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发展经济学的范围和内容
这个问题很长。我只是想借此机会谈谈我的初步想法。其中有些想法是我几年前就已经考
虑到的,有些则是最近才产生的。现在一并提出来,以供大家讨论指正。
一、研究发展中国家发展问题
坡近,国外学者指出,当前为万经济学界对发展经济学前途持悲观的看法。他们普遍认为,
发展经济学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繁荣了一段时间,但到了70—80年代,“己在走下坡
路”,由高潮转入了低潮,却正处于所谓“收益递减阶段”
我认为,应该对发展经济学的范围和内容加以彻底改造和革新。发展经济学研究的主题应
是农业国家或经济落后的国家如何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实现经济起飞和经济发展的问题。
而现在这样的国家和地区,在世界上还占大多数。因此,发展经济学就其任务言,仍然是极
其有生命力的,可以说是方兴未艾,大有可为。但要做到这样,必须具有以下两个基本条件,
或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改造和革新:
其一是要扩大研究范围,包括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据我所知,现在有些比较通用而又闻
名的西方发展经济学教科书或教材,对发展经济学研究的对象大都只是第三世界中实行市
场经济即采行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发展中国家,没有包括或没有详论第三世界中实行计划经
济或采行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发展中国家。我认为,既然是叫做“发展经济学”,那么不论是
资本主义制度下的,还是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发展中国家,都应该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它们各
自的经济起飞和经济发展诃题。因为就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发展中国家来说,许多有关实现
工业化和现代化,或有关实现经济起飞和经济发展的问题,大都是和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发展
中国家相同或相似的,当然有些问题,比如在计划经济体制的条件下采行市场机制,并使这
两者有效地结合起来,则属于特殊而难以•时园满解决的新问题,值得国际经济学界共同来
探讨。如果这样扩大了研究范围,那么发展经济学的内容不就相应地跟着大大地扩展了而
大有可为吗?
其二是改进研究方法,加深分析程度。迄今为止,在传统的发展经济学所研究的对象中,也
就是亚、非、拉美实行市场机制的那些发展中国家和地区里,比较起来获得成功的就是闻
名世界的所谓“亚洲四小龙”(即南朝鲜、新加坡、台湾、香港)等“新兴的工业国家和地
区”;最近还有可能要加上第五和第六“小龙”泰国和马来西亚。这些发展中国家和地区,
在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或者实现经济起飞和经济发展方面,确实有不少成功的经验值得其
它发展中国家研究和借鉴,但它们毕竟幅员较小,人口较少。而且象新加坡和香港,只是城
市而无农村,虽有制造工业,但主要靠经营贸易,特别是转口贸易,发财致富,兴旺繁荣,其依
赖于世界市场的程度极高,因此,它们作为世界典型的代表性是有局限的。至于象印度、
巴基斯坦、巴西和中国等,都是幅员广大,人口众多,除巴西外,上述各国人均国民产值极为
低下。可是它们在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道路上,却大都是蹒跚掷躅,难以稳定起飞和迅速
发展。其原因安在?除了人口负担过重外,还有其它何种重要原因?这些都是我们研究发展
经济学的学者所不能回避而必须加以回答的问题。
回顾第二次世界大战后5C-60年代,发展经济学作为一门新的学科分支,在西方经济学界
茂然兴起,一时学习研究成风,书刊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尽管这些观点有同有异,甚至大相径
庭,但都极大地充实了当代西方经济学的内容。其中有些论点和政策,如关于资本形成(包
括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双元结构和剩余劳动力转移,进口替代和出口鼓励,国际大循环和
经济起飞等等,的确曾对有些幅员狭小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如亚洲“四小龙”)的经济起
飞和发展,发挥过和继续发挥积极的作用,产生了一些效果。但对于幅员广阔、人口众多、
封建历史悠久、社会情况复杂的发展中国家(象印度、中国等),则收效甚微。这就需要我
们从社会、历史、政治、文化等各个方面,开展广泛而深入的研窕,探根溯源,寻找良策。
如果对这一类型的国家,仍然停留在过去二三十年来那样的研究方法上,单纯就经济论经济,
那就将继续难以从根本上找到解决经济发展问题的途径和解脱发展经济学所处困境的良策。
二、对工业和农业的研究一发展经济学本身的发展过程及其特点
发展经济学是研究农业国家或经济落后国家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或实现经济起飞和经济
发展的问题。发展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分支,兴起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特别是
50-60年代;但它创立的渊源,或者说思想观点的酝酿,则可追溯到大战结束以前的40年代
初期甚至30年代末期。
关于探讨农业国工业化问题的论文,就我考查所及,最早的要算是威廉・吕彼克(Wilhelm
Rapke)在1938年以法文所写的《农业国家的工业化:一个科学的问题》一文
我认为,“发展经济学”有广、狭义之分。就广义而言.凡是研究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经
济发展问题的,都可以算是发展经济学。从广义的发展经济学看,亚当・斯密在1776年发
表的《国富论》(研究国民财富的增长问题),可说是最早涉及到发展经济学的著作了。但
称得上真正系统的发展经济学著作的,最早要算是马克思从1867年开始发表的《资木论》。
它以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深入分析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及其趋于灭亡的必然趋
势。以此为基础,还有当代美国进步的经济学家保罗•斯威齐(PaulM-Sweezy)于1942年
发表的《资本主义发展理论》一书,以及英国进步的经济学家莫里斯・多布(MauriceDobb)
于1946年发表的《资本主义发展的研究》一书,都算得是广义的发展经济学著作。特别值
得提及的是已故著名的美籍奥国经济学家约瑟夫・A•熊彼特(JosephA-Schumpeter)o
他于1912年以德文初版,1934年以英文修订版,发表了《经济发展理论》
狭义的发展经济学,就是我们现在所称呼的发展经济学。它的主要任务就是研究农业国家
或发展中国家如何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或者说,如何实现经济起飞和经济发展的问题。
这里要着重指出的是,我们所说的“工业化”,不仅包括工业的机械化和现代化,而且也包
括农业的机械化和现代化,早在40年前,我就把“工业化”定义为“一系列基要的‘生产
函数'连续发生变化的过程”;并说“这种基要生产函数的变化,最好是用交通运输、动力
工业、机械工业、钢铁工业诸部门来说明"。当时我又指出,“上述工业化的定义”,“它
比大多数其他学者所用的定义或解释,要广泛得多。我们的定义可以表明以往两个世纪中
经济社会的主要变化,而且可以将工业发展及农业改革都包括在内。”简言之,“工业化包
括农业及工业两方面生产的机械化和现代化。”
可是战后二三十年来,国际经济学界大多数学者却对“工业化”采用了传统的比较狭隘的
概念,以为实行“工业化”就是单纯地发展制造工业,特别是发展重工业,而不顾及或不重
视发展农业,把实行工业化与发展农业看作是相互对立的,认为实行其中一端,就不能或难
以实行另一端,两者不能同时进行。这种看法,早在斯大林时期的苏联就占据了中央计划和
政策的统治地位,以致长期影响了农业的发展,从而也影响了整个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在
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在仿效苏联模式,也把工业化和发展农业对立起来。后来我们对
此尽管有所认识和纠正,但一直未能彻底解决问题。在西方经济学界,直到近些年来,有些
研究发展经济学的学者才开始对“工业化”的内容和作用,以及对实行“工业化”与发展
农业的关系,作了重新的认识和评价。比如杰拉尔德・"•迈耶在他的名著《经济发展的主
要问题》1984年第4版第6章“工业化战略”的开头,增添了非常重要的一段话,写道;
“这一章(工业化战略)应当和下章‘农业战略’结合起来阅读。因为一个发展规划不能只
着重工业化而牺牲农业的发展。虽然许多欠发达国家,在它们的起初的发展计划中,都集中
于深思熟虑的工业化,但现在却正在对工业化的作用重新进行认识和评价。这不是把资源
集中于发展工业或发展农业一一好象是‘二者必居其•一'的问题。倒是人们开始更多地认
识到,农业与工业的相互扶持的发动应该受到首要的注重。”
我认为,象杰拉尔德•迈耶这样对“工业化”的内容及其作用认识的转变,比较全面、合理。
这里还要着重指出的是,狭义的发展经济学(即我们现在所说的发展经济学)比起广义的发
展经济学来,又有显著的不同。这主要表现在,广义的发展经济学是在没有任何先例的条件
下,研究农业国家如何成为工业化的国家,或经济落后的国家如何成为经济发达的国家。而
狭义的发展经济学则不同:它是在世界上已经有了一批为数虽较少,但经济实力却很强大的
发达的工业化了的资本士义国家的条件下,研究那些大多数的农业国家或经济落后的国家
如何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或如何实现经济起飞和经济发展的问题。
在己经有了少数先进的发达的工业化了的国家的条件下,大多数后进的经济欠发达的国家
要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实现经济起匕和经济发展,有其有利条件,亦有其不利条件,有利的
条件是,当后进国家或发展中国家制订和实行工业化和现代化的计划方案时,有先进国家的
经验可资借鉴,还有它们的先进技术和巨额资金可资利用。不利的条件是,从社会经济发展
的历史来看,先进的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往往是过去的宗主国,而后进的发展中国家则大都
是过去处于殖民地或半殖关地地位的国家或地区;因而即使到了今天,在相互的交往中,前
者仍然习惯于以主人或强者的身份自居,尽管承认后者在政治上的独立,但在经济上则仍然
要使后者成为前者的原料供应地、产品销售市场和资金投放市场。即使前者确实是打算以
平等的身份对待后者,但由于种种原因和经济上优劣之势甚为明显,因而在国际市场上的交
往中,后者总难免吃亏时多,获利时少。加上有些后进的发展中国家,或因人口负担过重,或
因社会历史束缚过多,或因政治因素限制过死,以致难以抓住有利时机,乘势崛起。这些都
是狭义发展经济学的特点和难点,也是我们当前发展经济学所面临而必须解决的重大课题。
可见当前我们的发展经济学确实是任重而道远,前途大有可为。除非是墨守成规,不求改进;
否则,怎么能说发展经济学快要走向灭亡或正在走下坡踣呢?
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展经济学的兴起和演变,学说繁多,观点不一。当代西方研究发展
经济学的著名学者霍利斯•钱纳里(HollisB-Chenery),查尔斯•金德尔伯格,早在70
年代中期,就先后在其文章和著作中,提出了下述三分法
1.新古典主义的经济发展理论;
2.激进的和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发展理论;
3.结构主义的经济发展理论。
自后,这种三分法,便为很多研究发展经济学的学者所采用。1983年金德尔伯格和布色
斯・赫里克在他们合撰的《经济发展》一书英文第4版中,则将第三种派别改名为“结构
主义的经济发展非均衡理论”(StructuralistDiseguilibriumTheoriesofEconomic
Development),并将其作为第二种派别,而将“激进的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发展理论”作为第
三种派别,两者的次序互调。
我认为,上述关于二次大战后经济发展理论演变派别的三分法,是有一定参考意义的,但都
存在着严重的缺陷。其一,我们把各种不同的理论或学说划分成几种派别,首要的一条是应
该根据统一的标准,那就是应该根据各种理论或学说提出者的立场和根本观点如何而定,而
不能同时采用两种甚至两种以上的不同标准来划分。据此,新古典主义和激进学派的划分
是符合统一标准的;但把垢构主义作为独立的一派,而与其它两个派别并列,就不符合这一
根本要求。因为结构主义在实质上是一种研究方法,站在任何一方立场的派别或持有任何
一种根本观点的派别都可以使用它,故此就立场和根本观点言,它不能独成一派。何况就连
金德尔伯格和赫里克在书中也说过,“结构主义理论的起源,充其量也不过是折衷主义的”,
所以结构主义理论从性质上言,缺乏鲜明独特的立场和根本观点,因而不能单独成为一派,
乃是不言而喻的。其二,另外有一些站在不同立场或持有不同根本观点的经济发展理论和
政策的主张,未包括在内。
为了克服和补救这些缺陷:并根据近三四十年来的实际情况,我特将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
数十年来经济发展理论或发展经济学的产生和演变情况,划分为下列三种乃至四种根本观
点或派别:
1.传统的或新古典主义的发展经济学理论;
2.民族、民主观点的发展经济学理论;
3.激进学派的发展经济学理论;
4.世界银行或联合国研究机构的发展经济学理论。
其中第一种派别,即传统的或新古典主义的发展经济学的研究者们,大都是站在早已经实现
了工业化的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的立场,而这些国家在过去又大都是拥有殖民地、半殖民
地或拥有依附国家和地区的宗主国家,其为数不多而至今经济实力强大。由于战后大势所
趋,这一派别的学者们不得不承认经济落后或发展中国家也要实行工业化和现代化,要实现
经济起飞和经济发展,但在他们看来,这有一个根本前提,那就是这些经济欠发达的国家,在
取得了政治独立之后,采行任何经济改革和经济发展的政策,必须有利于发达国家的经济持
续发展,最低限度也不能损害发达国家的经济利益。这一点是这个派别提出的发展经济学
理论的根本特点。当然,他们提出的各种发展理论和政策主张,也包括有些是发达国家自身
过去实现工业化和实现经济起飞的经验,有些是出于国际交往双方互利意图的公允见解,尽
管立场不同,却仍然是对发展中国家具有借鉴和参考价值的。
第二种派别,即民族、民主观点的发展经济学,是我根据实际存在的情况,新加上的一种派
别。这一派别的学者们是站在本国作为农业国家或经济落后国家的立场,其主要的研究目
的是真心实意地探讨在本国获得政治独立之后,如何才能真正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真正
做到经济起飞以达到经济发展。至于他们所采取的研究和分析方法,则有多种:有些是新古
典主义的;有些则是激进学派的;当然,更有些是任何学派都可以采用的结构主义的方法。
我们应该理解和赞同,他们为r本国的工业化和经济发展,从本国的实际情况出发,是可以
向任何其它国家寻找可资借鉴和可供利用的理论、方法和政策的。因为他们这样做的目的
是为了本国的经济独立和经济发展,所以是民族的;而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又必须反对和铲
除封建主义,所以又是民主的。这两方面,是这一派别的根本特点。
第三种派别,即激进学派从多发展经济学的研究者。他们有的本人就是马克思主义者,有的
则是信奉或钦佩马克思主义的进步学者,但都积极支持或深切同情经济落后的发展中国家。
他们在理论分析上,大都以帝国主义或宗主国对殖民地或半殖民地的掠夺原理为依据,揭露
经济落后国家在同经济发达国家发生交往之间的“依附”关系和交换“不平等”现象以
及这种关系和现象的剥削实质。他们有的学者还以此为理由,告诫经济落后的发展中国家,
不要或尽量少与发达国家交往。我认为,他们所揭露和分析的特别是在南北交往中的“不
平等”情况和“依附”关系,事实上是不同程度地客观存在着的;所以这种分析极有价值,
值得经济落后的发展中国家在与发达国家交往时经常注意,避免不明不白地上当吃亏。但
我又认为,经济落后的发展中国家,在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较长时期内,有必要采行开放
政策,借鉴发达国家和其它发展中国家或地区的成功经验,向它们引进先进技术和利用外资。
因此,发展中国家只要本着自力更生、平等互利的原则,就不仅可以和其它发展中国家,而
且也可以和少数经济实力强大的发达国家,在经济上和文化上进行相互交往和交流。
最后是第四种派别,即世界银行或联合国研究机构的发展经济学理论,也是我特地新加上的
一种派别
从以上分析,我们知道大战结束后兴起的发展经济学,其理论观点和内容,并不是相互一致
的.有些理论观点甚至是各持己见、针锋相对的。在我国,由于极左路线的影响尚未完全清
除,即使在不久以前,有些学者还笼统地把发展经济学这个战后兴起的学科,说成“都是庸
俗的”,这不是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我认为,我们必须就这一学科的具体派别、具体人物
和具体理论观点,进行具体分析,然后才能作出切合实际的评价。而且只有扫除了这种极左
的否定一切的和右的墨守成规的两方面的思想障碍,发展经济学才能有广阔而久远的前途。
三、关于阻碍经济发展的历史因素问题
发展经济学,连同当代西方经济学,被系统地引入到我国,是最近十年以来的事。
党的十i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经济学界和其它学术界一样,思想开始活跃起来,1979年在
北京成立了“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接着在当年冬季,开始在北京举行了“国外经
济学讲座”。这可以说是我国学者第一次在我国公开地比较系统地介绍和评述当代西方的
发展经济学理论。山1984年以后,我国陆续出版「这方面的一些著作。有的以中国的工业
化为中心目标、从世界范围来探讨农业国家或发展中国家在工业化过程中所将要遇到的种
种问题;
回顾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当代西方发展发展经济学的理论和政策(如进口替代、出口鼓励、
国际大循环等等)只在第三世界的极少数国家和地区,而且大都又是幅员狭小、人口较少的
国家和地区,取得了比较成功的经验。对它们的经验(包括有关经济发展的理论、方法和政
策),可供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参考和借鉴。至于迄今仍未能真正实现工业化、现代化,做到
经济起飞达到经济高度发展的欠发达的大多数国家或地区(不论是实行市场经济的私有制
国家,还是实行计划经济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国家),还必须另辟蹊径,采取全面的、历史的从
实际情况出发的综合分析方法,去寻根溯源,探究现有的占世界大多数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
特别是那些幅员广大、人口众多、历史悠久的国家,阻碍经济发展的真实原因究竟在什么
地方,怎样清除阻碍发展的因素,起动发展的因素并使其真正发挥作用。因此,我认为要建
立新型的发展经济学,首要地就必须从现有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的历
史方面来进行分析研究,探寻阻碍经济发展的最终根源。
在这一类型的国家中,特另J是幅员广大、人口众多、历史悠久,但人均收入极为低微的国家
中,可以说中国、印度、巴基斯坦等等是很有代表性的。据世界银行《1987年世界发展报
告》的统计,1985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折合美元计算,印度为270元,中国为310元,巴基
斯坦为380元。
但是,现在要回答为什么世界上大多数经济落后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特别是象中、印这样
的大国,至今仍然迟迟未能实现经济稳定起飞和高速协调发展,未能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
其阻碍因素何在呢?这就首要地还必须从这些国家和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的历史方面云探
究根源。就中国来说,要研究商品经济为何迟迟未能发展,工业化和现代化为何迟迟未能起
动,就必须从三千年来的封建主义制度,百余年来的殖民地、半殖民地社会地位,以及解放
后30多年来的极左思潮影响下的政治体制、经济体制、文化教育体制和思想路线等等方
面,去寻找根源。
暂且不说解放后新中国的句题。谈到解放前的旧中国,长期盘绕在我脑海中的一个问题,至
今这个问题仍然困扰着我自己的,就是:为什么在亚洲毗邻的同是封建主义国家,日本在
1868年的明治维新宣告成功,自后即使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仍然走上了资本主义经济大国
的地位;而中国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革命失败于前,康有为、谭嗣同领导的“戊戌政变”
失败于后,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虽然有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却一直
“革命尚未成功”,未能使中国成为民主而又强盛的资本主义大国。我们不禁要问:历史上,
究竟是什么因素阻碍了现代商品经济在中国的发展?阻碍了资本主义和工业化、现代化在
中国的发展?阻碍了民主和科学在中国的发展?解放后,这个潜伏的“历史幽灵”是否还在
继续阻挠着今天的中国,使我们难以发展现代化的商品经济,走上社会化大生产和民主、科
学的道路?
关于为什么在西欧,城市商品经济早有发展,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早己发生,14—16世纪就有
“文艺复兴”,17—18世纪又有资产阶级“启蒙运动”,而在中国,封建制度却长期延续,资
本主义的产生却如此迟缓、如此难以成长起来的种种问题,我国学术界早有探讨和争论,并
且提出了各种不同的解释和看法,我们难以一一列举。这里,我认为陈其人简要复述己故著
名经济学家王亚南生前所提出的“地主型封建制理论”,用来解释这个问题,不仅在当时曾
经引起了学术界的重视,即使在今天也还是很有参考价值的
首先,王亚南教授认为,中国的“领主型封建制”的持续期,和西欧大致相同;而中国的“地
主型封建制”的持续期,则远比西欧悠长,约计超过1800年之久。据陈其人教授写道:“西
欧封建主义社会,开始于日耳曼灭罗马即五世纪(476年),结束于十七、十八世纪(西欧各国
稍有不同),经历时间约1300年,其中的领主型封建制大约在十四、十五世纪,便转入地主
型封建制,后者产生约30C年便发展为资本主义社会,领主型封建制长约1000年。中国封
建社会始于何时,史家看法不一。我取西周封建制开始说。按照此说,中国封建社会从公元
前1122年延续到公元1949年或中国土地改革完成的1951年,长约3000多年,其中由领主
型封建制转入地主型封建制,过渡期是战国,转折期是秦统一中国,即公元前221年,这样领
主型封建制长约900年,地主型封建制长约2100年。中国比西欧早进入封建社会,中国社
会发展落后在于地主型封建制特别长,比西欧长1800年,以致西欧已发展为资本主义时,中
国(仍)处千封建主义阶段,”
其次,王亚南的观点通过陈其人的表述,又将西欧和中国从领主型封建制进入地主型封建制
的原因,作了•番比较。“在西欧,领主型封建制进入地主型封建制,其主要原因是商品经
济发达,在经济上已使农奴分化,然后促使农奴在政治上获得解放。随着农奴解放,土地买
卖自由,(从)领主型封建制过渡到地主型封建制的同时,就具备了资本主义的产生条件。在
中国,(从)领主型进入地主型封建制,其主要原因并不是商品经,而是对井田制这种以原始
公社组织进行地租形式的剥削的突破,公社组织并不因此瓦解,商品经济发展较为缓慢,公
社组织存在时间较长,因而资本主义产生较晚。”
最后,王、陈论述了秦统一天下,转入地主型封建制度之后的种种建树和影响。如陈其人写
道:“秦统一天下后,在全国改革旧的领主经济。为了促进经济发展,全国统一度量衡、统
一书面文字、统一道路宽度,所谓书同文、车同轨。与建立地主经济相适应,在政治上进行
的改革,最重要的是将天下分为三十六郡,实行中央集权制度,改贵族政治为官僚政治,选派
官吏到地方当官,这就是其后实行的科举制度。由于这样,地租和赋税就分开来,农民在缴
纳地租养活地主之外,还要缴纳赋税养活官吏和整个政治上层建筑。这种经济制度及其政
治上层建筑,最初是促进生产发展的,后来却成为中国地主型封建制长期存在、资本主义产
生较为迟缓的重要原因。”
不仅如此,我们还要看到,自秦统一诸国以后的地主型封建制,由于高度的中央集权,由于自
后一直采取的从知识分子||选拔官吏的科举制度,特别是由于自孔子首先创导,而后历经各
朝代信奉者的相继补充,从而形成了统治中国文化学术思想达二千年之久的儒家思想,宣扬
以“仁”为中心的道德观念,主张“德治”和“仁政”,提倡“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的出仕从政思想,就使整个国家逐渐成为“一个一统天下的封闭型的自我满足和自我廷续
的社会固体”。在学术思想上再也难以见到春秋战国时期那样“百家争鸣”的活跃局面
四、双元经济形态的过渡型
建立和研究新型的发展经济学,除了必须考虑发展中国家的社会经济历史因素外,还必须从
发展中国家各自的具体国情出发,制订发展战略。就今天的中国而论,我认为最重要的国情
就是应该考虑到中国“多元经济”的特点和问题。
一般来说,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结构,在发展的转变或过渡时期,大都具有双元经济的特点,那
就是既有传统的农业,又有现代化的工业U鲍尔(DouglasS•Paauw)和费景汉(John
C-H-Fei)曾经写道:“落后国家脱离了殖民地经济,而承续一个开放双元性经济社会(双
元性经济社会之特征是国内农业和工业并存,而对外贸易则以出口初级产品为主)。即使都
是这种开放双元性经济社会,其过渡成长的型态仍有不同,这种差异显示于各成长阶段中,
其因经济社会的运行方式和组织模式不同,而产生各种不同的型态。”
但我认为,对于双元经济还可以从更深一层的涵义上来解释。比如,按社会生产力的性质言,
双元经济就可以解祥为:既有传统的手工劳动,又有现代的机械化和电气化劳动。按商品经
济的发展程度言,双元经济又可以解释为:既有自然经济或自给自足经济,又有简单商品经
济以至现代商品经济。按生产发展的规模和性质言,它既有传统的小农经济生产,又有现代
社会化的大生产。如果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结合方式即生产方式言,它既有奴隶制或封
建制生产,乂有现代资本主义生产。如果在一个经济社会里,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成分虽然
占据了主要地位,但同时乂有上述各种私有制经济成分,那双元经济更可解释为:既有传统
的私有制生产,又有现代化的公有制生产。
可是如果在这一经济社会里,在原有的私有制即奴隶制、封建制的小农经济牛•产之外,又加
上了新兴的个体所有制经营和规模虽小但却属于资本主义私有制的雇工经营;与此同时,在
社会主义公有制内部,又实行了承包制和股份制;再加上新生的本国和外国合资企业以及外
国资本投入的独资企业;而且如下面将要谈到的,在这个经济社会里,正在开始实行计划调
控和市场调节相结合的经济体制改革,市场机制的作用将有可能越来越得到加强;那么这
样的过渡型经济形态就不能单单称之为“双元经济”了。我认为,我们不妨试行称之为过
渡型的多元经济形态。现在以及今后数卜年,在经济体制改革的转变或过渡时期中,中国的
经济可以说是属于这样的多元经济类型,或称之为以公有制为基础的多元经济类型。
中国多元经济型的最大特点,那就是从横断面来看,西部最为落后,中部较为先进,东部或东
南部沿海地区最为先进。无论就生产力的性质或发展水平言,或就商品经济的发展规模和
形态言,或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相结合的生产方式的发展形态言,或就人民的文化素质和生
活观念的转变程度言,中国从西部到中部,进而到东部或东南部,近百余年来,直到解放前,
可以说长期呈现着奴隶制经营、封建制经营、殖民地半殖民地经济形态下的民族资本主义
经营、官僚买办资本主义经营等等类型的差别。解放后,由于出现了强大的社会主义性质
的社会化大生产的国营企业,上述情况虽有改变。但由于这些国营企业的大部分仍然设在
东部(色括东北和东南),小部分设在偏东的中部,所以延续到今天,西部(包括大西北和大西
南)的经济仍然处于落后状态,有些个别或少数地方仍然使用着奴隶制社会甚至原始公社时
期的“刀耕火种”生产方法。从生产技术和生产规模言,西部和东部的差别愈来愈大。不
仅生产上如此,即以交通运输和流通结构组织言,西部山关重叠,运输艰难,信息闭塞,较之
中部,特别是较之东部,其差别亦不啻天壤。至于谈到文化教育水平和对现代化的观念,则
自西至东,差别悬殊。我们可以说,中国在横断面上自西至东的这种社会经济形态上的悬殊
差别,正好部分地反映了纵的历史线索上自奴隶制(甚至还可以追溯到原始公社时期的“刀
耕火种”八封建制、资本主义型(包括殖民地经济型)、以至社会主义型等不同发展阶段
上的一些各不相同的特征。尽管我们今天无疑是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成分,
作为整个国民经济的主体和主导(市场机制成分刚刚引入数年,力量仍然单薄,作用仍然微
弱),但过去长期遗留下来的物质形式上的旧结构和人们观念中的旧痕迹,则非短期内所能
消除,很可能还要延续相当长的时期,只不过它们的成分将逐渐减轻而已。这是中国多元经
济型的最大特殊性和复杂性。
形成中国这样一种多元经济类型的要重原因,首先要从社会经济历史发展的背景上去寻找;
与此同时,也要从地理环境的条件上去寻找。从中国地形看,北、西、南三面环山,与邻国
接壤,海拔都高达二三千甚至四五千公尺以上,只有东部及偏东南一方,面临海洋,能享受船
舶往来、发展海外贸易的便利。长期以来,这种地理环境造成了东部及东南部通商口岸较
多、城市经济较为发展的局面,而愈走向西部或愈走向大西北、大西南,则交通运输愈趋阻
塞,工商业经济和文化教育的发展亦愈趋缓慢和落后。当然,中国的这种地理环境,较之世
界上的一些内陆国家那种完全与海外隔绝的情况要好得多,但比起大致上处于相同纬度(北
温带)的英国(包括部分西欧国家)、口本,特别是比起幅员广阔的美国来,则相差甚远,人优
我劣之势甚为明显。地理环境因素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中曾经并将继续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一定条件卜甚至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诚然,生产技术的进步,可以改变或影响地理环境的
某些方面,变其劣势为优势,但这种人为的改变和影响仍然是有限度的,而且是有时代条件
的。比如,就中国而言,无论南水北调,或北煤南运,或扫除西部高原崇山峻岭的阻隔,或改
造戈壁沙漠漫无人烟的荒芜,都非人间易事,更非一两代人之功。现代的“区位理论”和
“区域经济理论”的一个显著特色,就是研究这种地理环境因素的实标情况及其变化势态
对于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重大影响和动态关系。无容置疑,这些研究都将会对发展经济学
的充实和进展,有着很大的裨益。
可是近数十年来,无论在中国国内和国外,却有一些人,甚至是自命为马克思主义“权威”
的人,仍然抹杀或否定了地理环境因素在人类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比如,斯大林肯
定地理环境能起到影响社会发展,加速或延缓社会发展进程的作用,自然是正确的,土地紧
接着乂指出:“它的影响并不是决定的影响,因为社会的变更和发展要比地理环境的变史和
发展快得不可计量。”
基于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具有幅员广阔并且属于“多元经济”类型的特点,因此我们研
究和制订社会经济发展战略和政策措施,就必须特别注意以下儿点:
第一,无论研究和制定何种社会经济发展战略和政策措施,决不能笼统“一刀切”,而应因
地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东营货运从业资格证模拟考试下载
- 2025年货车资格证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十堰货运资格证模拟考试
- 2025年吕梁货运从业资格证模拟考试保过版
- 2025年长治c1货运上岗证模拟考试
- 初创公司的产品开发与优化策略
- 创业与创新能力培训的重要性
- 全球化背景下的英语学习方法探讨
- 公共空间的座椅设计与舒适度探讨
- 办公室中的家庭教育资源整合
- 压力容器安全技术-压力容器的安全附件
- 《0~3岁婴幼儿动作发展与指导》项目一-0~3岁婴幼儿动作发展概述
- 个人晋升现实表现材料范文四篇
- 国标安全标志-中英文禁止标志标识
- 湖北省武汉市青山区2023-2022学年度第二学期五年级英语期末测试试卷(剑桥版)(PDF版 含答案 含听力原文及音频)
- 《动画鉴赏》教学大纲
- 三年级法制教育课件
- 捅马蜂窝(2003山西中考记叙文阅读试题含答案)
- 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专题活动记录
- 2022年安徽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真题及答案
- 2023年高中音乐课件大宅门-电视剧《大宅门》主题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