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育心理学的课程与作业指导书TOC\o"1-2"\h\u30605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 3166961.1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 3200541.2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程 3267671.3教育心理学的应用领域 35469第二章学习理论 471592.1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489072.2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4146802.3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517346第三章认知发展 532633.1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5168433.2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理论 6226763.3认知发展的影响因素 6159第四章情绪与动机 6227154.1情绪的心理学研究 6244184.1.1情绪的定义与分类 6244274.1.2情绪的理论 783284.1.3情绪的测量方法 7250834.2动机的心理学研究 7301964.2.1动机的定义与分类 7156184.2.2动机的理论 7315154.2.3动机的测量方法 7293004.3情绪与动机的关系 7299984.3.1情绪对动机的影响 7311384.3.2动机对情绪的影响 8126914.3.3情绪与动机的相互作用 814408第五章人格发展 8238685.1人格理论概述 8135905.1.1精神分析理论 8173065.1.2行为主义理论 8223445.1.3人本主义理论 867165.1.4特质理论 8256845.1.5认知理论 9262075.2人格发展的影响因素 9132395.2.1生物因素 9132995.2.2家庭因素 947045.2.3学校因素 9209695.2.4社会因素 9231215.3人格发展与教育 996635.3.1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 9103505.3.2培养学生的社会性 9308915.3.3培养学生的情感素质 9106365.3.4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 10293895.3.5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 10327第六章知识的获取与保持 10238966.1知识的获取过程 1082226.1.1感知阶段 10190846.1.2注意阶段 10194376.1.3认知阶段 10314806.2知识的保持与遗忘 10298876.2.1保持策略 10208346.2.2遗忘原因 103866.2.3遗忘曲线 11295006.3知识的组织与提取 11233446.3.1知识组织 11249896.3.2知识提取 1129286第七章认知策略与学习技巧 11304787.1认知策略概述 1167807.2学习技巧的应用 12227007.3认知策略与学习技巧的融合 1211936第八章教学心理 1275338.1教学策略 12226548.1.1教学目标设定 13175518.1.2教学内容组织 13198398.1.3教学方法选择 1372888.1.4教学评价 13160358.2教学评价 1314208.2.1评价目标的设定 13226568.2.2评价方法的选用 1363448.2.3评价结果的反馈 13235388.3教师心理素质 13143728.3.1情绪调适能力 14239238.3.2人际沟通能力 14325158.3.3自我反思能力 14266978.3.4创新能力 1431557第九章社会心理学与教育 14276109.1社会心理学基本概念 1470869.2社会影响与教育 14196899.3社会心理学在教育中的应用 1526305第十章教育心理学的实践与应用 1540210.1教育心理学在教育评估中的应用 152592310.2教育心理学在心理咨询与辅导中的应用 16568410.3教育心理学在教育改革与发展中的应用 16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1.1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介于心理学与教育学之间的交叉学科,旨在探讨教育过程中个体心理活动规律及其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教育心理学关注个体在认知、情感和行为方面的心理发展。这涉及到个体在学习、记忆、思维、动机、情绪、个性等方面的心理特点及其变化规律。教育心理学研究教育情境中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这包括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以及教育环境对个体心理发展的影响。教育心理学关注教育过程中个体心理问题的诊断与干预。这涉及到对学习困难、心理障碍等问题的识别、评估和解决方法。1.2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程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以下是教育心理学发展的几个重要阶段:(1)初创阶段(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在这一阶段,心理学家开始关注教育过程中的心理问题。例如,威廉·詹姆斯(WilliamJames)的《教育心理学大纲》被认为是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之作。(2)发展阶段(20世纪初至20世纪50年代):在这一阶段,教育心理学逐渐形成独立学科。心理学家如皮亚杰(Piaget)、维果茨基(Vygotsky)等提出了许多有影响力的理论。(3)整合阶段(20世纪60年代至今):在这一阶段,教育心理学与认知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等领域相互融合,形成了更为完善的理论体系。1.3教育心理学的应用领域教育心理学的应用领域广泛,以下是一些主要的应用方向:(1)课程设计与教学策略:教育心理学为课程设计者提供理论依据,帮助他们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制定合理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2)教师培训与职业发展:教育心理学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提高教育教学效果,促进教师职业发展。(3)学生心理辅导:教育心理学为学生心理辅导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帮助解决学生在学习、生活等方面的心理问题。(4)教育评估与政策制定:教育心理学为教育评估和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促进教育公平和质量的提高。(5)家庭教育:教育心理学为家长提供科学的教育方法,帮助家长更好地指导孩子的成长。(6)特殊教育:教育心理学关注特殊儿童的心理特点,为特殊教育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支持。第二章学习理论2.1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是教育心理学中的一种重要理论,其主要观点认为学习是行为的变化,强调外部刺激与个体行为之间的联系。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主要包括经典条件反射、操作条件反射和观察学习等理论。经典条件反射,由俄国生理学家巴甫洛夫提出,认为学习是通过无条件刺激与条件刺激之间的联系,形成条件反射的过程。例如,婴儿在饥饿时听到铃声,会分泌唾液,经过多次重复,婴儿在听到铃声时,即使不饥饿也会分泌唾液。操作条件反射,由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提出,认为学习是个体通过尝试错误,形成行为与结果之间联系的过程。例如,小白鼠在按压杠杆后获得食物,经过多次尝试,小白鼠学会了按压杠杆以获取食物。观察学习,由班杜拉提出,认为学习是个体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及其结果,从而习得新行为的过程。例如,儿童通过观察父母的行为,学会礼貌、合作等社会行为。2.2认知主义学习理论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关注个体内部的认知过程,认为学习是知识、信息在个体头脑中的加工、处理和转换过程。认知主义学习理论主要包括认知发展理论、信息加工理论和认知结构理论等。认知发展理论,以皮亚杰为代表,强调个体在认知发展过程中,通过与外部环境的互动,形成图式、同化和顺应等心理过程。皮亚杰将认知发展分为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四个阶段。信息加工理论,以加涅为代表,认为学习是一个信息输入、加工、存储和输出的过程。加涅将学习过程分为八个阶段:动机阶段、了解阶段、获得阶段、保持阶段、回忆阶段、概括阶段、操作阶段和反馈阶段。认知结构理论,以布鲁纳为代表,强调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通过构建认知结构,实现对知识的组织和整合。布鲁纳认为,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会形成表象、概念和命题三种认知结构。2.3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学习者在与外部环境互动的过程中,主动构建知识的过程。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主要包括认知建构主义和社会建构主义。认知建构主义,以维果茨基为代表,强调个体在认知发展过程中,通过与他人的互动和协作,实现知识的内化和建构。维果茨基提出了文化历史发展理论,认为个体认知发展是社会文化历史的产物。社会建构主义,以科尔伯格为代表,认为学习者在社会文化环境中,通过与他人交流和合作,实现知识的共享和共建。科尔伯格提出了道德发展理论,认为个体道德发展是社会互动的结果。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中,学习者的主动参与、情境创设、协作学习等要素被高度重视,认为这些因素有助于学习者更好地理解知识,提高学习效果。第三章认知发展3.1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皮亚杰是瑞士著名心理学家,他提出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对教育心理学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该理论认为,儿童认知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感知运动阶段(02岁)的儿童,主要通过感觉和动作来认识世界。这一阶段,儿童尚未形成心理表象,因此无法进行思维活动。前运算阶段(27岁)的儿童,开始形成心理表象,但思维具有直观性、具体性和不可逆性。这一阶段的儿童尚未发展到能够进行更抽象的思维过程。具体运算阶段(711岁)的儿童,思维开始具有可逆性、守恒性和逻辑性。他们能够进行更复杂的运算,但仍然需要依赖于具体的事物。形式运算阶段(11岁以后)的儿童,思维发展到了最高水平,能够进行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这一阶段的儿童可以理解更复杂的概念,进行更高级的认知活动。3.2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理论维果茨基是俄罗斯心理学家,他提出了社会文化理论,强调社会文化因素在认知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维果茨基认为,认知发展是一个动态过程,个体在与他人互动中不断建构自己的认知结构。维果茨基提出了“最近发展区”概念,认为儿童在成人的引导和帮助下,能够完成超出自己当前能力水平的任务。这种引导和帮助称为“中介作用”,它有助于儿童认知能力的发展。3.3认知发展的影响因素认知发展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以下列举了几种主要因素:(1)遗传因素:遗传素质对认知发展具有一定的制约作用,如智力、性格等。(2)环境因素:家庭、学校和社会环境对认知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如教育水平、文化背景等。(3)个体经验:个体在生活和学习过程中的经验积累,对认知发展具有积极作用。(4)认知工具:语言、符号等认知工具,有助于儿童认知能力的发展。(5)情感因素:情感状态对认知发展具有调节作用,如焦虑、抑郁等。(6)社会互动:与他人互动有助于儿童认知能力的发展,如模仿、合作等。认知发展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教育者应关注这些因素,为儿童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促进其认知能力的全面发展。第四章情绪与动机4.1情绪的心理学研究情绪作为心理学研究的重要领域,涉及个体心理活动的多个方面。在本节中,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情绪的心理学研究。4.1.1情绪的定义与分类情绪是指个体在特定情境下,由于生理和心理因素的相互作用,产生的具有特定生理指标、表情和主观体验的心理状态。根据情绪的性质和表现形式,可以将情绪分为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两大类。4.1.2情绪的理论情绪理论主要包括情绪的生理理论、情绪的认知理论和情绪的社会文化理论。生理理论强调情绪产生的生理基础,如詹姆斯兰格理论、坎农巴德理论等;认知理论认为情绪是个体对刺激的评估和解释过程,如沙赫特辛格理论等;社会文化理论关注情绪与文化背景的关系,如霍夫曼的情绪文化理论等。4.1.3情绪的测量方法情绪的测量方法主要包括生理指标测量、表情测量和主观报告。生理指标测量如心率、皮肤电等;表情测量包括面部表情和身体表情;主观报告则是通过问卷、访谈等方式了解个体的情绪体验。4.2动机的心理学研究动机是推动个体行为的力量,涉及个体行为的目的性和积极性。本节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动机的心理学研究。4.2.1动机的定义与分类动机是指个体为实现某种目标而付出努力的内在驱动力。根据动机的来源,可分为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根据动机的性质,可分为生理动机和心理动机。4.2.2动机的理论动机理论包括需求理论、期望理论、自我决定理论等。需求理论如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强调个体需求的层次性;期望理论关注个体对行为结果的预期和评价;自我决定理论强调个体自主性和内在动机的重要性。4.2.3动机的测量方法动机的测量方法包括自我报告、观察法和生理指标测量。自我报告通过问卷、访谈等方式了解个体的动机水平;观察法是通过观察个体行为表现来推断动机;生理指标测量如心率、皮肤电等。4.3情绪与动机的关系情绪与动机在个体心理活动中相互影响,共同作用于个体行为。以下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情绪与动机的关系。4.3.1情绪对动机的影响情绪对动机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情绪对个体目标选择、行为决策和努力程度的影响。积极情绪有助于提高个体对目标的追求和努力程度,消极情绪则可能导致个体对目标的选择和努力程度降低。4.3.2动机对情绪的影响动机对情绪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动机对个体情绪体验和情绪调节的作用。高动机水平有助于个体在面对挑战时保持积极情绪,低动机水平可能导致个体在困境中产生消极情绪。4.3.3情绪与动机的相互作用情绪与动机在个体心理活动中相互影响,形成一种动态平衡。个体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情绪与动机相互作用,共同推动个体行为的发展。在特定情境下,情绪可能成为动机的来源,而在另一些情境下,动机可能成为情绪的调节因素。第五章人格发展5.1人格理论概述人格理论是心理学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旨在解释人格的形成、发展和变化。自20世纪初以来,心理学家们提出了许多不同的人格理论,从不同角度探讨了人格的本质和影响因素。主要的人格理论包括:精神分析理论、行为主义理论、人本主义理论、特质理论和认知理论等。5.1.1精神分析理论精神分析理论由弗洛伊德提出,认为人格的形成和发展主要受到潜意识冲突的影响。该理论强调童年时期的经历对人格发展的重要性,并将人格分为本我、自我和超我三个部分。5.1.2行为主义理论行为主义理论认为人格是个体在特定环境中习得的行为模式的总和。该理论强调环境对人格发展的影响,并通过正强化、负强化和惩罚等机制解释人格的形成和改变。5.1.3人本主义理论人本主义理论关注个体的自我实现和自我认同,强调个体的主观体验和自我选择。该理论认为人格发展是自我实现的过程,个体具有自我实现的内在动力。5.1.4特质理论特质理论认为人格由一系列稳定的特质构成,这些特质在不同情境下表现出一致性。特质理论通过因素分析等方法,将人格特质分为外向性、神经质、开放性、宜人性和责任感等五个主要维度。5.1.5认知理论认知理论关注个体如何加工信息,以及这些信息加工过程如何影响人格的形成和发展。该理论认为认知结构对人格发展具有重要影响。5.2人格发展的影响因素人格发展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生物因素、家庭因素、学校因素和社会因素等。5.2.1生物因素生物因素包括遗传、生理和神经生物学等方面的因素。遗传因素在人格发展中起着基础性作用,生理和神经生物学因素则影响个体的情绪和行为。5.2.2家庭因素家庭因素包括家庭教育、家庭氛围和家庭结构等方面的因素。家庭环境对个体的人格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如父母的教养方式、亲子关系和家庭氛围等。5.2.3学校因素学校因素包括教育理念、教师素质和同伴关系等方面的因素。学校教育对个体的人格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如教育内容、教育方式和校园文化等。5.2.4社会因素社会因素包括社会环境、文化背景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因素。社会环境对个体的人格发展具有深远影响,如社会风气、文化传统和社会制度等。5.3人格发展与教育教育在人格发展中起着关键作用。学校教育应关注以下几个方面,以促进个体的人格发展:5.3.1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自我意识是个体认识自我、评价自我和调控自我的能力。教育者应关注学生的自我意识培养,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自己,树立自信心。5.3.2培养学生的社会性社会性是个体适应社会、与他人建立良好关系的能力。教育者应关注学生的社会性培养,帮助他们学会合作、尊重他人和关心社会。5.3.3培养学生的情感素质情感素质是个体体验情感、调控情感和表达情感的能力。教育者应关注学生的情感素质培养,帮助他们学会理解、接纳和表达情感。5.3.4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道德观念是个体遵循社会规范、尊重他人权益的能力。教育者应关注学生的道德观念培养,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养成良好的人际交往习惯。5.3.5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教育环境对个体的人格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教育者应营造一个安全、和谐、充满关爱的教育环境,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保障。第六章知识的获取与保持6.1知识的获取过程知识获取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重要领域,涉及个体在学习过程中如何接收、理解和内化信息。知识的获取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阶段:6.1.1感知阶段个体在感知阶段,通过感官接收外部信息,对刺激进行初步的编码和识别。感知阶段的关键在于对信息的筛选和分类,以便后续的处理和存储。6.1.2注意阶段注意是知识获取的关键环节。个体在注意阶段对感知到的信息进行筛选,关注与学习目标相关的内容。注意力的分配和维持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6.1.3认知阶段在认知阶段,个体对注意到的信息进行加工、理解和整合。这一过程涉及对信息的编码、存储和提取。认知阶段的任务是对信息进行有效的处理,以便于后续的保持和应用。6.2知识的保持与遗忘知识的保持与遗忘是教育心理学关注的另一个重要问题。个体在学习过程中,如何有效地保持知识,防止遗忘,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6.2.1保持策略保持策略是指个体在知识保持过程中采用的方法和技巧。常见的保持策略包括复述、组织、精细加工等。这些策略有助于提高知识保持的效果。6.2.2遗忘原因遗忘是指个体在学习后对知识信息的丧失。遗忘的原因有很多,如记忆痕迹的消退、干扰、编码不当等。了解遗忘原因有助于教育者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提高学习效果。6.2.3遗忘曲线遗忘曲线是描述知识保持过程中遗忘速度和时间关系的曲线。遗忘曲线表明,知识在保持过程中的遗忘速度是非线性的,遗忘速度最初较快,随后逐渐减缓。教育者可根据遗忘曲线的特点,合理安排教学进度和复习策略。6.3知识的组织与提取知识组织和提取是知识获取与保持的重要环节。良好的知识组织和提取能力有助于个体更好地应用和拓展知识。6.3.1知识组织知识组织是指个体将获取的知识进行分类、整合和构建的过程。知识组织的方法包括概念图、思维导图等。有效的知识组织有助于提高知识的可提取性和应用性。6.3.2知识提取知识提取是指个体在需要时从记忆中检索和运用知识的过程。知识提取的效果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知识组织的合理性、提取策略的选择等。教育者应关注知识提取的训练,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第七章认知策略与学习技巧7.1认知策略概述认知策略是指个体在信息加工过程中,为提高认知效率而采取的一系列内在的心理操作方法。认知策略主要包括记忆策略、理解策略、解决问题策略和推理策略等。这些策略有助于学习者更好地理解、记忆和运用知识,从而提高学习效果。认知策略的特点如下:(1)个体性:认知策略是学习者根据自身特点,通过长期的学习实践逐渐形成的。(2)目的性:认知策略旨在提高学习效率,帮助学习者更快、更好地掌握知识。(3)可塑性:认知策略可以通过训练和实践得到改善和优化。(4)适应性:认知策略需要根据学习任务的特点和个体差异进行调整。7.2学习技巧的应用学习技巧是指在学习过程中,为提高学习效果而采取的一系列具体方法。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学习技巧:(1)时间管理:合理安排学习时间,保证学习、休息和娱乐的平衡。(2)复习策略:采用分散复习、过度学习、关键词记忆等方法,提高记忆效果。(3)理解性学习:通过分析、归纳、总结等手段,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4)自我监控:定期检查学习进度,调整学习策略。(5)互动学习:与他人交流、讨论,提高学习效果。(6)创造性思维:运用联想、想象、类比等方法,激发创造性思维。7.3认知策略与学习技巧的融合认知策略与学习技巧在实际应用中是相互关联、相互促进的。以下为认知策略与学习技巧融合的几个方面:(1)认知策略指导学习技巧:通过认知策略的运用,学习者可以更好地掌握学习技巧,提高学习效果。(2)学习技巧优化认知策略:学习技巧的应用有助于学习者发觉自身的认知特点,从而优化认知策略。(3)相互适应:认知策略与学习技巧需要根据学习任务和环境的变化进行相互调整,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学习需求。(4)个性化融合:学习者应根据自身特点和需求,将认知策略与学习技巧相结合,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通过认知策略与学习技巧的融合,学习者可以在学习过程中实现知识、技能和情感的全面发展。第八章教学心理8.1教学策略教学策略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实现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特点及教学环境等因素,有针对性地选择和运用的一系列教学方法和手段。以下是教学策略的几个重要方面:8.1.1教学目标设定明确的教学目标是教学策略制定的基础。教师应结合课程标准、学生实际情况和教学资源,合理设定教学目标,使之具有可衡量性、具体性和可行性。8.1.2教学内容组织教学内容组织应遵循逻辑性、系统性和针对性的原则。教师应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关键知识点,合理调整教学内容的顺序和深度,以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8.1.3教学方法选择教学方法的选择应考虑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特点等因素。常用的教学方法有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法、案例教学法等。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8.1.4教学评价教学评价是教学策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8.2教学评价教学评价是对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的评估,旨在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为教师提供反馈信息,促进教学改进。以下是教学评价的几个关键环节:8.2.1评价目标的设定评价目标应与教学目标相一致,明确、具体、可衡量。评价目标应涵盖知识、技能、情感态度等方面。8.2.2评价方法的选用评价方法应多样化,包括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常用的评价方法有考试、测验、作业、课堂表现、学生作品等。教师应根据评价目的和内容,合理选用评价方法。8.2.3评价结果的反馈教师应及时向学生反馈评价结果,指导学生认识自身的学习状况,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同时教师应针对评价结果,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8.3教师心理素质教师心理素质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心理品质和能力。以下是教师心理素质的几个重要方面:8.3.1情绪调适能力教师应具备良好的情绪调适能力,能够在面对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压力和挑战时,保持积极、稳定的心态,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心理环境。8.3.2人际沟通能力教师应具备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能够与学生、家长、同事及领导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促进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8.3.3自我反思能力教师应具备自我反思能力,能够通过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发觉不足,不断改进,提高教育教学水平。8.3.4创新能力教师应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能够根据教育教学的实际需要,运用新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和技术,优化教育教学过程。第九章社会心理学与教育9.1社会心理学基本概念社会心理学作为心理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个体在社会环境中的心理过程与行为。社会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包括以下几方面:(1)社会认知:社会认知是指个体对社会信息的加工、存储和应用过程。它包括对他人的认知、自我认知以及人际关系的认知。(2)社会情感:社会情感是指个体在社会生活中产生的情感体验,如自尊、羞耻、喜悦、愤怒等。(3)社会行为:社会行为是指个体在社会环境中的行为表现,包括合作、竞争、利他、攻击等。(4)社会影响:社会影响是指个体在社会环境中受到他人或群体的影响,从而导致态度、信念和行为的变化。9.2社会影响与教育社会影响在教育领域具有重要作用,以下从几个方面阐述社会影响与教育的关系:(1)教育环境:教育环境中的社会因素对学生的心理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如教师期望、同伴关系、家庭背景等,这些因素可能对学生的学习动机、成绩、心理健康等方面产生积极作用或消极作用。(2)教育方式:教育方式涉及教师如何组织教学活动,以适应学生的社会心理需求。例如,采用合作学习、情境教学等方式,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3)社会规范与教育:社会规范是指社会成员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教育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社会规范对学生行为的影响,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4)社会支持与教育:社会支持是指个体在社会生活中所获得的情感、信息、物质等方面的支持。教育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社会支持系统的建立,以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全面发展。9.3社会心理学在教育中的应用社会心理学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养老院老人入住手续制度
- 养老院老人安全保障制度
- 向命运挑战课件
- 城市经济学城市化教学课件
- 救生员入职合同(2篇)
- 2024年度生物安全试剂采购与储备合同3篇
- 2024年农业设施维修及保养承包合同样本3篇
- 2025年大兴安岭货运从业资格证模拟考试题目
- 2025年塔城货物运输驾驶员从业资格考试系统
- 2025年阜阳货运从业资格证试题库及答案
- 变形杆菌实验活动风险评估报告
- 人教版(2024新版)英语七年级上册期末复习综合测试卷(含答案)
- 养老服务与康复机构作业指导书
- 五育并举-劳以启智动以润心
- 2024年家装家居行业解决方案-淘天集团
- 《论语》导读(复旦版)学习通超星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
- 中国电建在线测评题
-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第三次月考试题
- 安徽社区食堂投标方案
- 不良行为学生教育转化工作实施方案
- 2024年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课件 第三章 微生物 第一节 微生物的分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