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政策下的发展规划与实践作业指导书_第1页
三农政策下的发展规划与实践作业指导书_第2页
三农政策下的发展规划与实践作业指导书_第3页
三农政策下的发展规划与实践作业指导书_第4页
三农政策下的发展规划与实践作业指导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三农政策下的发展规划与实践作业指导书TOC\o"1-2"\h\u29161第一章:绪论 220501.1研究背景 2145831.2研究目的与意义 2188871.3研究内容与方法 329694第二章:三农政策概述 3185212.1三农政策的内涵与特征 3223922.1.1三农政策的内涵 3138142.1.2三农政策的特征 396262.2我国三农政策的历史演变 4269522.2.1新中国成立初期(19491978) 427162.2.2改革开放时期(19782003) 4135572.2.3新世纪以来(2003至今) 4206342.3三农政策在农业发展中的作用 473092.3.1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4202832.3.2促进农业现代化 4230522.3.3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4239922.3.4提高农民福祉 575第三章:农业现代化建设 55103.1农业现代化概述 5107703.2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重点任务 5117753.3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技术 625261第四章:农村产业结构调整 693294.1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背景与意义 672164.2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原则与方向 7103714.2.1原则 7268284.2.2方向 7308094.3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实践案例 86119第五章:农民增收致富 8205585.1农民增收致富的途径与措施 873795.2农民合作社与农民增收 9259275.3农村电商与农民增收 95204第六章: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10303656.1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现状与问题 10100816.1.1现状 10236616.1.2问题 10155396.2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领域 10238856.2.1交通设施 10143826.2.2供水供电 11119536.2.3信息化建设 11159076.2.4公共服务设施 11239526.3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管理与监督 11250746.3.1管理机制 1123046.3.2监督机制 118872第七章:农村金融服务 11263407.1农村金融服务的现状与挑战 11280347.1.1现状 1127897.1.2挑战 12239267.2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构建 12272067.2.1完善农村金融服务基础设施 12266847.2.2丰富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 12110987.2.3强化农村金融风险防控 12277577.3农村金融创新与风险防范 1314427.3.1农村金融创新 13290947.3.2风险防范 1324542第八章:农村社会治理 13130248.1农村社会治理的内涵与目标 139118.2农村社会治理的创新实践 1431548.3农村社会治理的保障机制 1414791第九章:区域发展与城乡一体化 14290829.1区域发展与城乡一体化的关系 148259.2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路径选择 15302139.3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政策支持 1528122第十章:政策评估与展望 163510.1三农政策评估的方法与指标 162371010.2我国三农政策的成效分析 171922310.3三农政策的未来展望与建议 17第一章:绪论1.1研究背景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始终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国家高度重视三农问题,制定了一系列三农政策,旨在促进农业现代化、改善农村面貌、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三农政策作为国家战略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具有重要意义。在此背景下,深入研究三农政策下的发展规划与实践,对于推动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解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1.2研究目的与意义本研究旨在通过对我国三农政策的梳理与分析,探讨三农政策下的发展规划与实践,以期为我国三农问题的解决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具体研究目的如下:(1)系统梳理我国三农政策的发展历程,分析政策演变的特点与趋势。(2)深入研究三农政策下的发展规划,探讨规划实施的现状与问题。(3)分析三农政策实践中的成功案例,总结经验教训,为今后政策的制定与实施提供借鉴。(4)提出针对性的政策建议,促进我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解决。本研究的意义在于:(1)有助于深化对我国三农政策理论的认识,丰富相关学科领域的研究。(2)为政策制定者提供决策依据,推动我国三农政策的完善与实施。(3)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解决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1.3研究内容与方法本研究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研究:(1)内容方面:梳理我国三农政策的发展历程,分析政策演变的特点与趋势;研究三农政策下的发展规划,分析规划实施的现状与问题;总结三农政策实践中的成功案例,提炼经验教训。(2)方法方面:本研究采用文献分析、实证分析、案例分析等多种研究方法。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了解我国三农政策的发展脉络;通过实证分析,探讨政策实施的效果与问题;通过案例分析,总结成功经验,为今后政策的制定与实施提供借鉴。(3)研究框架:本研究将按照“背景分析→目的与意义→研究内容与方法”的逻辑框架展开论述,力求系统、全面地探讨三农政策下的发展规划与实践。第二章:三农政策概述2.1三农政策的内涵与特征2.1.1三农政策的内涵三农政策,是指国家为了保障农业、农村和农民的可持续发展,制定的一系列旨在促进农业现代化、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农民福祉的政策措施。三农政策涉及农业、农村、农民三个层面,旨在实现农业产业升级、农村社会进步和农民生活质量提高的目标。2.1.2三农政策的特征(1)全局性:三农政策是国家层面的发展战略,具有全局性、长远性的特点,关系到国家粮食安全、农村社会稳定和农民福祉。(2)针对性:三农政策针对性强,针对农业、农村和农民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以解决具体问题。(3)系统性:三农政策是一个完整的政策体系,包括农业支持保护、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公共服务、农民教育培训等多个方面。(4)动态性:三农政策国家经济发展和农村实际情况的变化而不断调整和完善,以适应新的发展需求。2.2我国三农政策的历史演变2.2.1新中国成立初期(19491978)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开始实施以土地改革为核心的三农政策,通过土地制度改革,实现了土地的公有制,使农民成为土地的拥有者。这一时期,我国农业取得了显著的成果,粮食产量迅速提高。2.2.2改革开放时期(19782003)改革开放后,我国三农政策发生了重大变革,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农民从集体经济走向家庭经营。这一时期,我国农业实现了从自给自足向市场经济的转变,农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2.3新世纪以来(2003至今)进入新世纪,我国三农政策更加注重农村全面发展和农民福祉,实施了一系列旨在促进农业现代化、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提高农民收入的政策措施。如农村扶贫开发、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农村金融改革等。2.3三农政策在农业发展中的作用2.3.1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三农政策通过扶持粮食生产,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基础保障。2.3.2促进农业现代化三农政策推动农业科技创新,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实现农业现代化。2.3.3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三农政策通过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促进农村社会事业进步,为农民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条件。2.3.4提高农民福祉三农政策关注农民增收,提高农民教育培训水平,促进农民就业创业,保障农民合法权益,提高农民福祉。第三章:农业现代化建设3.1农业现代化概述农业现代化是指在现代科技、经济、管理和社会发展基础上,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和管理方法,对农业生产、加工、销售等各个环节进行改造与升级,提高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农业现代化是国家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民增收、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农业现代化具有以下特点:(1)生产手段现代化:采用现代农业生产技术、设备和管理方法,提高农业生产效率。(2)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和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发展特色农业、绿色农业和现代农业服务业。(3)生产组织现代化:加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4)市场化程度提高:推动农业市场化,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和国际竞争力。3.2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重点任务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重点任务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加强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加大农业科技创新力度,提高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水平,培养一支高素质的农业人才队伍。(2)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优化农业生产布局,推广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提高土地产出率和资源利用效率。(3)保障粮食安全:加强粮食生产,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保证国家粮食安全。(4)发展现代农业产业: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发展特色农业、绿色农业和现代农业服务业,提高农业附加值。(5)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农业基础设施投入,完善农业水利、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6)推进农业绿色发展:推广绿色农业生产模式,加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实现农业生产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7)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加强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3.3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技术农业现代化建设涉及的关键技术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精准农业技术:运用现代信息技术、遥感技术、物联网技术等,实现农业生产过程的智能化、精准化。(2)节能减排技术:推广节能型农业生产设备,发展清洁能源,降低农业生产过程中的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3)生物技术:运用生物技术改良农作物品种,提高抗病、抗逆、抗虫能力,保障粮食安全。(4)高效节水技术:推广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缓解水资源短缺压力。(5)环保型农业技术:推广环保型农业生产模式,减少化肥、农药使用,保护生态环境。(6)农业机械化技术: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降低农业生产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7)农业信息化技术: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提高农业信息传播和利用效率,助力农业现代化发展。第四章:农村产业结构调整4.1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背景与意义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三农问题始终是国家关注的焦点。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其背景与意义日益凸显。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背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科技水平的提高,农业生产方式逐渐从传统的小农经济向现代化、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这要求农村产业结构必须做出相应调整。二是市场需求的变化。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市场需求逐渐呈现出多样化、高品质的特点,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可以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三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有助于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农村经济效益,促进农民增收。四是国家政策的引导。国家在三农政策中明确提出要推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以实现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促进农业转型升级。通过调整产业结构,推动农业向现代化、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二是优化资源配置。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有助于实现农村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三是拓宽农民增收渠道。通过发展多种经营,农民可以增加收入来源,提高生活水平。四是推动农村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有助于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促进农村社会事业全面发展。4.2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原则与方向4.2.1原则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应遵循以下原则:一是市场导向原则。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二是可持续发展原则。在调整产业结构过程中,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协调发展。三是区域特色原则。根据不同地区的资源禀赋和产业优势,发展具有区域特色的产业。四是创新驱动原则。以科技创新为支撑,推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4.2.2方向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发展现代农业。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实现农业现代化。二是发展农村第二、第三产业。发挥农村劳动力、土地等资源优势,发展农村工业、服务业等产业。三是发展特色农产品。根据地区特色,发展具有市场竞争力的特色农产品,提高农民收入。四是发展休闲农业。利用农村自然景观、人文资源等,发展休闲农业,促进农村经济发展。4.3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实践案例以下是一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实践案例:案例一:某地区发展现代农业某地区通过引进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管理模式,发展现代农业。在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该地区注重发展设施农业、绿色农业、生态农业等,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同时通过发展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案例二:某地区发展特色农产品某地区根据当地气候、土壤等条件,发展特色农产品。例如,该地区发展了特色水果、特色蔬菜等产业,通过打造品牌,提高产品竞争力,带动农民增收。案例三:某地区发展农村第二、第三产业某地区利用当地资源优势,发展农村第二、第三产业。例如,该地区发展了农村旅游业、农产品加工业等产业,为农民创造了更多就业机会,提高了农民收入。案例四:某地区发展休闲农业某地区利用农村自然景观、人文资源等,发展休闲农业。通过举办农业节庆活动、开展农业体验项目等,吸引游客前来游玩,带动农村经济发展。第五章:农民增收致富5.1农民增收致富的途径与措施农民增收致富是三农政策的核心目标之一。在当前我国农业发展的背景下,农民增收致富的途径与措施呈现出多样化、创新化的特点。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是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通过调整种植结构,发展特色农业、绿色农业、生态农业,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通过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实现农业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提高农民在产业链中的地位和收入。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加强农村道路、水利、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农产品产量和质量,从而增加农民收入。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提升农民综合素质。通过教育培训、技术指导等手段,提高农民的科技水平、经营能力和市场意识,助力农民增收致富。5.2农民合作社与农民增收农民合作社是农民自发组织起来的一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具有明显的增收致富效果。,农民合作社能够实现规模经营,降低农业生产成本。通过集中采购农资、统一销售农产品,农民合作社可以降低农资价格、提高农产品售价,从而增加农民收入。另,农民合作社能够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增强谈判能力。在农产品销售过程中,农民合作社可以代表农民与市场进行谈判,争取更有利的价格和销售渠道,进一步提高农民收入。农民合作社还可以开展多元化经营,拓宽农民增收渠道。通过发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等产业,农民合作社可以实现农旅融合,为农民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和收入来源。5.3农村电商与农民增收农村电商作为一种新兴的商业模式,为农民增收致富提供了新的机遇。,农村电商拓宽了农产品销售渠道,提高了农产品附加值。通过电商平台,农产品可以迅速销往全国乃至全球市场,实现优质优价,提高农民收入。另,农村电商降低了农产品流通成本,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农村电商减少了中间环节,降低了农产品流通成本,使农民能够获得更多的收益。农村电商还带动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农村电商的发展带动了物流、包装、仓储等相关产业,为农民创造了更多就业机会和收入来源。农村电商为农民增收致富提供了新的动力,有助于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第六章:农村基础设施建设6.1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现状与问题6.1.1现状在国家三农政策的引导和支持下,我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果。基础设施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农村居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1)交通设施:农村公路、桥梁等交通设施建设取得较大进展,农村出行条件得到改善。(2)供水供电:农村供水供电设施逐步完善,基本实现了农村居民生活用电、用水的保障。(3)信息化建设:农村通信、互联网等信息化建设取得显著成果,农村信息传播渠道不断拓宽。(4)公共服务设施:农村公共服务设施逐步完善,包括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等设施。6.1.2问题尽管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较大进展,但仍存在以下问题:(1)投资不足: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相对较少,与城市相比仍有较大差距。(2)建设水平不高: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参差不齐,部分地区基础设施条件仍较落后。(3)维护管理不到位:农村基础设施维护管理机制不健全,部分设施存在安全隐患。(4)资源配置不均:农村基础设施资源配置存在不均衡现象,部分地区基础设施过剩,部分地区严重不足。6.2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领域6.2.1交通设施(1)农村公路建设:继续推进农村公路建设,提高农村公路密度和通行条件。(2)桥梁建设:加大农村桥梁建设力度,保障农村交通安全。6.2.2供水供电(1)供水设施建设:加强农村供水设施建设,提高农村供水保障水平。(2)供电设施建设:加强农村供电设施建设,提高农村供电质量。6.2.3信息化建设(1)通信设施建设:推进农村通信设施建设,提高农村通信服务水平。(2)互联网建设:加强农村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拓宽农村信息传播渠道。6.2.4公共服务设施(1)教育设施建设:加大农村教育设施建设力度,提高农村教育水平。(2)卫生设施建设:加强农村卫生设施建设,提高农村卫生服务水平。(3)文化体育设施建设:推进农村文化体育设施建设,丰富农村居民精神文化生活。6.3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管理与监督6.3.1管理机制(1)建立健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管理体制,明确各部门职责。(2)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规划,保证项目实施的科学性和合理性。(3)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投入机制,保证资金使用的合规性和效益。6.3.2监督机制(1)建立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监督体系,对项目实施进行全程监督。(2)强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质量监管,保证工程质量。(3)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监管,防止资金浪费和腐败现象。(4)建立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诉举报机制,及时解决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的问题。第七章:农村金融服务7.1农村金融服务的现状与挑战7.1.1现状在我国,农村金融服务作为支持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近年来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当前,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已初步形成,各类金融机构纷纷涉足农村市场,提供信贷、保险、支付结算等服务。但是农村金融服务仍存在一定程度的不足。(1)金融服务覆盖面不断扩大。农村金融改革的深入推进,金融服务已逐步覆盖到农村的各个角落,满足了农民的基本金融需求。(2)农村金融产品逐渐丰富。各类金融机构针对农村市场特点,推出了一系列符合农民需求的金融产品,如农村小额贷款、农村保险等。(3)农村金融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农村金融服务基础设施得到加强,如农村信用社、村镇银行、农村合作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建设和改革,以及农村支付结算体系的完善。7.1.2挑战尽管农村金融服务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仍面临以下挑战:(1)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不完善。当前,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仍存在一定的短板,如金融服务网点不足、服务能力有限等。(2)农村金融产品适应性不足。农村金融产品与农民实际需求尚不相符,部分产品过于复杂,难以满足农民的金融需求。(3)农村金融风险防控能力较弱。农村金融风险防控机制尚不健全,风险防范能力有待提高。7.2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构建7.2.1完善农村金融服务基础设施(1)加大农村金融服务网点建设力度,提高金融服务覆盖率。(2)优化农村支付结算体系,提升支付结算效率。(3)加强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为农村金融服务提供信用支持。7.2.2丰富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1)针对农村市场特点,创新金融产品,满足农民多样化的金融需求。(2)提高农村金融服务水平,优化服务流程,降低金融服务成本。(3)加强农村金融宣传教育,提高农民金融素养。7.2.3强化农村金融风险防控(1)建立健全农村金融风险防控机制,提高风险识别和预警能力。(2)加强农村金融机构监管,防范金融风险。(3)推动农村金融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降低金融风险。7.3农村金融创新与风险防范7.3.1农村金融创新(1)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满足农村市场需求。(2)引入金融科技,提高农村金融服务效率。(3)摸索农村金融与互联网、大数据等新兴产业的融合。7.3.2风险防范(1)加强农村金融风险监测和评估,及时发觉潜在风险。(2)完善农村金融风险防范措施,提高风险应对能力。(3)建立健全农村金融风险补偿机制,降低风险损失。第八章:农村社会治理8.1农村社会治理的内涵与目标农村社会治理是指在的领导下,依据国家法律法规,通过创新体制机制,对农村社会进行有序管理和服务的过程。农村社会治理的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保障农民基本权益。保证农民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享有平等的权利,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2)优化农村公共服务。提高农村基础设施水平,改善农村公共服务体系,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3)加强农村社会管理。建立健全农村社会管理机制,维护农村社会秩序,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稳定。(4)推动农村社区治理。加强农村社区建设,培育农村社区组织,提高农村社区治理能力。农村社会治理的目标主要包括:(1)提高农村社会治理水平。通过深化改革、创新体制机制,提高农村社会治理的科学化、规范化、法治化水平。(2)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发挥农村社会治理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实现农村全面振兴。(3)实现农村社会公平正义。通过农村社会治理,消除农村社会不平等现象,促进农村社会公平正义。8.2农村社会治理的创新实践我国在农村社会治理方面进行了许多创新实践,取得了显著成效。(1)创新农村基层治理体系。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完善村民自治制度,加强村务监督,提高村务决策透明度。(2)建立健全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公共服务条件,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3)推进农村社区治理。加强农村社区组织建设,发挥农村社区在基层治理中的重要作用,提高农村社区治理能力。(4)加强农村社会治理法治建设。推动农村社会治理法治化,建立健全农村社会治理法律法规体系,提高农村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5)强化农村社会治理队伍建设。加强农村社会治理队伍建设,提高农村社会治理队伍的专业化和职业化水平。8.3农村社会治理的保障机制为保证农村社会治理取得预期效果,需要建立健全以下保障机制:(1)政策保障。制定和完善农村社会治理政策,为农村社会治理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持。(2)组织保障。建立健全农村社会治理组织体系,明确各级部门、社会组织在农村社会治理中的职责和任务。(3)经费保障。加大农村社会治理经费投入,保证农村社会治理工作所需经费得到保障。(4)人才保障。加强农村社会治理人才培养,吸引优秀人才参与农村社会治理工作。(5)技术保障。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农村社会治理的科学化、智能化水平。(6)监督保障。建立健全农村社会治理监督机制,加强对农村社会治理工作的监督和评估。第九章:区域发展与城乡一体化9.1区域发展与城乡一体化的关系区域发展是指在特定区域内,通过优化资源配置、提升产业竞争力、改善基础设施、促进技术创新等手段,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城乡一体化则是指在区域发展中,统筹城乡发展,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城乡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的协调发展。区域发展与城乡一体化密切相关,互为促进。区域发展可以为城乡一体化提供动力,而城乡一体化则是区域发展的必然趋势。区域发展有利于优化城乡资源配置,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促进农民增收;同时区域发展还能够推动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居民生活条件,促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9.2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路径选择城乡一体化发展路径选择应遵循以下原则:(1)坚持以人为本,关注民生。在城乡一体化发展中,要始终关注农民利益,保障农民权益,提高农民生活水平。(2)坚持产业发展,促进就业。以产业发展为核心,推动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就业,实现农民增收。(3)坚持规划先行,有序推进。制定科学合理的城乡一体化发展规划,明确发展目标、步骤和措施,有序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4)坚持试点示范,总结推广。在城乡一体化发展中,积极开展试点示范,总结经验,逐步推广。具体路径选择如下:(1)优化城乡空间布局。合理规划城乡用地,推进农村居民点、产业园区、基础设施等建设,形成城乡一体化发展格局。(2)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促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3)发展现代农业。推进农业现代化,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促进农民增收。(4)促进产业融合发展。加强城乡产业融合发展,推动农村产业转型升级,提高农民收入。(5)改善生态环境。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9.3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政策支持为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我国制定了一系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