,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劳动;可以学习以前研究所采用的方法手段,提供对研究有益的思路或修改意见;可以从其他类似或同性质的研究中得到启发,触发灵感,发现新问题,形成自己的现点;可以了解与选题有关的研究趋势,有助于把握研究选题的方向;可以为进一步研究提供背景和基础,为解释研究结果提供背景材科,避免在研究中可能出现的差错,克服意想不到的困难。为了深刻理解和正确运用基本理论,查阅文献时要注意以下几点:①

与选题有关的经典著作和重要文献要通读,做到读懂读通,边读边想。想通与课题有关的理论问题,切忌一知半解或片面理解。②

做读书笔记,把与课题有关的理论要点、警句摘录下来。还可写读书心得,加深理解。如果是自己的书或报刊则可以作眉批,或把疑点、难点做出标记标注在上面,以备日后进一步研究。③

必须善于理论联系实际,这样可以更确切地理解有关理论。④

必须在理论指导下进行创造性的思考,努力从前人的知识中寻求某些启发,用于指导自己探索当前面临的问题。对于前人提出的结论中那些已经不适合现实情况的部分,要敢于提出疑问,敢于提出新的看法。2)搜集资料一切科研工作,一切发现发明,总是部分以与他人的协作为条件,部分以对前人劳动的利用为条件而完成的。搜集资料就是通过多种途径,尽可能广泛地获取与主题有关的资料。搜集资料是对前人劳动的利用,是研究工作中十分重要的一环。搜集资料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以后一系列的研究活动。在搜集资料时有以下三种来源不同的资料:(1)直接资料,即论文作者通过亲自调查、观察或科学实验得到的材料。(2)间接资料,即作者从文献资料中得到的或由他人提供的材料。(3)发展资料,即作者对直接资料和间接资料加以整理、分析、研究而形成的资料。充分搜集与论文选题密切相关的一切资料,对于论文的写作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3)整理分析资料资料的整理分析就是将所获取的资料经过阅读、鉴别、评估、筛选和分类、汇编、分析、撰写读书报告和资料综述,使原来分散的、个别的、局部的、无系统的资料,变成能说明事物的发展,显示其变化,论证其道理或指出其规律的系统资料,最后根据研究的目的或文章的主题决定取舍,并考虑资料在文中如何引用最为恰当。3.论文的撰写一篇高质量的科技论文,要做到以下几点。(1)掌握各部分写作重点。(2)紧紧围绕主题写作。(3)科技论文讲究摆事实讲道理,以理服人。(4)语言简明、准确、连贯、通顺,文字简练、层次清晰、逻辑性强。(5)文字书写要规范,标点符号要正确。(6)由于技术具有地域性和交易性,因此,技术论文还应注意保守其商业机密。(7)对于实验性或试验性的论文,一定要按照客观事物的内在逻辑关系来表述,而不应按照实验或试验的时间顺序来表述。4.论文的修改在论文交稿之前,作者应对论文进行修改与校核。不论是初次撰写论文的作者,还是经常撰写论文的作者,这都是必要的。1)论文修改的作用(1)修改是作者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人们对某一对象的认识是从表层到深层逐步深入的,也是从单方面到多方位、多角度整体把握的过程。科技论文是对科学领域中的问题进行探讨总结,表述科学研究成果的文章,它要提出一个新的观点,并以许多材料进行论证,这就要求必须有一个严密、完整、科学的逻辑构成。只有经过反复的研究、深入的思考、不断的修改,才能恰当反映这个观点。因而论文的修改过程,就是再观察、再认识研究对象的过程,也是弥补先前不足,纠正以前误区,深刻、全面地把握对象特征的过程。(2)修改是提高论文质量的重要环节。研究工作的可重复性和可验证性也决定了文章修改的重要性。论文写作从确定课题到完成初稿,是需要很长时间的。在这个漫长的过程中,不可能对每个论点、论据都做得周密、表达无误,而在修改过程中,作者可以仔细推敲、认真加工,并且可以从多个角度去做总体审视,从而使认识更加客观、使论文日臻成熟与完美。2)内容方面的修改(1)修改观点。观点是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观点不明晰或论据说明的是另外的论点,那么文章中的观点就要进行调整。观点的修改一般只能是微调,如果全部否定的话,文章就要重新撰写。观点的修改既包括论点的增加或删减,也包括观点的订正。但无论是哪一方面的修改,都要使文章显得论点突出、明了。(2)内容的增删和调整。论文写完之后,应认真地反复阅读,当发现结构残缺、数据不足或论据单薄时,应进行适当地增补。发现与主题毫不相干或关系不密切的材料,应毫不犹豫地删除;发现有更好的材料可以说明观点时,就必须更换或增加材料;如果发现材料用得不够恰当、布局不够合理时要进行调整。(3)调整结论。文章的结论应简要反映全文的内容。如果文章的结论不能准确反映文章的内容或文章的结论不足以反映文章的内容,则需要对结论进行调整。

(4)锤炼字句、润色文字。在写作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病句或重复啰唆的语句。因此,在论文交稿之前,作者要对论文各部分的语句及用词进行反复地推敲和提炼,使文章达到文字简练、用词准确、内容精粹。此外,改正错别字也是修改过程中的工作。(5)校核。对原始数据、运算过程和最后结果,都要进行认真的校核。尤其是对数学公式的推导要认真审核,看其是否存在错误。总之,对论文的观点、论据,每一个数据、推理、结论等,都应认真地推敲,要使其经得起科学实践的检验。3)形式方面的修改(1)行款格式是否符合科技论文规定的写作格式。(2)计量单位是否符合国家的法定计量单位。(3)标点符号及各种人工语言符号的使用与书写是否正确、清楚。图、表、数学公式及化学式等位置的安排是否恰当,是否符合科技论文写作的规定或约定俗成等。5.投稿1)向何处投稿很多论文都是通过学术期刊发表的。论文只有发表了才能广泛交流,才有被学术界认可的机会和更大程度转化为成果的可能。判断适宜的投稿刊物非常困难,因为这里涉及许多技术问题。简单地说,选择时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1)考虑即将发表的研究是一般人感兴趣,是多数同行感兴趣,还是少数同行特别感兴趣,据此把选择范围缩小到几家刊物。(2)若感觉几家刊物都适宜,就从多方面进行比较,诸如刊物的稿件内容、已发表论文的科学水平、印刷质量、插图美感、办刊经历、稿酬等,然后择优投稿。(3)除学科的专业期刊外,还可考虑向边缘学科、交叉学科的杂志投稿。科技论文内容不仅涉及科学技术研究,而且涉及关于这种研究的深入研究。因此,除了具体分支学科的专业杂志,一些科学方法、科技史、科技发展战略、科技管理等方面的论文也有投稿价值。若作者希望扩大学术影响,最好根据刊物声望选择投稿。由于刊物声望与论文水平互为因果,通常,发表在核心刊物的论文往往给人印象深刻。所以,一般“学林高手”都宁愿在核心刊物上刊登一二篇高水平论文,也不愿在一般刊物刊登十篇论文。若稿件错投,一般会带来两个副作用:

(1)退稿。退稿本身不值得遗憾,遗憾的是耽误了几星期甚至几个月的时间,对某些“季节性”强的稿件,无疑是致命的打击。(2)即使发表,因登载刊物同行很难“问津”,故学术影响不会很大。2)核心期刊核心期刊指的是某一学科中高水平、高影响力的期刊。核心期刊有两个主要特性:一是学科性,二是学术性。一般情况下,核心期刊都是在某一个学科范围内来界定的,某一个学科的核心期刊,到另一个学科就不一定是核心期刊。核心期刊的学术性主要是以期刊影响因子来测定的。关于影响因子,有两种统计方法:一种是三年统计法,一种是中期统计法。按三年统计法得出的结果就是目前我们常说的影响因子(ImpactFactor,IF:某一种期刊在第三年得到的引文数与该刊前两年的总论文数之比),按中期统计法得出的结果叫“中期影响因子”(MedianImpactFactor,MIF,即某一种期刊的引文累计达到1/2时,引文数与此时的总论文数之比)。投国际刊物,可参考期刊应用报告(JournalCilationReports,JCR)挑选适合的刊物,然后在《乌利希国际期刊指南》网站查找刊物的地址或网站信息后,登录刊物的网站,查找在线投稿信息即可。投国内刊物,可参考《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和《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挑选适合的刊物。投稿地址信息可以参考《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也可以参考“中国期刊网”。在向核心期刊投稿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尽量不要投增刊,论文格式要规范。8.3.2学位论文的写作1.学位论文的概述通俗地讲,学位论文就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对本专业的某一课题进行独立研究后,为表述研究过程和研究成果而撰写的一种大型作业。它是提供给学位答辩委员会并以此获得相应学位的书面材料。撰写学位论文并进行论文答辩,是高等教育中必不可少的而且是非常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其目的是指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独立进行科学研究,学习并掌握分析和解决学术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它着眼于研究方法的学习和科研能力的培养,为学生今后的科学研究奠定基础。与一般的学术论文相比,学位论文具有以下特点。1)作者的规定性学术论文的作者可以是全体社会公民,每位公民只要有科学研究能力就都可以撰写。而学位论文的作者,在我国必须是攻读相应学位的学生。学生以外的人即使有某一学位的申请能力,因为没有攻读相应学位的资格,就不能撰写学位论文以申请某一学位。2)写作的指导性学位论文都是在教师指导下完成的。虽然它也要求作者独立完成,但撰写学位论文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尤其对于大多数大学生来说这是第一次,缺乏实践经验,因此离不开教师的指导。3)操作的训练性学位论文要求有独创性,但训练性更是它的一大特点。撰写学位论文的主要意义在于教会学生从事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掌握学术研究的一般手段,了解科研工作的一般过程。选择题目、查阅资料、收集观察、设计实验、分析研究、构思成文等环节,都需要综合性的全面训练,为以后独立从事科学研究打下扎实的基础。4)选题的指定性学位论文的选题被限定在一定的范围之内。一般是由指导教师提出若干参考题目,由学生自己选择。硕士生和博士生的论文题目是根据研究生的研究方向确定的,没有自由撰稿人选题时那么大的自由度。5)目的的专一性对于作者而言,撰写学位论文的主要目的是申请学位,目的具有很强的专一性。6)写作的程序性学位论文的写作有一定的程序。首先是在老师的指导下选择题目,接着就要收集资料、实验观察、分析研究、撰写成文。然后要准备论文答辩,如制作挂图、翻拍幻灯片等,最后进行答辩。答辩没通过,还要对论文进行补充、修改、加工、提高,甚至需要新起炉灶。只有答辩通过后,学位论文的写作过程才算结束。2.学位论文的写作1)毕业论文的选题毕业论文的选题除了要遵循科技论文的选题原则外,还要考虑自身的规律和特点,具体来讲,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选题要以专业课的内容为主。毕业论文的写作是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整个教学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撰写毕业论文不仅是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