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考历史考前必刷卷(广东专用)(解析版)_第1页
2023年中考历史考前必刷卷(广东专用)(解析版)_第2页
2023年中考历史考前必刷卷(广东专用)(解析版)_第3页
2023年中考历史考前必刷卷(广东专用)(解析版)_第4页
2023年中考历史考前必刷卷(广东专用)(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绝密★启用前2023年中考历史考前信息必刷卷03历史(广东专用)广东省中考历史试卷题量为30道选择题+3道综合题,近三年来,题型稳定。与2020、2021年年中考相比,在选择题部分2022年中国古代史的分值有所下降,中国近代史的分值在上升,世界史部分则是世界现代史的分值有所上升,故在备考过程中要有侧重的关注中国近代史和世界现代史的内容,特别是2022年新课标修订后的课标新增加的内容。通过对考试信息的梳理以及教学研究成果,预测:在2023年广东省中考中国古代史仍会侧重的考查考古发现、典籍、地方行政区划、民族交融、洋务运动、辛亥革命、新航路开辟、法国大革命、新经济政策等,本卷32题按照2022年中考32题的格式,是观点论述类题。33题为世界史的综合题,着重考查新航路开辟、工业革命、国际格局的演变等内容。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陶礼器与成套乐器等陪葬品,其主要文化公素如彩绘龙纹、三足器与燕山以北和河曲地带有关,也有大汶口文化的背壶、良渚文化的刀俎。据此可知,当时(

)A.多种文化交流与融合 B.已经迈入阶级社会C.出现国家的初始形态 D.区域发展相对平衡答案:A解析:根据“其主要文化公素如彩绘龙纹、三足器与燕山以北和河曲地带有关,也有大汶口文化的背壶、良渚文化的刀俎”可知,材料反映出土的礼器、乐器等文物包含燕山以北、河曲地带、大汶口、良渚等多地的文化因素,体现了当时已经出现多种文化交流与融合,A项正确;单从材料出土的文物不足以证明已经迈入阶级社会,排除B项;仅有礼器、乐器的陪葬品不能说明出现国家的初始形态,排除C项;材料反映出土的文物包含燕山以北、河曲地带、大汶口、良渚等多地的文化因素,不能说明区域发展相对平衡,排除D项。故选A项。2.三星堆属于古蜀文化遗址,据测定,其年代距今4000年延续至距今3200年。最新的三星堆考古发掘发现,三星堆文化并不孤立。此次发现的铜尊、玉琮以及铜器纹饰,都能够在中原地区出土的一系列器物中找到祖型。材料表明了(

)A.古蜀国的文化具有独特性特征 B.丝绸之路密切了古蜀国和中原的联系C.中华文化具有多元一体的特征 D.古蜀国的青铜铸造处于世界领先水平答案:C解析:材料“此次发现的铜尊、玉琮以及铜器纹饰,都能够在中原地区出土的一系列器物中找到祖型”等信息体现新一轮考古表明古蜀文明与中原地区交流频繁,昭示了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一样同属中华文明的母体,因此,材料表明了中华文化具有多元一体的特征,C项正确;A不符合题干主旨,排除A项;丝绸之路在西汉时期出现,排除B项;古蜀国的青铜铸造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排除D项。故选C项。3.公元前211年,秦朝迁内地三万户到北河、榆中(今属内蒙古自治区)等地充实边疆,进行垦殖,并给予官职奖励,还迁徙大量刑徒去开发边地。这些举措(

)A.体现了西周时期分封政策 B.促进了区域经济均衡发展C.巩固了对边疆地区的统治 D.反映了民族交流不断加强答案:C解析:由题干中关键信息“秦朝”“迁内地三万户……充实边疆”“开发边地”可知,这些举措利于政府更有效地管理边疆,巩固对边疆地区的统治。C项正确;在地方上,秦朝进一步废除西周以来实行的分封制,建立由中央直接管辖的郡县制,排除A项;题干材料涉及的是边疆开发,无法看出“区域经济均衡发展”,排除B项;题干材料涉及的是边疆开发,无法看出“民族交流”,排除D项。故选C项。4.封泥,是按于泥上对“涉密公文”进行封检的凭证,主要流行于秦汉时期。考古人员在云南晋宁河泊所遗址中发现了“滇国相印”和大量汉代封泥。这说明汉代(

)A.加强对云南地区的管理 B.造纸术应用于传递公文C.中央与封国的关系紧张 D.民间书信存在保密意识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考古人员在云南晋宁河泊所遗址中发现了“滇国相印”和大量汉代封泥”并结合所学可知,汉武帝以兵临滇,滇王投降,汉朝既设置益州郡,又“赐滇王王印,复长其民”,“滇国相印”和大量汉代封泥的出现说明汉朝时期中央已经对云南地区进行了管理,A项正确;题干只是说明出现了“大量汉代封泥”,并没有涉及公文的材料是什么,排除B项;“滇国相印”和大量汉代封泥”的出现,说明中央对云南地区有了管辖,无法体现中央与封国的关系紧张,排除C项;题干反映的是“公文”,不是民间书信,排除D项。故选A项。5.下表为汉至唐前期东南地区部分行政区划设置分布简表。据此可知(

)郡县数西汉三国西晋隋朝唐前期苏南浙江会稽郡北31县4郡50县5郡70县7郡43县13州74县江西豫章郡18县4郡51县6郡58县7郡19县7州34县福建会稽郡南部1县1郡9县2郡14县1郡5县5州28县A.南方经济发展超过了北方 B.南方成为当时的政治中心C.南方地区的经济得到发展 D.机构增设提升了政府效率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汉至唐前期东南地区部分行政区划设置分布简表”可知汉至唐前期,东南地区的郡县数量越来越多,反映的是南方地区的经济得到发展,促进东南地区的郡县数量越来越多,C项正确;东南的郡县数增加不能说明南方经济发展超过了北方,排除A项;当时的政治中心不是南方,排除B项;机构增设并不意味着政府效率一定会提高,排除D项。故选C项。6.隋唐开始的科举选官制度,使一些本来无立锥之地的平民书生,通过科场也得以晋身于官僚、贵族的行列。这样一来,在社会的等级阶层之间,也就必然会出现等级中的升降、甚至贵贱间的对流。据此可知,科举制(

)A.有利于提高官员文化素质 B.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C.使社会的阶层流动性增强 D.有利于社会公平公正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隋唐开姶的科举选官制度,使一些本来无立锥之地的平民书生,通过科场也得以晋身于官僚、贵族的行列,这样一来,在社会的等级阶层之问,也就必然会出现等级中的升降、甚至贵贱问的对流”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科举制度的实行,使平民通过读书、考试得以晋身于官僚、贵族行列,推动社会等级阶层间的升降“甚至贵贱问的对流”等,反映出科举制使社会的阶层流动性增强,C项正确;材料并末强调科举制对官员文化素质的影响,排除A项;科举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在材料中并未体现,排除B项;有利于社会公平公正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7.《元史》卷九十一《百官志七》载:“四川等处行中书省,国初,其地总于陕西。至元十八年,以陕西行中书分省四川。二十三年,始置四川行省。署成都,统有九路五府。”其设置(

)A.使郡县制向西南地区扩展 B.结束了四川分封制的历史C.加强了对四川地区的管理 D.巩固了元朝民族统治政策答案:C解析:依据题干“四川等处行中书省,国初,其地总于陕西。至元十八年,以陕西行中书分省四川。二十三年,始置四川行省。署成都,统有九路五府。”可知反映了元朝建立后在四川地区逐渐建立行省,这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有利于加强对四川地区的管理,C项正确;题干反映的是行省制向西南地区的扩展,而非郡县制,排除A项;题干并没有体现四川此前实行分封制,无从得出结束了四川分封制的历史,排除B项;题干反映的是行省制度在四川地区的扩展有利于巩固中央集权,但没有体现巩固了元朝的民族统治政策,排除D项。故选C项。8.中国古代行政改革通过内部体制的调整进行权力的重新配置。下图内容反映出的主要趋势是(

)A.实行分权制衡 B.监察制度完善 C.中央集权加强 D.君主专制强化答案:D解析:分析图片可知,图片内容反映的是中央行政机构的改革,体现的是皇权与相权的斗争,反映出的主要发展趋势是相权不断削弱,皇权不断加强,D项正确;秦朝、明清时期都采用高度的集权制度,无法体现“分权”,排除A项;材料主要体现皇权与相权的斗争,与监察制度无关,排除B项;材料并未涉及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变化,排除C项。故选D项。

9.清康熙二十二年,施琅指挥清军水师先行在澎湖海战中打败郑氏水师。此后,施琅又一面加紧军事行动,一面对占据台湾的郑氏集团施以招抚。在施琅大军压境之下,郑克塽茫然地说:“人心风鹤,守则有变;士卒疮痍,战则难料。还是应当请降,以免今后追悔莫及。”这段材料说明(

)A.郑成功率领台湾守军坚持与清军战斗B.郑克塽认为守台郑军士气高昂振奋C.清朝军队进攻台湾的策略灵活而多变D.赤崁城的荷兰军队最终向清朝投降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中“施琅指挥清军水师先行在澎湖海战中打败郑氏水师。此后,施琅又一面加紧军事行动,一面对占据台湾的郑氏集团施以招抚”,说明施琅进攻台湾时采取了军事打击和招抚相结合的手段,可以得出,清朝军队进攻台湾的策略灵活而多变,C项正确;材料中,材料中没有提到郑成功,排除A项;根据材料中“人心风鹤,守则有变;士卒疮痍,战则难料”,可以看出,守台军对士气低下,排除B项;材料中没有提到荷兰军队,排除D项。故选C项。10.档案是第一手史料,是研究历史的重要素材。下面展示的是一份藏于英国国家档案馆的档案,下列史实与这份档案紧密相关的是中国近代史上某不平等条约的签字页,上面书有“大清咸丰十年九月十一日”和“大英一千八百六十年十月二十四日”的字样。下列史实与这份档案紧密相关的是(

中国近代史上某不平等条约的签字页,上面书有“大清咸丰十年九月十一日”和“大英一千八百六十年十月二十四日”的字样。A.中国被迫接受协定关税 B.英国获得领事裁判权和片面最惠国待遇C.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 D.增开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材料中的“大英一千八百六十年十月二十四日”可知,这份条约指的是1860年签订的《北京条约》,在该条约中,九龙司地方一区被割给了英国,C项正确;在1842年的《南京条约》中,中国被迫接受协定关税及开放五口通商,排除A项;1843年,英国又强迫清政府签订《虎门条约》,从中获得了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和在通商口岸租地建房的权利,排除B项;1895年的《马关条约》签订后,中国被迫增开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排除D项。故选C项。11.汉阳铁厂建设时,外国顾问希望健在矿区附近,但张之洞坚持选择了汉阳大别山脚下。填土、修路运输铁矿石和煤炭,大大提高了成本,以致钢铁厂炼出来的钢铁价格比欧美远隔重洋运来的还要高3倍。这说明(

)A.洋务企业存在官僚衙门恶习B.洋务运动抵制了外国资本入侵C.洋务运动受到外国势力挤压D.洋务企业利润远高于外国企业答案:A解析:材料介绍的是汉阳铁厂建设选址时,由于封建官僚作风导致选址失误,填土、修路运输铁矿石和煤炭,大大提高了企业成本,企业缺少活力和后劲,所以材料体现的是洋务企业存在官僚衙门恶习,A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官僚衙门的陋习,没有涉及到于外国资本之间的关系,排除B项;材料体现是洋务派自己的问题,不是外国势力的问题,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利润的问题,而且没有对比,没有办法判断谁高谁低,排除D项。故选A项。12.辛亥革命使更多的人对参与国家政治产生了兴趣,他们开始将集会、结社、选举等作为社会生活的重要内容。在民国,参与政治的除了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工人、军人和士绅外,妇女也有参政的意愿,女子参政团相继出现。这表明辛亥革命(

)A.实现了男女权力的平等 B.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C.促进各阶层思想的趋同 D.扩大了民主政治的基础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关键信息“辛亥革命使更多的人对参与国家政治产生了兴趣”“在民国,参与政治的除了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工人、军人和士绅外,妇女也有参政的意愿,女子参政团相继出现”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扩大了民主政治的基础,D项正确;辛亥革命没有实现了男女权力的平等,排除A项;辛亥革命后,中国仍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排除B项;材料内容无法反映促进各阶层思想的趋同,排除C项。故选D项。13.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不再是过去碎片化地传入,而是被越来越多的学者作为一套完整的学说、思潮进行研究和宣传,其至被作为救治中国问题的一种主义,引为信仰并付诸实践。这表明五四运动(

)A.五四运动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华迅速传播B.马克思主义在华传播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C.五四运动进一步完善马克思主义理论内容D.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导致传统信仰被颠覆答案:A解析:依据材料可知,材料反映了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广度、深度都有所拓展,这体现了五四运动对马克思主义在华传播的推动作用,A项正确;材料并未反映出群众对马克思主义的态度,排除B项;五四运动宣传了马克思主义,并没有完善马克思主义理论,排除C项;新文化运动时期就已推翻了传统的思想权威,排除D项。故选A项。14.根据如表格,相关农民的斗争(

时间地点农民斗争表现1927年初长沙以人口为标准分配土地湘潭、醴陵自发分配土地黄梅县烧毁地主田契债券分配田地A.摧毁了帝国主义在华的统治 B.有力地推动了北伐胜利进军C.巩固了红军农村革命根据地 D.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基础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信息“1927年初”“烧毁地主田契债券分配田地”及所学可知,此时正处于北伐战争时期,农民阶级的斗争有利于推动北伐的胜利进军,B项正确;此时的农民斗争并未摧毁帝国主义在华的统治,中国仍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排除A项;此时中国共产党还未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排除C项;1931年日本发动了九一八事变,标志着抗日战争的开始,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15.以下是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建立的根据地分布示意图,从图1到图2反映出(

图1:1929-1932年

图2:1937-1940年A.中国社会性质发生变化 B.工作重心从乡村转向城市C.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 D.国共关系从合作走向对立答案:C解析:图一反映了国共两党的阶级矛盾。国民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走向农村,在南方创建了农村革命根据地,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与国民党形成了对峙局面。图二反映了中日之间的民族矛盾。日本不断侵华,中日民族矛盾激化,国共两党实现第二次合作,一致抗日。中国共产党在敌后开展游击战争,建立抗日根据地,把敌人后方变成抗日前线,有力配合了正面战场。但图中也反映了国民党侵占解放区的现象,表明阶级矛盾依然存在,只是降为次要矛盾。C项正确;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建立根据地的史实不涉及国家性质的转变,排除A项;国家近期工作重心发生了两次转变,第一次是1927年八七会议之后秋收起义开始,党的工作重心转向农村,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第二次是在1949年七届二中全会后,工作重心由农村转移到城市。排除B项;1924年,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国民党展开合作,进行反帝反封建的国民革命运动,又称“大革命”。然而,由于国民党右派背叛革命,国民革命失败,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国共关系从合作走向对立。在全民族抗战的背景下,国共两党再次走向合作。战后,在没有了外敌的情况下,国民党又准备发动内战,虽然中国共产党以期通过谈判来解决两党之间的纷争,可是国民党的领导人最终撕毁《双十协定》,更集中军队对中国共产党的根据地发动进攻。国共关系再次走向对立。排除D项。故选C项。16.从1946年6月下旬到1947年6月,经过一年时间的酝酿,其间不仅有战略时机的选择,也有进攻样式的考虑,最后中央军委考虑由“渐进式”的进攻模式转变为“跃进式”的模式。“跃进式”的模式指的是(

)A.粉碎国民党对山东的进攻 B.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C.与国民党军进行主力决战 D.打过长江解放全中国答案:B解析:1947年夏,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了战略进攻的序幕。B项正确;孟良崮战役粉碎了国民党对山东的进攻,排除A项;与国民党军进行主力决战的战役是淮海、平津、辽沈三大战役,排除C项;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是渡江战役,排除D项。故选B项。17.在朝野合力推动下,新式教育高速发展,规模急剧扩大。其中学习一般西学知识的普通学堂发展最快……普通学堂不再造就少数人才,而在造就多数国民……大批受西学教育的青年学生聚居在都市城镇大大小小的学堂,本来为维护清朝统治而实行的教育改革,反而促其速亡。这表明新式教育(

)A.巩固了清王朝的统治 B.推动了教育的近代化C.仅教授一般西学知识 D.未受到普通民众支持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大批受西学教育的青年学生聚居在都市城镇大大小小的学堂,本来为维护清朝统治而实行的教育改革,反而促其速亡”表明新式教育推动了教育的近代化。B项正确;题干材料说明新式教育加速了清朝的灭亡,排除A项;题干材料反映的是新式教育推动了教育的近代化,不是强调新式教育仅教授一般西学知识,排除C项;题干材料不能说明新式教育未受到普通民众支持,排除D项。故选B项。18.广大农民翻身做了主人,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生产劳动、建设美好家园的工作中。据统计,1952年同1949年相比,粮食产量增长44.8%,棉花增长193%,油料增长64%。材料描述的现象旨在说明(

)A.生产关系变革对生产力的推动 B.生产资料公有制得以确立C.封建土地制度被彻底地摧毁了 D.农民翻身做了土地的主人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广大农民翻身做了主人,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生产劳动、建设美好家园的工作中”及所学知识可知,1950年,新解放区的土地改革开始,到1952年底,除部分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这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A项正确;土地改革废除了封建土地私有制,建立农民土地所有制,并未确立公有制,排除B项;封建土地制度被彻底地摧毁了说法绝对,排除C项;材料强调土地改革对农业生产的推动作用,不是强调农民地位的变化,排除D项。故选A项。19.据统计,1957年与1952年相比,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水平指数增长24.5%,其中,城镇居民提高31.7%,农民提高16.8%,而物价指数在同期仅上涨9.5%,城乡居民储蓄存款总额增长3倍多。这表明“一五计划”时期(

)A.优先发展重工业 B.工业畸形布局得到改善C.改变了工业落后面貌 D.人们生活水平得到提高答案:D解析:据题干“1957年与1952年相比,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水平指数增长24.5%”,可知题干反映了“一五计划”期间人们生活水平得到提高,D项正确;一五计划期间,优先发展重工业,但材料强调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排除A项;题干未涉及“工业布局”,排除B项;一五计划改变工业落后局面,排除C项。故选D项。20.我国第一块自由贸易试验区—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于2013年8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9月正式挂牌。2015年继上海后,天津、福建、广东设置了新的自由贸易试验区。2017年,进一步在辽宁、浙江、河南、湖北、重庆、四川、陕西建立了自由贸易试验区。这表明我国(

)A.改革开放不断向纵深发展 B.脱贫攻坚进入关键阶段C.祖国统一步伐不断加快 D.民族复兴指日可待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设立,结合所学可知,这属于我国对外开放的表现。再根据材料“2015年继上海后,天津、福建、广东设置了新的自由贸易试验区。2017年,进一步在辽宁、浙江、河南、湖北、重庆、四川、陕西建立了自由贸易试验区。”表明对外开放的不断发展,A项正确;材料展示的是我国经济的发展,没有涉及脱贫攻坚、祖国统一和民族复兴的信息,排除BCD项。故选A项。21.1956年,美国动物园提出与中国通过交换获得一对大熊猫的要求,由于美国国务院等方面“不同意直接与中国进行动物交换”,此事做罢。1972年尼克松访华后,美国接受中国赠送的大熊猫,大熊猫到达美国后受到美国民众热烈欢迎。这一变化表明(

)A.中美交往给双方带来巨大的利益B.中美两国意识形态分歧逐渐消除C.国际形势推动美国转变对华态度D.中美两国民众价值认同趋于一致答案:C解析:由题干可知,美国国务院之前阻碍交换得到熊猫,尼克松访华后又接受中国赠送的两只熊猫,并深受美国民众欢迎,可见美国政府对华政策发生转变,究其原因是受美苏争霸态势、中苏关系、中国国际影响力提升等多方面因素影响,C项正确;题干强调的是中美关系的转变,未涉及利益问题,排除A项;中美两国意识形态分歧逐渐消除,无法通过题干内容得出,排除B项;中美民众都喜欢熊猫,不能说明民众价值观趋于一致,排除D项。故选C项。22.如表为世界不同地区古代文明的重要成果。这表明(

)地区成果两河流域城邦治理、泥版文书、法典、学校以及帝国的实践埃及国家治理、象形文字、金字塔、灌溉农业古罗马共和制、拉丁文、大竞技场,罗马法、地中海诸国的一统中国大一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治理、科举制、四大发明A.世界古代文明发展普遍缺乏连续性 B.文明优劣取决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C.文明的发展以地区间的交流为前提 D.不同地区文明带有鲜明的地域特征答案:D解析:根据表格可知,古巴比伦、古埃及、古罗马、古中国的文明表现各不相同,结合所学知识,四大文明古国产生于大河流域,称为大河文明,希腊罗马文明产生于地中海,成为海洋文明,不同地理环境导致不同的文明类型,D项正确;世界古代文明发展普遍缺乏连续性,表述错误,排除A项;世界文明没有优劣之分,排除B项;文明的发展以地区间的交流为前提,表述错误,排除C项。故选D项。23.欧洲中世纪城市自治法权和市民法治理念,不仅有力地推动了城市运动和商品经济的发展,突破了封建统治特权的桎梏,而且开拓了市民阶级从卑微地位上升为新资产阶级的道路,奠定了近代社会平等、自由的精神和民主政治思想。据此可知,当时(

)A.市民尚未享受到自由权利 B.西方国家民主政治建立起来C.市民享有一定的政治权利 D.西欧城市摆脱了教会的控制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欧洲中世纪城市自治法权和市民法治理念,不仅有力地推动了城市运动和商品经济的发展,突破了封建统治特权的桎梏,而且开拓了市民阶级从卑微地位上升为新资产阶级的道路,奠定了近代社会平等、自由的精神和民主政治思想”可知,中世纪的城市有自治法权和市民法治理念,所以可得知中世纪时,市民享有一定的政治权利,C项正确;中世纪时,市民享有一定的政治权利,排除A项;中世纪时欧洲并非实行民主政治制度,排除B项;当时,西欧城市仍受到教会的控制,排除D项。故选C项。24.独立战争前后,美国梦成为占主导地位的文学创作主题。这一时期,帕特里克·亨利的演讲《不自由,毋宁死!》和汤姆·潘恩的政论性小册子《危机》中出现了“考验人们灵魂的时候到了”等具有豪情壮志的警句。据此可知,这些文学作品(

)A.属于典型的现实主义文学 B.勾画了三权分立政治框架C.激发了美国人的革命精神 D.在法国大革命影响下形成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此时处于美国独立战争前后的阶段,根据材料中“不自由,毋宁死!”“豪情壮志”等关键语句可知,这些文学作品充满了激情和理想主义,有利于激发斗争精神,C项正确;19世纪中期是现实主义文学盛行的时期,排除A项;三权分立是在美国独立战争后颁布1787年宪法实行,材料没有提及,排除B项;法国大革命是在1789年爆发,在美国独立战争结束之后,排除D项。故选C项。25.它以西方为模板,倾全国之力打造除了一个工业化的帝国;然而以皇帝和领导层精英为首,为了追求力量和财富而滋生的激进主义,最终又毁灭了他们自己。这段话评述的应该是(

)A.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局限性 B.美国南北矛盾的复杂性C.日本明治维新的两面性 D.印度民族大起义的落后性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它以西方为模板,倾全国之力打造除了一个工业化的帝国”“然而以皇帝和领导层精英为首,为了追求力量和财富而滋生的激进主义”,表明阐述的一场学习西方的变革,这场变革让这个国家成为工业化帝国,但是也带来了消极影响,C选项的明治维新符合这段评述,日本明治维新的影响分进步性和局限性两个方面。进步性是指日本通过明治维新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理,实现了富国强兵,开始跻身资本主义强国之列。局限性是指明治维新保留了大量旧制度的残余,军国主义色彩浓厚,使日本走上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C项正确;A项没有体现材料的双重性,排除A项;美国南北矛盾与学习西方无关,排除B项;印度民族大起义是指1857-1859年由印度封建主领导的、印度人民反抗英国殖民统治和争取民族独立的起义,与材料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26.列宁在评论某一政策时说:“我们实行这种政策,是为了获得重建大工业所需的粮食,为了使工人阶级不再遇到大工业(即使是我国的、同先进国家比较起来小得可怜的大工业)不应有的停工,为了使无产者在寻求生活资料时不必去采取非无产阶级的、投机倒把的、小资产阶级的方式,因为这种方式对于我们是一种经济上最大的危险。”列宁所说的这种政策(

)A.阻碍经济恢复和生产发展,成为经济发展的障碍B.是在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下进行的工业化设想C.调动了生产者的积极性,促使国民经济稳步发展D.使苏联在较短时间内实现了农业集体化和工业化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和材料“我们实行这种政策,是为了获得重建大工业所需的粮食”可知,国内战争结束后,苏俄进入和平建设时期,在列宁的领导下,1921年苏俄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调动了生产者的积极性,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C项正确;新政策有利于经济恢复和生产发展,排除A项;斯大林而不是列宁提出苏联的工业化在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下完成的设想,排除B项;斯大林使苏联在较短时间内实现了农业集体化和工业化,排除D项。故选C项。27.为解决图反映的严峻形势,美国政府的对策是(

)A.国家干预经济 B.欧洲复兴计划 C.开展科技革命 D.废除黑奴制度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解读图片可知,图片反映了1929年爆发的经济大危机对美国的影响,导致了美国国民收入锐减,失业率激增,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美国实行了罗斯福新政,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A项正确;欧洲复兴计划又称马歇尔计划,是1947年提出的,与图片中的时间不符,排除B项;美国的科技革命主要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和第三次科技革命,与图片内容无关,排除C项;美国废除黑奴制度的标志性事件是1862年林肯发表《解放黑人奴隶宣言》,与图片中的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28.下表主要表明20世纪六七十年代(

)1966年戴高乐访苏时提出“从大西洋到乌拉尔”的“大欧洲”设想1966年联邦德国政府改组,社会民主党入阁,提出“新东方政策”1971年美国政府宣布:停止各国政府和中央银行用美元向美国兑换黄金1972年日本首相四中角荣访华,中日两国建交1973年欧共体接纳英国成为联合的欧洲的成员A.欧洲国家摆脱了美国的控制 B.美国丧失了经济霸主的地位C.日本取得了政治大国的地位 D.资本主义阵营出现分化迹象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世界正处于两极格局时期,“1966年,戴高乐访苏时提出‘从大西洋到乌拉尔’的‘大欧洲’设想”、“日本首相四中角荣访华,中日两国建交”可知日本、法国’在两极格局下有自己独立的想法和行动。“联邦德国政府改组,社会民主党入阁,提出‘新东方政策’”反映西德推行的改善与苏联外交政策,“1971年美国政府宣布:停止各国政府和中央银行用美元向美国兑换黄金”说明美国经济实力相对下降的结果,综上所述题干内容表明了资本主义阵营出现分化迹象,D项正确;题干没有提及“欧洲国家摆脱了美国的控制”的信息,排除A项;六七十年代,美国没有丧失经济霸主的地位,排除B项;20世纪七八十年代,日本谋求成为政治大国的欲望日益强烈,故20世纪六七十年代“日本取得了政治大国的地位”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故选D项。29.英语每年都会增加一些新词汇,如近些年增加了“TheBeltandRoad”(一带一路)、“MultilateralFreeTradeSystem”(多边自由贸易体制)、“GlobalSupplyChain”(全球供应链)等一些词汇。材料中这些新词汇反映出(

)A.英国的世界地位不断提高 B.世界文化观念渐趋统一C.英国的经济实力不断增强 D.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强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可知,“‘TheBeltandRoad’(一带一路)、‘MultilateralFreeTradeSystem’(多边自由贸易体制)、‘GlobalSupplyChain’(全球供应链)”都有利于相关国家发展经济,有利于经济全球化的加强,D项正确;题干词汇与英国的世界地位无关,排除A项;题干重在强调经济全球化,与世界文化无关,排除B项;英国的经济实力题干词汇未体现,排除C项。故选D项。30.2022年卫生日,世卫组织发文呼吁各国迅速加强行动。根据下面表格,此呼吁主要针对的问题是(

)根据最新的世卫组织空气质量指南,通过或修订并实施国家空气质量标准监测空气质量并确定空气污染源支持向烹饪、取暖和照明专用清洁家庭能源过渡将空气污染纳入卫生专业人员的课程,并为卫生部门的参与提供工具A.工厂排放大量浓烟、污水 B.各地空气污染日益严重C.卫生人员专业水平较低 D.政府忽视电子垃圾的处理答案:B解析:材料“通过或修订并实施国家空气质量标准”“监测空气质量并确定空气污染源”“将空气污染纳入卫生专业人员的课程,并为卫生部门的参与提供工具”说明世卫组织在为解决空气污染问题而努力,B项正确;工业污水在材料中未提及,排除A项;“卫生人员专业水平较低”在材料中未体现,排除C项;电子废弃物,俗称“电子垃圾”,是指被废弃不再使用的电器或电子设备,主要包括电冰箱、空调、洗衣机、电视机等家用电器和计算机等通讯电子产品等电子科技的淘汰品,材料未体现,排除D项。故选B项。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31题14分,32题12分,33题14分,共40分。31.(14分)唐宋是中华文明史上的两座高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意义的商业革命,中国首次出现了主要以商业,而不是以行政管理为中心的大城市;比起国内贸易的突飞猛进,对外贸易增长更为明显,对外贸易量远远超过以往任何时候。——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二

唐宋两个朝代的文化在许多方面是相接续的,宋代文化是唐代文化的延续和发展,是继唐代之后又一个文化高峰。唐代所建立的一系列制度,已经标志着行政管理体制的完善;宋代又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更加完善的文官制度,皇帝和中枢大臣之间、中央和地方之间得以相互制衡,这个时期的发展趋势,可以概括为在整合中创新。——摘编自袁行霖《中华文明史》材料三

宋元时期市井音乐生活最活跃的场所设在市镇贸易中心的“瓦肆”“勾栏”。艺人们迎合城镇中下层听众的需要,创造了许多群众喜好的说唱曲种。部分专业艺人和艺人班社还发扬隋唐散乐百戏传统,采取化装演示故事人物的形式,融合说唱、歌舞和器乐艺术为一体来进行演出,从此开辟了中国戏曲音乐表演艺术的先河。——摘编自伍国栋《中国古代音乐》(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宋朝“商业革命”的主要表现。(4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宋文明是如何在“整合中创新”政治制度的?(4分)(3)根据材料三概括宋元时期市井音乐的特点和出现这些特点的原因。(6分)答案:(1)主要表现:突破了市坊空间界限和时间限制;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海外贸易更加兴盛,港口城市繁荣。(2)唐朝完善三省六部制;宋朝重文轻武;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改革科举制度等。(3)特点:场所设在市镇贸易中心;迎合城镇中下层人士需要;音乐形式和演出风格多样;在继承中有所创新等。原因:商业的发展,城市的繁荣;市民阶层的不断扩大。解析:(1)根据材料一“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意义的商业革命,中国首次出现了主要以商业,而不是以行政管理为中心的大城市;比起国内贸易的突飞猛进,对外贸易增长更为明显,对外贸易量远远超过以往任何时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朝“商业革命”的主要表现:突破了市坊空间界限和时间限制;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海外贸易更加兴盛,港口城市繁荣。(2)根据材料二“唐宋两个朝代的文化在许多方面是相接续的,宋代文化是唐代文化的延续和发展,是继唐代之后又一个文化高峰。唐代所建立的一系列制度,已经标志着行政管理体制的完善;宋代又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更加完善的文官制度,皇帝和中枢大臣之间、中央和地方之间得以相互制衡,这个时期的发展趋势,可以概括为在整合中创新。”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整合中创新”政治制度方面,唐朝完善三省六部制;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宋朝重文轻武;改革科举制度等。(3)根据材料三“宋元时期市井音乐生活最活跃的场所设在市镇贸易中心的‘瓦肆’‘勾栏’。艺人们迎合城镇中下层听众的需要,创造了许多群众喜好的说唱曲种。部分专业艺人和艺人班社还发扬隋唐散乐百戏传统,采取化装演示故事人物的形式,融合说唱、歌舞和器乐艺术为一体来进行演出,从此开辟了中国戏曲音乐表演艺术的先河。”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元时期市井音乐场所设在市镇贸易中心;迎合城镇中下层人士需要;音乐形式和演出风格多样;在继承中有所创新等。宋元时期市井音乐繁荣的原因在于商业的发展,城市的繁荣;市民阶层的不断扩大。32.(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近现代中国历史大事记(部分)时间事件1895年大生纱厂创建“一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迅速发展,出现了“短暂的春天”1925年大生纱厂无力维持,被江浙财团接办,后落入官僚资本手中九一八事变后北方面粉市场被日本侵占,日本的棉纱在华大量倾销,荣氏企业陷入困境解放战争期间内战使荣氏企业陷入生存危机1956年对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基本完成1957年第一个五年计划提前完成1986年制定了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即“863计划”)2022年我国第三艘航空母舰福建舰正式下水——据部编版八年级《中国历史》等编制(1)根据材料,简述大生纱厂创建者的姓名。(2分)(2)阅读以上材料,围绕其主题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中国近现代史知识加以论。(10分)(要求:观点明确,根据材料中的两个历史事件,并结合所学中国近现代史一个历史事件,加以论述,史论结合,条理清楚。)答案:(1)创建者:张謇(2)【示例一】观点:国家独立是工业发展的前提条件。论述:甲午中日战争后,张謇创办大生纱厂,走上“实业救国”道路。但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大生纱厂的发展受到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描残,大生纱厂最终无力维持,走向衰落。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政府编制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先后建成了鞍山钢铁公司无缝钢管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飞机制造厂等。至1957年底,“一五”计划的各项经济建设指标大幅度超额完成,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在社会主义探索时期,我国工业生产能力和技术水平大大提高,建设了武汉钢铁基地、大庆油田等现代工业。新兴的电子工业、原子能工业、航天工业等从无到有地发展起来,初步形成了独立、完整的工业和国民经济体系,为现代化建设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结论:综上所述,新中国的成立,使我国实现了民族独立,为工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前提,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国家综合实力不断增强。观点2:工业发展需要安定团结的社会环境。观点3:国家制度的完善是工业发展的保障。观点4:工业发展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解析:(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清末状元张謇在《马关条约》签订后,中华民族面临严重民族危机的情况下,提出“实业救国”的口号,放弃高官厚禄,回乡创办了大生纱厂等一系列企业,带动很多人走上了“实业救国”道路,张謇被称为“状元实业家”。张謇成为近代民办企业的杰出代表。(2)阅读材料近现代中国历史大事记,结合材料和所学的中国近现代史知识可知,从大生纱厂的创建到易手,可以看出国家独立对工业发展有着主要的作用。在从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提前完成、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即“863计划”)、我国第三艘航空母舰福建舰正式下水,可见,新中国的成立,使我国实现了民族独立,为工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前提,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国家综合实力不断增强。例如:观点:国家独立是工业发展的前提条件。论述:甲午中日战争后,张春创办大生纱厂,走上“实业救国”道路。但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大生纱厂的发展受到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描残,大生纱厂最终无力维持,走向衰落。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政府编制了发展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