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考前知识整合专题二物质的化学变化_第1页
中考化学考前知识整合专题二物质的化学变化_第2页
中考化学考前知识整合专题二物质的化学变化_第3页
中考化学考前知识整合专题二物质的化学变化_第4页
中考化学考前知识整合专题二物质的化学变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二

物质化学改变第1页一二三四一、物质性质和改变1.物质改变判断从宏观上判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从微观上判断组成反应物粒子是否发生了改变。若改变后有新物质生成、组成反应物粒子发生了改变,则是化学改变,反之是物理改变。爆炸不一定都是化学改变。如锅炉爆炸、车胎爆炸是物理改变。2.物质性质辨析关键是看物质性质是不是只有经过化学改变才能表现出来,假如是,就是化学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改变就表现出来性质是物理性质。第2页一二三四3.物质改变和性质(1)性质与改变区分:性质是物质本身固有属性,是一个静态概念,惯用“易、会、能、能够”等词汇描述;改变是一个过程,是一个动态概念,表示正在或已经发生,多用“变成了”“生成了”等词语。比如,酒精能燃烧,是化学性质;酒精燃烧,是化学改变。(2)性质与改变、用途联络:物质性质决定其改变和用途,物质改变和用途反应其性质。4.影响化学反应速率原因影响化学反应速率原因有:温度、反应物浓度、反应物接触面积及催化剂等。温度升高,反应物浓度增大,增加反应物接触面积,都能够加紧反应速率;加入催化剂能够改变反应速率。第3页一二三四二、质量守恒定律1.质量守恒定律特征质量守恒定律能够了解为“五个不变”“两个一定改变”和“一个可能改变”,即:(3)可能改变:分子总数可能改变。质量守恒定律是从量意义上揭示了化学改变基本规律。第4页一二三四2.应用和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应注意问题应用质量守恒定律来定量解释一些化学改变前后物质质量发生改变原因,关键要明确反应前后各物质质量“总和”中内含物,即反应前物质必须是“参加反应”全部物质,反应后物质必须是“生成”全部新物质。对于有气体参加或生成反应,要把气体质量计入反应前或反应后总质量中,不能遗漏。经过相关试验对质量守恒定律进行验证或设计试验探究时,设计化学反应原理中若有气体参加或有气体生成,该反应必须在密闭容器中进行。第5页一二三四三、化学反应类型1.化学反应类型划分(1)四种基本反应类型。抓住各反应特点记忆:①化合反应——多变一;②分解反应——一变多;③置换反应——一换一;④复分解反应——交换成份。(2)从得氧、失氧角度划分。①氧化反应:物质得到氧反应;②还原反应:物质失去氧反应。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是同一化学反应中两个过程,二者必定同时发生,这种反应称为氧化还原反应。第6页一二三四(3)从能量角度划分。①吸热反应:吸收热量化学反应。从始至终需要加热或高温反应都属于吸热反应。如:C+CO22CO。②放热反应:放出热量化学反应。如:物质燃烧,金属与酸反应,生石灰与水反应等都属于放热反应。第7页一二三四2.基本类型与特殊类型关系(1)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同时存在,且普通存在于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中,复分解反应中不存在氧化与还原。其关系以下列图左所表示:(2)中和反应与复分解反应(见上图右)。第8页一二三四四、化学方程式及其计算1.化学方程式书写(1)书写化学方程式时要以客观事实为基础,恪守质量守恒定律,按照“一写二配三条件,四要瞄准放暗箭(标注‘↓’或‘↑’)”步骤书写。(2)检验化学方程式是否正确要从以下方面检验:反应物、生成物化学式是否正确;是否配平;反应条件是否已注明;生成物状态是否标正确;是否符合客观事实。第9页一二三四2.化学方程式计算(1)含杂质物质计算。解题时,要把不纯净反应物换算成纯净物才能进行计算。计算出纯净物质量后再换算成实际不纯净物。(2)天平问题计算。要依据天平两边反应前后质量改变情况进行判断。(3)无数据或缺乏数据计算。解答这类题关键是寻找“相等”“相同”“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等关键词。利用等量关系,列式进行计算。(4)数据处理型计算。解题时,要从数据中发觉规律或结论,排除干扰数据,选出完全反应物质相关数据进行计算。第10页考向一考向二考向三考向四考向五考向一

物质性质和改变【例1】

老师在课堂上演示了以下3个有趣试验:①用坩埚钳夹持一小块石灰石,用酒精灯加热,2分钟后把石灰石放入含有酚酞蒸馏水中,酚酞溶液不变色。②用坩埚钳夹持该石灰石,还用酒精灯加热,同时向灯焰上通入氧气,1分钟后把石灰石再放入含有酚酞蒸馏水中,酚酞溶液马上变成红色。③向②变红酚酞溶液中逐滴滴加盐酸,酚酞溶液又变为无色。第11页考向一考向二考向三考向四考向五请回答以下问题:(1)以下说法不正确是()A.石灰石不含有受热分解化学性质B.试验①中,在受热条件下,石灰石没有发生化学改变C.化学反应需要一定条件,在试验①中,灯焰温度达不到石灰石分解温度(2)通入氧气,能影响碳酸钙分解反应原因,正确是()A.氧气能降低碳酸钙分解所需温度B.氧气能改变碳酸钙性质C.氧气是碳酸钙分解反应催化剂D.增加了单位时间内酒精分子与氧分子发生有效碰撞次数,提升了灯焰温度第12页考向一考向二考向三考向四考向五(3)在初中阶段,包括物质化学性质主要有:A.可燃性;B.热稳定性;C.酸性;D.碱性;E.金属活动性;F.非金属活动性。在上述改变中,酒精表现出化学性质是(填代号,下同)

;盐酸表现出化学性质是

(4)写出上述试验中发生相关反应化学方程式:

解析:试验①用酒精灯加热石灰石,石灰石没有发生分解是因为温度达不到石灰石分解温度;通入氧气,提升了酒精灯火焰温度,使石灰石分解了,但氧气不能降低碳酸钙分解所需温度,也不能改变其性质,更不是该反应催化剂;酒精燃烧是化学改变,表达了酒精可燃这一化学性质;向变红溶液中滴加盐酸,红色消失是因为盐酸与氢氧化钙发生了化学反应,表达了盐酸酸性。第13页考向一考向二考向三考向四考向五答案:(1)A

(2)D

(3)AC第14页考向一考向二考向三考向四考向五第15页考向一考向二考向三考向四考向五考向二

质量守恒定律【例2】

甲、乙、丙、丁四种物质混合后,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质量分数以下表所表示。说法正确是()A.丁一定是这个反应催化剂B.参加反应甲和乙质量之和一定等于生成丙质量C.甲一定是化合物,乙一定是单质D.该反应可能是分解反应第16页考向一考向二考向三考向四考向五解析:反应前后相比较,甲反应后质量降低,为反应物;乙质量降低,为反应物;丙质量增加48.75-6.25=42.5,属于生成物;丁在反应前后质量没有改变,可能为该反应催化剂,也有可能是没有参加反应杂质。该反应为甲+乙丙,丙一定是化合物,甲和乙有可能都是单质,也有可能是化合物,该反应类型为化合反应。答案:B第17页考向一考向二考向三考向四考向五第18页考向一考向二考向三考向四考向五考向三

化学反应类型【例3】

化学反应有不一样分类方法,关于以下反应说法中正确是()A.①属于化合反应B.②属于置换反应C.③属于复分解反应D.③属于吸热反应第19页考向一考向二考向三考向四考向五解析:化合反应是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一个物质,分解反应是一个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故①属于分解反应;置换反应是一个单质和一个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个单质和另一个化合物,故②属于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份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故③不属于复分解反应,同时③属于放热反应,只有B正确。答案:B第20页考向一考向二考向三考向四考向五第21页考向一考向二考向三考向四考向五考向四

依据信息书写化学方程式【例4】

请回答以下问题:(1)用CO高温下还原赤铁矿(主要成份Fe2O3)化学方程式为

(2)金属镁着火不能用CO2灭火,因为镁能在CO2中燃烧生成碳和氧化镁。该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反应基本类型是

第22页考向一考向二考向三考向四考向五解析:(1)CO在高温条件下与Fe2O3反应生成Fe和CO2。(2)在点燃条件下,CO2和Mg反应生成C和MgO,反应符合:“单质+化合物单质+化合物”,属于置换反应。(3)依据图中信息,反应物是过氧化氢(H2O2),生成物是H2O和O2,反应条件是催化剂。第23页考向一考向二考向三考向四考向五考向五依据化学方程式相关计算【例5】向10gCaCO3中不停加入稀盐酸,其质量改变如图所表示,请回答以下问题:(1)当10gCaCO3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加稀盐酸质量为g。

(2)所加稀盐酸溶质质量分数为多少(写出计算过程,结果准确到0.01%)第24页考向一考向二考向三考向四考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