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湖南省名校教育联盟2025届高三12月大联考历史试卷及答案_第1页
历史-湖南省名校教育联盟2025届高三12月大联考历史试卷及答案_第2页
历史-湖南省名校教育联盟2025届高三12月大联考历史试卷及答案_第3页
历史-湖南省名校教育联盟2025届高三12月大联考历史试卷及答案_第4页
历史-湖南省名校教育联盟2025届高三12月大联考历史试卷及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机密★启封并使用完毕前历史试卷(满分:100分时量:75分钟命题学校:衡阳市第八中学审题学校:桃源县第一中学)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1.据考古发现,在位于黄河中游的陶寺遗址的墓葬中,大、中型墓往往和小型墓同在一个墓葬区。而在位于长江下游的良渚遗址中,反山、瑶山、汇观山等几个高级贵族的墓地脱离氏族公共墓地而单独存在。据此可知,该时期的良渚文化()A.墓葬习俗存在差异B.公共权力逐渐集中C.存在阶级分化现象D.区域交流交往不足2.殷商时,“殷道衰,诸侯或不至……殷复兴,诸侯归之”。“逮克殷践奄,灭国数十,而新建之国皆其功臣、昆弟、甥舅,本周之臣子;而鲁、卫、晋、齐四国又以至亲为东方大藩。夏、殷以来古国,方之蔑矣!”。据此可知,殷商至西周()A.中央集权趋势初现B.天子权威逐渐强化C.政权由松散到严密D.家国同构意识增强3.汉初,贾谊在《过秦论》中曾这样评价秦朝的统治:“夫并兼者高诈力,安定者贵顺权,推此言之,取与守不同术也。秦离战国而王天下,其道不易,其政不改,是其所以取之守之者无异也。孤独而有之,故其亡可立而待也。”贾谊的言论()A.全面分析秦朝灭亡的原因B.蕴含了“因时制宜”的理念C.意在批判秦朝的治国策略D.适应了“休养生息”的需要4.“墨敕斜封”是唐代特有的一种政治现象。唐中宗时,常不经两省而径直拜封官职。但中宗究竟难为情,故他装置诏敕的封带,不用常规形式,而改用斜封。所书“敕”字,也不用朱笔,而改用墨笔。“墨敕斜封”的出现反映了()A.专制皇权的强化B.三省制约的失效C.政治腐败的加剧D.行政效率的提高5.五代十国之后,中国历史进入辽、宋、夏、金等政权对峙的时期。但在这一时期,北方游牧文化区的各民族不断南下进入中原汉族农耕文化区,形成了各民族交错杂居、经济上互通有无、政治上相互借鉴、文化上相互交融的局面。这反映了()A.少数民族的封建化进程B.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C.少数民族的汉文化认同D.“以和为主”的交往理念6.《德清县志》载,明清时期,江浙一带的德清县,“吾邑为泽国,丰年不敷自食,全恃外县,如长兴、广德、无锡等处,采购以为接济……若遇欠岁,尤昂。”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B.长途贩运贸易的活跃C.重农抑商政策的松弛D.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7.甲午战后,清政府将推动矿务发展作为一项重要战略举措,开始尝试招揽洋商来华办矿。自1898年至1911年,清政府先后制定了六部矿务章程。其中,如何利用并限制洋商是这些章程关注的重要问题。这反映了当时()A.列强的资本输出得到满足B.政府固守“中体西用”思想C.近代化进程的艰难与曲折D.矿务事业健康发展得到保证8.红色漫画是将艺术性和革命性融合,兼具审美和教育宣传功能的一种艺术形式。右图为红色漫画《先耕红军公田》,该漫画()A.再现了苏区农民农耕繁忙的场景B.体现了苏区政治宣传的巨大成功C.是苏区人民支持革命的真实写照D.激发了苏区各界参与建设的热情9.据统计,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人口的发病数累计每年约一亿四千万,死亡率在千分之三十以上,其中半数以上是死于可以预防的传染病上”。1950年8月,第一次全国卫生工作会议召开,提出针对危害群众健康最大的疾病,“要马上组织普遍预防,定期予以全部或大部的消灭”。这反映了新中国A.发挥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B.以人民为中心的政权特点C.推动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深入D.带有计划集中的政治色彩10,1987—1991年我国国债市场转让统计表(单位:万元)年份国库券23830920941710488643395479国家建设债券466重点建设债券37769752949保值公债券109048303300合计24208521260011593533701728对上述数据变化的合理解释是()A.国家干预的强化B.证券市场的活跃C.对外开放的扩大D.经济转型的推进11.演说曾在古罗马的政治舞台上扮演了独特的角色。公民通过演说参与政治,赢得良好的声望和广泛的支持,从而获得并维持政治权力、社会地位。共和国前中期,演说盛极一时。共和国晚期,演说发展为少数贵族赢得广泛支持的重要途径。上述变化折射出古罗马()A.政治体制逐渐异化B.公民言论自由受限C.政治氛围渐趋紧张D.公民大会地位下降12.13世纪后期,意大利的一些城市将公益理念融入城市布局,如市政厅、大教堂、广场,笔直宽阔的道路和开放的公共空间,并禁止权贵家族占用公共空间,尤其是城墙、桥梁、道路、广场等。社会生活方面,将五月灯节等打造成城市政府主导的大型节庆活动。上述做法()A.推动了意大利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B.凸显了城市自治的发展新趋向C.旨在强化市民对城市共同体的认同D.削弱了封建势力对城市的控制13.19世纪30年代,法国历史学家托克维尔在考察英国曼彻斯特后,曾评论说:“从这污秽的阴沟里流出人类最伟大的工业溪流,肥沃了整个世界;从这肮脏的下水道中流出了纯正的金子。人性在这里获得了最为充分的发展,文明在这儿创造了契机,而文明人却在这儿几乎变成了野蛮人。”托克维尔的言论A.受到了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影响B.揭示了英国社会变革的必要性C.暗示了法国将面临严峻的竞争D.是对英国工业革命的深刻认识14.19世纪中叶以后,多种传染病在英属非洲殖民地流行。欧洲殖民者宣称,“传染病的流行,是非洲人‘不道德’导致的,只有‘进步的’西方生物医学能够拯救‘原始的、疾病横生的’非洲大陆”,并通过强制性传染病诊治、社会卫生运动及限制非洲人进入城镇等方式进行传染病防治。上述言论和做法A.促进了非洲民族意识的觉醒B.服务于西方的殖民统治C.激化了与非洲殖民地的矛盾D.推动了非洲社会的进步15.1931年,俄共(布)中央委员会通过“关于小学和中学的决定”,指出“普通学校的根本缺点是没有教授给学生充分的普通教育知识,没有为中等技术学校和高等学校输送合格的新生”。并着重指出,“为掌握科学基本知识而努力,是学校工作中的决定环节”。这反映了当时苏联A.国家推动教育的快速发展B.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的迫切需求C.高度集中政治体制的优势D.人民大众对科学知识的热切期望16.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上任伊始,抢在美国前面与中国实现了邦交正常化。1973年9月,日本与北越签署联合声明,宣布建交。1973年10月,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引发第一次石油危机,日本采取了与其盟国美国截然不同的“新中东政策”,改善与阿拉伯国家的关系,从而成功摆脱了石油危机。由此可推知,20世纪70年代,日本外交()A.彻底摆脱了“冷战思维”的影响B.朝着“大国外交”方向转型C.是资本主义阵营开始分化的例证D.助推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其中17题18分,18题16分,19题18分,共5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材料一宋金“海上之盟”是指北宋末年宋廷派使节自山东渡海赴金,与金朝签订共同灭辽复燕的军事合作盟约。这次联金攻辽的计划在北宋朝廷内部引发了巨大争议,童贯、蔡京等人认为应抓住有利时局联金攻辽,而太宰郑居中、枢密院执政邓洵武等高官,草泽(具备一定技能、知识或德行的民间人士)安尧臣上书极力反对,认为这是“妄启边衅”;高丽国王也认为,“辽为兄弟之国,存之可以安边;金为虎狼之国,不可交也!”。宋徽宗对联金攻辽的争议持微妙的中立态度。重和元年(1118年)朝廷遣使从海路赴金,商议联合灭辽事宜。至宣和二年(1120年),双方商定:金取辽中京大定府,宋取辽南京析津府,辽亡后,宋将原给辽之岁币转纳于金国,金同意将燕云十六州之地归还宋朝。结果宋攻辽失败,而金军顺利攻下辽上京、辽中京及辽南京。金方事后指责宋未能兑现承诺,遂拒绝归还燕云。金宋双方经交涉后,北宋允以二十万两银、三十万匹绢给金,并纳燕京代租钱一百万贯,金才交还燕云六州及燕京。金军撤出城前还将燕京城内财物和人口搜刮一空,宋接收的只是一座“城市丘墟,狐狸穴处”的空城。——整理自[元]脱脱《宋史》材料二“舟船”是南宋金陵词中的高频意象,蕴含了丰富的政治内涵,寄寓词人多样的政治态度。这些政治内涵反映了词人面对南宋政治局面所作出的人生选择,体现南宋朝堂的复杂政治生态。便好扬舲北伐,举头即见长安。——史浩《清平乐·游石头城》谩赢得,烟波短棹,月楼长笛。看剑功名心已死,积薪涕泪今谁滴。想中原、一望一伤情,英雄客。——王淮《满江红·踏遍江南》江头一带斜阳树,总是六朝人住处。悠悠兴废不关心,惟有沙洲双白鹭。仙人矶下多风雨,好卸征帆留不住。直须抖擞尽尘埃,却趁新凉秋水去。——辛弃疾《玉楼春·江头一带斜阳树》(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评析宋金“海上之盟”引发的争论。(12分)(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南宋文人的政治心态(6分)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材料《天工开物》是明末四大科技图书之一,它被称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内容丰富、范围广泛,记载了许多当时世界上先进的技术经验。崇祯十年(1637年),《天工开物》初刊。明末清初,通过书坊等渠道,《天工开物》在社会上小范围传播。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由于《天工开物》行文中偶有反清字样,被《四库全书》拒之门外。直至民国前夕,国内再无其他版本面市。清中期,《古今图书集成》《授时通考》等10部书籍引用过《天工开物》的内容。同治年间(1862—1874年),刘嶽云所著《格物中法》一书中,大量摘引《天工开物》,还对其进行评论和注释,他也被誉为用近代科学眼光研究《天工开物》的中国第一人。光绪年间(1875—1908年),由云贵总督岑毓英督修,陈灿、罗瑞图编纂的光绪《云南通志》中多次引用《天工开物》的相关章节。卫杰在《蚕桑萃编》一书中多处引用《天工开物》中《乃服》《彰施》章,论述养蚕、纺织、和染色方面的内容。1929年,陶湘重印新版《天工开物》石印本刊行,这是该书在明清两朝中断刊行200多年后的重刊。1930年,上海华通书局出版菅本影印本(菅生堂印),称“华通书局本”,该书给读者提供了了解《天工开物》中原插图的机会。1933年,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了铅字竖排本,这是《天工开物》第一个现代铅字竖排本。1936年,上海世界书局出版的“局本”,文字经过了特别的校勘和断句。——摘编自马月飞《〈天工开物〉传播历程研究》、李书状《民国时期〈天工开物〉再版的原因探析及启示》根据材料,围绕宋应星《天工开物》的发展境遇,以“书·时代·命运”为主题写一篇历史短文。(要求:自拟标题,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16分)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材料1949年1月20日,杜鲁门在总统就职典礼上发表演说,阐述了“第四点计划”的想法,“我们必须实行一项新的、大胆的计划,以便使我们的科学进步和工业发展所提供的利益用于不发达地区的进步和成长。”“这个计划中不存在旧有的为了海外利益而进行的帝国主义开发,我们所设想的是一个基于民主和公正的发展计划。”国务卿艾奇逊直接指出:“就我看来,第四点计划的关键之处在于要用物质的手段达到非物质的目标。”1949年3月14日,国务院把实施第四点计划的地理范围笼统规定为“欠发达”和“爱好和平”的国家和地区。白宫之后进行了进一步的界定,认为拉丁美洲、非洲、中东和大多数远东国家都是欠发达地区,但第四点计划不包括中国、铁幕国家和西欧。如杜鲁门所说,“我希望‘第四点计划’能完成的是提供技术援助,从而使这些国家的人民用我们的小额投资就能开发本国的资源。支出的主要项目是我们的技术人员教会这些国家的人民如何促进自己的技术。”至1953年9月,第四点计划存在的3年时间里,2445名美国技术人员在35个国家或地区实施的计划有18个类别,具体技术援助项目有1745个;34个国家把2862名青年专家送往国外、主要是美国深造;美国3个财政年度拨款共计3.38亿美元。——整理自王箫轲《美国对外经济援助研究》(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第四点计划”出台的背景。(6分)(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第四点计划”的特点和影响。(12分)历史参考答案第1页(共4页)湖南名校教育联盟·2025届高三12月大联考历史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题号12345678答案BCBABDCC题号910111213141516答案BDACDBBD【解析】根据“陶寺遗址……大、中型墓往往和小型墓同在一个墓葬区”和“良渚遗址……反山、瑶山、汇观山等几个高级贵族的墓地脱离氏族公共墓地而单独存在”可得出此时良渚文化贵族地位高,公共权力有逐渐集中的趋势,故选B。材料未体现良渚文化遗址内部的墓葬习俗差异,排除A。阶级分化是陶寺遗址和良渚遗址的共性,非材料主旨,排除C。材料未体现区域交流交往,排除D。【解析】根据“殷道衰,诸侯或不至……殷复兴,诸侯归之”和“逮克殷践奄,灭国数十,而新建之国皆其功臣、昆弟、甥舅,本周之臣子;而鲁、卫、晋、齐四国又以至亲为东方大藩。夏、殷以来古国,方之蔑矣”可得出,西周对地方控制力加强,政权结构更加严密,故选C。A选项与史实不符,排除。材料未体现天子权威,排除B。D选项非材料主旨,排除。【解析】根据“推此言之取与守不同术也”和“秦离战国而王天下,其道不易,其政不改,是其所以取之守之者无异也……故其亡可立而待也”可知,治国策略需要因时而变,故选B。材料只涉及治国策略的一个方面,排除A。批判秦朝治国方略非贾谊的目的,排除C。黄老之学适应了“修养生息”的需要,排除D。【解析】根据“唐中宗时,常不经两省而径直拜封官职”可知,墨敕斜封打破了三省体制对皇权的限制,加强了君主专制,故选A。根据“中宗究竟难为情……不敢用照常式封发……也不敢用朱笔”,三省体制对专制皇权的制约还存在,排除B。材料现象与政治腐败和行政效率无关,排除C、D。【解析】根据“各民族交错杂居、经济上互通有无、政治上相互借鉴、文化上相互交融的局面”可知,北方游牧民族与汉族的双向交流交融,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故选B,排除A、C。材料未体现“以和为主”的交往理念,排除D。【解析】根据“丰年不敷自食,全恃外县……若遇欠岁,尤昂”可知,明清时期,德清县的粮食需要从外地购入,这与当时江浙地区大量种植经济作物有关,故选D。A选项与史实不符,排除。B选项非主要原因,排除。材料与重农抑商政策无关,排除D。【解析】根据“甲午战后,清政府……开始尝试招揽洋商来华办矿”和“制定了六部矿务章程……利用并限制洋商是这些章程关注的重要问题”可知,清政府缺少发展矿务的必要条件(资本、技术等),在引入洋商后,还需对洋商进行限制,减少洋商对中国的经济破坏,这体现出近代化进程的艰难与曲折。A选项非材料主旨,排除。材料未体现“中体西用”思想,排除B。“保证”表述太过绝对,排除D。历史参考答案第2页(共4页)【解析】根据漫画主题“先耕红军公田”可知,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积极开展土地革命,苏区人除。材料未体现该漫画的政治影响,排除B。“苏区各界”表述太过绝对,排除D。【解析】根据“1950年8月,第一次全国卫生工作会议召开,提出针对危害群众健康最大的疾病,‘要马上组织普遍预防,定期予以全部或大部的消灭’”可知,新中国以人民为中心,重点关注人民群众的健康问题,体现了人民政权的本质,故选B。A选项与史实不符,排除。预防、消灭传染病不属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范畴,排除C。D选项与材料无关,排除。【解析】根据表格信息可知,1987—1991年,我国国债流通市场活跃,这是经济体制改革的结果,故选D。A选项不符合材料和史实,排除。B选项是现象而非原因,排除。材料与对外开放无关,排除。【解析】根据“公民通过演说参与政治,赢得良好的声望和广泛的支持,从而获得并维持政治权力、社会地位。共和国前中期,演说盛极一时。共和国晚期,演说发展为少数贵族赢得广泛支持的重要途径。”可知,演说是古罗马公民参与政治的重要手段,至共和国晚期,演说被少数贵族控制,这反映出古罗马的共和体制遭到破坏,代表公民权益的公民大会地位下降,政治权力向少数贵族集中,故选A。B、C选项材料未体现,排除。D选项是政治体制异化的表现之一,排除。间……社会生活方面,将五月灯节等打造成城市政府主导的大型节庆活动”可知,意大利的城市管理重视公共空间和大型节庆活动,体现城市共同体意识,故选C。A、B、C选项均与材料无直接联系,排除。【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托克维尔关注到了英国工业革命带来的双重影响,故选D。A、C选项与材料无关,排除。B选项只关注到了工业革命带来社会问题(片面性的),排除。横生的’非洲大陆……强制性传染病诊治、社会卫生运动及限制非洲人进入城镇等方式进行传染病防治”可知,欧洲殖民者宣扬非洲的落后和西方的先进,采取强制性手段防治传染病,其根本目的是巩固殖民者在非洲的殖民统治,故选B。A、C选项与材料无直接联系,排除。D选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解析】根据材料可知,该时期苏联重视中小学教育与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密切相关,故选B。材料未体现教育快速发展的结果,高度集中政治体制的优势也无从体现,排除A、C。材料未体现人民大众对科学知识的态度,排除D。【解析】根据材料,20世纪70年代,日本逐步摆脱美国的影响,外交自主性增强,积极与其他国家改善关系,既提高了日本的国际影响力,也支持了其他国家,削弱了美国对国际社会的影响,故选D。A选项“彻底摆脱”过于绝对,排除。材料未体现“大国性”的特点,排除B。C选项“开始分化”与史实不符,排除。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其中17题18分,18题16分,19题18分,共52分。17.【答案】(1)评析:辽(契丹国)在五代十国时曾在后晋手中夺取燕云十六州,对中原形成严重威胁。北宋建立后,与北方辽朝保持长期对峙状态;而辽常怀南下侵宋之意,直至宋辽订下“澶渊之盟”。至联金攻辽计划提历史参考答案第3页(共4页)出,宋辽已维持一百来年的和平局面。1114年,女真族首领完颜阿骨打起兵反辽,次年称皇帝,建立金朝。辽在金的持续打击下,逐渐衰落。在此背景下,一场以是否要联金攻辽为题的争论在北宋朝廷内部展开。童贯、蔡京等认为应利用金朝崛起和辽朝衰落的有利时机,收回燕云十六州,实现历代宋帝的夙愿;郑居中、邓洵武、安尧臣从宋初与辽交战惨败的经历、北宋积贫积弱的现状,战争不义以及灭辽后将与强金为邻等因素考虑,反对联金攻辽;最终宋徽宗采取了童贯、蔡京的建议,联金攻辽。战争进程并不如徽宗、童贯、蔡京所想,北宋攻辽受挫,而金进展顺利。最终,宋金联合灭亡了辽朝。宋在付出极大代价后,收回了部分燕云地区,但也暴露了国力衰微的现实,助长了金南下侵宋的野心,为北宋的灭亡埋下了伏笔。(2)政治心态:北伐中原的政治向往;偏安一隅的政治批评;壮志难酬的政治迷茫;归隐江湖的政治逃避。【解析】(1)本题考查宋金“海上之盟”,学生应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从海上之盟产生的背景、北宋朝廷内部争议的内容及争议原因及最终结果进行分析。重点考查学生对五代十国至北宋时期的少数民族政权的并立。争议内容和原因可以从材料中对争议双方的描述得出。结果可以从“金宋双方经交涉后,北宋允以二十万两银、三十万匹绢给金,并纳燕京代租钱一百万贯,金才交还燕云六州及燕京。金军撤出城前还将燕京城内财物和人口搜刮一空,宋接收的只是一座“城市丘墟,狐狸六处”的空城”得出。(2)本题借宋词中“舟船”意象,以南宋政治环境为背景,考察当时的文人心态。根据“北伐”“看剑功名心已死,积薪涕泪今谁滴。想中原、一望一伤情,英雄客”“悠悠兴废不关心,惟有沙洲双白鹭”“好卸征帆留不住”“直须抖擞尽尘埃,却趁新凉秋水去”可得出答案。18.等第给分标准:第一等:12~16分①根据材料将宋应星的《天工开物》置于明末清初/晚清民国的时空背景之下(封建经济的繁荣、资本主义萌芽、科举制的僵化、早期西学东渐、理学“空谈”和经世致用思想的发展、君主专制的强化等/近代民族危机的加深、救亡图存、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近代教育的发展、思想解放和近代知识分子群体的形成等)。②运用唯物史观对该书的命运作出全面、深刻的解释(角度有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揭示该书遭冷遇(或受重视)的必然性③阐释书的命运与时代背景时,表现出对历史的反思。第二等:7~12分较好的结合材料与时代背景,对该书的命运进行分析,史论结合较紧密,逻辑较严谨,表达较清晰,结构较完整。(反思不清楚)第三等:0~6分脱离材料与时代背景,对该书命运概括不准确,历史解释不全面,评价不客观。答案示例论题:《天工开物》与艰难的明清社会转型阐述:《天工开物》,被誉为“17世纪中国工艺百科全书”,诞生于明清之际。明清时期,经济上,封建经济繁荣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思想文化上,强调“经世致用”的实学逐渐发展;科技上,前人积淀了丰富的手工业经验。这些都为《天工开物》的诞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明清时期又是一个社会转型时期,在这样一个充斥着“传统”和“革新”的时代,作为古代科技集大成者的《天工开物》,又会迎来怎样的命运?《天工开物》成书后,仅在小范围内传播。乾隆三十八年,更是因为文中偶有反清字样被排除在《四库全书》之外,200多年间无再版,仅仅依靠其他书籍的转引而传播。其问世后,社会影响力极其有限。究其原因,明清时期,封建小农经济仍然占据主导地位,资本主义萌芽的因素十分微弱;长期以来的传统(儒学)教育与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