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PAGE1广东省阳江市高新区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试卷相应类型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将条形码横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4.作答选考题时,请先用2B铅笔填涂选做题的题号对应的信息点,再作答。漏涂、错涂、多涂的,答案无效。5.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西汉为了巩固对西北地区的统治,征发戍卒戍边,并且建立了一套专门的管理制度,戍卒在完成候望等军事任务外,还要承担许多杂役,主要包括烹饪、种植、建筑等方面。这()A.拓展了西汉统治疆域 B.保证了戍卒在西北地区自力更生C.加强了西北地区建设 D.推动了西汉地方管理体制的成熟【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从本题次题干的设问词判断这是影响题。根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其准确时空为:西汉时期(中国)。结合本题材料与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主要反映了西汉为了巩固对西北地区的统治,征发戍卒戍边并建立专门管理制度的情况,戍卒除了军事任务外还要承担许多杂役,这有利于戍卒自给自足,同时更加强西北地区的建设,促进该地区的发展,C项正确;材料主要体现的是对西北地区的管理建设,并未体现“拓展”统治疆域,排除A项;材料中的戍卒承担杂役,一方面满足了自给自足需求,另一方面更是促进了西北地区建设,增强自身统治,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对西北地区的管理制度,不能说明推动西汉地方管理体制的成熟,排除D项。故选C项。2.唐朝中后期推行两税法:所有民户在现居地登记,根据资产情况定户等,按户等高低交纳赋税,“惟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这一政策()A.增加了税目,加重了农民的负担 B.导致了唐代藩镇割据局面形成C.放松了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D.巩固了封建国家的土地所有制【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中后期(中国)。据题干“惟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意味着征税的依据主要是资产而非人丁。这一改变放松了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C项正确。两税法并非增加了税目加重农民负担,而是改变了征税的标准和方式,排除A项;唐代藩镇割据局面的形成主要是由于地方节度使权力过大,拥兵自重等原因,与两税法关系不大,排除B项;两税法是在均田制遭到破坏,土地兼并严重的情况下推行的,不能巩固封建国家的土地所有制,排除D项。故选C项。3.金朝在地方设置了路、府、州、县四级。路设转运司,掌规措钱谷;府设府尹,而总管府则设兵马都总管,统领本府军民;州分节镇州、防御州、刺史州,其职分别为镇抚地方、防御盗贼、兼治州事;县设县令,掌管本县事务。金朝这些举措()A.体现了因俗而治特征 B.强化了对地方的控制管理C.奠定了南下灭宋的基础 D.推动了多元一体格局形成【答案】B【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辽夏宋金元(中国)。据本题材料信息得出主要结论:金朝设置路府州县,明确职责,强化对地方控制,B项正确;金朝沿袭唐宋制度,同时推行“猛安谋克制”体现因俗而治特点,排除A项;北宋被金攻灭,南宋与金长期对峙,不合史实,排除C项;多元一体格局金朝之前已经存在,史实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4.顺治九年清廷规定:“各国由陆路进贡,每次不得过百人,入京只须二十人,余皆留边听赏;由海道进贡,不得过三船,每船不得过百人,一应接贡、探贡等船,不许放入。”康熙七年规定:“安南贡船,不得过三,每船不得过百人,来京员役,不得过二十人。”这些规定旨()A.保障沿海地区稳定 B.降低财政运行成本C.强化闭关锁国政策 D.宣扬天朝上国威严【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目的题。时空是:清朝时期的中国。本题大意:清朝前期,朝廷严格限制藩属国进贡人数和规模。进贡现象体现了藩属国对宗主国的顺从,故本应多多益善,才能更好地保障沿海地区稳定,但题干却在限制进贡行为,故A错误;朝贡贸易对中国而言,大多薄来厚往,限制进贡可以节省开支,故B有些道理;朝贡贸易是宗藩外交的产物,重在强化政治隶属关系,是宗主国对藩属国的一种恩赏,不是一种常态贸易,不是闭关锁国政策的拓展,故C错误;朝廷在进贡问题上拥有绝对的决策权,其规定虽有节省开支的目的,但也是在树立宗主国的权威,B与D相比较,政治价值更为重要,故D正确。5.1869年,左宗棠在陕西建立了西安机器局;1872年,西安机器局迁至兰州,改名为兰州机器局,该局为驱逐外匪阿古柏和收复新疆提供了大部分军火。据此可知,该机器局的设立()A.化解了清政府的边疆危机 B.反映洋务运动具有一定成效C.开启了中国经济的现代化 D.推动了军事体制的根本变革【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晚清时期(中国)。根据材料可知,兰州机器局提供了驱逐外匪和收复新疆所需的军火,体现了洋务运动“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成效,增强了国防力量,B项正确;A项夸大了兰州机器局的作用,其对边疆危机的化解作用有限,排除A项;兰州机器局主要服务于军事,并未开启中国经济的现代化,排除C项;兰州机器局并未推动军事体制的根本变革,D项说法太绝对,排除D项。故选B项。6.1916年3月,川商晏宇澄、粤商梁栋如、湘商罗瑞阎、鄂商汪伯云、闽商林大和发表“敬告全国商界书”,呼吁“今日宜认明时势,群起逼迫袁氏退位,还我共和”,闽帮商人“全场三呼中华民国万岁而散”,浙商拒纳本年应缴的上忙钱粮及各种捐税。这反映了()A.民主与共和的时代诉求 B.实业救国思潮的兴起C.政党政治尝试遭到失败 D.商人成为革命的主体【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16年3月(中国)。根据材料可知,商人群体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主张恢复共和体制,反映了民主与共和的时代诉求,A项正确;实业救国思潮兴起于19世纪末,排除B项;材料反映了商人群体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未涉及政党政治,排除C项;商人没有成为革命的主体,D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故选A项。7.1927年,毛泽东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谈到孙中山遗嘱的某些名词被农民颇为生硬地应用到其生活时写到:一个绅士模样的人在路上碰到了一个农民,那绅士模样的人摆格不肯让路,那农民便愤然说:“土豪劣绅!晓得三民主义吗?”毛泽东意在说明当时()A.阶级矛盾异常尖锐 B.发扬三民主义必要性C.农民运动迅速发展 D.普及政治宣传重要性【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27年(中国)。据题干信息可知,《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发表时间为1927年3月,处于国共第一次合作即将破裂时期,即使农民不理解什么是三民主义,但是仍生硬地用于生活之中,说明当时孙中山遗嘱中的某些名词的宣传起到了一定的普及影响,毛泽东借此说明政治宣传普及的重要性,D项正确;毛泽东举的例子涉及绅士和农民的对话,但是不能因此体现阶级矛盾的尖锐程度,排除A项;毛泽东的主旨是强调进行政治宣传的重要性而非发扬三民主义必要性,排除B项;材料并未涉及农民运动的情况,无法得出农民运动迅速发展,排除C项。故选D项。8.下图所示是20世纪40年代中国的两幅漫画。它们反映的本质()《三三制选举》
(《解放日报》1942年9月28日第3版)《减租会(一九四三)》
(《古元木刻选集》东北画报社1949年版)A.推动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B.坚持“和平、民主、团结”的方针C.限制了农村的封建剥削 D.坚持巩固和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40年代(中国)。结合所学内容可知,1942年和1943年都是抗日战争期间。中共在敌后抗日根据地实行三三制,是为了团结各抗日阶级、阶层,动员和组织最广大人民进行抗战;减租会的实行体现了中共在敌后抗日根据地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政策,其目的是为了团结地主、发动农民抗日。上述举措都有利于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壮大抗日力量,D项正确;“有利于推动抗日战争的胜利”属于材料所述举措的影响,而非本质,排除A项;“和平、民主、团结”是在抗日战争结束后,面对全国人民对于和平建国的强烈渴望,审时度势地提出的通过和平途径建设国家的政治口号,时间不符,排除B项;限制了农村的封建剥削主要是“减租减息”政策的影响,三三制并不能体现限制农村的封建剥削,概括不全,排除C项。故选D项。9.鲍盛刚在《中国崛起与中国模式》中提到:“中国改革……是给社会主义加上一个市场经济的发动机,从而使单纯的制度趋于一种混合经济状态”,由此可知在实际经济体制改革中()A.推广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实行高度集中计划经济体制C.加强了政府宏观调控的力度 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推断题。时空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据材料“中国改革……是给社会主义加上一个市场经济的发动机,从而使单纯的制度趋于一种混合经济状态”可知,材料强调了中国改革的目标之一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单一的计划经济体制,发展为一种计划和市场相混合的经济状态,D项正确;材料强调的中国改革,既包括城市,也包括农村,A项仅仅是农村改革的一种形式,A项片面,排除A项;改革前的经济体制是实行高度集中计划经济体制,B项不符题意,排除B项;材料强调改革的目标之一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而不是加强“政府宏观调控的力度”,C项说法错误,排除C项。故选D项。10.新教禁欲主义强烈谴责把追求财富作为其行为目的本身,但是又说,如果这种财富的获得是在履行天职的劳动中结出的果实,那么它就成为上帝赐福的象征。新教的这一说教()A.反对人们创造财富 B.强化西欧封建统治C.坚持传统基本教义 D.利于资本原始积累【答案】D【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欧洲)。根据材料“如果这种财富的获得是在履行天职的劳动中结出的果实,那么它就成为上帝赐福的象征”可知,新教主张通过努力获得财富,并将财富视为上帝赐福的象征,这意味着新教支持追求财富,这有利于资本原始积累,D项正确;新教伦理并不反对人们通过努力创造财富,排除A项;新教是反封建的,并不是强化封建统治,排除B项;新教对传统基本教义有所改革,排除C项。故选D项。11.1832年,英国进行第一次议会改革,英国选民从人口总数的大约2%增加到3.3%,中等阶级大体获得选举权,但工人阶级被排斥在外。1836年后,工人阶级为争取选举权掀起了宪章运动。1866年后,英国通过两次议会改革,至1885年基本实现了成年男子普选权。关于英国议会三次改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标志着英国专制王权的结束 B.适应了英国经济发展状况C.巩固了议会的权力中心地位 D.标志着英国实现全民普选【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英国)。1832年、1867年和1884年的三次议会改革逐步扩大了选民基础,反映了工业革命后英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适应了中产阶级和工人阶级日益增长的政治参与需求,B项正确;英国专制王权的结束早在1688年的光荣革命后就已基本实现,排除A项;议会的权力中心地位在光荣革命后已经逐步确立,议会改革主要是扩大选民基础,排除C项;1885年的改革实现的是成年男子普选权,而非全民普选,女性直到20世纪初才获得选举权,排除D项。故选B项。12.16—17世纪,欧洲国家间发生了一系列战争,如英法之间、法国与西班牙之间、波兰和瑞典之间。军事技术的变化、大规模的海军冲突,给西方有组织的社会增加了巨大的新压力,每个参战国都要学会怎样组织一个有能力的行政管理机构来对付这场“军事革命”。由此可推知()A.殖民战争促进社会转型 B.欧洲统一迫在眉睫C.欧洲国家王权逐渐加强 D.殖民扩张引发冲突【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推断题。时空是16-17世纪(欧洲)。由材料可知,16-17世纪,欧洲国家间发生了一系列战争,战争需要参战国都要组织一个有能力的行政管理机构来对付这场“军事革命”,在这一过程中,王权得到加强,C项正确;据材料“16—17世纪,欧洲国家间发生了一系列战争,如英法之间、法国与西班牙之间、波兰和瑞典之间”并结合所学可知,材料反映的是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各国之间为争夺殖民霸权展开的争夺,在这一过程中,王权得到加强,A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各国之间为争夺殖民霸权展开的争夺,没有涉及欧洲统一的内容,排除B项;材料在强调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各国之间为争夺殖民霸权展开的争夺的同时,还涉及“在大战过程中各国组织能力的加强”,D项说法片面,排除D项。故选C项。13.汉武帝去世后,继位昭帝年仅8岁,外戚霍光以大将军身份秉政,领尚书事。西汉后期如外戚王莽等,也都是以大将军或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等身份执掌中央大权。上述现象反映出()A.军功阶层长期把持朝政 B.汉匈之间战争绵延不绝C.中央行政中枢权力调整 D.中朝逐渐架空三公权力【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汉代(中国)。根据材料可知,汉代后期,外戚经常通过大将军或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等身份执掌中央大权,说明此时中央中枢权力已由中朝转移至大将军等手中,C项正确;以大将军身份掌权,并不代表立有军功,排除A项;汉武帝时期基本解决了匈奴问题,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外戚经常通过一些身份执掌中央大权,没有涉及中朝对三公的影响,排除D项。故选C项。14.1893年,明治政府颁布《文官任用令》和《文官考试规则》,强调对文官的任用必须以考试合格为前提。如果没有天皇的直接许可,新任命的敕任官(一种高级官员)首先得具备奏任文官的资格,并且他们所担任的官位等级一定要在三等以上。这说明当时日本()A.文官成为政治改革重心 B.规范了文官选拔和任用的资格C.文官制度得以最终确立 D.封建专制主义制度进一步发展【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93年明治政府统治时期(日本)。1893年,明治政府颁布《文官任用令》和《文官考试规则》,对文官的任用强调以考试合格为前提,对新任命的敕任官也有明确的资格要求和官位等级限制。这说明当时日本规范了官员选拔和任用的资格,B项正确;仅凭材料信息无法得出文官成为政治改革重心的结论,排除A项;材料只体现了对文官任用的规定,不能说明文官制度已经最终确立,排除C项;材料中的举措是日本近代化的表现,并非封建专制主义制度的进一步发展,排除D项。故选B项。15.2020年5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颁布以前我国采取的是民事领域单独立法,先后颁布了《婚姻法》《继承法》《物权法》等,而《民法典》的颁布结束了“领域立法”的割据状态,成为社会的真正基本法。据此可知,《民法典》()A.解决了人民内部矛盾 B.促进了法律体系成熟C.使社会生活有法可依 D.整合了民事法律系统【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中国)。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民法典》使民事立法系统化,而这种系统化改变了民事立法各自为政的状态,整合了民事法律系统,D项正确;《民法典》主要是规范民事领域的法律关系,它并不能直接解决人民内部矛盾,排除A项;《民法典》完善了我国的法律体系,但不能说明促进了法律体系成熟,排除B项;《民法典》颁布之前,社会生活也有法可依,排除C项。故选D项。16.1971年8月15日,美国总统尼克松向全世界宣布一揽子新经济政策:关闭“黄金窗口”,宣布终止美元与黄金之间的固定兑换比率。从此,开启了浮动汇率时代。尼克松这一举措()A.表明美国欲结束侵越战争 B.反映出国家干预经济政策的失败C.影响世界金融市场的稳定 D.阻碍了世界经济多极化发展趋势【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材料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推断题。根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71年的世界。根据材料概况可知:尼克松关闭“黄金窗口”意味着美元与黄金不再有固定兑换比率,开启了浮动汇率制度。这一决定主要是因为美国的黄金储备不足以支撑美元与黄金的固定汇率,同时美元在国际市场上流通过多,导致美国面临严重的外汇危机。这一举措直接影响了国际金融体系,导致各国货币走向浮动汇率,增强了国际金融市场的不确定性和波动性,对全球金融市场的稳定产生重大影响,C项正确;材料涉及的是美国金融政策,与战争的结束与否没有关系,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美国政府对经济政策的变更,仍是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排除B项;美国经济霸权的削弱,有利于世界经济多极化的发展,排除D项。故选C项。二、非选择题:本体共4小题,共52分。考生根据要求作答。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895年,严复发表《原强》一文,以达尔文、斯宾塞的学说阐述国家盛衰治乱之理。文中以“群”对应英语中的society,并首揭“群学”一语。此后,康有为、梁启超等人逐渐萌生“以群为体,以变为用”的维新思想,较为全面地阐述了群与学、群与强、群与治、群与变、群与会的关系,认为“合群”是传播新知、开启民智、实现自强的有效手段。作为联结同志,开通风气的一种有效方式,组织学会自然是“合群”的题中之意。因此,学会便作为康、梁等人“合群立国”的主要举措之一,应运而生。——摘编自方平《晚清上海的公共领域(1895—1911)》材料二1900年以后,绅士在城里办商会、学校,建立各种组织,结社非常普遍,“社会”极为普遍地成为其总称。从1902年起,报刊中“社会”的使用次数开始增加,逐渐取代更具有传统政治色彩的“群”。1903年,革命刊物《浙江潮》发表的《新社会之理论》一文,广泛使用近代意义的“社会”概念;革命党人陈天华在《苏报》上撰文,强调学生与“各级社会”不同,是“祖国存亡之关键”。1904年后,“社会”一词高度普及。伴随“社会”一词的风行,时人开始思考如何进行政治变革和社会改造。部分革命党员意识到自己是“中等社会”的代表,必须以“下等社会”为依托,为根据地,并自信有能力领导“下等社会”进行“有秩序之革命”。尽管“中等社会”并没有真正把“下等社会”发动起来,但他们领导的革命则是一个承先启后的历史环节。——据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等整理材料三“社会”一词的逐渐普及与社会主义的传播和革命思想的进入,在一定程度上呈现为同一历史过程。根据对《新青年》杂志的统计,1919年之前,“社会主义”一词总共才出现34次;1919年,“社会主义”的使用次数激增至104次;1921—1922年间高达685次。1919年,李大钊发表了《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一文,其中写道:“自马氏与昂格思合著《共产者宣言》……大家才知道社会主义的实现,离开人民本身,是万万作不到的,这是马克思主义一个绝大的功绩。”在时代潮流的激荡下,先进知识分子奔集到马克思主义旗帜下,从这里看到了中华民族的新希望。——据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等整理(1)根据材料一,写出康、梁等人“群学”思想的关键词。结合所学,概括维新派传播“群学”思想的根本目的。(2)根据材料二,概括20世纪初“社会”一词逐渐取代“群”的原因。结合所学,列举1911年辛亥革命前革命党人领导“有秩序之革命”的重要举措。(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概括1919—1922年间《新青年》杂志中“社会主义”一词使用次数激增的国内动因。【答案】(1)关键词:“以群为体,以变为用”;合群/合群立国根本目:救亡图存。(2)原因:“社会”比“群”理念更新(或更少传统政治色彩);报刊的宣传;绅士的推动举措:建立革命组织;进行革命宣传;提出三民主义;发动武装起义。(3)动因:五四运动;知识分子的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工人运动的发展;的诞生;新文化运动。【解析】【小问1】本题是背景类、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中国)。第一问关键词,由材料一“康有为、梁启超等人逐渐萌生‘以群为体,以变为用’的维新思想,较为全面地阐述了群与学、群与强、群与治、群与变、群与会的关系,认为‘合群’是传播新知、开启民智、实现自强的有效手段。”可得出“以群为体,以变为用”;合群或合群立国。由材料及所学可知,维新派传播“群学”思想的根本目的是救亡图存。【小问2】本题是背景类、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20世纪初(中国)。第一问原因,由材料二“1900年以后,绅士在城里办商会、学校,建立各种组织,结社非常普遍,‘社会’极为普遍地成为其总称。”可得出“社会”比“群”理念更新(或更少传统政治色彩)以及绅士的推动;由材料二“从1902年起,报刊中‘社会’的使用次数开始增加,逐渐取代更具有传统政治色彩的‘群’。”可得出报刊的宣传。第二问重要举措,由材料二“部分革命党员意识到自己是‘中等社会’的代表,必须以‘下等社会’为依托,为根据地,并自信有能力领导‘下等社会’进行‘有秩序之革命’。”及所学可知,1911年辛亥革命前革命党人领导“有秩序之革命”的重要举措包括:建立革命组织;进行革命宣传;提出三民主义;发动武装起义。【小问3】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20世纪初(中国)。由材料三“‘社会’一词的逐渐普及与社会主义的传播和革命思想的进入,在一定程度上呈现为同一历史过程。……1919年,‘社会主义’的使用次数激增至104次”及所学可得出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由材料三“1921—1922年间高达685次”及所学可知,1921年宣告成立;先进国人对社会主义理论的宣传;工人运动的发展。18.棉花作为一种普遍的植物,棉织品作为一种普遍的商品,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中国棉花的品种是亚洲棉和草棉,均从国外传来……在取得栽种技术和纺织技术的突破后,棉种约在宋元之际完成了向中国内地的传播。元世祖曾设立江西、福建、浙东、湖广、江东五省木棉提举司,强迫百姓每年缴纳棉布十多万匹。明太祖于1367年下诏:“凡民田五亩至十亩者,栽桑、麻、木棉各半亩;十亩以上,倍之。麻,亩征八两;木棉,亩四两。”经过元至明约两百年的传播,棉花种植和棉纺织已基本推广到全国。——摘编自丁培利等《中国古代“布”的材质演进——兼论棉花在中国的普及》材料二17世纪中期,印度的棉布进入英国市场,迅即对传统的羊毛业产生了巨大冲击。出于对传统羊毛业的保护,英国议会颁布法案限制棉布进口。但由于消费者对棉织品的需求,18世纪中后期英国的棉纺织业进行了一系列技术革新。数以百万计的工人流入新建的工厂,操作生产棉线和布料的机器。18世纪末,英国国内制造商对于棉花的需求急剧增加,但英国并不出产棉花,从18世纪到19世纪中期,埃及、印度以及中国进入了由棉花所连接在一起的全球棉花产业,而英美和欧洲大陆的工业帝国纷纷建立起棉花纺织工业,并确立了它们在全球资本主义体系中的领先地位。——摘编自《棉花:理解资本主义的最佳作物》等材料三不列颠入侵者打碎了印度的手织机,毁掉了它的手纺车。英国起先是把印度的棉织品挤出了欧洲市场,然后是向印度斯坦输入棉纱,最后就使英国棉织品泛滥于这个棉织品的故乡……不列颠的蒸汽机和科学在印度斯坦全境彻底摧毁了农业和制造业的结合。——【德】马克思《不列颠在印度的统治》,《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二卷材料四英国在印度要完成双重的使命:一个是破坏的使命,即消灭旧的亚洲式的社会;另一个是重建的使命,即在亚洲为西方式的社会奠定物质基础。——【德】马克思《不列颠在印度统治的未来结果》,《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二卷(1)根据材料一、指出古代中国棉花在全国推广种植的原因,结合所学,分析其对古代中国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2)根据材料二、概括“不出产棉花”的英国棉纺织工业全球领先的原因,结合所学,指出19世纪中叶的英国在全球贸易格局中所处的地位。(3)运用材料三与所学知识,评析材料四中马克思的观点。【答案】(1)原因:栽种技术的突破;纺织技术的突破;统治者的重视;赋税制度的影响。影响:棉花成为重要的纺织原料;推动棉纺织业的发展;元朝以后纺织机成为农耕家庭不可或缺的生产工具。(2)原因:消费者对棉纺织品的需求;科学技术的进步促进棉纺织技术革新(工业革命率先采用机器化大工厂生产)对外殖民扩张保障了充足原料和销售市场。地位:英国成为“世界工厂”和世界贸易中心。(3)评:英国对印度的殖民,对印度社会造成双重影响。析:一方面,英国对印度的殖民扩张,造成印度传统的手工业被摧毁,旧的经济和生产结构解体,给印度社会造成了沉重的灾难;另一方面,推动了印度民族资本主义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民族忧患意识和民主改革意识觉醒,推动印度的民族解放运动兴起,客观上促进了印度向近代工业社会迈进。(从正反两面入手即可)【解析】【小问1】本题是背景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中国。第一小问原因,据材料一“在取得栽种技术和纺织技术的突破后”可得出栽种技术的突破;纺织技术的突破;据材料一“元世祖曾设立江西、福建、浙东、湖广、江东五省木棉提举司,强迫百姓每年缴纳棉布十多万匹。”可得出统治者的重视;据材料一“明太祖于1367年下诏:‘凡民田五亩至十亩者,栽桑、麻、木棉各半亩;十亩以上,倍之。麻,亩征八两;木棉,亩四两。’”可得出赋税制度的影响。第二小问影响,据材料一“经过元至明约两百年的传播,棉花种植和棉纺织已基本推广到全国。”可得出棉花成为重要的纺织原料;推动棉纺织业的发展;结合所学元朝经济的知识可得出,元朝以后纺织机成为农耕家庭不可或缺的生产工具。【小问2】本题是背景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英国。第一小问原因,据材料二“但由于消费者对棉织品的需求,18世纪中后期英国的棉纺织业进行了一系列技术革新”可得出消费者对棉纺织品的需求;据材料二“18世纪中后期英国的棉纺织业进行了一系列技术革新。数以百万计的工人流入新建的工厂,操作生产棉线和布料的机器。”“埃及、印度以及中国进入了由棉花所连接在一起的全球棉花产业,而英美和欧洲大陆的工业帝国纷纷建立起棉花纺织工业”可得出科学技术的进步促进棉纺织技术革新(工业革命率先采用机器化大工厂生产),对外殖民扩张保障了充足原料和销售市场。第二小问地位,据材料二“英美和欧洲大陆的工业帝国纷纷建立起棉花纺织工业,并确立了它们在全球资本主义体系中的领先地位。”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国成为“世界工厂”和世界贸易中心。【小问3】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英国。首先总结材料四中马克思的观点,得出英国对印度的殖民,对印度社会造成双重影响,然后运用材料三与所学知识,从正反两面入手分析即可。消极方面,英国对印度的殖民扩张,造成印度传统的手工业被摧毁,旧的经济和生产结构解体,给印度社会造成了沉重的灾难;客观积极性,据材料三与所学知识可得出,推动了印度民族资本主义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民族忧患意识和民主改革意识觉醒,推动印度的民族解放运动兴起,客观上促进了印度向近代工业社会迈进。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纵观新中国成立以来,西方经济学在中国的遭遇可以说是极为坎坷。它的地位与作用却因历史阶段而异。粗略地说,可大体划分为两个阶段,改革开放以前可以说遭到全盘否定和批判,改革开放以后逐渐得到重视并发挥重要借鉴作用。——摘编自张卓元《新中国经济学史纲》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材料的整体或局部提炼一个观点,并对这一观点进行阐释。(要求:观点正确,史实准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答案】观点:西方经济学在改革开放以来得到重视和借鉴阐释:改革开放以来,在领导下,中国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逐步形成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对社会主义的本质和建设规律作出更深刻认识。中华文化具有开放包容和创新的特征,成为中国重视借鉴西方经济学理论的深层次文化因素。西方经济学对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作出的许多科学性认识,对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借鉴意义。中国计划经济体制改革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外开放不断扩大,实施“走出去,引进来”战略。经济贸易促进文化交流,大量的中国留学生、专家学者、政府官员和人民群众对西方经济学理论有更实际的认识。总之,在领导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导下,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和对市场经济的深刻认识,中国吸收借鉴西方经济学理论,形成中国市场经济理论,是西方经济学得到重视和借鉴的重要因素。【解析】本题是论述题之历史事物阐释题,时空是:现代(中国)。首先,阅读材料,拟定论题,据材料“改革开放以后逐渐得到重视并发挥重要借鉴作用”可得出论题为:西方经济学在改革开放以来得到重视和借鉴。其次,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史论结合进行论述,从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本质认识、重视西方经济学、对西方经济学的借鉴等方面进行阐释,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本质认识上,改革开放以来,在领导下,中国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逐步形成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对社会主义的本质和建设规律作出更深刻认识;在重视西方经济学上,中华文化具有开放包容和创新的特征,成为中国重视借鉴西方经济学理论的深层次文化因素。西方经济学对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作出的许多科学性认识,对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借鉴意义;在对西方经济学的借鉴上,中国计划经济体制改革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外开放不断扩大,实施“走出去,引进来”战略。经济贸易促进文化交流,大量的中国留学生、专家学者、政府官员和人民群众对西方经济学理论有更实际的认识。最后,总结升华,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宠物饲料生产环境优化考核试卷
- 合成橡胶生产过程中的安全与环保考核试卷
- 2024年店铺股权变更合同6篇
- 2024年新能源投资合作协议书范本3篇
- 2024年生产车间承包与人力资源整合合同范本2篇
- 微型课的课程设计
- 幼儿园鱼池课程设计
- 幼儿园蒸菜课程设计
- 所有拨叉课程设计
- 挖掘机买卖合同样本
-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第八单元复习课件
- 企业年终颁奖晚会公司年会PPT
- 最新VTE指南解读(静脉血栓栓塞症的临床护理指南解读)
- 湘教版劳动教育初中第八课生炒柠檬鸭教案
- (格式已排好)国家开放大学电大《计算机应用基础(专)》终结性考试大作业答案任务一
- 已安排论坛-树脂基复合材料工艺仿真软件pam rtm教程
- 课程与教学论(王本陆)PPT通用课件
- 丽声北极星分级绘本第一级上 I Can See课件
- BUCK电路的Saber仿真设计说明
- word公章模板
- 古代文论知识点总结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