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半生缘》中女性悲剧形象的成因与启示分析目录TOC\o"1-2"\h\u28926《半生缘》中女性悲剧形象的成因与启示分析 116685关键词:半生缘;女性形象,悲剧形象 116013前言 126837一、《半生缘》中的女性形象 232308(一)父权束缚的女性形象 220258(二)对悲剧人生顺从的女性形象 245(三)爱情幻灭的女性形象 315548二、《半生缘》刻画女性悲剧形象的成因 39835(一)自身性格原因 38182(二)封建社会的迫害 44478三、张爱玲笔下女性人物对当代女性的启示 523708(一)追求个性自由与解放 511665(二)追求婚姻与爱情自主 512149(三)追求独立意识觉醒 526738四、结论 627311参考文献: 6摘要:张爱玲小说研究在文学研究领域占有重要地位,并受到广泛重视,对认识当时所处时代的特点,认知当时女性角色具有重大意义。本文拟对《半生缘》所建构的女性形象进行探析,在她的小说中,女性形象具有特殊的悲情特色。本文探讨了其小说中女性悲剧形象的形成原因,还就她在小说中所创造的女性形象给现代女性所带来的启示作用进行了简单的分析。希望本论文能为后续张爱玲及张爱玲小说的有关研究提供参考。关键词:半生缘;女性形象,悲剧形象前言张爱玲是二十世纪中国极具代表性的一位女性作家。在她的作品当中,有着许多关于都市文明以及女性生存状态的描绘和分析。尤其在她描述的小说中,大多以沪港洋场为背景创作,围绕低迷的都市,男女感情问题展开,全面描写男女颓废、兴盛的景象。在这个过程当中,张爱玲通过“交错对比”塑造了一个又一个典型的女性形象,要不就是最后受自己心里欲望的支配,又或是内心自我意识初醒,使得她们开始了主动的抵抗和斗争。张爱玲在塑造这些女性形象时,透露出在当时的激流里,女性生存环境、女人人生可悲命运的同时,还在中国现代文学作品中添上浓墨重彩。本论文以《半生缘》女性形象作为研究对象,以期能引起现代女性对于传统思想的适当反思和权衡,建立正确人生观、爱情观,培养一种和命运斗智斗勇的精神。一、《半生缘》中的女性形象(一)父权束缚的女性形象当时的女性更是困境重重,在她的《半生缘》中,一些女性受教育程度低,知识更是有限,浓浓的传统气息包围了她们,但还有一些勇敢女性地从囚禁中解放出来,与此同时,还有受过教育的女性,已初步形成了自身人格意识,却也受到父权思想极大的禁锢,沦入痛苦的生活。尽管她们都对真情充满向往,都怀揣着自己的理想,却在现实面前常常孤独无助,摆脱不了传统的层层羁绊。在《半生缘》里,顾曼桢就是一个有文化的新式女性,她有某种自主的觉悟,当她意识到自己和心上人沈世钧之间家庭背景的悬殊后,辛勤耕耘,以期通过劳动获得尊敬,实现自我独立。却不得不面对残酷的现实,遭到姐姐曼璐和祝鸿才阴险毒辣地设计,在她被逼怀孕之后,毫不迟疑的选择了担当起一位妻子和母亲的责任。从她身上反映出知识和传统冲击的矛盾,虽然自我独立意识得到萌发,但在传统思想的门当户对中,婚配思想成了她和沈氏的一大障碍,逼着她离开沈,最终曼桢唯有妥协。(二)对悲剧人生顺从的女性形象《半生缘》中导致顾沈二人爱情悲剧的推动者,冷血无情的曼璐,同样是一个悲剧特色十足的女性形象。顾曼璐作为大女儿,一个人挑起养家糊口的担子,没什么文化,她舍身为家,并失去家人的认可与世人的敬重。但是她生命中的悲剧是为家庭做出牺牲的结果,更是那个时代的牺牲品。曼璐与张豫瑾的再次相见,她的爱也化为泡影,她不顾一切,要保住与祝鸿才的婚事,就算这样的婚姻不存在爱情,但是还是没能挽回祝鸿才的心,结果一无所获。这些女性形象大多都是那种对爱情憧憬满满,却又对爱情绝望。不幸的是,妇女们放弃了自己的生活,最终也没有得到一个美好的结局。《半生缘》中,张爱玲笔下的顾曼桢深深思念着沈世钧,尽管沈世均没有和她确定关系,顾曼桢早已将沈世均当做亲人,无私地奉献着自己,照顾沈世均的起居。顾曼桢的家庭在她小时候就已经分散了,生活来源都是靠她的姐姐顾曼璐做舞女的,这种物质生活的匮乏并没有让她去停止追求爱。但是顾曼桢经历了一系列变故之后,终于选择了嫁给祝鸿才,她向命运妥协,也向生存压力妥协。数年后,沈世均同她叙述那时的无力感,但是顾曼桢并没有选择回头,使得这二个人最终还是错过,遗憾半生。(三)爱情幻灭的女性形象相较于描绘男性,张爱玲更善于描绘女性的内心感受。在她的书中,妇女起着主导作用。女性的情感充满浪漫、悲伤和复古的色彩。这也是张爱对女性有一种特殊的情感。她的小说主题是女性的憧憬、到她们对爱情的幻灭。从女性的角度来看,张爱玲更能表达女性的爱和勇气。同时,她也理解女性在男女爱情中的盲目性和弱点。书中那些聪明果敢的女性在遇见爱情后,就失去了自我。《半生缘》中的曼桢代表着追求爱情的勇气。这种情感氛围的营造与女性的角色塑造联系紧密。就女性而言,对爱情的追求让小说体现了全部情感色彩。这种情感的色彩使张爱玲的书更加有张力。它不仅仅是一种情感,而是通过情感将小说带到了新的思想境界。这种情感氛围的表达,让读者感同身受,并且还会使很多读者进行思考。二、《半生缘》刻画女性悲剧形象的成因(一)自身性格原因在这爱情的悲剧里,顾曼桢形象善良、刚烈、清纯,作者似乎给她一个人注满了全部的美好,但不可否认的是,她还有柔弱、母性等特点。当面对和沈世钧之间的关系,她的努力和执着,远远超过沈世钧。顾曼桢刚强,独立自主的个性,让她婉拒了沈世钧向自己提出的求婚,她不是不喜欢他,正是因为有了爱情,她才会想要靠自己去奋斗,让家里的日子变得美好起来,不愿给沈世钧造成太大的包袱,亦不愿左右沈世钧的仕途。在曼桢受到祝鸿才的迫害和囚禁之后,她奋力挣扎,一直反抗到医院的逃脱,支撑她脱险的动力,是和沈世钧相爱,而当他知道沈世钧结婚了,她的心万念俱灰,几乎快要失去继续活下去的力量。就算她还有强大而独立的另一面,但难免为情所伤,连绵不绝的伤害,逐渐让她对活下去的必要性产生了质疑,到了“随便怎样处置她自己好像都没有多大的关系”的程度。曼桢本人就是压垮她的最后一根稻草,缺乏坚持的信心,她就自暴自弃了。后妹妹曼璐病逝,留着体质差的小孩,曼桢母性的一面泛滥起来,为了孩子终于破罐破摔,嫁给祝鸿才。曼桢从未为了自己而生活过,曾经抱着与沈世钧相处的信仰,后来彻底死心后,便把关心子女作为自己的信仰,她从情绪上迷失了自己,低到尘埃中,这是导致悲剧发生的主要因素。(二)封建社会的迫害《半生缘》发生的背景在上世纪的三四十年代的旧上海,在新旧交替的特殊时期中,作者笔下所展现的,正是一幅荒凉而衰落的民族风俗画,更是一幅物欲横流生活的百态图。喧闹的弄堂,诡异的月夜,扭曲了人性,没有爱情了婚姻,这里是旧上海,是封建社会文化与殖民主义灯红酒绿的洋场浸染的结果。毫无疑问,社会背景影响着处于这个背景中的所有人,每一个人都无法挣脱时代的痕迹。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人的无奈与挣扎。顾曼璐,一个令人厌恶的女人,但是,与此同时她又是悲哀的,若非为家庭而活,她不会放弃自己的心爱之人,背叛自己的青春、肉体和亲人,最终却一无所获。因为在那个时代,她只能选择做舞女。要不是被动乱的时代逼得喘不过气来,她如何甘当舞女。顾曼桢在从事文职工作的同时,又怎会不顾一切身兼数职。这金钱时代给人们所带来的无情,曼璐首先感觉到了,也为她自己的最终抉择埋下隐患,可是说正是当时所处的环境,才暴露了她邪恶的一面。另一边顾曼桢正受到非人对待,有了小孩之后就失去了一半以上的人生期待。而知道沈世钧结婚后,就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她正处于绝望和悲伤之中,为了孩子和祝鸿才结婚。在这个过程中,顾曼桢表现出了抵抗,为了抵抗母亲和姐姐,她拼命地逃跑,但她抵抗的代价是惨重的。最后还是妥协了,成为祝鸿才的妻子,代表着这抵抗是不完全的,她在当时陷入了困境,当意识到祝鸿才与理想之间存在着很大的距离时,顾曼桢不顾一切地与祝鸿才离婚,做到真正意义上的独立。《半生缘》中作者所反映出的女性悲剧是处于封建社会之中,女性在男权社会中的生活困境,独立人权不存在,没有经济地位,以及命运不能自我操控的惨剧。想寻找爱情,又想组建家庭,但这个时代不允许有一个超越现实的完美结局。所以曼桢与世钧之间情感之难,世钧父亲的为难,也有以后子女渴望母爱,曼桢的自我追求与自主。在这种种矛盾冲突的过程中,作者以自己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观点,通过对人物心理的描写,让读者体会到了女性在面对困难时所做出的各种挣扎,以及最后的无奈。曼璐想留住富贵生活,留住自己的婚姻,和祝鸿才要妹妹曼桢的对立,都再一次证明了,当女人面对困境选择时,无论哪种抉择,都会造成深重的悲剧。三、张爱玲笔下女性人物对当代女性的启示(一)追求个性自由与解放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的改革大潮中,现代思想进入中国。当时,新时代的女性呈现出独立自我意识,追求自由,追求个性解放,而张爱玲的创作,便将这一系列元素引入了她的作品。社会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过去封建思想受到新思想强烈冲击,人心中的思想认识随之改变,在中国女性地位已经开始上升,女性形象亦成为文坛上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许多作家都有自己的写作特点,注重女性解放,她们的生活和命运都在自己的作品中得到了反映,张爱玲在《半生缘》中对女性形象的塑造,恰恰反映出女性传统观念和现代意识相互撞击的印记。对当代女性而言,追求个性自由与解放同样重要,随着社会经济与文化的发展,当代女性拥有更多的追求个性自由与解放的物质基础,应当寻求更多的个性自由与解放。(二)追求婚姻与爱情自主阅读张爱玲的作品,我们会发现女性形象是在存在和抗争中进行的,也就是说,在女性形象中,自我意识显然占据支配地位。在社会转型期,许多新观念也冲击到女性身上。这类妇女一直徘徊于传统和现代的边缘,心里既有期待,又是一片茫然。在婚恋过程中,由于受到传统文化的束缚而导致其无法获得真正意义上的爱情。这对当代女性有一个启发,那就是要勇敢去追寻属于自己的爱情和幸福,力求婚姻的独立自主。(三)追求独立意识觉醒她从女人的立场出发,以其细腻情感来描写刻画女性,表现了女性独立的自我意识,及女性生存价值、生存环境等,这一切带给我们一种独特的文学审美。她以自己的视角和体验来展现女性生活中的矛盾冲突及内心斗争,并通过对其的描述来展示女性生命的艰难历程。另外,她还对现代女性生存状态与自我意识进行了冷静的考察与恢复,在物质存在和自我意识中寻找和谐点,透露出女性找寻自己归宿希望之光。总之,在新时期文学中,女作家们以其敏锐的眼光观察社会,并从不同的视角表达着他们对人生命运的思考和感悟,塑造了一批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人物形象。改革开放后,女性地位在中国得到极大提高,妇女寻求婚姻自主与恋爱自主。在这一过程中,女性逐渐认识到了自身作为一个个体所具有的主体性。而居住在传统农村中的妇女,自主意识还相当淡薄,尽管她们主动为家人付出,但对于自身独立主体的认识不够强烈,对于自我价值没有正确的认知。在婚姻中,女性没有真正实现自己的价值。对现代女性而言,要从张爱玲小说里这些女性形象的遭遇与人生入手,总结经验教训,面对爱情的时候,清楚自己要的是什么,大胆地拒绝所有伤害,女人就是要拥有属于自己的独立人格思想。只有这样,才能让女性意识从一种被动的地位得到解放,从而走向自由发展之路。可见,独立意识的觉醒是至关重要的,其实,唯有独立抗争,唯有从男权社会中完全解放出来,女性才能获得真正的意识独立。四、结论张爱玲从女性角度出发,在许多小说里都创造出许多不同的女性形象,以女性审美标准为依据,描写女性摇摆于传统和现实,她们所拥有的独立意识,已得到初步培养,但是仍被传统思想所禁锢,她们满怀着爱的渴望,并锲而不舍地追求着,但总落得个悲剧的下场。张爱玲擅长用笔刻画女性心理和性格特点,创作背景不只是那个时代父权思想占主导地位,还受到中西方文化交融所形成宿命观思想的影响,此外,她的创作实践还受到她自身成长环境和痛苦人生经历的影响。对《半生缘》女性形象进行研究,对现代女性同样具有一定的启发,新时期背景下,妇女的觉醒意识在逐步加强,但是仍面临职业发展与家庭的性别压力,现代女性仍需对抗当时的传统思想,以具有独立人格思想与意识为先决条件,试图挣脱社会对女性思想上的偏见与禁锢,真正实现自身的价值。参考文献:[1]农彩丽.浅析《半生缘》中女性悲剧人生的书写[J].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五年度暖通工程保险合同
- 课题申报参考:明清时期俄人旅华游记中的中国形象研究
- 课题申报参考:面向大学生情绪调节的人工智能眼动交互音乐生成系统设计研究
- 二零二五年度模具行业创新项目合作合同2篇
- 2025版选矿厂矿山地质勘查承包合同样本3篇
- 2025年度个人汽车租赁与停车服务合同4篇
- 2025版宁夏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粮食储备库智能化升级合同3篇
- 2025年度牛粪处理设施融资租赁合同范本4篇
- 2025版农副业科技成果转化承包合同书二份3篇
- 二零二五年度砖厂生产线承包租赁合同3篇
- 2024年银行考试-兴业银行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
- 泵站运行管理现状改善措施
- 2024届武汉市部分学校中考一模数学试题含解析
- SYT 0447-2014《 埋地钢制管道环氧煤沥青防腐层技术标准》
- 第19章 一次函数 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 学情分析指导 】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
- 浙教版七年级下册科学全册课件
- 弧度制及弧度制与角度制的换算
- 瓦楞纸箱计算公式测量方法
- 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学业水平考试商务营销类(营销方向)技能考试测试题
- DB32-T 4004-2021水质 17种全氟化合物的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高清现行)
- DB15T 2724-2022 羊粪污收集处理技术规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