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天津市和平一中高二(上)期末语文试卷_第1页
2022-2023学年天津市和平一中高二(上)期末语文试卷_第2页
2022-2023学年天津市和平一中高二(上)期末语文试卷_第3页
2022-2023学年天津市和平一中高二(上)期末语文试卷_第4页
2022-2023学年天津市和平一中高二(上)期末语文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页(共1页)2022-2023学年天津市和平一中高二(上)期末语文试卷一、选择(60分)(一)基础部分1.(3分)将下列词语依次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是《红楼梦》的“主线”之争由来已久,说法繁多:道学家可以看出“淫”的主线来;经学家可以读出“易”的主线来;野心家可以悟出权谋的主线来……如此种种_______。这足以说明这样一个问题:《红楼梦》是一部以社会为_______的现实主义_______。()A.屈指可数蓝本佳作 B.屈指可数蓝图杰作 C.不一而足蓝图佳作 D.不一而足蓝本杰作2.(3分)下列各句中画线的关联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冰嬉文化不仅为美术创作提供了丰厚的滋养,也为当代社会生活增添了亮色。 B.巨大的学习压力非但没有将你压垮,反而使你变得更加的清醒、坚韧和厚重。 C.在与人交谈时,即使是自我介绍,或者回答问题,都要面带微笑,举止大方。 D.虽然作家们在讲脱口秀时是激动与紧张的,但思想的锋芒并没有被情绪遮掩。3.(3分)下列各句中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A.坐在记者身旁的一位外国人突然忍俊不禁,扑哧一声笑了起来。 B.他在学术上造诣极深,所以才能见仁见智,写出极有价值的论文来。 C.书苑位于蜀山区中心地带,位置优越,生活设施完善,占尽天时、地利,可谓当仁不让。 D.天津京剧院院长,中国戏剧梅花奖“二度梅”获得者王平一段《野猪林》中的“大雪飘”,唱得酣畅淋漓,荡气回肠。4.(3分)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能否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让他们快乐成长,是我国中小学教学工作的当务之急。 B.我们还设计了配套的学习手册,对一些具体的案例作出了上机操作的示范和说明,以达到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学习、理解《计量经济学》。 C.美国每年信息与网络安全问题所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75亿美元以上,企业电脑安全受到侵犯的比例从去年的42%升到今年的49%。 D.新发现的6座三星堆文化“祭祀坑”,现已出土金面具、鸟型金饰片、金箔、青铜神树、精美牙雕、玉琮等重要文物500余件。5.(3分)将下列语句连接成语义连贯的一段话填入下文画线处,正确的一项是()在研究中,我深切地感受到,这是一个乡土中国文学中的根本性问题。众多的农民形象群体的审美塑造显现了一种独异的乡土中国文学的现代性。——张丽军《乡土中国现代性的文学想象•后记》①各个农民形象群体之间有什么样的审美嬗变?②现代文学何以出现那么多的农民形象群体?③作家在现代文化思潮中形成了怎样的农民观,是如何进行审美想象的?④在乡土中国现代化历史进程中,中国知识分子是如何认识乡土中国的?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C.②③④① D.④②③①6.(3分)数字阅读、听书等新型阅读方式的兴起,让读书变得更加便捷、自由。新型阅读方式提高了阅读效率,也往往让原作的营养白白流失。手机上半个小时看完漫画《红楼梦》,如何传达出那些藏在桃花流水间的百转千回?在通勤路上听完一本《人类简史》,要是当作背景音乐而不入心,那么所谓的利用碎片时间“阅读”,恐怕只能沦为自欺欺人的笑话。依据逻辑的基本规律,上述材料可以推出()A.阅读纸质书籍优越于数字阅读 B.新型阅读方式需要慎重地对待 C.自由、便捷属于新型阅读方式 D.碎片化阅读往往缺乏深入思考7.(3分)对下面文段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包拯字希仁,庐州合肥人也。始举进士,除大理评事,出知建昌县。有盗割人牛舌者主来诉拯曰第归杀而鬻之寻复有来告私杀牛者拯曰何为割牛舌而又告之盗惊服。徙知端州,迁殿中丞。(节选自《宋史•包拯传》,有删改)A.有盗/割人牛舌者/主来诉/拯曰/第归/杀而鬻之/寻复有来告私杀牛者/拯曰/何为割牛舌/而又告之盗/惊服 B.有盗/割人牛舌者/主来诉拯/曰/第归/杀而鬻之/寻复有来告私杀牛者/拯曰/何为割牛舌/而又告之盗/惊服 C.有盗割人牛舌者/主来诉拯/曰/第归/杀而鬻之/寻复有来告私杀牛者/拯曰/何为割牛舌而又告之/盗惊服 D.有盗割人牛舌者/主来诉/拯曰/第归/杀而鬻之/寻复有来告私杀牛者/拯曰/何为割牛舌而又告之/盗惊服8.(3分)下列加点词语解释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博闻强志(记)幸蒙其赏赐(幸运地)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暗中) B.竟为秦所灭(最终)赢粮而景从(赢得)秦有余力而制其弊(弱点) C.会论虞常(判罪)厚币委贽事楚(呈献)屈平疾王听之不聪(痛心) D.揭竿为旗(揭开)好色而不淫(过度、无节制)丁令盗武牛羊,武复穷厄(困顿)9.(3分)下列加点词语解释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虞常果引张胜(牵扯)一篇之中三致志焉(表达)非铦于钩戟长铩也(锋利) B.平伐其功(攻打)治乱之条贯(条理)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吝惜) C.私侯胜曰(拜访)而蒙世俗之温蠖乎(尘垢)抑本其成败之迹(抑制) D.羝乳,乃得归(乳汁)秦无亡矢遗镞之费(箭头)非抗于九国之师也(匹敌,相当)10.(3分)下列各句中书写全都正确的有几项()(1)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鲛舞(2)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3)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抱怨(4)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5)楼船夜雪瓜洲度,铁马秋风大散关(6)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A.1 B.2 C.3 D.411.(3分)下列有关文学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李贺,字长吉,后人誉之为“诗鬼”。其诗作想象极为丰富,引用神话传说,托古寓今。他与杜牧并称“小李杜”。 B.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他领导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他曾主修《新唐书》,并独撰《新五代史》。 C.边塞诗主要写边塞战争、异域风光以及战争带来的离别、思乡、闺怨等内容。岑参、高适、王维是边塞诗的代表诗人。 D.前四史包括司马迁的《史记》、班固的《汉书》、范晔的《后汉书》、陈寿的《三国志》,这四部史书均为纪传体通史。(二)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18分)12.(18分)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娣探谨奉二兄文几:前夕新霁,月色如洗,因惜清景难逢,讵忍就卧,时漏已三转,犹徘徊于桐槛之下,未防为风露所欺,致获采薪之患。昨蒙亲劳抚嘱,复又数遣侍儿问切,兼以鲜荔并真卿墨迹见赐,何痌瘝惠爱之深哉!今因伏几凭床处默之时,因思及历来古人中处名攻利敌之场,犹置一些山滴水之区,远招近揖,投辖攀辕,务结二三同志盘桓于其中,或竖词坛,或开吟社,虽一时之偶兴,遂成千古之佳谈。娣虽不才,窃同叨栖处于泉石之间,而兼慕薛林之技。风庭月榭,惜未宴集诗人;帘杏溪桃,或可醉飞吟盏。孰谓莲社之雄才,独许须眉;直以东山之雅会,让余脂粉。若蒙棹雪而来,娣则扫花以待。此谨奉。(1)这封信是谁写的A.探春B.惜春C.湘云D.妙玉(2)下列哪个事件和这封信有直接关系A.结海棠诗社B.宝玉挨打C.醉卧芍药裀D.元妃省亲(3)“帘杏溪桃”中“帘杏”指大观园题匾时的“杏帘在望”。被题写“杏帘在望”之地即后来的“稻香村”。请问下列人物谁住在稻香村A.凤姐B.李纨C.惜春D.宝钗(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兼以鲜荔并真卿墨迹见赐信而见疑,忠而被谤B.直以东山之雅会,让余脂粉如惠语以让单于C.今因伏几凭床处默之时欲因此时降武D.何痌瘝惠爱之深哉享国之日浅(5)从特殊句式角度,下列各句句式与“为风露所欺”一致的一项是A.方其系燕父子以组B.子卿不欲降,何以过陵C.而智勇多困于所溺D.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6)从词类活用角度,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与“若蒙棹雪而来”中“棹”相同的一项是A.天下云集响应B.单于壮其节C.函梁君臣之首D.席卷天下,包举宇内(三)13.(9分)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列小题。渡河北王褒①秋风吹木叶,还似洞庭波。常山临代郡,亭障②绕黄河。心悲异方乐③,肠断陇头歌④。薄暮临征马,失道北山阿⑤。【注释】①王褒出生于南朝世家大族,梁战败后被押送至长安。从此羁留北方至死。这首诗是他北渡黄河时所作。②亭障:指北朝筑构的防御工事。③异方乐:异域音乐。④陇头歌:北朝乐府曲名,内容多写征人的艰辛。⑤失道:迷路。山阿:山的拐弯处。(1)以下古代诗歌选集中,有可能收录本诗的一项是A.《古诗源》B.《历代长短句》C.《近体诗选》D.《汉乐府》(2)以下对本诗解读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的首二句描写秋风吹起,木叶纷落于黄河波上,即刻联想到有似昔日的南国风景,流露出思乡之情。B.次二句一转至描写北方黄河之景:“常山”“代郡”历来是边防要地,因此王褒沿途北渡,所见亭障相属,一派森严戒备的紧张景象,反映出战事繁频,兵连祸结的现实状况。C.五、六两句直抒胸臆,进一步写出王褒“心悲”“肠断”的内在感受:萧条秋野上,满目荒凉,忽地传来了阵阵吟歌,呜咽入耳,陡地牵动起诗人家国沦亡的万千思绪。D.最后二句以薄暮失道来描写诗人迷茫怅惘、后悔莫及,但依然想要为国征战的豪情壮志。全诗层层深入,情真意切。(3)以下对本诗风格评价贴切的一项是A.慷慨悲凉B.恬淡悠远C.明丽清新D.雄浑壮阔二、作文(40分)14.(40分)展开厚重的历史长卷,形形色色的人物纷至沓来。读他们的故事,我们会产生不同的情感,也会对人物作出评价。请从下列课文涉及的主要人物中任选一位,谈谈你对他的认识和评价,以及从他身上汲取的精神力量或获得的经验教训。选择范围:屈原苏武陆游史铁生宝钗探春海明威列夫•托尔斯泰【注意】①题目自拟;②立意自定;③文体自选;④800—900字之间。

2022-2023学年天津市和平一中高二(上)期末语文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60分)(一)基础部分1.(3分)将下列词语依次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是《红楼梦》的“主线”之争由来已久,说法繁多:道学家可以看出“淫”的主线来;经学家可以读出“易”的主线来;野心家可以悟出权谋的主线来……如此种种_______。这足以说明这样一个问题:《红楼梦》是一部以社会为_______的现实主义_______。()A.屈指可数蓝本佳作 B.屈指可数蓝图杰作 C.不一而足蓝图佳作 D.不一而足蓝本杰作【分析】本题考查词义辨析的能力。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正确理解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能根据语境正确使用和正确选用,其中不仅有词语使用是否正确的问题,还有是否使用得好的问题。考查内容主要涉及三个方面:实词的使用与辨析;虚词的使用与辨析;熟语的使用与辨析。词义辨析的基本原则是同中求异,需要了解词语的意义,并能够结合语境辨别。【解答】不一而足:同类事物不止一个而是很多,无法列举齐全。屈指可数:弯曲手指可计数,形容数量很少。语境是《红楼梦》的“主线”之争的说法繁多,无法列举齐全,故选“不一而足”。蓝图:比喻建设的规划。蓝本:著作等所依据的底本。语境是以社会为底本,故选“蓝本”。佳作:好的作品。杰作:杰出的作品。语境是《红楼梦》是现实主义的杰出作品,故选“杰作”。故选:D。2.(3分)下列各句中画线的关联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冰嬉文化不仅为美术创作提供了丰厚的滋养,也为当代社会生活增添了亮色。 B.巨大的学习压力非但没有将你压垮,反而使你变得更加的清醒、坚韧和厚重。 C.在与人交谈时,即使是自我介绍,或者回答问题,都要面带微笑,举止大方。 D.虽然作家们在讲脱口秀时是激动与紧张的,但思想的锋芒并没有被情绪遮掩。【分析】本题考查关联词语。根据句子的意思分析画线词语的使用是否恰当作答。【解答】A.正确。B.正确。C.错误。关联词使用要符合搭配习惯,如“即使……也”“无论……都”。故“即使”应改为“无论”“不论”。D.正确。故选:C。3.(3分)下列各句中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A.坐在记者身旁的一位外国人突然忍俊不禁,扑哧一声笑了起来。 B.他在学术上造诣极深,所以才能见仁见智,写出极有价值的论文来。 C.书苑位于蜀山区中心地带,位置优越,生活设施完善,占尽天时、地利,可谓当仁不让。 D.天津京剧院院长,中国戏剧梅花奖“二度梅”获得者王平一段《野猪林》中的“大雪飘”,唱得酣畅淋漓,荡气回肠。【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成语运用的辨析能力。答此类题要有一定的成语积累,尤其是易错成语。答题时要结合语境仔细分析,作出正确的判断。【解答】A.忍俊不禁,指忍不住要发笑。与“扑哧一声笑了起来”语意有重复。B.见仁见智,对同一个问题,不同的人从不同的立场或角度有不同的看法。“他”一个人的看法,用错对象。C.当仁不让,原指以仁为任,无所谦让;后指遇到应该做的事就积极主动去做,不推让。适用于“人”,不能用于“书苑”,用错对象。D.荡气回肠,形容文章、乐曲十分婉转动人。使用正确。故选:D。4.(3分)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能否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让他们快乐成长,是我国中小学教学工作的当务之急。 B.我们还设计了配套的学习手册,对一些具体的案例作出了上机操作的示范和说明,以达到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学习、理解《计量经济学》。 C.美国每年信息与网络安全问题所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75亿美元以上,企业电脑安全受到侵犯的比例从去年的42%升到今年的49%。 D.新发现的6座三星堆文化“祭祀坑”,现已出土金面具、鸟型金饰片、金箔、青铜神树、精美牙雕、玉琮等重要文物500余件。【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语病的辨析能力。答题时要读懂各个选项的句子,判断有无语病,作出正确的选择。【解答】A.搭配不当,“能否……”与“是当务之急”是两面对一面错误,删掉“能否”。B.成分残缺,缺少“达到”相搭配的宾语中心词,在末尾加上“的目的”。C.不合逻辑,“高达75亿美元以上”中“高达”后应是确数,删掉“以上”。D.无误。故选:D。5.(3分)将下列语句连接成语义连贯的一段话填入下文画线处,正确的一项是()在研究中,我深切地感受到,这是一个乡土中国文学中的根本性问题。众多的农民形象群体的审美塑造显现了一种独异的乡土中国文学的现代性。——张丽军《乡土中国现代性的文学想象•后记》①各个农民形象群体之间有什么样的审美嬗变?②现代文学何以出现那么多的农民形象群体?③作家在现代文化思潮中形成了怎样的农民观,是如何进行审美想象的?④在乡土中国现代化历史进程中,中国知识分子是如何认识乡土中国的?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C.②③④① D.④②③①【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语句衔接能力,涉及的是语言连贯的知识。答题时要读懂每个句子的内容,结合句子之间的关系选出排列正确的选项。【解答】根据“众多的农民形象群体的审美塑造显现了……”可知,本段话话题是“农民形象群体”,故②在最前面,引出话题;①中“各个农民形象群体”承接②;最后应先说“乡土中国现代化历史进程”,再说“现代文化思潮”,即④在③前。正确语序为:②①④③。故选:B。6.(3分)数字阅读、听书等新型阅读方式的兴起,让读书变得更加便捷、自由。新型阅读方式提高了阅读效率,也往往让原作的营养白白流失。手机上半个小时看完漫画《红楼梦》,如何传达出那些藏在桃花流水间的百转千回?在通勤路上听完一本《人类简史》,要是当作背景音乐而不入心,那么所谓的利用碎片时间“阅读”,恐怕只能沦为自欺欺人的笑话。依据逻辑的基本规律,上述材料可以推出()A.阅读纸质书籍优越于数字阅读 B.新型阅读方式需要慎重地对待 C.自由、便捷属于新型阅读方式 D.碎片化阅读往往缺乏深入思考【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推断能力。解答时,要了解语段信息及逻辑规律,再结合选项比对判断。【解答】A.阅读纸质书籍与数字阅读各有优点,不能断定“阅读纸质书籍优越于数字阅读”,A排除。B.新型阅读方式提高了阅读效率,也往往让原作的营养白白流失,这说明新型阅读方式需要慎重地对待,符合矛盾律要求,B正确。C.“让读书变得更加便捷、自由”若真,“自由、便捷属于新型阅读方式”若真,则该观点在“更加便捷、自由”与“自由、便捷”中骑墙,C排除。D.材料不能得出碎片化阅读是否缺乏深入思考的结论,D排除。故选:B。7.(3分)对下面文段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包拯字希仁,庐州合肥人也。始举进士,除大理评事,出知建昌县。有盗割人牛舌者主来诉拯曰第归杀而鬻之寻复有来告私杀牛者拯曰何为割牛舌而又告之盗惊服。徙知端州,迁殿中丞。(节选自《宋史•包拯传》,有删改)A.有盗/割人牛舌者/主来诉/拯曰/第归/杀而鬻之/寻复有来告私杀牛者/拯曰/何为割牛舌/而又告之盗/惊服 B.有盗/割人牛舌者/主来诉拯/曰/第归/杀而鬻之/寻复有来告私杀牛者/拯曰/何为割牛舌/而又告之盗/惊服 C.有盗割人牛舌者/主来诉拯/曰/第归/杀而鬻之/寻复有来告私杀牛者/拯曰/何为割牛舌而又告之/盗惊服 D.有盗割人牛舌者/主来诉/拯曰/第归/杀而鬻之/寻复有来告私杀牛者/拯曰/何为割牛舌而又告之/盗惊服【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通读全文,首先找出人名、地名、事物名、朝代名等。因为名词常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注意主语常省略。其次找动词,动词通常作谓语。借助句子成分,关键是抓住动词,以动词为中心,找前后结构关系,确定主干,从而断开句子。此外,文言虚词和特殊句式对文言文句读有很大的辅助作用。断句题还可以抓住一定不能断开的地方,用排除法做题。【解答】划线句的意思是:有个盗贼割了别人家牛的舌头,牛主人来告状。包拯说:“(你)只管回家去,杀了牛卖了它。”不久又有一人来告发别人私自宰杀牛。包拯说:“(你)为什么割了别人家牛的舌头又来告他的状?”这个盗贼惊恐认罪。“曰”是某某说的意思,一般放在人名后,与人名连用,中间不能断开,又可分析出“第归杀而鬻之”是包拯说的话,故应在第一个“拯曰”前断开,排除B、C两项;“盗惊服”意为这个盗贼惊恐认罪,“惊服”的主语是“盗”,故应在“盗”前断开,排除A、B。故选:D。8.(3分)下列加点词语解释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博闻强志(记)幸蒙其赏赐(幸运地)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暗中) B.竟为秦所灭(最终)赢粮而景从(赢得)秦有余力而制其弊(弱点) C.会论虞常(判罪)厚币委贽事楚(呈献)屈平疾王听之不聪(痛心) D.揭竿为旗(揭开)好色而不淫(过度、无节制)丁令盗武牛羊,武复穷厄(困顿)【分析】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意义和用法。文言实词意义,推断词义的基本原则就是要把词放到句中去理解,根据上下已知条件加以仔细研释。“词不离句,句不离篇”是古已有之的阅读准则,对于一眼不能识别的文言实词,我们就必须结合具体语境,瞻前顾后,披文入理,推断出其意义。【解答】A.幸:希望。译文:希望得到皇帝的赏赐。B.赢:挑着、担着。译文:担着粮食如影随形地跟随着他。C.正确。D.揭:举起。译文:举起竹竿当旗帜。故选:C。9.(3分)下列加点词语解释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虞常果引张胜(牵扯)一篇之中三致志焉(表达)非铦于钩戟长铩也(锋利) B.平伐其功(攻打)治乱之条贯(条理)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吝惜) C.私侯胜曰(拜访)而蒙世俗之温蠖乎(尘垢)抑本其成败之迹(抑制) D.羝乳,乃得归(乳汁)秦无亡矢遗镞之费(箭头)非抗于九国之师也(匹敌,相当)【分析】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意义和用法。文言实词意义,推断词义的基本原则就是要把词放到句中去理解,根据上下已知条件加以仔细研释。“词不离句,句不离篇”是古已有之的阅读准则,对于一眼不能识别的文言实词,我们就必须结合具体语境,瞻前顾后,披文入理,推断出其意义。【解答】A.正确。B.伐:夸耀。译文:屈原夸耀自己的功劳。C.抑:还是。译文:还是认真推究他成功失败的原因。D.乳:名词活用动词,生育、生子。译文:说等到公羊生了小羊才得归汉。故选:A。10.(3分)下列各句中书写全都正确的有几项()(1)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鲛舞(2)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3)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抱怨(4)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5)楼船夜雪瓜洲度,铁马秋风大散关(6)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A.1 B.2 C.3 D.4【分析】本题考查正确识记汉字字形的能力,平时要多加积累,学会识别形似字、音近字,根据字形、意义来准确记忆和辨析,坚持向字典学习汉字,要养成勤查字典的好习惯。【解答】(1)“鲛”应写作“蛟”。(2)正确。(3)“抱”应写作“报”。(4)正确。(5)正确。(6)正确。故选:D。11.(3分)下列有关文学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李贺,字长吉,后人誉之为“诗鬼”。其诗作想象极为丰富,引用神话传说,托古寓今。他与杜牧并称“小李杜”。 B.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他领导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他曾主修《新唐书》,并独撰《新五代史》。 C.边塞诗主要写边塞战争、异域风光以及战争带来的离别、思乡、闺怨等内容。岑参、高适、王维是边塞诗的代表诗人。 D.前四史包括司马迁的《史记》、班固的《汉书》、范晔的《后汉书》、陈寿的《三国志》,这四部史书均为纪传体通史。【分析】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重要文学常识识记能力,高考能力层级为A。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回顾所读文章的相关情节,根据问题作答即可。【解答】A.并称“小李杜”的是李商隐和杜牧。B.正确。C.王维是山水田园诗的代表人物。D.《史记》是纪传体通史,其余是断代史。故选:B。(二)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18分)12.(18分)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娣探谨奉二兄文几:前夕新霁,月色如洗,因惜清景难逢,讵忍就卧,时漏已三转,犹徘徊于桐槛之下,未防为风露所欺,致获采薪之患。昨蒙亲劳抚嘱,复又数遣侍儿问切,兼以鲜荔并真卿墨迹见赐,何痌瘝惠爱之深哉!今因伏几凭床处默之时,因思及历来古人中处名攻利敌之场,犹置一些山滴水之区,远招近揖,投辖攀辕,务结二三同志盘桓于其中,或竖词坛,或开吟社,虽一时之偶兴,遂成千古之佳谈。娣虽不才,窃同叨栖处于泉石之间,而兼慕薛林之技。风庭月榭,惜未宴集诗人;帘杏溪桃,或可醉飞吟盏。孰谓莲社之雄才,独许须眉;直以东山之雅会,让余脂粉。若蒙棹雪而来,娣则扫花以待。此谨奉。(1)这封信是谁写的AA.探春B.惜春C.湘云D.妙玉(2)下列哪个事件和这封信有直接关系AA.结海棠诗社B.宝玉挨打C.醉卧芍药裀D.元妃省亲(3)“帘杏溪桃”中“帘杏”指大观园题匾时的“杏帘在望”。被题写“杏帘在望”之地即后来的“稻香村”。请问下列人物谁住在稻香村BA.凤姐B.李纨C.惜春D.宝钗(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CA.兼以鲜荔并真卿墨迹见赐信而见疑,忠而被谤B.直以东山之雅会,让余脂粉如惠语以让单于C.今因伏几凭床处默之时欲因此时降武D.何痌瘝惠爱之深哉享国之日浅(5)从特殊句式角度,下列各句句式与“为风露所欺”一致的一项是CA.方其系燕父子以组B.子卿不欲降,何以过陵C.而智勇多困于所溺D.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6)从词类活用角度,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与“若蒙棹雪而来”中“棹”相同的一项是CA.天下云集响应B.单于壮其节C.函梁君臣之首D.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分析】(1)本题考查选文内容大体含义的理解能力。理解书信格式及其称谓含义,大体理解选文涉及的人物及其关系,从而做出正确的选择。(2)本题考查学生对整本书阅读作品《红楼梦》情节的理解能力,需要熟悉所选章节内容,方能解答本题。(3)本题考查学生对整本书阅读作品《红楼梦》中人物的理解能力,需要熟悉作品中人物及其称号,方能解答本题。(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实词、虚词的含义和用法的辨识能力,答题时要能够结合语境和文言语法知识分析解读词句含义和用法。(5)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特殊句式的辨识能力,答题时要大体理解句意基础上结合文言特殊句式的特点,判断句式类型。(6)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类活用的辨识能力,答题时要熟悉文言词类活用的类型特征,结合句意翻译,准确判断活用类型。【解答】(1)“娣探谨奉二兄文几”这是一份请柬,称呼可以确定人物关系,这句意思是“妹探春恭敬地进献于二哥(宝玉)书案前”。故选:A。(2)选文出自《红楼梦》第三十七回《秋爽斋偶结海棠社蘅芜院夜拟菊花题》,这封信是探春邀请宝玉参加文社的请柬。后面的情节就是众人结社咏海棠的情节了。故选:A。(3)《红楼梦》中李纨住在大观园的“稻香村”,结诗社时李纨给自己取的别号(雅号)就是“稻香老农”。故选:B。(4)A.见,译为“我”。句意是,再加上你把鲜荔枝和颜真卿的字画送给我。见,表被动,译为“被”。句意:诚信忠诚却被怀疑诽谤。B.让,译为“许,准许”。句意,难道东晋谢安东山结社的雅事,不准许我们女孩子们(效仿)吗?让,译为“责问”。句意:依照常惠的话去责问单于。C.因,译为“趁机”。句意,今天趁着伏在书案倚在床边静默的机会。因,译为“趁机”。句意:打算趁机劝降苏武。D.之,结构助词,用于中心词和后置状语之间,不译。句意:多么深切地关爱我的疾痛病患啊!之,助词,用于定语和中心词之间,译为“的”。句意:享有国家的时间比较短。故选:C。(5)例句“为风露所欺”是被动句,句意,被风露侵犯,指犯了风寒。A.“方其系燕父子以组”是状语后置句,句意,当他用绳索绑缚燕国君主父子。B.“子卿不欲降,何以过陵”中“何以”是固定结构,句意,苏先生您不想降服匈奴,哪里能超过我李陵。C.“而智勇多困于所溺”被动句,句意,智慧勇气都被所宠溺的人或事物所困扰。D.“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定语后置句,句意,谁能让自己清白的身躯,蒙受外物的污染呢。故选:C。(6)例句“若蒙棹雪而来”中“棹”是名词“船桨”活用作动词“划船”,这里译为“乘着,冒着”。句意,如果蒙你乘兴而来。A.“天下云集响应”中“云”是名词作状语,译为“像云一样”。句意,天下人像云一样聚集像回声一样响应。B.“单于壮其节”中“壮”是形容词意动用法,译为“认为……雄壮,夸赞”。句意,单于夸赞他的节操。C.“函梁君臣之首”中“函”是名词作动词,译为“用匣子装”。句意,用匣子装上梁国君臣的首级。D.“席卷天下,包举宇内”中“席”是名词作状语,译为“像席子一样”。句意,像席子、包袱一样囊括天下。故选:C。答案:(1)A(2)A(3)B(4)C(5)C(6)C(三)13.(9分)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列小题。渡河北王褒①秋风吹木叶,还似洞庭波。常山临代郡,亭障②绕黄河。心悲异方乐③,肠断陇头歌④。薄暮临征马,失道北山阿⑤。【注释】①王褒出生于南朝世家大族,梁战败后被押送至长安。从此羁留北方至死。这首诗是他北渡黄河时所作。②亭障:指北朝筑构的防御工事。③异方乐:异域音乐。④陇头歌:北朝乐府曲名,内容多写征人的艰辛。⑤失道:迷路。山阿:山的拐弯处。(1)以下古代诗歌选集中,有可能收录本诗的一项是AA.《古诗源》B.《历代长短句》C.《近体诗选》D.《汉乐府》(2)以下对本诗解读不正确的一项是CA.诗的首二句描写秋风吹起,木叶纷落于黄河波上,即刻联想到有似昔日的南国风景,流露出思乡之情。B.次二句一转至描写北方黄河之景:“常山”“代郡”历来是边防要地,因此王褒沿途北渡,所见亭障相属,一派森严戒备的紧张景象,反映出战事繁频,兵连祸结的现实状况。C.五、六两句直抒胸臆,进一步写出王褒“心悲”“肠断”的内在感受:萧条秋野上,满目荒凉,忽地传来了阵阵吟歌,呜咽入耳,陡地牵动起诗人家国沦亡的万千思绪。D.最后二句以薄暮失道来描写诗人迷茫怅惘、后悔莫及,但依然想要为国征战的豪情壮志。全诗层层深入,情真意切。(3)以下对本诗风格评价贴切的一项是DA.慷慨悲凉B.恬淡悠远C.明丽清新D.雄浑壮阔【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和掌握诗歌体裁知识的能力。解答时,要了解诗歌不同体裁的特点。(2)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的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诗歌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诗歌的内容、情感、主题、意象、意境等进行分析概括。(3)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语言风格的能力。解答时,要结合诗歌内容明确本诗的语言风格,再结合选项比对判断。【解答】(1)本诗共8句,每句5个字,但不是五言律诗,因为该诗的写作时间是南北朝,而近体诗指的是隋唐以后的律诗和绝句,不是汉乐府诗,也不是词,因此本诗属于五言古诗,可以收录在《古诗源》中。故选A。(2)C.“五、六两句直抒胸臆”错,第五、六两句写沿途所闻,王褒此际风尘仆仆于萧条秋野上,满目荒凉,又值暮色四起,忽地传来了阵阵吟歌,呜咽入耳,不能不使之悲从中来,陡地牵动起家国沦亡的万千思绪,平生遭际尽翻上心头,直觉天地茫茫竟无从归属,念之“肠断”。故选C。(3)诗的首二句写眼前秋景仿佛洞庭之畔,流露出思乡之情;次二句一转至现实的北方黄河之景;五、六两句进一步写“心悲”“肠断”的内在感受;最后二句以薄暮失道来描写诗人迷茫怅惘、恍惚痛苦的情形。全诗层层深入,写情真切,笼罩着慷慨悲凉的气氛,颇具苍劲、雄健的风格。故选D。答案:(1)A(2)C(3)D译文:看到秋风吹起,木叶飘落,便想到《楚辞》中的洞庭湖水。到了关山代郡一带,黄河沿岸修筑着很多堡垒。异域的音乐让人心中悲凉,陇头的歌曲令人愁断肠。傍晚的时候,面对着远行的马,迷失在山的拐处。赏析:诗的首二句写眼前秋景仿佛洞庭之畔,流露出思乡之情;次二句一转至现实的北方黄河之景;五、六两句进一步写“心悲”“肠断”的内在感受;最后二句以薄暮失道来描写诗人迷茫怅惘、恍惚痛苦的情形。全诗层层深入,写情真切,笼罩着慷慨悲凉的气氛,颇具苍劲、雄健的风格。“秋风吹木叶,还似洞庭波”二句,清沈德潜《古诗源》认为“起调甚高”,议论是不错的。因为它从眼前所见的秋风吹起,木叶纷落于黄河波上,即刻联想到有似昔日的南国风景,就径直领出旧土之思的发端,并且暗用屈子《楚辞•九歌•湘夫人》“嫋嫋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的意境,平添出一层烟雾般轻蒙柔曼的忧郁情味来,使之拥载了更丰厚的涵纳,以供人体味怀想。当然,这种辽远地域空间和漫长古今时间的类比,除了承传的历史文化背景影响外,主要的还在于主体自身现实人生经历与情感趋向的规范,所以才能够将原本隔断的二端重行汇铸为一个统一的有机审美整体,就寻常的客观物象间注入强烈主观选择意识。后面六句即顺势直下,由空间场景描写导出时间推移的概念,层层依次展开。“常山”“代郡”历来是边防要地,因此王褒沿途北渡,所见亭障相属,一派森严戒备的紧张景象,确也反映出那战事繁频,兵连祸结的现实状况。接着的第五、六两句写沿途所闻,以“异方乐”共“陇头歌”对举,一为曲调,一为歌辞。“陇头歌”的名目,多是用于表现戍卒征夫离愁别恨的内容,格调悲慨苍凉。王褒此际风尘仆仆于萧条秋野上,满目荒凉,又值暮色四起,忽地传来了阵阵吟歌,呜咽入耳,不能不使之悲从中来,陡地牵动起家国沦亡的万千思绪,平生遭际尽翻上心头,直觉天地茫茫竟无从归属,念之“肠断”。这里的“异方乐”一语,含意颇深,原因其系胡人所造,非汉地土风雅乐,故云。但另一层的意思,却是谓魏、周之类的北朝政权,都是异族入主中原,自不同于我炎汉正朔。这样,自然而然地归结到尾句上来:“薄暮驱征马,失道北山阿”,此处袭用了《战国策•魏策》旧典,魏王欲攻赵,季梁劝说道:“今者臣来,见人于太行,乃北面而持其驾,告臣曰:‘我欲之楚。’臣曰:‘之楚将奚为北面?’曰:‘吾马良。’臣曰:‘虽良,此非楚之道也。’曰:‘吾用多。’臣曰:‘虽多,此非楚之路也。’曰:‘吾善御。’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指出魏王以攻赵求成霸业,则“犹至楚而北行也”。并融入魏阮籍《咏怀诗》之五:“北临太行道,失路将如何”的句意,叹息自己的人生失路。当初忍辱借生,以至易节仕异族,现在蹉跎岁晚,生年无多,则悔又何及,也只有留下无穷的伤悲苦痛罢了。至此,方将开首的寓意点明,回旋应呼,不滞不懈。这首诗不事雕饰,造语清浅而寄兴遥深,尤其善于融化典故以写自我心意,更耐人寻味,增加了它的感染力。二、作文(40分)14.(40分)展开厚重的历史长卷,形形色色的人物纷至沓来。读他们的故事,我们会产生不同的情感,也会对人物作出评价。请从下列课文涉及的主要人物中任选一位,谈谈你对他的认识和评价,以及从他身上汲取的精神力量或获得的经验教训。选择范围:屈原苏武陆游史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