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防治知识讲稿课件_第1页
艾滋病防治知识讲稿课件_第2页
艾滋病防治知识讲稿课件_第3页
艾滋病防治知识讲稿课件_第4页
艾滋病防治知识讲稿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性病艾滋病防治知识宣城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二00九年八月十七日艾滋病防治知识讲稿-3

性病性病的概念:就是性传播疾病,是以性接触传播的一组传染病。性病的病种:淋病、梅毒、艾滋病、尖锐湿疣、生殖道沙眼衣原体、生殖器疱疹等。淋病:淋病奈瑟氏菌梅毒:梅毒螺旋体艾滋病: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尖锐湿疣:人乳头瘤病毒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沙眼衣原体生殖器疱疹:单纯疱疹病毒性病性淋巴肉芽肿:衣原体软下疳:杜克雷嗜血杆菌艾滋病防治知识讲稿-3

艾滋病流行概况卫生部通报显示:1、截至2008年9月30日,我国累计报告艾滋病例264302例,其中病人77753例;报告死亡34864例。据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估计,全球范围内,约有3300万人感染艾滋病,中国占70万,还有44万人没有被发现。

2、三种传播途径并存。吸毒和性传播是主要途径,分别占37.0%和28.0%,经既往采供血途径传播占5.1%(均是上世纪90年代感染,今年检出并报告),母婴传播占1.4%。3、经性途径感染呈上升趋势。哨点监测资料显示,暗娼中的艾滋病病毒感染率1996年为0.02%,2008年有哨点暗娼的感染率超过1.0%。对男性同性恋人群的调查数据显示,目前该人群艾滋病病毒感染率在1-4%。部分高发地区高达10以上。高发地区孕产妇和婚检人群监测表明,艾滋病病毒感染率已经达到或超过1%,达到较高流行水平4、艾滋病疫情进一步蔓延的危险因素仍然存在。哨点监测数据显示,目前暗娼人群坚持使用安全套的比例为38.7%,注射吸毒人群共有针具吸毒的比例为50.8%。另外,感染者的流动、大量人口流动和性病疫情上升等是造成艾滋病蔓延的重要因素

流行趋势和特点我国的艾滋病流行趋势:四大特点一、是艾滋病流行波及范围广二、目前我国部分地区已进入艾滋病发病和死亡高峰三、艾滋病流行从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四、艾滋病流行的危险因素广泛存在我省艾滋病疫情的特点:一是感染者相对集中,主要在皖北农村;二是感染者以青壮年为主,20-49岁占81.03%三是感染途径主要为既往不规范采血,占70%四是大多为贫困农民,许多家庭一贫如洗,五是报告感染者呈逐年上升,性传播的比例在不断增加艾滋病防治知识讲稿-3艾滋病的流行传播过程三个环节,二个因素传染源传播途径人群易感性传染源:感染HIV的人是艾滋病唯一的传染源,无症状的HIV感染者和AIDS患者。他们的体液均具传染性,如;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等。传播途径:1、性接触传播:

2、血液及血液制品传播

3、母婴垂直传播人群易感性:所有的人对HIV病毒具有普遍易性。自然因素:病毒的生物学特性,个体间的差异等

社会因素:个人的行为,特定的环境等

艾滋病防治知识讲稿-3艾滋病传播自身的特点艾滋病是一种由病毒引起的传染性疾病,除了具有一般传染病的共性外,还有其自身的特点1、潜伏期长

2、传播隐密,速度快

3、病死率高,没有有效的治愈药物

4、没有疫苗可以预防

5、感染往往与个人的行为密切相关

艾滋病防治知识讲稿-3日常生活接触不会传播艾滋病病毒的在外环境中的生存能力非常的弱,离开人体很快死亡,干燥的环境下几小时活力下降90-99%,60度3小时灭活,80度半小时灭活。常用的消毒液杀灭艾滋病病毒效果都很好,艾滋病病毒不耐高温、耐低温等1、日常工作和生活接触:如:握手、拥抱礼节性的接吻、劳动用具和办公用具等都不会传播;2、公用马桶、游泳、公用浴池,卧具、餐饮具等都不会传播;3、咳嗽、喷嚏不会传播、4、蚊虫叮咬不会传播5、最新的报道:新鲜的吐液和新鲜的伤口也不会传播,因为吐液的病毒含量不至于传播艾滋病防治知识讲稿-3艾滋病一、艾滋病的定义:二、艾滋病的病原体及发病机理三、艾滋病的诊断治疗--联合(ART)--鸡尾酒疗法四、HIV感染的自然史(临床表现):性急期(窗口期)、无症状期(潜伏期)、发病期、死亡期五、艾滋病免疫功能的重建:

1、免疫功能重建的意义、

2、HIV感染时主要免疫病理的改变、

3、艾滋病免疫功能的重建、

4、免疫功能重建的指征、

6、免疫功能重建的局限性艾滋病防治知识讲稿-3

艾滋病

艾滋病的定义:艾滋病医学全称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是人体免疫缺陷病毒(HIV)侵入人体后发生的一种病死率极高的严重的传染病。艾滋病就是感染了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后,而造成CD4T淋巴细胞(简称T4细胞或CD4细胞)数量进行性减少,T4淋巴细胞功能遭到损害,最后导致各种机会性感染和肿瘤为主要特征的一组综合征。

艾滋病防治知识讲稿-3艾滋病的病原体及发病机理病原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1、HIV属逆转录病毒科的慢病毒属2、病毒的结构、临床意义3、HIV的复制:吸附及穿入、脱衣壳和逆转录、环化、整合、转录、翻译和装配、病毒体成熟、芽生等艾滋病防治知识讲稿-3

艾滋病防治知识讲稿-3

艾滋病防治知识讲稿-3

艾滋病病毒在外界环境中的生存能力艾滋病病毒一旦离开宿主在外界环境中生存能力便很快消失,HIV对环境中的物理和化学因素抵抗力比较弱1、HIV对温度的抵抗力:高温灭活、低温保存。2、HIV对化学品的抵抗力:耐碱不耐酸、对化学因素很敏感、对紫外线不敏感。艾滋病防治知识讲稿-3

艾滋病的诊断HIV带毒者的诊断:主要是实验室检查

1、HIV抗体确认阳性(确认实验室检查)。

2、血浆中HIV--RNA阳性

1和2中任何一项阳性可确诊为HIV感染者AIDS病人的诊断:实验室检查结合临床症状。

1、HIV抗体确认阳性;2、血浆中HIV--RNA阳性

3、CD4淋巴细胞<200个/微升

4、临床症状。AIDS病人确诊标准:

1和2中任何一项阳性加3可确诊为艾滋病病人;

1和2中任何一项阳性加4中任何一项可确诊为艾滋病病人;艾滋病防治知识讲稿-3艾滋病的诊断临床症状:

1、持续性发热〉38度一个月以上;

2、持续性淋巴结肿大3个月以上;

3、不明原因的体重下降;

4、慢性腹泻超过一个月以上,不明原因的体重下降10%;

5、肿瘤的出现:淋巴瘤;

6、反复发作疱疹病毒感染;

7、口腔及内脏的白色念珠菌感染;

8、卡氏肺囊虫肺炎(PCP);

9、巨细胞病毒感染;

10、卡波氏肉瘤;

11、鸟分支杆菌感染;

12、弓形体等各种机会性感染。治疗--联合(ART)--鸡尾酒疗法治疗药物一、逆转录酶抑制剂: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齐多夫定(AZT)、拉米夫定(3TC)去羟肌苷(ddI)、阿巴卡韦(ABC),司他夫定(d4T)、双汰芝(AZT+3TC)三协维(AZT+3TC+ABC)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依非韦仑(EFV)、奈韦拉平(NVP)二、蛋白酶抑制:茚地那韦(Indinavir)、治疗原则及方案:三种以上的药物联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对症治疗,免疫增强剂。

1、一个蛋白酶抑制剂和两个核苷类抑制剂;

2、一个非核苷类和两个核苷类抑制剂;

3、三个核苷类抑制剂。艾滋病防治知识讲稿-3HIV感染的自然史

(临床表现)性急期(窗口期)无症状期(潜伏期)发病期死亡期艾滋病防治知识讲稿-3性急感染期(窗口期)

急性感染期(窗口期):窗口期的定义:当机体感染HIV以后,有一段时间血清中检测不到HIV抗体,一般2-8周后血清抗体转阳,从感染HIV到血清抗体转阳的过程叫做窗口期。急性期的临床表现:咳嗽、打喷嚏、发烧、咽喉肿痛、淋巴结肿大、少数病人有皮疹等流感样症状。免疫功能的变化:CD4细胞一过性的下降和上升的过程。病毒学的变化:病毒载量一过性的快速上升和快速下降的过程。艾滋病防治知识讲稿-3无症状期(潜伏期)一般2-10年,最早的6个,性传播的平均8年,HIV-2型病毒感染的最长可达20年。潜伏期的长短与感染途径、机体的免疫状态和感染病毒的量有关。免疫功能的变化:

CD4细胞每年以50-80个速度缓慢下降。病毒学的变化:

病毒载量处在低水平的复制过程经过无症状期后,进入发病期。虽然是漫长的无症状期,但是传染性是很强的,也是防治工作的困难所在。艾滋病防治知识讲稿-3CD4细胞下降到200个左右进入发病期,一旦进入发病期,通常在18个月内死亡。发病期:持续性淋巴结肿大达3个月;持续性发热一个月以上(38度以上);不明原因的体重下降10%;慢性腹泻超过1个月;肿瘤的出现;各种机会性感染等症状。机会性感染:疱疹、霉菌、结核病、卡氏肺囊虫肺炎(PCP)、巨细胞病毒感染、鸟分支杆菌感染、卡波氏肉瘤、淋巴瘤、弓形体等死亡期:没有进行抗逆转录酶病毒治疗的,死亡。发病期艾滋病防治知识讲稿-3发病期的主要表现系统的病变1、呼吸系统:卡氏肺囊虫肺炎(PCP)、弓形虫、结核分支杆菌、CMV、真菌感染等;2、N系统的病变:脑炎、CMV、弓形体、原发中枢N肿瘤、卡波氏肿瘤等3、消化系统:病毒、细菌、真菌、原虫、肿瘤等4、皮肤的病变:病毒、细菌、真菌、卡波氏肉瘤等临床常见的机会性感染:结核病、卡氏肺囊虫肺炎(PCP)、巨细胞病毒感染、鸟分支杆菌感染、卡波氏肉瘤、淋巴瘤、弓形体等艾滋病防治知识讲稿-3曲线图描述HIV感染的自然史艾滋病防治知识讲稿-3

艾滋病免疫功能的重建免疫功能重建的意义HIV感染时主要免疫病理的改变艾滋病免疫功能的重建免疫功能重建的指征免疫功能重建的局限性艾滋病防治知识讲稿-3

(一)、免疫功能重建的意义A、免疫功能重建的定义:由HIV感染引起免疫异常的改变,通过联合抗逆转录病毒的治疗后,逐渐恢复机体的免疫功能和部分恢复免疫功能,实现免疫功能的重建.B、治疗的目标:

病毒学目标免疫学目标流行病学目标终极目标C、免疫功能重建的意义:通过联合治疗达到免疫功能重建和部分免疫功能重建的目的来延长病人的生命,提高生活质量。。艾滋病防治知识讲稿-3(二)、HIV感染后主要免疫病理改变

一、机体对HIV的免疫反应:

HIV进入人体2周之后,即急性感染期,机体的免疫系统就对此产生各种免疫反应,整个免疫系统被激活,并持续存在于艾滋病的整个发展过程中。机体抗HIV的免疫反应虽然不能完全清除病毒,但在一定的时间内可有效的控制HIV的繁殖。

1、抗HIV的特异性体液免疫反应;

2、抗HIV特异性细胞免疫反应。

T4淋巴细胞:具有抗HIV特异性T4细胞免疫反应,T4细胞是免疫系统的中枢细胞,在抗HIV的特异性免疫反应中起重要作用。通过分泌各种细胞因子诱导B细胞产生抗HIV的抗体,促进抗HIV的特异性T淋巴细胞的产生和成熟。

T8淋巴细胞:具有抗HIV特异性T8细胞免疫反应,是特异性细胞免疫效应细胞,通过分泌各种细胞因子,如肿瘤坏死因子、干扰素等,来杀死被HIV感染的靶细胞外,T8细胞还可以通过某些化学趋化因子来抑制HIV的繁殖。因此T8淋巴细胞在急性感染期和无症状期抑制HIV的繁殖所起的作用是无法估量的。

艾滋病防治知识讲稿-3(二)、HIV感染后主要免疫病理改变二、HIV感染后主要免疫病理改变:

1、CD4细胞数量的减少:CD4细胞破坏增加、

CD4细胞产生减少。2、CD4细胞功能的障碍;3、异常的免疫激活增加。

艾滋病防治知识讲稿-3CD4细胞的计数:CD4细胞是反映机体感染HIV后免疫功能破坏的程度和免疫功能恢复的主要量化指标。血浆病毒载量(HIV-RNA)的测定:血浆HIV-RNA的测定是反映HIV复制的主要指标,也是艾滋病发展进程的重要指标。联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ART)是艾滋病免疫功能重建的唯一出路---鸡尾酒疗法。

(三)、艾滋病免疫功能的重建艾滋病防治知识讲稿-3(四)、艾滋病免疫功能的重建的方法

联合(ART)----抗病毒治疗联合(ART)----鸡尾酒疗法:治疗药物一、逆转录酶抑制剂: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齐多夫定(AZT)、拉米夫定(3TC)去羟肌苷(ddI)、阿巴卡韦(ABC),司他夫定(d4T)、双汰芝(AZT+3TC)三协维(AZT+3TC+ABC)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依非韦仑(EFV)、奈韦拉平(NVP)二、蛋白酶抑制:茚地那韦(Indinavir)、治疗原则及方案:三种以上的药物联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对症治疗,免疫增强剂。

1、一个蛋白酶抑制剂和两个核苷类抑制剂;

2、一个非核苷类和两个核苷类抑制剂;

3、三个核苷类抑制剂。艾滋病防治知识讲稿-3(四)、艾滋病免疫功能的重建免疫功能重建指标:

1、CD4细胞数量的重建;

2、CD4细胞功能的恢复;

3、异常的免疫激活好转。怎样判断联合ART的有效性:

1、病人的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如体重增加、机会性感染减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