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新高考Ⅱ卷)到橘子林去李广田①小孩子的记忆力真是特别好,尤其是关于她特别有兴趣的事情,她总会牢牢地记着,到了适当的机会她就会把过去的事来问你,提醒你。②“爸爸,你领我去看橘子林吧,橘子熟了,满树上是金黄的橘子。”③今天,小岫忽然向我这样说,我稍稍迟疑了一会,还不等回她,她就又抢着说了:“你看,今天是晴天,橘子一定都熟了。爸爸说过领我去看的。”④我这才想起来了,那是很多天以前的事情,我曾领她到西郊去。那里满坑满谷都是橘子,但那时橘子还是绿的,她并不觉得好玩,只是说:“这些橘子几时才能熟呢?”⑤“等着吧,等橘子熟了,等一个晴天的日子,我就领你来看看了。”这地方阴雨的日子真是太多,偶然有一次晴天,就令人觉得非常稀罕,简直觉得这一日不能随便放过。小孩子对于这一点也该是敏感的,于是她就这样问我了。去吗,那当然是要去。并不是为了那一言的然诺,却是为了这一股子好兴致。⑥我们走到了大街上。今天,真是一切都明亮了起来,活跃了起来。石头道上的水洼子被阳光照着,像一面面的镜子;女人头上的金属饰物随着她们的脚步一明一灭;挑煤炭的出了满头大汗,脱了帽子,就冒出一大片蒸气,而汗水被阳光照得一闪一闪的。天空自然是蓝的了,一个小孩子仰脸看天,也许是看一只鸽子,两行小牙齿放着白光,真是好看。小岫自然是更高兴的,别人的高兴就会使她高兴,别人的笑声就会引起她的笑声。可是她可并没有像我一样关心到这些街头的景象。她毫没有驻足而稍事徘徊的意思,她的小手一直拉着我向前走,她心里一定是只想着到橘子林去。⑦走出城,人家稀少了,景象也就更宽阔了,也听到好多地方的流水声了,看不到洗衣人,却听到洗衣人的杵击声。而那一片山,那红崖,那岩石的纹理,层层叠叠,甚至是方方正正的,仿佛是由人工所垒成。没有云,也没有雾,崖面上为太阳照出一种奇奇怪怪的颜色,真像一架金碧辉煌的屏风。还有瀑布,看起来像一丝丝银线一样在半山里飞溅。我看着眼前这些景物,虽然手里还握着一只温嫩的小胖手,我却几乎忘掉了我的小游伴。而她呢,她也并不扰乱我,我想,她不会关心眼前这些景物的,她心里大概只想着到橘子林去。⑧远远地看见一大片浓绿,我知道橘子林已经在望了,然而我们却忽然停了下来。不是我要停下来,而是她要停下来,眼前的一个故事把她吸引住了。⑨是在一堆破烂茅屋的前面,两个赶大车的人在给一匹马修理蹄子。
⑩我认识他们,我只是认识他们是属于这一种职业的人,而且他们还都是北方人,都是我的乡亲。他们时常叫我感到那样子的可亲近,可信任。他们把内地的货物运到边疆上出口,又把外边的货物运到内地,他们给抗战尽了不少的力量……他们两个正在忙着,他们一心一意地“对付”那匹马。你看,那匹马老老实实地站着,不必拴,也不必笼,它的一对富有感情的眼睛几乎闭起来了。不但如此,我想这个好牲口,它一定心里在想:我的大哥给我修理蹄子,我们走的路太远了,慢慢地修吧,修好了,我们就上路。慢慢地修,不错,他正在给你慢慢地修哩。他搬起一个蹄子来,先上下四周抚弄一下,再前后左右仔细端详一番,然后就用了一把锐利的刀子在蹄子的周围修理着。我为那一匹牲口预感到一种飞扬的快乐……我这样想着,看着,看着,又想着,只是顷刻之间的事情。猛一惊醒,才知道小岫的手掌早已从我的掌握中脱开了。我低头一看,却正看见她把她的小手掌偷偷地抬起来注视了一下。她是在看她自己的小指甲。而且我也看见,她的小指甲是相当长的,也颇污秽了,每一个小指甲里都藏着一点黑色的东西。⑪我不愿再提起到橘子林去的事,我知道小岫对眼前这件事看得入神了。我不愿用任何言语扰乱她,我看她将要看到什么时候为止。⑫赶马车的人把那一只马蹄子修好了,然后又丁丁地钉着铁掌。钉完了铁掌,便把马蹄子放下了。那匹马把整个的身子抖擞了一下,我说那简直就是说一声谢谢,或者是故意调皮一下。然后,人和马,不,是人跟着马,可不是马跟着人,更不是人牵着马,都悠悠然地走了,走到那破烂的茅屋里去了。那茅屋门口挂一个大木牌,上边写着拙劣的大字:“叙永骡车店”。有店就好了,我想,你们也可以少受一些风尘。⑬“回家。”小岫很坚决地说,而且已经在向后转了。⑭“回家告诉妈妈:马剪指甲,马不哭,马乖。”她拉着我向回路走。⑮
我心里笑了,我还是没有说什么,我只是跟着她向回路走。
“我的手指甲也长了,回家叫妈妈剪指甲,我不哭,我也乖。”她这么说着,又自己看一看自己的小手。⑰“对,回家剪指甲,你真乖,你比马还乖。”这次我是不能不说话了,我被她拉着,用相当急促的脚步走着。⑱
这时候,太阳已经向西天降落了,红崖的颜色更浓重了些,地上的影子也都扩大了。我们向城里走着,我们都沉默着,小岫不说话,我也不说话。“我不再去看橘子了。”她心里也许有这么一句话,也许并没有。
第一步:串“形”1.抓形——梳理文本内容读文过程:对于散文文本,首先要确定文本属于哪类散文,读完文本后确定本文属于记叙性散文。2.捉线“到橘子林去”是本文的主要线索。3.辨法(1)作品采用大量修辞,增添了文章的文采美。一系列对街道景象的描写,表明作者的观察十分细致,与女儿一心直奔橘子林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为下文埋下了伏笔。走出城后作者对所见景物进行的一系列描写,运用了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如把被太阳照射的崖面比作金碧辉煌的屏风,瀑布比作银线等。描写景物多半采用白描的手法,没有过多的修饰,清楚直接地把街上雨后天晴、明亮的景色和城外重叠的山崖、飞溅的瀑布一一展现在读者眼前。作者在描写流水时,侧重听觉描写,使读者如身临其境。(2)作者对马匹以及赶车人的动作进行了细致的描写,表现出马匹与主人的亲昵与信任,展现出人与动物的和谐美好。(3)作者将自己的情感寄寓于叙写对象之中,借助写景叙事,随事兴感,因景写情。第二步:聚“神”1.思考“形”背后隐含的东西作者对马匹以及赶车人的动作进行了细致的描写,表达对劳动者的赞美与热爱,并提到抗战背景,使单纯的日常场景有了升华,表明作者关心着生他养他的土地,关心着大地上生活的人们,尤其是下层劳动者,顺理成章地过渡到当时的社会背景——抗战,思想上升到另一个高度,由对下层人民的怜悯转为对家国的担忧以及对人民坚持抗战所做出贡献的赞扬。2.揣摩关键关键语句:(1)挑煤炭的出了满头大汗,脱了帽子,就冒出一大片蒸气,而汗水被阳光照得一闪一闪的。——挑夫辛苦,却乐得其所,所以“汗水”也闪亮。
(2)有店就好了,我想,你们也可以少受一些风尘。——表达了作者对劳动者及其伙伴的悲悯与祝福情感。运用串“形”聚“神”读文法分析可知,文章写作者带着女儿去橘子林途中的所见所感,生动描绘了车夫修马蹄、钉马掌的劳动场景,饱含对普通劳动者的亲近和信任,并将车夫的运输工作与抗战时期的物资转运关联起来,有助于考生体会革命战争年代人民的伟大力量,引导考生领悟“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是真正的英雄”的真谛。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A.“我”决定带小岫到橘子林去,只是因为不想“随便放过”偶然到来的晴天,与她提醒“我”履行承诺无关。B.“我”从“几乎忘掉了我的小游伴”,到不知道小岫的手掌“早已从我的掌握中脱开”,这个变化表明“我”的出游兴致变高了。C.赶大车的人让“我”感到可亲近、可信任,除了他们“都是北方人,都是我的乡亲”,还因为他们为抗战做出了贡献。D.返回城里的路上,“小岫不说话,我也不说话”,父女二人的沉默表明他们对未到达橘子林感到有点失落。解析:C本题考查对人物行为原因、心理变化、深层情感的理解能力。A项,曲解文意。根据原文第一段“到了适当的机会……提醒你”、第三段“今天是晴天……爸爸说过领我去看的”可知,“我”带小岫去橘子林是在孩子的提醒之下去做的,并不能说“与她提醒‘我’履行承诺无关”。B项,“表明‘我’的出游兴致变高了”错误。根据原文第五段末句可知,“我”的兴致一开始就是高的,偶遇车夫修马蹄后,“我”和小岫都被吸引住了,这个变化表明“我”更深地陷入由出游所见而引发的感悟中。D项,曲解文意。根据原文最后六段的内容可知,小岫的心思已经发生了变化,她此时不再执着于橘子林,而是一心想要回家剪指甲,“小岫不说话”是由于她一心想着剪指甲的事情,而“我也不说话”则是不愿打扰女儿的心思,而非“对未到达橘子林感到有点失落”。【试题分析】考查目标
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解题思路A项“我”决定带小岫去橘子林,直接原因是小岫提醒“我”要履行带她到橘子林去的承诺,晴天是条件之一,选项认为与小岫提醒“我”履行承诺无关,故该选项不正确。文中的“并不是为了那一言的然诺,却是为了这一股子好兴致”一句,对答题有一定的干扰,这句话并不是对小岫提议的否定,而是表达作者的儿童教育观,即对待孩子不要光讲大道理,也要尊重孩童的天性,这句话为后文父女俩未到达橘子林就中途返回做了铺垫。B项“我”不知道小岫的手掌“早已从我的掌握中脱开”,是因为“我”在看修马蹄的时候,联想到“赶大车的”这类从业者在抗战时期所起到的积极作用,以及马与车夫之间的依存关系等问题,想象到新修蹄子的马疾驰的快乐,与出游兴致高低无关,故B项不正确。C项文中对应的部分为:“我认识他们,只是认识他们是属于这一种职业的人,而且他们还都是北方人,都是我的乡亲。他们时常叫我感到那样子的可亲近,可信任。他们把内地的货物运到边疆上出口,又把外边的货物运到内地,他们给抗战尽了不少的力量。”根据原文内容可以判断,该选项是正确的。D项:小岫在看修马蹄之后决定立刻回家,是因为修马蹄的场景给她印象太深,她由马剪指甲不哭的场景,想到自己也要修剪指甲,而且不能哭,于是决定赶回家让妈妈给她修剪指甲,毫无失落之处。“我也不说话”既是看修马蹄时心理活动的延续,也是出于对孩童心性的尊重,不想干预小岫的想法。2.下列对本文艺术特点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3分)()A.“我的大哥给我修理蹄子,我们走的路太远了,慢慢地修吧,修好了,我们就上路。”这一句将马人格化,写出了马对车夫的感情,生动而饶有趣味。B.“我”在判断小岫对去橘子林的态度时,用语从“一定”变为后来的“也许”,暗示小岫的心理变得难以琢磨了。C.小岫让“我”领她去橘子林,实际上全程“我”都是由她拉着走的,由此可见,小岫的言行决定着本文的节奏。D.本文借助小孩子的视角,先后描写了街道、山林、骡车店等处的景象,看似散漫,实则突出主题,使本文具有形散神聚的特点。解析:A本题考查对修辞手法、语句用词、叙事节奏、写作视角、文体特点的分析鉴赏能力。B项,“小岫的心理变得难以琢磨了”错误。作者的语气由肯定变为猜测,意味着路上所遇车夫修马蹄之事深深地触动了女儿,让他对女儿是否去橘子林不再肯定。C项,“小岫的言行决定着本文的节奏”错误。结合全文可知,文章记述“我”和小岫去橘子林路上的所见所感,“我”和小岫的言行、感受同是文章的主要内容,二者共同决定着文章的节奏,选项表述过于绝对。D项,“借助小孩子的视角”错误。文章主要是成人视角。【试题分析】考查目标
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解题思路
A项:“我的大哥在给我修理蹄子……修好了,我们就上路。”回到文本中,可以发现这部分前后都是写马与车夫的关系,这句话将马人格化,拟想马的内心活动,以马的独白表达它对车夫的亲人般的感情,表达形式十分生动,颇有趣味。所以是正确的。B项:“我”在判断小岫对到橘子林去的态度时,用语从“一定”变后来的“也许”,这个变化呈现的是“我”对孩童心理的揣靡、理解与判断,而不是小岫心理的真实变化,小岫从头到尾都表现出孩童的随性与自然,她的心理不难琢磨,前后并无不同,所以该项不正确。C项:本文对沿途景物的描写,主要还是以“我”的所见所感为主,本文的节奏是由作者决定,所以该项不正确。D项:本文是以“我”的视角呈现沿途的风景,而不是借助小孩子的视角,所以该项不正确。
3.“我”和小岫最终放弃去橘子林,本文却仍以“到橘子林去”为题,请简要谈谈你的理解。(4分)事件、线索、主题、人物形象官方参考答案:①本文以“到橘子林去”为题,文中也一再强调,让读者对橘子林充满期待,而“我”和小岫最终选择放弃,结果出人意料;②“到橘子林去”是叙述的主要线索,本文主要记述的是去橘子林途中的所见所闻;③突出小岫的随性,到橘子林去是出于她的要求,放弃也是她的决定。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主旨的理解能力和对文章结构的分析能力。分析文章题目的作用,可以从文章结构、情感主题等角度加以分析。结构上,文章以小岫提醒“我”带她去橘子林开启行文,以“我”带小岫去橘子林途中所见所感为主要内容,最后又以“我”对小岫要去橘子林的心思的猜测结尾,可见“到橘子林去”是贯穿全文的线索。同时,文章始终围绕“到橘子林去”展开叙写,而“我”和“小岫”放弃去橘子林,结果出人意料。情感主题上,人物情感的变化流动发生在“到橘子林去”的过程中,在偶遇车夫之前,小岫一心只想去橘子林,“我”对周围环境则有着细腻的观察与感受;父女二人在途中被车夫修马蹄的场景吸引住,女儿忘记“到橘子林去”的想法,想“回家剪指甲”,而“我”的思考上升到另一高度,表现出对普通劳动者的关切目光,以及对为抗战做出贡献的人民力量的赞美。【试题分析】考查目标
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文章结构的把握能力。解题思路“我”和小岫最终放弃去橘子林,本文却仍以“到橘子林去”为题,有对表达效果的考量,也有内容主次方面的原因。首先,从表达效果而言,以“到橘子林去”
力题,文中也一再强调渲染到橘子林去,让读者对橘子林充满期待,而“我”和小岫最终却放弃,结果出人意料。其次,从内容来看,本文记述的是去橘子林途中的所见所闻,“到橘子林去”是叙述的主要线索,以此为题,具有统摄全文的作用。最后,“到橘子林去”这件事,跟小岫这个人物的性格有密切关系,到橘子林去是出于她的要求,放弃也是她自己的决定,到橘子林去而又有反复的过程,体现了小岫的孩童心性。参考答案给出三点,供阅卷场参考。但考生只要答出其中两点,且意思答对,即可得满分。在给出的三点之外,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也可得分。
2022年新高考II卷第8题:“我”和小岫最终放弃去橘子林,本文却仍以“到橘子林去”为题,请简要谈谈你的理解。【参考答案】①本文以“到橘子林去”为题,文中也一再强调让读者对橘子林充满期待,而“我”和小岫最终选择放弃,结果出人意料。②“到橘子林去”是叙述的主要线索,本文主要记述的是去橘子林途中的所见所闻。③突出小岫的随性,到橘子林去是出于她的要求,放弃也是她的决定。【答案点评】充分强调了对情节方面的理解;答案内部的逻辑关联较弱。
【再写答案】①文章从开始到看车夫修马蹄前都一再强调“到橘子林去”,让读者充满期待,最终放弃出人意料。②小岫对马这样的生命更感兴趣,而对形状各异、色艳光怪的岩群不感兴趣,自然对橘子林也失去了兴趣。③小岫兴趣的转移是因马与人的默契受到强烈触动,产生了一种改变自己的自觉。
【再写理由】①②③依次是:放弃看橘林→放弃的原因→放弃的意义。这样答题既是对规律的揭示,也是对规律的运用。(命题与答题的双向评价——以2022年高考散文、小说阅读主观题为例
广东实验中学越秀学校
李旭山)
4.本文的童趣往往通过细节体现出来,请指出三处这样的细节并简要分析。(6分)
儿童视角:好奇、探索欲强,注意力容易转移,急切单纯天真,随心所欲,三分钟热度,善变,憨批傲娇,容易被外界左右,感染共情力,易学习,想获得肯定与赞美的心理,对一件事的执着,更关注自己的
官方参考答案:①小岫“还不等回她,她就又抢着说了”,体现了孩童的急切心理及一点狡黠;②小岫沿途不关心眼前景物,“一直拉着我向前走”,体现了孩童的单纯可爱;③小岫偷偷看自己的指甲,透露出孩童的小心思;④“回家告诉妈妈:马剪指甲,马不哭,马乖。”这是孩童的语言和思维方式,体现孩童的天真。解析:本题考查对散文细节描写的信息筛选、分析鉴赏能力。文中有多处直接对小岫的细节描写,如“还不等回她,她就又抢着说了”“她的小手一直拉着我向前走”“她把她的小手掌偷偷地抬起来注视了一下。她是在看她自己的小指甲”“回家告诉妈妈:马剪指甲,马不哭,马乖”“她这么说着,又自己看一看自己的小手”。【试题分析】考查目标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章表达风格的把握能力,以及对关键细节的提炼、理解和分析的能力。解题思路
因本文的表达方式较为丰富,审美趣味也不单一,所以题干给出了明确的“童趣”方向,要求考生提取相关的细节,并进行简要分析。本文体现童趣的细节较多,因而该题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参考答案并非标准答案,只是给出示例,学生只要答出其中三点,即可得满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即可酌情给分。参考答案提供的是最具代表性的几处细节,并从孩童心理、性格、语言和思维方式等不同角度作了分析。童趣:【试题亮点】《到橘子林去》是现代著名作家李广田的作品,结构严谨,文笔流畅,题材新颖,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这篇文章写于抗日战争时期,生动描写了普通劳动者的劳动场景,并将普通人的工作与国家命运联结起来,体现了大时代背后的人民力量、思想进步,是革命文化的优秀成果。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直接决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劳动精神面貌、劳动价值取向和劳动技能水平。在开展劳动教育的过程中,必须坚持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与加强劳动实践同等重要的思想,把准劳动教育价值取向,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崇尚劳动、尊重劳动,增强对劳动人民的感情,报效国家,奉献社会。(引自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到橘子林去》主要的内容是“我”和小岫看车夫修马蹄这一劳动场景。“我”在去橘子林的途中,也在不断发现劳动者的健美形象,如“挑煤炭的出了满头大汗,汗水被阳光照得一闪一闪的”。在“我”看来,体力劳动者是街上的美好风景。更重要的是,“我”对劳动者的态度,并不是将他们风景化,而是从生活中发现劳动的价值,发现劳动者对于国家民族的巨大贡献。对于“赶大车的”,“我”看到了他们平凡工作中的伟大,“他们把内地的货物运到边疆上出口,又把外边的货物运到内地,他们给抗战尽了不少的力量”。正是无数劳动者默默的奉献,尽职尽责,才让国家有取得抗战胜利的底蕴和基础。“我”对劳动场景的观察十分细致,描写也非常生动。修马蹄的劳动场景,呈现出一种让人向往的美感和神圣感,这对于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有着润物细无声的作用。此外,“我”还关注劳动者的生活,在看到他们有店的时候,想到“有店就好了”,他们“也可以少受一些风尘”,体现了作者对劳动者生活和命运的关切。本文除了通过“我”的视角呈现劳动场景外,还通过小岫来体现劳动场景对孩童的影响,在看到修马蹄的场景之后,小岫居然放弃去她心心念念的橘子林。她以孩童的自然和天真,由马联想到自己,进而要改变自己的卫生习惯,并变得坚强起来。本文创作于抗日战争时期。在抗战的背景下,作者将目光转向底层民众,发现了人民在历史中不可替代的作用,这是20世纪40年代人民本位观的组成部分,也是革命文化的组成部分。李广田的目光是向下的,他看到了普通劳动者的力量。在他看来,正是无数普普通通劳动者的奉献,才让中国有力量和底气反抗外来侵略者,他深情款款地写出了对“赶大车的”这个职业的亲近感和信任感,将车夫的运输工作与抗战时期的物资转运关联起来,正视劳动者对抗战的贡献,指出了底层劳动者与国家的密切关系。本题材料的选取与题目设置,旨在考查学生的文学阅读和理解能力,加强劳动教育和美育,弘扬革命文化,改变固化试题形式,加强对关键能力的考查,具体落实立德树人的目标。在题目设置上,深化基础性,强调对文学阅读关键能力的考查,要求学生具备对文本基本内容和艺术手法的理解和赏析能力,以及在此基础上理解把握文章整体的能力和鉴赏文章风格的能力。试题将美育融合到考生对文章的阅读与分析之中,问答题适当增加开放度,以便更好地考查学生的创新性思维。
到橘子林去李广田李广田(1906年10月1日~1968年11月2日),散文家。号洗岑,笔名黎地、曦晨等。山东邹平人。1929年考入北京大学外语系,次年开始发表诗文。1935年大学毕业,回济南教中学。曾与北大学友卞之琳、何其芳合出诗集《汉园集》。云南大学副校长、主持学校日常工作(1952年),云南大学校长(1957-1959年)。写作背景本文写于1941年,属于中国抗日战争时期的大后方文学,是作者在西南联大时期写作的一篇散文。
①小孩子的记忆力真是特别好,尤其是关于她特别有兴趣的事情,她总会牢牢地记着,到了适当的机会她就会把过去的事来问你,提醒你。【文章用一段表达观点的议论性文字开篇,引出“小孩子”的角色,并点明他们的特点:思想单纯,天真童趣,在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上,有很强的专注力。】②“爸爸,你领我去看橘子林吧,橘子熟了,满树上是金黄的橘子。”【照应标题《到橘子林去》,引出“到橘子林去”的话题。】③今天,小岫忽然【“忽然”一词,写出了我的惊讶,也暗示了我已然忘记了对女儿的承诺。】向我这样说,我稍稍迟疑了一会【为何迟疑?在迟疑什么?是在迟疑要不要去橘子林?还是在迟疑要怎么回答她?还是在迟疑其他?还需结合后文分析。】还不等回她,她就又抢着【“抢”字写出了小女儿天真童趣,对于自己认定的事情,必会有理有据,也不会无理取闹。】说了:“你看,今天是晴天,橘子一定都熟了,爸爸说过领我去看的。”【照应第一段的议论性内容。】④我这才想起来了,那是很多天以前的事情,我曾领她到西郊去。【爸爸对女儿的陪伴。】那里满坑满谷都是橘子,但那时橘子还是绿的,她并不觉得好玩,只是说:“这些橘子几时才能熟呢?”【孩子所认定的事实很难改变,边界感十分强。在孩子的眼中,所见到的橘子几乎都是金黄色的,因此女儿才会觉得绿色的橘子“不好玩”。】⑤“等着吧,等橘子熟了,等一个晴天的日子,我就领你来看看了。”【补充前因,大人可能只是随口答应的事情,孩子会放在心上,孩子的天真里有信诺的人类天性。】这地方阴雨的日子真是太多,偶然有一次晴天,就令人觉得非常稀罕,简直觉得这一日不能随便放过。小孩子对于这一点也该是敏感的,于是她就这样问我了。去吗,那当然是要去,并不是为了那一言的然诺,却是为了这一股子好兴致。【孩子敏感是天然,大人信守承诺的同时,也有对自然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就算在抗战时期,也依然有“好兴致”,这“好兴致”里既有好天气,也有孩子的期待,当然更有我的好心情。只有热爱生活的家长也才能教育出热爱自然的孩子。】⑥我们走到了大街上。【点明场景。】今天,真是一切都明亮了起来,活跃了起来。【高度概括了大街上自然和人文的特点,自然:明亮;人文:活跃。】石头道上的水洼子被阳光照着,像一面面的镜子;【“水洼子”呼应上文“阴雨日子太多”,表达对晴天的“稀罕”好心情。】女人头上的金属饰物随着她们的脚步一明一灭【女子爱美,爱打扮的本质是对美好依然有追求,依然保有对生活的无限热爱,因此也才佩戴“金属饰物”,“饰物”明灭有摇曳姿态。】;挑煤炭的出了满头大汗,脱了帽子,就冒出一大片蒸气,而汗水被阳光照得一闪一闪的。【挑夫辛苦,却乐得其所,不是忍耐辛劳,所以“汗水”也闪亮。】天空自然是蓝的了,一个小孩子仰脸看天,也许是看一只鸽子,两行小牙齿放着白光,真是好看。【能看到小孩子放着白光的小牙齿,说明小孩子是在笑的,蓝天,小孩,天真浪漫,直接赞美,并又小孩自然顺承到下文“小岫”。作为孩子的天真,情绪的自然熏染,向往的单纯执着,再次点题。】小岫自然是更高兴的,别人的高兴就会使她高兴,别人的笑声就会引起她的笑声。【小孩子易受外界感染,小岫本来就高兴,看到笑着的小孩,情绪感染,自然也变得更高兴。】可是她可并没有像我一样关心到这些街头的景象。她毫没有驻足而稍事徘徊的意思,她的小手一直拉着我向前走,她心里一定是只想着到橘子林去。【孩子的天真,情绪的自然熏染,向往的单纯执着,再次点题。另外需要注意,小岫到橘子林去,作者这里用的是“一定”,是因为小岫“一直拉着我向前走”。】【本段主要写街上之景,皆是寻常事物,却写得极其向上,色彩明亮。意象的选用、比喻的运用、动作的描写、色彩的融合,作者喜悦之情无需多言。】⑦走出城,【移步换景,空间转换。】人家稀少了,景象也就更宽阔了,【景色给人感受的不同。】也听到好多地方的流水声了,看不到洗衣人,却听到洗衣人的杵击声,【再次写到另一类劳动者:洗衣人。而写洗衣人的语句颇有“竹喧归浣女”之味。】而那一片山,那红崖,那岩石的纹理,层层叠叠,甚至是方方正正的,仿佛是由人工所垒成,没有云,也没有雾,崖面上为太阳照出一种奇奇怪怪的颜色,真像一架金碧辉煌的屏风,还有瀑布,看起来像一丝丝银线一样在半山里飞溅。【由城里街上景象带来的愉悦转到城外山林景色带来的沉浸,寓情于景,不言情字,景语皆情语。自然意象选择“流水”“红崖”“岩石纹理”“瀑布”,静动融合自然,以质朴修辞描绘造物的神奇美感,夹杂的“洗衣人的杵击声”再次暗示劳动的形象,与上文“挑夫”,下文“赶大车的人”构成普通劳动者的风景。】我看着眼前这些景物,虽然手里还握着一只温嫩的小胖手,我却几乎忘掉了我的小游伴。【我被眼前之景所吸引,“几乎”忘记了小岫,在这里,作者将“小岫”称为“小游伴”,照应前文“好兴致”的表述,暗示了自己并不是被迫完成孩子的心愿,而是主动出游,将“小岫”称为“小游伴”,也表明了自己和女儿在人格上的平等,我是父亲,小岫是女儿,但我们两个可以成为“玩伴”。】而她呢,她也并不扰乱我,我想,她不会关心到眼前这些景物的,她心里大概只想着到橘子林去。【大人对外物的观察与感受,映衬孩子的单纯执着,认定了“橘子林”,便不为路途景物流连。但需要注意,同样是到橘子林去,前一段用的是“一定”,因为小岫“一直拉着我向前走”,本段用的是“大概”,因为我驻足停留时,“她也并不扰乱我”。】⑧远远地看见一大片浓绿,我知道橘子林已经在望了,然而我们却忽然停了下来,不是我要停下来,而是她要停下来,眼前的一个故事把她吸引住了。【一心向往到橘子林去的小岫,不为外物所动,却被“眼前的一个故事把她吸引住了。“故事”本为先前之事,本不应用“故事”形容眼前之景,但这里作者采用小岫的视角,“故事”于小孩子而言,意味着一种吸引人的存在,是美好的代名词,这里用“故事”而不用“场景”或“见闻”,儿童视角,生动形象,富有韵味。故事是有新奇感和惹人遐想的留白的,而且可以不按世俗的视角观察,为下文小岫突然改变主意,埋下伏笔,情节上呈现“摇曳”波澜,同时流露出对孩子天性纯真的赞美。】⑨是在一堆破烂茅屋的前面,【形容房屋,通常使用的是“一间”,这里用“一堆”,“一堆”是用来形容草的,这里用来形容“房屋”,有只见茅草不见房屋之意,极言房屋之破旧,与下文写茅草屋的破烂相呼应。】两个赶大车的人在给匹马修理蹄子。【此景小岫自然少见,新奇的场景在小岫看来,自然可称为“故事”。】⑩我认识他们,我只是认识他们是属于这一种职业的人,而且他们还都是北方人,都是我的乡亲。他们时常叫我感到那样子的可亲近,可信任。他们把内地的货物运到边疆上出口,又把外边的货物运到内地,他们给抗战尽了不少的力量……【省略号的用法,此处属于余意未尽,用来引发深入思考,作者以成年人的视角及思维表达对劳动者的评价,并直言对方是自己的“乡亲”,“可亲近,可信任”,并提到抗战背景,使单纯的日常场景有了升华,却又点到即止,表达了对普通劳动者朴素的赞美与亲爱。】他们两个正在忙着,他们一心一意地“对付”那匹马。你看,那匹马老老实实地站着,不必拴,也不必笼,它的一对富有感情的眼睛几乎闭起来了。不但如此,我想这个好牲口,它一定心里在想:我的大哥给我修理蹄子,我们走的路太远了,慢慢地修吧,修好了,我们就上路。【马的人格化描写,是作为劳动者的亲密伙伴,二者不可分割,表达自然淳朴,情感浓郁却又不刻意拔高。】慢慢地修,不错,他正在给你慢慢地修哩。他搬起一个蹄子来,先上下四周抚弄一下,再前后左右仔细端详一番,然后就用了一把锐利的刀子在蹄子的周围修理着。我为那一匹牲口预感到一种飞扬的快乐……【一系列的动作描写,一系列的细节刻画,在详细写出修蹄子过程的同时,也照应了下文我的思绪之深。】我这样想着,看着,看着,又想着,只是顷刻之间的事情,猛一惊醒,才知道小岫的手掌早已从我的掌握中脱开了,我低头一看,却正看见她把她的小手掌偷偷地抬起来注视了一下。【上文是“几乎忘掉了我的小游伴”,到这里却是已经全然忘记了这个小游伴。】她是在看她自己的小指甲。而且我也看见,她的小指甲是相当长的,也颇污秽了,每一个小指甲里都藏着一点黑色的东西。【小岫的表现,也为下文放弃去橘子林伏笔,孩子的态度转变似乎在意料之外,却又在情理之中,因为此刻她的关注点已经开始转移了,行文丰富有趣。成年人与孩子在平行的两个世界,成年人在感叹见闻时,孩子却有截然不同的触动,再次体现童趣。仔细想来,这是一幅多么富有美感的画面!】⑪我不愿再提起到橘子林去的事,我知道小岫对眼前这件事看得入神了,我不愿用任何言语扰乱她,我看她将要看到什么时候为止。【此处成年人的处理方式值得思考,“我不愿再提起”“我知道”“我不愿”“我看她”,不是以大人的权威去粗暴代替或干涉,而是守候、陪伴和观察。】⑫赶马车的人把那一只马蹄子修好了,然后又丁丁地钉着铁掌。钉完了铁掌,便把马蹄子放下了。那匹马把整个的身子抖擞了一下,我说那简直就是说一声谢谢,或者是故意调皮一下。然后,人和马,不,是人跟着马,可不是马跟着人,更不是人牵着马,都悠悠然地走了,走到那破烂的茅屋里去了。【承接上文写修马蹄的事,穿插对人和马关系的观察描述及感受,饶有趣味,再次呈现人和马彼此亲近彼此信任彼此扶持的情感状态,继续包含朴素的赞美。】那茅屋门口挂一个大木牌,上边写着拙劣的大字:“叙永骡车店”。有店就好了,我想,你们也可以少受一些风尘。【段末关于“店”的感慨,表达了作者对劳动者及其伙伴的悲悯与祝福,情感厚重深沉。】⑬“回家。”小岫很坚决地说,而且已经在向后转了。⑭“回家告诉妈妈:马剪指甲,马不哭,马乖。”她拉着我向回路走。⑮我心里笑了,我还是没有说什么,我只是跟着她向回路走。⑯“我的手指甲也长了,回家叫妈妈剪指甲,我不哭,我也乖。”她这么说着,又自己看一看自己的小手。⑰“对,回家剪指甲,你真乖,你比马还乖。”这次我是不能不说话了,我被她拉着,用相当急促的脚步走着。【短小的段落,紧凑的节奏,利用对话推动行文,迅速地收尾,有力地作结。小岫一旦改变主意,就很果决,行动紧跟言语,符合孩子的天性。她看到修马蹄想到的是自己剪指甲,转换有趣又符合孩子的年龄与心理特征。】⑱这时候,太阳已经向西天降落了,红崖的颜色更浓重了些,地上的影子也都扩大了。我们向城里走着,我们都沉默着,小岫不说话,我也不说话。“我不再去看橘子了。”她心里也许有这么一句话,也许并没有。【景物描写简洁有变化,暗示了时间的推移,在结构上有圆合严谨的效果。通篇由“到橘子林去”开端,到“不再去看橘子”结束,首尾呼应。】
《到橘子林去》是现代散文家李广田的名作,因为成为2022年高考新课标全国2卷的文学类文本阅读选文而受到广泛关注。大家对它的解读可谓五花八门,甚或有直呼其“扯淡”的。因此,有必要讲一讲。依然按照我们一贯的方法:从文本整体性(最大的)的形式特色(艺术设置)入手来把握文本内在的意向性结构,由此挖掘出不从这个形式进入就不能挖掘出的文本的深层(真正)意蕴。《到橘子林去》这篇散文最具整体性的艺术设置是安排了成人(我)和儿童(小岫)两条情感心理变化的脉络,小岫时时处在我的观察之中,又时时成为和我对比的参照。这样的设置本身就包含着成人世界与儿童世界的比照,也构建了两种不同生命形态之间的张力。“我”是一个“过程主义”者,对于目标橘子林并不执著,相反却对路途中“街头的景象”、“眼前这些景物”频频驻足、情有独钟;而小岫却是一个“目标主义”者,无论一路上的风光如何“一闪一闪”“金碧辉煌”,她都“只想着到橘子林去”。“我”眼中的景象与景物耐人寻味,我看到的是挑煤炭的人头上亮闪闪的汗珠,我听到的是洗衣人的杵击声,勤劳的底层劳动者为风景涂上了亮色。“他们给抗战尽了不少的力量”一句表明我对劳动者的关注和情感其来有自。我觉得他们“可亲近,可信任”,甚至对那匹马都能感同身受。在这里,作者重点描绘的是人和动物为了同一目标(上路)而呈现出的沉浸式的和谐美好的生命状态。修马的人“慢慢地修”“上下四周抚弄”“前后左右仔细端详”。马呢?“老老实实”,“富有感情的眼睛几乎闭起来了”。我呢?不仅揣想马的心理,甚至“有那一匹马用新修的蹄子跑在平坦的马路上的感觉”,“预感到一种疾驰飞扬的快乐”,达到了物我合一、浑然忘我的境界。这个修马蹄的场景为何有这般魔力?原因在于修马的人对马倾注了感情,我对修马的人的和马也倾注了感情,三方结成了“情感共同体”。这一情感共同体的形成,自然有抗战的因素,人和马都在为抗战而贡献自己的力量,他们同仇敌忾不辞辛劳,因此相互亲近相互信任,我对他们充满了敬意和关怀。但抗战只是一个契机,作者着力描绘的,是人和动物之间、生命和生命之间的互通互融,所以作者一遍遍将自己“代入”马,摹写马的感觉和快乐。小岫和我的感受截然不同,她甚至使我从物我两忘的境界中“惊醒”。儿童的心何其纯真质朴,她由马俢蹄子想到了自己的指甲。这一联系虽然充满童真童趣,但也并非无的放矢。小岫同样感受到了马被俢蹄子时那种怡然自得安然享受的状态,尤为重要的是,她因此产生了改变自己的强烈念头,这一念头轻松战胜了到橘子林去的执念。我们要注意的是,儿童的感受不附加任何社会价值或成人眼光,直逼“这件事”背后的生命本质,小岫的改变同样来自生命的共通感,来自生命与生命之间的互动,正因此,生命才萌发了改变自我完善自我的渴望。如果我们从文本中“我”的情感心理脉络入手,自然可以看到知识者在抗战时期对劳动的关注对劳动者(包括马)的敬意和关爱,但这肯定不是文本整体性的意图,如果这样的话,作者完全没有必要设置“我”和“小岫”相参照的结构。正是因为有了“小岫”,文本才使“我”的成人世界及其价值眼光有了儿童世界的参照,更何况“我”同样也被人修理马蹄子的场景而深深打动。无论是成人还是儿童,都会基于生命的共通感为一种特殊的生命状态而吸引。人修理马的场景之所以迷人,就在于人对马充满了关爱,马对人充满了信任,修马蹄子变得其乐融融。这一关系超越了人和动物的关系,呈现出一种生命与生命之间平等和谐的美好境界。成人与儿童对这一美好境界的感受有异,但神往的心是一致的。因此,如果从文本的整体性出发,我们可以知道《到橘子林去》着意于表现生命与生命之间互通互动互融的美好境界,以及由此引发的生命的改变与完善。“我”作为成人,对小岫同样是平等而尊重的。除了要带她到橘子林去,当看到她“对眼前这件事看得入神”的时候,“我不愿用任何言语扰乱她”,当“她拉着我向回路走”,“我心里笑了,我还是没有说什么,我只是跟着她向回路走”,“我们向城里走着,我们都沉默着,小岫不说话,我也不说话”。我为什么不说话?是我无法也不想用成人的想法凌驾于小岫的想法之上,我更不想影响她的行动——“我被她拉着,用相当急促的脚步走着”。我甚至不愿意对小岫不再去看橘子了的内心妄下断语:“她心里也许有这么一句话,也许并没有。”这又何尝不是生命和生命之间平等和谐的美好境界!在理解了文本深层意蕴的基础上,我们再看文章题目的妙处。首先,文章的内容主体是到橘子林去的路上的所见所闻,以此为题无可厚非。其次,到橘子林去却中道而反,在情节上造成了陡转或中断,出人意料。再次,文章前半部分强化小岫到橘子林去的强烈念头,后文却写她自己主动放弃,这引导我们关注这一变化及其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导致了这样翻天覆地的变化?这样的变化对小岫来说意义在哪里?因此,以“到橘子林去”为题可以更好地引导读者思考文章的主旨。有的人说这个标题表现了“小岫的随性”,我只能笑而视之。(本文欢迎转发,但请标明作者和出处,侵权者必究!)
作者简介:李跃力,南京大学文学博士,美国马萨诸塞大学波士顿分校访问学者,北京师范大学访问学者,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访问学者。现为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副院长,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茅盾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理事,陕西省高校中文教指委委员、秘书长,学术集刊《大西北文学与文化》副主编。出版专著《革命与文学的深层互动:中国现代文学中的“革命话语”研究》等3部,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文史哲》《新文学史料》《光明日报》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三十余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子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基金项目等多项课题,学术成果获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东亚汉学会青年学者奖等。
到橘子林去
(全本)
李广田
小孩子的记忆力真是特别好,尤其是关于她特别有兴趣的事情,她总会牢牢地记着,到了适当的机会她就会把过去的事来问你,提醒你,虽然你当时确是说过了,但是随便说说的,而且早已经忘怀了。“爸爸,你领我去看橘子林吧,橘子熟了,满树上是金黄的橘子。”今天,小岫忽然向我这样说,我稍稍迟疑了一会,还不等问她,她就又抢着说了:“你看,今天是晴天,橘子一定都熟了,爸爸说过领我去看的。”我这才想起来了,那是很多天以前的事情,我曾领她到西郊去。那里满坑满谷都是橘子,但那时橘子还是绿的,藏在绿叶中间,简直看不出来,因此我费了很多力气才能指点给她看,并说:“你看,那不是一个,两个,吓,多得很,圆圆的,还不熟,和叶子一样颜色,不容易看清呢。”她自然也看见了,但她并不觉得好玩,只是说:“这些橘子几时才能熟呢?”于是我告诉她再过多少天就熟了,而且顺口编一个小故事,说一个小孩做一个梦,他在月光中出来玩耍,不知道橘子是橘子,却认为是一树树的星,一树树的灯了。他大胆地攀到树上摘下一个星来,或是摘下一盏灯来,吓,奇怪呀,却是蜜甜蜜甜的,怪好吃。最后,我说:“等着吧,等橘子熟了,等一个晴天的日子,我就领你来看看了。”这地方阴雨的日子真是太多,偶然有一次晴天,就令人觉得非常稀罕,简直觉得这一日不能随便放过,不能再象阴雨天那样子呆在屋子里发霉,我想小孩子对于这一点也该是敏感的,于是她就这样问我了。去吗,那当然是要去,并不是为了那一言的然诺,却是为了这一股子好兴致。不过我多少有点担心,我后悔当时不该为了故意使她喜欢而编造那么一个近于荒唐的故事,这类故事总是最容易费她那小脑筋的。我们曾有过不止一次的经验,譬如我有一次讲一个小燕的故事,我说那些小燕的母亲飞到郊外去觅食,不幸被一个牧羊的孩子一鞭打死了,几个小燕便在窝里吱吱地叫着,等母亲回来,但是母亲永不回来了。这故事的结果是把她惹哭了,而且哭得很伤心。当时她母亲不在家,母亲回来了,她就用力地抱着母亲的脖子大哭起来,夜里作梦还又因此哭了一次。这次当然并不会使她伤心,但扫兴总是难免的,也许那些橘子还不熟,也许熟了还没有变成金黄色,也许都是金黄的了,然而并不多,有的已被摘落了。而且,即使满树是金黄的果子,那还有什么了不起呢,那不是星,也不是灯,她也不能在梦里去摘它们。但无论如何,我们还是去了,而且她是跳着唱着地跟我一同去了。我们走到了大街上。今天,真是一切都明亮了起来,活跃了起来,一切都仿佛在一长串的噩梦中忽然睁开了大眼睛。石头道上的水洼子被阳光照着,象一面面的镜子;女人头上的金属饰物随着她们的脚步一明一灭;挑煤炭的出了满头大汗,脱了帽子,就冒出一大片蒸气,而汗水被阳光照得一闪一闪的。天空自然是蓝的了,一个小孩子仰脸看天,也许是看一只鸽子,两行小牙齿放着白光,真是好看。小岫自然是更高兴的,别人的高兴就会使她高兴,别人的笑声就会引起她的笑声。可是她可并没有象我一样关心到这些街头的景象。她毫没有驻足而稍事徘徊的意思,她的小手一直拉着我向前走,她心里一定是只想着到橘子林去。走出城,人家稀少了,景象也就更宽阔了,也听到好多地方的流水声了,看不到洗衣人,却听到洗衣人的杵击声,而那一片山,那红崖,那岩石的纹理,层层叠叠,甚至是方方正正的,仿佛是由人工所垒成,没有云,也没有雾,崖面上为太阳照出一种奇奇怪怪的颜色,真象一架金碧辉煌的屏风,还有瀑布,看起来象一丝丝银线一样在半山里飞溅,叫人感到多少清清冷冷的意思。道路两旁呢,大半是荒草埋荒冢,那些荒家有些是塌陷了的,上次来看,就看见一些朽烂的棺木,混着泥土的枯骨,现在却都在水中了,水面上有些披满绿草的隆起,有些地方就只露着一片绿色的草叶尖端,尖端上的阳光照得特别闪眼。我看着眼前这些景物,虽然手里还握着一只温嫩的小胖手,我却几乎忘掉了我的小游伴。而她呢,她也并不扰乱我,她只是一跳一跳地走着,偶尔也发出几句莫明其妙的歌声。我想,她不会关心到眼前这些景物的,她心里大概只想着到橘子林去。远远地看见一大片浓绿,我知道橘子林已经在望了,然而我们却忽然停了下来,不是我要停下来,而是她要停下来,眼前的一个故事把她吸引住了。是在一堆破烂茅屋的前面,两个赶大车的人在给一匹马修理蹄子。是赶大车的?一点也不错。我认识他们,并不是我同他们之中任何一个发生过任何关系,我只是认识他们是属于这一种职业的人,而且他们还都是北方人,都是我的乡亲。红褐色的脸膛上又加上天长日久的风尘,笃实的性子里又加上丰富的生活经验,或者只是说在大道上奔波的经验。他们终年奔波,从多雪的地带,到四季如春的地带。他们时常叫我感到那样子的可亲近,可信任。我有一个时候顺着一条公路从北方到南方来,我一路上都遇到他们。他们时常在极其荒落的地方往下来,在小城的外面,在小村的旁边,有时就在山旁,在中途。他们喜欢点燃一把篝火,也烤火取暖,也架锅煮饭。他们把多少辆大车凑拢起来,把马匹拴在中间,而他们自己就裹了老羊皮外套在车辕下面睡觉。这情形叫我想起古代战车的宿营,又叫我想起一个旧俄作家的一篇关于车夫的故事,如果能同他们睡在一起听听他们自己的故事该是很有趣的。我想他们现在该有些新鲜故事可讲了,因为他们走的这条大道是抗战以来才开辟的,他们把内地的货物运到边疆上出口,又把外边的货物运到内地,他们给抗战尽了不少的力量⋯⋯“无论到什么地方都遇到你们啊,老乡!”我心里有这么一句话,我当然不曾出口。假如说出口来就算冒昧了吧!我们北方人是不喜欢随便同别人打招呼的,何况他们两个正在忙着,他们一心一意地对付那匹马。对付?怎么说是对付呢?马匹之于马夫:家里人、老朋友、旅伴、患难之交,那种感情我还不能完全把握得到,我不知道应当如何说出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幼儿园月教学计划模板
- 医院护士年度计划范本
- 大班表演游戏计划
- 农村综治宣传月的工作计划
- 度班组长工作计划
- 客服员工作计划
- 《GDP与GNP的区别》课件
- 医院医保年终工作计划总结
- 《行为应用分析》课件
- 2020版 沪教版 高中音乐 必修1 音乐鉴赏 下篇《第八单元 不忘初心》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2020课标
- 区域经理岗位职责
- 临建施工方案1
- 训练及产说改鑫瑞发布会流程
- 产业园EPC总承包工程项目施工组织设计
- 大学生安全教育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中国海洋大学
- 学校安全教育珍爱生命-拒绝打架斗殴课件
- YY/T 0698.7-2009最终灭菌医疗器械包装材料第7部分:环氧乙烷或辐射灭菌无菌屏障系统生产用可密封涂胶纸要求和试验方法
- GB/T 40276-2021柔巾
- GB/T 3750-2008卡套式铰接管接头
- GB/T 20944.3-2008纺织品抗菌性能的评价第3部分:振荡法
- 自然辩证法概论(新)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