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用水安全隐患排查_第1页
饮用水安全隐患排查_第2页
饮用水安全隐患排查_第3页
饮用水安全隐患排查_第4页
饮用水安全隐患排查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饮用水安全隐患排查一、目的

饮用水安全隐患排查制度的制定,旨在确保我国饮用水安全,预防饮用水安全事故的发生,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通过建立一套完善的饮用水安全隐患排查体系,及时发现和消除饮用水安全隐患,提高我国饮用水安全保障水平。

二、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我国各级政府、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及其他组织在饮用水安全管理过程中,对饮用水安全隐患进行排查、治理和监控的活动。

三、职责

1.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职责:

(1)制定饮用水安全隐患排查相关政策、法规和技术规范;

(2)组织饮用水安全隐患排查工作,明确排查任务和要求;

(3)建立健全饮用水安全隐患排查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信息的及时传递、共享和统计;

(4)对排查出的隐患进行治理,确保整改措施到位;

(5)对饮用水安全隐患排查工作进行监督和检查。

2.企事业单位职责:

(1)按照国家和地方政府的有关规定,开展饮用水安全隐患排查工作;

(2)建立健全饮用水安全隐患排查制度,明确排查责任和要求;

(3)定期组织饮用水安全隐患排查,确保排查工作落到实处;

(4)对排查出的隐患进行治理,及时整改;

(5)建立健全饮用水安全隐患排查档案,做好信息记录和报告。

3.社会团体及其他组织职责:

(1)积极参与饮用水安全隐患排查工作,协助政府及有关部门开展排查;

(2)宣传饮用水安全知识,提高公众饮用水安全意识;

(3)发现饮用水安全隐患,及时报告有关部门。

4.居民个人职责:

(1)关注饮用水安全,积极参与饮用水安全隐患排查;

(2)发现饮用水安全隐患,及时报告有关部门;

(3)配合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开展饮用水安全隐患排查工作。

四、隐患排查范围

饮用水安全隐患排查范围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水源保护区的安全隐患排查:

-检查水源保护区是否划定明确,界限标志是否清晰;

-排查水源保护区内的污染源,包括工业污染、农业污染和生活污染;

-检查水源保护区内的生态环境状况,是否存在破坏生态平衡的行为;

-评估水源保护区内的基础设施建设是否对水源安全构成威胁。

2.水质监测点的安全隐患排查:

-确保水质监测点设置合理,能够全面反映饮用水水源的水质状况;

-检查监测设备是否正常运行,数据传输是否及时准确;

-排查监测点周边是否存在潜在的污染源,如非法倾倒、泄露等。

3.水处理设施的安全隐患排查:

-检查水处理设施的运行状况,包括过滤、消毒、净化等关键环节;

-排查设施老化、损坏、性能下降等问题,及时进行维护和更换;

-确保水处理工艺符合国家标准,无安全隐患。

4.输配水管道的安全隐患排查:

-检查输配水管道的完整性,排除管道破裂、泄露、腐蚀等问题;

-排查管道周边的施工活动,防止对管道造成破坏;

-定期清洗管道,防止生物膜和腐蚀产物的积累。

5.消毒设施的安全隐患排查:

-检查消毒设施是否正常运行,消毒剂浓度是否达标;

-排查消毒剂存储、运输和使用过程中的安全隐患;

-确保消毒设施的操作人员经过专业培训,操作规范。

6.供水设施的安全隐患排查:

-检查供水设施是否正常运行,包括水池、水箱、水塔等;

-排查供水设施的清洁度,定期进行清洗和消毒;

-确保供水设施的安全防护措施到位,防止非授权人员接触。

7.应急准备和事故处理的安全隐患排查:

-检查应急预案的制定和更新情况,确保其针对性和实用性;

-排查应急物资和设备的准备情况,确保其数量充足、状态良好;

-定期进行应急演练,提高应对突发事故的能力。

8.法律法规和标准执行的安全隐患排查:

-确保饮用水安全管理的法律法规得到有效执行;

-排查是否存在违反国家标准和行业规范的行为;

-检查饮用水安全管理人员是否了解并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五、隐患排查的方法

(一)综合检查

综合检查是指对饮用水安全隐患进行全面、系统的检查,其内容包括:

-对水源保护区、水处理设施、输配水管道、消毒设施、供水设施等进行全面检查;

-检查饮用水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和执行情况;

-评估饮用水安全风险,识别潜在的隐患;

-通过查阅资料、现场观察、询问相关人员等方式,收集相关信息;

-对检查发现的问题进行记录,并提出整改建议。

(二)专业检查

专业检查是指由专业人员针对特定环节或设备进行的检查,其内容包括:

-对水处理设施的关键部件和工艺流程进行专业检测;

-使用专业设备对水质进行采样和分析;

-对输配水管道的完整性、密封性进行检测;

-对消毒设施的消毒效果进行评估;

-对供水设施的安全性能进行检测。

(三)季节性检查

季节性检查是指根据不同季节的特点进行的检查,其内容包括:

-春季检查:重点检查水源保护区内的生态环境变化,以及设施冬季停用后的重启情况;

-夏季检查:重点检查水源保护区的水质变化,以及水处理设施的应对高温能力;

-秋季检查:重点检查水源保护区内的植物枯萎情况,以及设施准备过冬的情况;

-冬季检查:重点检查输配水管道的防冻措施,以及供水设施的防寒保暖情况。

(四)节假日检查

节假日检查是指在节假日期间对饮用水安全进行的检查,其内容包括:

-确保节假日期间饮用水设施的正常运行;

-加强对水源保护区的巡查,防止非法污染行为;

-检查应急响应机制,确保节假日发生紧急情况时能够及时应对;

-对值班人员进行安全意识教育和应急处理培训。

(五)日常检查和定期检查

日常检查和定期检查是指在日常工作中持续进行的检查,其内容包括:

-日常检查:对水源、水处理设施、输配水管道、消毒设施、供水设施进行每日巡查;

-定期检查: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定期检查计划,对关键设备和工艺流程进行定期检测;

-记录检查结果,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

-定期对饮用水安全管理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其检查和识别隐患的能力;

-分析检查数据,持续改进饮用水安全管理措施。

六、长假期间安全检查

(一)工业安全

长假期间,工业生产活动可能减少或暂停,但工业安全检查仍不可忽视,具体内容包括:

1.设备停机与重启检查:

-确保所有生产设备在长假前按照操作规程安全停机;

-检查设备的维护保养情况,确保长假后能够安全重启;

-对关键设备进行安全性能测试,确保长假期间停机不会影响设备性能。

2.安全防护设施检查:

-检查安全防护设施是否完好,如防护栏、警示标志等;

-确保消防设施处于良好状态,消防通道畅通无阻;

-检查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系统,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正常工作。

3.危险化学品管理:

-对存储危险化学品的仓库进行检查,确保储存条件符合安全标准;

-检查危险化学品的泄漏检测和报警系统,确保其可靠性;

-确保危险化学品的应急预案完善,并定期进行应急演练。

4.环境监测与污染控制:

-检查污染治理设施是否正常运行,如废水处理设施、废气处理设施等;

-对可能产生环境污染的生产环节进行检查,防止长假期间发生污染事故;

-确保环境监测设备的正常运行,及时掌握环境变化情况。

5.人员安全教育与培训:

-对长假期间值班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其安全意识;

-确保值班人员熟悉应急预案和紧急处理程序;

-对长假期间可能进行的维修保养工作,确保操作人员了解相关安全操作规程。

6.安全巡查与记录:

-制定长假期间的安全巡查计划,确保及时发现并处理安全隐患;

-记录巡查结果,对发现的问题进行跟踪整改;

-保持与上级管理部门的沟通,确保安全信息的及时传递。

(二)交通安全

长假期间,交通安全是保障饮用水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在水源保护区和输配水管道沿线,具体内容包括:

1.道路状况检查:

-检查水源保护区及输配水管道沿线的道路状况,确保道路平整、无障碍;

-对易发生塌陷、滑坡等自然灾害的路段进行重点检查,采取预防措施;

-确保交通标志、标线清晰可见,交通信号灯和指示牌正常工作。

2.运输车辆安全检查:

-对从事饮用水运输的车辆进行安全检查,包括车辆制动系统、轮胎、灯光等;

-确保运输车辆的应急工具和设备齐全,如灭火器、急救包等;

-检查运输车辆的维护保养记录,确保车辆处于良好状态。

3.驾驶员安全培训:

-对驾驶员进行交通安全培训,强化交通安全意识和责任感;

-确保驾驶员熟悉水源保护区和输配水管道沿线的交通规则和安全要求;

-对驾驶员进行酒后驾车、疲劳驾驶等安全风险的教育。

4.应急响应准备:

-制定交通安全应急预案,确保在发生交通事故时能够迅速响应;

-建立应急联络机制,确保与交通管理部门、急救中心等的通讯畅通;

-配备必要的应急物资,如拖车、警示标志、反光背心等。

5.交通管制措施:

-在水源保护区和输配水管道沿线实施必要的交通管制措施,防止交通事故发生;

-对过往车辆进行安全提示,设置警示标志,提醒驾驶员注意安全;

-在必要时,限制或禁止大型车辆和危险品运输车辆进入水源保护区。

6.监控与巡查:

-通过交通监控摄像头对水源保护区和输配水管道沿线的交通状况进行实时监控;

-定期进行现场巡查,及时发现和解决交通安全隐患;

-记录巡查结果,对发现的问题进行跟踪整改,确保交通安全。

(三)环境保护安全

长假期间,环境保护安全对于饮用水安全至关重要,具体内容包括:

1.水源保护区环境保护:

-加强对水源保护区的环境保护措施,防止长假期间人类活动对水源造成污染;

-确保水源保护区内无非法排污、倾倒垃圾等行为;

-对水源保护区周边的生态环境进行监控,防止因人为活动导致的生态破坏。

2.污染防治设施检查:

-检查水处理设施、输配水管道以及其他相关设施是否正常运作,确保污染物得到有效处理;

-对污染防治设施进行维护,防止因长假期间停用导致的设施损坏或性能下降;

-确保应急污染防治设施处于待命状态,以应对可能出现的突发污染事件。

3.环境监测与预警:

-加强对水源、水处理设施出口和输配水管道沿线的水质监测,确保及时发现水质变化;

-建立环境预警系统,对可能影响饮用水安全的环境因素进行预警;

-通过环境监测数据,评估长假期间的环境保护效果,及时调整保护措施。

4.环境应急预案执行:

-检查并更新环境应急预案,确保其针对性和实用性;

-对长假期间可能发生的突发环境事件进行模拟演练,提高应对能力;

-确保应急物资和设备充足,并放置在易于访问的位置。

5.环境宣传教育:

-在长假期间加强对公众的环境保护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

-通过媒体、社区活动等方式,普及饮用水安全知识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鼓励公众参与环境保护活动,共同维护水源安全。

6.环境违法行为的查处:

-加强对水源保护区和输配水管道沿线的环境执法检查,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

-对发现的环境违法行为及时进行查处,并依法进行处罚;

-建立违法行为举报机制,鼓励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监督。

七、隐患排查分级

饮用水安全隐患排查分级旨在根据隐患的严重程度和可能造成的影响,对隐患进行分类管理,具体分级如下:

1.严重隐患:

-可能导致饮用水源污染,影响范围广泛,对公共健康构成严重威胁的隐患;

-设施故障或损坏,可能导致大规模停水或水质严重下降的隐患;

-法律法规明确规定的重大违法行为。

2.较大隐患:

-可能导致局部饮用水源污染,对特定区域公共健康构成威胁的隐患;

-设施运行异常,可能导致局部停水或水质下降的隐患;

-需要及时整改的违法行为。

3.一般隐患:

-可能导致饮用水源轻微污染,对公共健康影响较小的隐患;

-设施存在小缺陷,但不影响正常运行和水质安全的隐患;

-需要日常监管和定期检查的违法行为。

4.轻微隐患:

-对饮用水源和公共健康影响较小的隐患;

-设施的常规磨损或轻微损坏,不会影响正常运行和水质安全的隐患;

-需要定期维护和注意的日常管理问题。

八、隐患排查管理

隐患排查管理是指对饮用水安全隐患的发现、评估、整改和跟踪的全过程管理,具体内容包括:

1.隐患发现:

-通过日常检查、专业检查、季节性检查等多种方式及时发现隐患;

-鼓励公众参与,建立隐患举报机制,拓宽隐患信息来源。

2.隐患评估:

-对发现的隐患进行评估,确定隐患的级别和可能造成的影响;

-制定隐患整改优先级,确保重大隐患得到优先处理。

3.隐患整改:

-根据隐患级别制定整改措施,明确整改责任人和整改期限;

-对严重隐患,采取紧急措施,防止隐患发展成为事故。

4.隐患跟踪:

-对整改后的隐患进行跟踪检查,确保整改措施的有效性;

-定期对隐患整改情况进行回顾,总结经验教训,优化隐患管理流程。

5.隐患报告:

-建立隐患报告制度,对发现的隐患及时向上级管理部门报告;

-隐患报告应包括隐患的发现、评估、整改和跟踪情况。

6.隐患档案管理:

-建立隐患档案,记录隐患的发现、评估、整改和跟踪全过程;

-隐患档案应便于查询和分析,为隐患管理提供数据支持。

九、事故隐患排查报告和隐患建档监控

事故隐患排查报告和隐患建档监控是对饮用水安全隐患进行系统管理和持续改进的重要环节,具体内容包括:

1.事故隐患排查报告:

-制定标准化的隐患排查报告格式,确保报告内容全面、准确;

-报告应包括隐患的发现时间、地点、描述、可能影响、已采取的措施等信息;

-隐患排查报告应在发现隐患后立即填写,并按照规定流程提交至相关部门;

-对于重大隐患,应立即启动应急响应机制,并报告给上级管理部门;

-定期汇总隐患排查报告,分析隐患发生的规律和趋势,为预防措施提供依据。

2.隐患建档监控:

-对每个发现的隐患建立档案,记录隐患的详细信息,包括隐患的级别、描述、发现时间、地点、影响范围等;

-隐患档案应包括隐患整改的措施、整改责任人、整改期限、整改结果等信息;

-实施隐患整改后的效果评估,记录评估结果,并归入隐患档案;

-隐患档案应实现电子化管理,便于查询、统计和分析;

-定期对隐患档案进行审查,确保档案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对已整改的隐患进行跟踪监控,确保整改措施长期有效,防止隐患复发。

3.隐患监控预警:

-建立隐患监控预警系统,对重点区域和关键设施进行实时监控;

-通过监测数据和系统预警,及时发现潜在的隐患,并启动排查程序;

-预警系统应能够自动记录和报告异常情况,提高隐患排查的效率。

4.隐患信息共享:

-建立隐患信息共享机制,确保隐患信息在相关部门和人员之间及时传递;

-通过信息共享,促进隐患排查和整改工作的协同,提高工作效率;

-定期发布隐患排查和整改的进展情况,提高透明度,接受社会监督。

5.隐患管理培训:

-对从事隐患排查和整改的工作人员进行定期培训,提高其专业能力和责任感;

-培训内容应包括隐患识别、评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