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结构案例_第1页
新闻结构案例_第2页
新闻结构案例_第3页
新闻结构案例_第4页
新闻结构案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重庆搭建非遗学习平台邀外国友人一起“玩非遗”中新网重庆3月26日电(记者钟旖)重庆市巴南区委宣传部26日发布消息称,“老外@Chongqing·玩转非遗2019”活动即日启动报名工作,重庆将通过搭建免费的非遗学习平台,邀请外籍朋友前来学习非遗技艺,体验中国传统特色文化。“老外@Chongqing·玩转非遗2019”活动由重庆市委宣传部、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中共重庆市巴南区委、重庆巴南区政府联合主办,活动时间为2019年3月至12月。据介绍,活动主要采取线上线下招募等方式,邀请在重庆学习、工作、生活的外国友人及对非遗有兴趣的本土青年,通过“专题培训、互动展示”等形式,学习非遗知识和传统技艺制作要领,感受并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2019年4月至11月,活动组委会将开展玩转非遗·月学月赛活动,重点对学员进行非遗项目学习培训。学习培训共涉及10个项目、24堂课程,既有非遗传承人上门授课,也有集中学习课程。记者了解到,2018年4月至10月,重庆巴南区已举办“我在重庆学非遗”主题外宣活动。来自美国、加拿大、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国家的218位外国青年友人报名参加活动,学习了以巴南区非遗为主的重庆非遗文化。今年的“老外@Chongqing·玩转非遗2019”相较于2018年活动,内容更丰富,学习项目更多,持续时间更长,提供的学习平台更大。即日起至2019年3月30日,活动组委会将开展非遗玩家网络征集,面向全球发布非遗玩家网络征集令,接受国际非遗爱好者报名。

老年人面临新威胁去年7月,64岁的朱利亚.斯万兹开车到市中心买做果冻用的糖。晚上6点,她回到车旁,打开车门,试图坐到司机座上。她没有成功。“我打开车门想进去,结果“砰”­­有人从后面袭击我,”斯万兹说,“我被一男人按在车身上,他使劲拽我的提包。提包挂在我肩上,我紧紧抓着不放。但是他一只手不停地把我往车身上砸,另一只手拉提包的带子。最后,提包带还是滑下肩膀,他抓起提包,一溜烟逃跑了。”在这场持续几分钟的搏斗中,身高1米61的斯万兹输给了21岁、身高1米82的袭击者。他也成为一个统计数字:针对老年人犯罪的受害者。与人们普遍相像的不同,统计数字显示老年人比其他年龄层的人更少成为暴力犯罪的受害者。他们也更少成为小偷、入室盗贼、偷车贼的受害者。一项全国犯罪调查报告指出,65岁及以上的人群遇到针对个人犯罪的比例极低,他们也较少碰到针对住宅的犯罪。地方警察对报告的发现表示认可。他们说老年人(被一些社会服务组织定义为年龄有60岁以上的人群)不常成为严重犯罪事件的受害者,而且也确实较少是犯罪活动的受害者。然而调查指出,老年人经常成为某些特定犯罪的受害者,如抢包等。地方警察还把一系列诈骗犯罪也加进来。“至于暴力犯罪,老年人成为受害者确属罕见,”尤宁敦警察局负责警官乔治.萨科托说,“但与其他年龄层相比,我们发现老年人更容易成为诈骗犯罪的受害者。”据萨科托讲,老年人常常成为假扮成读表员、维修工的诈骗犯的对象。骗子一旦进屋就变成了小偷,盗窃钱财及值钱物品。另一常见骗局是修房骗局。施工队工人,因为来自外地而常常被称为“吉普赛人”,通常在夏季涌入某一地区。他们使用高压销售手段,说服老年人签约美化家居。这些工程即使真地完成也是极为低劣的,而且要收高额费用。前警察局社区关系及安全教育官员罗伯特.麦克奈特下士说这些骗子用低得离谱的装修价格来吸引老年人。他们常常要求预先支付一半的费用,之后要不就卷钱逃走,要不就用不合标准的材料完成工程。“他们会用石灰水粉刷仓房。一下雨,“涂料”就被雨水冲下来了,”麦克奈特说,“他们还会签约重铺车道,但只是涂一层油让它看起来好像是新铺的一样。”还有一种常见的骗局是两名女子假装要使用电话。当一个打电话的时候,另一个就开始偷窃值钱东西。……尽管从统计数字上讲,老年人成为受害者的比例要比其他年龄层小很多,但他们却比其他年龄层的人更害怕成为犯罪受害者。他们会花很多时间担心犯罪问题,并想出一些办法来保护他们的生命和财产。这种自我灌输的恐惧会影响他们的行为和态度。“在大街上,一个30岁的妇女和一个60岁的妇女在付账时被包的几率是相等的,”麦克奈特说,“但是60岁的妇女往往是那个紧紧握住提包的人,因为她会担心被抢走。”州警察局信息教育项目就是为了减轻老年人的担忧。“最大的恐惧就是无法保护自己,”麦克奈特说,“告诉老年人如何保护自己可以让他们更安心一些。”但对于受害人来说,受害经历显示了他们的弱点,这不是轻易应付忘记的。例如斯万兹,从肩到胳膊肘全部瘀青,花了四个星期才好。虽然她的提包后来被找到了--她只丢了4美元和一些零钱--但斯万兹现在更谨慎了。就算只是看看案发地点也会让她不寒而栗。“我再也不会觉得自己是完完全全安全的了,”她说,“虽然这种事可能再也不会发生,但它深深留在脑海中,这种事会让你受惊。我想我不可能忘记。”

镜头里的艾滋童年第一次走进赵骏的家,曲江涛突然喘不上气来。他觉得,空气中弥漫着的,是一种“死亡的味道”。瘦瘦小小的赵骏,光着上身,挺着皮球一样胀鼓的肚子,面无表情地坐在板凳上。全身上下无数鲜红的疙瘩溃烂流脓。环顾四周,除了一张木板床,整间屋子空空荡荡。几个干裂的馒头躺在笸箩里,上面爬满了苍蝇。这个家里有5口人不久前因艾滋病先后辞世,其中包括赵骏的父母。几年前,他们为了获取两袋血换53元钱和一袋鸡蛋糕的收益,卖血感染了艾滋病病毒。赵骏一出生,便从母体感染了病毒。奶奶因接连失去亲人疯了,而两个叔叔拒绝抚养这个有病的孩子。不久前,以赵骏为主角的纪录片《颍州的孩子》,与另外7部影片一起,入围第79届奥斯卡最佳纪录短片奖。这些影片中将有3至5部,于明年1月23日获提名,角逐本届奥斯卡桂冠。这部纪录片以安徽阜阳颍州地区的艾滋病儿童为拍摄主题,由旅美华人女导演杨紫烨执导,曲江涛担任摄影。那种“死亡的味道”,在一年多后的今天,仍然令曲江涛刻骨铭心。每当谈起这个话题,这个30岁的摄影师,总要一支一支地燃起烟,原本轻松的谈话也瞬时变得艰难起来。“开始时真犯怵,拍了一次之后就不想去了。”他深吸几口烟,一副自嘲的表情。夏天,曲江涛在艾滋病患者家拍摄,两条腿上被蚊子叮了40多个包。他心想:“这蚊子要是刚咬过艾滋病人怎么办?”去年春节,他和导演又在艾滋病患者家吃饺子。“说不害怕是骗人,但绝对不能在他们面前表现出来,因为这些人其实特别敏感。”他笑笑,“但到了后来,我从心里盼着能多去几次。因为有的人,也许下一次就再也见不到了。”去年春节刚过,曲江涛接到当地人的电话,说赵骏的奶奶去世了。在安徽一家民间机构“阜爱协会”的帮助下,有一对夫妻愿意收养赵骏。他们也都是HIV病毒携带者。闻讯,曲江涛立即坐上从北京开往阜阳的火车。赵骏被送走的那天,曲江涛是流着泪完成拍摄的。这个没有人知道确切年龄的孩子,被两个叔叔送到收养者李山峰夫妇的家。新妈妈搂着戴绿色绒线帽、穿黑棉袄的赵骏,一个劲地夸:“这孩子长得真好!”一家人围着他,乐得合不拢嘴。自始至终,赵骏一直低着头,没有表情。跟踪拍摄几个月了,曲江涛从没听他开口说过话,也没见过他有任何表情。他曾私下问过赵骏的叔叔,这孩子是不是不会说话?叔叔回答说,自从父母去世,赵骏就不再说话了。傍晚,两位叔叔走了。赵骏还是没说一句话,表情漠然,好像他与整件事无关一样。新家的哥哥领着他出去玩,刚走出院子,却突然发现,两行眼泪在赵骏脏脏的小脸上无声地滚落下来。“他哭了!他哭了!”小哥哥惊讶地喊起来。赵骏仍然低着头,眼泪泉水一样喷出来,却一声也不吭。一旁拍摄的曲江涛刹那间理解了这个孩子:“他心里什么都懂,可他能怎么样?所以他什么也不说!”他顿了顿,有些哽咽,“当一个人被踩在最底下的时候,任何事都能平静地接受。这些,平时我们理解不了。”一年多的拍摄过程中,最令曲江涛感到温暖的,是在赵骏被送到新家之后的一段时间。他发现,赵骏说话了,甚至会跟他打闹着玩了。“打你!打你!打死了!”赵骏乐得上气不接下气。曲江涛配合地倒在床上,闭眼,吐舌头。两人玩得不亦乐乎。“那时候,你会完全忘了他和别的孩子有什么不一样。”曲江涛说,“那是赵骏最快乐的一段时光。”他曾送给赵骏一个黄色的收音机。这个收音机成了这个孩子形影不离的伙伴。赵骏到新家3个月后的一天,曲江涛拍到了他最喜欢的一幕。新爸爸李山峰抱着赵骏,走在一片金黄色的花海。他们是去接新家的小姐姐放学。赵骏手中举着一大把野花,笑容绽放在小脸上。“你说,姐姐过来拿花呦!赶快呦!”李山峰这样教赵骏。“过来拿花呦!赶快呦!”赵骏挥挥手里的花,跟着喊。父子俩同时咯咯地笑起来。举着摄像机看到这一切,曲江涛的心跟着明朗起来。他以为,这个孩子的苦难也许就此结束了。但是,几个月后,当曲江涛再一次来到阜阳,情况却发生了逆转。因为国内没有专门针对儿童的抗艾滋药,赵骏只能按照成人药一半的剂量服用,但副作用大,效果也不好。赵骏的身体越来越差,大小便常常拉在床上,还长时间高烧不退。李山峰一家决定不再收养赵骏了。曲江涛记得,李山峰倚在门框上,眉头紧紧拧在一起,低沉地说:“不是不想养。可是看到他让我害怕,怕自己有一天跟他一样。”离开李家前,新妈妈喂赵骏吃药,哄他说:“我的乖,能得很。甜不?”赵骏费力地咽下药片,瘪瘪嘴,艰难地吐出一个字:“甜。”最终,赵骏被送往一个新的家庭。在纪录片中,赵骏的故事结束了。曲江涛再也没见到这个不幸的孩子。有时候,他会给联系收养赵骏的机构打电话,问问他的情况。他希望能找个时间,再去看看这个孩子。令曲江涛牵挂的另一个艾滋孤儿王欣欣,是个16岁的漂亮女孩。通过“阜爱协会”,一位美国老太太定期托人给她带来专门的儿童抗艾滋药物。据说,欣欣是已知由母婴方式获得HIV病毒的人群中,存活时间最长的。曲江涛记得,最初见到欣欣时,她头发乱糟糟地粘成一团,脸色阴沉,脾气暴躁,还不停地咳嗽。跟她熟了以后,他发现,欣欣其实很爱美,特别喜欢偷偷照镜子,梳头发。“她脾气大,是因为心里的苦没处诉说。”他叹口气说。欣欣的大姐早就出嫁了,婆家听说她的小妹有病,不让回娘家。相依为命的二姐因为害怕,一个人跑了。曲江涛摇头叹息:“这就是很多艾滋孤儿需要面对的现实,别说外人,就连亲人都歧视他们。”曲江涛有一个明显的感觉,最初去拍摄时,左邻右舍对艾滋孤儿们似乎都唯恐避之不及,更没有孩子愿意跟他们玩。可渐渐地,人们的态度好像缓和了不少。“我们去了,总会抱抱他们,在他们家里吃饭。村民慢慢开始觉得,跟他们接触也是安全的。”曲江涛分析说。据统计,中国约有7.5万个孩子因父母患艾滋病而成为孤儿。“他们遭受着人们的歧视,亲情的冷漠,疾病的折磨。”曲江涛说,“可他们却生活在最没有人注意到的角落。”长达一年半的拍摄中,十几个艾滋孤儿的故事被收入曲江涛的镜头中,可最后剪辑出的影片只有短短39分钟,多数孩子的故事都被剪掉了,曲江涛觉得颇为遗憾。他忘不了,一个奶奶一边讲述要把一对双胞胎孙子送人,一边嚎啕大哭的情景。他也忘不了,刚刚失去父母的黄家三姐弟,在给父母上坟时撕心裂肺的哭喊。因为害怕束缚,曲江涛2001年从新疆电视台辞职来京后,一直拒绝任何固定工作。他把自己定位为一个“自由人”,有感兴趣的题材便忙活上几个月,没有也便乐得自在。他曾用一星期时间,花费600元,以自己在北京生活的经历为题材,自编自导自演了一部电影短片,居然获得第16届东京录影节优秀作品奖。他也曾拍过有关同性恋的纪录片,甚至有过被男同性恋者追求的尴尬经历。而现在,曲江涛最大的愿望是,能把这几个孩子的故事一直跟踪下去。“这是很少的值得我长期坚持的事情之一。我突然发觉,如果能一直做这件事,一直和这几个孩子在一起,绝对不是什么束缚,而是一件非常有意义、非常幸福的事。”他动情地说。今年6月,在华盛顿电影节上,《颍州的孩子》获得国际卫生纪录片最佳奖。尽管还没有在国内公映,已有一些看过影片的外国人,表示要帮助赵骏和欣欣,并给他们寄去捐款。然而令曲江涛担心的是,纪录片中拍摄的孩子只是极少数,那7万多个在相同的阴霾里挣扎的艾滋孤儿们,又是一种怎样的悲哀?他们能否得到世人的关爱和帮助?“我能做的,只有用镜头记录他们的故事,感受他们的伤痛。”曲江涛摇摇头,“但是,一个人、几个人、一部纪录片的力量毕竟太小了。”(文中赵骏、王欣欣、李山峰为化名)

周光召,中国核武器开拓者今年初,当周光召教授被任命为中国科学院院长时,许多人问:他是谁?他能胜任这个重要的职位吗?对于熟悉他的朋友和同事来说,这根本不成为问题,因为他们都知道他对中国引爆第一颗原子弹做出的突出贡献。在过去几十年中,他很少在公众场合露面,这也是他为什么不为大众所熟悉的原因。1964年10月16日,中国因引爆了第一颗自己制造的原子弹而震惊世界。中国在工业落后,毫无外援的情况下,是如何做到这一切的呢?至今许多人仍然迷惑不解。透过周光召的故事,中国制造原子弹的风风雨雨就像惊险小说一样刺激。他宽大的眼睛后面,是淡然的神情。他谦虚地说,他只是这一浩大工程十万名辛勤工作者中的一名而已。1929年周光召出生于湖南一名工程师家中。从上中学时起,他就在物理课上标新立异、独立思考。又一次考试时,他没有用老师教的方法,一度以为自己不会及格。可当他拿回试卷,他竟然得了优。从那时起,他就总是尝试用不同寻常的方法解决问题。1947年他考入清华大学,跟随世界著名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