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文言文专题训练贾谊作品(含解析)_第1页
2024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文言文专题训练贾谊作品(含解析)_第2页
2024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文言文专题训练贾谊作品(含解析)_第3页
2024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文言文专题训练贾谊作品(含解析)_第4页
2024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文言文专题训练贾谊作品(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文言文专题训练贾谊作品

(含解析)

文言文专题训练------贾谊作品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秦灭周祀,并海内,兼诸侯,南面称帝,以养四海。天下之士,

斐然向风。若是,何也?曰:近古之无王者久矣。周室卑微,五霸既

灭,令不行于天下。是以诸侯力政,强凌弱,众暴寡,兵革不休,士

民罢弊。今秦南面而王天下,是上有天子也。既元元①之民冀得安其

性命,莫不虚心而仰上。当此之时,专威定功,安危之本,在于此矣。

秦王怀贪鄙之心,行自奋之智,不信功臣,不亲士民,废王道而

立私爱焚文书而酷刑法先诈力而后仁义以暴虐为天下始。夫兼并者高

诈力,安危者贵顺权②,此言取与守不同术也。秦离③战国而王天下,

其道不易,其政不改,是其所以取之守之者无异也。孤独而有之,故

其亡可立而待也。佶使秦王论上世之事,并殷、周之迹,以制御其政,

后虽有淫骄之主,犹未有倾危之患也。故三王之建天下,名号显美,

功业长久。

今秦二世立,天下莫不引领而观其政c夫寒者利祖褐,而饥者甘

糟糠。天下嚣嚣④,新主之资也,此言劳民之易为仁也。向使二世有

庸主之行而任忠贤,臣主一心而忧海内之患,缩素⑤而正先帝之过,

裂地分民以封功臣之后,建国立君以礼天下;虚囹圄而免刑戮,去收

孥⑥污秽之罪,使各反其乡里;发仓縻,散财币,以振孤独穷困之士;

轻赋少事,以佐百姓之急;约法省刑,以持其后,使天下之人皆得自

新,更节修行,各慎其身;塞⑦万民之望,而以盛德与天下,天下息

矣。即四海之内皆欢然各自安乐其处,惟恐有变。虽有狡害之民,无

离上之心,则不轨之臣无以饰其智,而暴孔之奸弭矣。

(节选自贾谊《过秦论(中)》)

【注】①元元:平民百姓。②顺权:顺应形势。③离:经历。④

嚣嚣:怨恨愁苦的样子。⑤缩素:丧服。文中指秦二世为始皇帝服丧。

⑥收孥:指一人犯法,妻子儿女连坐,没收为官家奴婢。⑦塞:满足。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将下列相应的字母

代号填在答题卡的方框里。

废王道而立A私爱B焚文书C而酷刑法D先诈力而后E仁义F以

暴虐G为天下始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士民罢弊的“罢”通"疲”,“罢弊”一词与《过秦论(上)》“率

疲弊之卒”的“疲弊”含义相同。

B.王天下的“王”意为称王,与《齐桓晋文之事》中“然而不

王者”的“王”含义相同。

C.天下莫不引领的“莫”意为没有谁,与《五代史伶官传序》中

“莫能与之争”的“莫”含义相同。

D.利祖褐的“利”意为有利,与《兼爱》中“故攻异国以利其

国”的“利”含义相同。

3.下列对原文格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近古以来很久没有了统一天下的帝王,周王室和春秋五霸的

势力又相继衰弱,秦国的统一上承天道,下顺民意。

B.秦王只想施展一己的智慧,抛弃仁政王道,禁毁诗书古籍,

实行严刑酷法,把残暴苛虐作为治理天下的前提。

C.假如秦二世能够顺着商、周的道路,制定御敌之策,那么后

代即使出现骄奢淫逸的君主,也不会有倾覆危亡的祸患。

D.文章指出秦两代君主在治国理政上的一系列过失,以及他们

应该却没有施行的正确做法,意在警示汉朝统治者。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道不易,其政不改,是其所以取之守之者无异也。

(2)发仓縻,散财币,以振孤独穷困之士。

5.贾谊在《过秦论(上)》最后提出“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的论点,本篇是从哪些方面劝诫秦二世实施“仁义”的?请简要概

括说明。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世主有先醒者,有后醒者,有不醒者。

昔楚庄王即位,乃退僻邪而进忠正,能者任事。当是时也,宋郑

无道,庄王围宋伐郑,诸侯说服。庄王归,过申侯之邑。申侯进饭,

日中而王不食,申侯请罪曰:“臣斋而具食甚洁,日中而不板,臣敢

请罪。”庄王喟然叹曰:“非子之罪也。吾闻之曰,其君贤君也,而又

有师者,王;其君中君也,而有师者,伯;其君下君也,而群臣又莫

若者,亡。今我下君也,而群臣又莫若不谷,不谷恐亡无日也。吾闻

之,世不绝贤。天下有贤,而我独不得。若吾生者,何以食为?”故

庄王思得贤佐日中忘饭谓先寤所以存亡此先醒也。

昔宋昭公出亡,至于境,喟然叹曰:“呜呼!吾知所以亡矣。吾

被服而立,侍御者数百人,无不曰吾君丽者。吾发政举事,朝臣千人,

无不曰吾君圣者。吾外内不闻吾过,吾是以至此。吾困宜矣。”于是

革心易行,衣苴布,食嶙俊,昼学道而夕讲之。二年美闻于宋,宋人

车徒迎而复位,卒为贤君。既亡矣,而乃寤所以存,此后醒者也。

昔者虢君骄恣自伐,谄谀亲贵,谏臣诘逐,晋师伐之,虢君出走,

至于泽中,日:“吾渴而欲饮。“御者乃进清酒。日:“吾饥而欲食。”

御进股脯梁模。虢君喜曰:“何给也?”御曰:“储之久矣。”曰:“何

故储之?”对曰:“为君出亡而道饥渴也。”君曰:“知寡人亡邪?”

对日:“知之。”曰:“知之,何以不谏?”对曰:“君好谄谀,而恶至

言,臣愿谏,恐先说虢亡……”虢君作色而怒,御谢曰:“臣之言过也

为闲,君曰:“吾之亡者诚何也?"其御曰:“君弗知耶?君之所以亡

者,以大贤也」虢君曰:“贤人之所以存也,乃亡,何也?"对曰:

“天下之君皆不肖,夫疾吾君之独贤也,故亡。”虢君喜,据轼而笑

曰:“嗟!贤固若是苦耶?”遂徙行而于山中居,饥倦。枕御膝而卧,

御以块自易,逃行而去,君遂饿死,为禽兽所食。此已亡矣,犹不寤

所以亡,此不醒者也。

(汉-贾谊《新书•先醒》)

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故庄王思/得贤佐/日中忘版/谓先寤所以存亡/此先醒也

B.故庄王思/得贤佐/日中忘饭谓先寤/所以存亡/此先醒也

C.故庄王思得贤佐/日中忘饭/谓先寤所以存亡/此先醒也

D.故庄王思得贤佐/日中忘饭谓先寤/所以存亡/此先醒也

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归,指返回,与《十二章》中“天下归仁焉”的“归”意思不

同。

B.不谷,又作“不毂”,古代王侯自称“不善”的谦辞,文中指

楚庄王对自己的谦称。

C.伐,指夸耀,与《四章》中“自伐者无功”的“伐”意思相同。

D.疾,指嫉妒,与《屈原列传》中“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的

“疾”意思相同。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楚庄王刚刚即位,就马上清退奸佞的人,提拔忠诚的人,说

明他是一位明白国家存亡原因的先醒者。

B.楚庄王经过申侯的属地,申侯进献饭食,但是楚庄王不吃,

申侯前来请罪,楚庄王只好宽恕了他。

C.宋昭公出逃后才明白存国保位的道理,于是他洗心革面,改

变行为,二年后,美名在宋国境内传颂。

D.虢君骄傲放纵自夸,让阿谀奉承之人成为亲信和权贵,等国

家灭亡了,还不能明白自己亡国的原因。

9.请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被服而立,侍御者数百人,无不曰吾君丽者。

(2)枕御膝而卧,御以块自易,逃行而去,君遂饿死,为禽兽

所食。

10.子曰:“邦有道,不废(国家政治清明,不被废弃,能被国

家所用);邦无道,免于刑戮「虢君是昏君,其御者竟然称之为“大

贤”,御者为何要这么做?请结合孔子的话加以评价。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秦王怀贪鄙之心,行自奋之智,不信功臣,不亲士民。废王道立

私权焚文书而酷刑法先诈力而后仁义以暴虐为天下始。夫兼并者高诈

力,安定者贵顺权,此言取与守不同术也。秦离战国而王天下,其道

不易,其政不改,是其所以取之守之者无异也。孤独而有之,故其亡

可立而待也。借使秦王论上世之事,并殷、周之迹,以制御其政,后

虽有淫骄之主,犹未有倾危之患也。故三王之建天下,名号显美,功

业长久。

今秦二世立,天下莫不引领而观其政c夫寒者利桓褐,而饥者甘

糟糠,天下嚣嚣,新主之资也。此言劳民之易为仁也。向使二世有庸

主之行而任忠贤,臣主一心而忧海内之患,缩素而正先帝之过;裂地

分民以封功臣之后,建国立君以礼天下;虚囹圄而免刑戮,去收孥

污秽之罪,使各反其乡里;发仓縻,散财币,以振孤独穷困之士;轻

赋少事,以佐百姓之急;约法省刑以持其后,使天下之人皆得自新,

更节修行,各慎其身;塞万民之望,而以威德与天下,天下集矣。

即四海之内皆欢然各自安乐其处,唯恐有变,虽有狡害之民,无离

上之心,则不轨之臣无以饰其智,而暴乱之奸止矣。

(节选自贾谊《过秦论•中篇》,有删改)

材料二:

秦并兼诸侯山东三十余郡,缮津关,据险塞,修甲兵而守之C然

陈涉以戍卒散抚之众数百,奋臂大呼,不用弓戟之兵,短覆白梃,望

屋而食,横行天下。秦人阻险不守,关梁不阖,长戟不刺,强弩不射。

楚师深入,战于鸿门,曾无藩篱之艰。于是山东大扰,诸侯并起,豪

俊相立。秦使章邯将而东征,章邯因其三军之众,要市于外,以谋其

上。群臣之不信,可见于此矣。子婴立,遂不悟。籍使子婴有庸主之

材,仅得中佐,山东虽乱,秦之地可全而有,宗庙之祀未当绝也。

秦王足己不问,遂过而不变Q二世受之,因而不改,暴虐以重

祸。子婴孤立无亲,危弱无辅。三主惑而终身不悟,亡,不亦宜乎?

当此时也,世非无深虑知化之士也,然所以不敢尽忠拂过者,秦俗多

忌讳之禁,忠言未卒于口而身为戮没矣。故使天下之士,倾耳而听,

重足而立,拊口而不言。是以三主失道,忠臣不敢谏,智士不敢谋

也。天下已乱,奸不上闻,岂不哀哉!

(节选自贾谊《过秦论•下篇》,有删改)

1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

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废王道A立私权B焚文书而酷刑C法先诈力D而后仁E义以暴虐

为F天下始。

1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山东”指秦汉时期称靖山或华山以东地区,又称关东,亦指

战国时秦以外的六国。

B.“三王”分别指代夏、商、周三朝的开国帝王,即夏禹、商汤、

周武王。

C.“修甲兵”中“兵”是兵器的意思,与“六国破灭,非兵不利”

意思相同。

D.“振孤独穷困之士”中“振”是救助的意思,与“振长策而御

宇内”中的“振”意思相同。

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把秦与六国、秦与陈涉、陈涉与山东诸国进行对比,指出双

方实力悬殊,为抒发“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作了有力的铺垫。

B.假使秦王能够考虑古代的情况,比较商、周兴亡的往事,来

治理国家,那么后代即便出现骄奢淫逸的君主,也不会有倾覆危亡的

祸患。

C.因为子婴连一般君主的才能也不具备,又选取了中等以下的

辅佐之臣,所以虽然有险固的工事、沃野千里的关中之地,也难免秦

朝的败亡。

D.秦朝吞并了六国诸侯以后,修筑渡口关隘,占据着险要地势,

修治武.器,守护着这些地方。然而陈涉凭着几百名散乱的戍卒,却所

向无敌。

1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夫寒者利桓褐,而饥者甘糟糠,天下嚣嚣,新主之资也。

(2)然所以不敢尽忠拂过者,秦俗多忌讳之禁,忠言未卒于口

而身为戮没矣。

15.贾谊在《过秦论•下篇》中为什么说秦“亡,不亦宜乎”?

请简要概括。

参考答案:

1.BDF2.D3.C4.

(1)它的路线没有更改,它的政令没有变化,这是它用来夺天

下和守天下的方法没什么不同啊。

(2)打开官仓,散发财物,用来救济孤苦无依处境困难的人们。

5.

①任用忠贤之人;

②封赏功臣之后;

③减少严酷的刑法;

④轻徭薄赋;

⑤赈济贫困之人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抛弃仁政王道,满足一己之欲,焚毁诗书古籍,实行严刑

酷法,把诡诈武力放在前面,把仁德信义丢在后面,把残暴苛虐作为

治理天下的前提。

“立私爱”为动宾结构,A不断开,B断开;

“而”连词,表并列,“焚文书”与“酷刑法”都为动宾结构,形

成对偶式,C不断开,D断开。

“后"与“仁义”构成动宾结构,E不断开;“先诈力而后仁义”

“废王道而立私爱”“焚文书而酷刑法”,都是由“而”连接两个动宾

结构形成的相同句式,分别单独成句,F断开;

“以暴虐”作为状语修饰“为天下始”,单独成句,G不断开。

故选BDF。

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

A.正确。疲惫不堪。句意:军民疲惫不堪。/率领着疲惫不堪的

士兵。

B.正确。句意:称帝统治天下。/做到了这些还不能称王。

C.正确。句意:天下人没有谁不充满期盼地……/没有谁能与之

抗衡。

D.“含义相同”错误。意动用法,认为有利/使动用法,使……得

利。句意:穿上粗布短袄就觉得很好。/所以攻打别国而使自己国家

得利。

故选D。

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C.“秦二世”错误。原文为“借使秦王论上世之事,并殷周之迹,

以制御其政,后虽有淫骄之主,犹未有倾危之患也”,应为秦始皇。

故选c。

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易”,更改;”是,这;“所以……”,用来……。

(2)“发”,打开;“振”,救济;"孤独",孤苦无依。

5.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概括信息的能力。

结合“有庸主之行而任忠贤,臣主一心而忧海内之患”可概括出:

任用忠贤之人。

结合“裂地分民以封功臣之后,建国立君以礼天下”可概括出:

封赏功臣之后,礼遇天下的人才。

结合“轻赋少事,以佐百姓之急”可概括出:轻徭薄赋。

结合“约法省刑,以持其后,使天下的人都能自新,改变节操”

可概括出:减少严酷的刑法,给天下人改过自新的机会。

结合“发仓縻,散财币,以振孤独穷困之士”可概括出:赈济贫

困之人。

参考译文:

秦国灭亡周朝,统一天下,吞并诸侯,临朝称帝,供养四海C天

下的士人,慕风向往。为什么会这样呢?回答是:近古以来没有能统

一天下的帝王已经很久了。周王室力量微弱,五霸相继灭亡,天子的

命令不能通行天下,因此诸侯凭借武力为改,强大的欺凌弱小的,人

多的蹂躅人少的,战事不停,军民疲惫不堪。如今秦王称帝统治天下,

这是在上有了天子呵。于是平民百姓希望能靠他得以安身活命,没有

谁不诚心景仰皇上C在这个时候,保住威权稳定功业,消除隐患安定

国家的根本,就在这一点上了。

但是秦王却怀着贪婪鄙陋的心胸,只想施展他自己的智慧,不信

任功臣,不亲近百姓,抛弃仁政王道,满足一己之欲,焚毁诗书古籍,

实行严刑酷法,把诡诈武力放在前面,把仁德信义丢在后面,把残暴

苛虐作为治理天下的前提。吞并国土时推崇诡诈武力,安定国家时重

视顺应形势,这是说夺天下和守天下要用不同的方法。秦经历了战国

后统一天下,但它的路线没有更改,它的政令没有变化,这是它用来

夺天下和守天下的方法没什么不同啊。秦王孤立无助却拥有天下,所

以他的灭亡很快就来到了。假使秦王能够考虑古代治国的先例,借鉴

商朝周朝延续的过程,来制定实行自己的政策,那么后代即使出现骄

奢淫逸的君主,也不会有倾覆危亡的祸患。所以夏禹、商汤、周文王

和周武王建立国家后,名号卓著美好,功业稳定长久。

当今秦二世登上王位,天下人没有谁不充满期盼地看着他的政策。

受冻的人穿上粗布短袄就觉得很好,挨饿的人吃上糟糠也觉得香甜。

天下百姓怨恨愁苦,正是新皇帝执政的凭借啊,这是说对疲惫的百姓

更容易施行仁政啊C如果二世有普通君主的德行,任用忠贞贤能的人,

君臣一心为天下的苦难担忧,为始皇帝服丧期间就改正先帝的过失,

分割土地百姓来封赏功臣的后代,建立国家立一个君主并且礼待天下

的人才;放出牢中的犯人,免去他们的死刊,废除没收罪人家属为奴

之类的丑恶刑罚,让被判刑的人各自返回家乡;打开官仓,散发财物,

用来救济孤苦无依处境困难的人们;减轻赋税,减少劳役,来帮助百

姓解除急困;简化法律,减少刑罚,给犯罪人以把握以后的机会,使

天下的人都能自新,改变节操,修养品行,各自谨慎对待自身;满足

千万百姓的愿望,以崇高的仁德对待天下人,天下就安定了。如果天

下到处都欢欢喜喜各自安居乐业,唯恐发生变乱,即使有奸诈为害的

人,由于百姓没有背叛君主之心,那么图谋不轨的臣子也就无法弄巧

欺人,暴乱的阴谋自然就消除了。

6.C7.D8.B9.(1)我穿着美服站在朝堂之上,

数百名侍奉者,没有一个人不说我英俊潇洒的。

(2)(虢君)枕着车夫的腿就睡着了,车夫用土块换出了自己的

腿,逃跑离开了虢君,虢君于是就饿死了,尸体被禽兽吃了。10.孔

子说的“邦无道,免于刑戮”,意思是如果国家(君主)无道,就要

保护自己,使自己远离刑戮。御者一开始直言指出“君好谄媚”,引

得虢君大怒,此时御者明白虢君已经无药可救,因此假意夸赞虢君是

大贤,目的是取得其信任,自己能伺机逃走。御者明白应该放弃执迷

不悟的无道之君,要保全自己,这是一种智慧。

【解析】6.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所以楚庄王因为思虑着得到贤人辅佐,到了中午都忘了吃

饭。这就是所说先(于他人)明白(国家)存亡的原因的人,这就是

先醒的人。

“故庄王思得贤佐”,是主谓宾完整的句子,其后要断开,排除

AB;

“日中忘版”,是偏正短语,表明“庄王思得贤佐”的状态,其后

断开;“谓先寤所以存亡''和"此……也”是两个判断句,中间要断开,

排除D。

故选C。

7.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古代文化常识和准确理解一词多义

现象的能力。

A.正确。“归”,返回;/称赞。句意:在返程途中,经过申侯的

属地。/天下都称赞他的仁德。

B.正确。

C.正确。“伐”,都是夸耀的意思。句意:以前虢君骄傲放纵,喜

好自夸。/自我夸耀的人不能建立功勋。

D.“意思相同”错。“疾",嫉妒;/痛心。句意:(他们)都嫉恨

您一个人贤明。/屈原痛心于楚怀王听不到正确的意见。

故选D。

8.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B.“楚庄王只好宽恕了他“错。从“庄王喟然叹曰:'非子之罪

也……'故庄王思得贤佐,日中忘饭”可知,楚庄王并没有怪罪申侯,

楚庄王是因为思虑着得到贤人辅佐,才忘了吃板。

故选Bo

9.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⑴“被)通“披”,穿着;“侍御”,侍奉;“丽”,英俊潇洒。

(2)“易”,换;“去”,离开;“遂”,于是;“为……所”,被动

句。

10.本题考查学生评价探究文中的思想观点的能力。

“子曰:'邦有道,不废;邦无道,免于刑戮。'”,是说“孔子说:

‘国家政治清明时,他不会被罢免;国家政治黑暗时,他也可免于刑

罚。';这句话是说要擅于用世,也要有自处之道。从“对曰:'君

好谄谀,而恶至言,臣愿谏,恐先说虢亡……'虢君作色而怒”可知,

御者一开始直言指出“君好谄媚”,引得虢君大怒;从“御谢曰:'臣

之言过也。'为闲……其御曰:'君弗知耶?君之所以亡者,以大贤

也。’……遂徙行而于山中居,饥倦。枕御膝而卧,御以块自易,逃

行而去”可知,此时御者明白虢君已经无药可救,因此假意夸赞虢君

是大贤,目的是取得其信任,自己能伺机逃走。御者明白应该放弃执

迷不悟的无道之君,他善于保全自己,这是一种智慧。

参考译文:

世上的君主有先醒悟的,有后醒悟的,有不醒悟的。

当年楚庄王即位,马上就清退奸佞,提拔忠诚正直的人,(让)

有才能的人主掌楚国的事务。在这个时候,宋国、郑国无道,楚庄王

包围讨伐郑、宋两国,诸侯们都心悦诚服。在返程途中,经过申侯的

属地。申侯进献饭食,但是到了中午楚庄王还是不吃,申侯很害怕,

请罪说:“我斋戒之后准备的饭食已经非常清洁了,但是您到了中午

还不吃,我特来请罪。”楚庄王长叹道:“这不是你的罪过。我听说:

一个国君是贤德的君主,还有开导教诲他的人,就可以称王于天下;

一个国君是中等的君主,还有教导他的人,就可以称霸于诸侯;一个

国君是下等愚昧的君主,他手下的臣子又没有比得上他的人,这样的

国家就会灭亡。现在我就是愚钝的下等国君,手下的群臣没有人比得

上我,我担心楚国没有多久就不复存在了c我还听说,世上的贤者不

会断绝。(既然)天下有贤人在,但是我偏偏得不到贤人(来轴佐工

像我这样活着,凭什么吃饭呀?”所以楚江王因为思虑着得到贤人辅

佐,到了中午都忘了吃饭。这就是所说先(于他人)明白(国家)存

亡的原因的人,这就是先醒的人。

当年宋昭公出逃,到了边境,长叹道:“哎,我知道我流亡的原

因了。我穿着美服站在朝堂之上,数百名侍奉者,没有一个人不说我

英俊潇洒的;我发行命令裁决政事,数千朝臣没有一个不说我英明正

确的。我在朝廷内外没有听到过有人说我的过失,因此我才到了这一

步。我陷入困境真是理所应当的。”从此之后,洗心革面,改变行为,

穿粗布衣服,吃粗糙的饭菜,白天学习正道,晚上讲给他人听,二年

后,美名在宋国境内传颂,宋人派车马官员去迎接他,让他重新担任

国君,他也最终成了贤明的国君。等到已经逃亡在外,然后才明白存

国保位的道理,这就是后醒的人。

以前虢君骄傲放纵,喜好自夸,让阿谀奉承之人成为亲信和权贵,

进谏的大臣被问罪驱逐,晋国军队进攻虢国。虢君逃亡,到了大泽,

对手下人说:“我渴了想喝水车夫于是进献上了清酒。虢君又说:

“我饿了要吃东西。”车夫又进献了干肉干粮。虢君非常高兴地问:

“为何准备得这么充分?”车夫说:“我好久之前就储存了。”虢君问:

“为什么储存?“车夫回答说:“就是为了您逃亡时路上饥渴准备的。

”虢君问:“你知道我会逃亡?”车夫回答说:“知道呀。”虢君问:“既

然知道,为什么不劝谏我?”车夫说:“您喜欢那些谄媚之言,讨厌

真诚的话,我想进谏,却担心我会比虢国先灭亡。”虢君(听后)改

变了脸色非常生气,车夫赶紧谢罪说:“我说的话错了。”等到歇息的

时候,虢君又说:“我亡国(逃亡)的原因真的是什么?〃车夫说:“您

不知道吗?您亡国的原因,就是因为您太贤明。"虢君说:“贤君是国

家赖以存在的条件牙,如今却亡了国,是为什么呀?”车夫回答说:

“天下的国君都没有才德,(他们)都嫉恨您一个人贤明,所以您才

亡了虢国J虢君大喜,扶着车厢上的横木笑着说:“哎,贤者原本就

是像这样痛苦吗?“于是下车步行到山中休息,又饿又累,枕着车夫

的腿就睡着了,车夫用土块换出了自己的战,逃跑离开了虢君,虢君

于是就饿死了,尸体被禽兽吃了。这就是已经亡国了,还不能醒悟自

己亡国的原因,这就是不醒悟的人。

(汉•贾谊《新书・先醒》)

11.ABD12.D13.C14.(1)挨冻的人穿上粗布衣

服就觉得很好,挨饿的人吃上糟糠也觉得香甜,天下苦苦哀叫的百

姓,正是新皇帝执政的资本。

(2)然而他们不敢竭诚尽忠,纠正主上之过的原因,就是秦朝

的风气多有忌讳的禁规,忠言还没说完而自己就被杀戮了。15.①

秦王自满,不求教于人,一错到底而不改变。

②二世承袭父过,因循不改,残暴苛虐以致加重了祸患。

③子婴孤立无亲,危弱而没有人辅佐。三位君主昏惑而终身不觉

悟。

【解析】n.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抛弃仁政王道,树立个人权威,焚烧典籍,施行严刑酷法,

以诈力为先,以仁义为后,把残暴苛虐作为治理天下的前提。

“废”作谓语,“王道”作宾语,故应在A处停顿;

“立”作谓语,“私权”作宾语,故应在B处停顿;

“先诈力而后仁”说的是“先……后……",”而”表顺承,连接

“先诈力”和“后仁”,故应在“力”后断开,即在D处停顿。

12.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和文言实词意

义的能力。

A.正确。

B.正确。

C.正确。句意:修治武器。/六国灭亡,不是武器不锐利。

D.“意思相同”错误。“振",救助;/举起。句意:救助孤独穷

困的士人。/以武力来统治天下。

故选Do

1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并筛选信息的能力。

C.“子婴连一般君主的才能也不具备,又选取了中等以下的辅佐

之臣”错,原文“籍使子婴有庸主之材,仅得中佐”是作者假设的情

况;其次“全而有”与“未当绝”也不是“败亡”的意思。

故选C。

1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桓褐”,穿上粗布衣服;“甘”,以……为香甜;“嚣嚣”,

喧嚣吵闹。

(2)“所以",……的原因;“为”,表被动,被;“戮没”,杀戮。

15.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和概括文章相关内容的能力。

(1)根据“秦王足己不问,遂过而不变”概括:秦王自满,不求

教于人,一错到底而不改变。

(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