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农业生产区域协同与合作机制摸索手册TOC\o"1-2"\h\u21454第一章农业生产区域协同与合作概述 2152791.1农业生产区域协同与合作的意义 251511.2国内外农业生产区域协同与合作的发展现状 320232第二章农业生产区域协同机制构建 3133942.1农业生产区域协同的指导思想与目标 3231232.1.1指导思想 3242882.1.2目标 4176602.2农业生产区域协同的关键要素 4289442.2.1政策支持 4257412.2.2技术创新 4107812.2.3产业协同 491572.2.4市场机制 462592.3农业生产区域协同机制的设计原则 449662.3.1坚持政策引导与市场机制相结合 4240092.3.2坚持全局观念与区域特色相结合 4149372.3.3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 5269232.3.4坚持协同创新原则 5266572.3.5坚持动态调整原则 532301第三章农业生产区域合作模式 591373.1农业生产区域合作的基本类型 5232623.2农业生产区域合作模式的适用条件 5251183.3农业生产区域合作模式的优化路径 66712第四章农业产业链整合与协同 6194044.1农业产业链整合的内涵与目标 679624.2农业产业链整合的关键环节 7194544.2.1产业链上游的整合 7297184.2.2产业链中游的整合 7179104.2.3产业链下游的整合 7119194.2.4产业链支持体系的整合 7256084.3农业产业链协同发展的策略 761484.3.1政策引导与扶持 7226024.3.2市场主导与产业联动 7139474.3.3优化产业链布局 8255474.3.4提升产业链信息化水平 8218584.3.5强化人才队伍建设 824694第五章农业生产要素协同 8313335.1土地资源协同配置 8110135.2农业科技协同创新 8199775.3农业劳动力协同培养 930142第六章农业政策与法规协同 9322706.1农业政策协同的内涵与目标 945486.2农业政策协同的实施路径 1040646.3农业法规协同的保障措施 1027716第七章农业金融服务协同 1129817.1农业金融服务的内涵与功能 1196757.1.1内涵 11278187.1.2功能 1175587.2农业金融服务协同的机制设计 11271947.2.1政策引导机制 11223277.2.2市场竞争机制 1110587.2.3协同创新机制 1166967.3农业金融服务协同的实践案例 12226457.3.1农业信贷担保体系建设 12226277.3.2农业产业链金融服务创新 1213386第八章农业信息化与协同 12104848.1农业信息化的内涵与作用 1280728.2农业信息化协同的关键技术 13135768.3农业信息化协同的应用实践 1325600第九章农业生产区域协同与合作效果评价 14141119.1农业生产区域协同与合作效果评价的指标体系 14210909.2农业生产区域协同与合作效果评价的方法 14257699.3农业生产区域协同与合作效果评价的应用 1523506第十章农业生产区域协同与合作的发展策略 15762910.1加强政策支持与引导 15336510.2优化农业生产布局 152359810.3提升农业生产区域协同与合作能力 16846710.4建立健全农业生产区域协同与合作的长效机制 16第一章农业生产区域协同与合作概述1.1农业生产区域协同与合作的意义农业生产区域协同与合作是指在特定区域内,不同农业生产主体之间通过优势互补、资源共享、风险共担等方式,实现农业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和农业产业链的整合。农业生产区域协同与合作对于促进农业现代化、提高农业综合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农业生产区域协同与合作有助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通过整合农业生产资源,发挥各自优势,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农产品产量和质量。农业生产区域协同与合作有利于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通过优化资源配置,推动农业产业结构向高效、绿色、可持续方向发展。农业生产区域协同与合作有助于提升农业产业链价值。通过加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间的协同与合作,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农业生产区域协同与合作还有利于保护农业生态环境。通过实施农业绿色生产方式,减轻农业生产对环境的压力,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1.2国内外农业生产区域协同与合作的发展现状在国际范围内,农业生产区域协同与合作的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果。以下是一些典型国家和地区的现状:(1)欧洲联盟:欧盟的共同农业政策(CAP)推动了成员国之间的农业生产区域协同与合作。通过实施农业补贴、农业环境保护、农产品质量提升等措施,欧盟农业产业链得到了快速发展。(2)美国:美国农业生产区域协同与合作的主要形式是农业合作社。农业合作社在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3)日本:日本实施了农业协同组合制度,通过农业协同组合,农民在种植、养殖、加工、销售等方面实现了协同与合作,提高了农业竞争力。在国内,农业生产区域协同与合作的发展也取得了明显成效。以下是一些典型地区的现状:(1)山东省:山东省积极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通过发展农业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实现了农业生产区域协同与合作。(2)江苏省:江苏省以农业现代化为引领,推进农业区域协同与合作,形成了以农业园区、农业龙头企业为龙头的农业产业链。(3)四川省:四川省充分发挥农业资源优势,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实施农业生产区域协同与合作,提高了农业综合竞争力。国内外农业生产区域协同与合作的发展现状表明,这一模式在提高农业竞争力、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但是在实践过程中,仍需不断摸索和完善相关机制,以实现农业生产区域协同与合作的最大效益。第二章农业生产区域协同机制构建2.1农业生产区域协同的指导思想与目标2.1.1指导思想农业生产区域协同机制的构建,应以国家农业发展战略为引领,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农民增收为核心,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优化农业生产布局,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在此基础上,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强化区域间的合作与协同,实现农业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2.1.2目标农业生产区域协同的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提升农业综合竞争力。(2)优化农业生产布局,实现资源高效利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3)增强农业产业链条,提升农产品附加值,拓宽农民增收渠道。(4)强化区域间合作,促进农业产业协同发展,提升农业整体效益。2.2农业生产区域协同的关键要素2.2.1政策支持政策支持是农业生产区域协同的重要保障。应制定一系列有利于农业生产区域协同的政策,如财政补贴、税收优惠、金融支持等,为农业生产区域协同提供有力保障。2.2.2技术创新技术创新是推动农业生产区域协同的核心动力。应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提高农业生产技术水平,推动农业生产方式由传统向现代化转变。2.2.3产业协同产业协同是实现农业生产区域协同的关键。应加强农业产业链条建设,推动上下游产业协同发展,提高农业整体效益。2.2.4市场机制市场机制是农业生产区域协同的基础。应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推动农业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2.3农业生产区域协同机制的设计原则2.3.1坚持政策引导与市场机制相结合在构建农业生产区域协同机制时,既要充分发挥政策的引导作用,又要注重发挥市场机制的基础性作用,实现政策与市场的有效衔接。2.3.2坚持全局观念与区域特色相结合在农业生产区域协同中,要树立全局观念,充分考虑各区域的实际情况,发挥区域特色,实现全局与局部的有机统一。2.3.3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在构建农业生产区域协同机制时,要充分考虑资源、环境、生态等因素,保证农业可持续发展。2.3.4坚持协同创新原则农业生产区域协同需要不断创新,通过协同创新,推动农业产业链条优化升级,提高农业整体效益。2.3.5坚持动态调整原则农业生产区域协同机制应具备动态调整的能力,根据市场变化、技术进步等因素,适时调整协同策略,保证协同效果。第三章农业生产区域合作模式3.1农业生产区域合作的基本类型农业生产区域合作模式是指在一定区域内,通过优化资源配置、整合产业优势,实现农业生产要素的协同发展。根据合作主体、合作内容、合作范围等方面的差异,农业生产区域合作可以分为以下几种基本类型:(1)横向合作:指同一区域内不同农业生产主体之间的合作,如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之间的合作。(2)纵向合作:指农业生产链上不同环节之间的合作,如种植、养殖、加工、销售环节的合作。(3)混合合作:指横向合作与纵向合作的结合,如种植大户与农民合作社之间的合作。(4)跨区域合作:指不同区域之间的农业生产主体合作,如跨省、跨市、跨县的合作。3.2农业生产区域合作模式的适用条件农业生产区域合作模式的适用条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资源互补:合作区域内农业生产资源具有互补性,能够实现资源优化配置。(2)产业优势:合作区域内具有明显的产业优势,如特色农产品、地理标识产品等。(3)政策支持:相关政策对农业生产区域合作给予支持,如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4)市场需求:合作区域内农产品市场需求较大,有利于实现规模经济效益。(5)技术支撑:合作区域内具备一定的农业技术水平,能够满足合作需求。3.3农业生产区域合作模式的优化路径为了提高农业生产区域合作的效果,以下优化路径:(1)明确合作目标:根据合作区域内的资源条件、产业优势、市场需求等因素,明确合作目标,保证合作项目具有可行性和可持续性。(2)加强组织协调:建立健全合作机制,加强合作主体之间的沟通与协调,保证合作项目顺利进行。(3)优化资源配置:充分利用合作区域内的资源优势,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提高农业生产效益。(4)创新合作模式:根据实际需求,不断创新合作模式,如“企业农户”、“合作社基地”等,以适应市场需求和产业发展。(5)强化政策支持:应加大对农业生产区域合作的政策支持力度,包括财政补贴、税收优惠、金融支持等。(6)提高技术水平:加大农业技术研发投入,提高合作区域内农业技术水平,为农业生产区域合作提供技术支撑。(7)加强市场开拓:充分利用合作区域内的农产品优势,加强市场开拓,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第四章农业产业链整合与协同4.1农业产业链整合的内涵与目标农业产业链整合是指在农业生产、加工、销售、服务等环节中,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加强产业联动、提升产业附加值,实现产业链各环节协同发展的一种新型农业经营模式。农业产业链整合的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产业链条的延伸,将农业生产、加工、销售、服务等环节紧密连接起来;二是产业结构的优化,提高农业生产的专业化、规模化和集约化水平;三是产业协同发展,实现产业链各环节之间的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和风险共担。农业产业链整合的目标主要有:一是提高农业生产效益,降低生产成本,增加农民收入;二是提升农产品质量,保障食品安全;三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推动城乡一体化;四是提高农业产业链整体竞争力,增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4.2农业产业链整合的关键环节农业产业链整合的关键环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4.2.1产业链上游的整合产业链上游的整合主要是指农业生产环节的整合,包括种植、养殖、种子繁育、农业技术研发等。此环节的整合旨在提高农业生产的专业化水平,实现农产品的优质、高产、高效。4.2.2产业链中游的整合产业链中游的整合主要是指农产品加工环节的整合,包括农产品初级加工、深加工、包装等。此环节的整合旨在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4.2.3产业链下游的整合产业链下游的整合主要是指农产品销售环节的整合,包括农产品流通、销售渠道建设、品牌推广等。此环节的整合旨在提高农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实现农产品的优质优价。4.2.4产业链支持体系的整合产业链支持体系的整合主要是指政策、金融、技术、信息等支持体系的整合。此环节的整合旨在为农业产业链提供有力保障,推动产业链整体发展。4.3农业产业链协同发展的策略4.3.1政策引导与扶持应制定一系列政策措施,引导和扶持农业产业链整合与协同发展。具体措施包括:加大对农业产业链整合的政策支持力度,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完善农业产业链金融服务体系,降低融资成本;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推动农业产业链技术创新。4.3.2市场主导与产业联动充分发挥市场在农业产业链整合与协同发展中的主导作用,加强产业间的联动。具体措施包括: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挥其示范带动作用;推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之间的合作与共赢,实现资源共享、风险共担。4.3.3优化产业链布局根据区域特点和资源优势,优化农业产业链布局。具体措施包括:加强产业链区域合作,实现产业链优势互补;推动农业产业链向高端、绿色、智能化方向发展。4.3.4提升产业链信息化水平加强农业产业链信息化建设,提高产业链运行效率。具体措施包括:搭建农业产业链信息平台,实现产业链各环节信息的互联互通;推广农业物联网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智能化水平。4.3.5强化人才队伍建设加强农业产业链人才队伍建设,提高产业链整体素质。具体措施包括:加强农业人才培养,提高农民职业技能;引进和培养农业产业链管理和技术人才,推动产业链创新发展。第五章农业生产要素协同5.1土地资源协同配置土地资源作为农业生产的基础要素,其合理配置对于农业生产效率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在农业生产区域协同与合作机制中,土地资源的协同配置应遵循以下原则:(1)优化土地资源利用结构。根据不同地区的自然条件、资源禀赋和经济发展水平,合理调整土地资源利用结构,实现农、林、牧、渔等产业的协调发展。(2)推进土地流转。通过土地流转,促进土地资源向优势农业企业、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集中,提高土地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水平。(3)加强土地整治。加大土地整治力度,提高土地质量,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4)完善土地政策。制定和完善土地政策,保障农民土地权益,激发农民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的积极性。5.2农业科技协同创新农业科技协同创新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促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手段。在农业生产区域协同与合作机制中,农业科技协同创新应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搭建农业科技创新平台,整合各方资源,推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应用。(2)推动产学研合作。加强农业科研机构、高校、企业之间的合作,形成产学研紧密结合的创新体系。(3)培育农业科技创新主体。支持农业企业、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开展科技创新活动,提高农业科技创新能力。(4)加大科技培训力度。加强对农民的科技培训,提高农民科技素质,促进农业科技成果的广泛应用。5.3农业劳动力协同培养农业劳动力是农业生产的重要支撑,其素质直接影响到农业生产效率。在农业生产区域协同与合作机制中,农业劳动力协同培养应采取以下措施:(1)加强农民职业教育。加大对农民职业教育的投入,提高农民职业技能,培养一支懂技术、善管理、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2)推进劳动力转移就业。引导农村劳动力有序转移就业,促进农村劳动力资源优化配置。(3)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立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为农民提供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服务,降低农业生产成本。(4)落实惠农政策。完善惠农政策体系,保障农民合法权益,激发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的积极性。“第六章农业政策与法规协同6.1农业政策协同的内涵与目标农业政策协同是指在不同农业生产区域之间,通过协调和整合各类农业政策,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产业协调发展、市场有序竞争的过程。农业政策协同的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政策目标协同:保证各区域农业政策目标的一致性和互补性,避免政策之间的冲突和重复;政策措施协同:整合各区域农业政策措施,形成统一的政策体系,提高政策实施效果;政策执行协同:加强各区域农业政策执行过程中的沟通与协作,保证政策落地生根。农业政策协同的目标旨在:促进农业生产区域间的资源互补和产业融合,提高农业整体竞争力;优化农业生产布局,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提升农业产业链条,增加农民收入;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6.2农业政策协同的实施路径为实现农业政策协同,以下实施路径:建立农业政策协同机制:构建跨区域、跨部门的农业政策协同机制,形成政策制定、执行、评估的闭环管理;强化政策规划与顶层设计:以国家农业发展战略为引领,制定符合区域实际的农业政策规划,明确政策协同的方向和任务;推进政策实施与监管:加强政策实施过程中的监管,保证政策落地生根,提高政策效果;加强政策评估与反馈:定期对农业政策实施效果进行评估,及时调整政策方向和措施,实现政策优化。6.3农业法规协同的保障措施农业法规协同是农业政策协同的重要保障,以下措施有助于实现农业法规协同:完善农业法规体系:加强农业法规的制定和修订,保证法规体系完整、科学、合理;加强农业法规宣传与普及:提高农民和社会各界对农业法规的认识和遵守意识,形成良好的法治氛围;强化农业法规执行与监督:建立健全农业法规执行和监督机制,保证法规实施到位;促进农业法规协同创新:针对农业发展新形势,摸索适应新需求的农业法规制度,推动农业法规协同发展。第七章农业金融服务协同7.1农业金融服务的内涵与功能7.1.1内涵农业金融服务是指金融机构为农业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提供的一系列金融产品和服务,以满足农业生产者和农业企业的资金需求,推动农业产业升级和农村经济发展。农业金融服务涵盖了信贷、投资、保险、支付等多个方面,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7.1.2功能(1)资金筹集功能:农业金融服务通过吸收社会闲散资金,为农业生产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促进农业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2)风险管理功能:农业金融服务通过保险、期货等工具,帮助农业生产者分散和转移风险,提高农业生产的稳定性。(3)信用创造功能:农业金融服务通过信贷等方式,为农业生产者提供信用支持,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农业经济效益。(4)支付结算功能:农业金融服务通过支付、结算等手段,为农业生产者提供便捷的金融服务,促进农产品流通。7.2农业金融服务协同的机制设计7.2.1政策引导机制政策引导机制是指通过制定一系列政策,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农业金融服务力度。具体措施包括:设立农业信贷风险补偿基金,降低金融机构信贷风险;对农业贷款给予税收优惠,降低金融机构成本;鼓励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满足农业多样化融资需求。7.2.2市场竞争机制市场竞争机制是指通过激发金融机构之间的竞争,提高农业金融服务的质量和效率。具体措施包括:引入民间资本参与农业金融服务,增加金融服务供给;完善农业金融服务评价体系,引导金融机构优化服务;建立健全农业金融服务监管制度,保障金融市场秩序。7.2.3协同创新机制协同创新机制是指金融机构、科研院所等多方合作,共同推动农业金融服务创新。具体措施包括:搭建农业金融服务创新平台,促进资源共享;支持金融机构与科研院所合作,开展农业金融服务技术研发;鼓励金融机构开展农业金融服务试点,总结经验推广。7.3农业金融服务协同的实践案例7.3.1农业信贷担保体系建设案例背景:为解决农业贷款风险较大、金融机构信贷投放不足的问题,我国部分地区开展了农业信贷担保体系建设。案例措施:设立农业信贷担保公司,为农业生产者提供信贷担保服务;建立风险补偿机制,降低金融机构信贷风险;加强与政策性银行的协作,提高农业信贷投放力度。案例效果:农业信贷担保体系建设有效缓解了农业贷款难、贷款贵的问题,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快速发展。7.3.2农业产业链金融服务创新案例背景:为满足农业产业链上不同环节的融资需求,金融机构开展了农业产业链金融服务创新。案例措施:针对农产品加工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主体,开发专项贷款产品;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提高金融服务效率;加强与担保、保险等机构的合作,降低融资风险。案例效果:农业产业链金融服务创新有效推动了农业产业链的优化升级,提高了农业经济效益。第八章农业信息化与协同8.1农业信息化的内涵与作用农业信息化是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对农业生产、管理和服务进行数字化、智能化和网络化改造,以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质量和安全性。农业信息化具有以下内涵:(1)农业生产信息化:通过信息技术对农业生产过程进行监测、管理和优化,实现农业生产资源的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2)农业管理信息化:利用信息技术对农业政策、法规、市场等信息进行整合和分析,提高农业管理决策的科学性、准确性和及时性。(3)农业服务信息化:运用信息技术为农民提供便捷、高效、全面的农业服务,包括市场信息、技术指导、政策咨询等。农业信息化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农业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智能化,降低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2)优化资源配置:信息化技术可以帮助农民及时了解市场需求、价格等信息,实现农业资源的合理配置。(3)保障农产品质量与安全:信息化技术在农产品质量监测、追溯等方面的应用,有助于提高农产品质量,保障食品安全。(4)促进农民增收:农业信息化有助于农民掌握市场信息,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实现农民增收。8.2农业信息化协同的关键技术农业信息化协同的关键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物联网技术: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农业生产环境的实时监测、智能控制,提高农业生产的自动化程度。(2)大数据技术:运用大数据技术对农业数据进行挖掘和分析,为农业决策提供科学依据。(3)云计算技术:利用云计算技术,实现农业信息的共享和协同处理,提高农业信息服务的效率。(4)移动互联网技术:移动互联网技术为农业信息化提供了便捷的传输通道,促进了农业信息的传播和交流。(5)人工智能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如智能识别、智能决策等,有助于提高农业生产的智能化水平。8.3农业信息化协同的应用实践农业信息化协同在以下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1)农业生产管理: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农业生产过程的实时监控和管理,提高农业生产效率。(2)农业市场服务:运用信息化技术,为农民提供市场信息、价格预测等服务,帮助农民合理安排生产。(3)农业科技创新:信息化技术在农业科技创新中的应用,如智能农业、精准农业等,有助于提高农业技术水平。(4)农业政策制定:利用信息化技术,对农业政策、法规进行整合和分析,为政策制定提供数据支持。(5)农业教育培训:通过信息化手段,为农民提供便捷、高效的农业教育培训,提高农民素质。农业信息化协同在农业生产、管理、服务等方面的应用,有助于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提高农业产业的竞争力。第九章农业生产区域协同与合作效果评价9.1农业生产区域协同与合作效果评价的指标体系农业生产区域协同与合作效果评价,首先需要构建一套科学、合理、全面的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应涵盖以下几个方面:(1)经济效应指标:包括农业产值、农民人均纯收入、农业劳动生产率、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等。(2)社会效应指标:包括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率、农村居民消费水平、农村基础设施完善程度等。(3)生态效应指标:包括农业资源利用效率、农业废弃物处理利用率、农业生态环境改善程度等。(4)政策效应指标:包括政策实施效果、政策满意度、政策适应性等。(5)协同效应指标:包括区域间农业产业链协同程度、农业产业链延伸效果、农业产业集聚效应等。9.2农业生产区域协同与合作效果评价的方法农业生产区域协同与合作效果评价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定量评价法:通过收集相关数据,运用统计学、运筹学等方法对指标进行量化分析,以反映农业生产区域协同与合作的效果。(2)定性评价法:根据专家经验和实际调查,对农业生产区域协同与合作的效果进行主观评价。(3)综合评价法:将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对农业生产区域协同与合作效果进行全面评价。(4)案例分析法:通过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农业生产区域协同与合作案例,分析其成功经验和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广东理工学院《街舞》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广东科技学院《薪酬管理》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广东江门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景观设计基础》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精确农业概论》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广东行政职业学院《移动通信技术》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广东工业大学《特种材料连接》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互联网金融产品规划与设计》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公司理财双语》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广东财贸职业学院《传统造像(圆雕)》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小班安全找妈妈课件
- 普外科医疗组长竞聘演讲
- 北京市朝阳区2022-2023学年三年级上学期英语期末试卷
- GB/T 9755-2024合成树脂乳液墙面涂料
- 哔哩哔哩MATES人群资产经营白皮书【哔哩哔哩】
- 【历史】第一、二单元测试题2024~2025学年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 婚姻家庭规划
- 认识实习报告(10篇)
- 【MOOC】内科护理学-中山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MOOC答案
- 2024年商业地产买卖合同样本
- 家族族谱模板
- 家谱修编倡议书范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