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届普通高中学校毕业年级教学质量检测(三)语
文试卷(含答案)
石家庄市2024年普通高中学校毕业年级教学质量检测(三)
语文
(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
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
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从以圈地、祭祀为起源,到对神仙境界的向往,基于对自然的获
得和再现,人们赋予园林实用且宏伟的意义。而后,它又成为文人生
活的布景、观照的对象,逐渐成为一种与诗画同构的艺术形式。
中国古代园林成熟阶段最显著的特征就是融入了诗意的内涵。以
诗意的表达和诗化的结构传达园林理想。东汉以来,一直到北宋,把
诗歌当作隐喻的做法颇为盛行。文人们试图在绘画中输入严肃的内容
时,就借用诗歌意境来表达。对绘画与诗歌结合所产生的情感需求,
是诗意在绘画空间中表达的最初渊源。诗和画可以相互转换的观念在
欧阳修之后、在以苏轼为中心的文人圈子里发展到了一个高峰。到了
南宋,诗画间共通共感的特性延伸至园林,园林不论从其场景布营,
还是观赏流线设置都以表现诗歌意象为本。南宋中晚期,新儒学的发
展开始影响艺术领域,新儒家、道家倡导以“道”来统摄宇宙间万事
万物的“器”,在思维上注重综合观照和往复推衍。各种艺术方式在
此时全面融合,突破界域,触类旁通,进一步铸就了中国古典园林得
以参悟于诗画艺术、形成“诗情画意”的独特品质。园居生活在此时
成为文人格物致知、观照自然的最佳方式。
南宋文人曾丰在《东岩堂记》写到,士大夫们喜爱天台、雁荡山
水,常游览其间,当游览难以满足能"日涉之''时,则作画来记录山
林并且加以想象;当绘画仍难以满足时,则开始选石叠石,以象二山
之态,日夜对坐其间;但当如此都无法满足时,则“相所居前后左右
山,天所予形,峥嫌耶,崔嵬耶,陂陀耶,坛曼耶,百尔屈奇,与二
者仿佛”,选择与二山相似的山地依山造园以居其间。从这样递进式
的描述看来,选择相似的山水环境进行改造成园并栖居其间,才是观
照自然的最佳方式C
人们对诗意的生活有过多种想象,但要说出它究竟是什么却不容
易。园林结构的不拘于法,园林空间的迷离零散,园林与自然关系的
暧昧不清,园林中人物活动的性质难辨,都成为可提供诗意生活的可
能。人们给予园林多种属性,园林在自身的发展中也形成多样语汇,
契合着现代诗意生活对于身体、空间、感知、自然等方面的关注以及
再现。
园林与诗歌、绘画同构,首先在于三者之间共有的“山水”内涵。
山水究竟为何?仅“山"水”二字,即道出了这是“有山有水”的环境
特征,更多的时候它是一种关于人居环境的理想,以及对待自然的态
度。虽然绘画、诗歌、园林是不同的艺术形式,但在对山水的表现上
大多采用相同的观照方式、审美标准以及内在结构。
宋代山水画论对此所述最详,画论虽是论作画,但对绘画中意味
的表达远重视于对于技巧好差的评论,而又以“山水”观念为其最重。
郭熙《林泉高致》认为“可游可居”是为山水最高品,也是山水画最
高品。可游可居本身已经指明了此山水并非纯自然山水,而是经历了
人类活动,经由人手改造的环境。“山之楼观,以标胜概”,虽在写山
水,实际是写已由人梳理过的山水,也即山水园林。“水以山为面,
以亭榭为眉目,以渔钓为精神。"其中的“亭榭”与“渔钓”都是以人
为主体而建构的场景及活动,确是“真山水”的标准。《林泉高致》
又说道,山上架栈道,水上通舟楫,是山水“入画”的标准。由此可
见,"山水''是园林和绘画共同标准的渊源。山水文化,其实就是人
类最谦逊且朴实的自然观。以山水为本,人介入山水,改造山水,而
成真山水。真山水强调人的存在,而园林又强调“虽由人作、宛自天
开”。其中,不论是强调人作,还是强调天开,人与自然共生共存的
状态始终是贯穿其间最重要的线索,也一步步凝固成我们所强调的山
水文化的典型特征C
除了造园本身,有关园林的文字记载也发挥着建构山水文化的作
用,如园记。很多早期优秀的园林早已消融于自然山水之中,园记即
时地将园林意象书写呈现,通过文字结构展示了园林结构。园记的价
值不止它所描述的园林物象本身,其关于园林考察方法的思考、园林
兴衰的感悟以及“目然”山水观念的表达,以更清晰的文字为我们展
示了山水文化建构的脉络。中国上千年的造园史,仅有一部晚明时期
计成的《园冶》专门讨论造园技法。这首先是因为中国古人从来不愿
将园林作为仅通过技术手段即可获得的对象,园林超越了物质性和技
术性可描述的范畴c园记书写者们将一切可提供美好想象的语汇给予
了园林,这也成了“山水”文化得以在文本中建构的最重要原因之一。
(摘编自何晓静《诗情画意山水精神一一园林的古典与现代》)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园林经历了从圈地、祭祀到成为文人生活布景、观照对象的
发展过程,兼有实用意义和审美意义。
B.新儒家、道家倡导以“道''来统摄“器”,用之于我国古典园
林,“器”即“诗情画意”,“道”即“园林
C.“山水”指的是“有山有水”的环境特征,可体现出一种对人
居环境的理想以及对待自然的态度。
0.园记作为园林的文字记载,发挥着建构山水文化的作用,它
能用文字呈现园林意象,展示园林结构。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苏轼评价王维的诗与画,有“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之语,
这是诗和画可以相互转换观念的生动例证。
B.中国园林艺术”诗情画意,山水精神”的审美追求源于欧阳修、
苏轼等人的诗画观念,到南宋逐渐成熟。
C.宋代山水画论非常重视绘画中意味的表达,特别是“山水”
观念,而技巧好差的评论就显得无足轻重了。
D.中国的园记,记载造园技法的不多,通过文字传达山水园林
观念的居多,是因为具体营造技法很难描述。
3.下列选项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观点的一项是()
A.苏州拙政园的留听阁体型轻巧,四周开窗,是秋天赏荷听雨
的绝佳处,其意境源自李商隐的诗句“留得枯荷听雨声,
B.兰亭是东晋王羲之的园林住所,有“崇山峻岭”“清流急湍”
之景,王羲之曾邀友人在此集会,行“流觞曲水”之雅事。
C.计成的造园理论专著《园冶》流入日本,抄本题名《夺天工》,
受其影响,日本许多园林建筑的题名仍沿用古汉语词汇。
D.王维的辆川别业,因地而建,依山临水,可以说是一个古代
版“集住宿、餐饮、采摘、垂钓、游览于一体的多功能休闲庄园"。
4.根据《东岩堂记》中观照自然的方式,下列选项最符合其层
次推进顺序的一项是()
①好着丹青图画取,题诗赐与水曹郎。
②叠石作小山,埋瓮作小潭。旁为负薪径,中开钓鱼庵。
③峭壁之下,木石撑距,不藉尺土,飞阁虚堂,延骈如栉
④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A.①④②③B.④①③②C.①④③②D.④①②③
5.下面一段材料是《红楼梦》"大观园试才题对额”中宝玉对稻
香村的评价。请结合文本中提到的古人的园林理念,谈谈你对宝玉这
段话的理解。
此处置一田庄,分明见得人力穿凿扭捏而成。远无邻村,近不负
郭,背山山无脉,临水水无源,高无隐寺之塔,下无通市之桥,峭然
孤出,似非大观。争似先处(潇湘馆)有自然之理,得自然之气,虽
种竹引泉,亦不伤于穿凿。古人云“天然图画”四字,正畏非其地而
强为地,非其山而强为山,虽百般精而终不相宜……
【答案】1.B2.A3.C4.D
5.①古人认为园林即便是人造的,也要强调“虽由人作、宛自
天开宝玉认为稻香村身处大观园中,“此处置一田庄”,给人
一眼假的感觉。勉强为之,虽精不宜。
②古人认为园林要“有山有水”,宝玉认为稻香村里都是人造山
水,山无脉,水无源,缺少“山水”内涵。
③古人认为园林要以人介入山水,改造山水,而成真山水,最高
境界是可游可居,人与自然共存。宝玉认为稻香村“峭然孤出”,
周围无村镇市集,元桥梁寺庙等人居环境,无人介入的园林,不是上
品。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B."'器'即'诗情画意',‘道'即'园林'”错误。“道”“器”
的表述说反了,“道”即“诗情画意”,“器”即“园林”。
故选B。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B.“中国园林艺术……源于欧阳修、苏轼等人的诗画观念”错误。
原文“到了南宋,诗画间共通共感的特性延伸至园林”,也就是说欧
阳修、苏轼在诗画同构上功不可没,但不涉及园林。
C.”而技巧好差的评论就显得无足轻重了"错误,曲解文意°由
原文“宋代山水画论对此所述最详,画论虽是论作画,但对绘画中意
味的表达远重视于对于技巧好差的评论,而又以‘山水'观念为其最
重"可知,原文是“远重视于”,并非“无足轻重二
D.“是因为具体营造技法很难描述”错误.由原文“中国古人从
来不愿将园林作为仅通过技术手段即可获得的对象,园林超越了物质
性和技术性可描述的范畴”可知,表明古人是将园林艺术升级了,而
非“具体营造技法很难描述:
故选Ao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A.留听阁“因诗造景”,支持“园林不论从其场景布营,还是观
赏流线设置都以表现诗歌意象为本”这一观点。
B.兰亭依山临水,又有人类活动,支持“以山水为本,人介入山
水,改造山水,而成真山水"这一观点。
C.强调的是中国古典园林对日本园林的影响,文章并未提及材料
论点。
D.辆川别业“集住宿、餐饮、采摘、垂钓、游览于一体”,支持
“可游、可居本身已经指明了此山水并非纯自然山水,而是经历了人
类活动,经由人手改造的环境”这一观点。
故选C。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信息进行分析、运用的能力。
①句是利用作画记录山林,②句是选石叠石,③句是依山造园以
局其间,④句是游览山水。
根据文意其递增顺序应为④①②③。
故选D。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根据原文“以山水为本,人介入山水,改造山水,而成真山水。
真山水强调人的存在,而园林又强调'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可知,
古人认为园林即便是人造的,也要强调“虽由人作、宛白天开、宝
玉认为稻香村身处大观园中,“此处置一田庄,分明见得人力穿凿扭
捏而成”,给人一眼假的感觉。“古人云'天然图画‘四字,正畏非
其地而强为地,非其山而强为山,虽百般精而终不相宜……”,勉强
为之,虽精不宜。
根据原文“园林与诗歌、绘画同构,首先在于三者之间共有的‘山
水'内涵。山水究竟为何?仅‘山''水’二字,即道出了这是‘有
山有水'的环境特征”可知,古人认为园林要“有山有水”,宝玉认
为稻香村里都是人造山水,“背山山无脉,临水水无源”,山无脉,水
无源,缺少“山水”内涵。
根据原文“以山水为本,人介入山水,改造山水,而成真山水。
真山水强调人的存在,而园林又强调'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其中,
不论是强调人作,还是强调天开,人与自然共生共存的状态始终是贯
穿其间最重要的线索”可知,古人认为园林要以人介入山水,改造山
水,而成真山水,最高境界是可游可居,人与自然共存。“远无邻村,
近不负郭,背山山无脉,临水水无源,高无隐寺之塔,下无通市之桥,
峭然孤出,似非大观”,宝玉认为稻香村“峭然孤出”,周围无村镇市
集,无桥梁寺庙等人居环境,无人介入的园林,不是上品。
(二)现代文阅读n(本题共4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小桥冥思
漆宇勤
在一座小桥上坐着就好,喧闹已经与我们有了距离。古老的石板
稍带凉意,但阳光很好,温暖得让人欲睡欲梦,让人想在这太阳下回
到四百年前,或更远,五百年前。
一个小家小姓,在横亘于道路前方的河流上架一座桥梁,需要多
大的勇气才能动起这个念头。此时这个小姓氏刚刚由外地落户到赣西
萍乡不久,人丁尚不兴旺。操持着小买卖的人家对道路交通的便利有
着天生的敏感,看着由县城经驿道去往州府的旅途一出城就被泉江河
阻隔,下定决心为世间添一座桥梁。
此时是明代万历年间(1572年〜1620年),此前的过河之处其实
也有,但仅是简易的木桥,春水一涨,山洪一发,桥便没了。这一次,
修桥的人想一劳永逸,修成石桥。
但事实上似乎没有一劳永逸的事情。石桥现在依旧叫四百年前的
那个名字:流江桥。但万历年间的桥面早已在岁月的长河里湮没。桥
毁于水,桥毁于战……时间远比石头更残酷、更坚韧、更绵长。幸好,
人类的坚韧绵延也并不缺少。于是,清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乾
隆三十六年(1771年),毁掉了的流江桥又两次由漆姓族人出资重修。
风吹过来,我攥紧了一百年前的老族谱,生怕一不小心就落入河
水,就像落入河水的那些石头桥面一样。我怀想着先人的光辉,其实
也在思考,发宏大誓愿公益修桥的人似乎并非没有私心。族谱上说,
修桥用掉了白银八斤,桥成后第二年,长年焦虑于没有子嗣的倡修者
漆东江,新添了一个儿子,正好八斤重,一两都不差。
走过流江桥,我放下族谱,往更开阔的地方行去°然后我不得不
承认,并不是只有我的祖先留下了一座让后人怀想的桥梁。流江桥之
外,更多的桥梁也是由民间一家一户、一村一姓,以虔诚的心态修成。
你可以想象,那时的一个村子当然不是现在的行政村,而是某姓
人家在山坡下、水流边聚居而成的一个小小自然村落;那时的桥梁当
然不是现在下水入地无所不能的机械施工,而是先得采石头,或最少
先得伐木头。资金不足,牵头的乡绅便到附近募化;水文资料不足,
动工之前总得先将良辰吉日选了又选。在纯人力的时代,要在湍急的
河水里施工,想象一下都觉得神秘而困难重重。于是,那些关于桥梁
的民间传说,几乎在南方的每个城市地方文史资料中都屡见不鲜。
沿着流江桥横跨的泉江河往上,溯河之源是萍水。在萍水河上,
我依次数过那些有名有姓的老石桥:萍实桥、亨泰桥、通济桥、香溪
桥、善州桥、赤山桥、栗江桥等等。这些老桥,至今当地的人们依旧
耳熟能详。这些老桥,在我逐一抚摸过后,几乎都能发现某些人名在
石头之上留下的温度。史料说,始建于宋绍兴年间(1131年〜1162
年)的通济桥最早是由当时的知县倡修,此后先后三次被毁,第一次
由李姓出资重修,第二次由姚、黄两族募资重建,第三次则是由姚惠
中、姚汝发、施瑞九、叶青波等人牵头募捐重建……
想想真是奇怪,为什么这些老桥,这些艰难留存下来的历史见证
者,大多数都是由民间捐建的呢?即使在现在,一座桥梁的修筑,也
需要花费大量的钱财与时间。在几百上千年前修筑一座中小型的桥梁,
也算是一项重大工程了。要启动这么一项重大工程,恐怕并不仅仅是
“修桥补路功德无量”的意识能够驱动的。
我继续沿着河走,沿着一座一座古老的桥梁走。我发现有的老桥
干脆就留着某个倡修者的名姓作为桥名。我认真默读着这些陌生而平
凡的名字。我发现,这么多的人愿意通过修桥这种公益事业来体现自
己在这人世间的社会价值和存在意义,这么多的人愿意通过倡导发起
某种公共事务来证明自己在这乡村里的责任感和付出感。乡间的秩序,
乡间的浩大工程,就这样在有意无意间被维系和推动。
我似乎忘记说了,还有一种桥,浮桥。如果你看旧照片、旧文字、
旧影片,就会发现浮桥真是一个承载着很多人乡愁记忆的东西。假如
再遇见一段沧桑的经历,浮桥给人带来的人生颠沛流离之感就更强了。
在我所居住的这座小城,曾经就有一座浮桥,名字似乎就叫浏市
浮桥。我一直没有踏上过这座“桥”,但在本土文人的文字里一次次
抚摩了这座桥所附着的记忆。通过那些文字,我仿佛看见了浮桥上挑
着担子的村民,看见了浮桥上背着孩子的小夫妻,听见了桥畔水流的
哗哗声,听见了桥头商贩的叫卖声。
然后,这些身影和声音都渐渐淡去一一在最近一轮“渡改桥”的
工程中,浮桥完成了自己的使命,被一座崭新的钢筋混凝土跨河大桥
取代。
就此,我又看到了一些文字。有人伤怀,有人赞赏,莫衷一是。
我发现,同样的情况其实在我们的身边有很多,对旧物的伤逝与对新
物的赞美,总难得到统一。或许,所有的评论都是得一忘二吧。但是,
得一忘二又有什么关系呢?只要你所看到的和你所评论的,都是遵从
着自己的想法,那么无论正向或反向的文字,就都是现实与内心的一
座桥梁,抵达你隐蔽在暗处的一个居所。
(有删改)
6.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桥毁于水,桥毁于战……人类的坚韧绵延也并不缺少“,这
几句话旨在强调桥给人带来的历史沧桑感。
B.“族谱”承载着先人的荣耀,代表了一种精神传承;引述族谱
中修桥添子的故事,表明公益修桥和私心并不冲突。
C.“我似乎忘记说了,还有一种桥,浮桥”一句,表明作者重
点想写的是石桥,而浮桥是偶然想到的,补写一笔。
D.作者认为,”对旧物的伤逝与对新物的赞美,总难得到统一”,
是因为还没能搭建好现实与内心的那座桥梁。
7.下列对文章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从族中先人修建的流江桥写起,又列举其他众多桥梁的
修建情况,选材上点面结合,有详有略。
B.文中引述的文史资料,详实而具体,不仅增强了文章的说服
力,而且还给人以丰富厚重的历史感。
C.本文语言风格呈现出平实自然、简洁明快的特点,与文章中
描写的江南水乡、自然村落的氛围协调一致。
D.文章中有两处改用第二人称,增加了内容的客观性,又有助
于读者产生身临其境之感,从而引起情感共鸣。
8.本文在行文思路上有什么特点,请结合文章内容进行分析。
9.本文的题目“小桥冥思”中的“冥”是“深刻、深沉”之意,
请结合文本内容,具体分析作者由小桥产生了哪些深沉的思考和深刻
的认识。
【答案】6.B7.D
8.①借助时间回溯,由眼前桥追忆历史上桥的倡建、重修;②
借助空间转换,由流江桥溯流而上,写到更多老桥;③借助桥梁材质
的变化,由石桥写到浮桥。④由桥及人,由小桥联想到修桥人。⑤由
实入虚,由作为实物的桥梁,写到桥梁负载的文化意义。
9.①思考:自己的先辈为何要修桥?认识:这是一种公德心,
也是为自己积德;②思考:老桥为何大多由民间捐建?认识:这是平
凡民众对公益事业的责任感,对社会价值和生存意义的追寻;③思考:
拆旧桥建新桥为何众说纷纭?认识:桥梁既见证了历史沧桑,承载着
乡愁记忆,也代表着交通便利,每个人的感受不同,但都是一种情感
的真实流露。
【解析】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A.“这几句话旨在强调桥给人带来的历史沧桑感"错误,应为旨
在强调石桥抵不过岁月漫长。
C.“表明作者重点想写的是石桥,而浮桥是偶然想到的,补写一
笔”错误。题目中的小桥包括石桥和浮桥,作者说“似乎”,表明不
是真的忘记,而是有意这样安排的,浮桥引发了作者另一个层面的思
考,所以单独列出C
D.“是因为还没能搭建好现实与内心的那座桥梁”错误,强加因
果,前后句不存在因果关系。
故选B。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
D.“增加了内容的客观性”错误,第二人称不能增强文章内容的
客观性。
故选Do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和思路的能力。
“让人想在这太阳下回到四百年前,或更远,五百年前“,借助
时间回溯,由眼前稍带凉意的古老的石板追忆历史上桥的倡建、重修;
借助空间转换,先写四百年前的流江桥,由流江桥溯流而上,写
了萍水河上的萍实桥、亨泰桥、通济桥、香溪桥、善州桥、赤山桥、
栗江桥等等,写到更多老桥;
借助桥梁材质的变化,“修桥的人想一劳永逸,修成石桥”曾经就
有一座浮桥,名字似乎就叫浏市浮桥”,由石桥写到浮桥。
由桥及人,沿着桥梁走,发现有的老桥留着某个倡修者的名姓作
为桥名,“这么多的人愿意通过修桥这种公益事业来体现自己在这人
世间的社会价值和存在意义,这么多的人愿意通过倡导发起某种公共
事务来证明自己在这乡村里的责任感和付出感”,由小桥联想到修桥
人。
由实入虚,“浮桥真是一个承载着很多人乡愁记忆的东西。假如
再遇见一段沧桑的经历,浮桥给人带来的人生颠沛流离之感就更强
了“,由作为实物的桥梁,写到桥梁负载的文化意义,承载着很多人
的乡愁,也带来了人生颠沛流离之感。
【9题详解】
木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作者的思考和认识的能力。
思考:“我怀想着先人的光辉,其实也在思考,发宏大誓愿公益
修桥的人似乎并非没有私心”,自己的先辈为何要修桥?认识:“族谱
上说,修桥用掉了白银八斤,桥成后第二年,长年焦虑于没有子嗣的
倡修者漆东江,新添了一个儿子,正好八斤重,一两都不差”,这是
一种公德心,也是为自己积德;
思考:“想想真是奇怪,为什么这些老桥,这些艰难留存下来的
历史见证者,大多数都是由民间捐建的呢”,老桥为何大多由民间捐
建?认识:“这么多的人愿意通过修桥这种公益事业来体现自己在这
人世间的社会价值和存在意义,这么多的人愿意通过倡导发起某种公
共事务来证明自己在这乡村里的责任感和付出感”,这是平凡民众对
公益事业的责任感,对社会价值和生存意义的追寻;
思考:“浮桥完成了自己使命,被一座崭新的钢筋混凝土跨河大
桥取代。就此,我又看到了一些文字。有人伤怀,有人赞赏,莫衷一
是",拆旧桥建新桥为何众说纷纭?认识:“就会发现浮桥真是一个承
载着很多人乡愁记忆的东西。假如再遇见一段沧桑的经历,浮桥给人
带来的人生颠沛流离之感就更强了",桥梁既见证了历史沧桑,承载
着乡愁记忆,也代表着交通便利,“只要依所看到的和你所评论的,
都是遵从着自己的想法,那么无论正向或反向的文字,就都是现实与
内心的一座桥梁,抵达你隐蔽在暗处的一个居所”,每个人的感受不
同,但都是一种情感的真实流露。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叔向见韩宣子①,宣子忧贫,叔向贺之。宣子曰:“吾有卿之名,
而无其实,无以从二三子,吾是以忧,子贺我,何故?”对日:“昔
栾武子无一卒之田,其宫不备其宗器,宣其德行,顺其宪则,使越于
诸侯。诸侯亲之,戎、狄怀之,以正晋国。行刑不疚,以免于难。及
桓子骄泰奢侈,贪欲无艺,略则行志,假货居贿,宜及于难,而赖武
之德,以没其身。及怀子改桓之行,而修武之德,可以免于难,而离
桓之罪,以亡于楚。今吾子有栾武子之贫,吾以为能其德矣,是以贺°
若不忧德之不建,而患货之不足,将吊不暇,何贺之有?”宣子拜稽
首焉,日:“起也将亡赖子存之非起也敢专承之其自桓叔以下嘉吾子
之赐
(节选自《国语晋语》)
材料二:
(王)充性恬淡,不贪富贵。为上所知,拔擢越次,不慕高官。
不为上所知,贬黜抑屈,不恚下位。比为县吏,无所择避。或曰:“心
难而行易②,好友同志,仕不择地,浊操伤行,世何效放?”答曰:
可效放者,莫过孔子。孔子之仕,无所避矣。为乘田委吏,无於邑③
之心;为司空相国,无说豫之色。舜耕历山,若终不免;及受尧禅,
若卒自得。忧德之不丰,不患爵之不尊;耻名之不白,不恶位之不迁。
世能知善,虽贱犹显;不能别白,虽尊犹辱。处卑与尊齐操,位贱与
贵比德,斯可矣。
(节选自《论衡自纪篇》)
材料三: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
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论语颜渊》)
【注】①韩宣子,姬姓,韩氏,名起,谥号宜,春秋时期晋国卿
大夫。②心难而行易:心怀高远而行为随便。③於邑:愤懑之意。
10.材料一中画波浪线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
上相应位置答案标号涂黑。
起也A将亡B赖子存之C非起也D敢专承之E其自桓叔F以下G
嘉吾子H之赐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
是()
A.离,通“罹”,遭受,与《屈原列传》中"离骚'者,犹离
忧也”的“离”意思相同。
B.子,古代为男子的美称,称别人为“吾子”,有相亲或敬爱之
意,可直译为“您
C.耻,以为耻,与《石钟山记》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的“鸣”
用法不同。
D.归,归附之意,与《项脊轩志》中“后五年,吾妻来归”的“归”
意思不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栾武子没有很多田产,也没有完整的祭祀礼器,但是他能够
行德遵法,声名远播,故而荫及儿子桓子。
B.由于叔向对自己的态度真诚,直言不讳,韩宣子深解其义,
对叔向的祝贺由不解到欣然接受,并且由衷感激。
C.王充性格淡泊、不贪图富贵。他主张学习孔子,因为孔子出
仕,做小官不避权贵,做高官无骄傲自满之色。
D.“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说明孔子强调实现“仁”更需要
自我修养和实践,不能指望别人帮助。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若不忧德之不建,而患货之不足,将吊不暇,何贺之有?
(2)处卑与尊齐操,位贱与贵比德,斯可矣。
14.三则材料分别从什么角度来阐述如何“修身”?请简要概括。
【答案】10.BCE
11.D12.C
13.(1)如果你不去忧虑自己不能立德,而只担忧财物不足,
我恐怕哀悼还来不及,又有什么可以祝贺的呢?
(2)身处低位和身处高位时操行一样,身份低贱和身份尊贵时
品德相同,这样就可以了。
14.①材料一从“安贫修德”的角度阐述;
②材料二从“保持恬淡,不贪富贵”的角度阐述;
③材料三从努力“克己复礼”的角度阐述;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我韩起将要灭亡之际,幸亏您保全了我,这不是我韩起一
个人敢单独承受的,恐怕从我的祖宗桓叔以下的子孙都要感激您的恩
赐。
”起”作主语,“也”字是句中表提顿,“将亡”作谓语,主谓结构
单独成句,所以B处断句;
“赖子”作状语,“存”作谓语,“之”作宾语,省略主语“我”,
结构齐全,所以C处断句;
“之”作“承”的宾语,宾语后断句,所以E处断句。
“桓叔以下”作主语,“嘉"是谓语,“吾子之赐”是宾语,中间
不断开。
故选BCEo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和对文言词语中
的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现象的理解能力。
A.正确。句意:但受到他父亲桓子罪恶的连累。/所谓离骚,就
是遭遇忧愁。
B.正确。
C.正确。意动用法,以……为耻;/使动用法,使……发出声响。
句意:人们应该以名声不清白为耻。/即使大风大浪也不能使它发出
声响。
D.错误。“归,归附之意”错误,材料中“归”是“称赞、称许”
之意。“后五年,吾妻来归”的“归”是女子出嫁。句意:天下的人都
会称许你有仁德。/‘过了五年,我的妻子嫁到我家来。
故选D。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
C.“做小官不避权贵”错误。“避”,躲开之意。此句意思是不挑
选官职。
故选C。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患”,担忧;“吊”,哀悼;“何贺之有”,宾语前置句,正
常句式“有何贺”。
(2)“处卑”,身处低位;“比”,相同;“斯”,这样。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概括的能力。
由材料一“今吾子有栾武子之贫,吾以为能其德矣,是以贺c若
不忧德之不建,而患货之不足,将吊不暇,何贺之有”可知,材料一
从“安贫修德”的角度阐述;
由材料二“(王)充性恬淡,不贪富贵。为上所知,拔擢越次,
不慕高官。不为上所知,贬黜抑屈,不恚下位”可知,材料二从“保
持恬淡,不贪富贵”的角度阐述;
由材料三“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
己,而由人乎哉”可知,材料三从努力“克己复礼”角度阐述;
参考译文:
材料一:
叔向去见韩宣子,宣子正为自己贫困而忧愁,叔向反而祝贺他。
韩宣子说:“我有正卿的虚名,却没有正卿的财产,无法和卿大夫们
交际往来,我正因此发愁,你却祝贺我,是什么缘故呢?"叔向回答
说:“从前栾武子没有百顷的田产,他的家里置备不齐祭祀的礼器,
但他能宣扬德行,遵循法制,使名声传播到各诸侯国,诸侯亲近他,
戎、狄归附他,依靠这点治好了晋国,执行法令没有弊病,所以避免
了灾难。传到他儿子桓子,骄傲奢侈,贪得无厌,违法乱纪,任意妄
为,借贷牟利囤积财物,本应遭到祸难,然而依赖他父亲武子的余德,
才得以善终。到了怀子,改变了桓子的行为,发扬武子的美德,本可
以凭此免除祸难,但受到他父亲桓子罪恶的连累,因而逃亡到楚国去
To如今您像栾武子那样清贫,我认为您也能具备他的美德,所以向
你道贺。如果你不去忧虑自己不能立德,而只为财物不足而发愁,我
恐怕哀悼还来不及,又有什么可以祝贺的呢?“韩宣子下拜叩头,说:
“我韩起将要灭亡之际,幸亏您保全了我,这不是我韩起一个人敢单
独承受的,恐怕从我的祖宗桓叔以下的子孙都要感激您的恩赐。”
(节选自《国语晋语》)
材料二:
王充的性情淡泊,不贪图富贵。当被上司了解、破格提拔的时候,
不为官大而高兴;当不被上司了解、被降职罢官受压抑的时候,也不
为职位低而怨恨。几次担任县里的小吏,也没有挑选而不愿干。有人
说:“你心胸那么高而行为却一般,喜欢结交趣味相投的人,做官也
不计较地位,这样玷污了你的节操败坏了你的品行,世人向你学习什
么呢?”王充回答说:值得学习的人,没有谁能比得上孔子。孔子做
官,什么也不挑选逃避。当他做乘田、委吏的时候,没有不高兴的心
情;当他做司空、用国的时候,也没有欢乐的表现。舜在历山耕种,
就像要那样过一辈子;等到他继承了尧的天下,又像是本来就该这样
似的。人应该担忧德行上的不足,而不应担心爵位不尊贵;人们应该
以名声不清白为耻,而不应羞耻于官职得不到提升。世人能识别什么
是好人,那么好人即使处于卑贱的地位,也仍然是显贵的;世人不能
辨别好坏,那么即使你地位再高,也仍然是耻辱的。身处低位和身处
高位时操行一样,身份低贱和身份尊贵时品德相同,这样就可以了。
(节选自《论衡自纪篇》)
材料三:
颜渊问什么是仁。孔子说「约束自我,使言行归附于先王之礼,
就是仁。一旦做到了这些,天下的人都会称许你有仁德。实行仁德要
靠自己,难道是靠别人吗?”颜渊说:“请问实行仁德的条目细则。”
孔子说:“不合礼的事不看,不合礼的话不听,不合礼的事不说,不
合礼的行为不做。”颜渊说:“我虽然不聪敏,请让我按这些话去做
(《论语颜渊》)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问题。
赣上食莲有感①
黄庭坚
莲实大如指,分甘念母慈。
共房头激激,更深兄弟思。
实中有幺荷,拳如小儿手。
令我忆众雏,迎门索梨枣。
莲心正自苦,食苦何能甘.
甘餐恐腊毒②,素食③则怀惭。
莲生淤泥中,不与泥同调。
食莲谁不甘,知味良独少。
吾家双井塘,十里秋风香。
安得同袍子,归制芙蓉裳。
注:①此诗作于元丰四年(1081),作者于此前一年任吉州太和
县(在今江西省)知县。这一年因事到虔州(今江西赣县),即诗题
所标的“赣上”,因食莲有感而作此诗。②腊毒:腊,干肉。干肉放
久了,会腐败,含有毒素;这里作动词用,句意是香甜的东西吃久了
会受毒害。③素食:吃白食。意为尸位素餐,为官心怀惭愧。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众雏”“迎门”的场景与陶渊明“稚子候门”的情景相似,
画面温馨,充满亲情。
B.“莲生淤泥中”二句与“出淤泥而不染”的意思相近,赞颂了
洁身自好的美好人格。
C.“同袍子”化用了《诗经》中的“与子同袍","安得"二字表
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
D.“归制芙蓉裳”与屈原的“集芙蓉以为裳”一样,都表现了诗
人品质高尚,渴望归隐。
16.本诗思路清晰,三个层次意思分明,请结合诗歌内容做简要
分析。
【答案】15.D16.①前八句为第一层次,由莲的形象联想
到食莲之事,表达了亲人之间的爱意。
②中间八句为第二层,由食莲之甘苦引发对为官的思索,由莲出
淤泥而不染,表达要成为正直、有良知的官吏的追求。
③最后四句为第三层,写自己居住的环境,双井塘畔荷花盛开,
表达了决不会同流合污,绝不改变高洁的情操。
【解析】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D.“都表现了诗人品质高尚,渴望归隐”错误.制芙蓉裳,比喻
保持高洁的情操,没有表现“渴望归隐"。
故选D。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诗歌思路的能力。
前八句为第一层次,开头说:“莲实大如指,分甘念母慈。”看到
莲子像手指一样大,就想到在家里时,母亲分莲子给他们吃,怀念母
亲的慈爱。“共房头流激,更深兄弟思。”看到一房里的许多莲子,就
想到一房里的众多兄弟,也像莲房里的莲子那样相处。“实中有幺有,
拳如小儿手J莲子中间有莲心,莲心头上有些拳曲,像小儿的手。
“令我忆众雏,迎门索梨枣。”从小儿手就想到家里众小儿,作者回
家时,众小儿在门口迎接,要梨枣吃。这是从看到莲房、莲子、莲心,
引起对母亲、兄弟和众小儿的怀念,表达了亲人之间的爱意。
中间八句为第二层,承接上句,就莲心说,莲心正是苦的,吃苦
的东西不可能感到甜。“甘餐恐腊毒”,吃甜的怕有极毒。这里是就他
自己的经历来说,吃甜的怕有毒,如同做大官拿重禄,贪图享受,害
了自己。“素食则怀惭“,做官不办事吃白食,便感到惭愧。“莲生淤
泥中,不与泥同调J莲生在淤泥之中,出淤泥却不受污染,指品德
高洁的人能保持操守。“食莲谁不甘,知味良独少。”讲到吃莲子的多,
知味的却很少。由金莲之甘苦引发对为官的思索,由莲出淤泥而不
染,表达要成为正直、有良知的官吏的追求。
最后四句为第三层,写自己居住的环境,想到“吾家双井塘”,
那里有池塘。“十里秋风香”,池塘里荷花盛开,在初秋时香闻十里。
“安得同袍子,归制芙蓉裳。“制芙蓉裳,比喻保持高洁的情操。表
达了决不会同流合污,绝不改变高洁的情操。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落木”作为中国诗歌中的经典意象,经常出现在古诗词中,
“诗圣”杜甫的《登高》中“二'一句写秋景的萧瑟,黄庭坚《登
快阁》中“一句写秋景的辽阔。
(2)曹操《短歌行》用礼贤下士的诚心吸引人才,而《过秦论》
中“」两句写各国诸侯用珍宝土地招揽人才。
(3)小明打算从高中语文课本里的古诗文中挑选两句话作为自
己的座右铭,针对他骄傲自满的性格,你建议他选的语句是:“
_O
【答案】①.无边落木萧萧下②.落木千山天远大
③.不爱珍器重宝把饶之地④.以致天下之士⑤.念高危
则思谦冲而自牧⑥.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自伐者无功,自
矜者不长/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满招损,谦得益)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的能力。
注意重点字的写法,“萧”饶”“致“谦"“牧“溢”“矜”焉二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巴金在谈到写作《激流三部曲》的意图时说:“我要写这种家庭
怎样必然地走上崩溃的路。"家庭是社会的细胞,一个家庭或家族的
命运可以很集中地反映出社会来。在高家这个大家庭里,可以看到专
制主义的一切典型特征。《家》通过描写吃年夜饭的盛况,把封建制
度的等级观念①地表现出来。
在两代人②的冲突中,旗帜最鲜明、斗争最坚决的是觉慧,
他看出了高家内部的腐朽和统治的不合理性,对现存秩序的合理性表
示怀疑和否定。作为高家的第一个掘墓人,觉慧这个形象告诉人们:
()
《激流三部曲》在结构上也是很有特点的:小说中人物众多,头
绪纷繁,作者却安排得③。往往以事件为线索,把一个又一个
的场面组织起来。每一部分的首尾都落在各部分的同一件事上,因而
形成三部独立完整的著作,而整部《激流》又被这样一些相似的情节、
场景前后呼应,就又形成一部完整的作品一一这就是《激流》的结构
艺术。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19.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A.唯一的出路是革命,追求个性解放,逃离家庭,仅仅是第一
步。
B.唯一的出路是革命,逃离家庭,追求个性解放,仅仅是第一
步。
C.革命才是唯一的出路,逃离家庭,追求个性解放,仅仅是第
一步。
D.革命才是唯一的出路,追求个性解放,逃离家庭,仅仅是第
一步。
20.下列句子中的“就”与文中加点的“就”,意义和用法相同
的一项是()
A.他下课后就到图书馆去了。
B.他三天才来一次,你一天就来三次。
C.就字面上看,这个成语很容易让人误解。
D.我就知道他会来的,他果然来了!
【答案】18.①淋漓尽致②势不两立(水火不容)③有
条不紊(井井有条)19.D20.D
【解析】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第一空,语境是指把封建制度的等级现念充分、透彻地表现出来,
应用“淋漓尽致:淋漓尽致:形容文章或说话表达得非常充分、透
彻。
第二空,语境是指在两代人对立、绝不相容的冲突中,应用“势
不两立“,或者“水火不容”。势不两立:指敌对的双方不能同时存在,
比喻矛盾不可调和C水火不容:水和火是两种性质相反的东西,根本
不相容。比喻二者对立,绝不相容。
第三空,语境是指作者安排得秩序井然,没有丝毫的混乱,应用
“有条不紊”,或者“井井有条”。有条不紊:形容做事或说话时条理
清晰、秩序井然,没有丝毫的混乱。井井有条:形容整齐不乱,条理
分明。
【19题详解】
木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连贯的能力。
根据语境,句子要强调“革命”这种斗争方式的意义,故应以“革
命”为主语,排除AB;
且从句式上来看,”……是出路"与下文”……是第一步”相照应;
“逃离家庭”是具体的行为,与后文”仅仅是第一步“紧密相承,需
要紧接“仅仅是第一步“,排除C。
故选D。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不同语境下同一词语的不同意义和用法
的能力。
文中的“就”是副词,表示加强肯定。
A.是副词,表示事情紧接着;
B.是副词,表示对比起来数目大;
C.是介词,引进所要说明的对象或范围;
D.副词,表示加强肯定。
故选I)。
(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最近,在互联网上,活跃着一些账号,他们假借爷爷奶奶、爸爸
妈妈等身份,来分享生活,更新日常。①,却博得了众多追更
者的真情实感,被不少人盖戳认证为“电子亲人”。
这些“电子亲人”账号,有的打造“爷爷、奶奶的平行世界”,
有的以妈妈的口吻,向网友科普生活小技巧,赢得许多人关注点赞;
或许除了那接地气的帖文、朴实的视频,还因为②,满足了大
家对亲情最基本的期待:互相支持,无条件接纳。
面对互联网上的真真假假,格人指出,所谓的“电子亲人”,只
不过是精心打造的“人设”,是商业运营的结果。不可否认,这些“电
子亲人”,③,而并非现实世界的真实个体。相较于复杂的现
实生活,它们更像精致的盆景,有理想化、失真倾向。但同样不可否
认的是,作为公众比举出来的情感内容,它们引发的情感是真实的,
不少网友直呼在虚拟世界里找到了爱。此外,有的“电子亲人”还成
了一些人的网络“树洞”,通过向“电子亲人”吐露心声,人们的情绪
得以释放,心灵得以治愈。
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
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22.请根据材料内容,为“电子亲人”下一个定义,不超过45
个字。
【答案】2L①虽然身份是虚假的②它们触动了人心③
只是网络世界里的虚拟账号(人物)
22.电子亲人是在互联网上借用亲人的身份分享日常生活以亲
情触动人心的虚拟账号(人物)。
【解析】
[2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第一空,根据上文“他们假借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等身份,来分
享生活,更新日常”可知,他们是借亲人的身份来分享生活,更新日
常,可见身份是虚假的,所以应该填写“虽然身份是虚假的二
第二空,根据“还因为"可知,是他们嬴得许多人关注点赞的原
因,再根据下文“满足了大家对亲情最基本的期待”可知,另外的原
因是触动了人心,所以应该填写“它们触动了人心、
第三空,根据上文所说“电子亲人”只不过是精心打造的“人设”,
再根据“而并非现实世界的真实个体”可知,“电子亲人”只是网络世
界里的虚拟账号(人物),所以此处应该填写“只是网络世界里的虚
拟账号(人物)
【2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下定义的能力。
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了解“下定义”的模式,一般为“……是……
的……”;然后分析所给的材料,如本题要求考生“根据材料内容,
为‘电子亲人’下一个定义“,考生需要到材料中找到有关“电子亲
人”的内容,筛选出关键信息,找到属概念,最后按照下定义的模式
进行答题即可。
根据材料“不可否认,这些‘电子亲人',只是网络世界里的虚
拟账号(人物),而并非现实世界的真实不体”,由此可知,“电子亲
人”的属概念是“虚拟账号(人物)”;根据“最近,在互联网上,
活跃着一些账号,他们假借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等身份,来分享生活,
更新日常”得到种差“在互联网上借用亲人的身份分享日常生活”;
根据“或许除了那接地气的帖文、朴实的视频,还因为它们触动了人
心,满足了大家对亲情最基本的期待”得到种差“以亲情触动人心”。
最后在下定义的基本模式框架下,结合字数的要求,按照一定的语法
规范组合成一个单句:电子亲人是在互联网上借用亲人的身份分享日
常生活以亲情触动人心的虚拟账号(人物)。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漆宇勤在《小桥冥思》中感叹:“这么多的人愿意通过修桥这种
公益事业来体现自己在这人世间的社会价值和存在意义,这么多的人
愿意通过倡导发起某种公共事务来证明自己在这乡村里的责任感和
付出感J
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项目总工程师林鸣说「桥的价值在于承载,
人的价值在于担当C”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担当,就是要
把个人的才智、热情、意志与时代结合起来,推动历史的进步。
读了以上材料,你有怎样的感想与思考?请你写一篇用于高三毕
业典礼的发言稿。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
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例文:
试熔一身铁,凝铸九州桥
——高三毕业典礼的发育稿
各位同窗:
任尔碧波,一桥天堑飞架;有我赤子,九州地脉恒昌。大家好,
很荣幸作为学生代表发言。
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总工林鸣曾言:“桥的价值在于承载,人的
价值在于担当。“诚然,人生如桥,若不承载,桥将毫无意义;若无
担当,人亦亳无价值。愿吾辈即将毕业的青年学子,皆能担当时代使
命,推动民族进步。因此,请允许我谈一谈:试熔一身铁,凝铸九州
桥。
担当时代使命,需将才智凝铸为九州桥索,风云高悬。鲁迅先生
曾愿中国青年“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希望各位同学无论未来在个
人专业上造诣如何,皆能将自己的才情、智慧奉献出来,帮助国家更
好发展。如南仁东一般,弹精竭虑,终令世界最大射电望远镜中国天
眼”巡天遥看一千河”;如潘建伟一般,苦心孤诣,终令世界首颗量
子卫星墨子号”解带围城,守御有余”;如载人航天团队一般,焚膏
继署,终令世界领先的神舟十七号“星夜赴天河:一代人有一代人
的担当,以才智铸索,令九州之桥在这风云时代巧韧高悬。
担当时代使命,需将热情凝铸为九州桥梁,霜雪无畏。梁任公曰:
十年饮冰,难凉热血。我辈学子亦应摆脱冷气、不惧霜雪,带着满腔
热情扑在为国担当的事业上。看,那世界之巅的霜雪,挡不住以八种
方式精准测绘的珠峰测量团队“山登绝顶我为峰”的热情;看,那飞
沙苦寒的霜雪,挡不住用55年造林124万亩的塞罕坝植林员“敢教
日月换新天”的热情;看,那绝徼河谷的霜雪,挡不住为护金瓯不缺
而英勇牺牲的戍边战士“清澈的爱,只为中国”的热情。一代人有一
代人的担当,以热情铸梁,令九州之桥在这霜雪时代横跨严冬。
担当时代使命,需将意志凝铸为九州桥墩,江海屹立。大钊先生
曾高歌:青年锐进之子,宜有江流不转之精神,屹然独立之气魄!为
国担当乃毕生之事,唯有不屈的意志,方能让我们任江海横流,仍屹
然挺立。试想,若无坚强意志,29岁被俘就义的陈延年又如何能说
出“革命者只有站着死,绝不下跪”;30岁献身洪流的黄文秀又如何
能说出“每天都很辛苦,但心里很快乐”;31岁英勇牺牲的邓恩铭又
如何能说出“不惜惟我身先死,后继频频慰九泉”?一代人有一代人
的担当,以意志铸墩,令九州之桥在这江海时代力抗怒涛。
发言至此,再想起林鸣先生“桥的价值在于承载,人的价值在于
担当“之语,不禁胸怀激荡。各位同窗,毕业在即,临别之际,愿大
家皆能明白,我们的选择将直接决定着这片土地的未来,因此,莫谈
自己肩膀尚稚,休言家国与我无关!
愿吾辈青年,皆能着力担当,熔尽自身坚铁,以才智铸索、热情
铸梁、意志铸墩,助我中华巨桥穿越风云、霜雪、江海,惊世傲立,
千载恒亘!试熔一身百炼铁,凝铸九州万古桥。
以上,谢谢。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
材料三段内容,前两段分别通过漆宇勤《小桥冥思》和港珠澳大
桥岛隧工程项目总工程师林鸣的话,阐述了“修桥”这一活动中体现
的人的担当。如果说,“小桥”是从乡村的角度切入,体现的是普通人
积极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的责任与担当,及其对个人价值的实现的话,
材料第二段中的“桥”,可能就更具宏观意义。正如港珠澳大桥的建
成,正是通过一个个杰出人才以及普通基层工作者勇敢承担、齐心协
力、无私奉献而得以实现。也就是说,有时候,人的担当不一定要为
自己求取什么,更看我们可以为祖国和时代奉献什么。
由此,材料进一步借助“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本科电厂水处理课程设计
- 2024年油罐制安一体化协议范本详尽版版B版
- 小班魔法蝴蝶课程设计
- 员工绩效评估与激励机制
- 托育英语启蒙课程设计
- 出版物合作出版协议
- 网络加速器提供商服务合同
-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行动研究法》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上海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室内装饰设计》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影视编导实践课程设计
- 庆祝澳门回归25周年主题班会 课件 (共22张)
- 大学生《思想道德与法治》考试复习题及答案
- 电子耳蜗植入术后护理查房课件
- DB34∕T 2290-2022 水利工程质量检测规程
- 星巴克哈佛商学院案例
- ICS(国际标准分类法)分类
- 幼儿园课件:《认识国旗》
- 乡镇卫生院医疗质量管理参考模板
- 张大千-ppt资料
- 【规划】高中语文教师专业成长五年规划
- 华南农业大学农学院生物技术复习题附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