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一必修一地理说课稿
高一必修一地理说课稿「篇一」
一、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第一部分的内容一一山岳的形成,教材首先指出山岳的形成和内力作用关系密
切,然后对褶皱山、断块山和火山的成因、基本形态特征和规模进行分析。由于褶
皱山和断块山是形成于一定的地质构造上的,所以教材在讲述这两种山岳的形成
时,都先从褶皱和断层这两种最基本的地质构造开始讲起,并且教材还配以阅读材
料和活动题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部分内容。第二部分的内容一一山岳对交通的
影响,教材主要分析了山岳对交通三方面的影响:对运输线路结构、对线路分布格
局和线路延伸方向的影响,并且设计了相应的活动题帮助学生理解。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褶皱的概念和基本形态,掌握正确判断背斜和向斜的方法,理解褶皱山
的概念。
2.了解断层的概念,掌握断层对地表形态的影响,理解断块山的概念。
3.了解火山的形成过程,掌握火山的组成。
4.理解山岳对交通运输的影响。
⑵过程与方法目标:
1.阅读褶皱、断层示意图,分析褶皱、断层的成因及地貌表现。
2.通过读图分析地质构造的基本类型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培养学生读图能
力,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分析各种山地的成因,培养读图、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使学生能应用所学知识解释地形的形成原因,使学生认识到地壳的变迁是有
规律可寻的、是可以被认识的。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正确判断背斜和向斜的方法,理解褶皱山的概念。
2.掌握断层对地表形态的影响,理解断块山的概念。
3.火山的形成过程。
教学难点:
1.正确判断背斜和向斜。
2.阅读褶皱、断层示意图,分析褶皱、断层的成因及地貌表现。
二、说学情
高一的学生在初中阶段识记了大量的中外名山,而且也了解了“大陆漂移假
说”及“板块构造学说”,特别是本章的第一节学习了内力作用的有关理论,本节
“山岳的形成”是具体的案例运用与拓展,因此学生对此部分知识已有所了解,但
内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在日常生活中难以亲眼看到,所以需要学生进行地理的
理性思维,才能正确判断背斜构造和向斜构造,进而运用到现实的生产生活中,所
以学习本节内容有一定的难度。遵循高中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本节课程标准的要
求,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学生熟悉的案例或借助模拟演示、动画帮助学生理解、掌
握概念并运用原理到实际的生产生活中,实现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升华,让学生
体验到探索知识的乐趣,并感受“学习有用的地理”的学习理念。
三、说教法
启发式教学:本节教材难度较大,理论性较强,需要学生进行信息的收集,对
图的理解与分析。因此,采用在学生读图分析、课堂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引导、点
拨为主的方法进行教学。
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多媒体以其形象观的画面,优美动听的音乐,生动感人的
解说,增加了真实性、趣味性。在短时间内使大量无法直接观察的感性材料呈现在
眼前,激发联想,有利于课堂教学。
四、说学法
可用讨论法,通过学生对问题进行探究讨论,各抒己见,互相启发,利于学生
理解、巩固所学知识。同时,也可以调动全体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激发学生的
参与意识,使更多的学生有交流、发言的机会,其正体现学习共同体中“平等的首
席”。
五、说教学过程
高一必修一地理说课稿「篇二」
一、说教材
3、运用适当的方法和手段,表达、交流、反思自己地理学习和探究的体会和
见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提高地理
审美情趣。
2、树立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普遍存在的思想,因此在利用自然中要做到因地制
宜。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自然地理环境差异性的含义和体现。
2、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及产生的原因。
教学难点:
1、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及产生的原因。
2、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与农业生产地域差异的关系。
二、说学情
本节内容是第五单元第二节内容,学生学完了前四章内容,已基本掌握了气
候、生物、土壤、水文和植被等地理环境要素间关系,估计学生通过读图、讨论和
思考,应该能得出地理环境的基本特点DD地域差异性。但地域差异性的分异规律
对学生来讲仍有一定的难度。
三、说教法
①问题探究教学法
②多媒体教学法
③图文转化教学法
④案例教学法
⑤讨论归纳教学法
四、说学法
①小组合作学习法
②图表学习法
③比较学习法
④案例学习法
五、说教学过程
高一必修一地理说课稿「篇三」
一、说教材
(-)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是高中阶段自然地理部分学习的总结,同时要为人文地
理的学习打下基础,以及为正确处理人地关系并正确指导人类活动的合理性打下基
础。
本节的关键所在是,自然地理各要素之间谁也离不开谁,而且谁也会影响谁。
各要素之间通过物质和能量的交换相互影响达到统一的状态。
案例是本节教学的重要手段。因为本节是抽象的理论,教师要以具体的案例让
学生有形象具体的感知;而学生要学会分析案例来掌握本节知识和锻炼分析能力、
归纳总结能力、实践能力等。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后标:
1、以生物为例,说明生物与其他地理要素间的物质和能量交换,认识生物在
地理环境中的作用;
2、了解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的新功能;
3、以黄土高原地区的水土流失、东北地区的森林砍伐为例,说明地理环境的
整体性。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阅读案例一,紧扣植物的光合作用,绘制生物循环示意图,说明生物与其
他地理要素间的物质和能量交换,及生物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化中的作用;
2、阅读案例二,紧扣黄土高原的土壤侵蚀,剖析生物、土壤、地貌、水文、
气候等要素间的相互作用,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3、阅读案例三,紧扣森林破坏,剖析植被变化对土壤、地貌、水文、气候的
影响,说明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培养正确的人地思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树立事物普遍联系的思想;
2、树立科学的资源观、环境观,促进形成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生物在自然地理环境形成与演化中的作用、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2、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及其表现(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的关系、牵一发而动
全身)教学难点:
1、地理要素间物质和能量的交换、整体性功能
2、自然地理环境的生产功能、平衡功能;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表述问题的能
力。
二、说学情
学生已学习水循环和岩石圈物质循环,对地理环境要素有初步的认识,对物质
迁移和能量的交换有一定的了解,已具备基本的地理阅读分析、提取信息的能力。
但学生还缺乏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案例来帮助学生对自然地理环境
整体性的认识,还需要补充光合作用、分解作用等知识,并进一步培养学生综合分
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三、说教法
案例教学、启发式讲授
四、说学法
学生原有的地理基础知识不扎实,学习地理方法简单;但学生思维活跃,有强
烈的求知欲,所以在学习的过程中,老师应充分利用这一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案导学法;合作探究法;案例分析法等,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
主动学习的能力、团队精神,增强学习效果;体会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复杂
性,将学习目标内化到行动上。
五、说教学过程
高一必修一地理说课稿「篇四」
一、教材分析
(一)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工业地域的形成是对前一节工业的区位因素与区位选择内容的深化,同时
也为第三节传统工业区和新工业区的学习做铺垫,在教材上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本节教材分成两大块:工业集聚与工业地域、工业分散与工业联系
在工业集聚与工业地域这部分第一、二自然段讲授了工业联系的类型,这是后
面学习工业集聚和工业地域的基础,所以这是本节课的重点;三四自然段介绍了工
业集聚的优势和工业集聚的类型,并用惠州音响产业的发展来说明什么是专'也化的
工业集聚;五六自然段介绍了工业地域按照成因分类和按照发育程度分类,在这里
需要学生理解自发形成与有规划形成的工业地域以及发育程度高低不同的工业地域
与工业联系之间的关系所以这是本节课的一个难点。
在工业分散与工业的地域联系这一部分,重点介绍了工业分散的类型和原因,
其次介绍了工业分散的动力。
(二)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工业联系的形成和原因,初步学会分析工业集聚和分散的利与弊。
(2)掌握工业地域的形成、发展。尝试对某一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核心工业
部门以及各,业部门之间内在联系的分析。
2.过程与方法
结合实例学会分析工业地域是如何形成的,以及一个工业区的发展规模、主要
发展方向形成的内在原因,提高学生运用联系的观点去分析地理事物的能力,培养
学生的创新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由工业地域的形成认识我国大力发展经济技术开发区的重大意义。
(2)用发展的观点看待工业的集聚和分散,加强对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工业联系、工业分散
2.教学难点:联系实际,让学生能举例说明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及发展特
点。
3.解决方法:充分利用多媒体,结合乡土地理,进行案例分析,以突出重点,
突破难点。
二、说教法
《地理新课程标准》倡导让课程走向生活,课程要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社会
实践。教学活动必须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倡导培养学生形成自主、合作、
探究性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让课堂充满创新的活力;要把教
学过程当作师生交流、交往的过程,当作师生共同发展的过程,实现教师角色的转
变,实现课程与教学的整合。
一、教材内容:高一地理下册第五单元第八节《工业地域的形成》
二、授课类型:电脑辅助教学课
三、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工业地域的形成》是在学生学习了《工业生产活动》《工业区位选择》等内
容的基础上,对工业生产活动因为相互联系而产生的集聚,进而形成了工业地域作
进一步重点论述,三部分内容紧密联系,逐步递进,同时本节也为将要学到的《传
统工业区》《新兴工业区》等章节作了相关的知识准备,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在
有效拓宽学生知识面的同时,给学生提供了应用理论知识的辽阔空间,培养学生实
际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地理技能素质。
2、教学目标:
1.工业联系的方式。2.工业生产的集聚和分散。
3.工业地域的概念和分类方法。4.初步学会分析工业集聚和分散的利与弊。
5.尝试对某一1L业地域的形成条件、核心,业部门以及各_L业部门之间内在联
系的分析。
3、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
(1)工业联系的主要方式。
(2)工业集聚和分散的主要原因。
(3)不同工业地域的特点。
2.难点
(1)新兴工业在地域上趋向分散的原因。(2)工业地域之间的差异。
3.解决办法
(1)关于工业的联系问题,关键是使学生明确工业之间联系的方式。可以从学
生比较熟悉的工业产品入手,链接课文插图,说明其生产过程的复杂性。在此基础
上,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列出工业联系的三种主要方式:①生产联系;②空间
联系;③信息联系。
(2)由于学生对工业的联系有了一定的了解,因此对工业的集聚原因和优点比
较容易理解。在讲述时可以让学生通过讨论来完成这部分内容。而对于新兴工业的
分散问题,学生在理解和掌握上有一定的困难,可以利用改革开放后当地兴建的
“三资”企业为实例,加以分析说明。
(3)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还可以引导他们简单分析工业集聚和分散的弊端,
尤其是工业集聚所引起的工业“饱和”、污染加剧、各种资源供应紧张、交通负荷
加大等严重问题。这样做不仅可以拓宽学生的思路,学会全面地分析问题,而且也
是为后面学习世界主要工业区的发展变化奠定基础。
(4)工业地域的形成,涉及到各个地区的自然条件、开发历史、经济结构和水
平等诸多因素,在此不宜过于展开,只需要让学生知道工业地域是由工业的联系和
集聚而形成的,待后面的具体工业地域中再作分析。本节中应主要讨论工业地域的
不同类型及其主要特点,并以启发式和谈话式引导学生对其主要特点进行分析。
4、教材处理:
①文字:以该节课文中的三个小标题为主线,列出“工业联系的主要方式”、
“工业的集聚与分散的主要原因”、以及“工业地域的特点”为讲课的三个重点内
容,用POWERPOINT幻灯片制作软件制作成幻灯片形式展开论述;
②图片:将课本中5.33、5.35、5.36图以及地图册P13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2030年中国智慧养老服务行业全国市场开拓战略制定与实施研究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车载视频监控行业并购重组扩张战略制定与实施研究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制氢行业营销创新战略制定与实施研究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柔性OLED行业开拓第二增长曲线战略制定与实施研究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电子纱行业全国市场开拓战略制定与实施研究报告
- 关于煎饼的市场调查问卷
- 2024-2030年中国滚装船行业市场全景监测及投资前景展望报告
- 二年级数学计算题专项练习
- 天燃气安全知识培训课件
- 二零二五年度国有企业保安队伍建设合同范本
- 《组织与胚胎学》课程期末考试复习题库及答案
- (八省联考)河南省2025年高考综合改革适应性演练 化学试卷(含答案)
- 2024年储罐呼吸阀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控制特需医疗服务规模管理措施
-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期末测试卷带答案(巩固)
- 教师个人工作业绩总结范文
-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专题培训
- 郑州大学《高等代数》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对银行领导班子的评价意见和建议范文(3篇)
- 三年级上册三位数减法竖式计算题200道及答案
- 如何保护个人手机数据的安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