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明清小说专题》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明清小说专题课程编号课程性质选修课课程类别专业课开课单位汉语言文学教研室授课学期第6学期学分/学时2/30课内学时30理论授课30上机学时0课内实践0实验学时0课外学时24适用专业汉语言文学是否双语否先修课程中国古代文学史后续课程无二、课程简介《明清小说专题》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专业课,为理论性较强的一门课程。本课程以明清两代的代表性古典小说作品为研究对象,引导学生通过对作品的深度阅读、分析、理解、体验,识记、领会古典小说批评的基本知识与古代文学批评的常用方法,具备独立阅读、鉴赏、综合、分析古典小说作品的能力,使学生具备更高层次的语言表达与自主学习能力。三、课程目标及对毕业要求指标点的支撑(一)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达到以下目标:课程目标1.领会明清小说的总体状况与发展脉络,识记这一时期具有代表性小说作品的内涵主旨与艺术特征,对其成就、地位与影响进行综合评价,巩固在中国古代文学史课程中学习的内容。课程目标2.具备分析、评价、鉴赏古代小说作品的能力;能够运用文学批评方法与理论对小说作品进行基本的学术研究,切实提高阅读能力与文字表达能力;能够举一反三,具备自主学习与创新能力。课程目标3.领会明清优秀古典小说中蕴含的家国情怀与创新意识,能够通过对名家名作的学习获得自豪感与文化自信,从中汲取高尚的文化素养、乐观的生活态度与健康的审美情趣;具备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与自觉弘扬、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二)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指标点的支撑课程目标支撑毕业要求指标点毕业要求课程目标1指标点2-1:掌握中国语言文学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掌握系统的语言、文字、文学知识专业知识课程目标2指标点2-2:具有较强阅读与理解能力,能够独立阅读各类文献,特别是本专业文献并探求其内涵与意义的能力。指标点2-3:具有感悟、辨析和探究语言文学现象的能力,能够综合运用所学语言学、文学等相关理论,独立分析社会语言、文化现象与问题,鉴赏中外各类文体的文学作品。指标点2-4:具有较强逻辑思维能力,能够准确地、艺术地表述观点,在口语表达、书面语表达方面体现出明显优势。指标点2-7: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文献阅读能力审美评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终身学习能力课程目标3指标点1:思想政治和德育方面热爱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了解、拥护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爱国情怀和法律意识。指标点3:在语言文学、社会工作等方面体现出较高的审美水平德育要求美育要求四、课程基本教学内容及对课程目标的支撑(一)课程基本教学内容第一单元《三国演义》专题研究(学时数:6学时)1.课程主要内容《三国演义》的成书过程、作者与版本;《三国演义》的故事情节结构与思想内涵;“拥刘反曹”的思想主旨;《三国演义》的叙事成就(全景式的战争描写与特征化的人物刻画)。2.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三国演义》的成书过程、作者与版本;《三国演义》的叙事成就教学难点:“拥刘反曹”的思想主旨3.教学方法(1)通过多媒体课件和传统教学相结合,梳理《三国演义》的成书过程、作者与版本,阐明其情节结构与思想内涵,讲解其所取得的巨大艺术成就,促进学生对《三国演义》形成全景式的观照。(2)通过课堂汇报和课堂讨论,引领学生探讨《三国演义》“拥刘反曹”思想主旨的体现及其形成原因,掌握小说主旨研究的基本方法。(3)通过案例分析、课堂练习,引领学生了解《三国演义》在战争描写与人物塑造方面的高超艺术,培养学生分析、鉴赏小说作品的能力。4.学生学习预期成果在学习完本单元后,学生应领会关于《三国演义》成书、作者与版本的代表性观点与争议之处所在,能够辨析其中的几个重要版本;在了解《三国演义》故事情节的基础上,综合分析其思想倾向,并能够对其“拥刘反曹”的主旨进行解读,涵养家国情怀与爱国精神;综合分析《三国演义》的叙事成就,能够对其全景式的战争描写及特征化的性格刻画作出概括。5.支撑课程目标本单元知识、教学方式支撑的课程目标:本部分支撑课程目标1、2、3。第二单元《水浒传》专题研究(学时数:4学时)1.课程主要内容《水浒传》的成书过程、作者与版本;《水浒传》的故事情节结构与思想内涵;“忠义”观的形成及其复杂性;《水浒传》的叙事成就(群像描写及“百川入海”的艺术结构)。2.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水浒传》的成书过程、作者与版本;《水浒传》的叙事成就教学难点:“忠义”观的形成及其复杂性3.教学方法(1)通过多媒体课件和传统教学相结合,梳理《水浒传》的成书过程、作者与版本,阐明其情节结构与思想内涵,讲解其所取得的巨大艺术成就,促进学生对《水浒传》形成全景式的观照。(2)通过课堂汇报和课堂讨论,引领学生探讨《水浒传》从“聚义”到“忠义”的变化过程,结合南宋末年“忠义人”的相关材料,理解其中的区别与产生背景,掌握小说主旨研究的基本方法。(3)通过案例分析、课堂练习,结合金圣叹的批语,引领学生了解《水浒传》在群像描写与叙事方面的高超艺术成就,培养学生分析、鉴赏小说作品的能力。4.学生学习预期成果在学习完本单元后,学生应领会关于《水浒传》成书、作者与版本的代表性观点与争议之处所在,能够辨析其中的几个重要版本;综合分析《水浒传》“忠义”观的形成及其复杂性,增强民族自豪感与文化自信;综合分析《水浒传》的叙事成就,能够对其群像描写及“百川入海”的艺术结构进行解读。5.支撑课程目标本单元知识、教学方式支撑的课程目标:本部分支撑课程目标1、2、3。第三单元《西游记》专题研究(学时数:2学时)1.课程主要内容《西游记》的作者与版本;《西游记》的故事源流与孙悟空形象的演化过程;《西游记》的“主旨”及其与心学之间的密切联系。2.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西游记》的作者与版本;《西游记》的故事源流与孙悟空形象的演化过程教学难点:《西游记》的“主旨”及其与心学之间的密切联系3.教学方法(1)通过多媒体课件和传统教学相结合,梳理《西游记》的作者与版本,阐明其故事源流与变化过程,促进学生对《西游记》形成全景式的观照。(2)通过播放辅助视频,引领学生了解孙悟空形象的演化过程及其文学史意义。(3)通过课堂汇报和课堂讨论,引领学生探讨《西游记》究竟有无“主旨”,以及其“主旨”究竟为何,结合前辈学者研究成果,引导学生理解其故事内容与心学之间的密切联系,掌握小说主旨研究的基本方法。4.学生学习预期成果在学习完本单元后,学生应领会关于《西游记》作者与版本的代表性观点与争议之处所在,能够辨析其中的几个重要版本;识记《西游记》的故事源流及孙悟空形象的演化过程,综合评价其中显露出来的对人性自由的向往及对自我价值的肯定,培养乐观的生活态度与健康的审美情趣;综合分析《西游记》与心学之间的密切联系。5.支撑课程目标本单元知识、教学方式支撑的课程目标:本部分支撑课程目标1、2、3。第四单元“三言”“二拍”专题研究(学时数:4学时)1.课程主要内容古典白话短篇小说的起源与发展;“话本”与“拟话本”;“三言”、“二拍”的创作背景与编撰者的文学主张;“三言”、“二拍”对商人形象的塑造;“三言”、“二拍”的艺术成就。2.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三言”、“二拍”对商人形象的塑造;“三言”、“二拍”的艺术成就教学难点:“话本”与“拟话本”;“三言”、“二拍”的创作背景与编撰者的文学主张3.教学方法(1)通过多媒体课件和传统教学相结合,梳理古典白话短篇小说的起源与发展历程,阐明“话本”与“拟话本”的概念及其现存情况,讲解“三言”、“二拍”的创作背景、内容概况,促进学生对其形成全景式的观照。(2)通过课堂汇报和课堂讨论,引领学生探讨“三言”、“二拍”对商人形象的塑造、对婚恋自主与女性意识的张扬,掌握小说人物形象研究的基本方法。(3)通过案例分析、课堂练习,引领学生理解“三言”、“二拍”“无奇之所以为奇”的艺术取向,培养学生分析、鉴赏小说作品的能力。4.学生学习预期成果在学习完本单元后,学生应识记中国白话短篇小说的起源与发展历程,识记“话本”、“拟话本”的概念;领会“三言”、“二拍”对商人形象的塑造、对婚恋自主与女性意识的张扬;综合分析“三言”、“二拍”“无奇之所以为奇”的艺术取向,培养、提高创新意识。5.支撑课程目标本单元知识、教学方式支撑的课程目标:本部分支撑课程目标1、2、3。第五单元《金瓶梅》专题研究(学时数:2学时)1.课程主要内容《金瓶梅》的成书时代、作者之谜与版本情况;《金瓶梅》的故事情节与现实主义精神;《金瓶梅》的悲剧内涵;《金瓶梅》的叙事艺术(立体化的人物性格及网状的叙事结构)。2.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金瓶梅》的成书时代、作者之谜与版本情况;《金瓶梅》的叙事艺术教学难点:《金瓶梅》的现实主义精神与悲剧内涵3.教学方法(1)通过多媒体课件和传统教学相结合,梳理《金瓶梅》的大概成书年代、作者与版本情况,阐明其情节结构与叙事的现实视角,讲解其深刻的思想主旨及超越前人的高超艺术成就,促进学生抛却偏见,从文学史角度深入理解《金瓶梅》的价值与意义。(2)通过课堂汇报和课堂讨论,引领学生探讨《金瓶梅》“由一家而写及天下国家”的广阔现实视角,并将其与《水浒传》、《红楼梦》分别进行比较,掌握小说对比研究的基本方法。(3)通过案例分析、课堂练习,引领学生了解《金瓶梅》在立体化人物塑造与网状叙事结构方面的高超艺术成就,培养学生分析、鉴赏小说作品的能力。4.学生学习预期成果在学习完本单元后,学生应领会《金瓶梅》的成书时代、作者之谜及版本情况,能够辨析其中的几个重要版本;综合分析《金瓶梅》“由一家而写及天下国家”的广阔现实视角及其深刻的悲剧性思想内涵,提高问题分析能力与创新意识;综合分析《金瓶梅》的叙事艺术,能够对其立体化的人物性格及网状的叙事结构进行概括。5.支撑课程目标本单元知识、教学方式支撑的课程目标:本部分支撑课程目标1、2、3。第六单元《红楼梦》专题研究(学时数:6学时)1.课程主要内容《红楼梦》的成书年代;曹雪芹的人生经历;《红楼梦》的版本源流与通行本;《红楼梦》的故事情节;《红楼梦》深广的悲剧内涵;《红楼梦》“人各一面”的高超人物塑造艺术;《红楼梦》浑融一体的叙事艺术;“红学”的起源与发展。2.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红楼梦》的故事情节;《红楼梦》深广的悲剧内涵;《红楼梦》“人各一面”的高超人物塑造艺术;《红楼梦》浑融一体的叙事艺术教学难点:曹雪芹的人生经历;《红楼梦》深广的悲剧内涵;“红学”的起源与发展3.教学方法(1)通过多媒体课件和传统教学相结合,梳理《红楼梦》的成书年代、作者曹雪芹的生平经历、版本系统的简要状况,阐明其情节结构与思想内涵,讲解其在人物塑造、叙事艺术等方面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促进学生对《红楼梦》的价值与意义形成更深入的体认。(2)通过课堂汇报和课堂讨论,引领学生探讨《红楼梦》对《金瓶梅》的学习与扬弃,理解其更为深刻与广泛的悲剧性思想内涵;引领学生探讨“红学”的不同流派,理解“索隐派”、“评点派”、“考证派”及当代红学研究的基本思路。(3)通过案例分析、课堂练习,结合脂砚斋批语,引领学生了解《红楼梦》“人各一面”的高超人物塑造艺术与浑融一体的叙事艺术,培养学生分析、鉴赏小说作品的能力。4.学生学习预期成果在学习完本单元后,学生应领会《红楼梦》的成书年代;领会曹雪芹“生于繁华,终于沦落”的生平经历;识记《红楼梦》的重要版本;综合分析《红楼梦》对《金瓶梅》的学习与扬弃,及其更为深刻与广泛的悲剧性思想内涵;综合评价《红楼梦》的人物塑造艺术,能够对其立体化且各具特色、“人各一面”的人物性格进行解读,汲取高尚的文化素养与健康的审美情趣;综合评价《红楼梦》的叙事艺术,能够对其写实与诗化融合的艺术成就及浑融一体的网状结构进行概括;识记“红学”的基本流派及其研究思路。5.支撑课程目标本单元知识、教学方式支撑的课程目标:本部分支撑课程目标1、2、3。第七单元《儒林外史》专题研究(学时数:2学时)1.课程主要内容《儒林外史》的成书过程与吴敬梓的生平经历;《儒林外史》的故事情节结构与思想内涵;《儒林外史》的群像刻画艺术与杜少卿形象的人文价值;《儒林外史》的叙事成就与讽刺艺术。2.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儒林外史》的成书过程与吴敬梓的生平经历;《儒林外史》的故事情节结构与思想内涵教学难点:《儒林外史》的群像刻画艺术与杜少卿形象的人文价值;《儒林外史》的叙事成就与讽刺艺术3.教学方法(1)通过多媒体课件和传统教学相结合,讲授吴敬梓的生平及其家族状况,阐明《儒林外史》的成书过程,梳理其故事结构与重要人物的情节线索,讲解其群像刻画艺术与叙事成就,促进学生对《儒林外史》形成全景式的观照。(2)通过课堂汇报和课堂讨论,引领学生探讨《儒林外史》“戚而能谐,婉而多讽”、笑中带泪的讽刺艺术,掌握小说叙事研究的基本方法。(3)通过案例分析、课堂练习,以范进、周进、杜少卿、市井四奇人等人物形象为例,引领学生了解《儒林外史》在群像描写与叙事方面的艺术成就,培养学生分析、鉴赏小说作品的能力。4.学生学习预期成果在学习完本单元后,学生应领会吴敬梓的生平及其家族状况,领会《儒林外史》的成书过程;综合分析《儒林外史》所刻画的清代文人群像与杜少卿形象的人文内涵;综合分析《儒林外史》的叙事艺术,能够对其讽刺艺术成就进行解读,培养创新意识,增强文化自信。5.支撑课程目标本单元知识、教学方式支撑的课程目标:本部分支撑课程目标1、2、3。第八单元《聊斋志异》专题研究(学时数:4学时)1.课程主要内容《聊斋志异》的成书过程与蒲松龄的生平经历;《聊斋志异》所建构的神异世界及其现实主义内涵;《聊斋志异》的艺术创新性及其成就。2.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聊斋志异》的成书过程与蒲松龄的生平经历;《聊斋志异》所建构的神异世界教学难点:《聊斋志异》的及其现实主义内涵及其艺术创新性3.教学方法(1)通过多媒体课件和传统教学相结合,讲授蒲松龄的生平经历,阐明《聊斋志异》的成书过程,讲解其所建构出的美丽妖异的狐鬼世界背后所投射出的社会现实,促进学生对《聊斋志异》形成全景式的观照。(2)通过课堂汇报和课堂讨论,引领学生探讨《聊斋志异》“一书而兼二体”、“用传奇法而以志怪”的艺术创新,掌握小说书写范式研究的基本方法。(3)通过案例分析、课堂练习,以《婴宁》、《公孙九娘》、《席方平》等故事为例,引领学生了解《聊斋志异》在人物刻画与叙事方面的艺术成就,培养学生分析、鉴赏小说作品的能力。4.学生学习预期成果在学习完本单元后,学生应领会蒲松龄的生平经历,领会《聊斋志异》的成书过程;综合分析《聊斋志异》所建构的狐鬼世界及其所投射出的现实主义内涵,增强民族自豪感与文化自信;综合分析《聊斋志异》“一书而兼二体”、“用传奇法而以志怪”的艺术创新,能够对其艺术成就进行解读。5.支撑课程目标本单元知识、教学方式支撑的课程目标:本部分支撑课程目标1、2、3。(二)课程基本教学内容对课程目标的支撑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支撑的课程目标学时安排课内课外学时比例第一单元《三国演义》专题研究讲授法、课堂汇报与讨论,案例分析课程目标1、2、361:0.8第二单元《水浒传》专题研究讲授法、课堂汇报与讨论,案例分析课程目标1、2、341:0.8第三单元《西游记》专题研究讲授法、课堂讨论视频辅助课程目标1、2、321:0.8第四单元“三言”“二拍”专题研究讲授法、课堂汇报与讨论,案例分析课程目标1、2、341:0.8第五单元《金瓶梅》专题研究讲授法、课堂汇报与讨论,案例分析课程目标1、2、321:0.8第六单元《红楼梦》专题研究讲授法、课堂汇报与讨论,案例分析课程目标1、2、361:0.8第七单元《儒林外史》专题研究讲授法、课堂汇报与讨论,案例分析课程目标1、2、321:0.8第八单元《聊斋志异》专题研究讲授法、课堂汇报与讨论,案例分析课程目标1、2、341:0.8合计301:0.8五、课程考核及对课程目标的支撑(一)课程考核课程成绩构成(百分制)课程成绩构成比例考核环节目标分值考核/评价细则平时成绩40%作业(百分制)40本门课程共2次作业,主要考核对课上所学知识的整合与理解,作业评分的具体标准:按时上交,思路流畅,表述严谨,有创新见解可加分。目标分值=0.4*作业平均成绩课堂表现(百分制)60按时出勤,专注听讲,积极参与课堂讨论,认真完成课前材料搜集与小组汇报。目标分值=0.6*作业平均成绩期末论文60%课程论文100选题适中、观点正确、论据充分、论证严密、语言规范,不少于2000字(二)课程考核对课程目标的支撑教学内容考核内容考核方式支撑的课程目标第一单元《三国演义》专题研究《三国演义》的成书过程、作者与版本;《三国演义》的故事情节结构与思想内涵;“拥刘反曹”的思想主旨;《三国演义》的叙事成就作业、课堂表现课程目标1、2、3第二单元《水浒传》专题研究《水浒传》的成书过程、作者与版本;《水浒传》的故事情节结构与思想内涵;“忠义”观的形成及其复杂性;《水浒传》的叙事成就课堂表现课程目标1、2、3第三单元《西游记》专题研究《西游记》的作者与版本;《西游记》的故事源流与孙悟空形象的演化过程;《西游记》的“主旨”及其与心学之间的密切联系课堂表现课程目标1、2、3第四单元“三言”“二拍”专题研究“话本”与“拟话本”;“三言”、“二拍”的创作背景与编撰者的文学主张;“三言”、“二拍”对商人形象的塑造及其艺术成就课堂表现课程目标1、2、3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兰州货运从业资格实操题
- 2025年陕西货运资格证考试答题20
- 2025年乌海货运上岗证模拟考试试题
- 以劳树德小学生劳动技能教育的德育功能探讨
- 企业间关系管理提升对公业务竞争力
- 从招聘到发展打造一流的商业创新团队全解析
- 从需求出发探索符合农村老人的金融服务模式
- 中小学生创意美术课程的开发与实践
- 冬季施工方案
- 高中语文必修教材文言虚词训练(而、何、乎、乃、其、且)有答案
- 护理部年终述职报告
- 三年级数学计算题专项练习汇编及答案集锦
- 33-提高附着式升降脚手架首层防护一次验收合格率(4-3)
- 《矿山隐蔽致灾因素普查规范》解读培训
- 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2011
- 古代小说戏曲专题-形考任务2-国开-参考资料
- 运动是良医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成都师范学院
- 小学教育课件教案劳动与学科整合跨学科综合能力的培养
- 2023年山东省冬季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英语试题及参考答案
- 山东建设工程施工机械台班单价表
- 鸡泽-球墨铸铁井盖检验报告-圆600-中型(共3页)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