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考试考研历史学专业基础(313)试卷与参考答案(2025年)_第1页
研究生考试考研历史学专业基础(313)试卷与参考答案(2025年)_第2页
研究生考试考研历史学专业基础(313)试卷与参考答案(2025年)_第3页
研究生考试考研历史学专业基础(313)试卷与参考答案(2025年)_第4页
研究生考试考研历史学专业基础(313)试卷与参考答案(2025年)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年研究生考试考研历史学专业基础(313)自测试一、选择题(本大题有20小题,每小题4分,共80分)A.希罗多德B.修昔底德C.色诺芬D.亚里士多德解析:希罗多德(Herodotus)是古希腊的历史学家,因其作品《历史》而被誉为A.商汤灭夏B.周武王伐纣C.秦始皇统一六国D.汉武帝推行郡县制3、以下哪位学者提出了“历史周期率”的概念?A.吕振中B.范文澜C.郭沫若D.毛泽东A.《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B.它由司马迁撰写完成C.全书共一百三十篇,分为本纪、表、书、世家、列传解析:选项D是不正确的。《史记》虽然包括了部5、以下哪个朝代不属于中国历史上的“五代十国”时期?D.南唐解析:选项C北宋不属于“五代十国”时期。“五代十国”是指唐朝灭亡后至宋朝建立前这段分裂割据时期的统称,具体包括北方的五个短命王朝(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和南方与山西的十个割据政权。北宋则是在结束五代十国的混乱局面后建B.王夫之C.顾炎武D.康有为解析:选项D康有为不是明末清初的思想家。黄宗羲、王夫之、顾炎武都是活跃A.夏、商、周为上古时期B.秦、汉为上古时期C.魏晋南北朝为中古时期D.宋、元、明、清为近古时期解析:中国古代史通常分为上古、中古和近古三个时期。夏、商、周属于上古时期,这一时期是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和形成阶段。秦、汉属于中古时期,魏晋南北朝也属于中古时期,宋、元、明、清属于近古时期。8、以下哪位学者被誉为“中国史学之父”?A.孔子B.孔子弟子子思D.刘知几解析:司马迁是西汉时期著名的历史学家,他所著的《史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对后世历史学产生了深远影响。因此,司马迁被誉为“中国史学之父”。9、以下关于《资治通鉴》的说法,错误的是:A.《资治通鉴》是北宋司马光编纂的一部纪传体通史B.《资治通鉴》记载了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到五代末年(959年)的历史C.《资治通鉴》共分为纪、传、表、志四部分D.《资治通鉴》采用了纪传体和编年体的结合方式解析:《资治通鉴》是北宋司马光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而不是纪传体通史。它记载了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到五代末年(959年)的历史,共分为纪、传、表、志四部分。同时,《资治通鉴》采用了纪传体和编年体的结合方式。10、在唐代,哪位皇帝在位期间发生了“安史之乱”?A.唐太宗李世民B.唐高宗李治C.武则天D.唐玄宗李隆基答案:D.唐玄宗李隆基解析:“安史之乱”是中国历史上一次重要的叛乱事件,发生在公元755年至763导致了唐朝由盛转衰。唐玄宗李隆基在位期间(712-756),唐朝达到了其政治经济文化11、下列哪个条约标志着中国第一次全面开放沿海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D.《马关条约》A.民族主义B.民权主义C.民生主义D.民主主义解析:孙中山提出的政治理念称为“三民主义”,分别是追求国家独立)、民权主义(建立共和政体,实现民主政治)和民生主义(平均地权,A.陈寅恪C.梁启超解析:梁启超被公认为中国现代史学之父,他提倡“史界革A.商朝末年至西周B.西周晚期至东周C.东周春秋时期至战国D.战国至秦朝A.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B.秦始皇统一六国C.西周分封制的确立D.汉朝的建立A.科举完全取代了九品中正制,成为唯一的选官途径。B.科举主要考察考生对儒家经典的熟悉程度,而不涉及诗词创作。C.进士科在唐代受到高度重视,成为仕途的重要起点。D.唐代的科举考试每年举行一次,所有人均有资格参加。解析:选项A不正确,因为尽管科举制度在唐代得到极大发展,案是C,进士科在唐代确实受到了高度的重视,许多官员都是从这一科出身。A.程颢B.朱熹C.张载D.王安石熙宁变法),而非理学,因此选项D为正确答案。A.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国内的传统手工业。B.阻碍了中国与世界其他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C.加速了资本主义萌芽在中国的发展。D.导致中国逐渐落后于西方国家。19、以下哪位历史学家被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A.司马迁解析:司马迁的《史记》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对后世历史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20、以下哪一项不属于中国古代“四大发明”?B.印刷术解析:中国古代“四大发明”指的是指南针、印刷术、火药和造纸术。钢笔是现代发明,不属于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二、史料分析题(本大题有2小题,每小题30分,共60分)第一题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材料一:《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始皇在统一六国后,为了巩固中央集权,实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其中一项是“车同轨,书同文”,即规定全国车辆两轮间的距离必须相同,文字也必须统一为小篆。此外,他还修建了长城,以防御北方游牧民族的入侵。材料二:据《汉书·食货志》载,西汉初年,由于长期战争的影响,经济凋敝,人民生活困苦。高祖刘邦采取轻徭薄赋、与民休息的政策,恢复和发展生产。文景时期,继续推行黄老之术,减轻百姓负担,使得社会经济逐渐恢复并发展起来,这一时期被称为“文景之治”。1.根据材料一,简要说明秦始皇所实施的这些政策对当时及后世产生了哪些影响?2.结合材料二,分析西汉初期统治者采取的政策与秦始皇的政策有何不同,这种差异反映了什么历史背景和社会需求?(8分)3.综合上述两则材料,谈谈你对中国古代早期国家治理中“治乱循环”的理解。(6●秦始皇实施的“车同轨,书同文”等政策,在当时有效地加强了中央集权,促进了全国各地的文化交流和经济发展,对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初步形成起到了关键●对于后世而言,这些政策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的基本制度框架,特别是文字的统一为中国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同时也为后世各朝代的政治体制建设提供了范例。该部分考察学生对秦始皇改革措施的理解及其深远意义的认识。要求考生能够从短期和长期两个角度分析这些政策的影响,体现出对中国古代政治、文化发展的宏观把握。●西汉初期的统治者与秦始皇相比,更加注重民生,采取了宽松的经济政策,如轻 徭薄赋、与民休息等,这与秦始皇强调严刑峻法、强化中央控制形成了鲜明对比。●这种差异反映了不同的历史背景和社会需求。秦朝刚刚完成统一,需要通过强有力的手段来维护政权稳定;而西汉初年,面对的是历经战乱后的经济衰退和社会动荡,因此更需要休养生息,以恢复和发展生产力。解析:此题旨在让学生对比不同时期的治国理念,了解特定历史条件下的政策选择。通过对秦汉两朝政策的比较,加深对古代中国政治思想演变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3.答案:●“治乱循环”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个重要的现象,指的是在一个较长的时间段内,国家或地区会出现由盛转衰、再由衰转盛的过程。秦朝建立之初,虽然实现了大一统,但由于过度集权和苛政,最终导致农民起义爆发,王朝迅速覆灭。西汉初期吸取了秦亡教训,调整政策,重视民生,从而迎来了社会稳定和经济繁荣的“文景之治”。这表明,有效的治理应当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既要保持国家的稳定和发展,也要关注民众的生活状况。解析:本题要求考生综合考虑前两问的内容,从更广阔的视角探讨中国古代早期国家治理中的“治乱循环”。目的是引导学生思考历史规律,理解治国理政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在变化的社会环境中寻求最佳的治理之道。同时,也鼓励学生对历史事件进行反思,从中汲取智慧,为现代社会的发展提供借鉴。史料分析题:阅读以下史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史料一:“西汉初年,由于连年战争,社会经济凋敝,百姓流离失所。汉高祖刘邦采取‘休养生息’的政策,减轻赋税,减轻刑罚,让百姓恢复生产,国家逐渐恢复秩序。”“唐代,科举制度逐渐完善,选拔了大量人才,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弊端,如士人追求功名利禄,忽视品德修养,导致社会风气败坏。”1.分析史料一中“休养生息”政策的背景和影响。2.结合史料二,讨论科举制度在唐代的作用和弊端。1.背景:史料一中提到的“休养生息”政策背景是西汉初年连年战争,社会经济凋敝,百姓流离失所。影响:这一政策使百姓得以恢复生产,国家逐渐恢复秩序,为汉初的繁荣奠定了基础。2.作用:史料二中提到,科举制度在唐代选拔了大量人才,促进了社会流动性,提高了官员素质,有利于国家的治理。弊端:同时,士人追求功名利禄,忽视品德修养,导致社会风气败坏,对政治和社会稳定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本题考查对史料信息的解读能力以及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和社会变迁的理解。通过分析史料一,可以了解到“休养生息”政策的实施背景和其积极影响。史料二则通过对比科举制度的作用和弊端,展现了这一制度在唐代的具体表现。解答此类题目,需要考生具备扎实的史料解读能力,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论述毛泽东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主要内容,并分析其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胜利的意义。毛泽东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主要内容包括: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任务: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建立新民主主义社会。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无产阶级是革命的领导力量,农民是革命的主力军,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是革命的同盟军。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权:无产阶级必须掌握革命的领导权,实现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5.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纲领:实现土地改革,发展民族资本主义,建立新民主主义共和国。毛泽东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意义:1.指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正确的方向,指导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取得了胜利。2.促进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为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3.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为马克思列宁主义宝库增添了新的内容。毛泽东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它明确第二题:近现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历程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阶段:1.明清之际的思想启蒙:明清之际,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出现了一2.民族危机下的维新变法:19世纪末,面对列强的侵略和民族危机,康有为、梁3.新文化运动:20世纪初,新文化运动兴起,陈独秀、鲁迅等一批先进知识分子4.五四运动后的思想多元化: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各种思想流派纷5.新中国成立后的思想解放: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实行了一系列思想解放的政策,如“双百方针”、邓小平理论等,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对中国社会发展的深远影响:1.推动了政治变革:思想解放运动促进了政治体制的改革,为中国的民主政治发展奠定了基础。2.促进了经济改革:思想解放推动了中国经济体制的改革,为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创造了条件。3.促进了文化繁荣:思想解放推动了中国文化的繁荣,提高了国民素质,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精神动力。4.促进了国际交流:思想解放使中国与世界接轨,促进了国际交流与合作,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解析:本论述题要求考生结合历史事实,分析近现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历程及其对中国社会发展的深远影响。在回答时,考生应首先梳理出近现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几个主要阶段,然后结合具体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分析这些阶段的特点和影响。最后,总结思想解放对中国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在论述过程中,要注意逻辑清晰,论据充分,观点明确。第三题:论述题:结合历史事实,分析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后期土地制度演变对农民阶层的影响,并探讨这一演变对封建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所产生的作用。答案:一、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后期土地制度演变对农民阶层的影响:1.土地兼并加剧:封建社会后期,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地主阶级的贪婪,土地兼并现象日益严重,导致大量农民失去土地,成为佃农或流民。2.农民生活困苦:土地兼并导致农民失去生产资料,生活水平下降,劳动力剥削加重,农民负担沉重。3.农民反抗意识增强:在土地兼并和剥削加剧的情况下,农民的反抗意识逐渐增强,农民起义频繁发生。二、这一演变对封建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所产生的作用:1.维护封建统治:土地制度演变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封建统治阶级的利益,巩固了封建社会的稳定。2.促进农业生产发展:土地制度的演变使得土地更加集中,有利于农业生产技术的推广和农业生产力的提高。3.推动商品经济发展:土地兼并和农民失去土地,迫使农民进入市场出售劳动力,从而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本题要求考生结合历史事实,分析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后期土地制度演变对农民阶层的影响,并探讨这一演变对封建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所产生的作用。在解答时,考生应首先梳理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后期的土地制度演变过程,包括土地兼并、均田制、租佃制等。然后,结合具体历史事件和人物,分析土地制度演变对农民阶层的影响,如农民失去土地、生活困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