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住宅配建停车场电动汽车充电桩项目技术方案_第1页
新建住宅配建停车场电动汽车充电桩项目技术方案_第2页
新建住宅配建停车场电动汽车充电桩项目技术方案_第3页
新建住宅配建停车场电动汽车充电桩项目技术方案_第4页
新建住宅配建停车场电动汽车充电桩项目技术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建住宅配建停车场电动汽车充电桩项目技术方案目录TOC\o"1-4"\h\z\u一、项目概况 7(一)、项目背景 (二)、基本信息 二、设计依据 三、配置方案 (一)、现状分析 (二)、配置清单 (三)、一次系统图 (四)、系统参数 (五)、设备外观及尺寸 (六)、场站规划 (七)、服务能力 四、云平台建设 (一)、充电方式 (二)、充电监控 五、工程方案 (一)、电力接入 (二)、消防方案 (三)、防雷方案 六、系统优势 (一)、无桩充电 (二)、无电插头 (三)、模块结构 (四)、群管群控 (五)、智能充电

项目背景本项目为华建雅筑充电项目,为满足新能源电动汽车发展带来的充电需求,现对其停车场进行改造。计划在停车场规划16个充电车位,安装特来电电动汽车群智能充电设备,为停车场停放的电动汽车提供充电服务。基本信息运行地址:市扬子江路与兴扬路交汇处车位数量:规划建设16个充电车位车位性质:公共免费站车辆情况:目前暂无,新能源车展望数量为30辆电力情况:用户提供低压电源接入,电源取自用户配电室。GB17467-2010《高压/低压预装式变电站》GB50169-92《电气装置接地规范》NB/T33001-2010《电动汽车非车载传导式充电机技术条件》GB4208-2008《外壳防护等级的分类》GB/T14549-93《电能质量》—公用电网谐波GB/T18487.1-2015《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系统》第1部分:通用要求GB/T27930-2015《电动汽车非车载传导式充电机与电池管理系统之间的通信协议》GB/T20234.1-2015《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用连接装置》第1部分:通用要求GB/T20234.2-2015《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用连接装置》第2部分:交流充电接口GB50026-2007《工程测量规范》GB50217《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GB50054《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150-2006《电气设备交接试验标准》GB50016-200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现状分析本项目为华建雅筑充电项目,拟在其停车场规划建设特来电汽车群智能充电系统。该场站充电设施主要为内部人员及外来办事人员提供汽车充电服务,车辆停放时间不固定,拟采用交流充电设备为主,配置少量直流的布置方案,以满足用户的不同充电需求。本项目计划配置1台总控箱,共带有4路直流充电终端和12路交流充电终端,根据现有资料分析,直流充电终端采用壁挂式,交流充电终端采用壁挂式。总控箱采用用户配电室低压0.4kV接入,需用户提供1个不小于250A的塑壳开关作为设备供电开关,用户低压配电室剩余负荷容量需能满足充电设备的容量需求。配置清单产品名称单位数量备注总控箱台160kW(1拖4群充)+12×7kW交流充电终端套12壁挂式直流充电终端套4壁挂式一次系统图系统参数使用环境环境温度:(-20℃~40℃);存放和运输环境温度-20~50℃相对湿度:日相对湿度平均值(≤95%)月相对湿度平均值(≤90%)海拔:1000米以下振动:0.6g。防护等级模块化总控箱满足GB4208-2008中所规定的IP54防护等级充电终端满足GB4208-2008中所规定的IP55防护等级准确度等级计量0.2级通讯接口电信3G无线通信机械性能能承受GB6587.4-1986中相关要求中第二组的冲击试验。可靠性和寿命充电接口正常插拔次数不少于10000次。设备外观及尺寸1.总控箱总控箱:长0.9米,宽0.4米,高1.65米;2.充电终端壁挂式交流充电终端长0.38米,宽0.44米,厚0.135米;壁挂式直流充电终端长0.32米,宽0.45米,厚0.28米;场站规划服务能力本项目配置1台总控箱,共带有16套充电设备,其中4路直流充电终端12路交流慢充,设备全部投入运行,可以满足16辆电动汽车同时充电。用户可以通过手机APP“特来电”扫描终端上二维码开启充电,也可以通过手机APP操作面板结束充电,整个充电过程都可以在手机上查看,安全可靠。充电方式充电扫码:通过特来电APP,扫描充电终端上的二维码,可以开启充电业务。可以通过APP直接进行线上结算。充电监控充电站监控实时查看所有运营电站信息,监控当前终端工作状态,充电历史记录等,并且跟踪各电站、各终端的历史数据进行数据分析。交流充电监控可以实现车辆的电压、电流、充电电量的实时监控。直流充电监控除了可以实现车辆的电压、电流、充电电量的实时监控外,还可以通过车上的BMS获取一些车辆的电池信息。电力接入本工程采用0.4kV低压电源接入,低压电源引自用户配电室,T接点为用户提供的1路开关出线。低压电源接入点至汽车充电设备间的电缆连接施工由我公司负责,我公司将依据现场实际情况确定合理施工方案,并保证工程施工符合相关电力技术规范和工艺要求。消防方案根据GB50966-2014《电动汽车充电站设计规范》要求,对于充电站的火灾危险等级的定义应符合以下要求:不考虑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进入时,充电站应按轻危险等级配置灭火器;考虑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进入时,充电站应按严重危险等级配置灭火器;根据GB50140《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汽车充电站属于E类火灾场所,其最大保护距离和单具灭火器最低配置基准不应低于A类火灾的规定,具体要求如下:灭火器最大保护距离危险等级手提式灭火器推车式灭火器严重危险级1530中危险级2040轻危险级2550单具灭火器最低配置基准危险等级单具灭火器最小配置灭火级别单位灭火级别最大保护面积(m²/A)严重危险级3A50中危险级2A75轻危险级1A100根据以上要求,本场站共配置灭火器2具。防雷方案充电站的防雷接地、防静电接地、电气设备工作接地以及保护接地应共用接地装置,且接地电阻不得大于4Ω。充电站内的建(构)筑物应根据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2010中的防雷等级做好防直击雷的措施。建筑物防直击雷措施应采用在建筑物上装设接闪器、接闪带或接闪杆。接闪器、接闪带的敷设应按照规定沿屋角、屋脊、屋檐和檐角等易受雷击的部位敷设,并根据防雷等级在整个屋顶组成一定规格的的避雷网,避雷网应和建筑物顶部其他金属物体连接成为一个整体。不同防雷等级的避雷网如下所示。避雷网格最大间距要求防雷等级避雷网格大小第一类防雷5m*5m或6m*4m第二类防雷10m*10m或12m*8m第三类防雷20m*20m或24m*16m当在充电站建(构)物周边的无钢筋的闭合条形混凝土基础内敷设人工基础接地极时不得采用铝导体作为接地体,接地体的规格尺寸如下表所示建筑物环形人工基础接地体的最小规格尺寸防雷等级闭合条形基础的周长(m)扁钢(mm)圆钢,根数*直径(mm)第二类防雷≥604*252*¢1040~604*504*¢10或3*¢12<40钢材表面积总和≥4.24m2第三类防雷≥60______1*¢1040~604*202*¢8<40钢材表面积总和≥1.89m2备注:1当长度相同、截面积相同时选用扁钢;2采用多根圆钢时,其敷设的净距离不小于直径的2倍;3利用闭合条形基础内的钢筋做接地体时可按照本表校验,除主筋外,可计入箍筋的表面积。接地体与电气设备连接的接地线采用镀锌螺栓连接,接地体与接地体的连接采用搭接焊接,搭接长度应满足下表的要求且应保证牢固无虚焊。接地体搭接焊接长度要求搭接形式搭接长度扁钢与扁钢扁钢宽度的2倍圆钢与圆钢圆钢直径的6倍圆钢与扁钢圆钢直径的6倍充电站内每个电气装置的接地应使用单独的接地线与接地汇流排或接地干线连接,不得在同一个接地线中串接两个及以上的电气装置。无桩充电区别于传统的充电设备,无桩充电取消了“桩”,将人机交互和充电控制部分分别移到云端和充电箱变中,就地车充连接端仅有一个“抗碾压、防浸水、不占空间”的充电终端。无桩充电把人机交互功能移到云平台,通过云平台和手机端APP来实现,大大减少了用户和户外公共设施接触的环节,使用更加个性化,人性化;无桩充电把控制部分全部集中起来,一、可以实现功率模块共享,通讯模块共享,减少设备投资;二、保证控制模块免遭外界破坏,更加安全;三、大大减小了充电终端的体积。无电插头无电插头是指在工作状态,充电终端防护等级达到IP54;当充电枪离开受电插座时,不同于传统充电桩只切断主供电回路,而是将主回路电源和辅助电源同时切断,彻底杜绝了安全隐患。传统的充电桩上永远带有高电压(220V或380V),当发生碰撞、破损、老化时有较大的安全隐患,宜发生触电事故。无电插头设计,只要拔下充电枪,就地充电装置没有任何电源(包括12V通讯电源);插入充电枪、认证信息后通电,彻底杜绝了安全隐患,而且无电终端在水中浸泡后也可正常使用。模块结构模块结构是指汽车群智能充电系统的设备按照模块化设计,标准化生产,批量化预投,灵活搭配,满足不同场站的充电需求。模块的产品结构,设备全部工厂化预制式生产,现场只需制作设备基础,小站建站周期一个周,大站建站周期一个月。充电技术迭代升级速度快,模块化的结构可以很方便的实现技术升级和扩展,充分适应充电技术的发展速度。群管群控汽车群是指在一个固定区域(小区或停车场)内至少有10台以上需要充电的车群组。汽车群充电是指对10台以上的汽车群进行同期充电。群管群控是指在汽车群充电时,颠覆了传统的充电桩模式,通过电气技术层、智能充电层、云平台层三层结构,对汽车群统一调度统一管理,实现汽车群的有序充电、低谷充电、安全充电。群充电系统,将原先无序分散在家用配电或商业用电网络中的充电桩,集中到一起,统一供电,统一管控,通过负荷管理,保证了充电网络的安全,同时和原有供电网络物理分离,也保证了既有配电网络的安全,提高了供电可靠性。首先,通过负荷管控技术,在一定时间段内保证充电需求的情况下,将原先“无序并行”改为“有序限行”的充电方式,减少了充电网络的基础设施投资,同时也降低了电网及电厂的容量投资。其次,通过群充和轮充等充电技术,可以实现多路充电共享模块,提供了充电模块的利用率,减少了充电设备投资。一次性电力接入,一次性物业协调,一次性手续办理,一次性施工,所有重复工作都集中处理,避免了一桩一接入带来的大量重复工作,大大提高了充电设施的建设效率。智能充电通过集中充电方式,可以将太阳能、风能、电池储能等技术结合,通过充电网络和车载电池形成一个智能微网系统,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