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页(共1页)2022-2023学年上海市宝山区高三(上)期末语文试卷(一模)一、积累运用10分1.(5分)按要求填空。(1)不失其所者久,。(老子《四章》)(2),渺沧海之一粟。(苏轼《》))(3)王羲之《兰亭集序》中的“,”两句,描写了宇宙浩大、万物丰盛的景象。二、选择题(共2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6分)2.(3分)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人工智能依托大数据,给人们生活带来便利和舒适的代价,却是不可避免地扼杀了信息不对称的随机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个固化了的信息不对称的经济体里,是没有公平可言的。①毫无议价能力的数据提供方②信息优势自然集中到了政府和商业巨鳄等强势集团手里③公众和弱势群体就成了透明体④智能时代因为高端技术对人力、物力和政治力量的依赖A.③④①② B.④③②① C.④②③① D.③①④②3.(3分)下列句子中最能体现“差序格局”的一项是()A.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B.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C.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 D.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二、阅读70分4.(16分)阅读下文,完成各题。材料一:①最近就有人把“艺术”预先定义为“与文学音乐绘画之类一样”,再将建筑套进去,发现原来建筑“其实就是‘非艺术’”这样的讨论,就正如把黑马、黄马预先定义为马,再将白马套进去,发现白马“其实并不是马”一样的不足为训。要判断建筑的艺术属性,并不能简单地就此得出结论,它其实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②首先,要给“建筑”作一个概括的说明,就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我想,“建筑艺术”一词所指的“建筑”,一个最基本的判断应该是对象除了具有物质性以外,还具有一定分量的精神性。这就是建筑复杂性的第一个表现,即所谓“建筑”的双重性。③问题的复杂性还体现在这种双重性之不能一概而论上,例如低标准公寓楼、仓库、车库和水塔,物质性特强,精神性趋近于无;一般的学校、医院、商店和办公楼,精神性就有所升高;博物馆、美术馆等则处于高段;至于宫殿、寺庙、园林和纪念堂更高;而凯旋门、塔和纪念塔等,就已经没有什么物质性功能要求,精神性则特别高扬,可以认为和纯艺术已没有太大的质的区别了。当然,这整个分解也只是一个模糊的、相对的概念。④建筑复杂性的第三个表现是建筑精神属性的层级性。大致有三个层级:最低的与物质功能紧密相关,体现为充分的安全感与舒适感,并上升为美感。建筑精神属性的中间层级与物质性因素相距稍远,体现为进一步运用所谓“形式美规律”如比例、对称、对比、对位、尺度、虚实、明暗、色彩、质感等一系列手法,对建筑的一种纯形式美处理。建筑精神属性的最高层级离物质性因素更远,要求创造出某种富于深层文化意味的情绪氛围,进而表现出一种情趣,一种思想性,富有表情和感染力,以陶冶和震撼人的心灵,如亲切或雄伟、幽雅或壮丽、精致或粗犷,在有必要的时候,甚至表现神秘、不安或恐怖,达到渲染某种强烈情感的效果。⑤前两个层级的要求较低,所得出的结果就是“美观”,重在“悦目”。最后一个层级的要求较高,除了一般悦目之美的意义外,更重在“赏心”。就其精神性价值而言,其中很大一部分并不在最杰出的纯艺术作品之下,而且不能为后者所替代。材料二:①建筑设计本身创造的是什么样的东西,我认为,从低到高有三种境界。第一是创造使用价值,追求的是结实,以碉堡为代表。第二是创造价值,比如说你的设计卖出钱了。这两个价值,对应的是生存和发展的价值。在这之上,人类到了第三个境界,创造自我实现价值,称为意义价值。②我们早期农业社会的建筑标准是建立在结实基础上的。那个时候只要有条件,用的材料是非常耗能的。工业社会把重点放在价值和形式上,也是耗能的。但是只有到了符号世界,才开始意识到,有更重要的东西,就是作为人的本性的目的,以及情感和体验都可以归为意义。当意义重要的时候,质料变得不重要了。也就是说,我可能穿一个材料很结实的衣服,穿一百年也不坏,但是如果我的重心放在符号意义上,我用报纸作为时装材料也一样可以,为什么非得把几百年不腐朽的金缕玉衣穿在身上?只要我高兴,什么质料都可以。所以我认为低碳的意义,在于质料背后,有没有设计,是否追求美好生活本身;而不是为低碳而低碳。③在低碳理念背后是这样的价值观:质料不重要了,比它更重要的是生活的意义和快乐。只要我能够更加快乐,我用什么质料都可以,就好比点石成金,随便拿什么东西一比画都是艺术品。我认为在有德行、有磁力的艺术家手里,什么东画都可以当质料。低碳设计只不过在使用材料的观念上,正好结合了这个社会现在发展的建材潮流。它使低碳设计既创造了意义,也创造了价值,这是我的核心观点。(1)材料一第①段有人得出建筑是“非艺术”错误结论,下列归因正确的一项是A.滑坡论证B.前提为假C.因果倒置D.自相矛盾(2)根据材料一第③段,建筑的精神性由低到高排列顺序正确的一项是A.悉尼歌剧院——紫禁城——人民英雄纪念碑B.人民英雄纪念碑——悉尼歌剧院——紫禁城C.人民英雄纪念碑——紫禁城——悉尼歌剧院D.紫禁城——人民英雄纪念碑——悉尼歌剧院(3)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依据材料一,因为建筑具有精神性,所以它是艺术的。B.依据材料一,普通建筑重在物质性,几乎没有艺术性。C.依据材料二,建筑的三种境界是不同历史阶段的产物。D.依据材料二,低碳设计应该体现人们的绿色环保意识。(4)两则材料立论角度与结论都不同,你认为评判建筑设计价值应该是“精神性价值”,还是“意义价值”?请简述理由。(5)列举你所熟悉的一栋建筑,写出其中蕴含的“精神性价值”或者“意义价值”。5.(16分)阅读下文,完成各题。清明、朱雀与家乡叶开①清明节,在我的记忆中,是一个快乐的日子。②清明不只有上坟,也有踏青,也有放风筝,有吃各种春天的糕点。③那时,孩子最盼望的是清明节。④清明节有三天假期,全家出城返乡,到祖坟所在地。大人们洒扫,上坟,祭祖。孩子呢,主要是可以在墓园周边的草地上撒欢,打滚,完整地过童年的欢脱生活。对于孩子来说,清明节完全就是自我的解放。⑤我小时候对学习记忆不深,念小学时,一半时间是学农种地,一半时间是胡乱上课。反正我们龙平小学啊,老师都凑不齐,连杀猪的刘老师都当上了我们的班主任了,你还能盼望些什么?记得有一位女知青老师,身材颀长,表情忧郁,穿着的确良衬衫,拖着一条长辫子,隐约在我的记忆中。在我们学校暮色四合时,孑然走过台湾相思树下,到偏隅处宿舍就淡去了。好像不爱说话,也不当着人吃饭。她像个仙子一样,在人间飘着。⑥后来三年级时,她不知道去哪里了。我还好一阵惆怅。不是小孩子开窍早,而是对美好事物消逝的叹惋。⑦我对清明节的记忆主要是美好。⑧那美好是一上路就浑身敲了车铃般兴奋。清明时节,我们广东雷州半岛已经暑热纷纷了,常常上午焦晒,下午雷阵雨,让你觉得老天是很够意思的。⑨我特别爱的活动,是去老家九岭那里上坟。⑩我们家住在坡脊镇,距离老家九岭好像不到十里路,可是当时都是黄泥道,骑自行车常常会陷入沙道中,前后进退不得,有时干脆僵住不动,骑车的大姐,前面横杠打横的我,后面车架叠坐的弟弟和哥哥,一伙四人,都囫囵地倒在黄泥道上。一阵灰一阵沙,免不了是很愉快的。⑪父亲在前头,自行车驮着各样各色祭品,主要有白煮鸡一只,白煮鸭一只,煮熟的猪肉若干条,米饭几大碗。南方天热,肉类都要加盐煮了才能保鲜。这些祭品各处转悠,让祖先们享用过几遍后,因为天热,已经有些不够新鲜了。我个人常常认为,我们应该及时就近把鸡鸭撕开吃了,但没有一次如愿。父亲还是要带回家,上汤锅煮开(为了杀菌),取出,以刀砍块,上盘之后,才能满足我的饕餮之欲。⑫我们乡村的生与死隔得不远,死去的祖先就像活着一样,没那么多讲究,也没有那么多可怕。据说,唯有内心纯洁的孩子,才能看见祖宗的影迹。⑬我父亲说,弟弟能看见,因为他那时只有五六岁。⑭有一次,弟弟看见在某个祖坟旁有一只鹌鹑,不怎么慌忙地走出来。⑮父亲说,这就是我们的祖先。⑯可是,我从来没有看见过。不敢怀疑弟弟的纯洁,觉得自己内心太复杂,不配见到鹌鹑。祖宗化成鹌鹑,这件事情我从来没有怀疑过。他们为何不能变成鹌鹑呢?⑰我老家的春天,跟夏天差不多。没有江南这么繁复,这么做作,因此,也就没有江南这么多事,没有江南这么多诗。我们老家,自古以来就是不被说起的喑哑的。⑱后来读《东坡志林》,书中提到在我老家经过,取道徐闻去海南,让我非常兴奋。觉得我自己如果算是有那么点才华,一定是因为东坡先生先于我,走过我走过的路,留下一点什么遗风。东坡先生后来遇救,从儋州北返,要经廉州去合浦,不料大雨泛滥,又耽搁在我老家附近好多天,期间以松树生火祛湿,取暖,颇为流连,并作了一首诗。⑲终于读到了美国汉学大家薛爱华教授的历史巨著《朱雀:唐代的南方意象》的中译本,这本书里,出现了我的家乡雷州半岛,说唐代时,孔雀的主要产地就是雷州半岛。⑳我一直到十八岁考上大学离开家乡,从未在雷州半岛见过一只孔雀。离开家乡二十几年后,因薛爱华教授在书里提到,凭空激动了好一阵。我自己都不知道家乡有什么珍贵的特产,有什么文化遗述。记忆中的家乡,是一片荒芜,文化沙漠,空白,空白,空白。但从薛爱华教授著作里知道,唐代的雷州半岛照样是有人烟的,而且颇为繁盛。只是,不被以中原为视角的史官记录,于是就沉寂,一直被沉寂着。㉑朱雀,是那么神秘,那么灿烂,与孕有释迦牟尼佛的孔雀大明王是一家人。那样,我们的家乡,又有了佛性。(1)第⑤⑥段的插叙内容与上下文毫无关联,分析这样写的用意。(2)弟弟能看见祖宗的影迹,有人说体现了农民的迷信愚昧,也有人说这样写富有乡土气息,你怎么看?(3)结合语境,从语言表现力的角度,赏析划线部分的加点词语(任选其二)。(4)结尾部分提到东坡、朱雀等历史,分析这些内容在全文中的作用。6.(8分)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各题。渡河北(南北朝)王褒①秋风吹木叶,还似洞庭波。常山临代郡,亭障②绕黄河。心悲异方乐③,肠断陇头歌④。薄暮临征马,失道北山阿⑤。【注释】①王褒出生于南朝世家大族,梁战败后被押送至长安。从此羁留北方至死。这首诗是他北渡黄河时所作。②亭障:指北朝筑构的防御工事。③异方乐:异域音乐。④陇头歌:北朝乐府曲名,内容多写征人的艰辛。⑤失道:迷路。山阿:山的拐弯处。(1)以下古代诗歌选集中,可能收录本诗的一项是A.《古诗源》B.《汉乐府》C.《唐宋近体诗选》D.《历代长短句》(2)以下对本诗风格评价贴切的一项是A.恬淡悠远B.明丽清新C.雄伟壮阔D.苍劲悲凉(3)有人认为诗歌起首两句“起调甚高”,结合全诗,赏析这两句诗的艺术特色。7.(19分)阅读《国语》两个语段,完成各题。孔丘非难季康子以田赋季康子欲以田赋,使冉有①访诸仲尼。仲尼不对,私于冉有曰:“求来!女不闻乎?先王制土,籍田以力②,而砥其远迩;赋里以入③,而量其有无;任力以夫④,而议其老幼。于是乎有鳏寡孤疾有军旅之出则征之无则已。其岁⑥,收田一井,出稯禾、秉芻、缶米⑤,不是过也。先王以为是。若子季孙欲其法也,则有周公之籍矣;若欲犯法,则苟而赋,又何访焉!”公父文伯卒其母戒其妾公父文伯卒,其母戒其妾曰:“吾闻之:好内⑦,女死之;好外,士死之。今吾子夭死,吾恶其以好内闻也。二三妇之辱共先者祀,请无瘠色,无洵涕,搯膺⑧,无忧容,有降服⑨,无加服。从礼而静,是昭吾子也。”仲尼闻之曰:“女知莫若妇,男知莫若夫。公父氏之妇智也夫!欲明其子之令德。”【注释】①冉有,名求,孔子学生,季康子家臣。②籍田以力:以劳力收田税。砥:平,均衡。③赋里以入:按照收入征收商税。④任力以夫:以男丁数分派劳役。⑤稯、秉、缶,都是计量单位。⑥其岁,指战时。⑦好内,宠爱妻妄。⑧瘠,指悲伤憔悴。洵涕:默默流泪。搯膺:捶胸。⑨降服,丧服要降等。(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①女不闻乎②吾恶其以好内闻也(2)为下列加点词语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①使冉有访诸仲尼A.各个B.之于C.之乎D.这件事②是昭吾子也A.遵照B.尊重C.明亮D.彰显(3)把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女知莫若妇,男知莫若夫。公父氏之妇智也夫!欲明其子之令德。(4)找出下列断句正确的一项。A.于是乎有鳏寡孤疾/有军旅之出则征之/无则已B.于是乎有鳏寡孤疾/有军旅之出/则征之无则已C.于是乎有鳏寡/孤疾有军旅之出/则征之无/则已D.于是乎有鰥寡/孤疾有军旅之/出则征之/无则已(5)分析孔子一开始“不对”,随后却又对冉有说出一番话的原因。(6)从孔子对季康子与公父文伯之母的褒贬中,概括孔子的思想。8.(10分)阅读下文,完成各题。太平州新学记(宋)王安石①太平新学在子城东南,治平三年,司农少卿建安李侯某仲卿所作。侯之为州也,宽而有制,静而有谋,故不大罚戮,而州既治。于是大姓相劝出钱,造侯之廷,愿兴学以称侯意。侯为相地迁之,为屋若干间,为防①环之,以待水患。而为田若干顷,以食学者。自门徂堂,闳壮丽密,而所以祭养之器具。盖往来之人,皆莫知其经始②,而特见其成。既成矣,而侯罢去,州人善侯无穷也,乃来求文以识其功。②嗟乎!学之不可以已也久矣。世之为吏者或不足以知此,而李侯知以为先,又能不费财伤民,而使其自劝以成之,岂不贤□!然世之为士者知学矣,而或不知所以学,故余于其求文而因以告焉。③盖继道莫如善,守善莫如仁,仁之施自父子始。积善而充之,以至于圣而不可知之谓神。推仁而上之,以至于圣人之于天道,此学者之所当以为事也,昔之造书者实告之矣。有闻于上,无闻于下,有见于初,无见于终,此道之所以散、百家之所以盛、学者之所以讼也。学乎学,将以一天下之学者,至于无讼而止。游于斯,餔于斯,而余说之不知,则是美食逸居而已者也。李侯之为是也,岂为士之美食逸居而已哉?【注释】①防:堤岸。②经始:开始筹划营建。(1)可填入第②段方框处的一项是A.焉B.矣C.哉D.也(2)对第①段兴建学堂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李仲卿治理有方,百姓在他的劝说下纷纷捐资兴学。B.李仲卿亲自择地,又筑堤岸拨农田,办事细密周详。C.自门到堂的建筑雄丽紧凑,用以摆放祭祀养生器物。D.往来者不知何时动工,只见它落成,突出速度之快。(3)分析本文三段文字的行文思路。(4)概述本文写作的针对性。三、写作70分9.(70分)我们知道理解一个人很难,误解却相当普遍,但是我们仍然希望被人理解。对此,你有怎样的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认识。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2022-2023学年上海市宝山区高三(上)期末语文试卷(一模)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积累运用10分1.(5分)按要求填空。(1)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老子《四章》)(2)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苏轼《赤壁赋》))(3)王羲之《兰亭集序》中的“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两句,描写了宇宙浩大、万物丰盛的景象。【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考查直接性默写和理解性默写两种类型,此题属于理解性默写,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解答】故答案为:(1)死而不亡者寿(重点字:亡)(2)寄蜉蝣于天地赤壁赋(重点字:蜉、蝣、赋)(3)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重点字:俯、盛)二、选择题(共2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6分)2.(3分)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人工智能依托大数据,给人们生活带来便利和舒适的代价,却是不可避免地扼杀了信息不对称的随机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个固化了的信息不对称的经济体里,是没有公平可言的。①毫无议价能力的数据提供方②信息优势自然集中到了政府和商业巨鳄等强势集团手里③公众和弱势群体就成了透明体④智能时代因为高端技术对人力、物力和政治力量的依赖A.③④①② B.④③②① C.④②③① D.③①④②【分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得体的能力。解答时,首先通读文段,把握文意,分析语境,判断空格处内容与前后文的衔接。然后分析选项所给句子,辨明其间的逻辑关系。解答过程中还要抓住关联词等关键性词语分析判断语句的衔接。【解答】这段话的主要内容是人工智能不可避免地扼杀了信息不对称的随机性。④“智能时代因为高端技术对人力、物力和政治力量的依赖”,紧承②“信息优势自然集中到了政府和商业巨鳄等强势集团手里”。①“毫无议价能力的数据提供方”紧承③“公众和弱势群体就成了透明体”。故选C。3.(3分)下列句子中最能体现“差序格局”的一项是()A.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B.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C.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 D.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分析】本题考查理解句义。解答时要结合句子的内容,根据选项选出正确的答案。【解答】费孝通先生的《乡土中国》一书收录了《乡土本色》《文字下乡》《再论文字下乡》《差序格局》《系维着私人的道德》《家族》《男女有别》《礼治秩序》《无讼》《无为政治》《长老统治》《血缘和地缘》《名实的分离》《从欲望到需要》十四篇论文。分别从乡村社区、文化传递、家族制度、道德观念、权力结构、社会规范、社会变迁等诸多方面深度解剖了中国乡土社会的结构及其本色。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在研究中国乡村结构时提出了差序格局的概念,即“每一家以自己的地位作为中心,周围划出一个圈子,这个圈子的大小要依着中心势力的厚薄而定”“以己为中心,像石子一般投入水中,和别人所联系成的社会关系不像团体中的分子一般大家立在一个平面上的,而是像水的波纹一样,一圈圈推出去,愈推愈远,也愈推愈薄”,这样一来,每个人都有一个以自己为中心的圈子,同时又从属于以优于自己的人为中心的圈子。D.“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能体现“差序格局”。“差序格局”以己为中心,根据亲属关系的亲疏不断推衍出去“从己到家,由家到国,由国而天下”从自己这个中心里推出去的社会势力里的一圈“在家族中,以己为中心,血缘关系越近,关系网络就越紧密“从广泛意义上论,地缘、友缘、学缘、业缘等关系有时也纳入差序格局中的关系范畴。故选D。二、阅读70分4.(16分)阅读下文,完成各题。材料一:①最近就有人把“艺术”预先定义为“与文学音乐绘画之类一样”,再将建筑套进去,发现原来建筑“其实就是‘非艺术’”这样的讨论,就正如把黑马、黄马预先定义为马,再将白马套进去,发现白马“其实并不是马”一样的不足为训。要判断建筑的艺术属性,并不能简单地就此得出结论,它其实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②首先,要给“建筑”作一个概括的说明,就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我想,“建筑艺术”一词所指的“建筑”,一个最基本的判断应该是对象除了具有物质性以外,还具有一定分量的精神性。这就是建筑复杂性的第一个表现,即所谓“建筑”的双重性。③问题的复杂性还体现在这种双重性之不能一概而论上,例如低标准公寓楼、仓库、车库和水塔,物质性特强,精神性趋近于无;一般的学校、医院、商店和办公楼,精神性就有所升高;博物馆、美术馆等则处于高段;至于宫殿、寺庙、园林和纪念堂更高;而凯旋门、塔和纪念塔等,就已经没有什么物质性功能要求,精神性则特别高扬,可以认为和纯艺术已没有太大的质的区别了。当然,这整个分解也只是一个模糊的、相对的概念。④建筑复杂性的第三个表现是建筑精神属性的层级性。大致有三个层级:最低的与物质功能紧密相关,体现为充分的安全感与舒适感,并上升为美感。建筑精神属性的中间层级与物质性因素相距稍远,体现为进一步运用所谓“形式美规律”如比例、对称、对比、对位、尺度、虚实、明暗、色彩、质感等一系列手法,对建筑的一种纯形式美处理。建筑精神属性的最高层级离物质性因素更远,要求创造出某种富于深层文化意味的情绪氛围,进而表现出一种情趣,一种思想性,富有表情和感染力,以陶冶和震撼人的心灵,如亲切或雄伟、幽雅或壮丽、精致或粗犷,在有必要的时候,甚至表现神秘、不安或恐怖,达到渲染某种强烈情感的效果。⑤前两个层级的要求较低,所得出的结果就是“美观”,重在“悦目”。最后一个层级的要求较高,除了一般悦目之美的意义外,更重在“赏心”。就其精神性价值而言,其中很大一部分并不在最杰出的纯艺术作品之下,而且不能为后者所替代。材料二:①建筑设计本身创造的是什么样的东西,我认为,从低到高有三种境界。第一是创造使用价值,追求的是结实,以碉堡为代表。第二是创造价值,比如说你的设计卖出钱了。这两个价值,对应的是生存和发展的价值。在这之上,人类到了第三个境界,创造自我实现价值,称为意义价值。②我们早期农业社会的建筑标准是建立在结实基础上的。那个时候只要有条件,用的材料是非常耗能的。工业社会把重点放在价值和形式上,也是耗能的。但是只有到了符号世界,才开始意识到,有更重要的东西,就是作为人的本性的目的,以及情感和体验都可以归为意义。当意义重要的时候,质料变得不重要了。也就是说,我可能穿一个材料很结实的衣服,穿一百年也不坏,但是如果我的重心放在符号意义上,我用报纸作为时装材料也一样可以,为什么非得把几百年不腐朽的金缕玉衣穿在身上?只要我高兴,什么质料都可以。所以我认为低碳的意义,在于质料背后,有没有设计,是否追求美好生活本身;而不是为低碳而低碳。③在低碳理念背后是这样的价值观:质料不重要了,比它更重要的是生活的意义和快乐。只要我能够更加快乐,我用什么质料都可以,就好比点石成金,随便拿什么东西一比画都是艺术品。我认为在有德行、有磁力的艺术家手里,什么东画都可以当质料。低碳设计只不过在使用材料的观念上,正好结合了这个社会现在发展的建材潮流。它使低碳设计既创造了意义,也创造了价值,这是我的核心观点。(1)材料一第①段有人得出建筑是“非艺术”错误结论,下列归因正确的一项是BA.滑坡论证B.前提为假C.因果倒置D.自相矛盾(2)根据材料一第③段,建筑的精神性由低到高排列顺序正确的一项是AA.悉尼歌剧院——紫禁城——人民英雄纪念碑B.人民英雄纪念碑——悉尼歌剧院——紫禁城C.人民英雄纪念碑——紫禁城——悉尼歌剧院D.紫禁城——人民英雄纪念碑——悉尼歌剧院(3)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DA.依据材料一,因为建筑具有精神性,所以它是艺术的。B.依据材料一,普通建筑重在物质性,几乎没有艺术性。C.依据材料二,建筑的三种境界是不同历史阶段的产物。D.依据材料二,低碳设计应该体现人们的绿色环保意识。(4)两则材料立论角度与结论都不同,你认为评判建筑设计价值应该是“精神性价值”,还是“意义价值”?请简述理由。(5)列举你所熟悉的一栋建筑,写出其中蕴含的“精神性价值”或者“意义价值”。【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产生结论的原因的分析能力。解答时,要了解文本内容,明确产生结论的原因,再选择答案。(2)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内容的分析能力。解答时,要筛选文本信息,明确相关建筑在精神性上的顺序,再确定答案。(3)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推断的辨析能力。解答时,要了解材料内容,明确观点,再结合选项比对判断。(4)本题考查学生对观点的探究能力。解答时,要明确观点,再结合文本分析作答。(5)本题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解答时,要选择自己熟悉的建筑,了解与之相关的知识,再结合题目要求阐述其中蕴含的“精神性价值”或者“意义价值”。【解答】(1)由“就正如把黑马、黄马预先定义为马,再将白马套进去,发现白马‘其实并不是马’一样的不足为训”可知,得出白马“其实并不是马”的结论,是由“把黑马、黄马预先定义为马,再将白马套进去”这样的假设为前提,所以,可知材料一第①段有人得出建筑是“非艺术”错误结论,原因是前提为假。故选B。(2)由“低标准公寓楼、仓库、车库和水塔,物质性特强,精神性趋近于无;一般的学校、医院、商店和办公楼,精神性就有所升高;博物馆、美术馆等则处于高段;至于宫殿、寺庙、园林和纪念堂更高;而凯旋门、塔和纪念塔等,就已经没有什么物质性功能要求,精神性则特别高扬,可以认为和纯艺术已没有太大的质的区别了”可知,“悉尼歌剧院”的精神性为高段,“紫禁城”的精神性则更高,而“人民英雄纪念碑”的精神性则特别高扬,故而这些建筑的精神性由低到高依次为悉尼歌剧院——紫禁城——人民英雄纪念碑。故选A。(3)D.“低碳设计应该体现人们的绿色环保意识”错,由文本“所以我认为低碳的意义,在于质料背后,有没有设计,是否追求美好生活本身;而不是为低碳而低碳”“在低碳理念背后是这样的价值观:质料不重要了,……它使低碳设计既创造了意义,也创造了价值,这是我的核心观点”可知,作者“认为在有德行、有磁力的艺术家手里,什么东画都可以当质料。低碳设计只不过在使用材料的观念上,正好结合了这个社会现在发展的建材潮流。它使低碳设计既创造了意义,也创造了价值”。故选D。(4)解答时,先要表明观点。如认为评判建筑设计价值应该是“精神性价值”,就要结合材料一来分析,由“问题的复杂性还体现在这种双重性之不能一概而论上,例如低标准公寓楼、仓库、车库和水塔,物质性特强,精神性趋近于无;一般的学校、医院、商店和办公楼,精神性就有所升高;博物馆、美术馆等则处于高段;至于宫殿、寺庙、园林和纪念堂更高;而凯旋门、塔和纪念塔等,就已经没有什么物质性功能要求,精神性则特别高扬,可以认为和纯艺术已没有太大的质的区别了”可知,建筑设计应该符合社会、市场的需要,不应该满足设计者个人的“追求美好生活”,脱离实际的自我实现价值终究是孤芳自赏;由“建筑复杂性的第三个表现是建筑精神属性的层级性”“前两个层级的要求较低,所得出的结果就是“美观”,重在“悦目”。最后一个层级的要求较高,除了一般悦目之美的意义外,更重在“赏心”。就其精神性价值而言,其中很大一部分并不在最杰出的纯艺术作品之下,而且不能为后者所替代”可知,建筑设计还包括很多社会公共建筑,更重视建筑的社会价值、特定意义,而不是私人化的“追求美好生活”。(5)解答时,列举自己所熟悉的一栋建筑,写出其中蕴含的“精神性价值”或者“意义价值”即可。如选择“人民英雄纪念碑”,就要了解与其相关的内容。人民英雄纪念碑位于北京天安门广场中心,天安门南约463米、正阳门北约440米的南北中轴线上。它庄严宏伟的雄姿,具有中国独特的民族风格。在广场中与天安门、正阳门形成一个和谐的、一致的、完整的建筑群。人民英雄纪念碑呈方形,建筑面积为3000平方米。分台座、须弥座和碑身三部分,总高37.94米。台座分两层,四周环绕汉白玉栏杆,四面均有台阶。下层座为海棠形,东西宽50.44米,南北长61.54米;上层座呈方形。台座上是大小两层须弥座,上层小须弥座四周镌刻有以牡丹、荷花、菊花、垂幔等组成的八个花环。下层须弥座束腰部四面镶嵌着八幅巨大的汉白玉浮雕,分别以“虎门销烟”“金田起义”“武昌起义”“五四运动”“五卅运动”“南昌起义”“抗日游击战争”“胜利渡长江”为主题,在“胜利渡长江”的浮雕两侧,另有两幅以“支援前线”“欢迎中国人民解放军”为题的装饰性浮雕。浮雕高2米,总长40.68米,浮雕镌刻着170多个人物形象,生动而概括地表现出中国人民100多年来,特别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28年来反帝反封建的伟大革命斗争史实。碑身东西两侧上部,刻着以红星、松柏和旗帜组成的装饰花纹,象征着先烈们的革命精神万年长存。小碑座的四周,雕刻着以牡丹花、荷花、菊花等组成的八个大花圈,这些花朵象征着品质高贵、纯洁,表示全国人民对英雄们的永远怀念和敬仰。碑顶是民族传统的建筑形式,是上有卷云下有重幔的小庑殿顶。整个纪念碑的造型使人们感到既有民族风格,又有鲜明的新时代精神。人民英雄纪念碑的意义在于纪念中国近代史上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革命烈士。这是一座纪念我们人民英雄的纪念碑。也提醒我们,今天的幸福来之不易,要珍惜。答案:(1)B(2)A(3)D(4)示例:我认为应该是“精神性价值”。首先,建筑设计应该符合社会、市场的需要,不应该满足设计者个人的“追求美好生活”,脱离实际的自我实现价值终究是孤芳自赏;其次,建筑设计还包括很多社会公共建筑,更重视建筑的社会价值、特定意义,而不是私人化的“追求美好生活”。(5)示例:如“人民英雄纪念碑”,碑身长14多米,纪念碑总高度37米以上,高大挺拔,庄严肃穆,表达对人民英雄的崇敬之情;简短的碑文概述了近现代史上人民英雄的奋斗历史,体现“缅怀死者,激励生者”的主题;碑座四周镶嵌了鸦片战争到胜利渡江等十幅大型浮雕,艺术地再现了革命斗争历史场景,富有感染力。5.(16分)阅读下文,完成各题。清明、朱雀与家乡叶开①清明节,在我的记忆中,是一个快乐的日子。②清明不只有上坟,也有踏青,也有放风筝,有吃各种春天的糕点。③那时,孩子最盼望的是清明节。④清明节有三天假期,全家出城返乡,到祖坟所在地。大人们洒扫,上坟,祭祖。孩子呢,主要是可以在墓园周边的草地上撒欢,打滚,完整地过童年的欢脱生活。对于孩子来说,清明节完全就是自我的解放。⑤我小时候对学习记忆不深,念小学时,一半时间是学农种地,一半时间是胡乱上课。反正我们龙平小学啊,老师都凑不齐,连杀猪的刘老师都当上了我们的班主任了,你还能盼望些什么?记得有一位女知青老师,身材颀长,表情忧郁,穿着的确良衬衫,拖着一条长辫子,隐约在我的记忆中。在我们学校暮色四合时,孑然走过台湾相思树下,到偏隅处宿舍就淡去了。好像不爱说话,也不当着人吃饭。她像个仙子一样,在人间飘着。⑥后来三年级时,她不知道去哪里了。我还好一阵惆怅。不是小孩子开窍早,而是对美好事物消逝的叹惋。⑦我对清明节的记忆主要是美好。⑧那美好是一上路就浑身敲了车铃般兴奋。清明时节,我们广东雷州半岛已经暑热纷纷了,常常上午焦晒,下午雷阵雨,让你觉得老天是很够意思的。⑨我特别爱的活动,是去老家九岭那里上坟。⑩我们家住在坡脊镇,距离老家九岭好像不到十里路,可是当时都是黄泥道,骑自行车常常会陷入沙道中,前后进退不得,有时干脆僵住不动,骑车的大姐,前面横杠打横的我,后面车架叠坐的弟弟和哥哥,一伙四人,都囫囵地倒在黄泥道上。一阵灰一阵沙,免不了是很愉快的。⑪父亲在前头,自行车驮着各样各色祭品,主要有白煮鸡一只,白煮鸭一只,煮熟的猪肉若干条,米饭几大碗。南方天热,肉类都要加盐煮了才能保鲜。这些祭品各处转悠,让祖先们享用过几遍后,因为天热,已经有些不够新鲜了。我个人常常认为,我们应该及时就近把鸡鸭撕开吃了,但没有一次如愿。父亲还是要带回家,上汤锅煮开(为了杀菌),取出,以刀砍块,上盘之后,才能满足我的饕餮之欲。⑫我们乡村的生与死隔得不远,死去的祖先就像活着一样,没那么多讲究,也没有那么多可怕。据说,唯有内心纯洁的孩子,才能看见祖宗的影迹。⑬我父亲说,弟弟能看见,因为他那时只有五六岁。⑭有一次,弟弟看见在某个祖坟旁有一只鹌鹑,不怎么慌忙地走出来。⑮父亲说,这就是我们的祖先。⑯可是,我从来没有看见过。不敢怀疑弟弟的纯洁,觉得自己内心太复杂,不配见到鹌鹑。祖宗化成鹌鹑,这件事情我从来没有怀疑过。他们为何不能变成鹌鹑呢?⑰我老家的春天,跟夏天差不多。没有江南这么繁复,这么做作,因此,也就没有江南这么多事,没有江南这么多诗。我们老家,自古以来就是不被说起的喑哑的。⑱后来读《东坡志林》,书中提到在我老家经过,取道徐闻去海南,让我非常兴奋。觉得我自己如果算是有那么点才华,一定是因为东坡先生先于我,走过我走过的路,留下一点什么遗风。东坡先生后来遇救,从儋州北返,要经廉州去合浦,不料大雨泛滥,又耽搁在我老家附近好多天,期间以松树生火祛湿,取暖,颇为流连,并作了一首诗。⑲终于读到了美国汉学大家薛爱华教授的历史巨著《朱雀:唐代的南方意象》的中译本,这本书里,出现了我的家乡雷州半岛,说唐代时,孔雀的主要产地就是雷州半岛。⑳我一直到十八岁考上大学离开家乡,从未在雷州半岛见过一只孔雀。离开家乡二十几年后,因薛爱华教授在书里提到,凭空激动了好一阵。我自己都不知道家乡有什么珍贵的特产,有什么文化遗述。记忆中的家乡,是一片荒芜,文化沙漠,空白,空白,空白。但从薛爱华教授著作里知道,唐代的雷州半岛照样是有人烟的,而且颇为繁盛。只是,不被以中原为视角的史官记录,于是就沉寂,一直被沉寂着。㉑朱雀,是那么神秘,那么灿烂,与孕有释迦牟尼佛的孔雀大明王是一家人。那样,我们的家乡,又有了佛性。(1)第⑤⑥段的插叙内容与上下文毫无关联,分析这样写的用意。(2)弟弟能看见祖宗的影迹,有人说体现了农民的迷信愚昧,也有人说这样写富有乡土气息,你怎么看?(3)结合语境,从语言表现力的角度,赏析划线部分的加点词语(任选其二)。(4)结尾部分提到东坡、朱雀等历史,分析这些内容在全文中的作用。【分析】(1)本题考查重要文段在文中的作用的能力。解答本题时要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来考虑。内容上要从紧扣文章的主题、人物的塑造方面考虑,结构上要从承上启下的角度思考。(2)本题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解答此题,要首先明确自己的看法,然后根据自己的观点,结合着文本的具体内容,阐述自己的理解与看法,只要能言之有理即可。(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词语含义并进行赏析的能力。要有整体阅读的意识,结合文章的主旨、作者的情感来把握词语的含义,从词语的感情色彩、手法运用方面来分析。(4)本题考查结尾文段在文中作用的能力。解答本题时要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来考虑。内容上要从紧扣文章的主题、情感的表达方面考虑,结构上要从上下文的关系的角度思考。【解答】(1)第⑤段,插叙了“我”念小学时的情形,“一半时间是学农种地,一半时间是胡乱上课”“老师都凑不齐,连杀猪的刘老师都当上了我们的班主任了”等句子都反映作者童年时期家乡文化的落后状态。插叙的“有一位女知青老师,身材颀长,表情忧郁……她像个仙子一样,在人间飘着”“后来三年级时,她不知道去哪里了。我还好一阵惆怅。不是小孩子开窍早,而是对美好事物消逝的叹惋”,写出一位女知青老师像个仙子一样美好形象,令人印象深刻,最后女知青老师又不知所终,象征着美好事物极度稀缺,又难以挽留。所以,这段文字尽管与上下文所写的清明节无关,结合后文“记忆中的家乡,是一片荒芜,文化沙漠,空白,空白,空白”,可知,文章的主旨是写落后的家乡文化生活,这段文字是与主旨有着内在的一致性的。(2)先确定自己的观点,即“很有乡土气息”,然后分条陈述理由。根据“唯有内心纯洁的孩子,才能看见祖宗的影迹”“我父亲说,弟弟能看见,因为他那时只有五六岁”“弟弟看见在某个祖坟旁有一只鹌鹑,不怎么慌忙地走出来”可知,父亲认为祖宗化成鹌鹑,纯洁的小孩才能看到祖宗,这表现出父亲的淳朴可笑。根据“我从来没有看见过。不敢怀疑弟弟的纯洁,觉得自己内心太复杂,不配见到鹌鹑。祖宗化成鹌鹑,这件事情我从来没有怀疑过”可知,“我”信以为真,还感叹自己内心太复杂,这写出“我”的天真幼稚,写出了独特的乡村生活与乡村人的心理特点,显得真实而又亲切。也可以确立“体现了农民的迷信愚昧”的观点,结合课文内容,分层论述即可。(2)根据“我老家的春天,跟夏天差不多。……做作……也就没有江南这么多事”可知,这是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将江南春天赋予人的情感与生命力,将江南春天的季节特征鲜明、景物变化多彩看作是“做作”,又将江南的“多诗”与“多事”等同起来,引发人丰富的联想与想象。从词语运用来看,使用“做作”“多事”等带有贬义色彩的词语,表达了对美好江南的嫉妒与不满,又是对家乡匮乏的自然人文景观的消极回护。“我们老家,自古以来就是不被说起的喑哑的”中的“喑哑”往往指哑巴不能发声,将自己家乡名声不显比作哑巴不能发声。从作者的情感来看,结合后文“我自己都不知道家乡有什么珍贵的特产,有什么文化遗述。记忆中的家乡,是一片荒芜”可以看出,作者内心充满了心酸、痛苦之情,为家乡的落后与文化的荒芜心痛不止。使用这样的词语,增强了形象感,更能表达作者独特的情感。(4)要分析结尾部分提到东坡、朱雀等历史的作用,可以从结构上、内容上来思考。从结构上看,根据“我自己都不知道家乡有什么珍贵的特产,有什么文化遗述。记忆中的家乡,是一片荒芜”可知,作者记忆中的家乡一片荒芜,是文化沙漠,自古以来不被提起。而《东坡志林》的记载与教授的历史著作《朱雀:唐代的南方意象》中的记述,展示了家乡在历史上曾经也拥有华彩。前后形成了对比,作者了解到自己的家乡当年是颇为繁盛的,只是,不被以中原为视角的史官记录罢了,这就使我对家乡有了新的认识。从内容上看,根据“因薛爱华教授在书里提到,凭空激动了好一阵”“那样,我们的家乡,又有了佛性”可知,“我”因为家乡并不是文化沙漠而内心涌动着激动与自豪。提到东坡、朱雀等历史,增添了文章的感染力,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提供有力的论据。同时,拓展了写作思路,丰富了文章的意蕴。答案:(1)一半时间学农种地、一半时间胡乱上课、杀猪的刘老师当上班主任,这些都反映童年时期家乡文化的落后状态。一位女知青老师像个仙子一样美好形象令人印象深刻,最后女知青老师又不知所终,象征着美好事物极度稀缺,又难以挽留。所以,这段文字尽管与清明节无关,但是与落后的家乡文化生活主旨有着内在的一致性。(2)很有乡土气息,父亲认为祖宗化成鹌鹑,纯洁的小孩才能看到祖宗;“我”信以为真还感叹自己内心太复杂;体现父亲的淳朴可笑、“我”的天真幼稚,写出了独特的乡村生活与乡村人的心理特点,显得真实而又亲切。(3)都是运用拟人化的词语,将江南春天的季节特征鲜明、景物变化多彩看作是“做作”,又将江南的“多诗”与“多事”等同起来,贬义色彩的词语表达了对美好江南的嫉妒与不满,又是对家乡匮乏的自然人文景观的消极回护。“喑哑”往往指哑巴不能发声,将自己家乡名声不显比作哑巴不能发声,内心充满了心酸、痛苦之情。这样的词语增强了形象感,更能表达作者独特的情感。(4)记忆中的家乡一片荒芜,是文化沙漠,自古以来不被提起,而《东坡志林》的记载与教授的历史著作,展示了家乡在历史上曾经拥有的华彩,使我对家乡有了新的认识,内心涌动着激动与自豪。前后对比,拓展了写作思路,丰富了文章的意蕴。6.(8分)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各题。渡河北(南北朝)王褒①秋风吹木叶,还似洞庭波。常山临代郡,亭障②绕黄河。心悲异方乐③,肠断陇头歌④。薄暮临征马,失道北山阿⑤。【注释】①王褒出生于南朝世家大族,梁战败后被押送至长安。从此羁留北方至死。这首诗是他北渡黄河时所作。②亭障:指北朝筑构的防御工事。③异方乐:异域音乐。④陇头歌:北朝乐府曲名,内容多写征人的艰辛。⑤失道:迷路。山阿:山的拐弯处。(1)以下古代诗歌选集中,可能收录本诗的一项是AA.《古诗源》B.《汉乐府》C.《唐宋近体诗选》D.《历代长短句》(2)以下对本诗风格评价贴切的一项是DA.恬淡悠远B.明丽清新C.雄伟壮阔D.苍劲悲凉(3)有人认为诗歌起首两句“起调甚高”,结合全诗,赏析这两句诗的艺术特色。【分析】(1)本题考查诗歌的体裁。包括以下:①古诗:古体诗。②近体诗。有严格的格律,句数、字数、押韵、平仄等都有一定的规则,是古代的格律诗,一般包括律诗(五律、七律)、绝句(五绝、七绝)、排律(五言排律、七言排律)。③词:属于诗的一种韵文形式,由五言诗、七言诗或是民间歌谣发展而成,起于唐代,盛于宋代。句子长短不一。④曲:组成:言调(曲调)、曲牌、题目。解答时理清楚即可。(2)本题考查诗歌的风格特点。解答时要分析诗歌的艺术特点,明确艺术手法,紧扣题目要求,选出最佳答案。(3)本题考查诗歌赏析诗歌的语言。首先弄懂所给句子的基本意思,进而把握住其内容、情感内涵;注意从语言特点出发;注意从表达技巧出发;注意从句子位置出发。【解答】(1)本诗属于古体诗。故有可能选自《古诗源》。故选A。(2)结合诗歌的内容“肠断陇头歌”“薄暮临征马”“失道北山阿”,诗中所选的意象“断肠”“陇头歌”“征马”“北山阿”都含有悲凉的意味。所以这首的风格是苍劲悲凉的。故选D。(3)这首诗起首两句“秋风吹木叶,还似洞庭波”,化用楚辞《九歌•湘夫人》中的“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借景抒情,以秋风落叶,河水滔滔,表现自己漂泊零落、起伏不定的心理。暗扣题目,表明所写之景为渡河所见。且“还似”一词由眼前的黄河自然地联想到江南故国的洞庭波涛(虚实结合也可),充满了思乡之情,去国之悲。起首两句为全诗奠定了悲凉的气氛,接下来的所见、所闻都笼罩了悲凉之情,结尾的“失道”与开头的“还似”相呼应,进一步抒发了迷茫惆怅之情。故说:起首两句蕴蓄着丰富的情感,所以说“起调甚高”。答案:(1)A(2)D(3)示例:开头暗扣题目,表明所写之景为渡河所见。化用楚辞《九歌•湘夫人》中的“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借景抒情,以秋风落叶,河水滔滔,表现自己漂泊零落、起伏不定的心理。且“还似”一词由眼前的黄河自然地联想到江南故国的洞庭波涛(虚实结合也可),充满了思乡之情,去国之悲。起首两句为全诗奠定了悲凉的气氛,接下来的所见、所闻都笼罩了悲凉之情,结尾的“失道”与开头的“还似”相呼应,进一步抒发了迷茫惆怅之情。起首两句蕴蓄着丰富的情感,所以说“起调甚高”。译文:看到秋风吹起,木叶飘落,便想到《楚辞》中的洞庭湖水。到了关山代郡一带,黄河沿岸修筑着很多堡垒。异域的音乐让人心中悲凉,陇头的歌曲令人愁断肠。傍晚的时候,面对着远行的马,迷失在山的拐处。赏析:诗的首二句写眼前秋景仿佛洞庭之畔,流露出思乡之情;次二句一转至现实的北方黄河之景;五、六两句进一步写“心悲”、“肠断”的内在感受;最后二句以薄暮失道来描写诗人迷茫怅惘、恍惚痛苦的情形。全诗层层深入,写情真切,笼罩着慷慨悲凉的气氛,颇具苍劲、雄健的风格。“秋风吹木叶,还似洞庭波”二句,清沈德潜《古诗源》认为“起调甚高”,议论是不错的。因为它从眼前所见的秋风吹起,木叶纷落于黄河波上,即刻联想到有似昔日的南国风景,就径直领出旧土之思的发端,并且暗用屈子《楚辞•九歌•湘夫人》“嫋嫋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的意境,平添出一层烟雾般轻蒙柔曼的忧郁情味来,使之拥载了更丰厚的涵纳,以供人体味怀想。当然,这种辽远地域空间和漫长古今时间的类比,除了承传的历史文化背景影响外,主要的还在于主体自身现实人生经历与情感趋向的规范,所以才能够将原本隔断的二端重行汇铸为一个统一的有机审美整体,就寻常的客观物象间注入强烈主观选择意识。后面六句即顺势直下,由空间场景描写导出时间推移的概念,层层依次展开。“常山”、“代郡”历来是边防要地,因此王褒沿途北渡,所见亭障相属,一派森严戒备的紧张景象,确也反映出那战事繁频,兵连祸结的现实状况。接着的第五、六两句写沿途所闻,以“异方乐”共“陇头歌”对举,一为曲调,一为歌辞。“陇头歌”的名目,多是用于表现戍卒征夫离愁别恨的内容,格调悲慨苍凉。王褒此际风尘仆仆于萧条秋野上,满目荒凉,又值暮色四起,忽地传来了阵阵吟歌,呜咽入耳,不能不使之悲从中来,陡地牵动起家国沦亡的万千思绪,平生遭际尽翻上心头,直觉天地茫茫竟无从归属,念之“肠断”。这里的“异方乐”一语,含意颇深,原因其系胡人所造,非汉地土风雅乐,故云。但另一层的意思,却是谓魏、周之类的北朝政权,都是异族入主中原,自不同于我炎汉正朔。这样,自然而然地归结到尾句上来:“薄暮驱征马,失道北山阿”,此处袭用了《战国策•魏策》旧典,魏王欲攻赵,季梁劝说道:“今者臣来,见人于太行,乃北面而持其驾,告臣曰:‘我欲之楚。’臣曰:‘之楚将奚为北面?’曰:‘吾马良。’臣曰:‘虽良,此非楚之道也。’曰:‘吾用多。’臣曰:‘虽多,此非楚之路也。’曰:‘吾善御。’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指出魏王以攻赵求成霸业,则“犹至楚而北行也”。并融入魏阮籍《咏怀诗》之五:“北临太行道,失路将如何”的句意,叹息自己的人生失路。当初忍辱借生,以至易节仕异族,现在蹉跎岁晚,生年无多,则悔又何及,也只有留下无穷的伤悲苦痛罢了。至此,方将开首的寓意点明,回旋应呼,不滞不懈。这首诗不事雕饰,造语清浅而寄兴遥深,尤其善于融化典故以写自我心意,更耐人寻味,增加了它的感染力。7.(19分)阅读《国语》两个语段,完成各题。孔丘非难季康子以田赋季康子欲以田赋,使冉有①访诸仲尼。仲尼不对,私于冉有曰:“求来!女不闻乎?先王制土,籍田以力②,而砥其远迩;赋里以入③,而量其有无;任力以夫④,而议其老幼。于是乎有鳏寡孤疾有军旅之出则征之无则已。其岁⑥,收田一井,出稯禾、秉芻、缶米⑤,不是过也。先王以为是。若子季孙欲其法也,则有周公之籍矣;若欲犯法,则苟而赋,又何访焉!”公父文伯卒其母戒其妾公父文伯卒,其母戒其妾曰:“吾闻之:好内⑦,女死之;好外,士死之。今吾子夭死,吾恶其以好内闻也。二三妇之辱共先者祀,请无瘠色,无洵涕,搯膺⑧,无忧容,有降服⑨,无加服。从礼而静,是昭吾子也。”仲尼闻之曰:“女知莫若妇,男知莫若夫。公父氏之妇智也夫!欲明其子之令德。”【注释】①冉有,名求,孔子学生,季康子家臣。②籍田以力:以劳力收田税。砥:平,均衡。③赋里以入:按照收入征收商税。④任力以夫:以男丁数分派劳役。⑤稯、秉、缶,都是计量单位。⑥其岁,指战时。⑦好内,宠爱妻妄。⑧瘠,指悲伤憔悴。洵涕:默默流泪。搯膺:捶胸。⑨降服,丧服要降等。(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①女不闻乎你②吾恶其以好内闻也厌恶,讨厌(2)为下列加点词语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①使冉有访诸仲尼BA.各个B.之于C.之乎D.这件事②是昭吾子也DA.遵照B.尊重C.明亮D.彰显(3)把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女知莫若妇,男知莫若夫。公父氏之妇智也夫!欲明其子之令德。(4)找出下列断句正确的一项。AA.于是乎有鳏寡孤疾/有军旅之出则征之/无则已B.于是乎有鳏寡孤疾/有军旅之出/则征之无则已C.于是乎有鳏寡/孤疾有军旅之出/则征之无/则已D.于是乎有鰥寡/孤疾有军旅之/出则征之/无则已(5)分析孔子一开始“不对”,随后却又对冉有说出一番话的原因。(6)从孔子对季康子与公父文伯之母的褒贬中,概括孔子的思想。【分析】(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是以主观题的形式考查。除了在平时学习中多积累之外,我们还要注意结合句子的上下语境,对实词的意义进行揣测。(2)本题考查文言实词,是以客观题的形式考查。除了在平时学习中多积累之外,我们还要注意结合句子的上下语境,对实词的意义进行揣测。(3)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看有无特殊句式,词类的活用,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出来的句子做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4)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解答该题可以根据文意、虚词和结构判断。(5)本题考查分析把握文中人物观点态度的能力。要在理解相关文字的基础上进行分析。(6)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段内容的筛选和理解。找到相关内容,在仔细理解的基础上,抓住关键信息,仔细概括。【解答】(1)①译文:你没听说吗?女:你。②译文:我厌恶他死后有宠爱妻妾的名声。恶:厌恶,讨厌。(2)①译文:派冉有征求孔子的意见。诸:兼词,之于。故选:B。②译文:这样才能昭明我儿子的美德。昭:彰显。故选:D。(3)知:通“智”,智慧;明:彰显;德:美德。译文:女孩子的智慧不如成年妇人,男孩子的智慧不如成年男子。公父家的妇人真是明智啊,她想彰显儿子的美德。(4)“鳏寡孤疾”是四个方面,作“有”的宾语,要连在一起,排除CD;“有”与“无”引导两种情况,要在“无”前断开,排除B。译文:于是就有了鳏、寡、孤、疾的名称,只有在战事紧迫时才征召他们,无战事之时就免除。故选:A。(5)要从他们之间的关系入手来分析。冉有是孔子的弟子,但也是季康子的家臣,冉有是以季康子家臣的身份来询问孔子的意见,如果当面驳斥反对,有损季康子声誉,这样的做法不合礼仪。孔子私下与冉有交谈属于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所以没有什么顾及,他希望冉有转告自己对季康子按田亩增收田赋的看法,认为这样做不顾法规,应遵照周公的田赋法去办。(6)孔子认为“女知莫若妇,男知莫若夫。公父氏之妇智也夫!欲明其子之令德”,意思是“女孩子的见识不及妇人,男孩子的见识不及丈夫。公父家的妇人明智能胜过大丈夫!她这样做是为了显扬她儿子的美德”,他极力赞扬公父文伯的母亲(妇人),因为她希望儿子的妻妾“请无瘠色,无洵涕,搯膺,无忧容,有降服,无加服。从礼而静”,即“不要面露憔悴之色,不要默默地流泪,不要捶胸顿足号啕大哭,不要有忧愁的面容,穿戴丧服要降一等,不要随便提高丧服的等级。要遵守礼节静静地完成祭祀”,这体现了孔子仁政的思想与以礼治国的理念,希望效仿“三代”之法。人要“从礼而静”,要克己复礼,要节制自己的行为,成人之美,做任何的事情要符合礼仪规范。答案:(1)①你;②厌恶,讨厌(2)①B;②D(3)女孩子的智慧不如成年妇人,男孩子的智慧不如成年男子。公父家的妇人真是明智啊,她想彰显儿子的美德。(4)A(5)冉有是季康子的家臣,代表季康子出场,如果当面表示反对季康子的做法不合礼仪。孔子与冉有进行私下交谈,这是老师对学生交谈,所以孔子能够直接表明态度,希望通过冉有来改变季康子的做法。(6)体现孔子仁政思想,效法“三代”之法,主张以礼治国;同时孔子认为个人应该克己复礼,应该节制自己的行为,成人之美,符合礼仪规范。参考译文:季康子打算按田亩增收田赋,派冉有征求孔子的意见。孔子没有正式答复,私下对冉有说:“冉有,你没听说吗?先王按照土地的肥瘠分配土地,按照劳力的强弱征收田赋,而且根据土地的远近来对田赋加以调整;征收商税按照商人的获利多少,而且还要估量其财产的多少来对商税加以调整;分派劳役则按照各家男丁的数目,还要照顾那些年老和幼小的男子。于是就有了鳏、寡、孤、疾的名称,只有在战事紧迫时才征召他们,无战事之时就免除。有战事的年月,每一井田要交出一稯粮、一秉禾草、一缶米,是不超过这个标准的。先王认为这样就足够用了。如果季康子要按这个律法去办,那就是遵照周公的田赋法了;如果不顾法规办事,那就随意收取赋税好了,又何必来征求我的意见呢?”公父文伯病死了,他的母亲告诫他的妻妾说:“我听说:宠爱内室的人,妻妾甘愿为他而死。热心国家大事的人,士甘愿为他而死。如今我儿子不幸早死,我厌恶他死后有宠爱妻妾的名声。你们在供奉亡夫的祭祀仪式上要委屈一下,请不要面露憔悴之色,不要默默地流泪,不要捶胸顿足号啕大哭,不要有忧愁的面容,穿戴丧服要降一等,不要随便提高丧服的等级。要遵守礼节静静地完成祭祀,这样才能昭明我儿子的美德。”孔子听到这件事以后说:“女孩子的见识不及妇人,男孩子的见识不及丈夫。公父家的妇人明智能胜过大丈夫!她这样做是为了显扬她儿子的美德。”8.(10分)阅读下文,完成各题。太平州新学记(宋)王安石①太平新学在子城东南,治平三年,司农少卿建安李侯某仲卿所作。侯之为州也,宽而有制,静而有谋,故不大罚戮,而州既治。于是大姓相劝出钱,造侯之廷,愿兴学以称侯意。侯为相地迁之,为屋若干间,为防①环之,以待水患。而为田若干顷,以食学者。自门徂堂,闳壮丽密,而所以祭养之器具。盖往来之人,皆莫知其经始②,而特见其成。既成矣,而侯罢去,州人善侯无穷也,乃来求文以识其功。②嗟乎!学之不可以已也久矣。世之为吏者或不足以知此,而李侯知以为先,又能不费财伤民,而使其自劝以成之,岂不贤□!然世之为士者知学矣,而或不知所以学,故余于其求文而因以告焉。③盖继道莫如善,守善莫如仁,仁之施自父子始。积善而充之,以至于圣而不可知之谓神。推仁而上之,以至于圣人之于天道,此学者之所当以为事也,昔之造书者实告之矣。有闻于上,无闻于下,有见于初,无见于终,此道之所以散、百家之所以盛、学者之所以讼也。学乎学,将以一天下之学者,至于无讼而止。游于斯,餔于斯,而余说之不知,则是美食逸居而已者也。李侯之为是也,岂为士之美食逸居而已哉?【注释】①防:堤岸。②经始:开始筹划营建。(1)可填入第②段方框处的一项是CA.焉B.矣C.哉D.也(2)对第①段兴建学堂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A.李仲卿治理有方,百姓在他的劝说下纷纷捐资兴学。B.李仲卿亲自择地,又筑堤岸拨农田,办事细密周详。C.自门到堂的建筑雄丽紧凑,用以摆放祭祀养生器物。D.往来者不知何时动工,只见它落成,突出速度之快。(3)分析本文三段文字的行文思路。(4)概述本文写作的针对性。【分析】(1)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意义与用法。做好这类题,前提是我们必须熟知整个文言句子的含义,还必须熟悉语法。(2)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注意将选项与原文作细致比较。(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行文思路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梳理文本,总结每一段的意思。(4)本题考查把握作者观点态度,分析文本主旨的能力。要在理解全文,重点把握相关论述的基础上进行分析。【解答】(1)根据语境来看,这句话是赞美李侯的,属于反问句,大意是“难道不贤良吗”,要与“岂”相搭配,表示反问语气,只能用“哉”。故选:C。(2)A.“百姓在他的劝说下纷纷捐资兴学”理解有误,原文是“于是大姓相劝出钱”,意思是“因此大姓人家相互劝着出钱”。故选:A。(3)第一段主要讲述了李仲卿建立学堂的经过,州里的人都对他十分感激,引出“世之为吏者或不足以知此,而李侯知以为先,又能不费财伤民,而使其自劝以成之,岂不贤哉”,即对他贤能的赞美。还写到“学之不可以已也久矣”“然世之为士者知学矣,而或不知所以学,故余于其求文而因以告焉”,从反面提出社会中还有不懂为学之道的士子,交代了本文的写作目的,就是要劝勉学习,明确为学之道。第三段是具体在阐述自己认为的为学之道是怎样的,意在劝勉士子要孜孜以求圣人之道,李仲卿兴办学堂的初中当然不是为了士大夫们有美食且安逸的居住,是希望士子继承为学之正道。(4)从第二段就可以看出本文写作的针对性。第二段写到“嗟乎!学之不可以已也久矣”“然世之为士者知学矣,而或不知所以学,故余于其求文而因以告焉”,针对一些官吏不懂学不可以已的现实和为什么学的道理,赞美李仲卿教育为先、为政以德的贤明之举;第三段论述到“推仁而上之,以至于圣人之于天道,此学者之所当以为事也”,他针对当世学者道散多讼的现实,勉励学子推行仁义到达圣人境界的为学之道。答案:(1)C(2)A(3)示例:第①段讲述李仲卿兴办学堂的事例,因为有这样的功德,所以第②段赞颂他的贤能;又从反面提出社会中还有不懂为学之道的士子,交代写作目的;第③段紧承上文的写作目的,具体阐述作者的为学之道,告诫士子当孜孜以求圣人之道,不可贪求美食逸居。(4)示例:针对当世有些官吏不懂学而不已的现实,赞扬李仲卿教育为先、为政以德的贤明之举;针对当世学者道散多讼的现实,勉励学子推行仁义到达圣人境界的为学之道。参考译文:太平州新学校在子城东南,治平三年(1066),司农少卿建安人李仲卿所建立的。他治理州里的事,宽和而有节制,平静而有谋略,因此不用大的惩罚与杀戮州里已经治理得很安定了。因此大姓人家相互劝着出钱,到李侯的家中,愿意兴建州学以称李侯心意。他为他们寻找地方迁移过去,建有房屋若干间,建堤防环绕四周,以防止水患,并且买了田若干顷,来供养求学的人。学校从大门到正堂,宏伟壮丽,用来祭祀先师和供养求学者的设施齐备。来往的人,都不知道学校的建设是怎么开始的,只见到了它的建成。而州学刚建成,李侯就离职走了,州里的人对他感激不尽,于是来我这里求文章来记载他当时的事。唉!学习不能停止的道理已经有很久了,但世上为官的人有的不完全懂得这些,而李侯很早就知道了,并且又能不浪费财力伤害百姓,让有钱人相互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税务培训与技能提升
- 桑拿会所前台服务心得
- 餐具行业设计理念培训体会
- 园林绿化单位卫生整治方案
- 2024年认识电的教案6篇
- 2024年秋天的怀念教案(15篇)
- 《民族国家的兴起》课件
- 农村自建房贴瓷砖合同(2篇)
- 中国液晶材料行业市场全景评估及投资方向研究报告
- 2025有关写树木买卖合同范本
- 服装色彩搭配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2024年
- 自动扶梯事故应急处置预案
- 招生人员培训课件
- 2023-2024学年深圳市罗湖区七年级(上)期末考试 英语 试题(解析版)
- 中国阴离子交换膜行业调研分析报告2024年
- 医美行业监管政策与竞争环境
- 2024年02月湖北武汉市公安局招考聘用辅警267人笔试历年高频考题(难、易错点荟萃)答案带详解附后
- 房屋移交的时间和方式
- 北京市西城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期末数学试卷(人教版 含答案)
- 2024年福建宁德城市建设投资开发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电焊的安全防护技术模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