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业行业智能渔船捕捞方案_第1页
渔业行业智能渔船捕捞方案_第2页
渔业行业智能渔船捕捞方案_第3页
渔业行业智能渔船捕捞方案_第4页
渔业行业智能渔船捕捞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渔业行业智能渔船捕捞方案TOC\o"1-2"\h\u2128第一章智能渔船概述 2185611.1智能渔船的定义 360811.2智能渔船的发展现状 3190631.3智能渔船的技术优势 38483第二章渔船智能化系统设计 382322.1系统架构设计 4275672.2关键技术分析 4313032.3系统集成与调试 423078第三章捕捞设备智能化改造 5148553.1捕捞设备的类型与选择 5298483.1.1网具 5277023.1.2陷阱 5116703.1.3钓具 5220713.2设备智能化改造方案 696693.2.1网具智能化改造 6275793.2.2陷阱智能化改造 623423.2.3钓具智能化改造 6316013.3改造后的功能评估 6152543.3.1捕捞效率 646143.3.2能耗分析 6302873.3.3作业强度 6199943.3.4可靠性评估 618036第四章导航与定位系统 6299944.1导航系统设计 674004.2定位系统设计 7226524.3系统精度与稳定性分析 825094第五章鱼群探测与识别技术 8211215.1鱼群探测技术 8214945.1.1声学探测技术 8103275.1.2雷达探测技术 8278165.1.3光学探测技术 8144125.2鱼群识别技术 9135095.2.1基于声学特征的鱼群识别技术 9260085.2.2基于光学特征的鱼群识别技术 9212735.2.3深度学习鱼群识别技术 9293395.3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 925656第六章捕捞策略与优化 9180246.1捕捞策略设计 9175236.1.1捕捞策略概述 9162376.1.2设计原则 1016296.1.3设计方法 1011286.2策略优化方法 10251856.2.1优化目标 1036076.2.2优化方法 1041646.3策略实施与效果评估 10141396.3.1策略实施 10167806.3.2效果评估 1119946第七章智能渔船作业管理 11276667.1作业计划管理 11144067.1.1计划编制 11200547.1.2计划执行 1141127.2作业过程监控 1190417.2.1作业数据采集 11296197.2.2数据分析与处理 12270837.3安全与环保措施 121837.3.1安全措施 129067.3.2环保措施 1219132第八章数据分析与处理 12212048.1数据采集与传输 12316028.1.1数据采集 12289508.1.2数据传输 13274308.2数据存储与管理 13122068.2.1数据存储 13160918.2.2数据管理 13236018.3数据分析与决策支持 13163958.3.1数据分析 13193558.3.2决策支持 14894第九章智能渔船产业发展 1431529.1产业现状与趋势 14245419.2产业链分析 14237689.3产业政策与发展建议 1431218第十章智能渔船推广与应用 151374910.1推广策略 15708010.1.1政策引导与扶持 152631810.1.2技术创新与优化 152976910.1.3市场营销与渠道拓展 15339210.2应用案例解析 15501510.2.1案例一:某沿海地区智能渔船应用 15321210.2.2案例二:某远洋渔业公司智能渔船应用 161604310.3市场前景与挑战 16第一章智能渔船概述1.1智能渔船的定义智能渔船是指采用现代信息技术、通信技术、自动化技术、导航技术等高科技手段,集成渔船动力系统、作业系统、导航系统、监控系统等,实现对渔船作业的自动化、智能化控制的一种新型渔船。智能渔船通过高科技手段,提高了捕捞作业的效率、安全性和环保性,为渔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1.2智能渔船的发展现状我国智能渔船的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果。在政策支持、技术创新和市场需求的多重推动下,智能渔船产业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目前我国已成功研发出多种类型的智能渔船,包括无人驾驶渔船、自动导航渔船、远程监控渔船等。这些智能渔船在渔业生产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有效提高了捕捞效率和安全性。在国际市场上,我国智能渔船的发展也取得了较大突破。部分产品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在国际市场上具有较高的竞争力。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智能渔船产业仍存在一定差距,主要体现在核心技术研发、产业链完善、市场推广等方面。1.3智能渔船的技术优势智能渔船相较于传统渔船,具有以下技术优势:(1)高效作业:智能渔船通过集成先进的导航、探测、控制系统,能够实现精确捕捞,提高捕捞效率,降低渔民的劳动强度。(2)安全可靠:智能渔船具备自动避障、远程监控等功能,能够在复杂海况下保证渔船安全,减少海难。(3)节能环保:智能渔船采用高效动力系统和优化作业模式,降低能源消耗,减少环境污染。(4)信息实时传输:智能渔船通过通信技术,将捕捞数据实时传输至岸上指挥中心,为渔业管理提供有力支持。(5)智能化管理:智能渔船通过集成渔船管理系统,实现对渔船的实时监控、调度和管理,提高渔业管理水平。(6)远程诊断与维护:智能渔船通过远程诊断技术,可实时了解渔船设备运行状态,实现远程维护,降低维修成本。第二章渔船智能化系统设计2.1系统架构设计渔业行业智能渔船捕捞方案的核心在于渔船智能化系统的设计。本节将从系统架构的角度,对渔船智能化系统进行详细阐述。系统架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感知层:感知层是渔船智能化系统的基石,主要包括各类传感器、摄像头、雷达等设备,用于实时监测渔船周边环境、渔场信息以及船体状态等。(2)传输层:传输层负责将感知层收集到的数据传输至处理层,采用有线或无线通信技术,保证数据传输的实时性和可靠性。(3)处理层:处理层是渔船智能化系统的大脑,主要包括处理器、存储设备等。该层对感知层传输的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实现对渔船的智能控制。(4)控制层:控制层根据处理层的分析结果,对渔船执行相应的操作,如调整航向、控制捕捞设备等。(5)应用层:应用层主要包括人机交互界面、数据处理与分析软件等,为用户提供便捷的操作体验和丰富的功能。2.2关键技术分析渔船智能化系统的设计涉及到以下关键技术:(1)传感器技术:传感器技术是渔船智能化系统感知层的关键技术,包括温度、湿度、光照、风速等环境参数的检测,以及渔船姿态、速度等信息的获取。(2)通信技术:通信技术是渔船智能化系统传输层的关键技术,包括有线通信和无线通信两种方式。无线通信技术具有传输距离远、抗干扰能力强等特点,适用于渔船智能化系统。(3)数据处理与分析技术:数据处理与分析技术是渔船智能化系统处理层的核心技术,包括数据预处理、特征提取、模型建立等。通过数据处理与分析技术,实现对渔场信息的实时监测和预测。(4)控制技术:控制技术是渔船智能化系统控制层的核心技术,包括电机控制、传感器控制等。通过对渔船各设备的精确控制,实现渔船的智能航行和捕捞。2.3系统集成与调试系统集成与调试是渔船智能化系统设计的重要环节。在系统集成过程中,需要将各个子系统进行整合,保证系统各部分协调工作。以下是系统集成与调试的主要步骤:(1)硬件集成:将传感器、控制器、通信设备等硬件设备安装至渔船,并进行接线、调试,保证硬件设备正常工作。(2)软件集成:开发渔船智能化系统的软件部分,包括数据处理与分析软件、人机交互界面等,并将软件与硬件设备进行连接。(3)系统调试:对渔船智能化系统进行整体调试,检验系统在实际工作环境中的功能,包括感知层、传输层、处理层、控制层等各个部分的协同工作。(4)功能测试:对渔船智能化系统的各项功能进行测试,如自动航行、渔场监测、智能捕捞等,保证系统满足实际需求。(5)功能优化:根据系统调试和功能测试的结果,对渔船智能化系统进行功能优化,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通过以上步骤,完成渔船智能化系统的集成与调试,为我国渔业行业提供一种高效、智能的捕捞方案。第三章捕捞设备智能化改造3.1捕捞设备的类型与选择捕捞设备是渔业生产中的重要工具,其种类繁多,主要包括网具、陷阱、钓具等。在选择捕捞设备时,需根据捕捞对象的种类、渔场条件、渔船大小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3.1.1网具网具是渔业生产中使用最广泛的捕捞工具,包括拖网、围网、刺网等。在选择网具时,应考虑网具的形状、尺寸、网眼大小等参数,以适应不同捕捞对象的需求。3.1.2陷阱陷阱类设备主要用于捕捞底栖鱼类,如虾笼、蟹笼等。选择陷阱时,需考虑陷阱的结构、尺寸、材料等因素,以满足捕捞对象的生物学特性。3.1.3钓具钓具主要用于捕捞中上层鱼类,如钓竿、钓线、钓钩等。选择钓具时,应考虑钓具的长度、强度、钓钩大小等参数,以适应不同捕捞对象的需求。3.2设备智能化改造方案针对传统捕捞设备存在的效率低、能耗高、作业强度大等问题,我们提出了以下智能化改造方案:3.2.1网具智能化改造通过引入传感器、控制器等智能化技术,实现对网具的自动控制。例如,在网具上安装张力传感器,实时监测网具的张力,根据捕捞对象的分布情况调整网具的形状和位置,提高捕捞效率。3.2.2陷阱智能化改造在陷阱类设备上安装传感器,实时监测陷阱内捕捞对象的数量和种类,通过控制器自动调整陷阱的开合程度,实现精准捕捞。3.2.3钓具智能化改造在钓具上安装传感器,实时监测钓钩的受力情况,通过控制器自动调整钓线的长度和钓钩的位置,提高捕捞效率。3.3改造后的功能评估设备智能化改造后,其功能评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3.3.1捕捞效率通过对比改造前后的捕捞效率,评估智能化改造对捕捞效果的影响。3.3.2能耗分析分析改造后设备的能耗情况,评估智能化改造对节能降耗的贡献。3.3.3作业强度评估改造后设备的作业强度,判断智能化改造是否降低了作业强度。3.3.4可靠性评估对改造后的设备进行可靠性评估,保证设备在长期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通过对以上方面的评估,可以为渔业生产提供智能化捕捞设备的优化方案,促进渔业可持续发展。第四章导航与定位系统4.1导航系统设计在智能渔船捕捞方案中,导航系统的设计。本节将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导航系统的设计。导航系统应具备良好的适应性,能够根据不同海域、不同渔场环境进行自适应调整。导航系统应具备较强的抗干扰能力,以应对海上复杂的电磁环境。导航系统应具备高精度、高稳定性的特点,保证渔船在捕捞过程中的航行安全。导航系统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惯性导航系统:通过测量船体姿态、速度等信息,为渔船提供实时的位置和航向信息。(2)卫星导航系统:利用全球定位系统(GPS)或其他卫星导航系统,为渔船提供高精度的位置信息。(3)无线电导航系统:通过无线电信号传播特性,为渔船提供距离和方位信息。(4)视觉导航系统:利用摄像头等传感器,获取渔船周围环境信息,辅助导航。4.2定位系统设计定位系统是智能渔船捕捞方案的核心组成部分,其设计要求如下:(1)高精度:定位系统应具备高精度定位能力,以满足渔船在捕捞过程中的精度需求。(2)抗干扰:定位系统应具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以应对海上复杂的电磁环境。(3)实时性:定位系统应具备实时数据处理能力,为渔船提供实时位置信息。(4)可靠性:定位系统应具备较高的可靠性,保证渔船在捕捞过程中的航行安全。定位系统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卫星定位系统:利用全球定位系统(GPS)或其他卫星导航系统,为渔船提供高精度的位置信息。(2)声纳定位系统:通过声波传播特性,为渔船提供水下目标的位置信息。(3)无线电定位系统:利用无线电信号传播特性,为渔船提供距离和方位信息。(4)视觉定位系统:利用摄像头等传感器,获取渔船周围环境信息,辅助定位。4.3系统精度与稳定性分析导航与定位系统的精度和稳定性是评价智能渔船捕捞方案功能的重要指标。以下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1)导航系统精度分析:通过对比惯性导航系统、卫星导航系统、无线电导航系统和视觉导航系统的精度,评估导航系统的整体功能。(2)定位系统精度分析:通过对比卫星定位系统、声纳定位系统、无线电定位系统和视觉定位系统的精度,评估定位系统的整体功能。(3)系统稳定性分析:分析导航与定位系统在不同海域、不同渔场环境下的稳定性,评估其在实际应用中的可靠性。(4)抗干扰能力分析:分析导航与定位系统在海上复杂电磁环境下的抗干扰能力,评估其在实际应用中的稳定性。通过对导航与定位系统的精度、稳定性及抗干扰能力进行分析,为智能渔船捕捞方案的优化提供依据。在后续研究中,将进一步探讨提高系统功能的方法和技术。第五章鱼群探测与识别技术5.1鱼群探测技术5.1.1声学探测技术声学探测技术是当前渔业领域中应用最为广泛的鱼群探测技术。该技术通过向水中发射声波,利用声波遇到鱼群时的反射、散射等特性,来探测鱼群的位置、大小和密度等信息。声学探测设备主要包括单波束声纳、多波束声纳和合成孔径声纳等。5.1.2雷达探测技术雷达探测技术是通过电磁波对水面进行扫描,从而探测到鱼群的位置和运动状态。相较于声学探测技术,雷达探测技术具有更高的探测速度和更远的探测距离,但受限于电磁波在水中的传播特性,其探测深度相对较浅。5.1.3光学探测技术光学探测技术主要利用水下摄像头、激光雷达等设备,通过捕捉鱼群的光学图像,实现对鱼群的实时监测。光学探测技术具有直观、易于识别的优点,但受限于光线在水中的传播特性,其探测深度和范围相对较小。5.2鱼群识别技术5.2.1基于声学特征的鱼群识别技术基于声学特征的鱼群识别技术主要通过对声学探测信号进行处理,提取鱼群的特征参数,如回声强度、频率、持续时间等,进而实现对鱼群的分类和识别。该技术具有抗噪声能力强、识别速度快的特点。5.2.2基于光学特征的鱼群识别技术基于光学特征的鱼群识别技术通过对光学探测信号进行处理,提取鱼群的颜色、形状、纹理等特征,实现对鱼群的识别。该技术具有识别精度高、易于操作等优点。5.2.3深度学习鱼群识别技术深度学习鱼群识别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迅速的一种识别方法,它通过构建深度神经网络模型,自动学习鱼群的特征表示,从而实现对鱼群的分类和识别。该技术具有识别效果好、泛化能力强等优点。5.3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在实际应用中,鱼群探测与识别技术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声学探测技术在探测距离、探测精度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为渔业捕捞提供了重要依据;雷达探测技术在实际应用中,有效提高了捕捞效率,降低了作业风险;光学探测技术在渔业研究领域中,为鱼群行为研究提供了有力支持。同时鱼群识别技术在渔业生产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基于声学特征和光学特征的鱼群识别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较高的识别准确率,有助于捕捞者准确判断鱼群种类和数量;深度学习鱼群识别技术在渔业领域中的应用,也为渔业生产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有助于提高捕捞效率,降低劳动强度。但是鱼群探测与识别技术在实际应用中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探测深度、识别精度等方面仍有待进一步提高。第六章捕捞策略与优化6.1捕捞策略设计6.1.1捕捞策略概述捕捞策略是指在渔业生产过程中,根据渔场环境、渔船功能以及渔业资源分布特点,合理规划渔船的捕捞行为,以提高捕捞效率和资源利用率。本节主要阐述智能渔船捕捞策略的设计原则、方法和具体内容。6.1.2设计原则(1)遵循渔业法规和资源保护原则,保证捕捞活动的合规性。(2)充分考虑渔场环境和渔业资源分布特点,提高捕捞效果。(3)兼顾渔船功能和经济效益,实现捕捞活动的可持续发展。6.1.3设计方法(1)数据采集与分析:通过渔船传感器、卫星遥感等手段获取渔场环境、渔业资源等信息,为捕捞策略提供数据支持。(2)渔场划分:根据渔业资源分布特点,将渔场划分为若干区域,以便针对性地制定捕捞策略。(3)渔船功能评估:分析渔船的捕捞能力、续航能力等功能指标,为策略制定提供依据。(4)策略制定:结合数据分析和渔船功能评估结果,制定具体的捕捞策略。6.2策略优化方法6.2.1优化目标优化目标是提高捕捞效率和资源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实现渔业的可持续发展。6.2.2优化方法(1)遗传算法:通过模拟生物进化过程,对捕捞策略进行优化。(2)粒子群算法:通过模拟鸟群觅食行为,对捕捞策略进行优化。(3)模拟退火算法:通过模拟固体退火过程,对捕捞策略进行优化。(4)动态规划算法:通过动态规划方法,对捕捞策略进行优化。6.3策略实施与效果评估6.3.1策略实施(1)制定详细的捕捞计划,包括渔船航行路线、捕捞区域、作业时间等。(2)加强渔船信息化建设,实现渔船与渔场、渔港的实时通信。(3)建立健全渔船监控系统,对捕捞活动进行实时监控和管理。(4)开展渔业资源调查与评估,为策略调整提供依据。6.3.2效果评估(1)捕捞效果评估:通过捕捞产量、捕捞成本等指标,评估捕捞策略的实际效果。(2)资源利用效率评估:通过资源利用率、资源恢复速度等指标,评估策略对渔业资源的保护效果。(3)经济效益评估:通过渔业产值、渔民收入等指标,评估策略对渔业经济效益的贡献。(4)社会影响评估:通过渔民就业、渔业产业结构调整等指标,评估策略对渔业社会影响的程度。第七章智能渔船作业管理7.1作业计划管理7.1.1计划编制智能渔船作业计划管理旨在提高捕捞作业的效率与经济效益。需要根据渔船的捕捞能力、渔场资源分布、气候条件等因素,编制详细的作业计划。计划编制应遵循以下原则:(1)充分利用渔船设备,发挥其最大捕捞能力;(2)合理规划航线,降低作业成本;(3)保证渔船作业安全,避免资源浪费。7.1.2计划执行在作业计划执行过程中,应实时关注渔船动态,保证计划的有效实施。具体措施如下:(1)建立渔船作业调度系统,实时监控渔船位置、航速、作业状态等信息;(2)根据渔场资源变化,及时调整作业计划;(3)加强渔船之间的沟通协作,提高作业效率。7.2作业过程监控7.2.1作业数据采集智能渔船作业过程监控需采集以下数据:(1)渔船位置信息:通过GPS、北斗等卫星导航系统,实时获取渔船位置;(2)渔船作业状态:包括渔网展开、收网、捕捞量等;(3)渔场环境信息:如水温、盐度、流速等;(4)渔船设备状态:如发动机、发电机、通讯设备等。7.2.2数据分析与处理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与处理,以实现对渔船作业过程的实时监控。具体方法如下:(1)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发觉渔船作业规律;(2)通过数据可视化,直观展示渔船作业状态;(3)结合专家系统,为渔船作业提供决策支持。7.3安全与环保措施7.3.1安全措施为保证渔船作业安全,应采取以下措施:(1)加强渔船设备维护,保证设备正常运行;(2)建立健全渔船安全管理制度,提高船员安全意识;(3)配置救生设备、消防设备等,应对突发情况;(4)定期开展渔船安全培训,提高船员应急处理能力。7.3.2环保措施为实现可持续发展,智能渔船作业应注重环保措施:(1)合理利用资源,避免过度捕捞;(2)采用环保型渔船设备,减少对海洋环境的污染;(3)加强渔船垃圾处理,防止海洋垃圾污染;(4)推广绿色捕捞技术,降低捕捞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第八章数据分析与处理8.1数据采集与传输8.1.1数据采集在智能渔船捕捞方案中,数据采集是关键环节。渔船上的各类传感器负责收集海洋环境、渔船状态、捕捞设备等信息。这些传感器包括但不限于:(1)温度传感器:用于监测海水温度,判断鱼群活动区域。(2)盐度传感器:用于监测海水盐度,分析鱼群分布规律。(3)水深传感器:用于测量水深,了解海底地形。(4)风速风向传感器:用于监测气象情况,保障渔船安全。(5)捕捞设备状态传感器:用于实时监测捕捞设备的工作状态。8.1.2数据传输数据传输是指将采集到的数据实时传输至数据处理中心。为保障数据传输的稳定性与安全性,采用以下措施:(1)采用无线通信技术,如4G、5G、卫星通信等,实现远程数据传输。(2)对数据进行加密处理,保证数据传输过程的安全。(3)设置数据传输优先级,保证关键数据的实时传输。8.2数据存储与管理8.2.1数据存储智能渔船捕捞方案中,数据存储分为本地存储和远程存储两部分。(1)本地存储:渔船上的数据处理设备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初步处理,并将关键数据存储在本地存储设备中,如硬盘、固态硬盘等。(2)远程存储:将处理后的数据传输至远程服务器,实现数据的长期存储和备份。8.2.2数据管理为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和可追溯性,对数据进行以下管理:(1)数据分类:根据数据类型和用途,对数据进行分类管理。(2)数据清洗:对原始数据进行预处理,去除冗余、错误和无效数据。(3)数据更新:实时更新数据,保持数据的时效性。(4)数据备份:定期对数据进行备份,防止数据丢失。8.3数据分析与决策支持8.3.1数据分析数据分析是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深度挖掘,以提取有价值的信息。主要分析方法包括:(1)描述性分析:对数据进行统计描述,了解数据的基本特征。(2)相关性分析:分析不同数据之间的相关性,发觉潜在规律。(3)聚类分析:将相似的数据分组,以便进行后续分析。(4)预测分析:基于历史数据,预测未来趋势。8.3.2决策支持基于数据分析结果,为渔民提供以下决策支持:(1)捕捞策略优化:根据鱼群分布、气象条件等因素,为渔民提供合理的捕捞策略。(2)设备维护建议:根据捕捞设备状态数据,提供设备维护和更换建议。(3)资源管理建议:根据海洋资源调查数据,为和企业提供资源管理建议。(4)安全预警:根据气象、海况等数据,提供渔船安全预警。通过以上数据分析与决策支持,有助于提高渔民的捕捞效益,促进渔业可持续发展。第九章智能渔船产业发展9.1产业现状与趋势科学技术的进步,智能渔船产业在我国得到了迅速发展。当前,我国智能渔船产业正处于从传统渔业向现代化渔业转型的关键时期。在产业现状方面,我国智能渔船产业已具备一定的规模,部分关键技术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智能渔船产业仍存在一定的差距。在发展趋势方面,智能渔船产业将呈现以下特点:一是技术创新不断推动产业升级,如无人驾驶、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的应用;二是产业规模持续扩大,市场份额逐渐提高;三是政策扶持力度加大,产业环境不断优化。9.2产业链分析智能渔船产业链可分为上游、中游和下游三个环节。上游主要包括传感器、控制系统、通信设备等关键零部件的生产;中游为智能渔船的制造与组装;下游则涉及渔业捕捞、养殖、加工等应用领域。在上游环节,我国智能渔船产业链较为完善,具备一定的竞争力。但是在中游环节,我国智能渔船制造企业规模较小,技术积累不足,难以满足市场需求。下游环节,智能渔船在渔业中的应用尚未普及,市场潜力有待挖掘。9.3产业政策与发展建议为推动我国智能渔船产业的发展,制定了一系列产业政策。一是加大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