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2一、数与代数1.有理数有理数:包括正整数、0和负整数。数轴:包括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相反数: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绝对值:正数的绝对值是其本身,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2.整式与分式整式:包括单项式和多项式。分式:包括一般形式和特殊形式。代数式:包括单字母、单项式和多项式。二、空间与图形1.点、线、面点:没有大小,没有长度。线:没有宽度,只有长度。面:有长度和宽度,没有高度。2.基本图形直线:包括直线、射线、线段。角:包括平角、周角和一般的角。三角形:包括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和一般三角形。四边形:包括矩形、正方形、梯形和平行四边形。圆:包括圆的性质和圆的’定理。三、统计与概率1.统计统计图:包括扇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统计表:包括简单统计表和复合统计表。数据的收集与整理:包括抽样调查、全面调查和自主调查。2.概率随机事件:包括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和随机事件。概率:包括计算事件发生的概率和随机事件的概率。以上是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的主要内容,这些知识点是数学学习的基础,需要学生熟练掌握和应用。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31、一元二次方程解法:(1)配方法:(X±a)2=b(b≥0)注:二次项系数必须化为1(2)公式法:aX2+bX+C=0(a≠0)确定a,b,c的值,计算b2-4ac≥0若b2-4ac>0则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根,若b2-4ac=0则有两个相等的实根,若b2-4ac若b2-4ac≥0则用公式X=-b±√b2-4ac/2a注:必须化为一般形式(3)分解因式法①提公因式法:ma+mb=0→m(a+b)=0平方差公式:a2-b2=0→(a+b)(a-b)=0②运用公式法:完全平方公式:a2±2ab+b2=0→(a±b)2=0③十字相乘法2、锐角三角函数定义锐角角A的正弦(sin),余弦(cos)和正切(tan),余切(cot)以及正割(sec),余割(csc)都叫做角A的锐角三角函数。正弦(sin):对边比斜边,即sinA=a/c;余弦(cos):邻边比斜边,即cosA=b/c;正切(tan):对边比邻边,即tanA=a/b;余切(cot):邻边比对边,即cotA=b/a;3、积的关系sinα=tanα·cosαcosα=cotα·sinαtanα=sinα·secαcotα=cosα·cscαsecα=tanα·cscαcscα=secα·cotα4、倒数关系tanα·cotα=1sinα·cscα=1cosα·secα=15、两角和差公式sin(A+B)=sinAcosB+cosAsinBsin(A-B)=sinAcosB-cosAsinBcos(A+B)=cosAcosB-sinAsinBcos(A-B)=cosAcosB+sinAsinBtan(A+B)=(tanA+tanB)/(1-tanAtanB)tan(A-B)=(tanA-tanB)/(1+tanAtanB)cot(A+B)=(cotAcotB-1)/(cotB+cotA)cot(A-B)=(cotAcotB+1)/(cotB-cotA)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4代数部分:有理数、无理数、实数整式、分式、二次根式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二(三)元一次方程组、二元二次方程组、分式方程、一元一次不等式函数(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反比例函数)几何部分:线段、角相交线、平行线三角形、四边形、相似形、圆。1、实数的分类有理数:整数(包括:正整数、0、负整数)和分数(包括:有限小数和无限环循小数)都是有理数。如:—3,0.231,0.737373......无理数:无限不环循小数叫做无理数如:π,—,0.1010010001......(两个1之间依次多1个0)。实数:有理数和无理数统称为实数。2、无理数在理解无理数时,要抓住”无限不循环”这一时之,它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无限小数;二是不循环。二者缺一不可。归纳起来有四类:(1)开方开不尽的数,如等;(2)有特定意义的数,如圆周率π,或化简后含有π的数,如+8等;(3)有特定结构的数,如0.1010010001......等;(4)某些三角函数,如sin60o等。注意:判断一个实数的`属性(如有理数、无理数),应遵循:一化简,二辨析,三判断。要注意:”神似”或”形似”都不能作为判断的标准。3、非负数:正实数与零的统称。(表为:x≥0)常见的非负数有:性质:若干个非负数的和为0,则每个非负担数均为0。4、数轴: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画数轴时,要注意上述规定的三要素缺一不可)。解题时要真正掌握数形结合的思想,理解实数与数轴的点是一一对应的,并能灵活运用。①画一条水平直线,在直线上取一点表示0(原点),选取某一长度作为单位长度,规定直线上向右的方向为正方向,就得到数轴(”三要素”)。②任何一个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③如果两个数只有符号不同,那么我们称其中一个数为另外一个数的相反数,也称这两个数互为相反数。作用:A、直观地比较实数的大小;B、明确体现绝对值意义;C、建立点与实数的一一对应关系。5、相反数实数与它的相反数时一对数(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零的相反数是零),从数轴上看,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所对应的点关于原点对称,如果a与b互为相反数,则有a+b=0,a=—b,反之亦成立。即:(1)实数的相反数是。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5一、数与代数1.有理数有理数:①整数→正整数/0/负整数②分数→正分数/负分数数轴:①画一条水平直线,在直线上取一点表示0(原点),选取某一长度作为单位长度,规定直线上向右的方向为正方向,就得到数轴。②任何一个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③如果两个数只有符号不同,那么我们称其中一个数为另外一个数的相反数,也称这两个数互为相反数。在数轴上,表示互为相反数的两个点,位于原点的两侧,并且与原点距离相等。④数轴上两个点表示的数,右边的总比左边的大。正数大于0,负数小于0,正数大于负数。2.实数无理数:无限不循环小数叫无理数平方根:如果一个数的平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就叫做a的平方根(或二次方跟);一个数有两个平方根,他们互为相反数;零的平方根是零;负数没有平方根。算术平方根:正数的正的平方根和零的平方根统称为主根,用符号“√a”表示,a为“被开方数”。立方根:如果一个数的立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就叫做a的立方根(或a的三次方根);一个正数的立方根是正数、零的立方根是零、负数的立方根是负数;二、方程1.代数式:单独一个数字或一个字母也是代数式。2.一元一次方程: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次数是1,并且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次数是1的所有整式方程是一元一次方程。3.一元二次方程: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次数是2的所有整式方程是一元二次方程。4.二元一次方程:含有两个未知数,并且含有一个未知数的次数是1的所有整式方程叫二元一次方程。5.二元二次方程:含有两个未知数,并且含有一个未知数的次数是2的所有整式方程叫二元二次方程。三、三角形1.几何图形:学过的立体图形有圆柱、圆锥和球以及长方体、正方体、棱柱、棱锥、棱台。2.图形的三视图:俯视图、主视图、左视图。3.三角形的稳定性。4.三角形的分类: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5.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度。6.解直角三角形:解直角三角形需要运用勾股定理及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在直角三角形中,一锐角的正切等于锐角A对边与邻边的比值;一锐角的余切等于锐角A的邻边与对边的比值;一锐角的正弦等于锐角A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值;一锐角的余弦等于锐角A的邻边与斜边的比值。7.全等三角形: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8.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简称:等边对等角)以及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相互重合。(简称:三线合一)9.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简称:等角对等边)10.等边三角形: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11.相似的三角形: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成比例;对应角相等。12.反证法:在证明一个命题的论证中,假设命题的结论不成立,从这个假设出发,经过推理论证,得出与定义、公理或已经证明过的命题或已经掌握的事实相矛盾,从而使这个假设成为一个不成立的命题,这种推证方法叫做反证法。证明两条线段相等时常常用反证法。四、四边形1.平行四边形及特殊平行四边形的重心:平行四边形及特殊平行四边形的重心是它的两条对角线的交点。2.矩形、菱形、正方形的重心:矩形、菱形、正方形的重心是它们的对角线的交点。3.梯形问题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6一、特殊的平行四边形:1.矩形:(1)定义: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2)性质: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矩形的对角线平分且相等。(3)判定定理:①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做矩形。②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③有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直角三角形中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2.菱形:(1)定义: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2)性质: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菱形的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并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3)判定定理:①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②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③四条边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4)面积:3.正方形:(1)定义:一个角是直角的菱形或邻边相等的矩形。(2)性质:四条边都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正方形既是矩形,又是菱形。(3)正方形判定定理:①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且相等的四边形是正方形;②一组邻边相等,一个角为直角的平行四边形是正方形;③对角线互相垂直的矩形是正方形;④邻边相等的矩形是正方形⑤有一个角是直角的`菱形是正方形;⑥对角线相等的菱形是正方形。二、矩形、菱形、正方形与平行四边形、四边形之间的联系:1.矩形、菱形和正方形都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其性质都是在平行四边形的基础上扩充来的。矩形是由平行四边形增加“一个角为90°”的条件得到的,它在角和对角线方面具有比平行四边形更多的特性;菱形是由平行四边形增加“一组邻边相等”的条件得到的,它在边和对角线方面具有比平行四边形更多的特性;正方形是由平行四边形增加“一组邻边相等”和“一个角为90°”两个条件得到的,它在边、角和对角线方面都具有比平行四边形更多的特性。2.矩形、菱形的判定可以根据出发点不同而分成两类:一类是以四边形为出发点进行判定,另一类是以平行四边形为出发点进行判定。而正方形除了上述两个出发点外,还可以从矩形和菱形出发进行判定。三、判定一个四边形是特殊四边形的步骤:常见考法(1)利用菱形、矩形、正方形的性质进行边、角以及面积等计算;(2)灵活运用判定定理证明一个四边形(或平行四边形)是菱形、矩形、正方形;(3)一些折叠问题;(4)矩形与直角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有着密切联系、正方形与等腰直角三角形也有着密切联系。所以,以此为背景可以设置许多考题。误区提醒(1)平行四边形的所有性质矩形、菱形、正方形都具有,但矩形、菱形、正方形具有的性质平行四边形不一定具有,这点易出现混淆;(2)矩形、菱形具有的性质正方形都具有,而正方形具有的性质,矩形不一定具有,菱形也不一定具有,这点也易出现混淆;(3)不能正确的理解和运用判定定理进行证明,(如在证明菱形时,把四条边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误解成两组邻边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4)再利用对角线长度求菱形的面积时,忘记乘;(5)判定一个四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的条件不充分。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7动点与函数图象问题常见的四种类型:1、三角形中的动点问题:动点沿三角形的边运动,根据问题中的常量与变量之间的关系,判断函数图象.2、四边形中的动点问题:动点沿四边形的边运动,判断函数图象.3、圆中的动点问题:动点沿圆周运动,判断函数图象.4、直线、双曲线、抛物线中的动点问题:动点沿直线、双曲线、抛物线运动,判断函数图象.图形运动与函数图象问题常见的三种类型:1、线段与多边形的运动图形问题:把一条线段沿一定方向运动经过三角形或四边形,进行分段,判断函数图象.2、多边形与多边形的运动图形问题:把一个三角形或四边形沿一定方向运动经过另一个多边形,判断函数图象.3、多边形与圆的运动图形问题:把一个圆沿一定方向运动经过一个三角形或四边形,或把一个三角形或四边形沿一定方向运动经过一个圆,判断函数图象.动点问题常见的四种类型:1、三角形中的.动点问题:动点沿三角形的边运动,通过全等或相似,探究构成的新图形与原图形的边或角的关系.2、四边形中的动点问题:动点沿四边形的边运动,通过探究构成的新图形与原图形的全等或相似,得出它们的边或角的关系.3、圆中的动点问题:动点沿圆周运动,探究构成的新图形的边角等关系.4、直线、双曲线、抛物线中的动点问题:动点沿直线、双曲线、抛物线运动,探究是否存在动点构成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或与已知图形相似等问题.总结反思:本题是二次函数的综合题,考查了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一次函数的解析式,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和性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平行线的性质等,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是解题的关键.解答动态性问题通常是对几何图形运动过程有一个完整、清晰的认识,发掘“动”与“静”的内在联系,寻求变化规律,从变中求不变,从而达到解题目的解答函数的图象问题一般遵循的步骤:1、根据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对函数进行分段.2、求出每段的解析式.3、由每段的解析式确定每段图象的形状.对于用图象描述分段函数的实际问题,要抓住以下几点:1、自变量变化而函数值不变化的图象用水平线段表示.2、自变量变化函数值也变化的增减变化情况.3、函数图象的最低点和最高点.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8一、重要概念1.总体:考察对象的全体。2.个体:总体中每一个考察对象。3.样本:从总体中抽出的一部分个体。4.样本容量:样本中个体的数目。5.众数: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6.中位数:将一组数据按大小依次排列,处在最中间位置的一个数(或最中间位置的两个数据的平均数)二、计算方法1.样本平均数:⑴;⑵若,…,,则(a—常数,…,接近较整的常数a);⑶加权平均数:;⑷平均数是刻划数据的集中趋势(集中位置)的特征数。通常用样本平均数去估计总体平均数,样本容量越大,估计越准确。2.样本方差:⑴;⑵若,,…,,则(a—接近、、…、的平均数的较“整”的常数);若、、…、较“小”较“整”,则;⑶样本方差是刻划数据的离散程度(波动大小)的特征数,当样本容量较大时,样本方差非常接近总体方差,通常用样本方差去估计总体方差。3.样本标准差:三、应用举例(略)初三数学知识点:第四章直线形★重点★相交线与平行线、三角形、四边形的有关概念、判定、性质。☆内容提要☆一、直线、相交线、平行线1.线段、射线、直线三者的区别与联系从“图形”、“表示法”、“界限”、“端点个数”、“基本性质”等方面加以分析。2.线段的中点及表示3.直线、线段的基本性质(用“线段的基本性质”论证“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4.两点间的距离(三个距离:点-点;点-线;线-线)5.角(平角、周角、直角、锐角、钝角)6.互为余角、互为补角及表示方法7.角的平分线及其表示8.垂线及基本性质(利用它证明“直角三角形中斜边大于直角边”)9.对顶角及性质10.平行线及判定与性质(互逆)(二者的区别与联系)11.常用定理:①同平行于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传递性);②同垂直于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12.定义、命题、命题的组成13.公理、定理14.逆命题二、三角形分类:⑴按边分;⑵按角分1.定义(包括内、外角)2.三角形的边角关系:⑴角与角:①内角和及推论;②外角和;③n边形内角和;④n边形外角和。⑵边与边: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⑶角与边:在同一三角形中3.三角形的主要线段讨论:①定义②x线的交点—三角形的`×心③性质①高线②中线③角平分线④中垂线⑤中位线⑴一般三角形⑵特殊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4.特殊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5.全等三角形⑴一般三角形全等的判定(sas、asa、aas、sss)⑵特殊三角形全等的判定:①一般方法②专用方法6.三角形的面积⑴一般计算公式⑵性质:等底等高的三角形面积相等。7.重要辅助线⑴中点配中点构成中位线;⑵加倍中线;⑶添加辅助平行线8.证明方法⑴直接证法:综合法、分析法⑵间接证法—反证法:①反设②归谬③结论⑶证线段相等、角相等常通过证三角形全等⑷证线段倍分关系:加倍法、折半法⑸证线段和差关系:延结法、截余法⑹证面积关系:将面积表示出来三、四边形分类表:1.一般性质(角)⑴内角和:360°⑵顺次连结各边中点得平行四边形。推论1:顺次连结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各边中点得菱形。推论2:顺次连结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四边形各边中点得矩形。⑶外角和:360°2.特殊四边形⑴研究它们的一般方法:⑵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梯形、等腰梯形的定义、性质和判定⑶判定步骤: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矩形→正方形┗→菱形——↑⑷对角线的纽带作用:3.对称图形⑴轴对称(定义及性质);⑵中心对称(定义及性质)4.有关定理:①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及其推论1、2②三角形、梯形的中位线定理③平行线间的距离处处相等。(如,找下图中面积相等的三角形)5.重要辅助线:①常连结四边形的对角线;②梯形中常“平移一腰”、“平移对角线”、“作高”、“连结顶点和对腰中点并延长与底边相交”转化为三角形。6.作图:任意等分线段。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9初中数学基础知识点平方根:①如果一个正数X的平方等于A,那么这个正数X就叫做A的算术平方根。②如果一个数X的平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X就叫做A的平方根。③一个正数有2个平方根/0的平方根为0/负数没有平方根。④求一个数A的平方根运算,叫做开平方,其中A叫做被开方数。立方根:①如果一个数X的立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X就叫做A的立方根。②正数的立方根是正数、0的立方根是0、负数的立方根是负数。③求一个数A的立方根的运算叫开立方,其中A叫做被开方数。实数:①实数分有理数和无理数。②在实数范围内,相反数,倒数,绝对值的意义和有理数范围内的相反数,倒数,绝对值的意义完全一样。③每一个实数都可以在数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初中数学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知识点1.定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平行四边形2.平行四边形的性质(1)平行四边形的对边平行且相等;(2)平行四边形的邻角互补,对角相等;(3)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3.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平行四边形是几何中一个重要内容,如何根据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判定一个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是个重点,下面就对平行四边形的五种判定方法,进行划分:第一类:与四边形的对边有关(1)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2)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3)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第二类:与四边形的对角有关(4)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第三类:与四边形的对角线有关(5)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初中数学函数知识点总结1.一次函数(1)定义:形如y=kx+b(k、b是常数,且k≠0)的函数,叫做一次函数。特别地,当b=0时,y是x的正比例函数。即:y=kx(k为常数,k≠0)所以,正比例函数是特殊的一次函数。(2)一次函数的图像及性质:1在一次函数上的任意一点P(x,y),都满足等式:y=kx+b。2一次函数与y轴交点的坐标总是(0,b),与x轴总是交于(-b/k,0)。3正比例函数的图像总是过原点。4k,b与函数图像所在象限的关系:当k>0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当k当k>0,b>0时,直线通过一、二、三象限;当k>0,b当k0时,直线通过一、二、四象限;当k当b=0时,直线通过原点O(0,0)表示的是正比例函数的图像。这时,当k>0时,直线只通过一、三象限;当k2.二次函数(1)定义:一般地,自变量x和因变量y之间存在如下关系:y=ax+bx+c(a,b,c为常数,a≠0,),称y为x的二次函数。(2)二次函数的三种表达式一般式:y=ax+bx+c(a,b,c为常数,a≠0);顶点式:y=a(x-h)+k(抛物线的顶点P(h,k));交点式:(3)二次函数的图像与性质1二次函数的图像是一条抛物线。2抛物线是轴对称图形。对称轴为直线x=-b/2a。特别地,当b=0时,抛物线的对称轴是y轴(即直线x=0)。3二次项系数a决定抛物线的开口方向。当a>0时,抛物线向上开口;当a4一次项系数b和二次项系数a共同决定对称轴的位置。当a与b同号时(即ab>0),对称轴在y轴左;当a与b异号时(即ab5抛物线与x轴交点个数Δ=b-4ac>0时,抛物线与x轴有2个交点;Δ=b-4ac=0时,抛物线与x轴有1个交点;Δ=b-4ac3.反比例函数(1)定义:形如y=k/x(k为常数且k≠0)的函数,叫做反比例函数。(2)反比例函数图像性质:1反比例函数的图像为双曲线;当K>0时,反比例函数图像经过一,三象限,是减函数;当K反比例函数图像只能无限趋向于坐标轴,无法和坐标轴相交。2由于反比例函数属于奇函数,有f(-x)=-f(x),图像关于原点对称。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10一、初中数学基本概念1.方程: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2.一元一次方程: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次数是1,并且含未知数项的系数不是零的整式方程是一元一次方程。3.二元一次方程:含有两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次数是1的二元一次方程。4.二元一次方程组:由两个二元一次方程组成的方程组。5.一元二次方程: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的整式方程。6.一元二次方程的解:使一元二次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7.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一元二次方程的解。8.一元二次方程的判别式:当a是正数时,如果一元二次方程左右两边相等时,那么这个一元二次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当a是负数时,如果一元二次方程左右两边相等时,那么这个一元二次方程没有实数根;当a是零时,如果一元二次方程左右两边相等时,那么这个一元二次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9.函数:在某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x、y,如果对于x在某一范围内的`每一个确定的值,y都有唯一的值与它对应,那么称y是x的函数,x叫做自变量。10.一次函数:在某个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x、y,如果对于x在某一范围内的每一个确定的值,y都有唯一的值与它对应,那么称y是x的一次函数。11.正比例函数:在某个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x、y,如果对于x在某一范围内的每一个确定的值,y都有唯一的值与它对应,并且这个数值在比例上成正比,那么称y是x的比例函数。12.反比例函数:在某个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x、y,如果对于x在某一范围内的每一个确定的值,y都有唯一的值与它对应,并且这个数值在比例上成反比,那么称y是x的反比例函数。13.平行四边形:在同一个平面内两组对角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14.矩形:有一个内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做矩形。15.菱形:有两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叫做菱形。16.正方形:四边相等的矩形叫做正方形。17.等腰梯形:两条腰相等的梯形叫做等腰梯形。18.三角形:在同一个平面内由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19.中线:连接一个顶点和它对边的中点的线段叫做中线。20.高线: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作垂线,垂足与顶点之间的线段叫做高线。21.角平分线:三角形的一个内角的平分线与它的对边相交,这个角的顶点与交点之间的线段叫做角平分线。22.中位线:连接三角形两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中位线。23.轴对称图形:一条物体沿一条直线折叠后,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24.直接开平方法:形如x2=p或者(nx+m)2=p(p≥0)的一元二次方程可采用直接开平方的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25.配方法:把一元二次方程的常数项移到方程的右边,两边加上一次项系数的一半的平方,再用右边的式子除以左边的式子,得到一个平方的形式,再用直接开平方的方法求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26.公式法:用求根公式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27.因式分解法:将一元二次方程分解成两个一次因式的积等于0的一元二次方程,然后将各个因式分解,得到一元一次方程,再用直接开方法求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二、初中数学基本运算1.整式:单项式和多项式的统称。2.单项式:由数字和字母的积组成的代数式叫做单项式。单独的一个数字或字母也叫做单项式。3.多项式: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做多项式。每个单项式叫做多项式的项。其中不含字母的项叫做常数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11第十一章三角形一、知识框架:二、知识概念:1.三角形: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2.三边关系: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或小于)第三边,任意两边的差(大于或小于)第三边.3.高: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所在直线作,顶点和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4.中线:在三角形中,连接一个顶点和它对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线.5.角平分线:三角形的一个内角的平分线与这个角的对边相交,这个角的顶点和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角平分线.6.三角形的稳定性:三角形的形状是,三角形的这个性质叫三角形的稳定性.7.多边形:在平面内,由一些线段首尾顺次相接组成的图形叫做多边形.8.多边形的内角:多边形两边组成的角叫做它的内角.9.多边形的外角:多边形的一边与它的邻边的线组成的角叫做多边形的外角.10.多边形的对角线:连接多边形的两个顶点的线段,叫做多边形的对角线.11.正多边形:在平面内,各个角都相等,各条边都相等的多边形叫正多边形.12.平面镶嵌:用一些不重叠摆放的多边形把平面的一部分完全覆盖,叫做用多边形覆盖平面,13.公式与性质:⑴三角形的内角和:三角形的内角和为度。⑵三角形外角的性质:性质1: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的和.性质2: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的内角.⑶多边形内角和公式:n边形的内角和等于。学无虑课后辅导中心编制⑷多边形的外角和:多边形的外角和为度.⑸多边形对角线的条数:①从n边形的一个顶点出发可以引条对角线,把多边形分成个三角形.②n边形共有条对角线.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一、知识框架:二、知识概念:1.基本定义:⑴全等形:能够完全的两个图形叫做全等形.⑵全等三角形:能够完全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⑶对应顶点:全等三角形中互相的顶点叫做对应顶点.⑷对应边:全等三角形中互相的边叫做对应边.⑸对应角:全等三角形中互相的角叫做对应角.2.基本性质:⑴三角形的稳定性:三角形三边的确定了,这个三角形的形状、大小就全确定,这个性质叫做三角形的稳定性.⑵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相等,对应角相等.3.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⑴边边边(SSS):。⑵边角边(SAS):。⑶角边角(ASA):。⑷角角边(AAS):。⑸斜边、直角边(HL):。4.角平分线:⑴画法:⑵性质定理: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⑶性质定理的逆定理:角的内部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角的上.5.证明的基本方法:⑴明确命题中的已知和求证.(包括隐含条件,如公共边、公共角、对顶角、角平分线、中线、高、等腰三角形等所隐含的边角关系)⑵根据题意,画出图形,并用数字符号表示已知和求证.⑶经过分析,找出由已知推出求证的途径,写出证明过程.第十三章轴对称一、知识框架:二、知识概念:1.基本概念:⑴轴对称图形:如果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这个图形就叫做轴对称图形.⑵两个图形成轴对称:把一个图形沿某一条直线折叠,如果它能够与另一个图形重合,那么就说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⑶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经过线段中点并且这条线段的直线,叫做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⑷等腰三角形: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相等的两条边叫做腰,另一条边叫做底边,两腰所夹的角叫做顶角,底边与腰的夹角叫做底角.⑸等边三角形:都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边三角形.2.基本性质:⑴对称的性质:①不管是轴对称图形还是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对称,对称轴都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②对称的图形都全等.⑵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①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与这条线段的距离相等.②与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上.⑶关于坐标轴对称的点的坐标性质①点P(x,y)关于x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P”(,).②点P(x,y)关于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P”(,).⑷等腰三角形的性质:①等腰三角形两腰.②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相等(等边对等角).③等腰三角形的、,相互重合.④等腰三角形是图形,对称轴是三线合一(1条).⑸等边三角形的性质:①等边三角形三边都相等.②等边三角形三个内角都相等,都等于度。③等边三角形每条边上都存在三线合一.④等边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对称轴是三线合一(3条).3.基本判定:⑴等腰三角形的判定:①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②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等角对等边).⑵等边三角形的判定:①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②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三角形.③有一个角是度。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4.基本方法:⑴做已知直线的垂线:⑵做已知线段的垂直平分线:⑶作对称轴:连接两个对应点,作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⑷作已知图形关于某直线的对称图形:⑸在直线上做一点,使它到该直线同侧的两个已知点的距离之和最短.第十四章整式的乘除与分解因式一、知识框架:整式乘法乘法法则整式除法因式分解二、知识概念:基本运算:⑴同底数幂的乘法公式:。⑵幂的乘方公式:。⑶积的乘方公式:。2.整式的乘法:⑴单项式单项式:系数,同字母,不同字母为积的因式.⑵单项式多项式:。⑶多项式多项式:.3.计算公式:⑴平方差公式:ababab222222⑵完全平方公式:aba2abb;aba2abb224.整式的除法:⑴同底数幂的除法:aaamnmn⑵单项式单项式:系数,同字母,不同字母作为商的因式.⑶多项式单项式:.⑷多项式多项式:用竖式.5.因式分解:把一个多项式化成的积的形式,这种变形叫做把这个式子因式分解.6.因式分解方法:⑴提公因式法:找出最大公因式.⑵公式法:①平方差公式:。②完全平方公式:。③立方和:。④立方差:。⑶十字相乘法:。⑷拆项法⑸添项法第十五章分式一、知识框架:二、知识概念:A1.分式:形如,A、B是整式,B中含有字母且B不等于的整式叫做分式.其中AB叫做分式的,B叫做分式的2.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分母不等于.3.分式的基本性质:分式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以(或除以)同一个不为的整式,分式的值不变.4.约分:把一个分式的分子和分母的(不为1的数)约去,这种变形称为约分.5.通分:异分母的分式可以化成的分式,这一过程叫做通分.6.最简分式:一个分式的分子和分母没有时,这个分式称为最简分式,约分时,一般将一个分式化为最简分式.7.分式的四则运算:⑴同分母分式加减法则:同分母的分式相加减,分母,把相加减.用字母表示为:。⑵异分母分式加减法则:异分母的分式相加减,先,化为同分母的分式,然后再按同分母分式的加减法法则进行计算.用字母表示为:。⑶分式的乘法法则:两个分式相乘,把相乘的积作为积的分子,把相乘的积作为积的分母.用字母表示为:。⑷分式的除法法则:两个分式相除,把除式的和颠倒位置后再与被除式相乘.用字母表示为:。⑸分式的乘方法则:、分别乘方.用字母表示为:。8.整数指数幂:⑴aaam⑵amnmn(m、n是正整数)namn(m、n是正整数)nn⑶abab(n是正整数)n⑷aaanmnmn(a0,m、n是正整数,mn)ana⑸n(n是正整数)bb⑹an1(a0,n是正整数)na9.分式方程的意义:分母中含有未知数的方程叫做分式方程.10.分式方程的解法:①(方程两边同时乘以最简公分母,将分式方程化为整式方程);②按解整式方程的步骤求出未知数的值;③(求出未知数的值后必须验根,因为在把分式方程化为整式方程的过程中,扩大了未知数的取值范围,可能产生增根).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121、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确定一个圆。2、垂径定理: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这条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推论1①(不是直径)的直径垂直于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②弦的垂直平分线经过圆心,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③平分弦所对的一条弧的直径,垂直平分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另一条弧推论2圆的两条平行弦所夹的弧相等3、圆是以圆心为对称中心的中心对称图形4、圆是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5、圆的内部可以看作是圆心的距离小于半径的点的集合6、圆的外部可以看作是圆心的距离大于半径的`点的集合7、同圆或等圆的半径相等8、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轨迹,是以定点为圆心,定长为半径的圆9、定理在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弧相等,所对的弦相等,所对的弦的弦心距相等10、推论在同圆或等圆中,如果两个圆心角、两条弧、两条弦或两弦的弦心距中有一组量相等那么它们所对应的其余各组量都相等。11、定理:圆的内接四边形的对角互补,并且任何一个外角都等于它的内对角12、①直线L和⊙O相交d②直线L和⊙O相切d=r③直线L和⊙O相离d>r13、切线的判定定理:经过半径的外端并且垂直于这条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14、切线的性质定理:圆的切线垂直于经过切点的半径15、推论1经过圆心且垂直于切线的直线必经过切点16、推论2经过切点且垂直于切线的直线必经过圆心17、切线长定理:从圆外一点引圆的两条切线,它们的切线长相等,圆心和这一点的连线平分两条切线的夹角18、圆的外切四边形的两组对边的和相等,外角等于内对角19、如果两个圆相切,那么切点一定在连心线上20、①两圆外离d>R+r②两圆外切d=R+r③两圆相交R-rr)④两圆内切d=R-r(R>r)⑤两圆内含dr)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131、圆是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2、圆的内部可以看作是圆心的距离小于半径的点的集合3、圆的外部可以看作是圆心的距离大于半径的点的集合4、同圆或等圆的半径相等5、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轨迹,是以定点为圆心,定长为半径的圆6、和已知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着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7、到已知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这个角的平分线8、到两条平行线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和这两条平行线平行且距离相等的一条直线9、定理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确定一个圆。10、垂径定理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这条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11、推论1:①平分弦(不是直径)的直径垂直于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②弦的垂直平分线经过圆心,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③平分弦所对的一条弧的直径,垂直平分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另一条弧12、推论2:圆的两条平行弦所夹的弧相等13、圆是以圆心为对称中心的中心对称图形14、定理:在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弧相等,所对的弦相等,所对的弦的弦心距相等15、推论:在同圆或等圆中,如果两个圆心角、两条弧、两条弦或两弦的弦心距中有一组量相等那么它们所对应的其余各组量都相等16、定理:一条弧所对的圆周角等于它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17、推论:1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周角所对的弧也相等18、推论:2半圆(或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90°的圆周角所对的弦是直径19、推论:3如果三角形一边上的中线等于这边的一半,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20、定理:圆的内接四边形的对角互补,并且任何一个外角都等于它的内对角21、①直线L和⊙O相交dr②直线L和⊙O相切d=r③直线L和⊙O相离dr22、切线的判定定理经过半径的外端并且垂直于这条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23、切线的性质定理圆的切线垂直于经过切点的半径24、推论1经过圆心且垂直于切线的直线必经过切点25、推论2经过切点且垂直于切线的直线必经过圆心26、切线长定理:从圆外一点引圆的两条切线,它们的切线长相等圆心和这一点的连线平分两条切线的夹角27、圆的外切四边形的两组对边的和相等28、弦切角定理:弦切角等于它所夹的弧对的圆周角29、推论:如果两个弦切角所夹的弧相等,那么这两个弦切角也相等30、相交弦定理:圆内的两条相交弦,被交点分成的两条线段长的积相等31、推论:如果弦与直径垂直相交,那么弦的一半是它分直径所成的两条线段的比例中项32、切割线定理:从圆外一点引圆的切线和割线,切线长是这点到割线与圆交点的两条线段长的比例中项33、推论:从圆外一点引圆的两条割线,这一点到每条割线与圆的交点的两条线段长的积相等34、如果两个圆相切,那么切点一定在连心线上35、①两圆外离dR+r②两圆外切d=R+r③两圆相交R-rdR+r(Rr)④两圆内切d=R-r(Rr)⑤两圆内含dR-r(Rr)36、定理:相交两圆的连心线垂直平分两圆的公共弦37、定理:把圆分成n(n≥3):⑴依次连结各分点所得的多边形是这个圆的内接正n边形⑵经过各分点作圆的切线,以相邻切线的交点为顶点的多边形是这个圆的外切正n边形38、定理:任何正多边形都有一个外接圆和一个内切圆,这两个圆是同心圆39、正n边形的每个内角都等于(n-2)×180°/n40、定理:正n边形的半径和边心距把正n边形分成2n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41、正n边形的面积Sn=pnrn/2p表示正n边形的周长42、正三角形面积√3a/4a表示边长43、如果在一个顶点周围有k个正n边形的角,由于这些角的和应为360°,因此k(n-2)180°/n=360°化为(n-2)(k-2)=444、弧长计算公式:L=n兀R/18045、扇形面积公式:S扇形=n兀R/360=LR/246、内公切线长=d-(R-r)外公切线长=d-(R+r)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14一、初中数学基本概念1.方程: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2.一元一次方程: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次数是1,并且含未知数项的系数不是零的整式方程是一元一次方程。3.方程的解: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4.解方程: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5.恒等式:两个含有相同的未知数,并且含未知数项的系数都是零的整式方程是一元一次方程。二、初中数学基本公式1.三角形面积的公式:三角形面积=底×高÷2,用字母表示为“S=ah÷2”。2.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公式: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用字母表示为“S=ah”。3.梯形面积的公式:梯形面积=(上底+下底)×高÷2,用字母表示为“S=(a+b)h÷2”。4.圆的面积公式:圆面积=半径×半径×π,用字母表示为“S=πr2”。5.菱形的面积公式:菱形面积=底×高,用字母表示为“S=ab”。6.正方形面积公式:正方形面积=边长×边长,用字母表示为“S=a2”。7.一元一次方程求解公式:ax=b,其中a和b为方程的系数,x为未知数。当a≠0时,有唯一解;当a=0且b≠0时,无解;当a=0且b=0时,有无数解。三、初中数学基本定理1.等式的性质: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代数式,所得结果仍是等式;等式两边同时乘以(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或代数式,所得结果仍是等式。2.方程的解法:通过移项、合并同类项、去括号、去分母等方式,将一元一次方程转化为ax=b的形式,求解得到方程的解。3.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将一元一次不等式转化为ax>b或ax4.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通过代入消元法或加减消元法,将二元一次方程组转化为一个一元一次方程,然后求解得到方程组的解。5.菱形的性质:菱形的四条边相等,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并且每一组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6.正方形的性质:正方形具有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的一切性质,并且四条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7.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两个三角形对应边成比例且对应角相等,则这两个三角形相似。8.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两个三角形三边相等、两边夹角相等、两角夹边相等、两角和一边相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质控方案在微生物检验中的实施试题及答案
- 实战能力锻炼的2024年考试试题及答案
- 广州特种承压设备移动检务与检验信息服务支撑平台采购招标文件
- 河北省秦皇岛市本年度(2025)小学一年级数学统编版期中考试(下学期)试卷及答案
- 证券从业资格证考试新思路试题及答案
- 银行外部环境适应力试题及答案
- 税务申报合规性试题及答案
- 课题立项申报书模型
- 针对不同基础的证券从业试题及答案
- 微生物特征的细致鉴别试题及答案
- 一氧化氮吸入治疗法课件
- 公司清算报告计划工商局版
- 皮内注射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 课文《牧场之国》的教学反思
- 天蓝色商务发展历程时间轴PPT模板课件
- T∕CADERM 3035-2020 严重创伤院内救治流程和规范
- 外墙憎水岩棉保温板施工方案doc
- 阿丁尿床了(2)
- 双碱法脱硫设计计算
- 增值税销售货物或者提供应税劳务清单(标准模板)
- 医用耗材分类目录 (低值 ╱ 高值)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