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诉讼中口供的证明问题研究》9000字(论文)_第1页
《刑事诉讼中口供的证明问题研究》9000字(论文)_第2页
《刑事诉讼中口供的证明问题研究》9000字(论文)_第3页
《刑事诉讼中口供的证明问题研究》9000字(论文)_第4页
《刑事诉讼中口供的证明问题研究》9000字(论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4刑事诉讼中口供的证明问题研究摘要口供,作为法定证据之一,因其对案件事实极强的证明力,在刑事诉讼体系中又占有一定的地位,因此口供在我国司法实践中极其重要。在我国,口供制度存在缺陷,口供的证明力问题也没有得到解决,目前,我国刑事诉讼法并没有对非法口供的排除规则做出详细具体的规定,因此我国司法人员在审理案件时常常会遇到难题,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干扰了刑事诉讼工作的开展,即使是现在,口供在我国司法活动中的地位也不容小觑,口供制度也是证据制度的一种,证据就会牵扯到打击犯罪和保障人权,这体现着一个国家的法治状况和文明程度,也体现了我国对人权保障的态度。从国外口供制度的发展和效果来看,进一步对我国口供制度进行系统的分析和研究,从中得到一些启发,并且借鉴符合我国国情的制度,更好的完善我国的法律建设,制订出更加完善的口供制度。因此,在我国刑事诉讼法规不断完善的背景下,开展口供证明问题的研究非常重要。目录 18482摘要 I26784一、口供的概念 116721二、国外刑事诉讼中口供制度的研究 230597(一)大陆法系国家证据制度中的口供 217988(二)英美法系国家证据制度中的口供 412131(三)两大法系对比分析研究 514239三我国刑事诉讼中口供制度的缺陷 718705(一)没有规定明确具体的非法口供排除规则 730585(二)对口供有严重的依赖心理 724699(三)缺乏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权利的保护 813171四、口供制度的完善 84223(一)完善非法口供排除规则 814260(二)完善口供补强制度 91658(三)确立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相对沉默权 93752结语 1131702参考文献 13口供作为法定证据之一,一般又是直接证据,口供在证据种类中的地位相比其他证据而言又比较高,因此研究我国的口供制度,开展有关于口供的证明问题研究相当重要,为了使口供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解决我国司法人员在办案中过分依赖口供的问题,减少刑讯逼供和冤假错案的发生,切实保障人权,有必要对我国的口供制度实行进一步的完善。文章首先从口供的概念出发,然后结合国外刑事诉讼中口供制度的相关规定,认识到我国口供制度存在的缺陷,从而对我国的口供制度有一个全新的了解,吸收借鉴国外的优秀制度,进一步完善我国的口供制度。一、口供的概念口供是司法实践中最常使用的词汇,但是我国现行的刑诉法关于证据的种类的划分中并没有规定口供这一证据,也没有规范的条文来描述口供这一概念,关于证据种类的划分,我国刑诉法用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供述和辩解规定。从我国刑诉法第五十五条规定可以看出,关于口供的概念并没有清晰的规定,只能看到口供和被告人的供述,那二者有什么关系呢?口供是否就等于被告人供述等等一系列有争议的问题扑面而来,关于口供概念的界定,基本上存在以下三种观点:

第一种观点认为:被告人向司法人员所作的关于自己犯罪事实情况的陈述,就是口供。

第二种观点认为:口供不是向司法人员所做的陈述,而是向司法人员中具体的司法人员所作的陈述。

最后一种观点认为:口供只是被告人承认自己犯罪事实的陈述。

在上述三种关于口供概念的观点中,每一个观点相比其他观点都有区分,比如说第一种观点对口供的概念的理解相比后两种观点范围比较宽,第二、三种观点则只认为:口供仅仅只是承认自己有罪的供述。在上述的三种不同观点中,只有第二种观点明确指出了口供是向具体的司法人员所作的供述,而不是像另外两种观点那样,一个笼统的解释说是向司法人员所作的陈述,另一个观点更为模糊,只说被告人承认自己犯罪事实的陈述,并没有说向谁,容易使人产生误会理解为所有人。因此,综上所诉,本人认为,口供应包括有罪的供述,对自己作出的无罪、罪轻的辩解。注:卢惠贞.《论口供》.复旦大学.2013年版第16页《刑事诉讼法》第55条

关于检举和翻供,本人认为不属于口供的范围。注:卢惠贞.《论口供》.复旦大学.2013年版第16页《刑事诉讼法》第55条口供作为证据之一,是用来证明案件事实的,案件事实往往就会牵扯到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口供又具有直接性的特点,此时的口供就具有了重要价值,因此,口供的真实性就要被考虑在内,此时就要考虑口供真与假的问题。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通常在司法实践中,不只有被告人的陈述能反应案件事实,他们的辩解也能反应案件的真实情况,所以这种辩解也应该属于口供。

关于我国刑诉法第五十五条的规定,从立法初衷来看,供述和辩解都不能相信。

在我国刑诉法中,虽然都知道口供指的是被告人的供述和辩解,但是在实际运用当中,一提到口供,人们还只是理解为被告人的供述,而将其辩解忽视掉。检举与被告人的供述也有很大关系,在过去的很多书和资料当中,也有不少人认为检举也属于口供的一种,现在这种观点依然值得讨论。本人认为,刑诉法规定证据种类中的口供,指的是被告人的供述和辩解,不包括检举。但在实际的司法实践当中,口供往往会涉及到被告人如实供述同案犯的问题或者交代同案犯中另一案件的犯罪分子的问题。本人认为,被告人如实供述同案犯的问题不属于检举,而应该属于供述,因为这也是他犯罪的一部分,不供清楚明白就相当于没有供述。而交代同案犯中另一案件的犯罪分子,这个不是供述,应该属于检举,而不是口供。因此,口供指的是被告人的供述和辩解,不包括检举。注:卢惠贞.《论口供》.复旦大学.2013年版第17页《刑事诉讼法》第55条注:卢惠贞.《论口供》.复旦大学.2013年版第17页《刑事诉讼法》第55条二、国外刑事诉讼中口供制度的研究(一)大陆法系国家证据制度中的口供法国

(1)在法国,无罪推定原则是被承认有效的,如果不是审判证明被告人有罪前,可以推被告人无罪,并且被告人不承担证明自己无罪的责任,此证明责任由控诉人承担。因此,法国《刑事诉讼法》有一项基本原则就是除了与本人身份有关的事项外,任何人都不承担证明自己有罪的责任和提供对自己不利的证据。在审判期间他们有权保持沉默,而不用担心因此会受到处罚。(2)法国刑诉法中,并没有一个单独的章节来规定与证据有关的内容,关于证据方法的取得,也没有明确的规定,只简单规定了要按照一定的程序来获取证据,但是,在证据方法上,无限言论自由并不是绝对的,也需要遵循社会文明和人权保障来制定这些规则,这些规则在法国主要是由判例规定的。(3)在法国刑事诉讼法关于证据的种类的划分中,被告人供述也被划分为证据种类之一,而被告人供述的取得与司法人员的讯问密切相关。(4)法国《刑事诉讼法》没有明确规定非法获取的口供的可采性,也没有规定仅仅有供述能否定罪并加以处罚。但有其他的规定,即禁止酷刑。在法国,无论是在刑事诉讼理论界还是实务界都达成了共识无论使用什么方法,必须禁止酷刑。从根本来说,不论以哪种方式的酷刑取得的证据在刑事诉讼中都不应该被承认。德国(1)在德国,德国有一系列的刑事证据制度的基本原则,比如说无罪推定原则、无义务自证其罪原则、自由心证原则等。此外,德国《刑事诉讼法》还规定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享有沉默权。(2)关于证据的规定,德国与法国一样,也是没有单独的章节来规定并且分散在各个相关章节里面。但关于证据种类的划分却又不同,德国的刑事诉讼法不承认被告人的供述是证据种类之一,但法国却承认此种证据。在司法实践当中,司法人员通常把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供述视为重要证据,认为被告人供述对案件起重要作用,具有重要的价值,有时甚至可以根据被告人的陈述作出判决。注:卢惠贞.《论口供》.复旦大学.2013年版第53页注:卢惠贞.《论口供》.复旦大学.2013年版第53页(3)被告人的供述在德国并不被认为是证据,但是关于被告人供述的获得却有一系列的规定。①被告人应以书面传唤到场进行讯问;传唤可以作为警告,如果传唤没有发出,则将发出传唤。②在初次审讯开始时,应将所指控的行为和可能适用的处罚通知被告人。在讯问时,应当给予被告人排除怀疑理由、陈述有利于自己的事实的机会。(4)禁止非法讯问被告人,禁止非法讯问取得的被告人供述。日本(1)日本的法律既有大陆法系的一些特点也英美法系的特点,因此,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一种以当事人主义为主,以职权主义为辅的刑事诉讼制度。(2)日本刑事诉讼法也规定了被告人相对沉默权,关于证据的有关规定也有一系列的原则,自由心证原则,证据裁判原则等的一些列原则。(3)关于自白,日本刑事诉讼法也规定了自白需要补强,无论是在庭审的哪个阶段,如果自白是唯一的证据时,不能单独以自白定案,必须有其他证据加以补充,关于自白的补强,大体认为补强的的证据要单独达到能够证明案件事实的作用意大利关于证据的一些基本的规定,意大利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基本与上述其他国家相一致。(1)意大利规定了关于证据的取得的精神自由原则,指的是任何人不得使用人影响个人评估和记忆能力的手段收集的证据,即使是有些人承认这种证据,但也不允许使用这种方法收集证据。如果需要获取法律没有规定的证据的,这种证据必须不能影响当事人的精神自由,这样法官才可以传唤该证据。决定是否接受这种证据。如果法律明确规定不得使用非法手段获取的证据,那么这种证据在任何时候都不得被使用。(2)意大利《刑事诉讼法》还规定了辩诉交易,指的是可以按照当事人的请求适用刑罚,即在审判开始前,检察官和辩护律师可以就量刑达成协议,并请求法官据此判刑。注:卢惠贞.《论口供》.复旦大学.2013年版第57、58页注:卢惠贞.《论口供》.复旦大学.2013年版第57、58页(二)英美法系国家证据制度中的口供英国英国刑事诉讼制度釆取当事人主义,其有一个显著的特点是英国《刑事诉讼法》与《刑法》没有明显区别。英国的《证据法》规定了有关口供的一些原则和规则,从中可以看出,证据必须具有相关性和可采性的特点,英国关于无罪推定原则的实施,关于证明责任的承担,基本上都是被告人不负证明责任,由公诉人承担。此外,关于证据种类划分也有不同,在英国,证据的种类并不区分被告人的陈述和证人的证词,只要被告人自愿作证,被告人就可以成为证人,这一点于我国截然不同。在英国,也有关于自白的的一些规定。被告人虽然承认自己的犯罪事实,但是却声称自己犯罪是由于存在非法妨碍或者责任妨碍的,这就不是自白,是通常所说的承认,而不是自白。关于自白任意性规则,这一规则起源于英国,但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完美,需要进一步完善。在英国,口供要想被接受必须具有任意性,对于非法取得的被告人的自白,是不被允许的,不被作为证据使用,以此来确保被告人供述的真实性。英国《证据法》还规定了自由排除裁量原则。美国美国刑事诉讼程序也采用当事人主义,审判采用对抗性制度。美国的《证据法》中也规定了证据必须具有相关性和可采性,英国证据法中和证据有关的一些规则也和英国相同,如无罪推定原则的适用,还有美国的口供也包括被告人的正式承认、非正式承认、认罪、自白。但美国证据法也有其独特之处,毒树之果理论就是如此,还有美国相比英国有历史悠久的宪法,该宪法中规定了关于人权保障的规定。美国许多判例确立的规则都是直接适用宪法形成的。在美国,关于沉默权的问题曾引起很大的争议,米兰达规则就是这一体现,目前美国的非法自白排除规则指的是刑事案件的嫌疑人、被告人提供的证词必须具有任意性,被告人被强迫获得的证词不被承认,因此,在美国,任何诉讼活动取得的证词都必须具有任意性,被告人不得被胁迫,被告人有权拒绝回答对自己不利的证词,而此时警察不得使用暴力或以暴力相威胁,司法人员都必须遵守这一规定,违反规定获得的证词,不得作为证据使用。美国证据法关于证据的补强也有一些规定,在美国如果获得的自白具有任意性,并不能单独以这个任意性自白作为定案的依据,必须有其他证据加以补充,才可以作为认定被告人有罪的证据。(三)两大法系对比分析研究通过对法国、德国、日本、意大利、英国、美国这些典型国家的证据制度的研究,发现这两大法系国家的口供制度贯穿于整个法治国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体现:在口供的获取上,不得采用违法的手段获得的陈述,排除非法供述,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享有一定的沉默权,被告人不仅仅是对自己犯罪的如实供述,还有权为自己作出无罪、罪轻的辩解。这两大法系国家关于口供的可采性的规定也基本相似,不得违背口供的任意性规则,不得以违法手段强迫被告人来获取口供,关于口供的证明力问题,两大法系都规定了证据补强规则,也都赋予法官自由审查决定权。虽然两大法系的口供制度有很多相似之处,但是由于其各自国家的法律渊源和法律传统,还是有一定的差异,每个国家的口供制度都有好有坏,各有特点,我国不能一味的照搬,应按照具体的国情来定。关于自白任意性规则,在英国创立,但在美国得到了空前的发展,这个规则的确定意味着任何违反规则的口供,都不被承认,这一规则的确立,有效减少了非法口供现象的发生,体现了口供的价值。美国为了保障自白的任意性,还规定了其他一些列的规则,比如说毒树之果的理论,米兰达规则等都从客观保护了被告人的权利,而大陆法系国家在诉讼上采取职权主义,关于口供的证据能力完全由法官决定,关于非法口供,在英美法系国家规定了比较完善的排除规则,关于非法口供的证明责任,由控诉方承担,而在大陆法系国家,比如说上文提到的德国,关于非法口供的证明责任,并不是由控诉方承担,而是由法官由职权决定,关于非法口供的排除规则,大陆法系国家的非法口供排除规则并没有英美法系国家完善,关于被告人权利的保护也是如此,如此看来,英美法系关于口供制度的规定比较完善。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法治进程的加快,每个国家都不在不断完善自己的制度,英美法系国家和大陆法系国家也不例外,虽然两大法系国家的口供制度在不断的各自发展和完善,但基本都是朝着相同的方向,朝着一个相互吸收、相互借鉴、相互融合的过程,大陆法系国家相比英美法系国家的口供接受范围比较宽泛,关于口供采纳法律并没有强制性规定,这与英美法系不同。从口供制度本身来看,通过与国外立法的比较可以发现我国口供制度还是存在一定的缺陷的,国外的口供制度还是值得我们吸收借鉴的,比如说非法口供的认定规则;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相对沉默权;非法口供证明责任及标准问题等一些规则都值得我们借鉴,随着法治国家进程的不断深入,我国刑事诉讼法应对口供制度进一步作出完善,使之符合时代的进程,在司法实践中发挥好的效果。王健.浅论刑事诉讼中的口供制度.法制与社会.2011年版张国法.《口供制度研究》复旦大学2011年版第22,23页王健.浅论刑事诉讼中的口供制度.法制与社会.2011年版张国法.《口供制度研究》复旦大学2011年版第22,23页三我国刑事诉讼中口供制度的缺陷(一)没有规定明确具体的非法口供排除规则非法口供的获取现象在司法实践中经常发生,例如张玉环案、聂树斌案等一些列的冤家错案都是非法口供的体现,关于非法口供的效力若干问题,我国刑诉法规定,不允许使用法律不允许的手段获得的证据,违反规定所获取的证据不被使用。从上述规定可以看出,非法取得的口供的效力性问题在我国司法活动中极其重要,但要实现公正立法,构建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更重要的是要建立非法口供排除制度。另外,我国《刑事诉讼法》关于对刑讯逼供、利诱和其他非法取得的证据的禁止性规定也存在一定的漏洞。比如说我国法律没有规定的其他违法性手段获得的证据或者派生证据能否使用,法律并没有规定,需要我们进一步考虑,关于非法证词的界定也不是很明确,具体什么是非法手段,及其他非法方法没有具体的规定,需要我们进一步探讨,进一步界定。因此,我国法律关于非法证据的排除规则还不是特别完善,还没有形成严谨、系统的体系,这就容易导致冤假错案、刑讯逼供的时常发生。(二)对口供有严重的依赖心理在我国司法实践当中,存在很大一部分案件如果没有被告人的供述的话就不定案。过分依赖口供,没有口供不办案的现象经常发生,我国司法人员过于重视口供,经常会出现以口供作为定案的唯一依据的现象的发生,这些过于依赖口供的习惯,往往导致了其他证据都只是一种摆设,只起到对口供的补充作用,仿佛口供成了唯一的证据,由于这些习惯和口供的特性,司法人员要想办理案件的话就会迫切的想要获取口供,这就会导致以暴力威胁,强迫,拘禁等非法方式获得的口供,刑讯逼供的发生。我国司法人员对口供不仅有严重的依赖心理,而且,在我国以侦查为中心的诉讼模式下口供补强往往会被忽视。公检法之间办案相互配合,却忽略了相互制约,这就会导致案件一经审理,基本都会做出有罪判决,案件事实被虚化。还有我国向来注重打击犯罪,这就容易形成有罪推定的思维,当案件事实不足,证据不充分的时候,这时的口供无疑又加强了司法人员做出有罪的判决,而忽略了其他补强证据。因此,为了防止我国司法人员过分依赖口供现象的发生,减少冤假错案,刑讯逼供的发生,我国必须重视起来,完善我国的口供制度。(三)缺乏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权利的保护当今社会,保障人权已成为世界的关注的焦点,在刑事诉讼活动中,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权利的保护,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国际形象的标准。目前,我国过于强调打击犯罪,而缺乏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权利的保障。目前,刑讯逼供现象的不断发生,对被告人心理上和身体上都造成了严重的后果,他们的基本人权没有得到切实的保障,我国《宪法》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权利方面的规定比较少,而且我国又重实体轻程序,重惩罚犯罪而忽视保障人权,这就更容易使被告人权利得不到有效的保障,如果我国能确立沉默权制度,这样他们就有了保持沉默的权利,受到强迫或者威胁的现象就会减少,这将会实现对被告人人权的保障,在我国控辩双方对抗难以实现平等,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刑事诉讼活动中处于弱势地位,因此,加强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权利的保障尤为重要。严岩.《口供制度研究》.复旦大学.2009年版24页昃晶雯.《试论我国刑事诉讼中口供制度的缺陷及其完善》.山东审判.2001年58页严岩.《口供制度研究》.复旦大学.2009年版24页昃晶雯.《试论我国刑事诉讼中口供制度的缺陷及其完善》.山东审判.2001年58页四、口供制度的完善(一)完善非法口供排除规则为了弥补我国非法口供排除规则的缺陷,使其真正发挥出排除非法口供的取得作用,作以如下调整:一是调整以非法方法获得的证据的范围,我国法律规定了关于非法方法的解释。但是这个解释无疑将排除的范围缩小化,像一些威胁、利诱、欺骗、非法关押等手段并不能造成被告人身体上或精神上的疼痛,那么这些就不是非法方法了吗?这显然是不合理的。因此,应当扩大非法方法获取的证据的范围,像以威胁、欺骗、利诱等非法方法收集的口供也应该被排除在外。二是调整非法口供排除规则的排除方式。基本上有三种:一是排除刑讯逼供、变相刑讯逼供或者严重违反保障性规定的刑讯逼供;二是禁止刑讯逼供、变相刑讯逼供禁止刑讯逼供以为的其他非法手段绝对禁止,但不损害口供自愿性的除外,三是通过威胁、利诱、欺骗等非法方法收集的口供,可以由法官结合案件事实酌情决定是否排除。三是关于非法口供排除的证明责任,在我国,通常都是谁主张,谁举证,但是,一般关于口供的非法性的问题,往往都是被告人提出来的,只有被告人才会提出来口供是非法的,但是如果让被告人证明的话,此时被告人处于弱势地位,肯定没有办法证明,这一点,我们国家就要借鉴英美国家的关于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证明责任承担问题,由控诉人承担证明责任而非被告人,这样的证明标准,才会有效减少非法口供的发生。(二)完善口供补强制度我国刑诉法关于口供的补强规则并没有详细的规定,只是简单的规定了口供应当补强,但对于具体的做法却没有具体说明,为什么要完善口供补强制度,首要原因就是我国存在的司法人员过于依赖口供这一缺陷。口供补强制度,间接的削弱了口供的证明力,就会减少司法人员以口供作为定案唯一依据的现象的发生,也会减少刑讯逼供现象的发生,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的调整:刑讯逼供主要发生在庭前审讯阶段,因此可以完善同步录音录像制度,保证口供获取的合法性,录音录像必须保持完整性和中立性,不允许有任何的调整和改动,录音录像和询问笔录的时间必须保持一致。还有在庭审当中也可以公开,比如可以采取庭审直播的方式,保证口供的真实性,这样能够提升司法公信力,获得民众的信任度。只有这样口供才能发会出真正的作用,也会减少司法人员过分依赖口供的现象的发生。关于口供的补强并不是所有的口供都必须补强,一些重大案件的话,我们可以赋予口供较弱的证明力,必须补强,而一些轻微案件,我们可以赋予口供较大的证明力,但这并不意味着口供不需要补强。(三)确立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相对沉默权目前,大多数西方国家的刑诉法都赋予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相对的沉默权,而我国在这个方面还比较欠缺,相反,我国新刑诉法还规定了被告人有如实供述的义务,确立沉默权可以减少刑讯逼供现象的发生,近年来,我国冤假错案和刑讯逼供的现象不断发生,司法人员过于依赖口供的现象也日益增长,本人认为,从我国的国情出发,应当确立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相对沉默权使我国的口供制度更加完善。可以从这几个方面出发,首先,在询问犯罪嫌疑人的时候,除了告知他所涉及的罪名,自首坦白立功等的规定外,还应告知他有保持沉默的权利,其次,沉默权的实施可能会带来一定的消极因素,比如犯罪嫌疑人不积极接受询问等的问题,我国可以制定一些措施也避免消极因素的产生,比如西方国家把犯罪人在询问时如实回答作为可以减轻量刑的条件之一,这一点对我们国家来说值得考虑。可能对于我们国家来说赋予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相对沉默权不是那么容易的,这个制度的设立考验着我国的立法技巧和司法经验,是我们面临的一项艰巨任务,但我们要明确沉默权,并不是限制犯罪嫌疑人向司法机关供述,而是赋予了他们相对的沉默权,使司法人员不再过分依赖口供。严岩.《口供制度研究》.复旦大学.2009年版25、26页刑事诉讼法第118条严岩.《口供制度研究》.复旦大学.2009年版25、26页刑事诉讼法第118条

结语通过对国外证据制度的研究发现,西方国家大都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口供制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