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实验一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
◎核心考点:
【设计与进行实验】
L实验原理:;
2.主要实验器材及作用:
(1)刻度尺:测出小车运动的路程;
(2)停表:测出小车运动的时间;
(3)金属挡板确保小车在同一位置停下来,更准确地测量路程和时间;
3.实验装置
①安装要求:斜面的倾角不宜过大也不宜过小。倾角过大,会导致小
车滑行速度太快,时间太短,不宜测量.时间;倾角过小,会造成各阶段
的平均速度太接近,或小车可能滑不到斜面底。因此,斜面倾角应较小,
目的是一为了减小小车运动的速度,便于测量时间;
②小车每次必须从斜面上同一-位置由静止开始下滑,且小车运动过程中不
能_改变斜面的倾角;
4.小车运动距离:从“车头到车头工或从“车尾到车尾”的距离;
5.实验中应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减小误差;每次测量时,必须让小车从斜面上且
一位置由静止开始下滑:
6.刻度尺的使用和读数:刻度尺要估读;
【交流与讨论】
7.误差分析:①当小车过了起始位置才开始计时或小车未达终点就停止计时、
会导致测量时间偏q,平均速度偏大;②当小车到达终点后才停止计时或
小车未开始运动提前计时,会导致测量时间偏上,平均速度偏小;③小车
没有从静止开始下滑,所测平均速度偏大;
8.小车运动状态的判断:从斜面顶端到底端的过程中小车做变速直线运动,
受非平衡力的作月;
9.增大小车平均速度的方法:增大斜面的倾斜程度;
10.小车从起点、中点分别下滑的评估:
①上半程、下半程的平均速度不等于全程的平均速度;具体关系为:,
由此可知,小车在斜面上运动的速度越来越快;
②下半程平均速度计算方法:,不能从中点开始下滑,原因是从中
点由静止下滑所测时间不等于下半程时间;
1L能量转化情况:小车运动过程中,动能增大,重力势能减小,机械能减小
(转化为内能)。
◎针对训练
如图1所示,在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中,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
开始下滑并开始计时,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算出小车在
各段的平均速度。
(1)根据实验的原理____,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是小车运动的路程和所用的时间。
对小车运动的各段长度进行测量并分段做了标记,因—的测量误差较大,需
多次测量;
(2)图中AB段的距离=—cm,测得时间=1.6s,则AB段的平均速度=
_____cm/s;
(3)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则测得的平均速度会偏;
(4)实验中应多次测量,每次测量时必须让小车从由静止开始下滑;
(5)在BC段、AC段的平均速度关系为(填;
(6)物体的运动常常可以用图象来描述,图2中能反映图1小车运动情况的是
()
(7)实验时斜而坡度应(选填“较大”或“较小”),是为了
*
9
(8)实验中,对于如何获取下半程S3的平均速度Y3,下列方法最好的方案是()
A.小车从B点由静止释放,测出B到C所用的时间t3与路程S3,计算得到V3
B.小车从A点由静止释放,经过B点开始计时,到达C点后测得时间t3,再测
里
路程S3,计算得到V3
C.不测量,利用已有数据求得t3=⑴t2,S3=S】・S2,再计算得到V3
答案:(1);(2)40.0;25.();(3)小;(4)同一位置;(5)>;(6);(7)
较小;减小时间测量的误差;(8)Co
在“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中。
(1)小球从A处沿斜面由静止开始滚下,频闪照相机记录了小球在相同
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如图甲所示,小球在做(填“加速”“减速”或“匀
速”)运动。
(2)实验数据如表所示,小球在BC段的平均速度为m/s,CD段的
路程为m,比较AB与BC段的平均速度得VAB(填
或"=")VBCo
(3)为进一步探究小球在斜面上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根据表中
数据作出了v-t图象,如图乙所示。假设斜面足够长,小球从A处滚
下,经过2s到达E点(图甲中未画出),则该小球经过E点时的速度
为m/so
(4)小球在运动过程中,经过路程SAE中点时的速度为W,经过时间tAE
中点时的速度为V2,贝IJWV2(选填或“=”)。
(5)物理学中,可将实验主要分为测量性实验和探究性实验,本实验属
于性实验,多次实验的目的是。
答案:(1)加速;(2)1.8;1.5;<;(3)4.8;(4)>;(5)测
量性实验;减小实验误差。
实验二声音的产生声音特性实验
◎核心考点:
1.如图1所示,通过乒乓球被弹开来判断音叉的振动,转换法的应用。
2.如图2所示,将播放音乐的闹钟放在抽气盘上,先在玻璃钟罩底边均匀涂上
一层凡士林,放在抽气盘上,略微转动玻璃钟罩并稍施压力,使钟罩与抽气盘
接触紧密。用抽气机抽出罩里的空气,可以听到音乐随着罩里空气的稀薄而逐
渐减弱。然后将空气慢慢放入钟罩里,又听到音乐逐渐加强。通过音乐声音前
后强弱变化的对比,可以得出:声音不能在真空里传播。本实验应用了理想
实验法(实验推理法)。
3.探究音调与频率之间的关系
如图3所示,将钢尺固定桌面上,用大小相同的力拨动钢尺,钢尺伸出桌面长
度越长,振动频率越低,音调越低。说明音调的高低与频率有关,振动频率
越局,贝♦音调越溜。
4.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如图4所示,保持钢尺伸出桌面长度相同,一只手紧压钢尺贴在桌面上,另一
只手用大小不同的力拨动钢尺,钢尺的振幅越大,则响度越大。
图3图4
◎针对训练
如图,是探究声现象时常用的儿组装置。
(1)图I中,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用线悬挂的乒乓球,观察到,
这个实验现象说明:乒乓球在实验中的作用是。如果
将这个实验拿到月球表面去做,现象是;
(2)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并且把泡沫塑料球
弹起。该实验能说明,若在月球表面上进行此实验,则
_(选填“还能”或“不能”)观察到上述现象;
(3)图3所示,将一只发声的小闹钟放在接有抽气机的玻璃罩内,用抽气
机把玻璃.罩内的空气逐渐抽出,小闹钟的声音逐渐;如果把空气又
逐渐地通入玻璃罩内,小闹钟的声音逐渐o此实验说明
了;若将闹钟换成手机后,手机—(填“能”或“不能”)否正
常和外界通话,_(选填唯"或“不能”)听见手机铃声,说明;
现有的抽气设备很难将玻璃罩内抽成真空状态,即实验无法达到绝对的真
空,这种情况下,实验结论的得出应用的物理实验方法为。小明发
现自己家的玻璃就是将两层玻璃之间空气做了抽真空处理,请你从声学用
度说说这样做的好处
(4)如图4所示,用钢尺做探究实验,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
边,拨动钢尺,听它发出的声音,同时注意观察钢尺振动的快慢,改变钢
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再次拨动,使钢尺每次的振动幅度大致相同;
①本实验中应该听的声音是(选填或"B”)
A.刚尺伸出桌面部分振动发出的B.刚尺拍打桌面发出的
②实验时,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越长,振动越,发出声音的音调越,
说明:音调的高低与有关;
③实验时,保持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不变,改变拨动力度,则是研究声音的
与振动幅度的关系;
④小华同学发现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太长时,可以明显看到钢尺在振动,但却听
不
到声音,这是因为C
答案:
(1)被反复多次弹开;音叉在振动;将音叉微小的振动放大;
(2)声音能传递能量;不能;
(3)变小;变大;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能;电磁波的传播不需要介质;理想
实验法;避免噪声干扰;
(4)①A;②慢;低;③响度;④钢尺振动的频率低于20HZ,低于人耳能够听
到的声音频率。
实验三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核心考点:
1,实验器材及作用:
(1)测量工具:温度计、秒(停)表;
(2)温度计的原理、使用和读数;
(3)石棉网的作用:使烧杯底部均匀受热;
(4)器材组装顺序:按自下而上的顺序组装;
2.实验操作及注意事项;
(1)实验中选用小颗粒固体的目的:使小颗粒固体受热均匀;使温度
计的玻璃泡与固体小颗粒充分接触,温度测量更准确;
(2)采用水浴法加热优点:①使被加热的物质受热均匀:②固体物质
温度上升缓慢,便于记录各个时刻的温度;
(3)烧杯中水量的要求:能够浸没试管中的固体即可;
(4)试管插入烧杯中的位置要适当:①试管中所装物质要完全浸没在
水中;②试管不能接触到烧杯底或侧壁;
【分析数据和现象,总结结论】
图1晶体的熔化和凝同图像图2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图像
3.根据实验数据描绘温度.时间图像;
4.根据实验数据或图像判断熔点、熔化时间、晶体、非晶体、物态、内能大小
等;
5.根据实验数据或图像总结晶体熔化特点。
【交流与讨论】
6.探究冰在熔化过程中是否需要吸热:当试管中的冰开始熔化时,立即将
试管浸入另一只装有冰水混合物的烧杯中,观察冰是否继续熔化;
7.烧杯口处“白气”的成因: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
8.熔化过程中内能、温度和热量的变化规律:晶体熔化过程中吸热热量,内
能逐渐增大,但温度保持不变;非晶体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内能增大,
温度不断升高;
9.增加熔化时间的方法:①增加固体物质的质量;②调小酒精灯火焰;
10.熔化前后图线倾斜程度不同的原因:熔化前后物质的状态不同,比热容
不同(相同时间温度变化量小的比热容大);
11.冰熔化后继续对烧杯加热,试管内水不会继续沸腾的原因:没有温度差,
试管内的水不能再继续吸热;
12.晶体熔化的条件:达到熔点,继续吸热;
13.晶体熔化时的特点:持续吸热,温度不变;
14.撤去酒精灯,晶体还会继续熔化的原因:水的温度高于晶体熔点,晶体
可以继续吸热;
15.通过图像区分晶体和非晶体:晶体有固定的熔点,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点;
16.比热容的相关判断和计算;
实验结论:晶体有熔点,晶体熔化时要吸热,但温度不变;非晶体没有固定的
熔点,非晶体熔化时要吸热,但温度一直上2匕。
◎针对训练
如图甲是探究“冰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的实验装置,刚开始加入100g冰。
甲乙丙
(1)实验中通过水对试管加热,而不是直接加热试管,目的是;
(2)加热过程中某时刻温度计示数如图甲所示,该物质此时的温度为℃;
(3)实验中每隔一分钟记录一次物质的温度及对应状态,并记录数据,作
出温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图象,如图乙所示由图象可知:
①冰属于(选填“晶体”或“非晶体”),这样判断的依据是
②由图象可知该物质的熔点是℃,在第3min时该物质处于状态,
该物质从开始熔化到完全熔化持续了mino
③物质在第3min具有为能(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在第5min
具有的内能;
④该物质在CD段的比热容是AB段比热容的倍(被加热物质的质量和吸、
放热功率不变)。该物质在一段(选填“AB”或“CD”)吸热能力更强,由此
可知,同种物质的比热容与物质的有关;
(4)在加热过程中,杯口上方出现“白气”,“白气”是水蒸气(填一物态
变化)而成的;
(5)当冰全部熔化成水后,继续用酒精灯不断加热,试管中的水一(填“会
或
“不会”)沸腾;
(6)重复实验,当试管中的冰开始熔化时,将试管浸入到另一只装有冰水混合
物烧杯
中,发现冰不再熔化,该现象—(选镇"能''或"不能”)说明冰在熔化过
程中需要吸热;
(7)某同学实验后,重新实验,绘制的温度•时间图像如图内所示,则两次图像
的
差异是因为该同学在实验中;
(8)设相同时间内物质吸收的热量相同,则BC阶段物质共吸收了—J
的热量,冰的比热容为J/(kg-℃)(已知水的比热容为4.2xl03J/(kg℃))o
答案:
(1)使海波均匀受热,有利于控制加热的速度;
(2)-2:
(3)①晶体;有固定的熔化温度;②0℃;固液共存;4min;③小于;④2;CD;
状态;
(4)液化;
(5)不会;
(6)能;
(7)加入了一些冰块;
(8)0.63X103J;2.1X103。
实验四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
◎核心考点:
【设计与进行实验】
1.主要实验器材:温度计、停表、烧杯、酒精灯、硬纸板等;
2.器材组装顺序:自下而上:
3.温度计的原理、使用和读数;
4,硬纸板:减少热量损失,缩短加热时间;
【分析数据和现象,总结结论】
5.通过气泡的变化判断液体所处的状态:气泡沸腾前只有少量,且气泡在上升
过程中逐渐变小(如图A),沸腾时有大量的气泡,且气泡在上升的过程中逐
渐变大(如图B);
6.温度・时间曲线图的分析与绘制:判断沸点、沸腾时间等;
7.表格数据分析:找错误数据、判断沸点、沸腾时间等;
【交流与讨论】
8.缩短加热时间的方法:①用初温较高的水;②减少水的质量;③加带孔的纸
盖;④调大酒精灯火焰。
9.验证水沸腾过程中持续吸热的方法:停止加热,观察水能否继续吸热;
10.水沸腾的条件:达到沸点,继续吸热;
1L水沸腾时的特点:持续吸热,温度不变;
12.烧杯口处产生“白气”的原因: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
13.沸点与气压的关系:
(1)水的沸点低于100C的原因:当地大气压低于一个标准大气压;
(2)水的沸点高于100C的原因:杯口盖密封较严,导致烧杯内的气压高于
一个标准大气压;
(3)将装有刚停止沸腾的水的烧瓶倒置,浇上冷水,水乂重新沸腾:浇冷
水,温度降低,瓶内气压降低,导致水的沸点降低;
14.撤去酒精灯,水未立即停止沸腾的原因:石棉网温度高于水的沸点,水会
继续吸执.
15.100C的水蒸气比100C的水烫伤更严重:因为水蒸气液化要放热;
16.改变液体内能的方式:热传递;
17.水温度上升不是直线的原因:随着水温的升高,散热越来越来快,所以
水温升高速度变慢;
18.若增加水量,水的沸点不变,沸腾时间廷长,如图乙所不。
实验结论:水沸腾时,持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针对训练
小明利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观察水的沸腾。
甲乙丙
T
(1)组装器材时,应先固定图甲中的(填“A”或"B”),实验甲图
中错误操作是;
(2)改正实验装置后,小明在烧杯中倒入热水,温度计示数如图所示,示数
为℃;
(3)在水温升高到90℃后,小明每隔Imin观察1次温度计的示数,记录在表
中,直至
水沸腾,如此持续3min后停止读数;
时间min012345678
温度/℃9092949698999999
①在第7min小明忘记记录数据,此时的水温应为℃,若温度计测量
无误,说明此时大气压值(填“>”、"V”或“=")一个标准大气压;
②小明观察到沸腾时水中气泡的情形为图乙中的图(填或"D”);
小明将火调小,水仍在沸腾,小明又把火调得更小一些,这时虽还在加热,
水不再沸腾了,你觉得不沸腾的原因是;
③请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在图丙所示的坐标系中画出水沸腾前后温度随时间
变化的
图象;
④小明停止加热后,水还在继续沸腾,这是因为,过了一会
儿,水停止沸腾,说明。
(4)小明、小华与小红在同一小组做实验,小明与小华分工合作,小明计
时,小华读温度并记录数据,小红独自计时、读取温度并记录数据。他们
同时按下秒表并且每隔0.5min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将小红和小华所测
数据绘制出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发现小红的图象在小华的左侧,则原
因在于小红的读数比小华
(填“早”或“迟。
(5)在评估交流时,有同学提出从开始加热到沸腾所用时间过长,请你说出一
种节省
实验时间的办法o
(6)小明想探究水和食用油的吸热能力是否存在差异。他的实验设想是选取—
相同、初温相同的水和食用油,放在相同的烧杯旦,用相同的热源加热相同的时
间(水和食用油均未沸腾)如图己,通过比较来判断水
和食用油的吸热能力。
答案:
(3)A;温度计玻璃泡和烧杯底接触;
(4)68;
(5)①99;<;②C;③
④石棉网有余温;水继续沸腾需要吸热;
(4)早;
(5)减少水量。
实验五探究光的反射规律
◎核心考点:
【设计与进行实验】
1.主要实验器材:激光笔、铅笔、量角器、平面镜、可折转的白色粗糙硬纸板
等;
(1)量角器:测量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度数;
(2)可折转白色粗糙硬纸板:①显示光的传播路径,对光线起漫反射作用;
②探究入射光线、法线和反射光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
2.实验应在堂鱼的环境中进行:减小其他光线对实验的影响,使实验现象更
明显:
3.纸板与镜面的放置要求:纸板与镜面理心放置;
4.探究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大小关系:多次改变入射角的大小,分别测量反射角、
入射角的大小,比较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大小;
5.探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将纸板NOF向前或向
后折转,观察硬纸板上是否显示反射光线;
6.验证光路是否可逆:将光线逆着反射光线的方向射入,观察新的反射光的传
播路径是否与原来的入射光线重合;
7.实验中改变入射角大小,多次实验的目的:避免实验的偶然性,让实验结论
更具有普遍性;
甲乙丙
8.让光线紧贴纸板(光屏)射向点的目的:在硬纸板(光屏)上能显示光路;
9.实验描绘光的传播路径的方法:在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上取一个点,将该点
与反射点连接;
10.区分每一组的对应的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的方法:对每一组入射光线和反
射光线分别用不同颜色的笔进行描绘,或者对每一组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进行
编号,
【分析数据,总结结论】
11.数据测量过程中的问题分析;
12.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交流与讨论】
13.实验时从纸板前不同的位置都能看到光的传播路径的原因:光在纸板上发
生了漫反射;
14.实验中反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不能说成是入射角等
于反射角);
实验结论: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发射光
线、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针对训练
在探究光的反射定律实验中,如图,平面镜M平放在平板上,E,F是两个粘起
来的硬纸板,可绕垂直于镜面的接缝ON转动。
(1)如图甲所示,让一束光贴着纸板A沿E0方向射向镜面,在纸板B
上可以看到光线沿OF方向射出,在纸板上用笔描出光线EO和OF的轨迹,
则E0与垂直镜面的直线ON的夹角是—(选填“入射角”或“反射角D;
(2)如图乙,把半面纸板F向前或向后折,(选填“能”或“不能”)
看到反光线,说明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及法线ON;
(3)在探究过程中,小明得到了如表的数据:
小明实验过程中,漏记了一个数据,这个数据是,分析数据可知,反射
角
(选填“大于”或“小于”或“等于")入射角;当入射角变大时,光线OF
(选填“远离”或蜜近”)直线ON;
(4)如果让光线逆着0B的方向射向镜面,会发现反射光线沿着0A方向射出,
这表
明;
(5)为了看清楚纸板上的光路,纸板材质应是(选填“粗糙的”或“光滑的”);
(6)另一小组的同学利用同样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记录的数据如下表所
示,经检查三次测量数据都准确,但规律不对,你认为其中的原因
是;
(7)另一小组的同学多次改变入射光的方向,总能在纸板上观察到入射光
和反射光的径迹,由此得出结论: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
法线在同一平面内,该小组得出的结论是否合理?答:o原
因:。
答案:
(6)入射角;
(7)不能;在同一平面内;
(8)45;等于;远离;
(4)在光的反射中,光路具有可逆性;
(5)粗糙的;
(6)将入射光线与平面镜之间的夹角视为入射角或将反射光线与平面镜之间的
夹角视为反射角;
(7)不合理;没有折转纸板进行观察实验。
实验六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核心考点:
【设计与进行实验】
1.实验原理:光的反射;
2.主要实验器材,:玻璃板、刻度尺、两根完全相同的蜡烛、白纸等;
3.等效替代法的应月: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为了便于找到像的位置;让相
同的蜡烛(未点燃)与点燃的蜡烛的像重合,找到像的位置、比较物和像大小
关系;
4.为了让实验现象更明显,本实验最好在)通—的环境中进行;
5.实验中尽量选择较薄的玻璃板,实验时,通过玻璃板能看见同一支蜡烛的
两个像,产生这个的原因是玻璃板有一定的厚度,通过玻璃板的前后两个面各
形成一个像,产生重影;
6.实验中像的大小始终等于物体大小,通过肉眼看见“近大远小”,这与视角有关;
7.实验中无论平面镜多小,都能使物体形成一个完整的与物体等大的像(物体
上反射的光线总有射向平面镜的);
8.玻璃板的放置要求:玻璃板要与水平桌面垂直,确保物像重合,若玻璃板
向点燃蜡烛方向倾斜,则蜡烛的像总在未点燃蜡烛的上方偏高处;若玻璃板向
未点燃蜡烛的方向倾斜,则蜡烛的像总在未点燃蜡烛的下方偏低处;
9.刻度尺的作用:测量像与物到玻璃板的距离;
1().观察像时眼睛的位置:与物同侧;
II.验证平面镜成虚像:用光屏代替未点燃的蜡烛,看在光屏上是否能承接
蜡烛成的像;
12.多次测量的目的:多次改变蜡烛和玻璃板之间的间距,使结论更具有普遍性;
13.物体移动时,像移动方向、距离、速度的判断;
【交流与反思】
14.得出蜡烛和像到玻璃板的距离不等的原因:①蜡烛没有垂直放置;②后
支蜡烛与前支蜡烛在玻璃板中的像没有完全重合;③玻璃板太厚;
15.用灯泡代替蜡烛好处的评估:不会由于蜡烛的燃烧而导致另一支蜡烛和
像之间的高度不等、灯泡比蜡烛亮,实验效果更明显、灯泡可反复使用;
实验结论:物体在平面镜中成的是正立的虚像;像和物体的大小相等;像和物
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像和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针对训练
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
(1)实验室提供平面镜、茶色玻璃板和透明玻璃板,应选作为
实验器材,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便于;实验中为了测量物到玻
璃板的距离和像到玻璃板的距离,还需要的器材是;
(2)小丁选择两只大小外形完全一样的蜡烛是为了比较;
(3)如图,蜡烛放在画有方格的平板上,像的位置在(A、B、C、
D),在该位置放一光屏,屏上(能/不能)承接到像,说明平面镜
成的像是像;
(4)细心的小丁透过玻璃观察蜡烛的像时,看到在像的后面还有一个较模
糊与像有部分重叠的像,出现两个像的原因是,此时成
两个像对应的物距分别是崎烛到玻璃板前后两个面的距离,若玻璃板厚度
为3mm,则两个像的中心距离为mm。
(5)如图,小丁把四个模型分别面对玻璃板直立在桌面上,用于研究像与物左
右位置
的关系。其中能够达到实验目的是;
(6)小丁同学实验过程中,如果在平面上无论怎样移动镜后的蜡烛,都无法与
镜前蜡
烛的像完全重合,原因可能是;
(7)若将蜡烛A放置在玻璃板前3cm的位置,则蜡烛B离玻璃板―cm,
将蜡烛A远离玻璃板,观察到的像将—(填“远离”或“靠近”)玻璃板,
且大小将
(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8)本实验应用到的物理探究方法是;
(9)在白天照镜子的时候,为了更清楚的看清楚自己的脸,应该镜子面对
窗户还是脸面对窗户?为什么?
答:。;
(10)图2是小丁本人,小丁在平面镜中看到自己的像,是图3中的—(填序
号)。
答案:
(9)茶色玻璃板;观察像的位置;刻度尺;
(10)物体和像的大小;
(11)B;不能;虚像;
(4)玻璃板具有一定的厚度;6;
(5)A;
(6)玻璃板与桌面不垂直;
(7)3;原理;不变;
(8)等效替代法;
(9)面对脸;人面部反射的光越多,在镜子中看到成的像越清晰;
(10)Co
实验七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核心考点:
【设计与进行实验】
1.主要实验器材及作用:
(1)光具座(带光具座):便于测量物距和像距;
(2)光屏:承接蜡烛的像;
(3)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应放在蜡烛和光屏在L;
2.实验装置图
3.实验操作及注意事项
①为了使像能够呈在光屏中央:调节烛焰、透镜、光屏的中心,使三者中心在四
一高度上:
②为了使实验现象更明显,本实验应该在茎虻的环境中进行;
4,凸透镜焦距的测量
①用平行光(太阳光)垂直照射到凸透镜,在凸透镜的另一侧用光屏承接到遢
小、最亮的光斑,测出光斑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即为焦距;
②当物距等于像距时,焦距等于物距或像距的一半;
5•一倍焦距内眼睛观察像的位置:一倍焦距内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所以垃在
光屏一侧观察成像情况;
6.动态成像的相关判断:
(1)根据蜡烛的移动方向判断光屏上成清晰的像时光屏的移动方向:
蜡烛和光屏的移动方向41瓦;
(2)改变物距,判断光屏上成清晰像时像的大小变化: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远
像近像变小;
7.光屏上找不到像的原因,可能是:
①蜡烛在1倍焦距内,凸透镜成虚像,不能呈现在光屏上;
②蜡烛在焦点上,凸透镜没有成像;
③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稍大于I倍焦距,成像在很远的地方,光屏无法移动到该
位置:
④蜡烛、凸透镜、光屏三者中心不在同一高度,像不在光屏上;
【分析数据和现象、总结结论】
8.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应用;
9.表格数据、曲线图分析;
【交流与讨论】
10.当透镜被纸遮住一部分以后,光屏上会成完整的较暗的像;
11.蜡烛燃烧变短的相关分析:像逐渐向上移动,为了使蜡烛、凸透镜、光屏
位于光屏中央,应将光屏或蜡烛上理,或者透镜下移;
12.光路的可逆性:蜡烛和光屏互换位置后,仍能成清晰的像;
13.凸透镜前加镜片的相关判断:
(1)加远视镜片(凸透镜),光线会提前会聚,像距变小,像变小,光
屏应该向着靠近透镜方向移动;
(2)加近视镜(凹透镜),光线会延迟会聚,像距变大,像变大,光屏
应该向着运离"透镜方向移动;
14.换用不同焦距(厚薄)凸透镜:
(1)换用焦距更小的凸透镜;对光的会聚能力变强,像距变小,像变小,
为了使光屏上能成清晰的像,光屏应该向至工透镜的方向移动;
(2)换用焦距更大的凸透镜:对光的会聚能力变弱,像距变大,像变大,
为了使光屏上能成清晰的像,光屏应该远离透镜的方向移动:
15,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
(1)用照相机照相时,要使胶片上的像大一些,应使被照物体离镜头近
一些,同时使胶片囹镜头远一些,即镜头前伸(成实像:物近像远像变
大);
(2)使用投影仪时,要使屏幕上的像小一些,应使投影片离镜头远一些,
同时屏幕离镜头近一些(成实像:物远像近像变小);
16,凸透镜成像和平面镜成像的区别:
凸透镜可以成实像,也可以成虚像,平面镜成虚像。平面镜所成的像上下相
同,但左右相反(轴对称);透镜成倒立的实像时,上下、左右都相反(中
心对称);
实验结论:
①当当,,成倒立、缩小、实像;
②当,,成倒立、等大、实像;
③当,,成倒立、放大、实像。
④当时不成像;
⑤当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针对训练
某实验小组进行“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1)由图甲可知,该凸透镜的焦距是cm;
(2)实验时凸透镜与光屏的高度已调好,但烛焰在光屏上像的位置偏高,
说明此时烛焰处于透镜主光轴的方(上/下);要调整凸透镜、光屏
和烛焰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在同一高度,目的是,调整后,
光屏上恰好得到倒立等大的像,此时光屏和蜡烛之间的距离是cm;
(3)如图乙所示,此时人眼应该在(选填"A”或"B”或"C”)处才能
观察到蜡烛的像;
(4)接着该小组同学调节光屏如图丙所示,发现光屏上得到一个倒
立、_(选填“放大”或“缩小”或“等大”)的清晰实像,生活中的—(选
填“照相机”或“投影仪”或“测焦距”)就可以利用这样的成像原理;
(5)保持图丙中凸透镜位置不变,当向左移动蜡烛时,应该向—(选填
“左”或“右”)移动光屏,才能再次得到清晰的像;
(6)实验中,燃烧的蜡烛在不断变短,光屏上的像会_(选填“向上”或"向
下”)移动,为了使烛焰的像能成在光屏中央,在不更换实验器材的情况下,
请写出一种可行的办法:;
(7)如图丙,将蜡烛和光屏位置互换以后,光屏上_(选填“能"或"不能”)
成清晰的像;
(8)光屏上得到发光体清晰的像时,小明不小心用手指尖触摸到凸透镜,
此时光屏上()
A.会有指尖的像B.会出现指尖的影子C.发光体的像暗了一些
(9)撤去蜡烛,调节光屏,发现在光屏上出现了窗外远处彩灯的像,则此
时光屏与凸透镜的距离在以下哪个范围()
A.一倍焦以内B.一倍到二倍焦距之间C.二倍焦距以外
(10)透镜位置不变,若将印有字母、下”的纸片放在离凸透镜12cm的地
方,我们能看到的清晰的像是图丁中—(请填序号)
(11)如图丁,在烛焰和凸透镜之间放一副眼镜,发现光屏上原来清晰的
像变模糊了,将光屏远离透镜适当距离后光屏上再次呈现清晰的像,则该
眼镜是眼镜(近视/远视);
答案:
(12)10;
(13)下;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40;
(14)B;
(15)放大;投影仪;
(5)左;
(6)上;将凸透镜位置下调;
(7)能;
(8)C;
(9)B;
(10)B:
(11)近视。
实验八用天平和量筒测量固体的密度
◎核心考点:
【设计与进行实验】
L实验原理:
2,天平的使用和读数:
(1)天平的使用:
①放(天平放水平);②移(游码左移0);③调(左偏右调,右偏左调);④
测(左
物右码,用银子加减注码.添加祛码时,先大后小,当最小的祛码放上太重时,
去掉
太轻时,应去掉最小祛码并调节游码);
(2)天平使用过程中的错误操作:
①游码未归零,天平已经调节平衡,导致所测物体质量一偏大;
②指针偏左,便开始测量,所测物体质量徐加;
③指针偏右,便开始测量,所测物体质量」扁小;
④祛码磨损,会导致所测物体质量/扁大;
⑤祛码生锈,会导致所测物体质量匾
3.量筒的使用和读数;
4.实验装置
5.实验步骤
①用天平测出固体物块的质量为;
②用烧杯将适量的水倒入量筒内,正确读出水的体积V"将待测小固体用
细线拴住,轻轻地浸没于量筒内的水中;正确读出水面上升后的总体积V2;
被测小固体的体积:V=V2-V);
③石块的密度为:
【交流与讨论】
6.误差分析:
7.特殊法测量密度;
◎针对训练
小杜同学在长江边捡到了一块漂亮的鹅卵石,他用天平和量筒测量鹅卵石的
密度。
(1)他设计了下列实验步骤:
①用调节好的天平测出鹅卵石的质量m;②向量筒中倒进适量的水,读出水的体
积Vi;③根据密度的公式,算出鹅卵石的密度p;④将鹅卵石浸没在量筒内的水
中,读出鹅卵石和水的总体积V2。他应采用正确的实验步骤顺序为(选填
下列选项前的字母);
A.①②④③B.①②③④C.②③④①D.②③①④
(2)在实验室,小杜把天平放在—工作台上,如图甲所示,小杜在调节
天平横梁平衡过程中的操作错误是:小杜改正错误后,发现指
针偏向分度盘左侧,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调节(选填“左”或“右”),
使天平平衡;
(3)小杜纠正错误后,重新调节天平平衡并测量鹅卵石质量,当天平平衡
时右盘法码和游码如图乙所示,鹅卵石的质量为g;由图丙和丁可知
鹅卵石的体积是
—cm3,计算出鹅卵石的密度为g/cm3,合为kg/m\
(4)若鹅卵石磨损后,它的密度将(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5)用量筒测量水的体积,读数时视线应与液体凹面的底部,若小
杜在图丙中读数正确,在图丁中读数时视线仰视,所测得鹅卵石的密度
将(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6)丁图中如果用较粗的绳子,则测出的石块的密度(选填“偏大”、”偏
小”
或“不变”);
答案:
(16)A;
(17)水平;游码未归零;右;
(18)22;
(19)1();2.2;2.2X103;
(5)相平;偏大;
(6)偏小;
实验九用天平和量筒测量液体的密度
◎核心考点:
1.实验原理:
2.实验器材:量筒、天平、烧杯、盐水;
3.实验装置
4.实验步骤:
①在烧杯中倒入适量的待测盐水,用天平测量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
②将烧杯中的盐水倒入量筒中一部分,用天平测量烧杯和剩余盐水的总质量m2,
③记录倒入量筒中的盐水的体积为;
④则盐水密度的表达式:
5.误差分析
◎针对训练
小华为了测量酱油的密度,进行以下实验:
(1)将待测酱油倒入烧杯中,用已调好的天平测量烧杯和酱油的总质量(如图
甲所不)。
烧杯和酱油的总质量是g;
(2)将烧杯中的酱油倒入一部分到量筒中(如图乙),量筒中酱油的体积
3
是cm0
(3)用已调好的天平测量剩余耨油的烧杯的总质量(如图丙),由此可知酱油
的密度是
3
______kg/mo
(4)小华设计另一种测量酱油密度的实验方案: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
mi,向烧杯内倒入适量擀油,再测出烧杯和褥油的总质量m2;然后把烧杯
内的酱油全部倒入量筒内,测出量筒内酱油的体积为V;酱油密度的表达
式是p=。按该实验方案测出酱油的密度(选填“偏大'或"偏
小”),原因是O
(5)另一实验小组同学发现自己桌上没有量筒,思考了一会儿后,他们想
出利用实验台上的天平、空饮料瓶、水等物品来测量褥油密度。其操作步
骤是:
①用天平测出空饮料瓶的质量mi;
②在空饮料瓶中装满水,用天平测出瓶和水的总质量m2,计算水的体积V
(用测出的物理量字母表示,水的密度p水已知);
③;(说出具
体方法和要测出的物理量并用字母表示)
④计算酱油密度「=o(用测出的物理量的字母表示)
答案:
(20)72.4;
(21)40:
(22)1.13x1(?;
(23);偏大;烧杯内侧沾有部分酱油,导致所测体积测量值偏小;
(5);在空饮料瓶中装满酱油,用天平测出瓶和酱油的总质量m3;
(6);
实验十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核心考点:
【实验目的】
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设计和进行实验】
(1)实验器材:小车、斜面、长木板、毛巾、棉布等;
(2)实验步骤:让小车从同一斜面上的同一高度由静止自由滑下,如图所
示,改变水平面表面得粗糙程度,使其对小车运动的阻力不相同。第一次
在水平面上铺毛巾,第二次铺棉布,第三次将棉布去掉,只剩下木板,比
较小车每次在水平面上滑行的距离。
【分析现象]水平面越光滑,小车的速度减小得越慢,运动距离越远;
【实验结论】
①运动物体受到的阻力越大,运动的越近,阻力越小,运动得越远。
②若运动的物体不受阻力,物体的运动速度将不会减小,将保持做匀速直线运动。
【实验方法】:
①控制变量法:控制小车从斜面上同•高度处由静止释放,使小车到斜面
底端时具有相同的初速度;
②转换法:通过小车在水平面上滑行距离的长短来间接判断小车所受阻力大
小;
③科学推理法:若小车不受阻力时,小车的速度将不会减小,将永远做匀速直
线运动;
【交流与讨论】
(3)小车到达斜面底端继续前行的原因:小车具有惯性;
(4)小车最终会停下来的原因:受到摩擦阻力(非平衡力)的作用;
(5)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总保持睁止
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6)牛顿第一定津得到的方法:在大量一经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科学的盗
建总结归纳出来的,不能直接由实验得到。
(7)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力是及
变_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8)对小车受力情况的判断:小车在水平面上运动时重力和支持力相
互平衡,水平方向上受到阻力的作用,做遮运直线运动;
(9)小车在运动过程中做功与能量转化:从斜面顶端滑动到水平面的过程
中,重力势能转叱为动能和内能;从水平面运动到静止的过程中,动能
转化为内能,机械能不守恒,但能量的总量一不变:小车在三种不同的水
平面上克服阻力做功的关系:,功率:(依次为毛巾、棉布和木板)。
◎针对训练
如图所示,在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实验中,观察将毛巾、棉布分别铺在
水平木板上和只有木板的三种情况下,让小车分别从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研究
小车在水平面上滑行的距离。
(1)实验中每次均让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的目的是:使小车每次在
水平面上开始滑行时速度大小(填“相等”或“不相等,')。
(2)实验中改变小车所受阻力大小,是通过改变来实现的。
(3)实验中发现小车在毛巾表面滑行的距离最近;在棉布表面滑行的距离
较远;在木板表面滑行的距离最远。说明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速度减小
得越(填“快”或“慢。
(4)推理:如果小车在水平面上滑行,受到的阻力越来越小,直到变为零,
它将做o在大量经验事实的基础上,牛顿总结了伽利略等
人的研究成果概不出了牛顿第一定律,所以牛顿第一定律虽然不是直接由
实验得出的,但是通过符合逻辑的得出的正确结论。在我们已学
的物理知识中,也有用到这种“实验+推理”的研究方法,
如(列举一例)O
(5)实验中,小车在棉布、木板表面克服阻力做功的功率分别是Pl、P2,
则PlP2.(填“>”、"="或"V")
(6)牛顿第一定律告诉了我们物体的运动(填“需要”或"不需要”)
力来维持,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原来天变的性质,力是物体运
动状态的原因。
(7)必须保证小车运动在水平支持面上,这是为了让小车在竖直方向所
受力和支持面对小车的力相平衡,从而只探究阻力对物体
运动的影响。
(8)本实验中小车在水平面上三次运动过程中消耗的机械能大小(选填
“相
等”或“不相等”);
(9)若让同一小车从斜面上不同高度处由静止滑下,观察小车在毛巾表面
滑行的距离,可以探究小车的重力势能与的关系。若是换用大小不
同的小车从斜面同一高度处由静止自由下滑,可以探究动能与的关系。
(10)完成上面的探究后,小林添加了一个木块来探究“物体动能的大小
是否与物体的运动速度有关”,接下来他应该将小车放在同一个斜面
的(选填“相同高度’或"不同高度’),由静止自由滑下来撞击
放在同一水平面上同一位置的木块。
答案:
(24)相等;
(25)接触面粗糙程度;
(26)慢;
(27)匀速直线运动;推理;探究真空不能传声实验;
(5)>;在空饮料瓶中装满菖油,用天平测出瓶和酱油的总质量m3;
(6)不需要;运动状态;改变;
(7)重力;支持力;
(8)相等;
(9)高度;质量;
(10)不同高度。
实验十一探究二力平衡条件
◎核心考点:
【实验目的】
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受到的两个力有什么特点
【设计和进行实验】
1.实验器材:小桌、小车、托盘、钩码
甲乙
2.实验步骤:
(1)探究两个力的大小关系:
①在两端的托盘里分别放上质量不相等的钩码,观察小车的运动情况;
②在两端的托盘里分别放上质量相等的钩码,观察小车的运动情况。
(2)探究两个力的方向关系:
①将两托盘放在小车的同侧,并放上质量相等的钩码,使两个力的方向相同,
观察小车
的运动情况。
②把小车扭转一个角度,使两个力不在同一直线上,再释放,观察小车的运动情
况:
(3)探究两个力的作用点关系:把方向相反的力分别施加在两个小车上,
观察小车的运动情况。
【分析现象】
(1)当小车受到大小狗等、方向相反、并且作用在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力作用时,
其运动状态
不变,即保持静止状态,处于平衡状态。
(2)当小车所受力的大小不同或所受力的方向相反或两个力不在同一直线上时,
小车的运动
状态都会发生变化,不再处于平衡状态。
【实验结论】
二力平衡的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作用在
同一直线上。
【实验拓展】
为了消除小车车轮和木板之间的摩擦带给实验的影响,将实验装置设计成如图乙
所示的形式,将系于小卡片(重力可忽略)两对角线分别跨过左右支架上的滑轮,
在细线的两端挂上钩码,来进行实验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
【实验方法】
控制变量法:
(1)探究平衡的两个力是否大小相等:保持两个力在同一直线上、方向相
反,改变两端钩码质量,观察小车或纸片是否处于平衡状态;
(2)探究平衡的两个力是否在同一直线上:保持两边钩码质量相同,扭动
小车或纸片,观察小车或纸片是否处于平衡状态:
(3)探究平衡的两个力是否在同一物体上:保持两个力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两边钩码质量相同,用剪刀剪下纸片,观察纸片是否处于平衡状态。
【交流与讨论】
(1)实验中使用定滑轮的作用:改变力的方向。
(2)实验中间木块换成小车或硬纸片的目的:减小摩擦力对•实验的影响。
(3)实验中使用轻硬纸片的好处:纸片的重力忽略不计,方便研究力的方向问
S_o
(4)实验中多次测量的目的:让实验结论更具有普遍性.
【实验评估】
实验中,甲、乙两方案对比:乙方案通过滚动代替滑动的方式减小了与接触面的
摩擦;
乙、丙两方案对比:丙方案减小因摩擦带来的实验误差,同时较甲、乙两方案,
丙方案能够更方便一电平衡力与作用物体的关系。
甲乙
丙
◎针对训练
某实验小组利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做“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实验时,请问:
(1)实验时应选择较(选填“光滑”或“粗糙”)的实验桌面。
(2)如图甲所示,当左右两端同时挂两个钩码时,小车静止,此时、的大
小—,方向o
(3)在图甲实验的基础上,将小车在水平桌面上扭转一个角度后释放,观
察小车的运动状态,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探究两个平衡的力是否作用
在o
(4)为了探究两个平衡的力是否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小明用轻质硬纸片
代替小车做实验,如图乙所示,他将要对硬纸片进行的操作是
(5)实验中定滑轮的作用是,通过调整可以改变拉力的大
小。
(6)在图甲左侧再挂一个钩码,小车将向—(选填“左”或“右”)运动,
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o
(7)如果将两边的吊盘挂在小车一端的同一挂钩上,且沿同一方向拉小车,
可以发现小车不会静止,这是为了表明小车受到的二力若平衡,必须满
足这一条件而设计的一个步骤。
(8)通过上述过程可知:作用在上的两个力,只有当大小相等、方
向相反,且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这两个力才彼此平衡。
答案:(1)光滑;)(2)相等;相反;(3)同一直线上;(4)将卡片从
中间剪开;(5)改变力的方向;钩码数量;(6)左;(7)方向相反;(8)
同一物体。
实验十二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核心考点:
【设计和进行实验】
1.实验器材:木块、祛码、粗糙程度不同的水平面、弹簧测力计;
2.实验原理:二力平衡;
3.实验步骤:
(1)用弹簧测力计匀速拉动木块,使它沿水平长木板滑动,从而测出木块
与长木板之间的滑动摩擦力;
(2)在木块上放上祛码,用弹簧测力计匀速拉动木块,使它沿水平长木板
滑动,测出此时滑动摩擦力;
(3)换用材料相同但表面粗糙的长木板,保持放在木块上的祛码不变,用
弹簧测力计匀速行动木块,使它沿水平长木板滑动,测出此时的滑动摩擦
力大小。
【记录数据及分析现象】
(1)在这个实验中,在第1、2次实验中变量是接触面的压力,控制的
变量是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得到的结论是: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一定时,
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
(2)在研究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对摩擦力大小的影响时,可采用第2、3次
的实验结果,得到的结论是:在接触面压力一定时,接触面粗糙程度越大,
滑动摩擦力越大。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
关。
【实验结论】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接触面所受的压力大小有关,接触面受到的压力越大,滑动
摩擦力越大;滑动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
擦力越大。
【实验方法】
(1)控制变量法:
①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的关系,控制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改变物块
对接触面的压力,比较压力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离婚合同程序执行细节解析版B版
- 2024年环保节能产品采购与供应合同样本2篇
- 2024年中小企业劳动合同法免除实施细则合同范本3篇
- 2024年太阳能发电系统安全防护与应急响应合同3篇
- 2024年度土方车租赁与物料运输一体化合同3篇
- 2024年企业高管劳动合同3篇
- 2024年私人定制离婚合同范本版B版
- 2024年度矿山机械台班费用支付及合同解除条件合同范本3篇
- 2024年消防电源设计与施工合同
- 2024土方运输工程环保达标承包服务合同3篇
- 中国当代文学专题-003-国开机考复习资料
- 预防校园欺凌主题班会课件(共36张课件)
- 24春国家开放大学《教育心理学》终结性考核参考答案
- 基于PLC的热水箱恒温控制系统
-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思考题(附答案)
- (新版)征信知识竞赛基础题库(500题)
- 高速公路施工安全布控图
- _越南会计科目编码及定义(越_中_英文)对照表
- 民主推荐测评满意率测评表(样表)及汇总表
- 2020年提高TPO防水卷材一次验收合格率青春飞扬QC小组
- 最新自来水公司抄表员先进事迹材料-范文精品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