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诵读《书愤》课件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1)2_第1页
古诗词诵读《书愤》课件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1)2_第2页
古诗词诵读《书愤》课件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1)2_第3页
古诗词诵读《书愤》课件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1)2_第4页
古诗词诵读《书愤》课件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1)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书愤陆

游年少时,意气风发,决心要“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中年时,壮志凌云,可谓“飞霜掠面寒压指,一寸赤心惟报国”晚年时,壮志难酬,只能“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临终时,心念收复,嘱其子“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这位命途多舛的诗人就是陆游。他在花甲之年作《书愤》,他又是为何而“愤”呢?导

入:语言建构与运用:了解作者其人及创作背景,诵读诗歌理解诗歌字面意思及深层含义。思维发展与提升:读懂诗歌,学习诗中的艺术手法,审美鉴赏与创造:深入探究“愤”的内涵和根源。文化传承与理解:感受作者的爱国精神和人格力量,理解作者壮志难酬的悲愤情怀。学习目标:走进作者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文学家,爱国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但收复中原信念始终不渝。他具有多方面文学才能,尤以诗的成就为最,在生前即有“小李白”之称,不仅成为南宋一代诗坛领袖,而且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地位,存诗9300多首,是文学史上存诗最多的诗人,内容极为丰富。作品抒发政治抱负,反映人民疾苦,风格雄浑豪放;抒写日常生活,也多清新之作。词作数量不如诗篇巨大,但和诗同样贯穿了气吞残虏的爱国主义精神。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放翁词》《渭南词》等数十个文集传世。作者简介宋孝宗十三年(1186年),此时陆游已62岁,在山阴闲居了6年,少年时“扫胡尘”“靖国难”的志向眼看就要化为泡影,想那山河破碎,中原未收而“报国欲死无战场”,感于世事多艰,小人误国,在悲愤失望中他挥毫写下了这首诗。写作背景读懂诗歌

示儿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认识陆游,是因为他的爱国诗篇: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僵卧孤村不自哀,

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

铁马冰河入梦来。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知晓诗意☛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年轻时候不知道世事艰难,北望沦陷的中原,收复失地的豪情有如山岳。☛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雪夜的瓜州渡口战船森列,大散关前披甲的战马在秋风中长嘶。☛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当年我曾徒然自许为万里长城,如今只可叹镜中两鬓白发早生。☛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诸葛亮和《出师表》名传后世,千百年来有谁能相提并论。赏析诗歌解题书

愤动词,写,抒发。愤懑、悲愤。“书愤”者,抒发胸中郁愤之情也。倒装:北望中原首联:提挈全诗,奠定悲愤的感情基调“世事艰”

指什么?1.直接道出诗人经历的辛酸与坎坷。2.“艰”——艰难,道出辛酸与坎坷,暗指投降派把持朝政,阻挠北伐,使诗人抗金复国的历程如此艰难。3.此句写实,写年轻时的雄心壮志。暗示了诗人什么样的愿望?通过这句诗,我们又能看到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1.想要收复失地。2.诗人早年形象:雄心勃勃、意气风发、豪情满怀的爱国青年。以虚写实,用有形的“山”形容无形的“气”突出“气”的坚毅、豪迈、轩昂。首联: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气:气概,收复失地的豪情壮志手法:虚实相生形象的概括了水、陆两路大军进攻敌人的壮丽场面。

两次对敌作战取得胜利表明诗人渴望北伐,恢复中原,向往火热的战斗生活。并且南宋人民有力量保卫自己的国家,对自己国家充满信心、自豪;辉煌的过去与现在的情形形成鲜明对比,也表达出对朝廷的不满。颔联: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手法上不仅采用对比还用虚写,回忆过去的战斗经历。表现诗人奋勇杀敌的志向。颈联:落寞、悲伤、愤慨之情塞上长城:《南史▪檀道济传》载,宋文帝要杀名将檀道济,檀大怒道:“乃坏汝万里长城”。比喻守边的将领。表达了诗人捍卫国家,舍我其谁的决心。“空”字表现了他徒负才华、大志落空的无奈和怅惘。颈联: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用典昔日的豪气壮举和今日的年迈衰颓的对比,感慨岁月无情、壮志难酬。上句“塞上长城”写理想,气势雄伟,意境高远,从大处远处落笔,是虚写。下句“镜中衰鬓”写现实,感情沉郁,格调凝重,从细处着墨,是实写。所以即用了对比

(理想与现实)(诗人自身)

又用了虚实结合在虚实的映衬中,加重了诗歌雄壮悲愤的基调檀道济早年曾随刘裕平定孙恩、桓玄之乱。一路西进,所向披靡。刘裕代晋建宋后,檀道济升任将军。他对刘宋江山赤胆忠心,屡立战功。元嘉七年(公元430年),檀道济奉命领军北伐,屡获胜利,一直攻到山东历城(今济南)。没想到此时北魏军队大举反攻,檀道济军粮不继,陷入重围之中。但他没有惊慌失措,而巧妙地稳定了军心。这次北伐,檀道济表现出极高的军事指挥才能,以至于北魏惧惮他的威名,竟然画下他的像用来驱鬼,再也不敢轻易南犯。战史奇迹:刘宋名将檀道济“唱筹量沙”吓退北魏大军知识补充尾联:用典明志。暗讽统治者是“阿斗”,朝中又没有诸葛亮。诸葛亮的矢志北伐、积极进取和南宋朝廷苟且偷安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诸葛亮的仰慕和崇敬之情,并以此自勉,渴望像诸葛亮一样建功立业,同时表现了诗人怀古伤今的悲愤和无奈。尾联: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用典《出师表》所说的“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这正是陆游的毕生心愿;

诸葛亮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正是陆游所要发扬的精神;

诸葛亮的“亲贤臣,远小人”的告诫,正是陆游认为南宋当权者应该吸取的。

南宋偏安江南,中原沦于敌手,爱国之士“位卑未敢忘忧国”,陆游把自己的终身追求与国家的命运完全融合为一体,所以,陆诗的突出特点是“多豪丽语,言征伐恢复事”。合作探究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书”早年恢复中原之志。“书”两次抗金胜利之役。“书”年事已高、壮志未酬之情。

“书”敬仰诸葛、渴望建功立业之愿。1、诗人“书”了哪些事?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2、哪些事让诗人感到了“愤”?这些“愤”的根源是什么?所愤之一为:投降派把持朝政,阻挠北伐。所愤之二为:壮志难酬、请缨无路。所愤之三为:岁月蹉跎,年华空老。所愤之四为:南宋朝廷苟且偷安、无人领军。根源:全在于南宋朝廷“主和派”,他们是阻挠收复失地的绊脚石3.写作特色①通过对比,抒发情感。这首诗的对比手法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诗人自身的对比,昔日的豪气壮举和今日的年迈衰颓的对比,感慨岁月无情、壮志难酬。二是三是②借用典故,表明志向。显:三国蜀相诸葛亮出师伐魏隐:南朝名将檀道济自比“塞上长城”典故作用1、追慕先贤的业绩,表明自己爱国热情至老不移;2、

岁月空老、壮志未酬:报国无门;3、

为南宋没有将领领兵而痛心,

批判主和派的苟且偷安。(个人层面的对比)(国家层面的对比)诸葛亮《出师表》:“…北伐中原…还于旧都…”

爱国主义的诗歌主题在我国源远流长,每当国家面临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