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01期末实验题汇总TOC\o"1-1"\h\u【题型1力的作用效果】 1【题型2弹力】 2【题型3重力】 4【题型4滑动摩擦力】 6【题型5量筒的使用】 8【题型6用天平测量质量】 9【题型7测量物质的密度】 10【题型8小孔成像】 12【题型9光的反射】 13【题型10平面镜成像】 15【题型11光的折射】 16【题型12凸透镜成像规律】 18【题型13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20【题型14声音的特性】 21【题型15探究隔音材料的性能】 23【题型16长度与时间的测量】 24【题型17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 26【题型1力的作用效果】1.小闽用如图所示实验验证力的三要素对力的作用效果的影响。把一个钢片固定在水平桌面上,在钢片施加一个力(F1<F2),通过钢片受力发生的形变来研究问题。
(1)通过比较A和C中钢片的形变程度,可以发现: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有关。(2)通过比较A和中钢片的形变程度,可以发现: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作用点有关。通过比较A和D中钢片的形变情况,可以发现: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有关。2.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呢?为了探究这个问题,小明做了一个实验,主要实验步骤如图所示,将一个弹性较好的钢片固定在桌边,在钢片上用细线挂规格相同的钩码。(1)实验时,通过(选填“钩码的数量”或“钢片的弯曲程度”)来反映力的作用效果,这种物理研究方法是。此实验也可以说明力能改变物体的(选填“形状”或“运动状态”);(2)比较甲、乙两图,可得出结论: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有关;(3)比较乙、丙两图,小明得出结论: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有关。该结论(选填“可靠”或“不可靠”),理由是。【题型2弹力】3.如图甲是物理实验中常用的测量工具——弹簧测力计。请回答下面问题:(1)弹簧测力计的制作原理是;(2)弹簧测力计所测的力不能超过它的;(3)小明用弹簧测力计直接测量铁块所受的重力,读数如图乙所示:测完后他发现了问题,问题是;如果要改正问题,他要(选“A”或“B”):A.把刻度板向上拉,指针对准零刻度线
B.把刻度板向下拉,指针对准零刻度线用调整好后的此弹簧测力计测量铁块所受的重力,铁块所受的重力应为N。4.在学习了弹力及弹簧测力计的相关知识后,小红同学发现,弹簧测力计的刻度是均匀的,由此她想探究“弹簧的伸长与所受拉力的关系”,于是她采用了图一的装置进行了探究。(1)要完成实验,除了需要如图一所示的铁架台,一根两头带钩的弹簧,若干相同的钩码(已知每个钩码重0.5N)以外,还需要的测量仪器是;(2)通过实验,小红同学收集了弹簧受到大小不同的拉力F以及所对应的弹簧长度L,并在坐标纸上绘制了图二的图象。分析图象可知:①该弹簧的原长L0为cm,当弹簧受到2N的拉力时,弹簧伸长量ΔLcm;②可以得到的实验结论是;(3)若用该弹簧制作一只弹簧测力计,其量程是N。5.小丽利用如图所示的器材探究弹簧的伸长量与它受到的拉力的关系。(1)要完成实验,除了如图甲所示一根两头带钩的弹簧、若干相同的钩码(每个钩码重力已知)、铁架台以外,还需要的一个测量仪器是;(2)进行实验后小丽记录数据如下表,表格中未填写的一项栏目是;拉力(钩码总重)F/N01234567弹簧长度L/cm2.102.502.903.303.704.104.505.30________________00.400.801.201.602.002.403.20(3)请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在图乙中作出“弹簧的伸长量与拉力关系”的图像;(4)由表可知,最后一次实验中弹簧的长度变化与前几次规律不同,这是因为();A.弹簧太硬了 B.弹簧超出了弹性限度 C.所挂钩码太轻(5)通过分析,可得出结论:在弹簧弹性限度内,;(6)小丽又对两根长度相同粗细不同的弹簧进行研究,记录弹簧受到的拉力大小F和弹簧的长度L,根据多组测量数据做出的图线如图丙所示。①B弹簧的原长为cm,当在B弹簧上悬挂重为10N的物体时,弹簧B的伸长量为cm;②分别用这两根弹簧制成弹簧测力计,则用弹簧(选填“A”或“B”)制成的测力计测量的精确程度更高。【题型3重力】6.利用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重力的大小跟质量的关系,把钩码逐个挂在弹簧测力计上,分别测出它们受到的重力,并记录在表中。钩码数/个123456质量m/kg0.050.10.150.20.250.3重力G/N0.51.01.52.53.0(1)本实验中多次测量的目的是(选填“寻找普遍规律”或“求平均值减小误差”)。(2)第4次弹簧测力计示数如图甲所示请填入表格并根据表格信息,在图乙所示直角坐标系中作出物体重力G随质量m变化的关系图象。(3)根据图象可以得出结论:物体受到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选填“正比”或“反比”)。7.某物理小组在探究“物体所受重力大小与物体质量关系”和“探究重力方向”实验中,进行了如下的实验测量和操作:(1)其中在探究“物体所受重力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关系”时,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实验次序012345被测物体无物体1物体2物体3物体4物体5物体质量00.10.20.30.40.5所受重力00.981.962.943.924.90①在该实验探究过程中,需要的测量工具有弹簧测力计和;②分析上表中的实验数据可初步得出的实验结论是;③根据上表中测量的实验数据分析图甲,其中能正确描述物体所受的重力与质量关系的图像是(填字母);(2)在探究重力方向时,采用的实验装置如图乙所示,将该装置放在水平桌面上后,缓慢改变木板M与桌面的夹角,会观察到悬线OA的方向(选填“变化”或“不变”);如果剪断悬线,则原来静止的小球将会(选填“竖直”或“垂直于木板M”)下落。8.在探究“重力的大小跟质量的关系”实验中,老师给不同小组提供了相同规格及标度相同的透明坐标纸(如图甲),随机提供绿豆、红豆或黄豆一包(每组只有一种豆类);(1)在处理数据时(选填“能”或“不能”)使用其它小组的数据用在自己的的图象中;分析图象是一条经过原点的直线,说明“物体所受重力大小与质量成”;(2)有小组提出可以将绿豆和黄豆两组数据的透明坐标纸进行重叠后,观察绘制的图象,图线可能是图乙中,以此判断重力与物质种类的关系;(已知)(3)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老师提出把弹簧测力计改装成测量液体的密度秤。小明一组用同一小桶分别盛满不同的液体(图丙),用弹簧测力计测出小桶的重力为1N,装满水后总重力为3N,再装满另一液体时示数为4.4N,则液体密度为;该密度秤的“0”刻度线应标注在N刻度线处,所测液体密度最大值为;(4)以下能使上一问中密度秤测量精度更高一些的是______。A.增加小桶的重力 B.增加小桶的体积C.减小小桶的重力 D.减小小桶的体积【题型4滑动摩擦力】9.为了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小方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将同一木块的同一接触面分别放在粗糙程度不同的两块水平长木板上进行实验,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木块在水平长木板上匀速运动过程中所受滑动摩擦力的大小。(1)比较乙、丙两次实验,是为了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是否有关:(2)比较甲、丁两次实验,发现甲实验中弹资测力计的示数大于丁实验中弹资测力计的示数,小方由此得出结论:滑动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积的大小有关。你认为他的结论是否正确?理由是。10.在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的实验中,所用装置如图所示。(1)从弹簧测力计直接读出的是对木块的拉力大小,实验中需要用测力计拉动木块作运动,原因是;(2)拉动木块前,应将测力计沿方向放置,然后进行调零;(3)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相关试验后,再将长木块侧放和竖放在木板上进行实验。分析和对比长木块侧放和竖放两种情况下对应的数据,是为了验证下列猜想的___________;A.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运动的速度大小有关B.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C.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的大小有关D.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积大小有关(4)交流评估时,某实验小组提出:实验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不容易稳定。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A.木板的长度太长 B.木块与木板的接触面积太大C.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太大 D.木板的粗糙程度不均匀11.小宇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他记录的部分实验数据如表所示:序号接触面情况接触面所受压力F压/N弹簧测力计F拉/N1木板42木板61.83木板82.44棉布62.45毛巾62.8(1)为了测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小宇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匀速拉动木块,根据可知,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就等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第1次测量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如图甲,其读数为N;(2)通过分析序号为2、4、5的三组实验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3)某次实验中拉动木块由静止到匀速直线运动的过程中,弹簧测力计对木块的拉力F随时间t的变化图像如图乙所示,其中0~3s木块处于静止状态,当拉力是1.8N时,①木块所处的运动状态是;A.始终静止;B.始终做匀速直线运动;C.可能静止;D.可能匀速直线运动。②木块受到的摩擦力是N。12.为了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小轩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步骤一:小轩用水平向左的力F拉动平板小车1,在4秒钟内观察拉力传感器的示数变化,并绘制了如图乙所示的图像。(1)在步骤一中,当平板小车1开始运动时,铁块受到的摩擦力为N;并画出铁块(用“·”表示铁块)水平方向上的受力示意图。()步骤二:如图丙,换用上表面比平板小车1光滑的平板小车2,用电动机水平向左拉动平板小车2,并用弹簧测力计竖直向上拉铁块,读弹簧测力计和拉力传感器的示数并记录在表格中(拉线足够长);表1:实验次数铁块重力/N弹簧测力计示数/N拉力传感器示数/N1401.6240.51.4341.0441.51.0(2)步骤二第1次实验中拉力传感器的示数比步骤一时小,由此我们可知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有关;(3)步骤二第3次实验时小轩忘记记录拉力传感器的示数了,请你通过分析表1中数据,帮他填上该数据为N。(4)比较步骤二的实验数据,我们可以得到的结论是:。【题型5量筒的使用】13.甲、乙两同学分别用量筒测量一个石块的体积,甲同学的做法是先向量筒里注入适量的水,记下水的体积,然后轻轻放入石块,使量筒里的水浸没石块,记下此时水及石块的总体积,最后计算石块的体积为。乙同学的做法是先将石块置于量筒中,然后往量筒中注入水,使水浸没石块,记下水和石块的总体积,然后取出石块,记下取出石块后水的体积,最后计算石块的体积为.
(1)若是你做此实验,会选择(选填“甲”或“乙”)同学的做法;(2)如果甲同学的实验读数如图所示,则这个石块的体积是;(3)如果甲同学在读数时,是俯视读数所得,是仰视读数所得,则甲同学测得的这个石块的体积将(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石块的真实体积.14.如图所示,某同学用量筒、足够多的水,一块铁块和细线,测量某一木块的体积,实验的步骤如下。(细线体积忽略不计)A.往量筒内倒入适量的水B.记录下水的体积V1C.用细线拴住铁块,轻轻放入量筒内水中,并使之全部浸没,记下铁块和水的总体积V2D.取出铁块,用细线把铁块和木块捆在一起浸没在量筒内的水中,记下此时的总体积V3E、计算出木块的体积(1)以上步骤中可以省去不做的是;(填步骤前的字母)(2)根据如图所示量筒的示数,可得出铁块的体积为cm3,木块体积为cm3;(取整数)(3)若木块具有一定的吸水能力,考虑此因素你认为木块体积的测量值比真实值应。(选填“偏小”或“偏大”)【题型6用天平测量质量】15.小明同学在用天平测物体质量的实验中:(1)首先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将游码归零,发现如图甲所示情况调节;天平平衡后,小明按图乙所示的方法来称量物体的质量,存在的错误是;(2)小明重新进行正确的操作,天平平衡后,托盘中砝码的质量和游码的位置如图丙所示,则物体的质量为g。16.在“使用天平测量液体质量”的实验中:(1)将天平放置于上,将游码拨至标尺左端零刻度线处,分度盘指针如图1所示,则应将平衡螺母向调节,直到指针静止时指在分度盘的中央;(2)正确调节后,将空烧杯放在左盘,用镊子向右盘加减砝码,当把砝码盒里最小的砝码放在右盘,发现指针指向分度盘的右侧,接下来正确的操作是:取下最小砝码,并,直到天平再次平衡;(3)测量结束后,小丽发现使用了沾有污渍的砝码,则所测烧杯质量(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4)改正后,测得空烧杯质量为28g,测得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如图2所示,则杯中液体的质量为g。17.小明利用天平测一物体的质量时:(1)他应将天平放在水平工作台上,先将游码移至标尺左端的。接着若发现指针的位置如图所示,则他应将平衡螺母向(选填“左”或“右”)调节,从而使天平横梁在水平位置平衡;(2)小明在称量过程中,如图所示犯了两个错误,请你写出其中一个错误操作:;(3)托盘天平调节好以后,在称量物体质量时,发现在右盘中放入最小的砝码后指针仍指在分度盘正中刻度线的左方,这时应当()A.把右端的平衡螺母向左移
B.把右端的平衡螺母向右移C.把游码向右移
D.换用大一些的砝码(4)规范操作后,经调节天平横梁再次平衡后,所用砝码和游码位置如图3所示,那么小明所称量物体的质量是g;(5)在用托盘天平测量质量的实验中,如果使用了沾有污渍的砝码,则测量值(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题型7测量物质的密度】18.某实验小组想测量某种盐水的密度,但发现实验室中天平的砝码磨损严重,于是又找来两个有刻度的注射器、两个完全相同的烧杯、适量水等器材,其实验操作过程如下:(1)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把游码移到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静止时,天平的指针如图甲所示,应将平衡螺母向调节(选填“左”或“右”),直至天平平衡;(2)用注射器向两个烧杯中分别注入体积都为100mL的待测盐水和水;(3)将上述装有盐水和水的烧杯分别放在天平的左盘和右盘,天平不平衡;(4)调节游码,当天平再次平衡时,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丙所示,游码在标尺上所对的刻度值g;(5)已知水的密度为,则烧杯中的待测盐水的质量是g,盐水的密度为。19.小强想测量一小石块的密度,可身边的器材只有:天平(含砝码)、烧杯、细线、水和小石块。(1)将托盘天平放在桌面上,调节天平使横梁平衡。在烧杯中放入适量的水,用细线拴住小石块,将小石块浸没水中,在水面达到的位置上做标记,用天平测出水、小石块和烧杯的总质量。(2)在用天平测量过程中,在右盘从大到小加减砝码,当加到最小的砝码后,观察到指针静止在如图甲所示的位置,接下来的操作是,直至天平水平平衡。(3)将小石块从水中取出,用天平测出剩余水和烧杯的总质量。向烧杯中加水到标记处,再用天平测出此时。(4)实验过程如图乙所示,小石块的质量(用所测物理量的字母表示)。(5)设水的密度为,则小石块体积的表达式:(用所测物理量的字母表示),小石块密度的表达式:(用所测物理量的字母表示)。(6)如步骤(3)中取出小石块时带走了一些水,小强所测的小石块质量(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小石块的真实质量。20.学完密度的知识后,文立想知道所喝的早餐奶的密度。于是和小明到实验室,分别用不同的器材进行了测量。(1)文立利用天平(含砝码)、量筒、烧杯测量早餐奶的密度过程如下:①将天平放在实验室规定位置,游码移至标尺左端的,调节,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这时横梁平衡;②在烧杯中倒入适量的早餐奶,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早餐奶的总质量为76.2g;将烧杯中的早餐奶的一部分倒入量筒中,如图甲所示,则量筒内早餐奶的体积是;③再用天平测出烧杯和剩余早餐奶的质量,砝码和游码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则量筒中早餐奶的质量为g;④经过计算可知,早餐奶的密度为。(2)实验中小明发现自己桌上没有量筒,思考了一会儿后,他利用天平、水(水的密度用表示)、两个完全相同的烧杯测量早餐奶的密度,操作过程如下。①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再将两个烧杯分别装满水和早餐奶;②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水的总质量:③用天平测出。请你根据他测得的物理量计算出早餐奶的密度表达式。(用所测物理量的字母表示)【题型8小孔成像】21.小明用易拉罐自制了一个简易针孔照相机,做小孔成像实验。(1)如甲图所示,他将易拉罐盖子去除,在底部中心钻个小孔,AB为两端开口的圆形纸筒,用半透明塑料薄膜将A端蒙住,然后将纸筒插入易拉罐观察。为便于观察研究,应将()端插入易拉罐,利用它观察窗外景物时,人眼应对着(薄膜/小孔)进行观察,可观察所成的像。(2)小明同学如果采用LED灯研究像的性质,下列形状的LED光源最合适的是______;A.C形 B.T形 C.X形 D.P形(3)小明同学又制作了挖空的硬纸板,如乙图所示,大小正方形孔的边长分别约2mm和5cm,他将纸板抓在手中对着太阳,调节纸板观察地面上的光斑,下面四幅图中光斑的大小形状符合实际的是,小明在实验中发现有时光斑呈椭圆形,则原因可能是:。A.
B.
C.
D.22.某校物理社团开展了用双纸筒做小孔成像实验的活动,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将右端开口的粗纸筒和两端开口的细纸筒嵌套在一起,粗纸筒的左端中央截一个小孔,细纸筒的右端蒙上一层半透明纸片做光屏。小孔所成像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小明所在小组提出了以下猜想:猜想一:所成像的大小可能与烛焰大小有关;猜想二:所成像的大小可能与蜡烛到小孔的距离有关;猜想三:所成像的大小可能与小孔到光屏的距离有关;请回答下列问题:(1)将装置正对点燃的蜡烛(如图所示),前后移动细筒,在光屏上会看到蜡烛火焰的(选填“正立”或“倒立”)的像。为了在光屏上得到明显的像,该实验最好在较(选填“亮”或“暗’)的环境下进行;(2)为了验证猜想二,小明在设计实验时应注意保持、不变,这种物理方法叫做;(3)小明用同一支蜡烛实验,且保持蜡烛到小孔的距离不变,多次改变小孔到光屏的距离,测出了烛焰像的高度,记录数据如下表:小孔到光屏的距离s/cm7.510.012.515.0像的高度h/cm1.52.02.53.0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当蜡烛到小孔的距离保持不变时,小孔离光屏越远,所成的像越;(4)实验过程中小明发现,烛焰的大小十分不好控制,而且不便确定像的左右是否相反,请你帮助小明改进实验:。【题型9光的反射】23.如图所示是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装置:把一个平面镜M放在水平桌面上,把一块硬纸板ENF立在平面镜上,其中硬纸板E和F可沿ON对折。(1)硬纸板ENF和平面镜的位置关系是(选填“一定垂直”“一定不垂直”或“可以垂直也可以不垂直”);(2)若将纸板F部分向后折,目的是探究。此时反射光线的位置(填“发生”或“不发生”)变化;(3)多次改变入射角,在纸板上画出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但不好区分哪条反射光线与哪条入射光线对应。为了避免这一问题出现,实验时你的做法是。24.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装置如图,平面镜M的上方竖直放置一块附有量角器的白色光屏,它由可以绕ON折转的E、F两块板组成。入射角30°45°60°反射角30°45°60°(1)让一束光沿着E板射到镜面的O点,由于光在E板发生(选填“镜面”或“漫”)反射,从光屏前不同方向都可以看到E板上光线AO的径迹;(2)转动F板,当它与E板共面时,F板上可找到反射光找OB,它与入射光线AO分别位于两侧,这时将F板向前或后折。在F板上(选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线OB,说明(3)右表记录了光以不同角度入射时对应的反射角。根据数据可推断,若入射光线与平面镜的夹角为70°入射,则对应的反射角为度。25.小芳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光的反射定律”实验。(1)实验时先把一个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将半圆形可折转光屏平面镜放置;(2)组装好实验器材后,打开激光笔,让光线贴着光屏射向平面镜,可以观察到如图所示现象,则此时的入射角为度;(3)为了验证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可将半圆形可折转光屏的右侧一半(填方向)折转,观察反射光线能否在右侧半圆形光屏上显示;(4)小芳多次改变入射角的大小,记录入射角和反射角如表所示。在与同学交流时她发现根据表中数据得出的结论和其他同学的结论并不一致,请你分析小芳同学所得结论与其他同学不一致的原因可能是。次数12345入射角20°30°40°50°60°反射角70°60°50°40°30°【题型10平面镜成像】26.某同学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取两段等长的蜡烛A和B,点燃蜡烛,观察玻璃板后的像,如图1所示:(1)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2)沿水平桌面移动蜡烛B前应先点燃蜡烛(填“A”或“B”),但无论怎样移动B,始终不能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3)改正后,再次移动蜡烛B直到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为止,这样做的目的既确定了像的位置又验证了;(4)移去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填“能”或“不能”)承接到蜡烛A的烛焰的像。(5)测量视力时,利用平面镜成像特点可以节省空间。如图2所示,让被测者面对着镜子背对视力表,此人看到视力表的像离她的距离是m。27.如图所示,甲图是小明利用相同的两根蜡烛A和B,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装置。(1)实验时,不采用平面镜而采用透明玻璃板,目的是;(2)实验时,在竖立的玻璃板前放一支点燃的蜡烛A,小明同学应在(选填“M”或“N”)侧观察蜡烛A经玻璃板所成的像;小明要探究平面镜所成的像的大小与物的大小的关系,接下来小明的操是:。这种实验探究思想渗透的方法是:(选填“控制变量法”“转换法”或“等效替代法”);(3)实验中,在蜡烛A的像的位置上放置一块光屏,光屏上(选填“能”或“不能”)呈现蜡烛A的像,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选填“虚”或“实”)像;(4)如图乙所示,经过三次实验,记录的像、、与物A、B、C对应的位置,并对乙图相应各点进行连接、量取、数据处理比较,可以得到的结论是:(写一条即可)28.如图所示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1)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光的(选填“反射”或“折射”);选择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进行实验的目的是能够确定;(2)在如图所示的玻璃板前放一只棋子A,可以观察到玻璃板另一侧出现棋子A的像,在像的位置放一光屏,发现光屏上不能承接到像,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选填“实”或“虚”)像;(3)用大小完全相同的棋子B在玻璃板后面移动,人眼在玻璃板(选填“前面”或“后面”)观察。如果棋子B与看到的像重合,则B所在位置即为的位置;并可以初步判断像和物的相同。【题型11光的折射】29.如图是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时的光路,实验中发现,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的两侧,经过多次实验并记录了如下数据。入射角α15°30°45°60°反射角β15°30°45°60°折射角γ11.3°22.1°35.4°40.9°结合光路图,分析表格中的数据,可得出结论:(1)光从空气斜射到水面时,将同时发生和现象;(2)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当入射角为15°时,折射角为;不断增大入射角,折射角也随之增大,且折射角(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入射角;(3)若一束光以35.4°的入射角从水斜射入空气中时,其折射角是,这说明在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是,不断增大入射角,折射角也随之增大,其中先接近90°的是。30.某同学在做“探究光的折射特点”的实验,如图所示是一束激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时的光路,实验中发现,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的两侧,通过多次实验还得到如下表所示的数据:入射角α0°15°30°45°60°反射角β0°15°30°45°60°折射角γ0°11°22.1°35.4°40.9°分析光路图和表中数据,可得出结论:(1)光从空气斜射到水面时,将同时发生和现象;(2)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大小关系为;(3)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折射角(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入射角。当光从空气垂直射入水中时,折射角的度数为;(4)若一束激光沿CO方向从水中射入空气,则激光在空气中传播的光路是(选填“OA”或“OB”);此时的折射角大小等于(选填“α”“β”或“γ”)。31.小明利用图甲所示装置探究“光的折射特点”。(1)甲图中一束光从空气射入水中,各个方向的同学都能观察到此现象,是因为光发生了反射;(2)小明把光屏F绕ON向后折,如图乙所示,此时在NOF面上看不到折射光线,此时,折射光线(选填“存在”或“不存在”)。为了进一步研究,小明将纸板沿PQ剪开,将纸板的上半部分向后折,如图丙所示,发现在纸板右侧的(选填“上部”或“下部”)会看到折射光线.此实验现象说明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选填“在”或“不在”)同一平面内;(3)小明多次实验得出表中数据,根据数据可知:若入射角增大,折射角将;实验序号1234入射角15°30°45°60°折射角11°22°33°44°(4)当光从空气垂直射到水面时,折射角等于度;(5)小明多次改变入射角的大小进行实验的目的是。【题型12凸透镜成像规律】32.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凸透镜焦距为。(1)实验前,要调整烛焰、凸透镜、光屏高度,使三者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其目的是;(2)如图所示,光屏应在(选填“①”“②”或“③”)区域移动,才能得到倒立、(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实像;(3)把蜡烛向左移动,凸透镜的位置保持不变,应把光屏向(选“左”或“右”)适当调节,才能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倒立、(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实像;(4)接下来改用焦距为15.0cm的凸透镜继续进行实验,如果不改变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要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应把光屏向(选填“左”或“右”)适当调节;(5)在探究凸透镜成像时,如果用白纸把凸透镜的一半遮挡住,光屏上(选填“能”或“不能”)形成烛焰完整的像。33.用焦距为15cm的凸透镜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中:(1)用凸透镜看远处物体时,可以看见缩小的像,用凸透镜看课本上的字时,能看见放大的像。由此可以猜想:凸透镜成像的特点可能与有关;(2)点燃蜡烛,调整光具座上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凸透镜和光屏三者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这样做的目的是;(3)将蜡烛放在10cm刻度线处,将光屏移动到如图甲所示的位置,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像,此时像的性质是、的实像;(4)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移动到30cm刻度线处,若想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应把光屏向(选填“左”或“右”)移动,像的大小将(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5)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移动到40cm刻度线处,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在光屏上都找不到清晰的像,在凸透镜的右侧,会透过凸透镜观察到像,像的特点如乙图中的。(选填乙图中数字序号)34.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如图乙所示。(1)由图甲可知该凸透镜的焦距是cm。实验时,首先调节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上,其目的是;(2)如图乙所示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小明将蜡烛移至10cm刻度线时,移动光屏出现倒立、缩小的(填“实”或“虚”)像;如果将蜡烛移至45cm刻度线时,他通过凸透镜看到光源的(填“倒立”或“正立”)、放大的虚像;(3)实验时,蜡烛随着燃烧而变短,光屏上的像将向(填“上”或“下”)移动。为了避免此情况,小明用9个红色的发光二极管按“F”字样镶嵌排列在白色方格板上替代蜡烛作为光源,又用同样的白色方格板做成光屏,同学们对小明使用的实验装置进行如下评价,其中错误的是;A.与烛焰相比,实验使用的光源不会晃动,光屏上所成的像比较稳定B.光源镶嵌在白色方格板上,用同样的白色方格板做光屏,便于比较像与物的大小C.零刻度线刻在光具座标尺的中央,可直接测出物距和像距D.若凸透镜的焦距未知,则利用此实验装置不能测量凸透镜的焦距(4)光源“F”放在距透镜35cm刻度线处,其大小如图丙所示,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50cm刻度线上。如果用遮光罩将凸透镜的上半部分罩住,则光屏上所成的像。35.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1)如图甲,若将蜡烛向左移动少许,光屏上的像变模糊。若要再次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可采用下列方法:①若移动光屏,则应将光屏向左移动;②若不移动光屏,则可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再放上一个焦距合适的远(选填“近视镜”或“远视镜”);(2)如图乙,线段AB为凸透镜成像的物距倒数和像距倒数的对应关系,则此凸透镜焦距为;(3)小明在实验过程中不断移动烛焰位置,观察到如图丁中①至⑥的六种烛焰清晰的像,请按蜡烛到凸透镜距离由远到近所得到的6个像进行排序,正确顺序为;(4)他还想利用发光字母来探究凸透镜成像时上下、左右的位置关系,图戊中的4个字母适合做光源的有个;(5)若固定蜡烛与光屏间的距离为L0不变,只移动凸透镜。设蜡烛与凸透镜第一次成清晰像所在位置A间的距离为L,如图所示,则该透镜焦距fL(选填“>”、“<”或“=”),凸透镜移动过程中,设第二次成清晰像的位置为B,则前后两次成清晰的像所在位置A、B之间的距离(用L0、L表示);【题型13声音的产生与传播】36.小强同学在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时,做了下面的实验;(1)如图甲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可观察到乒乓球被弹开,这说明了。(2)如图乙所示,将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将听到响铃的声音,并由此推理可以得出不能传声。(3)将正在响铃的闹钟用塑料袋包好。放入水中,仍可以听到铃声,说明水可以。37.如图所示是“探究声音的产生”的实验装置。(1)如图甲所示,将系在细线上的乒乓球靠近音叉,用小锤敲击音叉的时候,既听到音叉发出的声音,又观察到乒乓球被。通过这个实验可以初步得出的结论是:声音是由物体的产生的。(2)乒乓球在实验中起到使音叉振动的作用,这种研究方法叫做。(3)若将图甲装置右侧再放一个音叉组成图乙的装置,并由宇航员带到月球表面做实验,敲击右侧的音叉时,会看到乒乓球不动,这说明声音不能在中传播。38.为了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小明和小华一起做了几个实验:小明把手放在喉咙处大声讲话,感觉喉头振动了;小华把发声的音叉放在水中,可以激起水花。(1)通过对上面的实验现象分析,你能得出的结论是:;(2)小华同学用手使劲敲桌子,发出很大的响声,但是他看到桌子几乎没有振动,为了使看到的实验现象更明显,你的改进方法是:;(3)小明、小华等同学在探究出上述问题之后,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声音是怎样从发声物体传播到远处的?针对这一问题,他们经过认真思考,提出了两种猜想:①声音要传播出去,需要什么东西做媒介;②声音要传播出去,不需要什么东西做媒介;如图,随着向外不断抽气,会听到铃声越来越小,让空气逐渐进入玻璃瓶,又会听到铃声逐渐变大.由此现象可以得出猜想(选填序号“①”或“②”)是正确的,此实验中,用抽气机抽气(选填“能”或“不能”)得到真空,实验的结论是通过(选填序号“A”或“B”)得出的结论。A.实验推理
B.实验验证【题型14声音的特性】39.为了探究声音的三个特性,实验小组同学用两把大小完全一样的钢尺和塑料尺分别进行了以下操作,如图所示;(1)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面,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同时观察钢尺振动的快慢;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再次拨动,使钢尺每次振动的幅度(振幅)大致相同:实验发现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越长,振动越慢;发出声音的音调越;由此可得出结论: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振动的有关;(2)保持钢尺伸出长度不变,用大小(“不同”或“相同”)的力拨动它伸出桌面的端部,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同时观察钢尺振动的快慢,从而得出了声音的响度与发声体的振幅有关;(3)把(2)步骤中的钢尺换成塑料尺,其它操作相同,听出了两次声音的不同;(4)以上探究方法叫,下列研究问题的方法不是采用这种方法的是。A.探究摆的等时性时,保持摆线长度和摆球质量相同B.用悬挂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乒乓球被弹开40.小华同学在探究音调和响度分别与什么因素有关时,做了以下实验:(1)如图甲所示,用硬纸片在钢锯齿上滑动,滑动速度越大,硬纸片振动的频率越,发出的声音的音调越,这说明音调是由决定的;(2)如图乙所示,用一只手将锯条压在桌沿上,用另一只手轻拨锯条一端,听其响度;再用力拨锯条,这时锯条的振幅(选填“变大”或“变小”),声音的响度(选填“变大”或“变小”),这说明响度与有关。当锯条伸出桌面超过一定长度时,虽然用同样的力拨动钢尺,却听不到声音,这是由于锯条振动的频率低于Hz;(3)小华用示波器来研究声音的特性,如图所示是几种声音输入到示波器上时显示的波形,其中音调相同的是,响度相同的是,从物理学角度来判断,属于噪声的是。41.小涵在学习吉他的过程中发现琴弦发出的声音音调高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她决定对此进行研究,经过和同学们讨论,她提出了以下几种猜想。猜想1:音调的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猜想2:音调的高低可能与琴弦的长度有关;猜想3:音调的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他们找到了下表所示的4种规格的琴弦,进行实验。(1)小涵在进行本次探究时还需要观察琴弦振动的(选填“振幅”“频率”);(2)为了检验上述猜想1是否正确,小涵选用编号A、B两种规格的琴弦进行实验,发现A琴弦振动慢,B琴弦振动快,根据以上现象可以得到结论:当琴弦的材料和长度相同时,琴弦的横截面积越大,音调越;(3)选择编号为B、D的琴弦进行探究时,小涵发现粗心的同学漏填了表中的数据。表中①的位置所缺的数据是,这是为了验证猜想(选填“1”“2”“3”);(4)在验证猜想2时,若选择B和C进行研究,并推理得出:琴弦越长,振动越慢,音调就越低的结论是否正确?,理由是。编号材料规格长度(cm)横截面积(mm2)A尼龙551B尼龙550.5C尼龙801D镍合金①0.5【题型15探究隔音材料的性能】42.噪声是一种严重的环境污染,小明学习了有关声音的知识后,对材料的隔音性能很感兴趣,于是他设计了如下实验进行探究:①搜集各种材料,如衣服、报纸、平装书、塑料袋、棉袜子等,由于不同材料的厚度不同,他对材料进行科学调整后,开始做实验;②把闹钟放到一个鞋盒里,将衣服盖在鞋盒上方,然后逐渐远离盒子直到听不见滴答声,记下此时人离盒子的距离;③分别将各种材料盖在鞋盒上方,重复以上实验,得到下表的数据:材料衣服报纸平装书塑料袋棉袜子听不见滴答声的实际距离/m2.12.83.75.21.2(1)小明设计的实验利用的原理是:离声源越远,听到的声音响度越(选填“大”或“小”);(2)根据小明的实验,以上几种材料中隔声性能最好的是;(3)根据小明所得数据可推知粗糙的材料比平滑材料隔声性能(选填“好”或“差”),如果再给你一块海绵材料,你认为其隔声性能与报纸相比,(选填“海绵”或“报纸”)隔声性能更好一点;(4)在噪声污染严重的环境里,“隔音”是有效的降噪方法之一。在控制噪声的方法分类中,“隔音”是在减弱噪声。43.在“制作隔音房间模型”跨学科实践活动中,小明用播放音乐的手机作为声源开展探究,他准备利用人刚听不到声音时人与声源的距离来进行比较材料的隔音性能。制作模型:在制作隔音房间模型中小明选用了纸板、棉布、塑料板、泡沫板等材料,制作时,应选择厚度的不同材料,制成规格相同的模型。比较时,小明保持手机发出声音的(选填“响度”或“音调”)相同;探究论证:把手机放置在不同材料制成的模型内,逐步远离声源,直至听不见手机的声音为止,数据如下;材料纸板棉布塑料板泡沫板距离/m7485通过上面的探究可以得出不同材料的隔音性能是的;小明在和同学们讨论时,同学们认为材料的隔音性能还与材料的厚度有关。对这个问题小明用生活中事例对问题进行了论证;比如:家中窗户玻璃的厚度越厚,其隔音效果越;同学们还发现:探究材料的表面粗糙程度不同;于是小明把塑料板加工成:两面光滑、一面光滑一面粗糙、两面粗糙三种;分别用三种材料制成下面四个模型,来探究材料的隔音性能与材料表面的粗糙程度是否有关;材料两面光滑一面光滑(光滑向外)一面光滑(光滑向里)两面粗糙距离/m8463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可发现材料的隔音性能与材料表面的粗糙程度;而且是材料的粗糙面向着声源处时隔音效果;【题型16长度与时间的测量】44.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需要测量长度、时间等物理量,请解答下列问题:(1)如图甲,测得圆柱体的直径为cm;(2)如图乙所示,停表所测的时间为s;(3)一条纸带薄厚均匀,若把纸带紧密地环绕在圆柱形铅笔上,如图丙所示,纸带环绕了n圈,则纸带的厚度是(用D1、D2和n的表达式表示)。如在实验时纸带没有紧密地环绕在铅笔上,会使测量值(选填“偏大”“不变”或“偏小”)。45.某同学想测量一根细铜丝的直径,他的实验步骤如下:A.将细铜丝拉直,用刻度尺测出细铜丝的长度;B.如图所示,将细铜丝紧密排绕在粗细均匀的圆铅笔上,并数出排绕在铅笔上的细铜丝的圈数n;C.用刻度尺测出铅笔上铜丝线圈的总长度;D.计算细铜丝的直径d。(1)以上步骤中,没有必要的步骤是(选填字母);(2)铜丝的直径(用所测量物理量的符号表示);(3)若铜丝缠绕松散,测得的铜丝直径比真实值(选填“偏大”或“偏小”)。46.酒后驾车是交通安全的巨大隐患,小科欲通过“测定反应速度”实验,来证明饮酒对神经系统会造成影响。小科和父亲分别作为测试者和被测试者,进行了如下实验。①②③第一次(cm)24.432.248.7第二次(cm)25.533.253.0第三次(cm)25.135.051.3[实验过程]如图所示,两人做好准备(刻度尺0刻度端朝下),小科突然松开直尺,被试者仅用拇指和食指将直尺夹住,记录被试者手指夹住处的刻度值。父亲分别在:①不饮酒,②饮300毫升啤酒,③饮1000毫升啤酒的三种状态下,分别各测试三次,测试数据如表所示。[实验分析](1)实验时,刻度尺0刻度端朝下,其目的是;(2)分析表中数据,可初步得出的结论是;(3)小常认为小科的实验缺乏说服力,为增强实验的可信度,该实验应如何改进。[科学解释]“测定反应速度”的反射弧为:眼→视神经→视觉中枢→躯体运动中枢→脊髓→脊神经→手指肌肉收缩。饮酒后人的神经系统的反应机能下降,从而使动作失去协调和准确性。【题型17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47.小明同学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小车沿斜面从A处由静止开始下滑,在A、B、C三处均有电子表显示时间(数字分别表示“时:分:秒”),用刻度尺可画出小车在不同路段的路程请你解答下列问题:(1)该实验的原理是;(2)根据图中信息,sAB=cm:;vAC=m/s;(3)在这个过程中,必须熟练使用计时工具,如果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测得的平均速度比真实值偏。(选填“大”或“小”)48.测物体的平均速度小雨用如图所示装置研究小车在斜面上的运动,测出如表数据。测量的物理量AB段AC段路程s/cm4080时间t/s35(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进行测量的;(2)实验中应使斜面的坡度较(选填“大”或“小”),原因是便于测量;(3)能说明小车在斜面上运动情况的图象是。A.B.C.D.49.如图所示,在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时,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并开始计时,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算出小车在各段的平均速度。
(1)该实验的原理是;(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选填“大”或“小”);(3)测得小车通过AB段时间,通过AC段时间,小车从A点运动到C点全程经过的路程为cm,小车在AB段的平均速度;在整个运动过程中小车做的是(选填“匀速直线运动”或“变速直线运动”);(4)下列图象中能正确反映小车在斜面上运动情况的是;A.
B.
C.
D.
(5)为了测量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小字让小车从B点由静止释放,测出小车到达C点的时间,从而计算出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他的做法是(选填“正确”或“错误”)的。50.如图所示,在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让小车从斜面A点由静止下滑,同时用秒表计时;(1)本实验的原理是;(2)秒表是本实验测量时间的工具,如图甲所示的秒表示数为;(3)实验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选填“陡”或“缓”),目的是便于测量时间;(4)某次实验中,测得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下滑到C点所用时间:tAC=1.6s,则小车在AC段的平均速度vAC=m/s;(5)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秒表,如果在小车到达C点前就停止计时,则会导致所AC段的平均速度vAC(选填“偏大”或“偏小”);(6)刘同学在无风的公路上骑共享单车,公路旁每隔1km就立着一个里程碑。为了测自己骑车的速度,他测出从标有数字“3”的里程碑位置骑到标有数字“12”的里程碑位置,共历时0.5h,则这一过程中他骑车的平均速度是km/h。
专题01期末实验题汇总TOC\o"1-1"\h\u【题型1力的作用效果】 1【题型2弹力】 3【题型3重力】 6【题型4滑动摩擦力】 10【题型5量筒的使用】 14【题型6用天平测量质量】 15【题型7测量物质的密度】 17【题型8小孔成像】 21【题型9光的反射】 23【题型10平面镜成像】 25【题型11光的折射】 28【题型12凸透镜成像规律】 30【题型13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35【题型14声音的特性】 37【题型15探究隔音材料的性能】 40【题型16长度与时间的测量】 42【题型17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 44【题型1力的作用效果】1.小闽用如图所示实验验证力的三要素对力的作用效果的影响。把一个钢片固定在水平桌面上,在钢片施加一个力(F1<F2),通过钢片受力发生的形变来研究问题。
(1)通过比较A和C中钢片的形变程度,可以发现: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有关。(2)通过比较A和中钢片的形变程度,可以发现: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作用点有关。通过比较A和D中钢片的形变情况,可以发现: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有关。【答案】大小B方向【详解】(1)[1]通过比较A和C中钢片的形变程度,可以发现:A中钢片弯曲程度比C中两个钢片弯曲程度小,因为A和C中力的方向和作用点相同,大小不同,故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有关。(2)[2]A和B中,力的大小和方向相同,作用点不同,通过比较A和B中钢片的形变程度,可以发现: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作用点有关。[3]A和D中力的大小和作用点相同,方向不同,通过比较A和D中钢片的形变情况,可以发现: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方向有关。2.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呢?为了探究这个问题,小明做了一个实验,主要实验步骤如图所示,将一个弹性较好的钢片固定在桌边,在钢片上用细线挂规格相同的钩码。(1)实验时,通过(选填“钩码的数量”或“钢片的弯曲程度”)来反映力的作用效果,这种物理研究方法是。此实验也可以说明力能改变物体的(选填“形状”或“运动状态”);(2)比较甲、乙两图,可得出结论: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有关;(3)比较乙、丙两图,小明得出结论: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有关。该结论(选填“可靠”或“不可靠”),理由是。【答案】钢片的弯曲程度转换法形状作用点不可靠没有控制力的作用点相同【详解】(1)[1][2][3]根据转换法,该实验通过钢片的弯曲程度来反映力的作用效果;实验也说明了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2)[4]比较甲、乙两图,发现力的作用点不同,力的作用效果不同,可得出结论: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作用点有关。(3)[5][6]探究力的作用点与力的大小的关系,应改变力的大小,保持力的方向和力的作用点不变,由乙、丙两图可知,实验中没有控制力的作用点相同,故该结论不可靠。【题型2弹力】3.如图甲是物理实验中常用的测量工具——弹簧测力计。请回答下面问题:(1)弹簧测力计的制作原理是;(2)弹簧测力计所测的力不能超过它的;(3)小明用弹簧测力计直接测量铁块所受的重力,读数如图乙所示:测完后他发现了问题,问题是;如果要改正问题,他要(选“A”或“B”):A.把刻度板向上拉,指针对准零刻度线
B.把刻度板向下拉,指针对准零刻度线用调整好后的此弹簧测力计测量铁块所受的重力,铁块所受的重力应为N。【答案】(1)见解析(2)量程(3)指针没指在零刻度线上B1.8【详解】(1)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量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2)使用弹簧测力计时需要注意,所测的力不能超过它的量程。量程是弹簧测力计能够测量的最大值。如果施加的拉力超过了量程,弹簧可能会因为过度伸长而失去弹性,甚至发生塑性形变,导致弹簧测力计无法准确测量力的大小,甚至损坏。(3)[1]由图甲可知,指针没有对准零刻度线,则没有校零,故问题是没有校零。[2]图中使用的弹簧测力计的校零方法:移动刻度板,应向下轻拉刻度板让指针对准零刻度线,故选B。[3]由图甲可知,测力计的分度值为0.2N,没挂重物时读数为0.4N;由图乙知,调整前测得铁块重2.2N,则铁块的实际重力为2.2N-0.4N=1.8N4.在学习了弹力及弹簧测力计的相关知识后,小红同学发现,弹簧测力计的刻度是均匀的,由此她想探究“弹簧的伸长与所受拉力的关系”,于是她采用了图一的装置进行了探究。(1)要完成实验,除了需要如图一所示的铁架台,一根两头带钩的弹簧,若干相同的钩码(已知每个钩码重0.5N)以外,还需要的测量仪器是;(2)通过实验,小红同学收集了弹簧受到大小不同的拉力F以及所对应的弹簧长度L,并在坐标纸上绘制了图二的图象。分析图象可知:①该弹簧的原长L0为cm,当弹簧受到2N的拉力时,弹簧伸长量ΔLcm;②可以得到的实验结论是;(3)若用该弹簧制作一只弹簧测力计,其量程是N。【答案】刻度尺24见解析0~2.5【详解】(1)[1]钩码的重力已知,因此不需要测量,实验中要测量的是弹簧的伸长量,而长度的测量工具为刻度尺,所以需要刻度尺。(2)①[2][3]当弹簧所受的拉力为0时弹簧的长度为原长,由图二可知弹簧的原长L0为2cm;且当弹簧受到2N的拉力时,弹簧的长度L为6cm,则ΔL=L−L0=6cm−2cm=4cm②[4]分析图二中的数据,拉力在2.5N内,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越长,可以得到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量ΔL与它所受到的拉力F成正比。(3)[5]根据图二可以分析当超过2.5N时,弹簧的伸长量ΔL与它所受到的拉力F不成正比,因此可以断定用该弹簧制的弹簧测力计的量程是0~2.5N。5.小丽利用如图所示的器材探究弹簧的伸长量与它受到的拉力的关系。(1)要完成实验,除了如图甲所示一根两头带钩的弹簧、若干相同的钩码(每个钩码重力已知)、铁架台以外,还需要的一个测量仪器是;(2)进行实验后小丽记录数据如下表,表格中未填写的一项栏目是;拉力(钩码总重)F/N01234567弹簧长度L/cm2.102.502.903.303.704.104.505.30________________00.400.801.201.602.002.403.20(3)请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在图乙中作出“弹簧的伸长量与拉力关系”的图像;(4)由表可知,最后一次实验中弹簧的长度变化与前几次规律不同,这是因为();A.弹簧太硬了 B.弹簧超出了弹性限度 C.所挂钩码太轻(5)通过分析,可得出结论:在弹簧弹性限度内,;(6)小丽又对两根长度相同粗细不同的弹簧进行研究,记录弹簧受到的拉力大小F和弹簧的长度L,根据多组测量数据做出的图线如图丙所示。①B弹簧的原长为cm,当在B弹簧上悬挂重为10N的物体时,弹簧B的伸长量为cm;②分别用这两根弹簧制成弹簧测力计,则用弹簧(选填“A”或“B”)制成的测力计测量的精确程度更高。【答案】(1)刻度尺(2)弹簧的伸长量Δl/cm(3)(4)B(5)弹簧的伸长量与所受拉力成正比(6)510A【详解】(1)实验中需要测量弹簧的长度,因此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是刻度尺。(2)由第一次实验可知,此时拉力为0,弹簧应处于原长,没有被拉伸,此时弹簧的伸长量为0,所以未填写的一项栏目表示的是弹簧的伸长量。(3)将表中各点描在图中对应的位置,再用光滑的曲线将各点连接起来,如图所示:(4)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量随拉力的增大而增大,当超过了这一限度,就不在成比例增加。最后一次实验中弹簧的长度变化与前几次规律不同,这是因为弹簧超出了弹性限度。故选B。(5)由(3)中所画的图像可知,是一条过原点的倾斜直线,说明在弹簧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量与所受拉力成正比。(6)[1][2]由图可知,拉力为0N时,A、B弹簧的长度为5cm,即A、B弹簧的原长都是5cm。当B弹簧的拉力为10N时,弹簧长度为15cm,弹簧B的伸长量为15cm-5cm=10cm[3]由图可知,受到同样大小的拉力作用,A弹簧的伸长量大于B弹簧,所以A弹簧制成的弹簧测力计精确度较高。【题型3重力】6.利用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重力的大小跟质量的关系,把钩码逐个挂在弹簧测力计上,分别测出它们受到的重力,并记录在表中。钩码数/个123456质量m/kg0.050.10.150.20.250.3重力G/N0.51.01.52.53.0(1)本实验中多次测量的目的是(选填“寻找普遍规律”或“求平均值减小误差”)。(2)第4次弹簧测力计示数如图甲所示请填入表格并根据表格信息,在图乙所示直角坐标系中作出物体重力G随质量m变化的关系图象。(3)根据图象可以得出结论:物体受到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选填“正比”或“反比”)。【答案】寻找普遍规律2.0正比【详解】(1)[1]探究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中,多次测量的目的是为了避免实验的偶然性,寻找普遍规律。(2)[2]如甲图所示,弹簧测力的分度值为0.2N,读数为2.0N。[3]根据提供数据坐标上依次描出各点,用平滑的先把个点连接起来,如下图所示:(3)[3]由图象可知,这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是正比例函数的图像,故可以得出结论:物体受到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7.某物理小组在探究“物体所受重力大小与物体质量关系”和“探究重力方向”实验中,进行了如下的实验测量和操作:(1)其中在探究“物体所受重力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关系”时,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实验次序012345被测物体无物体1物体2物体3物体4物体5物体质量00.10.20.30.40.5所受重力00.981.962.943.924.90①在该实验探究过程中,需要的测量工具有弹簧测力计和;②分析上表中的实验数据可初步得出的实验结论是;③根据上表中测量的实验数据分析图甲,其中能正确描述物体所受的重力与质量关系的图像是(填字母);(2)在探究重力方向时,采用的实验装置如图乙所示,将该装置放在水平桌面上后,缓慢改变木板M与桌面的夹角,会观察到悬线OA的方向(选填“变化”或“不变”);如果剪断悬线,则原来静止的小球将会(选填“竖直”或“垂直于木板M”)下落。【答案】天平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B不变竖直【详解】(1)①[1]实验中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有质量与重力,所以测量工具为:弹簧测力计和天平。②[2]分析表中数据,物体所受的重力随质量的增加而增大,且重力与质量的比值是常数,说明: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③[3]因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故重力随质量的变化关系图像为过原点的直线,故选B。(2)[4][5]缓慢改变木板M与桌面的夹角a,悬线OA由于受重力的作用始终处于竖直方向,它的方向不变。因为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剪断悬线OA,则原来静止的小球将会竖直向下运动。8.在探究“重力的大小跟质量的关系”实验中,老师给不同小组提供了相同规格及标度相同的透明坐标纸(如图甲),随机提供绿豆、红豆或黄豆一包(每组只有一种豆类);(1)在处理数据时(选填“能”或“不能”)使用其它小组的数据用在自己的的图象中;分析图象是一条经过原点的直线,说明“物体所受重力大小与质量成”;(2)有小组提出可以将绿豆和黄豆两组数据的透明坐标纸进行重叠后,观察绘制的图象,图线可能是图乙中,以此判断重力与物质种类的关系;(已知)(3)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老师提出把弹簧测力计改装成测量液体的密度秤。小明一组用同一小桶分别盛满不同的液体(图丙),用弹簧测力计测出小桶的重力为1N,装满水后总重力为3N,再装满另一液体时示数为4.4N,则液体密度为;该密度秤的“0”刻度线应标注在N刻度线处,所测液体密度最大值为;(4)以下能使上一问中密度秤测量精度更高一些的是______。A.增加小桶的重力 B.增加小桶的体积C.减小小桶的重力 D.减小小桶的体积【答案】(1)不能正比(2)C(3)12(4)B【详解】(1)[1]在物理实验探究过程中,获取实验数据要尊重实验事实,因此不能使用其它小组的数据用在自己的图象中。[2]实验中,物体受到的重力与质量的比是一个定值,图像是一条经过原点的直线,即正比例函数图像,故物体所受重力大小与质量成正比。(2)由于在同一地点,物体受到的重力与质量成正比,即比值为一定值,重力与物质种类的关系无关,所以两种物质的重力与质量的图像是重合的,故AB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故选C。(3)[1]用弹簧测力计测出小桶的重力为1N,装满水后总重力为3N,水的重力为水的体积即桶的容积为再装满另一液体时示数为4.4N,则液体的质量为液体的密度为[2]没有装液体时,弹簧测力计示数为1N,故“0”刻度线应为1N处。[3]当弹簧测力计示数为最大5N时,对应的质量为液体的密度为故最大测量值为(4)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为0.2N,根据上述计算可知,该测量密度工具的分度值为桶的重力不影响分度值,而小桶的容积越大,分度值越小,精度越高,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故选B。【题型4滑动摩擦力】9.为了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小方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将同一木块的同一接触面分别放在粗糙程度不同的两块水平长木板上进行实验,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木块在水平长木板上匀速运动过程中所受滑动摩擦力的大小。(1)比较乙、丙两次实验,是为了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是否有关:(2)比较甲、丁两次实验,发现甲实验中弹资测力计的示数大于丁实验中弹资测力计的示数,小方由此得出结论:滑动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积的大小有关。你认为他的结论是否正确?理由是。【答案】(1)接触面粗糙程度(2)不正确没保持压力不变【详解】(1)乙、丙两次实验中,压力相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同,所以探究的是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2)[1][2]在甲、丁两次实验中,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压力不同,接触面积的大小不同,要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积大小的关系,应保持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和压力相同,只改变接触面积的大小,所以小华的结论不正确。10.在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的实验中,所用装置如图所示。(1)从弹簧测力计直接读出的是对木块的拉力大小,实验中需要用测力计拉动木块作运动,原因是;(2)拉动木块前,应将测力计沿方向放置,然后进行调零;(3)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相关试验后,再将长木块侧放和竖放在木板上进行实验。分析和对比长木块侧放和竖放两种情况下对应的数据,是为了验证下列猜想的___________;A.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运动的速度大小有关B.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C.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的大小有关D.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积大小有关(4)交流评估时,某实验小组提出:实验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不容易稳定。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A.木板的长度太长 B.木块与木板的接触面积太大C.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太大 D.木板的粗糙程度不均匀【答案】(1)匀速直线匀速直线运动时,拉力等于摩擦力(2)水平(3)D(4)D【详解】(1)[1][2]由二力平衡可知,只有当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拉力与摩擦力才是一对平衡力,二者的大小才相等,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等于滑动摩擦力。(2)弹簧测力计的拉力方向在水平方向上,当弹簧测力计水平放置时,才能减小由于弹簧自身重力对实验结果带来的误差,因此应在水平方向进行调零。(3)将长木块侧放和竖放在木板上进行实验,改变了木板与接触面的接触面积,压力大小、速度和接触面粗糙程度都不变,则探究的是滑动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积的关系。故选D。(4)A.木板的长短不会影响摩擦力的大小,所以不是造成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不容易稳定的原因,故A不符合题意;B.木块与木板的接触面积不影响摩擦力的大小,所以不是造成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不容易稳定的原因,故B不符合题意;C.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太大,只会使测量的准确度降低,不是造成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不容易稳定的原因,故C不符合题意;D.木板的粗糙程度不均匀,影响摩擦力的大小,会造成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不容易稳定,故D符合题意。故选D。11.小宇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他记录的部分实验数据如表所示:序号接触面情况接触面所受压力F压/N弹簧测力计F拉/N1木板42木板61.83木板82.44棉布62.45毛巾62.8(1)为了测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小宇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匀速拉动木块,根据可知,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就等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第1次测量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如图甲,其读数为N;(2)通过分析序号为2、4、5的三组实验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3)某次实验中拉动木块由静止到匀速直线运动的过程中,弹簧测力计对木块的拉力F随时间t的变化图像如图乙所示,其中0~3s木块处于静止状态,当拉力是1.8N时,①木块所处的运动状态是;A.始终静止;B.始终做匀速直线运动;C.可能静止;D.可能匀速直线运动。②木块受到的摩擦力是N。【答案】二力平衡条件1.0在压力一定时,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CD1.8N【详解】(1)[1][2]根据二力平衡条件可知,木块在水平方向上受到的拉力和滑动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由图甲可知,分度值为0.2N,读数为1.0N。(2)[3]通过分析序号为2、4、5的三组实验数据,压力相同,接触面越来越粗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教学毒素识别仪》课件
- 叠瓦癣的临床护理
- 教练式专业销售实战技巧培训课件
- 《信贷管理概论》课件
- 孕期巨细胞病毒感染的健康宣教
- 肛门湿疹的临床护理
- 探究铁及其化合物的氧化性和还原性课件好
- 课外活动组织方案计划
- 可转换债券协议三篇
- 地球大冒险运输协议三篇
- 皇帝的新装英语话剧剧本
- is620p系列伺服用户手册-v0.2综合版
- 差动保护培训技巧电气稿课件
- T-CIATCM 007-2019 中医药综合统计网络直报信息系统基本功能规范
-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常用字表-(3500字)
- 曲马多的临床应用课件
- 外科护理学门静脉高压
- 防止高空坠落伤害考试题及答案
- 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小学信息技术三年级上册教案
- DB37T 5127-2018 装配式建筑评价标准
- 带教老师评价模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