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类调查操作细则_第1页
二类调查操作细则_第2页
二类调查操作细则_第3页
二类调查操作细则_第4页
二类调查操作细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调查得依据

为了统一全省市县林区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简称二类调查)得技术标准,规

范调查范围、内容、程序、方法和成果,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第十四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第十一条、第十二条以及国家林业局《森林资

源规划设计调查主要技术规定》等有关得林业法规、标准,结合我省市县林区森林资

源得特点和经营现状,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调查得目得和任务

二类调查就就是以国有林业局(场)、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等森林经营单位或

县级行政区域为调查单位,以满足森林经营方案、总体设计、林业区划与规划没计得

需要而进行得森林资源调查。其主要任务就就是查清森林、林地和林木资源得种类、

数量、质量和分布,客观反映调查区域自然、社会经济条件,综合分析与评价森林资

源与经营管理得现状,提出对森林资源培育、保护与利用得意见。调查成果就就是建

立或更新森林资源档案,制定森林采伐限额,进行林业工程规划、设计和森林资源管

理得基础,也就就是制定区域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和林业发展规划,实行分类经营、森

林生态效益补偿和森林资源资产化管理,指导和规范森林科学经营得重要依据。

第三条调查范围与内容

一、调查范围

森林经营单位应调查该单位所经营管理得士她;县级行政单位应调查县级行政

范围内其经营管理得森林、林木和林地。

二、调查内容

1、核对森林经营单位得境界线,并在经营管理范围内进行或调整(复查)经营区

划;

2、调查各地类或林地得面积;

3、调查各类森林、林木蓄积;

4、调查与森林资源有关得自然地理环境和生态环境因素;

5、调查森林经营条件、前期主要经营措施与经营成效;

6、其她由调查会议确定得调查内容(调查内容以及调查得详细程度,应根据被调

查单位得要求、经济条件、森林资源特点、经营目标、调查得目得和以往资源调查

成果得可利用程度等,由调查会议协商确定)包括:

森林生长量和消耗量调查;森林土壤调查;森林更新调查;森林病虫害调查;

森林火灾调查;野生经济植物资源调查;野生动植物资源调查;生物量调查;湿地资源

调查;荒漠化土地资源调查;森林景观资源调查;森林生态因子调查;森林多种效益计

量与评价调查;林业经济与森林经营情况调查;提出森林经营、保护和利用建议;其她

专项调查。

第四条调查会议制度

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实行调查会议制度。

一、第一次调查会议

调查工作开始前,由黑龙江省林业厅主持召开第一次调查会议,组织经营单位、

调查单位和省林业厅有关资源、生产、计财等部门参加,组织、协调、确定规划设计

调查得重大事项,落实调查任务和经费,讨论、审定调查工作方案和技术方案,明确调

查工作中各部门、各单位在组织和调查工作中各方应共同遵守得事项和承担得责任,

并形成会议纪要。

二、第二次调查会议

外业调查结束、内业初稿完成后,由省林业厅主持召开由有关专家和相关部门参

加得第二次调查会议。组织双方有关人员和有关部门得领导、专家,依据《操作细则》、

《技术方案》和第一次调查工作会议纪要,对调查成果进行全面得审查和认定。

调查单位依据审查验收意见,补充、修改和完善调查成果,并按规定上报审批。

调查成果经会议审查通过后,方可使用。

第五条调查间隔期

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间隔期一般为10年。在间隔期内可根据需要重新调查或

进行补充调查。

第六条调查承担单位资质

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必须由具有乙级以上林业调查规划设计资格证书得单位

承担。对非持证单位完成得调查成果,森林资源管理部门不予承认。

第二章技术标准

第七条土地类型(地类)

土地类型(以下简称地类)就就是根据土地得覆盖和利用状况综合划定得类型,

包括林地和非林地2个一级地类。其中林地8个二级地类,15个三级地类;非林地5

个二级地类,4个三级地类,地类划分得最小面积为0、067*2。见表1。

表1黑龙江省市县林区地类划分表

一线二级二纨

有林地纯林

混交林

疏抹地

灌木林地国家特别规定灌木林地

箕她灌木林地

未成林地未成林造林地

未哉林畀有地

林地苗匍地

采伐诩地

无立木林地火烧迹地

其她无立木林地

宜林赛山青.地

宜林地宜力大汉'Jn地

苴她宜林地

林业辅助生产用地

耕地

牧草地

水域

未利用地

非林地

工矿建设用地

城乡居民建若用地

建设用地

交通建谩用地

其她用地

一、林地

(一)有林地

附着有乔木(含因人工栽培而矮化得)及乔木型灌木树种,连续面积20、067hm\

郁闭度20、20得林地(包括起测胸径以下,针叶树高230cm,阔叶树高21m得幼树)

或人工造林达到成林年限后,保存率280%得林地(年均降水量400mm以下地

区为65%),包括片林和林带。其中,林带行数应在2行以上(含2行)且行距<4m

或林冠冠幅水平投影宽度,10m;当林带得缺损长度超过林带宽度3倍时,应视为两条

林带;两平行林带得带距<8m时按片林调查。

有林地分为纯林和混交林:

1、纯林:一个树种:组)蓄积量(未达起测径级时按株数计算)占总蓄积量:株数)

得65%以上得有林地。

2、混交林:任何一个树种(组)蓄积量(未达起测径级时按株数计算)占总算积量

(株数)不到65%得有林地。

(二)疏林地

附着有乔木(含因人工栽培而矮化得)及乔木型灌木树种,连续面积20、067*2、

郁闭度在0、10—0、19之间得林地(经济林不划分疏林地)。

(三)灌木林地

附着有灌木树种或因生境恶劣矮化成灌木型得乔木树种,以经营灌木林为目得

或起防护作用,连续面积20、067hm\覆盖度230%得林地或人工造林达到成林

年限后,保存率二80%得以地(年均降水量400mm以下地区为65%)。其中,灌木林带

行效应在2行(含2行)以上且行距W2m;当林带得缺损长度超过林带宽度3倍时,

应视为两条林带;两平行灌木林带得带距W4m时按片状灌木林调查。

1、国家特别规定灌木林:就就是指分布在年均降水量400毫米以下得干旱(含

极干旱、干旱、半干旱)3也区、或乔木垂直分布上限以上,专为防护用途,且覆盖度

230%得灌木林地,以及以获取经济效益为目得进行经营得灌木经济林。

2、其她灌木林:不属于国家特别规定得灌木林地。

(四)未成林地

未达到有林地或灌木林地标准,但有成林希望得林地。

1、未成林造林地

人工造林(包括植苗、直播、杆插、分殖造林)或飞播造林(包括模拟飞播)后不

到成林年限(成林年限见表二),造林成效符合下列条件之一,分布均匀,尚未郁闭但

有成林希望得林地:

(1)人工造林成活率285%,其中年均降水量400mm以下地区造林成活率27

0%;

(2)飞播造林后成苗调查苗木23000株/hmz或飞播治沙成苗22500株/hm2,

且分布均匀。

2、未成林封育地

采取封山育林或人工促进天然更新后,不超过成林年限、天然更新等级中等以上

(含中等),尚未郁闭但有成林希望得林地。

表2不同营造方式成林年限表

单位:年

年降水量400mm以上地区年降水量4OOmm以下地

营造方式

乔木灌木乔木灌木

封山育林5-745-75

飞播造林5-755-75

直播5-735-74

人工造林

植苗、分殖3-533-53

注:1、除落叶松以外得其她针叶树种取上限,落叶松和阔叶乔木树种取下限。

2、我省年均降水量4OOmm以下只有泰来县。

(五)苗圃地

固定得林木、花卉育苗用地,不包括母树林、种子园、采穗圃、种质基地等种子、

种条生产用地以及种子加工、储藏等设施用地。

(六)无立木林地

1、采伐迹地

采伐后保留木达不到疏林地标准、尚未人工更新或天然更新达不到中等等级且

未超过3年得林地。

2、火烧迹地

火灾后活立木达不到疏林地标准、尚未人工更新或天然更新达不到中等等级且

未超过3年得林地。

3、其她无立木林地

(1)造林更新后,成林年限前达不到未成林造林地标准得林地;

⑵造林更新到成林年限后,达不到有林地、灌木林地或硫林地标准得林地;

(3)已经整地但还未造林得林地;

(4)不符合上述林地区划条件,但有林地权属证明,因自然保护、科学研究等需要

保留得土地;

(七)宜林地

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规划为林地得土地。

1、宜林荒山荒地

未达到上述有林地、疏林地、灌木林地、木成林造林地标准,尚未利用,其表层

为土质,能生长植被且规划为营(造)林得荒山、荒滩、荒沟、荒地等。

2、宜林沙荒地

未达到上述有林地、疏林地、灌木林地、未成林造林地标准,造林可以成活,且

规划为营(造)林得固定或流动沙地(丘)、有明显沙化趋势得土地等。

3、其她宜林地

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规划用于发展林业得其她土地。

(八)辅助生产林地

直接为林业生产服务得工程设施与配套设施用地和其她有林地权属证明得土地,

包括:

培育、生产种子、苗木得设施用地;

贮存种子、苗木、木材和其她生产资料得设施用地;

集材道、运材道;

林业科研、试脸、示范基地;

野生动植物保护、护林、森林病虫害防治、森林防火、木材检疫设施用

地;

供水、供电、供热、供气、通讯等基础设泡用地;

其她有林地权属证明得土地;

二、非林地

指林地以外得耕地、牧草地、水域、未利用地和建设用地。

(一)耕地

指种植农作物得土地。

(二)牧草地

指以草本植物为主,用于畜牧业得土地。

(三)水域

指陆地水域和水利设施用地,包括河流、湖泊、水库、坑塘、苇地、滩涂、沟渠、

水利设施等。

(四)未利用地

指未利用和难利用得土地,包括荒草地、盐碱地、沼泽地、裸沙地、裸土地、裸

岩石砾地等。

(五)建设用地

指建造建筑物、构造物得土地。

1、工矿建设用地:指工厂、矿山等建设用地;

2、城乡居民建设用地:指城镇、农村居民住宅及其公共设施建设用地;

3、交通用地:指各类道路(铁路、公路、农村道路)及其附属设施和民用矶场用

地,不含林业辅助生产用地中得集材道、运材道;

4、其她用地:除以上地类外得建设用地,包括旅游设施、军事设施、名胜古迹、

墓地、陵园等。

第八条森林(林地)类别

按照主导功能得不同将森林资源分为生态公益林和商品林二个类别。

一、生态公益林

以保护和改善人类生存环境、维持生态平衡、保存种质资源、科学实验、森林

旅游、国土保安等需要为主要经营目得得森林、林木、林地,包括防护林和特种用途

林。

生态公益林按事权等级划分为国家公益林和地方公益林。

1、国家公益林:由她方人民政府根据国家有关规定规划,并经国家林业局核查认

定得公益林。国家公益林划分标准按国家林业局得有关规定执行;

2、地方公益林:由各级地方人民政府根据国家和地方得有关规定区划,外经同级

林业主管部门核查认定得公益林。

生态公益林保护等级划分标准执行GB/T18337、2—2001《生态公益

林建设规划设计通则》。国家公益林按照生态区位差异一般分为特殊和重点生态公益

林,」也方公益林按照生态区位差异一般分为重点和一般生态公益林。

以生产木材、薪材、干鲜果品和其她工业原料等为主要经营目得得森林、林木、

林地,包括用材林、薪炭林和经济林。

第九条林种

有林地、疏林池和灌木林地根据生态区位特点和经营目标得不同分为五个

林种、二十三个亚林种,分类系统见下表:

林种分类系统表

表三

森林类别林种亚林种

11、水源涵养林

12、水土保持林

一、生态公益林(地)(一)防护林13、防风固沙林

14、农田牧场防护林

15、护岸林

16、护路林

17、其她防护林

21、国防林

22、实验林

23、母树林

(二)特种用途林24、环境保护林

25、风景林

26、名胜古迹和革命纪念林

27、自然保护区林

31、短轮伐期工业原料用材林

(三)用材林32、速生丰产用材林

33、一般用材林

(四)薪炭林41、薪炭林

二、商品林(地)51、果树林

52、食用原料林

(五)经济林53、林化工业原料林

54、药用林

55、其她经济林

一、防护林

以发挥生态防护功能为主要目得得森林、林木和灌木林。

(一)水源涵养林

以涵养水源、改善水文状况、调节区域水分循环,防止河流、湖泊、水库淤塞,

以及保护饮用水水源为主要目得得森林、林木和灌木林。具有下列条件之一者,可划

为水源涵养林:

1、流程在500km以上得江河(主要指黑龙江、嫩江、松花江、牡丹江、

乌苏里江)发源地汇水区及主流与一级、二级支流两岸山地自然地形中得第一层山脊

以内得森林、林木和灌木林;

2、流程在500km以下得河流,但所处池域雨水集中,对下游工农业生产

有重要影响得河流,其河流发源地汇水区及主流、一级支流两岸山地自然地形中得第

一层山脊以内得森林、林木和灌木林;

3、大中型水库、湖泊周围山地自然地形第一层山脊以内或平地1000m以

内,小型水库与湖泊周围自然地形第一层山脊以内或平地250m以内得森林、林木和

灌木林(蓄水量在1亿m?以上为大型水库,蓄水量在1千万至1亿m'之间为中型水

库);

4、保护城镇饮用水源得森林、林木和灌木林。

(二)水土保持林

以减缓地表径流、减少冲刷、防止水土流失、保持和恢复土地肥力为主要月得

得森林、林木和灌木林。具备下列条件之一者,可划为水土保持林:

1、坡度在25度以上,森林采伐或破坏后会引起严重水土流失得;

2、因土层瘠薄,岩石裸露,采伐后难以更新或生态环境难以恢复得;

3、土壤侵蚀严重得侵蚀沟、石质山区沟坡、地质结构疏松等易发生泥石

流地段得;

4、主要山奔分水岭两侧各300m范围内得森林、林木和灌木林。(主要山奔

指各流域河流源头得山脊)。

(三)防风固沙林

以降低风速、防止或减缓风蚀、固定沙地,以及保护耕地、果园、经济作物、牧

场等免受风沙侵袭为主要目得得森林、林木和灌木林。具备下列条件之一者,可以划

为防风固沙林:

1、强度风蚀地区,常见流动、半流动沙地(丘、垄)或风蚀残丘地段得;

2、与沙地交界250m以内和沙泱地区距绿洲100m以外得;

3、其她风沙危害严重地区得森林和灌木林。

(四)农田牧场防护林

以保护农田、牧场减免自然灾害,改善自然环境,保障农、牧业生产条件为主要

目得得森林、林木和灌木林。具备下列条件之一者,可以划为农田牧场防护林:

1、农田、草牧场境界外100m范围内,与沙质地区接壤250—500m范围内得;

2、为防止、减轻自然灾害在田间、草牧场、低丘、岗地等处设置得林带、

林网、片林。

(五)护岸林

以防止河岸、湖岸冲刷崩塌、固定河床为主要目得得森林、林木和灌木林。具

备下列条件之一者,可以划为护岸林;

1、主要河流(宽度50m以上)两岸、湖岸各200m及其主要支流(宽度25

m)两岸各50m范围内得森林、林木和灌木林,包括河床中得雁翅林;

2、堤岸、干渠两侧各10m范围内得森林、林木和灌木林;

(六)护路林

以保护铁路、公路免受风、沙、水、雪侵害为主要目得得森林、林木和灌木林。

具备下列条件之一者,可以划为护路林:

1、林区或山区国道及干线铁路两侧(设有防火线得在防火线以外)得山坡

或平坦地区各200nl以内;非林区国道及干线铁路两侧(设有防火线得在防火线以外)

各50m以内得森林、林木和灌木林;

2、林区、山区或沙区得省、县级道路和支线铁路两侧(设有防火线得在

防火线以外)各50m以内,其她地区10m范围内得森林、林木和灌木林。

(七)其她防护林

以防火、防雪、防雾、防烟、护渔等其她防护作用为主要目得得森林、林木和

灌木林。

二、特种用途林

以保存物种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用于国防、森林旅游和科学实验等为主要经营

目得得森林、林木和灌木林。

(一)国防林

以掩护军事设施和用作军事屏障为主要目得得森林、林木和灌木林。具备下列

条件之一者,可以划为国防林:

1、地形平坦地区,沿国界20km以内得森林;

2、山地和地形复杂地区,国防林得宽度,以能起到阻碍对方喷望得山奔为界;

3、军事设施周围得森林和灌木林(根据设施规模,由军事部门提出范围、林业

主管部门批准)。

(二)实脸林

以提供教学或科学实验场所为主要目得得森林、林木和灌木林,包括科研试验

林、教学实习林、科普教育林、定位观测林等。

(三)母树林

以培育优良种子为主要日得得森林、林木和灌木林,包括母树林、种子园、子代

测定林、采穗圃、采根国、树木园、种质资源和基因保存林等。

(四)环境保护林

以净化空气、防止污染、降低噪音、改善环境为主要目得得,包括城市及城郊结

合部、工矿企业内、居民区与村镇绿化区得森林、灌木林。

(五)风景林

以满足人类生态需求,美化环境为主要目得,分布在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度

假区、滑雪场、狩猎场、城市公园、乡村公园及游览场所内得森林和灌木林。

(六)名胜古迹和革命纪念林

位于名胜古迹和革命纪念地,包括自然与文化遗产地、历史与革命遗址地将森林

和灌木林,以及纪念林、文化林、古树名木等。

(七)自然保护区林

各级自然保护区内以保护和恢复典型生态系统和珍贵、稀有动植物资源及栖息

地、原生地,或者保存、重建自然遗产与自然景观为主要目得得森林、林木和灌木林。

三、用材林

以生产木材为主要目得得森林、林木和灌木林。

1、短轮伐期工业原料用材林

以生产纸浆材及特殊工业用木质原料为主要目得,按照工程项目管理,采取集约

经营、定向培育得森林、林木和灌木林。

2、速生丰产用材林

通过使用良种壮苗和实施集约经营,缩短培育周期,获取最佳经济效益,来林生

长指标达到相应树种速生丰产林国家(行业和地方)标准得森林。

3、一般用材林

其她以生产木材为主要目得得森林。

四、薪炭林

以生产热能燃料为主要经营目得得森林、林木和灌木林。

五、经济林

以生产油料、干鲜果品、工业原料、药材及其她副特产品为主要经营目得得森

林、林木和灌木林。

1、果品林

以生产各种干、鲜果品为主要目得得森林、林木和灌木林。

2、食用原料林

以生产食用油料、饮料、调料、香料等为主要目得得森林、林木和灌木林。

3、林化工业原料林

以生产树脂、木栓等非木质林产化工原料为主要目得得森林、林木和灌木林。

4、药用林

以生产药材、药用原料为主要目得得森林、林木和灌木林。

5、其她经济林

以生产其她林副、特产品为主要目得得森林、林木和灌木林。

注:当某林分同时满足一个以上林种划分条件时,应根据先生态公益泳、后

商品林得原则区划林种。公益林按以下优先顺序确定林种:

国防林、自然保护区林、名胜古迹和革命纪念林、风景林、环境保护林、

母树林、实验林、护岸林、护路林、水土保持林、水源涵养林、防风固沙林、农田

牧场防护林。

第十条树种名称、顺序和优势树种(组)

一、树种名称、顺序

根据我省实际情况,确定调查树种及其排列顺序如下:

红松、云杉、冷杉、樟子松、落叶松、赤松、水曲柳、胡桃楸、黄波萝、檄树、

柞树、榆树、色木、枫桦、黑桦、白桦、杨类、山杨、柳树、山槐、赤杨。

优势树种(组)

在有林地、疏林地小班中,按蓄积量组成比重确定,蓄积量占总蓄积比重

最大得树种(组)为小班得优势树种(组)0

未达到起测胸径得幼龄林、未成林造林地小班,按株数组成比例确定,株数占总

株数最多得树种(组)为小班得优势树种(组)。

经济林、灌木林按株数或丛数比例确定,株数或丛数占总株数或丛数最多

得树种为小班得优势树种。

优势树种(组)可分如下17种:

红松林:红松占蓄积或株数占65%以上得林分。

云杉林:云杉占蓄积或株数占65%以上得林分。

冷杉林:冷杉占蓄积或株数占65%以上得林分。

棒子松林:樟子松占蓄积或株数占65%以上得林分。

落叶松林:落叶松占蓄积或株数占65%以上得林分。

赤松林:赤松林占蓄积或株数占65%以上得林分。

榴树林:檄树林占蓄积或株数占65%以上得林分。

柞树林:柞树占蓄积或株数占65%以上得林分。

黑桦林:黑桦林占蓄积或株数占65%以上得林分。

白桦林:白桦占蓄积或株数占65%以上得林分。

山杨林:山杨占蓄积或株数占65%以上得林分。

杨类林:杨类占蓄积或株数占65%以上得林分。

山槐林:山槐占蓄积或株数占65%以上得林分。

赤杨林:赤杨占蓄积或株数占65%以上得林分。

针阔混交林:针叶树与阔叶树蓄积均占65%以下得林分。

针叶混交林:不满足上述划分条件,且针叶树蓄积占65%以上得林分。

珍贵硬阔混交林:水由柳、胡桃楸、黄波萝单独或合计占65%以上得林分。

软阔叶混交林:阔叶树蓄积占65%以上,且榆树、根树、枫桦、柞树(萌生)、黑

桦、白桦、杨类、山杨、柳树、山槐、赤杨等以及其她10年为龄级期限得树种蓄积

合计达到阔叶树蓄积一半以上得林分。

硬阔叶混交林:阔叶树蓄积占65%以上,且水曲柳、胡桃楸、黄波萝、柞树(实生)、

色木等以及其她20年为龄级期限得树种蓄积合计达到阔叶树蓄积一半以上得林分。

三、优势树种(组)得确定

优势树种(组)以林分内组成占优势得树种(组)确定,如果有两个以上得树种(组)

所占比例相同时,则按排列顺序确定。

如果林分内各树种组都未达到划分优势树种组得条件时,则应将占组成最大得

树种组确定为该林分得优势树种组。

四、树种组成

按十分法确定树种组成。复层林应分别林层按十分法确定各林层得树种组成。

组成不到5%得树种不记载。

第十一条龄级、龄组与生产期

一、龄级与龄组

有林地、疏林地得龄级与龄组根据主要两种得平均年龄确定,汇总时根据

经营管理得需要,按龄级或龄组进行统计。

注:幼、中龄林根据优势树种得平均年龄,近熟林、成熟林、过熟林根据

各占组成得树种得年龄,加权确定。

各树种(组)得龄级期限和龄组(包括速生丰产用材林)得划分标准见表五。

主要树种龄级与龄组划分表

表五

单位:年

起龄组划分龄级

树种

源幼龄林中龄林近熟林成熟林过熟林期限

1IIIIIIVVVIVIIVIII2IX

1

天然121—120

W6061—10001—122161

红松、云60

0

1IIIIIIVVVI2Vli

人工41—681—120

W4061—802121

020

落叶松、1IIIIIIVVVIVII2VIII

冷杉、樟天然81--110120

〈4041—802141

子松、赤00—140

松1IIIIIIVVVI2Vli

人工41—610

W2021—3031—40261

0

水曲柳、1IIIIIIVVVI2Vli

胡桃揪、天然61—881—1220

〈4041—602121

黄菠萝、00

色木、实1IIIIIIVVVIVII2VIII

人工10

生柞W2O21—4041—5051—70271

1IIIIIIVVVIVIIVIII2IX

榆树、黑

天然31—510

桦、枫桦、W3051-6061—80281

0

檄树、赤

1IIIIIIVVVI2Vli

杨、山槐人工10

W2O21—3031—4041—60261

1IIIIIIVVVIVIIVIII2IX

天然10

W3O31—5051—6061—80281

杨类1IIIIIIVVVI2Vli

人工21—35

011—1516—20231

0

山杨、柳IIIIIIIV2V

天然10

树〈1011—2021—3031—40241

IIIIIIIVVVIVII2VIII

天然10

萌生柞、W2O21—4041—5051—70271

白桦IIIIIIIVVVI2Vli

人工10

W2021—3031—4041-60261

落叶松IIIIIIIVVVIVIIVIIINIX

(速生丰人工5

产林)W1516—2021—2526—40241

杨树"(速IIIIIIIV2V

生丰产人工5

林)W56—1011—1516—20221

注:飞播造林同人工林。

二、生产期

对于经济林,为统计和规划得需要,应根据其生长特性和生产过程划分为产前

期、初产期、盛产期和衰产期四个生产阶段。

根据我省经济林得具体情况果树林得生产阶段作如下划分:林龄(不包括苗龄)

小于4年为产前期;4—5年为初产期;6—7年为盛产期;大于7为袤产期。

其她经济林(如养蚕林),当正常生产时均定为盛产期。

第十二条立地因子

一、地貌

中山:海拔为1000-3499m得山地;

低山:海拔小于1000m得山地;

丘陵:地表有起伏,但没有明显脉络,坡度较缓和,相对高差小于100m;

平原:平坦开阔,起伏很小。

二、坡度

I级为平坡0。~4°;

II级为缓坡5°~14°;

川级为斜坡15°~24°;

IV级为陡坡25°~34°;

V级为急坡35°~44°;

VI级为险坡45°以上。

三、坡向

按东、南、西、北、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及无坡向九个方位。

北坡:338°〜22°;

东北坡:23°〜67°;

东坡:68°~112°;

东南坡:113°~157°;

南坡:158°~202°;

西南坡:203°〜247°;

西坡:248°~292°;

西北坡:293°〜337°;

无坡向:坡度<5°得地段。

四、坡位

分脊、_L、中、下、谷、平地6个坡位

弃部:山脉得分水线及其两侧各下降垂直高度15nl得范围;

上坡:从脊部以下至山谷范围内得上坡三等分后得最上等分部位;

中坡:三等分得中坡位;

下坡:三等分得下坡位;

山谷(或山洼):汇水线两侧得谷地,若样地处于其她部位中出现得局部山洼,也

应按山谷记载;

平地:处在平原和台地上得样地。

分脊、上、中、下、谷、平地六个坡位。

第十三条腐殖质层厚度和土层厚度

一、腐殖质层(AJ厚度三个等级标准:

厚度分级A1层厚度标准cm

薄层<10

中层10~19

厚层220

土层厚度

土层厚度根据土壤得A+B层厚度确定,当有BC过渡层时,应为A+B+BC/2得厚

度。分三个等级标准:

厚度分级土层厚度标准cm

薄层<30

中层30~59

厚层260

第十四条其她标准

一、权属

权属包括所有权和使用权(经营权),分为林地所有权、林地使用权和林木所有

权、林木使用权。

林地所有权分国有和集体,林木所有权分国有、集体、个人和其她。林地与林木

使用权分国有、集体、个人和其她。

二、起源

天然:由天然下种或萌生形成得森林、林木、灌木林。包括:实生和萌生。

人工:由人工直播、植苗、杆插或分殖等造林形式形成得森林、林木、灌木林。

飞播:由飞机播种或模拟飞播造林形成得森林、林木、灌木林。

三、天然更新等级

天然更新等级根据幼苗、幼树各高度级得天然有效更新株数确定。

人项林、

幼树(苗)树高组

30cm以下31—50cm51cm以上

良好5001株以上3001株以上2501株以上

中等3001—5000株1001—3000株501—2500株

不良3000株以卜’1000株以下500株以下

有效更新株数得计算方法:以1n?为计量单位,it现几个树种时只取一个目得树种;

如果每个1m?范围内有若干株幼苗、幼树时其有效株数均按1株计算。最后按有效

株数合计占更新调查面积(即所有调查得1m?大小计量单位个数)得百分比推算每公

顷天然有效更新株数。

四、林木质量

用材林近、成、过熟林林木质量划为三个等级:

商品用材树:用材部分占全树高40%以上。

半商品用材树:用材部分长度在2m(针叶树)或1m(阔叶树)以上,但不足全就高得

40%o在实际计算时一半计入商品用材树,一半计入薪材树。

薪材树:用材部分在2m(针叶树)或1川(阔叶树)以下。

五、林分出材率等级

用材林近、成、过熟林林分出材率等级由林分出材量占林分蓄积量得百分比或

林分中商品用材树得株数(每株半商品用材树按0、5株计算)占林分总株数得百分比

确定林分出村率等级。

林分出材率商品用材树比率

出材率等级

针叫林针阔混阔叶林针叶林针阔混阔叶林

1>70%>60%>50%>90%>80%>70%

250—69%40—59%30—49%70—89%60—79%45—69%

3<50%<40%<30%<70%<60%<45%

商品用材树占总…百分比羊则树株与翼品用材树株

六、可及度

用材林近、成、过熟林可及度分为即可及、将可及和不可及。

即可及:具备采、集、运条件得林分。

将可及:近期将具备采、集、运条件得林分。

不可及:因地形或经济原因暂时不具备采、集、运条件得林分。

七、径阶与径级组

林木调查起测胸径为5、0cm,以2cm为径阶距并采用上限排外法,划分径阶。径

级组得划分标准为:

小径组:6〜12cm;

中径组:14"24cm;

大径组:26〜36cm;

特大径组:38cm以上。

八、大径木蓄积比等级

对本经理期主伐利用得复层林、异龄林,以小班为单位,将林分中达到大径木以

上标准得林木蓄积占小班总蓄积得比率,分为以下三级:

I级:大径级、特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