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古代诗歌阅读 陆游专题练习合集(含解析)_第1页
2024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古代诗歌阅读 陆游专题练习合集(含解析)_第2页
2024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古代诗歌阅读 陆游专题练习合集(含解析)_第3页
2024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古代诗歌阅读 陆游专题练习合集(含解析)_第4页
2024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古代诗歌阅读 陆游专题练习合集(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古代诗歌阅读陆游专题练习

合集(含解析)

2024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古代诗歌阅读

陆游专题练习合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冬夜

陆游

杞菊家风有自来,充饥藜夥不盈杯。云迷野渡一声雁,雪暗山村

千树梅。

宴坐何妨面庵壁,长吟且复画炉灰。岁残尚恨新春远,欲挽天边

斗柄①回。

注:①北斗七星中,第五至七颗星,排列成弧状,形如酒斗之柄,

故称为“斗柄”。它常年运转,古人即根据斗柄指向,来定时间和季

节。宋代陆佃解《崩冠子♦环流》:“斗柄东指,天下皆春;斗柄南指,

天下皆夏;斗柄西指,天下皆秋;斗柄北指,天下皆冬”。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首联表明自己家风良好,即使生活条件艰苦,也不会改

变高洁志节,有君子固穷的操守。

B.“云迷野渡”“雪暗山村”景物描写低沉压抑,营造了一种凄

迷荒寒的意境,衬托出诗人孤寒寂寥的心情。

C.颈联写冬夜闲坐、面庵壁、长吟、画炉灰等行为,充分表现

出诗人长夜寂寥、无所事事的状态。

D.尾联除了写身处寒冬的诗人对春天的盼望,也抒发了诗人想

要扶大厦、挽狂澜、匡扶社稷的豪情壮志。

2.本诗与王湾《次北固山下》都写到岁暮腊残、冬春交替,但

诗人借此表达的感情却有所不同,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金错刀行①

陆游

黄金错刀白玉装,夜穿窗扉出光芒。

丈夫五十功未立,提刀独立顾八荒②。

京华结交尽奇士,意气相期共生死。

千年史册耻无名,一片丹心报天子。

尔来从军天汉滨③,南山晓雪玉嶙峋。

呜呼!楚虽三户能亡秦,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

【注】①金错刀:用黄金装饰的刀。②八荒:指四面八方边远地

区。③天汉滨:汉水边。这里指汉中一带。

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为歌行体,诗歌开篇托物起兴,通过对宝刀的描绘和赞

美,自然引出下面的提刀人形象。

B.三、四两句慷慨直陈,向天浩叹。写提刀人的动作和神态,

既有英雄无用武之地的落寞惆怅,更有顾盼自雄的豪迈气概。

C.“京华结交尽奇士,意气相期共生死”意即怀抱报国丹心的并

非只有自己,当时朝廷中巳经形成一个爰国志士群体。

D.诗歌融记叙、议论、描写、抒情于一体,以气势和骨力来感

染读者、激励读者,内蕴丰富,绝非粗豪叫嚣之作可比。

4.“千年史册耻无名,一片丹心报天子”与辛弃疾《破阵子•为

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

白发生!”在思想情感上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度浮桥①至南台

陆游

客中多病废登临,闻说南台试一寻。

九轨②徐行怒涛上,千艘横系大江心。

寺楼钟鼓催昏晓,墟落云烟自古今。

白发未除豪气在,醉吹横笛坐榕阴。

【注】①浮桥:宋时由船只连成浮桥C②九轨:轨,车子两轮之

间的距离,言浮桥桥面宽广。

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说诗人客中多病久未登临山水,闻南台之名试作一次探

访,并不是兴致所至,到处游览,显得曲折有致。

B.颔联“徐行”与“怒涛”形成强烈的对比。既是诗人眼中的浮

桥的客观写照,同时也是诗人主观思想的外现。

C.颈联一“催”一“自,诗人顿悟了人世变迁、自然界的变化,

自循轨迹,两句一缓一急,余味无穷。

D.尾联仍以直写自己作结束,和开头互相照应,又是中间两联

所表露的意绪的自然归结,抒发了诗人的情怀。

6.同为病中登高,本诗与杜甫《登高》相比,情感和意境有何

不同?请简要分析C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村居初夏

陆游

天①遣为农老故乡,山园三亩镜湖②傍。

嫩莎经雨如秧绿,小蝶穿花似茧黄。

斗酒只鸡人笑乐,十风五雨岁丰穰。

相逢但喜桑麻长,欲话穷通③已两忘。

[注]①指朝廷6②湖名,在今浙江绍兴附近,亦名“鉴湖③

《庄子•让王》:“古之得道者,穷亦乐,通亦乐。”

7.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上句交代回乡务农的原因,“天遣”二字暗含作者内心的

愤抑不平之气;下句以“三亩”言山园之小3

B.“如秧绿”“似茧黄”既是比喻,也是实景,一静一动,以“莎”

“蝶”勾画出乡村美好又充满生机的风光。

C.颈联透露出农家生活的艰苦:以只鸡斗酒待客,菜品粗陋,

遭人取笑;风雨灾害频仍,反衬丰年难得。

D.尾联写诗人沉醉纯朴闲适的田园生活,忘怀人生得失,呼应

首句“天遣”,体现诗人情感的变化。

8.有人认为本诗“有陶(渊明)诗风味,请结合本诗以及你对

陶诗风格的理解做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上巳临川道中(节选)

陆游

二月六夜春水生,陆子初有临川行。

溪深桥断不得渡,城近卧闻吹角声。

三月三日天气新,临川道中愁杀人。

纤纤女手桑叶绿,漠漠客舍桐花春。

平生怕路如怕虎,幽居不省游城府。

鹤躯注苦瘦坐长饥,龟息无声惟默数。

【注】鹤躯:喻指枯瘦的身体。

9.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篇两句点明时令、行程,交代此次出行时正巧遇到春水初

生的时节并点题。

B.三四句承上启下,因“春水生”而不得渡,诗人只能夜宿城

外回忆戎马生涯。

C.七八句绘景,绿色桑叶与素手相映,嫣红桐花与青灰色客舍

相衬,鲜明生动。

D.最后四句由之前所见转向所感,从眼前的春光联想到自己的

处境,情感郁结。

10.本诗与《游山西村》都是陆游的出行纪游之作,两首诗中诗

人的形象却有所不同。请结合诗作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宋诗,回答问题。

浣溪沙•和无咎韵①

陆游

懒向沙头醉玉瓶,唤君同赏小窗明。夕阳吹角最关情。

忙日苦多闲日少,新愁常续旧愁生。客中无伴怕君行。

【注】①宋孝宗隆兴二年(1164年)闰十一月至次年正月,陆

游与韩元吉在镇江相聚,那时,陆游是在镇江通判任上,韩元吉则是

来镇江省亲暂住。两位朋友相聚两月,彼此唱和的诗词作品共有三十

多首。

11.下列对这首词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玉瓶”指酒瓶,首句是说因为将要与友人分别,词人就热情

地邀约友人一起话别、喝酒。

B.“夕阳”是所见之景,“吹角”是所听之声,视听结合,定格离

别的画面。

C.“吹角”点出了词人所处的时代背景一一南宋朝廷偏安江南,

正与金对峙。

D.尾句中的“客”指词人自己客居镇江,“无伴怕君行”点出诗

歌写作主题。

12.这首词表达了词人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夜泊水村

陆游

腰间羽箭久凋零,太息燕然未勒铭。

老夫犹堪绝大漠,诸君何至泣新亭。

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

记取江湖泊船处,卧闻新雁落寒汀。

1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退居乡野、久离疆场、无缘抗敌的落寞和怅惘。“久凋

零”之“久”,言其问居、被弃置时间之长;“未勒名”化用典故,表达

了壮志难酬的愤懑之情。

B.颔联抒发雄飞奋发的壮怀,指斥那些面临外寇入侵却不知抵

抗、无所作为的南穴王朝的达官显贵。“绝”的意思与《劝学》中“而

绝江河”的“绝”基本相同。

C.颈联是全诗之眼。上句"一”与“万”对举,表达诗人爱国之

心和报国之情;下句说时光飞逝,满鬓飞霜,青春不再,抒发了华年

空掷、青春难再的悲愤之情。

D.尾联照应诗题,回笔写眼前闲泊水村的寂寥景象。末尾两句

虚实结合,感慨遥深,“寒汀”“新雁”既写实景,也象征了南宋末年

的艰难时势和诗人的理想。

14.本诗在抒发感情时采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结合诗句简要分

析。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各题。

秋晚登城北门①

陆游

幅巾藜杖北城头,卷地西风满眼愁。

一点烽传散关信,两行雁带杜陵②秋。

山河兴废供搔首,身世安危入倚楼。

横槊赋诗非复昔,梦魂犹绕古梁州③。

【注】①此诗写于宋孝宗淳熙四年(1177)九月四川成都。②杜陵:

本指长安,此处借指汴京。③梁州:古梁州州治在汉中,南宋西北边

境上的重要关塞南郑、大散关皆在此地,诗人过去曾在这里驻守。

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幅巾藜杖北城头”描述了诗人的装束和出游的地点,反映了

他当时的生活状态,为其下文描述抒情作了铺垫。

B.颔联巧用“杜陵秋”来暗指宋朝故都汴京,寄寓着诗人对已

逝美好生活的深情留恋,浸透着对关中失地和人民的怀念之情。

C.“身世安危入倚楼”中,从字面看作者是在感慨自己身世的安

危,实则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D.“横槊赋诗非复昔”中,“横槊赋诗”这一典故在苏轼的《赤壁

赋》中也有体现,如“SS酒临江,横槊赋诗”;在本诗中指作者当年

的军中英姿。

16.诗人的“愁”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示儿子

陆游

禄食无功我自知,汝曹何以报明时?

为农为士亦奚异,事国事亲惟不欺。

道在六经宁有尽,躬耕百亩可无饥。

最亲切处今相付,热读周公七月诗。

【注】七月诗:指《诗经•风•七月》,是一首描写农民劳作和

生活的农事诗。

17.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的首联以问句领起全篇,自然引出下文诗人对儿子的谆

谆教诲。

B.诗人指出,不论是侍奉父母还是服务国家,“不欺”都是至关

重要的。

C.诗人认为,生逢“明时”不必读书求仕,"躬耕''才是一种理

想状态。

D.诗人在最后强调,自己传授给儿子的人生道理是最为真切、

确实的。

18.诗人指出“道在六经宁有尽”,又让儿子“熟读周公七月诗”,

对此你是如何理解的?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自咏

陆游

纷纷世态但堪悲,一念萧然我亦奇。

醉里猖狂醒自笑,梦中虚幻觉方知。

江湖重复风波恶,齿发凋零岁月驰。

安得中原路如祇,渭川钓伴待多时。

19.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人世的纷乱扰攘本应令人悲痛,诗人却奇怪自己在闪

念之间没有了这种悲痛。

B.颔联写诗人希望通过醉梦排遣内心的苦闷,然而醒后又认识

到这样的做法荒唐可笑。

C.颈联运用比喻等手法,写社会动荡而自身年老体衰,流露出

无力改变现状的感伤。

D.这首诗抒发了个人理想和残酷现实的矛盾,但诗人情感在情

绪低落后最终能够自我开解。

20.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避暑近村偶题

陆游

乞得身归荷圣时,登临筋力未全衰。

楚祠草合三叉路,隋寺苔侵半折碑。

孤店不妨乘月宿,扁舟频为看山移。

红鹿冠盖①真堪怕,还我平生白接篱②。

[注]①红廛,即红尘。冠盖,官吏的官帽服饰和车乘的顶盖,

后用以称达官贵人C②白接篱,以白鹭羽为饰的帽子。后因此用以咏

醉酒或醉态。

2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第一句写自己在蒙受皇帝恩惠之时乞求回家,并得到了

皇上的同意。

B.首联第二句写自己登临之事,“筋力未全衰”体现了诗人不服

老的自豪。

C.颔联描绘历史遗迹现状从而将历史与现实相融,表达出沧海

桑田之感。

D.颈联叙述了月夜宿孤店和坐船频观山两种行为,从而产生伤

感惆怅之情。

22.诗歌的最后两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宝剑吟

陆游

幽人①枕宝剑,殷殷②夜有声。

人言剑化龙③,直恐兴风霆;

不然惯狂虏,慨然思遐征。

取洒起赠剑:至宝当潜形,

岂无知君者,时来自施行。

一匣有余地,胡为鸣不平?

[注]①幽人,幽居的人,隐者。②殷殷,象声词,形容雷声。③

相传西晋张华叫雷焕替他寻找宝剑,雷焕找到一对宝剑,宝剑后来化

为两条蛟龙。

2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隐者枕着宝剑人睡,到深夜感觉宝剑在发声,“鸣不平”解释

了宝剑发声的原因,

B.诗歌借用典故,想象“剑化龙”,而龙能兴起风暴雷霆。“恐”

写出了隐者的害怕C

C."不然愤狂虏,慨然思遐征”,赋予龙以思想,龙如果不是被

压制,就会愤然远征。

D.隐者起身,把酒洒在地上来祭剑。隐者表面上劝慰宝剑,但

激愤之情却跃然纸上。

24.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宝剑的形象特点和宝剑形象蕴含的意

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卜算子•咏梅

(宋)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喔作尘,只有香如故。

25.下面的词句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驿外断桥边:驿,古代官办的交通站。这句是说,梅花开在

驿站外面的断桥旁边。寂寞开无主:无主,没有主人,即无人过问。

这句是说,冷冷清清,无人过问。

B.无意苦争春:苦,竭力。无意,没有心思,不愿。这句是说,

梅花不愿意竭力争夺春光。一任群芳妒:一任,完全听任。这句是说,

百花要嫉妒,那就由它们去嫉妒吧。

C.零落成泥碾作尘:零落,凋零落地。这句是说,梅花飘零凋

落,被碾成泥尘。只有香如故:只有梅花的香气和故乡的梅花香气一

样。

D.犹有花枝俏:俏,秀丽、挺拔。这句是说,还有梅花在傲寒

盛开,挺拔秀丽。待到山花烂漫时:烂漫,光彩夺目的样子。这句是

说,等到春到人间,百花盛开、万紫千红的时候。

26.这首词分为上下两阕,从内容上看,上阕和下阕分别写了什

么?作者通过写梅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秋兴①

陆游

白发萧萧欲满头,归来三见故山秋。

醉凭高阁乾坤逢②,病入中年日月遒。

百战铁衣空许国,五更画角只生愁。

明朝烟雨桐江③岸,且占丹枫系钓舟。

【注】①1180年,江西水灾,陆游开仓放粮,被小人借机弹劾。

陆游愤而辞官,回到山阴。这首诗就是闲居山阴后所作。②逢(z6):

狭窄。③桐江:在浙江桐庐县。汉代严光曾隐居在此地,在桐江垂钓。

27.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写自己头上长满白发,中年以后疾病缠身,流露出人生

易老、岁月将尽的感伤。

B.诗人想起以前历经沙场难以入眠,五更时起床吹响画角,内

心生出无穷无尽的愁怨。

C.尾联是想象之景,诗人想象自己在烟雨中把小船系在桐江岸

边的“枫树”上去垂钓。

D.诗中情景虚实相生,结构对仗工整,语言风格沉郁顿挫,诗

人的爱国热忱可窥一斑。

28.尾联是怎样抒发作者情感的?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溪上作二首(其一)

陆游

落日溪边杖白头,破裘不补冷飕飕。

意愚酷信纸上语,老病犹先天下忧。

末俗凌迟①稀独立,斯文崩坏欲横流。

绍兴人物②嗟谁在,空记当年接俊游③。

【注】①凌迟:即逐渐衰替败坏,②绍兴人物:指当年与陆游志

同道合的友朋故旧°③俊游:指快意的游赏。

29.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描绘了落日之下,冷风飕飕,诗人身披破裘、柱杖溪边、

临风独立的景象。

B.颔联“慈愚”一句,悔恨自己憨直愚蠢,竟然相信了纸张上冠

冕堂皇的话。

C.颈联描写世事:世衰道弊,天下行将大乱。这是引发尾联对

往事回忆的原因。

D.尾联“空”字突出了诗人壮志未酬的悲痛和对昔日志同道合

故友的无限追怀。

30.本诗具有沉郁顿挫的风格。请从情感和章法上进行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新夏感事

陆游

百花过尽绿阴成,漠漠炉香睡晚晴。

病起兼旬疏把酒,山深四月始闻莺。

近传下诏通言路,已卜余年见太平。

圣主不忘初政美,小儒唯有涕纵横。

3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写出初夏景色的特征,在充满生机的一片绿意中,透出

日长无事的闲静。

B.诗中听到黄莺叫声的感受与白居易《钱塘湖春行》见到早莺

的感受有相似之处C

C.晴和的黄昏,作者壮心不已,慷慨激昂,袅袅升起的炉香便

是这种心态的外化C

D.诗人听到皇上下诏要广泛采纳意见,预感到国家有望政治清

明、天下太平。

32.这首诗的尾联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冲雪至余庆觉林雪连日不止

宋•陆游

策蹇①清吟涉若耶②,满桥犹恨近京华。

山前千顷谁种玉?座上六时天散花。

林雀无声溪彳勺③断,炊烟不动竹篱斜。

胜游更觉平生少,未美银河泛客槎④。

【注】①策蹇:同策蹇驴,乘跛足驴。喻工具不利,行动迟慢。

②若耶:山名,在今浙江省绍兴市南。③彳勺:zhu6,独木桥或山间

溪流中用以渡人的踏脚石。④槎:cha,木筏。客槎指升天所乘之槎。

33.下列对这首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交代诗人在山中漫步吟诗,颇为自得,又暗含未能远离

京城的些许遗憾,为下联遇见雪中美景做铺垫。

B.第二联一问一答,着重描写雪落之景。整联未提及一个“雪”

字,却以巧妙的笔法将雪景跃然纸上,浮在眼前,妙不可言。

C.诗人以作画般的手笔简单勾勒了“林雀”“溪彳勺”“炊烟”“竹

篱”几个意象,置于上联描绘的雪景之中,颇有水墨画之意境。

D.诗歌尾联表达了眼前所见雪景不比银河之景逊色之意,抒发

了对此情此景的赞美与喜爱之情,体现了雄浑豪放的诗风。

34.请结合中间两联分析本诗在雪景描写上的妙处。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七兄赴扬州帅幕①

陆游

初报边烽照石头,旋闻胡马②集瓜州。

诸公③谁听刍薨④策,吾辈空怀吠亩吮。

急雪打窗心共伴,危楼望远涕俱流。

岂知今日淮南路,乱絮飞花送客舟。

【注】①七兄:指陆游仲兄陆溶,行七。扬州帅:即淮南东路安

抚使。幕:幕府。②胡马:指金兵。③诸公:指当时朝中的掌权者。

④刍差;割草打柴的人,这里代指普通人。

3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以简洁的笔墨概括了金兵南犯的经过,同时也交代了写

作背景,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形势危急的忧切。

B.颔联诗人以“刍莞”自比,在表达抗敌复国的策略得不到采

纳的悲愤之时,也流露出归隐山林之意。

C.颈联借景抒情,用“急雪打窗”之景,表达诗人内心的痛苦;

用“涕俱流”的细节,表现对时局的担忧和对国家的赤诚。

D.尾联点题,诗人将惜别之情赋予行絮飞花,营造了情景交融

的艺术境界,增强了诗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

36.“空”字在古诗中常受到诗人的垂青。请简析“吾辈空怀吠亩

忧,,中“空”字的妙处。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鹊桥仙

陆游

华灯纵博①,雕鞍驰射,谁记当年豪举?酒徒一半取封侯,独去

作江边渔父。

轻舟八尺,低望三扇,占断频洲②烟雨。镜湖③元自属闲人,又

何必君恩赐与!

【注】①博,古代的一种棋戏。②演洲:长满水草的沙洲。③镜

湖:在今浙江绍兴。唐代贺知章告老还乡,唐玄宗诏赐他镜湖一角以

示矜恤。

37.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酒徒”两句将终日酣饮耽乐的酒徒与心存恢复的有志之士的

际遇形成鲜明对比C

B.上阕“独去作江边渔父”给我们塑造的是一个怡情山水、隐逸

闲适的渔翁形象。

C.轻舟低篷在频洲烟雨中非常渺小,词人却用“占断”一词,

尽显独享风光的惬意。

D.全词用笔蕴蓄,颇见炼字之功,“元自”“何必”两词在表现

感情方面起了重要作用。

38.陆游在作品中自称“闲人”,苏轼在《记承天寺夜游》中说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也称自己是“闲人”,请分析两者有何异

同。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度浮桥①至南台

陆游

客中多病废登临,闻说南台试一寻。

九轨②徐行怒涛上,千艘横系大江心。

寺楼钟鼓催昏晓,墟落云烟自古今。

白发未除豪气在,醉吹横笛坐榕阴。

【注】①浮桥:宋时由船只连成浮桥C②九轨:轨,车子两轮之

间的距离,言浮桥桥面宽广。

39.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说诗人客中多病久未登临山水,闻南台之名试作一次探

访,点明出游缘起C

B.颔联“九轨”、“千艘”是虚指、夸张之词,写出浮桥的雄伟气

象,以虚见实。

C.颈联一“自''字,在冷静的叙述中透露感慨:人世与自然都

在不断缓缓变迁着C

D.中间两联语言质朴、笔墨简淡,描绘出远近相宜、层次丰富

的画面,意趣悠远C

40.同为病中登高,本诗与杜甫《登高》相比,表达的情感有何

不同?请简要分析C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躬耕

陆游

莫笑躬耕老蜀山,也胜菜把仰园官①。

唤回痴梦尘机息,空尽闲愁酒地宽。

无复短衣随李广,但思微雨过苏端。②

十年世事茫如海,输与闲人静处看。

【注】①杜甫曾有感于园吏所送菜多杂野菜,作《园官送菜》诗。

陆游曾在杜甫草堂附近浣花溪畔开辟菜园,躬耕于蜀州。②两联分别

化用杜甫《曲江》《雨过苏端》诗,其中“微雨过苏端”是写杜甫冒雨

访问苏端。

4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感慨自身年老,用杜甫“园官送菜”的典故表明自身才

华惨遭埋没。

B.颔联“痴梦”一词饱含辛酸与无奈,与现实的“闲愁”形成鲜

明的对比。

C.颈联暗含无奈,诗人屡遭挫折,七志难酬,只得寄付于友人

交往之乐。

D.尾联突发感慨,体会人生真谛,十年间忙忙碌碌,到头来却

还不如闲人。

42.本诗仅有首联提及“躬耕”,为何以“躬耕”为题?请结合

颔、颈两联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十二月八日步至西村①

陆游

腊月风和意已春,时因散策过吾邻。

草烟漠漠柴门里,牛迹重重野水滨。

多病所须唯药物,差科②未动是闲人。

今朝佛粥③更相馈,更觉江村节物新。

[注]①本诗创作于陆游四十岁左右,他罢官回到家乡,赋闲在

家,心情非常矛盾。②差科:指差役和赋税。③佛粥:“腊八粥”,早

在宋代,每逢腊八,东京开封各大寺院都要煮七宝五味粥,以作供佛

和施舍给人。

4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腊月”扣题,“风和”“意已春”以乐写悲,反衬作者

被贬官回乡的痛苦复杂心情。

B.“漠漠”“重重”两个叠词,描画出乡村炊烟袅袅、牛迹重重

的生活图景,层次感强。

C.尾联上句写腊八节人们互赠、食用“佛粥”的习俗,生活气息

浓厚,也让本诗更富有文化味。

D.尾联下句着一"更''字,写出了万物更新的气象,也流露出

对自己人生春天早日到来的渴盼。

44.诗歌颈联流露出诗人怎样的情感?,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题目。

鹊桥仙•夜闻杜鹃①

陆游

茅檐人静,蓬窗灯暗,春晚连江风雨。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月夜、

常啼杜宇。

催成清泪,惊残孤梦,又拣深枝飞去。故山②犹自不堪听,玩半

世、飘然羁旅?

【注】①宋孝宗乾道八年(1172)初,陆游做四川宣抚使王炎的

幕僚,积极参加抗金战争,战绩显著。正当前线节节胜利,即将收复

长安之际,王炎调往都城临安枢密院,陆游也被调任成都府路安抚司

参议官,离开抗战前线。此词是他到成都之后所写。②故山:家乡。

45.下列对这首词的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词的首句描绘了春晚寂静、灯光昏暗、风雨凄迷的景象,是

为词中的主角“杜鹃”的出场做铺垫。

B.词中用“林莺巢燕总无声”来衬托“常啼”杜鹃,更加突出杜

鹃叫声的悲切、凄惨。

C.下片开头三句运用拟人手法通过措写杜鹃叫声、动作,表明

作者对杜鹃夜啼的无可奈何。

D.“不堪听”是因为杜鹃叫声凄惨不断,常常滴血而不止,表达

了对夜啼杜鹃的同情。

E.全词先绘景,渲染气氛,再用对比烘托杜鹃夜啼,引发感受,

最后联想表达人生感慨。

46.词的最后两句“故山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表

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与解析

1.D2.《次北固山下》中“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表明

诗人于冬残之时感受到新春的气息,于艰难的处境中看到新的希望,

表达了诗人对未来充满希望的欣喜之情。

本诗“岁残尚恨新春远”一句落笔惊人,“岁残”“新春”本不远,

诗人却“恨新春远”,凸显诗人对残冬漫长的无可奈何和对新春迟迟

不来的孤寂苦闷。

【解析】L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赏析诗歌内容、思想情感等的

能力。

D.“也抒发了诗人想要扶大厦、挽狂澜、匡扶社稷的豪情壮志”

错误。尾联"欲挽天边斗柄回”与上句"岁残尚恨新春远”的意思相

结合,应该理解为想要调整时令,好让春天早点到来,不能理解为扶

大厦、挽狂澜、匡扶社稷。

故选D。

2.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

解答本题需要正确理解《次北固山下》中“海日生残夜,江春入

旧年”两句话,在理解意思的基础上对诗人表达的情感进行分析总

结。本诗尾联表达的思想感情可以从“岁残”“恨”“新春”的表层义、

深层义、语境义、象征义的分析把握入手,进行总结概括。

《次北固山下》借“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

雁洛阳边”中的“岁暮夜残、冬春交替”表达了以新代旧的欣喜和思

乡之情。“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写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

红日已从海上升起;当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露春意。此处表明诗

人已经感受到新春的气息,在艰难的处境中重新看到新的希望,表达

了诗人对未来充满希望的欣喜之情。此句与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

席上见赠》中的“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有异曲同工之

妙。

本诗“岁残尚恨新春远”一句落笔惊人,陆游借“岁残尚恨新春

远,欲挽天边斗柄回”中的“岁暮腊残、冬春交替”表达了对新春未

临的遗憾和期盼之情。“岁残”过后,“新春”本不远,诗人却“恨新

春远”,表达了诗人对残冬漫长的无可奈何之情,凸显了急切盼望新

春到来,新春却迟迟不来的孤寂愁苦之情。

3.D4.①相同点:都表达了作者一心报效国家的赤诚之心。

陆诗中“一片丹心报天子”,表明诗人渴望消灭胡虏、建功立业报效

天子;辛词中”了却君王天下事”表达了词人一心想完成替君收复国

家失地的大业。

②不同点:陆游为不能留名青史羞耻,字里行间表现出期盼建功

立业、青史留名的情感,也对胜利充满信心。辛词中“可怜白发生”

抒发的则是自己如今年华已逝却功业无成,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痛

苦与悲愤之情。

【解析】3.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能力。

D.“诗歌融记叙、议论、描写、抒情于一体"说法错误,本诗中

没有记叙。

故选D。

4.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比较阅读知识的掌握能力。

“千年史册耻无名,一片丹心报天子”中,“耻”写出了诗人以不

能建功立业为耻;〃报''报答天子,在当时也就是报答国家。这句诗

表达了作者一心报效国家的赤诚之心。而且,从诗歌的最后两句“楚

虽三户能亡秦,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分析可知,表现出诗人切盼

建功立业、青史留名的情感,也对胜利充满信心。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表达了词

人辛弃疾一生都怀有建功立业报效国家的热忱。辛弃疾二十二岁就参

加耿京的抗金义军,曾经亲自进入敌营诛杀叛徒,能够北伐光复故土、

迎回二帝是他一生的追求。他在南宋以投降派主政的朝廷中不受重用,

郁郁不得志,“可怜白发生”,白发已生,而收复失地的理想成为泡影。

想到自己徒有凌云壮志,却报国无门,便只能在不眠之夜吃酒,只能

在“醉里挑灯看剑”,只能在“梦”中驰逐沙场,快意一时。这处境,

的确是“悲哀”的。然而没有谁“可怜”他。于是,他写了这首“壮

词”,寄给处境同样“可怜”的陈同甫。这就写出了辛弃疾对年华已逝

却功业无成的慨叹,从而表达了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痛苦与悲愤之

情。

5.C6.(1)本诗乐观奋进:颔联写长桥千船,怒涛大江,

气势磅礴;颈联写暮鼓晨钟,村落云烟,开阔辽远;尾联写醉中拈笛,

荫下横吹,放旷豪迈。

(2)杜诗悲慨沉郁:萧瑟旷远的秋江景色引发诗人羁旅漂泊、

年老多病的个人感慨;“艰难苦恨”表达出诗人的忧国伤时之悲。

【解析】5.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内容和艺术手法的能力。

C.“两句一缓一急.”说法错误,应为一急一缓”

故选C。

6.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和鉴赏诗歌意境的

能力。

本诗乐观奋进:

“九轨徐行怒涛上,千艘横系大江心”两句写浮桥,这是一异常

壮观的景象。“长桥跨江,奔涛触石”,可见诗人听说的不是茂林修竹

的幽秀,而是一种气势磅礴的壮观,因而才引起诗人的兴致,渴望一

睹为快,抒发了诗人的壮阔心怀,是一种蔑视一切艰难险阻的意绪的

流露。

“寺楼钟的物鼓催昏晓,墟落云烟自古今“,是写至南台所见所

闻。诗人登台而听到寺楼的钟鼓声,看到升腾在村落间的云烟,顿生

感想,思绪悠悠。因钟鼓声而想到,它在早晚催促人们须及时有所作

为。继而放眼远望,闽江两岸村落之间,云霞掩映,烟雾升腾,悠悠

不尽,开阔辽远。尾联诗人认为自己虽然因多病而早生华发,但豪情

壮志依然存在,仍将奋发拼搏。放旷之中,仍抱有坚定的信念。也正

是这种信念,激励着诗人在以后的岁月中,时刻不忘恢复大业,慷慨

激昂地奋击抗争,讴歌呐喊。

杜诗悲慨沉郁:

诗人仰望茫无边际、萧萧而下的木叶,俯视奔流不息、滚滚而来

的江水,在写景的同时,也无形中传达出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怆。

诗人由秋及人,有感而发,写自己年老多病,拖着残躯独自登上

高台,萧瑟的秋江景色引发诗人羁旅漂泊、年老多病的个人感慨。

尾联连用四个字“艰""难”"苦"“恨”,组合在一起,极尽笔墨

突出诗人内心的痛苦和郁闷程度之深,壮志未酬身先老,悲秋之情,

愁苦之绪,绵延不绝,令人哀悸。'‘艰难苦恨”表达出诗人的忧国伤时

之悲。

7.C8.①写景手法相似。本诗用白描手法,就近设喻,把

平凡普通的乡村景色写得诗意盎然,意境深远。与陶诗简洁勾勒式的

写景手法相似。②表达情感相似。本诗表现乡村美景及闲适自得生活

的无限魅力,抒发的是回归田园之乐。与陶渊明归隐田园的诗歌主题

相似,其中“桑麻长”更是直接化用陶诗。③语言风格相似。木诗用

语平淡质朴,通俗易懂,虽有多处用典,但自然贴切,即便看不出用

典,就字面意思理解,也通顺无碍。与陶诗质朴实在、不矫揉造作的

语言风格相似。

【解析】7.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和鉴赏诗歌语言、手法、

情感的能力。

C.“以只鸡斗酒待客,菜品粗陋,遭人取笑;风雨灾害频仍,反

衬丰年难得”错误,“斗酒只鸡人笑乐,十风五雨岁丰穰”是说人们开

怀大笑,风调雨顺,庄稼丰收,用鸡酒来招待客人。

故选C。

8.本题考查学生理解鉴赏诗歌风格的能力。

题干要求学生分析本诗与陶诗风格相似之处,诗歌的风格可以从

诗歌语言、手法、情感等角度进行分析。

写景手法上,陶诗写“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方宅十余亩,

草屋八九间”等诗多采用白描手法;本诗同样使用了白描手法,“天

嫩莎经雨如秧绿,小蝶穿花似茧黄”描写村居环境,写嫩草经过雨水

之后如同秧苗,小小的蝴蝶穿过花丛像蚕茧一般嫩黄。既是简笔勾勒,

又是就村居的常见景物进行比喻,勾画出乡村美好又充满生机的风光,

表现了乡村生活的诗意。

表达情感上,陶诗的《归园田居》等诗大多表达诗人对田园美景、

乡村生活的喜爱之情。“斗酒只鸡人笑乐,十风五雨岁丰穰”写农家

生活,风调雨顺,收获丰盛,农民生活富足快乐。“相逢但喜桑麻长,

欲话穷通已两忘”两句写作者的感受,描写自己沉醉于纯朴闲适的田

园生活,忘怀了人生得失。本诗既描写了乡村美景,叙述了乡村生活,

还抒发了诗人归隐田园的乐趣。因此,本诗与陶诗的情感主题相似。

语言风格上,陶诗语言平淡质朴,如“种豆南山下,草盛豆南稀”

“斗酒只鸡人笑乐”“相逢但喜桑麻长”“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等;本诗“天遣为农老故乡,山园三亩镜湖旁”“嫩莎经雨如秧绿,

小蝶穿花似茧黄”同样通俗易懂。因此,本诗与陶诗的语言风格相似。

9.B10.①本诗中诗人是外形清瘦、生活困顿、深居简出的

客居者。诗人因长久饥饿而枯瘦如鹤。春光明媚,上巳节十分热闹,

但诗人厌弃世俗,“怕路如怕虎”,宁愿幽栖而不愿出游。

②《游山西村》中诗人为热爱家乡、与农人亲密无间、内心愉悦

安适的闲居者。春社日,诗人闲居游村,“柳暗花明”体现出寻访时通

达愉悦的心境;得到农人的盛情款待,诗人与其共盼丰收,和乐融融。

【解析】9.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和鉴赏诗歌情感的能力。

B.“诗人只能夜宿城外回忆戎马生涯”错误,应为诗人晚间睡卧

中停到附近有吹角的声音。

故选B。

10.本题考查学生比较鉴赏人物形象的能力。

分析鉴赏人物形象一般用“本诗刻画了一位()的()形象

”这一句式,然后结合诗句进行分析。

本诗中,“三月三日天气新,临川道中愁杀人。纤纤女手桑叶绿,

漠漠客舍桐花春”四句描写此时是三月三日上巳节,春光明媚,游人

如织,桐花绽放,十分热闹。“平生怕路如怕虎,幽居不省游城府”

两句描写诗人不想出游,害怕上路,如同害怕遇到老虎一样,因此幽

居寒舍不想出游的状态。“鹤躯苦瘦坐长饥,龟息无声惟默数”两句

描写诗人身体枯瘦,如同病鹤,默默久坐,忍受饥饿,只能无声数数,

沉默无语的状态。由此总结出:本诗中诗人是外形清瘦、生活困顿、

深居简出的客居者。

《游山西村》中,首联写农家酒味虽薄,待客情意却十分深厚。

颔联写诗人在青翠可掬的山峦间漫步,清碧的山泉在曲折溪流中汩汩

穿行,草木愈见浓茂,蜿蜒的山径也愈益依稀难认。正在迷惘之际,

突然看见前面花明柳暗,几间农家茅舍,隐现于花木扶疏之间,诗人

顿觉豁然开朗。颈联由自然入人事,描摹了南宋初年的农村风俗画卷,

表达了诗人热爱传统文化的深情。农家祭社祈年,满着丰收的期待。

尾联写诗人但愿而今而后,能不时拄杖乘月,轻叩柴扉,与老农亲切

絮语,此情此景,不亦乐乎。一个热爱家乡与农民亲密无间的诗人形

象跃然纸上。由此可见,《游山西村》诗人为热爱家乡、与农人亲密

无间、内心愉悦安适的闲居者。

11.A12.①对国家安危的关切与忧虑。南宋时镇江为抗金

边防前线,吹角声乃军队行动的号令,陆游作为戍守官员,自然对此

很是关切。

②劳于仕宦的疲惫。作者在镇江任职,忙碌的日子很多,而休闲

的日子很少。

③朋友将要离别的惆怅。韩无咎即将离开镇江,作者面对离别生

出愁绪。

【解析】1L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表达技巧和情感的

能力。

A.“词人就热情地邀约友人一起话别、喝酒"错误。这一句中有

“懒”,意思是词人因将与友人分别,心中难过,已不想喝酒,只是

唤来友人一起赏景C

故选A.

12.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

对国家安危的关切与忧虑「夕阳吹角最关情”写的是黄昏时分吹

起的号角最能牵动情怀。南宋时,镇江为抗金边防前线,吹角声乃军

队行动的号令,陆游作为名戍边官员,自然对此最为关切,能够体现

陆游对国家安危忧虑。

劳于仕宦的疲惫。“忙日苦多闲日少”写忙碌的日子很苦,休闲

的日子很少。从中可以感受到陆游作为镇江通判任,政务十分繁忙,

身心十分疲惫。

朋友将要离别的惆怅。“新愁常续旧愁生,客中无伴怕君行”写新

添的忧愁往往在旧愁中生出,他乡没有友人陪伴,害怕你去远行。韩

无咎即将离开镇江,诗人旧愁未消,又添离愁,表达出作者对友人的

依依惜别之情。

13.D14.①直抒胸臆。如“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

再青”直接表现了诗人的爱国之心、报国之情和壮志难酬的悲愤情感。

②对比抒情。如将“老夫”和“诸君”的行为对比,将“有心报国”

和“双鬓斑白,无力杀敌”进行对比,通过对比,强烈地抒发了情感。

③借景抒情。尾联通过对寒夜中荒寒的汀洲上南飞的新雁寻觅栖身之

处的景象,抒发了诗人悲伤落寞之情。④用典抒情。如化用窦宪燕然

山刻石铭功和东晋士大夫新亭涕泣的典故,委婉曲折地表达了诗人渴

望建功立业的愿望和对那些面临外寇侵凌却不抵抗、无作为的达官贵

人的指斥。

【解析】13.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表达技巧和情感的能力。

D.“也象征了南宋末年的艰难时势和诗人的理想”错误。应为借

景抒情,抒发了悲伤落寞之情。

故选Do

14.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

“一身报国有万死”,尽管个人的力量是渺小的,尽管生命是短

暂的,但是为了拯救国难,“我”却甘愿死一万次。“一”与“万”勺强

烈的对比,鲜明地表达了自己的拳拳爱国心与殷殷报国情,诚可谓掷

地有声。“双鬓向人无再青”,这一句是说,岁月不饶人,满鬓飞霜,

无法重获青黑之色,抒发了对华年空掷、青春难再的感伤与悲愤。将

“老夫”和“诸君”的行为对比,将“有心报国”和“双鬓斑白,无力

杀敌”进行对比,通过对比,强烈地抒发了情感。即便我抱定了“为

国牺牲敢惜身”的志向,可是又谁能了解我的苦心我的喟叹呢?这两

句直抒胸臆,是全诗之眼。

一个老翁,处江湖之远,眼看着干戈寥落了,铁马逝去了,战鼓

静灭了,大宋江山是任人宰割了,他的心怎不会如刀割一般的苦痛!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可是梦醒之后呢,所看到的

是荒寒的汀州上寻寻觅觅的新雁,哪里有可以安栖的居所!这怎不教

人潸然落泪呢?这两句是借景抒情,通过对寒夜中荒寒的汀洲上南飞

的新雁寻觅栖身之处的景象,抒发了诗人悲伤落寞之情。

“燕然未勒铭”,典出《后汉书•窦宪传》:窦宪北伐匈奴,追逐

单于,登燕然山,刻石纪功而还。燕然未勒,意谓虏敌未灭,大功未

成。“诸君何至泣新亭”,典出《世说新语•言语》:“过江诸人,每至

美日,辄相邀新亭,藉卉饮宴。周侯中坐而叹:'风景不殊,正有山

河之异!'皆相视流泪。唯王丞相愀然变色曰:'当共同戮力王室,克

服神州,何至作楚囚相对!'作者借此典,表达了他对那些高居庙堂

的衮衮诸公在国家山河破碎之际要么醉生梦死,要么束手垂泪的懦弱

昏庸的精神面貌的不满。化用窦宪燕然山刻石铭功和东晋士大夫新亭

涕泣的典故,委婉曲折地表达了诗人渴望建功立业的愿望和对那些面

临外寇侵凌却不抵抗、无作为的达官贵人的指斥。

15.B16.①因登临而起的悲秋之情。诗人登上北城门楼,

深秋时节,西风劲吹,寒气袭人,眼前萧条凄凉的景象使诗人愁绪满

怀。②山河沦陷、忧国伤时的叹惋。颔联和颈联抒发了诗人对关中失

地的关怀,对沦陷的故都的怀念、忧虑之情。③身世遭际,前途未卜

之愁。诗人瞻望自己的前途,身世安危未卜,令人搔首不安,愁肠百

结。④壮志难酬的悲愤。远望烽火,仰视雁阵,想到岁月空逝,兴复

无期,而自己却报国无门,悲愁难耐。

【分析】15.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B.“对已逝美好生活的深情留恋”理解有误。颔联巧用“杜陵秋”

来暗指宋朝故都汴京,寄寓着诗人对故都沦陷的无比忧虑。

故选B。

16.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

“愁”是全诗的诗眼,贯穿全篇,分析“愁”表现在哪些方面,

要一联一联的分析c

“卷地西风满眼愁”是写诗人登上北城门楼时,时序已近深秋,

西风劲吹,百草摧折,寒气袭人,四野呈现出一片肃杀景不象。当这

种萧条凄凉景象映入诗人眼帘时,愁绪不免袭上心来。“满眼愁”,

正是写与外物相接,登临而起的悲愁。

“一点烽传散关信,两行雁带杜陵秋”这两句是诗人远望烽火,

仰视雁阵,想到岁月空逝,兴复无期,不觉愁绪万千,涌上心头c写

对边境情况的忧虑和对关中国土的怀念。“杜陵秋”三出字,寄寓着

诗人对关中失地的关怀,对沦陷业的故都的忧虑之情。

“山河兴废供搔首,身世安危人倚楼”这联诗句,抒发了诗人的

忧国深情。山河兴废难料,身世安危未卜,瞻望前途,真令人搔首不

安,愁肠百结。再看,自己投闲置散,报国无门,只能倚楼而兴叹了。

“横槊赋诗非复昔,梦魂犹绕古梁州”这一联既承前意,又总结

全诗。“横槊立赋诗”在这里借指乾道八年,陆游于南郑任四川宣抚使

幕府职时在军中作诗事,他经常怀念的,正是“铁马秋风大散关”的

戎马生涯,而现在这些已成往事。“非复昔”三字包含着多少感慨啊!

诗人虽然离开南郑工已有五年之久,但金戈铁马,魂绕古梁州,正是

壮志难酬的悲愤与报国心志的抒发,诗虽结束,而余韵悠长。

17.C18.诗人借助这两句对子孙提出要求:诗书无涯,发

奋读书;法乎先圣,修身立事;心怀家国,永存社稷。

【解析】17.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赏析诗歌内容的能力。

C.“诗人认为,生逢'明时'不必读书求仕,'躬耕’才是一种

理想状态”错误,由颔联”为农为士亦奚异,事国事亲惟不欺”可知,

作者认为无论是出仕朝廷,为官一方,还是成为平民百姓,躬耕陇亩,

都要事国以忠,事亲以孝,并没有在两种方式中做出比较选择。

故选C。

18.本题考查学生评价作者的情感和态度的能力。

从题干来看,考生要理解“诗人指出'道在六经宁有尽’“,又让

儿子'熟读周公七月诗'”的用意。

首先分析诗歌的标题。诗歌标题是“示儿子”,可见这是一首教

导儿子的诗歌。

然后理解题干中两句诗的意思,进一步分析诗人这样的用意。

“道在六经宁有尽”意思是“天下大道,都在《六经》等书里,

学贯古今,取法先圣,学习知识,哪里有尽头”,诗人在此指出《六

经》的意义,包含天下大道,这是要求儿孙能够熟读《六经》,发奋

阅读,“宁有尽”是说没有尽头,这是让儿孙不能停止不前,这是让儿

孙不要自满,要谦虚以待。

“熟读周公七月诗”意思是“切记一定要熟记背诵周公的七月诗

啊”,周公为国为家为民,鞠躬尽瘁,呕心沥血,诗人要求儿孙好好

学习周公的七月诗,勤俭耕种,发奋读书,报效家国,这是让儿孙学

习先圣,心怀国家C

19.D20.(1)希望国家未来道路宽阔坚实,表达了对收复

中原,国家安定的期盼;

(2)“待多时”表达对得到重用的渴盼,希望早日报效国家。

(3)”待多时”亦隐含了世态纷扰,江湖险恶的感叹,表达自己

怀才不遇、仕途失意的怨愤。

【解析】19.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并赏析艺术手法的能力。

D.“诗人在情翁低落后最终能够自我开解”错误,诗人最后并没

有能够自我开解,最后“渭川钓伴待多时”意思是:我已成为渭川隐

居钓鱼的姜太公的同伴太久了。这表达的是对重得重用的渴望,但也

含有不被重用的怨愤,故而没有自我开解。

故选D。

20.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人思想感情的能力。

“安得中原路如砥”意思是:怎么才能让国家的道路平坦呢?南

宋时期中原地区大片国土沦丧,结合诗人身份来看,他是南宋爱国诗

人,一直渴望能够收复中原,统一国家,恢复国家安定太平。故而这

句话表达了诗人对攻复中原,国家安定的期盼。

“渭川钓伴待多时”中,用姜太公渭水垂钓,等待文王重用的典

故,说自己也是渭川钓鱼的同伴之一,是以姜太公的“同伴”自居,

表达自己渴望得到朝廷重用的愿望;而“待多时”,则是抱怨自己等

待时间之长,却始终无法得到重用,难免有怀才不遇的怨愤之情。

21.D22.①尾联前句写世俗官场生活真是可怕,直接表达

出对官场生活的鄙视。②后句写还乡回到以前喝酒的状态之中,从反

面表达对官场的厌恶。③这两句通过议论抒发情感,表达对世事的伤

感和对官场的厌恶以及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之情。

【解析】2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

D.“从而产生伤感惆怅之情”分析错误,从“不妨”“频为”可

看出诗人对此很享受,不是伤感惆怅之情。

故选D。

22.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

尾联是“红廛冠盖真堪怕,还我平生白接篱”。根据注释可知,

“红廛”指红尘,“冠盖”代指达官贵人,“红廛冠盖”指的是红尘中

的官场。前句诗人以“真堪怕”写出了官场的复杂,以“怕”字概括

出自己对于官场的感受。此句直接抒发了对官场的厌恶和鄙视。

而下句中“白接篱”指的是以白鹭羽为饰的帽子,与上句中的“红

廛冠盖”相对,代表的是隐居或田园生活。注释中说“用以咏醉酒或

醉态”,由此可知此句还指诗人离开官场回到家乡之后自由自在的生

活,每天喝喝酒,醉态朦胧也没人会笑话,与官场生活形成对比,此

句是从反面表达对官场的厌恶。

从抒情手法上看,这两句通过议论抒发感情,通过对官场生活与

田园生活的对比,表达了对世事的伤感和对官场的厌恶以及对自由生

活的向往之情。

23.B24.形象特点:由剑鸣不平可以看出,宝剑渴望杀敌;

由隐者安慰宝剑的话来看,宝剑渴求知音,希望能够一展身手。

蕴含意义:“宝剑”是诗人理想的寄托,表达诗人杀敌报国的急

切心情,抒发壮志难酬的不平之鸣。

【解析】2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赏析诗歌内容的能力。

B.",恐'写出了隐者的害怕”错误,“人言剑化龙,直恐兴风霆”

意思是“人们说宝剑能够化作飞龙,只怕它还会兴起风暴雷霆「这

里的“人”是指那些随遇而安的人,他们总怕打破平静,于是,不思

发奋的人们由于害怕风雷顿起而千方百计禁锢蛟龙,使其不得伸展。

所以这里“恐”是写出那些随遇而安、不思进取之人的害怕。

故选Bo

24.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事物形象,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

感的能力。

首先分析宝剑的形象特点。

由“殷殷夜有声”可知,宝剑被隐居者所枕,到深夜会发出殷殷

的啸鸣,那么宝剑为何会发出者声响?“人言剑化龙,直恐兴风霆;

不然愤狂虏,慨然思遐征”做出了回答,这是说宝剑能够化作飞龙,

会兴起风暴雷霆,恨敌寇猖狂,气昂昂想要去杀敌远征,借此表达宝

剑想要杀敌的急切心情;由隐者安慰宝剑的话来看,“岂无知君者,

时来自施行”意思是“这世间难道真无你的知音?时机到自会让你施

展本领”,可见宝剑并无知音,也没有时机一展身手。

然后分析这一形象蕴含的意义。

结合诗人可知,陆游身处南宋,有满腔报国之志,却不得施展,

所以这宝剑其实是诗人理想的寄托,“幽人枕宝剑,殷殷彼冷声”,“枕

”字连接“幽人”与“宝剑”,表明诗人时刻不忘统一国土,随时准备

参战杀敌;诗人在以叱咤风雷的巨龙比喻宝剑之时,表现诗人对实现

壮志的热切愿望,渴望施展呼风唤雨之功、发挥雷霆万钧之力,报效

国家,了却宿愿;诗人劝宝剑要“潜形”,“岂无知君者,时来自施行

”“一匣有余地,胡为鸣不平”,这是以反语来发泄诗人的郁愤不平之

气,“岂无知君者,时来自施行。一匣有余地,胡为鸣不平”,含有诗

人愤疾怨恨的情绪C

25.C26.上阕集中写了梅花的困难处境,它也的确还有“愁

下半阕写梅花的灵魂及生死观。此词以梅花自况,咏梅的凄苦以泄胸

中抑郁,感叹人生的失意坎坷;赞梅的精神又表达了青春无悔的信念

以及对自己爱国情操及高洁人格的自许。

【分析】25.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炼字、炼句的能力。

C.“只有梅花的香气和故乡的梅花香气一样”错,“只有香如故”

是说梅花那“别有韵”的香味,永远一丝一毫也改变不了,并非是“和

故乡的香气一样二

故选C。

26.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和思想感情的能力。

从内容上看:

词的上阕写“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

风和雨”,意思是寂寞无主的幽梅,在驿馆外断桥边开放。已是日落

黄昏,她正独自忧愁感伤,一阵阵凄风苦雨,又不停地敲打在她身上。

梅花如此清幽绝俗,出于众花之上,可是如今竟开在郊野的驿站外面,

紧临着破败不堪的“断桥”,自然是人迹罕至、寂寥荒寒、倍受冷落、

令人怜惜了。无人照看与护理,其生死荣枯全凭自己。上阕着力渲染

梅的落寞凄清、饱受风雨之苦的情形,集中描写了梅花的困难处境,

它也的确还有“愁二

词的下阕写“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

香如故”,意思是梅花完全不想占领春芳,听任百花群艳心怀妒忌将

她中伤。纵然她片片凋落在地,粉身碎骨碾作尘泥,清芬却永留世上。

下阕写梅花的灵魂及生死观。梅花生在世上,无意于炫耀自己的花容

月貌,也不肯媚俗与招蜂引蝶,所以在时间上躲得远远的,既不与争

奇斗妍的百花争夺春色,也不与菊花分享秋光,而是孤独地在冰天雪

地里开放。

表达的思想感情:

词人借梅言志,曲折地写出险恶仕途中坚持高沽志行。咏梅的凄

苦以泄胸中抑郁,感叹人生的失意坎坷;抒发不媚俗,不屈服,清真

绝俗,忠贞不渝的情怀与抱负。这首咏梅词,通篇来见“梅”字,却

处处传出“梅”的神韵,且作者以梅自喻,物我融一。对梅的赞咏中,

显示词人身处逆境而矢志不渝的崇高品格。表达了青春无悔的信念以

及对自己爱国情操及高洁人格的自许。纵观全词,词人以物喻人,托

物言志,巧借饱受摧残、花粉犹香的梅花,比喻自己虽终生坎坷,绝

不媚俗的忠贞。陆游以他饱满的爱国热情,谱写了一曲曲爱国主义诗

篇,激励了并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

27.B28.①寓情于景,描写了烟雨中桐江岸边的丹枫、钓

船等景物,寄托了诗人隐逸的愿望。②运用想象,想象自己将来烟雨

垂钓的画面,隐逸中暗含无奈与苦闷。③用典,借用“桐江钓叟”的

典故,姑且占据丹枫垂钓,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