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说史教程(章节版) 第三章 课后模块-3_第1页
经济学说史教程(章节版) 第三章 课后模块-3_第2页
经济学说史教程(章节版) 第三章 课后模块-3_第3页
经济学说史教程(章节版) 第三章 课后模块-3_第4页
经济学说史教程(章节版) 第三章 课后模块-3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课后答案......................................................................1

1、简评从配第到休谟、马西在经济学说史发展中的作用。...................1

2、威廉-配第在经济理论方面的主要贡献有哪些?.........................2

二、名词解释......................................................................3

1、配第的价值论和地租论................................................3

2、休谟的货币数量论.....................................................3

3、诺思和马西的利息论..................................................3

三、扩展习题及名词解释...........................................................4

1、斯图亚特的价值理论..................................................4

2、最低限度工资理论.....................................................4

3、洛克的利息理论.......................................................4

4、斯图亚特的价值理论..................................................4

5、级差地租.............................................................4

6、一般等价物与货币.....................................................5

四、扩展资料......................................................................5

1、剩余价值理论.........................................................5

2、劳动价值论...........................................................8

3、货币数量论..........................................................13

4、古典经济学流派介绍..................................................17

5、威廉・配第税收思想概述.............................................21

一、课后答案

1、简评从配第到休谟、马西在经济学说史发展中的作用。

(1)配第

配第在政治学说史上的巨大历史功绩之一,就在于他第一次较为系统地讨论了政治经

济学的方法问题,并由这一方法出发,试图探讨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认识经济

现象的本质,由此把政治经济学从其他学科中独立出来。

配第是近代最先提出劳动决定价值原理的人。他还指出价值量与劳动时间成正比,与

劳动生产率成反比。但未能把价值、交换价值、价格等区分开来。在劳动价值论基础

上,他考察了工资、地租、利息等,并实际上把地租看作剩余价值的基本形态,主张

赋税要以地租及其派生收入为征收对象。他的论述并未形成完整体系,但在许多方面

提出了开创性的见解。把分析从流通领域转向了生产领域,最终摆脱了重商主义的影

响,奠定了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基础。

马克思曾称他是“政治经济学之父,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说是统计学的创始人”,而且称赞

他是“最有天才的和最有创见的经济研究家”。

(2)休谟

休谟在其论著中主要讨论了货币、贸易和利息等问题,他关于货币价格的理论,成为18世

纪货币数量论的最重要的代表。

休谟也是最先提出了物价-货币流动机制(price-specieflow)理论的人之一,这个理论直

接反驳了当时的重商主义体制。他关于国际贸易的学说对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有很大的影

响。

(3)马西

马西在政治经济学说史上第一次系统考察了利息与利润之间的关系,提出利润是利息的基

础,利息是利润的一部分,利息总是要由利润来决定。马西还用利润率的降低来解释利息率

的下降。但马西以及后来的休谟都没有分析利润本身的源泉问题。

2、威廉-配第在经济理论方面的主要贡献有哪些?

配第没有建立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他的许多真知灼见大都散见于一些政策主张和建议之

中,但是在一些零散的思想火花中,在各个理论观点之间却有着内部的联系和一贯性,这一

内部联系的基础就是配第的劳动价值论的观点。在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配第还考察r工资、

地租、货币等一系列问题,得出了一些具有科学成分的重要结论。

(1)关于政治经济学的方法

配第在政治学说史上的巨大历史功绩之一,就在于他第一次较为系统地讨论了政治经

济学的方法问题,并由这一方法出发,试图探讨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认识经济

现象的本质,由此把政治经济学从其他学科中独立由来。

(2)一般经济理论

价值理论

配第在价值理论上一个最重要的历史功绩就在于,他第一次有意识地把商品价值的源

泉归于劳动,奠定了科学的劳动价值论的基础。

他在考察地租问题时阐述了劳动价值理论的基本原理。还进一步讨论了商品价值量和

劳动生产率之间的关系,指出了商品价值量与劳动时间成正比,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分配理论

1)工资论

工资论是配第分配论的基础,实际上也就是他的剩余价值理论的基础。他认为工资等于最低

限度的生活资料价值是一个规律,而且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必然如此。如果工资上涨,则利润

将损失。

最低限度理论后来成为整个古皿经济学派分配论的基本之-O

2)地租论

地租被看做剩余价值的一般形态。配第的地租理论也就是他的剩余价值理论。

①把工人创造的价值和工人得到的价值看做两个不同的最,二者之间的差额就构

成他所说的地租,实际上也就是剩余价值。

②第一次提出了剩余价值与工资的对立关系。

③提出了级差地租的最初概念。分析了由于土地位置距离市场远近、土地的肥沃

程度不同而产生的级差地租第一形态,也考察了同一块土地由于连续投入的劳动和

资本的生产率不同而引起的级差地租第二形态。

3)利息和土地价格

①配第把利息称为“货币的租金”,他给利息下了一个最初的定义,即利息是一

定期限内放弃货币使用权的报酬。

②他给土地价格作了定义上的规定,提出土地价格等于预买一定年限的地租。配

第以其独特的方式触及了土地价格问题的实质,即土地价格不过是资本化的地租,

这在当时是很有见地的。

货币理论

在货币本质问题上,配第已经在一定程度上理解到货币的一般等价物作用。他把货币看做

劳动所生产的商品,其价值也是由耗费的劳动时间来决定。

配笫已经认识到货币的一些基本职能,特别是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的职能。

配第还初步讨论了一国商品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问题。他已经认识到客观上存在着一个

决定货币流通量的规律。认为决定流通中所需货币量的因素为全部商品的价格总和与货币

流通速度。

(3)关于经济增长理论

配第的经济增长思想,主要体现在他对于国家财富的看法和对于影响财富增长的因素诸如资

木、劳动、生产力、财政赋税政策等因素的分析上。

在财富观念问题上,配第的观点反映出他在一定程度上还受到重商主义的影响,尽管他最终

还是摆脱掉了这种影响。配第把对财富源泉的分析,由流通领域转移到生产领域,并把劳动

看做财富的主要源泉。

配第考察了影响一国财富增进的因素,主要讨论了三种因素,即劳动生产率、从事生产性劳

动的人数和赋税政策。

以上从几个方面概述了配第的经济理论,由上可以看出,配第在政治经济学的产生时期,几

乎触及了政治经济学的所有重要的问题,并且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得出了一些科学的结论。

二、名词解释

1、配第的价值论和地租论

价值理论

配第在价值理论上一个最重要的历史功绩就在于,他第一次有意识地把商品价值的源泉归于

劳动,奠定了科学的劳动价值论的基础。

他在考察地租问题时阐述了劳动价值理论的基本原理。还进一步讨论了商品价值量和劳动生

产率之间的关系,指出了商品价值量与劳动时间成正比,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地租理论

配第将地租被看做剩余价值的一般形态,其地租理论也就是他的剩余价值理论。

(1)把工人创造的价值和工人得到的价值看做两个不同的量,二者之间的差额就构成他所

说的地租,实际上也就是剩余价值。

(2)第一次提出了剩余价值与工资的对立关系。

(3)提出了级差地租的最初概念。分析了由于土地位置距离市场远近、土地的肥沃程度不

同而产生的级差地租第一形态,也考察了同一块土地由于连续投入的劳动和资本的生产率不

同而引起的级差地租第二形态。

2、休谟的货币数量论

休谟对货币数量诒的观点作了出色的发挥。他把金属货有理解成铸币,又把金属铸币理解为

单纯的价值符号,认为货币本身不具有价值,只是单纯的价值符号。货币对劳动和商品的关

系,也不过是一种数量关系。休谟对早期货币数量论作了明确的表述,包含三点结论:

(1)一国商品的价格决定于国内存在的货币量;

(2)一国流通中的货币量代表国内现有的全部商品量;

(3)如果商品增加,商品价格就降低,或者说货币的价值就提高。

3、诺思和马西的利息论

诺思:明确把利息称做''资本的租金”.并将之与地相相对立.他提出,决定利息率水平的

不是流通中的货币量,而是借贷资本的供求量,借贷资本量增加,利息率就会降低。

马西:在政治经济学说史上第一次系统考察了利息与利涧之间的关系,提出利润是利息的基

础,利息是利润的一部分,利息总是要由利润来决定。马西还用利润率的降低来解释利息率

的下降。但马西以及后来的休谟都没有分析利润本身的源泉问题。

三、扩展习题及名词解释

1、斯图亚特的价值理论

较系统地研究了价值问题,虽然受到重商主义观念的束缚,观点摇摆不定,但是仍然可以看

出他对于古典价值理论的贡献。

(1)提出了“实际价值”的概念。

(2)试图区分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不过在他那里这两者是以“内在价值”和“使用价值”

的形式出现的。

(3)在实际上试图区分拍象劳动和具体劳动,从而触及了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

2、最低限度工资理论

配第认为,工人的工资是由劳动者为了“生存、劳动和传种接代”所必需的东西决定的,工

人的工资应当等于维持工人最低限度生活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3、洛克的利息理论

把利息看做“货币的租金”,他还明确地把地租和利息的产生归结为生产资料和直接生产者

相分离的结果,把利息看做占有别人剩余劳动的结果。

4、斯图亚特的价值理论

较系统地研究了价值问题,虽然受到重商主义观念的束缚,观点摇摆不定,但是仍然可以看

出他对于古典价值理论的贡献。

(1)提出了“实际价值”的概念。

(2)试图区分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不过在他那里这两者是以“内在价值”和“使用价值”

的形式出现的。

(3)在实际上试图区分拍象劳动和具体劳动,从而触及了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

5、级差地租

%9F

级差地租是等量资本投资于等面积的不同等级的土地上所产生的利润不相同,因而所支付地

租也就不同,这样的差别地租就是级差地租。级差地租又可分为因土地肥力和位置不同而产

生的级差地租I和因投资的生产率不同而产生的级差地租II。

级差地租是•个相对于绝对地租的概念,它是指租佃较好土地的农业资本家向大土地所有者

缴纳的超额利润。这个超额利润是由优等地和中等地农产品的个别生产价格低于按劣等地个

别生产价格决定的社会生产价格的差额决定的。

6、一般等价物与货币

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货币的本质就是一般等价物。货

币是一种商品,但与其他商品不同,是一般等价物,是可以和其他一切商品相交换的商品;

货币和其他一般等价物又有不同,只有当贵金属用来固定充当一般等物时,才标志货币正式

产生。

货币与其他一般等价物的区别。产生时间不同,其他一般等价物出现比货币早。特征不

同,如货币价值比较大,易于分割,易于保存,便于携带。其他一般等价物各自在不同程度

上具有上述某些特征。货币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其他一般等价物不是固定地充当一般

等价物。

四、扩展资料

1、剩余价值理论

K.马克思1861〜1863年所写经济学手稿的一部分,《资本论》第4卷。马克思主义关

于经济学说史的经典著作。

写作与出版经过:

19世纪50年代,马克思计划把他的经济学巨著《政治经济学批判》分作六个分册。

第一分册资本包括四篇,第一篇研究资本一般。185g年出版的《政治经济学批判》第

一分册只包括这一篇的前两章。从1861年8月到1863年7月,马克思写了这一篇第

三章草稿,现称为《经济学手稿(1861〜1863)》。这部草稿的第一部分《资本的生产

过程》共分五节,前四节阐述了马克思自己的剩余价值理论,第五节即《剩余价值理

论》,批判地分析了剩余价值理论的历史。

在写作1861〜1863年经济学手稿过程中,马克思重新研究了自己的经济学著作的理

论结构,决定以《资本论》为总标题,把全书分为四册:①资本的生产过程,②资本的

流通过程,③总过程的各种形式,④理论史。按这个计划,1862〜1863年上半年间写的

《剩余价值理论》就成为《资本论》第四册(卷)的草稿。

马克思生前没有来得及修订和出版《剩余价值理论》,所以,这部草稿就成了《资本

论》第四卷的唯一草稿。马克思逝世后,F.恩格斯编辑出版了《资本论》的第二卷和

第三卷,但恩格斯没有实现出版《剩余价值理论》的宿愿就与世长辞了。

恩格斯临终前将马克思的全部经济学手稿都交给了马克思的幼女爱琳娜。后来,《剩

余价值理论》草稿转交给K.考茨基。经考茨基编辑整理,于1905〜1910年间分三卷

出版。考茨基在出版此书时,没有按照马克思的计划,把它作为《资本论》的第四卷,

而是把它作为与《资本论》并立的独立著作。

这部著作的第二个版本是苏共中央马克思列宁主义研究院编辑的《剩余价值理论》。

这个版本以马克思的原稿为依据译成俄文,基本上按原稿的顺序把全书编为三册,先

后于1954、1957、1961年出版。此后,又于1962〜1964年作为《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2版第26卷I、II、IH出版。

苏联和民主德国合编的《马克思恩格斯全集》新国际版笫二部分第三卷,分6册全文

发表了马克思的《经济学手稿(1861〜1863)》,其中,第2〜4册就是《剩余价值理

论》,是完全按照马克思的原稿发表的。

这部著作的第一个中译本是郭大力依据考茨基整理的版本翻译的,于1949年分三卷

由实践出版社出版。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依据《马克思恩格

斯全集》俄文第2版第26卷翻译了《剩余价值理论》,于1972〜1974年出版。基

本内容:

这部著作系统地分析批判了171比纪中叶以来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关于剩余价值的理论。

马克思的分析是从评论18世纪中叶英国的J.斯图亚特的观点开始的。马克思认为重

商主义者最早在利润形式上考察了剩余价值,而“斯图亚特是货币主义和重商主义体

系的合理的表达者”(《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6卷I,第13页,马克思在后来又

补充研究了在古典政治经济学形成过程中起重大作用的通配第、J.洛克(1632〜

1704)、D.诺思(1641—1691)、J.马西(?~1784)和D.休谟(1711—1776)的观点。

马克思考察了18世纪中期以F.魁奈为代表的法国重农学派对剩余价值的来源问题的

论述。重农学派认为社会财富不是在流通领域,而是在农业生产部门中创造的。这样,

他们在政治经济学史上就第一次把关于剩余价值起源的研究从流通领域转到了直接

生产领域,为分析资本主义生产奠定了基础。重农学派还研窕了资本在劳动过程中借

以存在的物质要素及其构成,研究了资本在流通过程中所采取的形式以及资本流通过

程同社会再生产过程之间的联系。马克思高度评价重农学派的这些重大贡献,称他们

为“现代政治经济学的真正鼻祖”,把魁奈在《经济表》中对社会再生产过程的分析,

誉为当时政治经济学”所提出的一切思想中最有天才的思想”(同前,第26卷I,第

15、366页)。但是,重农学派混淆了价值和使用价值,并在使用价值形态上研究“纯

产品”来源及生产,因此认为只有农业才是唯一的生产部门,而地租则是剩余价值的

真正形式。法国重农学派的另一个重要代表A.-R.-J.杜尔哥一方面把地租(剩余价值)

解释为对别人劳动的占有,另一方面又把它说成是“自然的赐予”。

马克思指出,18世纪英国资产阶级经济学家A.斯密对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形成和

发展起了重要作用。在他那里,“政治经济学已发展为某种整体,它所包括的范围在

一定程度上已经形成”(同前,第26卷H,第181页)。斯密第一次把价值归结为一

般社会劳动,井从这一观点出发,把利润和地租看成是对工人所创造出来的价值的扣

除,被资本家和土地所有者无偿地占有。这说明他已认识到了剩余价值的真正起源。

不过,在斯密的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中既有正确见解,又有错误的、庸俗的见解。由

于斯密不能区分劳动和劳动力,因而无法在价值规律的基础上说明利润如何从劳动与

资本的交换中产生出来,他又提出了价值由收入决定,即工资、利润、地租三种收入

是价值的源泉,把利润和地租解释为对资本和土地的自然报酬。他还提出了社会年总

产品的价值是由工资、利润、地租构成的错误教条。此外,马克思还研究了斯密的生

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的理论。斯密正确地指出,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同资本相交换的

劳动是生产劳动,同收入相交换的劳动是非生产劳动。可是,斯密又用是否生产物质

产品来区分资本主义的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

在本书中,马克思详细地分析了D.李嘉图的主要经济学著作《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

理》,对李嘉图的地租理论、费用价格理论、剩余价值理论、利润理论,以及积累理

论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李嘉图抛弃了斯密价值理论中自相矛盾的解释,对价值决定于

劳动时间这一规定作了透彻的表述和发挥,并在劳动价值理论的基础上论述了工资和

利润的关系以及利润和地租的对立,”揭示并说明了阶级之间的经济对立,……这样

一来,在政治经济学中,历史斗争和历史发展过程的根源被抓住了,并且被揭示出来

了”(同前,第26卷H,第183页)。李嘉图十分重视对地租问题的研究,并正确地

把地租理论同劳动价值理论联系起来。但是,他错误地把级差地租的产生同所谓“土

地收益递减规律”联系在一起,而且还认为不存在绝对地租。李嘉图否认绝对地租的

存在,其根本原因是把生产价格与价值混同起来。他没有对利润向平均利润的转化、

价值向生产价格的转化做出正确的说明,也没有在价值规律基础上说明等最资本获得

等量利润这个事实。马克思在详细地分析了李嘉图地租理论上的错误观点的同时,还

批判了德国庸俗经济学家J.K.洛贝尔图斯―亚格措夫(1805〜1875)的“新地租理

论”,并且批判了李嘉图用土地收益递减规律来说明平均利润率趋向下降的规律的错

误,以及否认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必然发生普遍生产过剩危机的错误。

马克思考察了19世纪3。〜50年代庸俗经济学的出现、古典经济学瓦解的历史过程,

揭露了庸俗经济学的阶级木质及其在理论上的谬误。

马克思首先批判了英国庸俗政治经济学创始人T.R.马尔萨斯的经济学理论。马尔萨斯

抓住李嘉图由于无法正确说明劳动与资本的交换与价值规律的“矛盾”、等量资本获

得等量利润与价值规律的“矛盾”所造成的混乱,攻击并企图推翻李嘉图的劳动价值

理论。他认为商品的价值由商品所能支配或交换到的劳动量决定,而利润则来自于商

品交换。为了实现利润,必须有不是卖者的买者,也就是必须有土地所有者、年金领

取者、牧师以及他们的家仆、侍从等一切非生产的消费者。马克思指出,马尔萨斯的

价值理论,是公开为土地所有者及贵族的阶级利益辩护的。

马克思还批判分析了R.托伦斯(1780〜1864)、J.密尔、J.R.麦克库洛赫、S.贝利

(1791-1870).J.S.密尔等人的理论,深刻地揭示了古典经济学派瓦解和庸俗经济

学派形成、发展的过程。马克思指出,李嘉图学派的解体”是在这样两点上:(1)资

本和劳动之间按照价值规律交换。(2)一股利润率的形成.把剩余价值和利润等同

起来。不理解价值和费用价格的关系”(同前,第26卷III,第259页)。

在古典政治经济学瓦解和庸俗政治经济学形成的历史时期内,还出现了一些从无产阶

级立场出发,以李嘉图学说作为依据,批判资本主义生产的空想社会主义者,如英国

经济学家P.雷文斯通(?〜1830)、T.霍吉斯金(1787〜1869)等人。他们利用李嘉

图的价值理论和剩余价值理论论证资产阶级对工人阶级的剥削,论证资本主义生产的

不合理性。马克思肯定了他们理论中的正确论点,同时也指出,他们并没有克服李嘉

图学说中的混乱。这个时期,虽然占典政治经济学已处在瓦解过程中,但仍有几位经

济学家在某些论点上发展了古典政治经济学。马克思分析了英国经济学家G.拉姆赛

(1800-1871)和R.琼斯(1790〜1855)、瑞士经济学家A.-E.舍尔比利埃(1797〜

1869)的著作,认为他们在区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问题上、在分析资本有机构成作

用问题上做出了一定贡献。

重要意义

马克思围绕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的核心问题即剩余价值理论,系统地研究了17

世纪中叶至19世纪5()年代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发展史,详细地分析了资产阶级政

治经济学各派的理论观点,肯定了他们在科学理论上的贡献,批判了他们的谬误,公正

地评价了他们在经济学说史上的地位,透彻地阐明了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庸俗化过

程,深刻地揭示了庸俗政治经济学产生的历史条件和阶级基础。《剩余价值理论》是

《资本论》所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有关政治经济学史的经典著作。

马克思分析资产阶级经济学说史所运用的方法论,以及评价各个学派、各个代表人物

的原则和依据,至今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剩余价值理论》是研究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说史的重要文献。对资产阶级经济学家的

剩余价值理论的分析,促进了马克思自己的经济理论的发展。马克思在研究斯密和魁

奈的理论时,建立了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的基本原理和关于生产劳动的理论;在研究

李嘉图学说的过程中,建立和发展了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理论、绝对地租理论和生产

过剩危机理论。

2、劳动价值论

劳动价值论是关于商品价值由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即抽象劳动所创造的理论。劳

动决定价值这一思想最初由英国经济学家配第提出。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也对

劳动价值论做出了巨大贡献。

资产阶级古典学派的代表亚当・斯密特别是李嘉图对劳动形成价值的理论和价值量

的分析已经取得J'很大成绩,还在劳动价值论的基砒上揭示J'资本主义制度中的资本

家、雇佣工人、土地所有者这一阶级结构,并阐述了三者之间的阶级矛盾。由于他们

是把资本主义这一制度和阶级结构看作是当时最能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制度,所以他们

在这方面的研究是无所顽忌的,从而能在一定程度上揭示出资本主义社会的内部结

构。但是随着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斗争日益尖锐,他们的学生则越来越丢弃他们老

师的科学性,把为资本主义制度和资产阶级剥削关系作辩护当成自己的唯一任务了。

政治经济学日益走向庸俗化。否定劳动价值理论是其主要内容之一。

马克思继承了亚当•斯密、李嘉图理论的科学成分,用辩证法和历史唯物论从根

本上改造了劳动价值论,论证了它的历史性质,并在劳动价值论基础上科学地创立了

剩余价值理论以及后来的利润、平均利润理论,指出了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资本主义

社会的阶级矛盾和这种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发展的阻碍作用,从而揭示出资本主义生产

方式的历史暂时性。

马克思主义的劳动价值论的内容

马克思主义的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创立并完成的,包括以下内容:

(1)商品具有二重性,即价值和使用价值。

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具有不可比较性。价值是一般人类劳动的凝结,是商品

的社会属性,它构成商品交换的基础。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等范畴,是马克思用来

说明商品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概念,深刻地揭示了商品的本质。

1.以商品作为分析起点

关于以商品作为分析起点的原因,马克思这样写道:“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占统治地位

的社会的财富,表现为‘庞大的商品堆积',单个的商品表现为这种财富的元素形式。

因此,我们的研究就从分析商品开始。”《资本论》的逻辑固然要以资本作为中心范

畴,但决不能把资本作为逻辑起点。因为资本本身就需要论证和说明。“资本,如果

没有雇用劳动、价值、货币、价格等等,它就什莫也不是。”资本就会成为不可理解

的具体。因此,要揭示资本这个具体丰富的许多规定的全部内容,科学的方法就是按

照商品一货币一资本这样的上升路线,从资本主义财富的元素形式商品出发,才能在

后面的上升过程中把构成资本总体的各个环节和内部结构复制出来。

2.使用价值及其特点

关于使用价值,马克思是先从有用物的质和量的角度来讲的。他这样写道:“每一种

有用物,如铁、纸等等,都可以从质和量两个角度来考察。每一种这样的物都是许多

属性的总和,因此可以在不同的方面有用。发现这些不同的方面,从而发现物的多种

使用方式,是历史的事情。为有用物的量找到社会尺度,也是这样。商品尺度之所以

不同,部分是由于被计量的物的性质不同,部分是由于约定俗成。”然后他用到了“使

用价值”这个词:“物的有用性使物成为使用价值。”

关于使用价值的特点,马克思这样写道:“但这种有用性不是悬在空中的。它决定于

商品体的属性,离开了商品体就不存在。因此,商品体本身,例如铁、小麦、金刚石

等等,就是使用价值,或财物。商品体的这种性质,同人取得它的使用属性所耗费的

劳动的多少没有关系。在考察使用价值时,总是以它们的量的规定性为前提,如一打

表,一码布,一吨铁等等。商品的使用价值为商品学这门学科提供材料。使用价值只

是在使用或消费中得到实现。不论财富的社会的形式如何,使用价值总是构成财富的

物质的内容。在我们所要考察的社会形式中,使用价值同时又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

者。[5]“从这里,我们可以总结出使用价值的几个特点:首先,使用价值决定于商

品本身的属性;其次,使用价值同人取得它所耗费的劳动的多少没有关系;第三,在

考察使用价值时,总是以量的规定性为前提;第四,使用价值只是在使用或消费中得

到实现;第五,使用价值是构成财富的物质内容。

3.价值及其质和量

价值是马克思在对交换价值进行分析后得到的一个概念。他先讲交换价值:“交换价

值首先表现为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关系或比例,这个比例随

着时间和地点的不同而不断改变。因此,交换价值好象是一种偶然的、纯粹相对的东

西,也就是说,商品固有的、内在的交换价值似乎是一个形容语的矛盾。”为了解决

这个矛盾,马克思决定“进一步考察这个问题。”马克思先从一种商品的角度来进行

考察:“某种一定量的商品,例如一夸特小麦,同x量鞋油或y量绸缎或z量金等等

交换,总之,按各种极不相同的比例同别的商品交换。因此,小麦有许多种交换价值,

而不是只有一种。既然x量鞋油、y量绸缎、z量金等等都是一夸特小麦的交换价值,

那末,x量鞋油、y量绸缎、z量金等等就必定是能够互相代替的或同样大的交换价

值。]”于是他得出了两个推论:“第一,同一种商品的各种有效的交换价值表示一

个等同的东西。第二,交换价值只能是可以与它相区别的某种内容的表现方式,'表

现形式‘。”接着,马克思又从两种商品的角度进行了考察:“我们再拿两种商品例

如小麦和铁来说。不管二者的交换比例怎样,总是可以用一个等式来表示:一定量的

小麦等于若干量的铁,如1夸特小麦=2英担铁。”由这个等式,马克思又得出了一个

推论:“它说明在两种不同的物里面,即在1夸特小麦和a英担铁里面,有一种等量

的共同的东西。因而这二者都等于第三种东西,后者本身既不是第一种物,也不是第

一种物。这样,一者中的每一个只要是交换价值,就必定能化为这第三种东西。”那

么,这“第三种东西”是什么呢?马克思首先排除了商品的天然属性:”这种共同东

西不可能是商品的几何的、物理的、化学的或其他的天然属性。商品的物体属性只是

就它们使商品有用,从而使商品成为使用价值来说,才加以考虑。另一方面,商品交

换关系的明显特点,正在于抽去商品的使用价值。在商品交换关系中,只要比例适当,

一种使用价值就和其他任何一种使用价值完全相等。”而‘'如果把商品体的使用价

值撇开,商品体就只剩个一个属性,即劳动产品这个属性。可是劳动产品在我们手里

也已经起了变化。如果我们把劳动产品的使用价值抽去,那末也就是把那些使劳动产

品成为使用价值的物体的组成部分和形式抽去。它们不再是桌子、房屋、纱或别的什

么有用物。它们的一切可以感觉到的属性都消失了。它们也不再是木匠劳动、瓦匠劳

动、纺纱劳动或其他某种一定的生产劳动的产品了。随着劳动产品的有用性质的消失,

体现在劳动产品中的各种劳动的有用性质也消失了,因而这些劳动的各种具体形式也

消失了。各种劳动不再有什么差别,全都化为相同的人类劳动,抽象人类劳动。”那

么,现在还剩卜.什么?“它们剩下的只是同一的幽灵般的对象性,只是无差别的人类

劳动的单纯凝结,即不管以哪种形式进行的人类劳动力耗费的单纯凝结。这些物现在

只是表示,在它们的生产上耗费了人类劳动力,积累了人类劳动。这些物,作为它们

共有的这个社会实体的结晶,就是价值一一商品价值。”于是,我们可以得出结论:

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而价值的本质就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接下来,马克思谈到了商品价值量的问题:“那么,它的价值量是怎样计量的呢?是

用它所包含的'形成价值的实体’即劳动的量来计量。劳动本身的量是用劳动的持续

时间来计最,而劳动时间又是用一定的时间单位如小时、日等作尺度。”为了避免

误解,他进一步写道:“可能会有人这样认为,既然商品的价值由生产商品所耗费的

劳动量来决定,那末一个人越懒,越不熟练,他的商品就越有价值,因为他制造商品

需要花费的时间越多。但是,形成价值实体的劳动是相同的人类劳动,是同一的人类

劳动力的耗费。体现在商品世界全部价值中的社会的全部劳动力,在这里是当作一个

同一的人类劳动力,虽然它是由无数单个劳动力构成的。每一个这种单个劳动力,同

别一个劳动力一样,都是同一的人类劳动力,只要它具有社会平均劳动力的性质,起

着这种社会平均劳动力的作用,从而在商品的生产上只使用平均必要劳动时间或社会

必要劳动时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

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卜.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例如,在英国采用

蒸汽织布机以后,把一定量的纱织成布所需要的劳动可能比过去少一半。实际上,英

国的手工织布工人把纱织成布仍旧要用以前那样多的劳动时间,但这时他一小时的个

人劳动的产品只代表半小时的社会劳动,因此价值也降到了它以前的一半。”由此,

马克思得出结论:“可见,只是社会必要劳动量,或生产使用价值的社会必要劳动时

间,决定该使用价值的价值量。在这里,单个商品是当作该种商品的平均样品。因此,

含有等量劳动或能在同样劳动时间内生产出来的商品,具有同样的价值量。一种商品

的价值同其他任何i种商品的价值的比例,就是生产前者的必要劳动时间同生产后者

的必要劳动时间的比例。'作为价值,一切商品都只是一定量的凝固的劳动时间。”

接下来,马克思又分析了影响商品价值量变化的因素:“如果生产商品所需要的劳动

时间不变,商品的价值景也就不变。但是,生产商品所需要的劳动时间随着劳动生产

力的每一变动而变动。劳动生产力是由多种情况决定的,其中包括:工人的平均熟练

程度,科学的发展水平和它在工艺上应用的程度,生产过程的社会结合,生产资料的

规模和效能,以及自然条件。例如,同一劳动量在丰收年表现为8蒲式耳小麦,在歉

收年只表现为4蒲式耳。同一劳动量用在富矿比用在贫矿能提供更多的金属等等。金

刚石在地壳中是很稀少的,因而发现金刚石平均要花很多劳动时间。因此,很小一块

金刚石就代表很多劳动。杰科布怀疑金是否按其全部价值支付过。至于金刚石,就更

可以这样说了。厄什韦葛说过,到1823年,巴西金刚石矿80年的总产量的价格还赶

不上巴西甘蔗种植园或咖啡种植园一年半平均产量的价格,虽然前者代表的劳动多得

多,从而价值也多得多。如果发现富矿,同一劳动量就会表现为更多的金刚石,金刚

石的价值就会降低。假如能用不多的劳动把煤转化为金刚石,金刚石的价值就会低于

砖的价值。”经过这样的分析后,马克思得出结论:“总之,劳动生产力越高,生

产一种物品所需要的劳动时间就越少,凝结在该物品中的劳动量就越小,该物品的价

值就越小。相反地,劳动生产力越低,生产一种物品的必要劳动时间就越多,该物品

的价值就越大。可见,商品的价值量与实现在商品中的劳动的量成正比地变动,与这

一劳动的生产力成反比地变动。”

4.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对立统一

马克思认为,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他这样写道:”一个物可以是使用价

值而不是价值。在这个物不是以劳动为中介而对人有用的情况下就是这样。例如,空

气、处女地、天然草地、野生林等等。一个物可以有用,而且是人类劳动产品,但不

是商品。谁用自己的产品来满足自己的需要,他生产的虽然是使用价值,但不是商品。

要生产商品,他不仅要生产使用价值,而且要为别人生产使用价值,即生产社会的使

用价值。[而且不只是简单地为别人。中世纪农民为封建主生产作为代役租的粮食,

为神父生产作为什一税的粮食。但不管是作为代役租的粮食,还是作为什一税的粮食,

都并不因为是为别人生产的,就成为商品。要成为商品,产品必须通过交换,转到把

它当作使用价值使用的人的手里。]最后,没有一个物可以是价值而不是使用物品。

如果物没有用,那么其中包含的劳动也就没有用,不能算作劳动,因此不形成价值。

(2)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二重性,即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它强调劳动价值论中“劳动”二字的含义及其理论价值。它强调和认可了劳动在创造

社会财富方面的巨大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揭示和确认了劳动是人类存在、发展的动

力和条件。它来源于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来源于马克思对劳动大众的关切

和重视,与他一贯地以人民大众的根木利益作为经济学研究的起点和终点的阶级立场

和思想方法一脉相承。这是劳动价值论的精华部分。

在人类经济思想发展史上,对什么是“财富”经历了一个曲折的探索过程。在前

资本主义社会,人们生产出来的产品主要供自己消费,产品的具体的、直接的使用价

值是财富的直接表现,人们既不追究“一般财富”的概念,也不存在一般的、普遍的、

抽象的致富欲。在资本主义早期阶段,随着交换范闱的扩大,随着人们对原始资本枳

累渴望的日趋增长,有了“抽象的”以货币为目的的商人,开始把金银货币当做财富

的象征,货币主义就是这种观念在理论上的反映。在这之后,又产生了分别把商业劳

动、农业劳动、工业劳动作为创造财富的源泉的重商主义、重农主义和重工主义,他

们虽然意识到了劳动在创造社会财富中所起的作用,但都不能从各种各样的具体劳动

中抽象出“劳动一般”,因而想不到探究如何增长一国财富这样的问题。只有到了斯

密,才第一次从形式多样、纷繁复杂的具体劳动中抽象出“劳动一般”这个范畴,把

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从流通领域转到生产领域,并以探求一国财富如何增长作为自己的

研究课题,开创了现代意义上的真正的经济学。

马克思继承了斯密在“劳动一般”问题上的贡献,并且科学地阐释了这项研究之所以

能在斯密那里取得重大进展的原因,即:人们之所以能够对任何种类的劳动予以同样

看待,并且确立劳动在现代经济运行中的作用,并不是聪明的人脑对由各种具体劳动

组成的“具体总体”进行了总结和归纳,而是因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各种劳动在

现实中形成了一个十分发达的“总体”。在社会经济运动过程中,任何一种劳动已不

再是支配一切的劳动,个人很容易从一种劳动转到另一种劳动,特定种类的劳动对他

们说来只是偶然的形式,因而是无差别的。劳动已经不仅在范畤上,而且在现实中成

了创造财富的一般手段,而不再是与具有某种特殊性的个人结合在一起的规定了。它

发生在资本主义社会,是现代经济的产物,对现代社会开辟财富之门具有重要的意义。

马克思认为,“劳动”、“抽象劳动”这些作为现代经济学的起点的范畴的产生,是

与以追求货币为目的的属佣劳动制度的产生相联系的,它打开了现代劳动分工体系的

形成和发展之门。因为,当工人可以在现实中,通过直接与货币相交换,把自己各种

各样的具体劳动转化为被社会承认的抽象劳动的时候,工人就可以不关心自己所从事

的“劳动的内容”和“活动的特殊方式”,“只要分工没使劳动能力完全片面化”,

工人对于使“自身劳动能力”得到发展的和“预示着"向''较好工资”方向的“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