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J14-086-2012 组合塑料模盒混凝土空心楼盖结构技术规程 _第1页
DBJ14-086-2012 组合塑料模盒混凝土空心楼盖结构技术规程 _第2页
DBJ14-086-2012 组合塑料模盒混凝土空心楼盖结构技术规程 _第3页
DBJ14-086-2012 组合塑料模盒混凝土空心楼盖结构技术规程 _第4页
DBJ14-086-2012 组合塑料模盒混凝土空心楼盖结构技术规程 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DBJ14-086-2012J12050-2012组合塑料模盒混凝土空心楼盖concretehollowfloorstruct2012-03-30发布2012-06-01实施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发布山东省工程建设标准组合塑料模盒混凝土空心楼盖结构技术规程DBJ/T14-086-2012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备案号:J12050-2012主编单位:山东省建设发展研究院山东同圆设计集团有限公司济南强强建筑技术有限公司批准部门: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2012年·济南关于发布山东省工程建设标准《组合塑料模盒混凝土空心楼盖结构技术规程》由山东省建设发展研究院等单位主编的《组合塑料模盒混凝土空心楼盖结构技术规程》业经审定通过,批准为山东省工程建设日起施行。本标准由山东省工程建设标准定额站负责管理,由山东省建设发展研究院负责具体内容的解释。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二○一二年三月三十日根据《关于印发<山东省工程建设标准编制管理规定>的通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国家和行业先进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规定、构造要求、施工、工程验收等八部分内容。本规程是我省有关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设计、监理、施工、检测及质检等单位控制组合塑料模盒混凝土空心楼盖工程质量的法律性依据和技术标准。本规程所涉及组合塑料模盒核心技术的专利持有人为王军艇,使用授权许可应与之联系(济南兰塞新型建材有限公司,济南本规程由山东省工程建设标准定额站负责管理,由山东省建设发展研究院负责具体内容的解释。本规程在执行过程中如发现需要修改和补充之处,请将意见和有关资料寄送至山东省建设发展研究院(济南市经六路三里庄本规程主编单位、主要起草人员和主要审查人名单如下:山东同圆设计集团有限公司济南强强建筑技术有限公司张瑞晶宋亦工黄祥海刘达光王军艇冷全勇冷进虎刘启明毕鹃林梅梁园孙立军刘俊岩陈殿营嵇飙刘凤武王文奎张维汇 2术语与符号 3组合塑料模盒 3.2塑料模盒 3.3组合塑料模盒 4结构分析 4.2结构分析方法 4.3直接设计法 4.4等代框架法 5设计规定 5.2边支撑楼盖 5.3柱支撑楼盖 5.4挠度及裂缝 6构造要求 7.2施工工艺及操作要点 附录A塑料模盒技术性能测试 附录B常用组合塑料模盒的主要尺寸 附录C组合塑料模盒检验批的质量验收记录 本规程用词说明 引用标准名录 11.0.1为规范组合塑料模盒混凝土空心楼盖结构的设计与施工,1.0.2本规程适用于建筑工程中组合塑料模盒混凝土空心楼盖结1.0.3组合塑料模盒混凝土空心楼盖结构应根据建筑功能要求和施工条件,确定设计和施工方案,并应严格执行质量检查和验收制度。应符合本规程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22术语与符号按一定规则放置埋入式组合塑料模盒后,经现场浇筑混凝土而在楼板中形成空腔的楼盖。将塑料模盒进行平面(必要时可竖向)的紧密排列、间隔排列或紧密排列与间隔排列相结合,组合成多种规格型式,形成现浇混凝土空心楼盖的空腔。由一个塑料模壳和塑料盖板或两个相同边长(含不同高度)的塑料模壳相扣,并在结合部位用塑料卡扣扣紧或用绑扎铁丝绑紧而形成的盒体。采用再生聚乙烯(PE)、聚丙烯(PP)等改性工程塑料,经过高压注塑成型的壳体组件。采用再生聚乙烯(PE)、聚丙烯(PP)等改性工程塑料,经过高压注塑成型的板式组件。采用再生聚乙烯(PE)、聚丙烯(PP)等改性工程塑料,经过高压注塑成型的锁紧件。由柱支承的沿柱轴线设暗梁的现浇混凝土空心楼盖。周边由框架梁或墙体支承的现浇混凝土空心楼盖。3将柱支撑楼盖两个方向的总弯矩值按弯矩分配系数分配至各自方向的柱上板带和跨中板带的内力分析简化方法,又称经验系数法或弯矩系数法。将柱支撑楼盖结构分别沿纵向、横向柱列等效成以柱轴线为中心的纵向等代框架和横向等代框架进行内力分析的简化方法。Ecc—柱混凝土的弹性模量。2.2.2作用和作用效应d—考虑重要性系数的板面均布竖向荷载基本组合设计值;ωlim—最大裂缝宽度限值;ωb—计算板带的宽度;ln—计算方向区格板净跨;l12—区格板计算方向、垂直于计算方向的轴线到轴线跨度;w—梁的腹板净高;Hc—柱的计算长度;It—构件抗扭惯性矩;4Kce—等代框架的转动刚度;Kc—柱子的转动刚度;Kt—柱两侧横向构件的抗扭刚度。2.2.4计算系数及其他α12—计算方向、垂直于计算方向柱上板带中梁与板截面抗弯刚度的比值;μ1μ2—在楼盖区格板计算方向、垂直于计算方向的刚度比值系数;βt—计算板带端支座处边梁的截面抗扭刚度与楼板的截面抗弯刚度的比值;βb—柱两侧横向构件的抗扭刚度增大系数。53组合塑料模盒3.1.1组合塑料模盒由塑料模盒进行多种型式的组合而成,塑料模盒则由两个相同边长的塑料模壳(或一个塑料模壳加塑料盖塑料模壳壁厚不宜小于2.0mm,侧面斜度不宜大于10度。3.1.5塑料卡扣的长度不宜小于20mm,直径不宜小于卡扣也可采用8#铁丝作为替代品。图3.1.6塑料盖板和塑料卡扣的外形图63.1.7组合塑料模盒空心楼盖中用于固定塑料模盒的抗浮铁丝不宜小于12#镀锌铁丝。3.2.1塑料模盒是组合塑料模盒的最小基本单元,其外形宜符合7±331—2kg/个3N4N5—动棒振动冲击模盒侧面6—水泥地面后无破损和永3.3.1组合塑料模盒的平面投影尺寸和高度由设计确定。常用的组894结构分析4.1.1组合塑料模盒混凝土空心楼盖可用于框架、剪力墙、框架-筑结构安全等级、钢筋混凝土房屋抗震等级和结构分析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的有关规定。4.1.2组合塑料模盒混凝土空心楼盖结构的整体布置应能合理传递荷载,应有明确的结构计算简图,计算分析模型应根据实际结构确定。4.1.3设计应明确结构的用途,在设计使用年限内未经技术鉴定或设计许可,不得改变结构的用途和使用环境。4.1.4柱支承楼盖结构可根据建筑设计和结构计算的要求设置柱帽或托板。4.1.5楼板中承受较大集中荷载的部位宜布置肋梁。承受较大集中动力荷载的区格板不应采用空心楼板。4.1.6组合塑料模盒混凝土空心楼盖结构中,楼板的支承可采用4.2结构分析方法4.2.1组合塑料模盒现浇空心楼盖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设计的荷载效应组合设计值应按照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结构荷载规范》构技术规程》JGJ3的规定进行计算;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的荷载效应组合值应按照国家现行标准《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的有关规定计算。4.2.2抗震设计时,当采用钢筋混凝土扁梁框架时,扁梁的布置和截面尺寸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和《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的有关规定。4.2.3组合塑料模盒混凝土空心楼盖结构在竖向荷载和水平荷载作用下的内力及位移计算,宜采用连续体有限元空间模型进行计算分析,也可采用等代框架杆系结构有限元方法分析。4.2.4结构分析采用的结构分析软件应经考核和验证,其技术条件应符合本规程和有关标准的要求。应对分析结果进行判断和校核,在确认其合理有效后方可应用于工程设计。4.2.5对结构布置规则的组合塑料模盒混凝土空心楼盖结构,应按下列规定进行内力分析:1对于边支承楼盖结构,可按竖向刚性支承考虑。楼盖的边、角区格板的周边支承情况应根据支承构件的实际弯曲、扭转刚度确定。在竖向荷载作用下按弹性方法计算出楼盖结构中的框架梁或主肋梁的内力,在每个方向上正负弯矩之间的调幅不应超过20%。墙体、框架梁应考虑承受竖向荷载和水平荷载(包括地震作用并应按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进行内力分析;2对于柱支承楼盖结构,可采用直接设计法或等代框架法进行竖向荷载作用下的内力计算;也可采用等代框架法进行水平荷载或地震作用下的内力计算。当采用直接设计法时,在竖向均布荷载作用下柱支承楼盖按弹性分析得到的楼盖内力,在每个方向上正负弯矩之间调幅不应超过10%。4.2.6有下列情况之一时不得进行弯矩调幅:1要求肋梁不出现裂缝的组合塑料模盒混凝土空心楼盖结构;中的组合塑料模盒混凝土空心楼盖结构;3楼盖直接承受动力荷载。4.2.7当混凝土的收缩、徐变以及温度变化等间接作用在结构中产生的作用效应可能危及结构的安全或正常使用时,宜进行间接作用的效应分析,并应采取相应的构造措施和施工措施。4.3.1当承受均布竖向荷载的柱支承板楼盖结构符合下列条件时,可按直接设计法进行内力分析,否则可按本规程第4.4节的等代框架法进行内力分析。1在结构的每个方向至少有三个连续板跨;2所有区格板均为矩形,各区格的长宽比不大于2;3两个方向相邻两跨的跨度差均不大于长跨的1/3;4柱子距相邻柱中心线的最大偏差在两个方向均不大于偏心方向跨度的10%;5荷载仅为竖向重力荷载,可变荷载标准值不超过永久荷载标准值的2倍;6当柱轴线上有梁时,两个垂直方向梁应符合下列条件:式中μ1μ2—在楼盖区格板计算方向、垂直于计算方向的刚度比值系数分别取为:μ1=α1、μ2=α2;2—区格板计算方向、垂直于计算方向的轴线到轴线跨度;α12—计算方向、垂直于计算方向柱上板带中梁与板截算。4.3.2柱支承楼盖用直接设计法进行内力分析时,应按纵横两个方向分别计算,且均应考虑全部竖向均布荷载的作用。直接设计法的计算板带为支座中心线两侧以区格板中心线为界的板带。计算板带在计算方向一跨内的总的静力弯矩设计值M0应按下列公式计算:式中qd———考虑重要性系数的板面均布竖向荷载基本组合设计值;b———计算板带的宽度:当支座中心两侧区格板的横向跨度不等时,应取相邻两跨横向跨度的平均值;对于计算板带的一边为楼盖边时,应取区格板楼盖边缘的距离;ln—计算方向区格板净跨,取相邻柱(柱帽、托板或墙)侧4.3.3总弯矩设计值M0在计算方向各控制截面可按下列规定进行分配:1对内跨,正弯矩设计值取为0.35M0,负弯矩设计值取为表4.3.3计算板带端跨弯矩设计值的分配系数支座约束条件外支座在各支座处均有梁在内支座处无梁外支座嵌固无边梁有边梁负弯矩外支座负弯矩0正弯矩按上述方法分配弯矩时,中间支座应能抵抗支座两侧所分配负弯矩的较大值,否则应对不平衡弯矩再分配。对边梁或板边设计,应考虑外支座负弯矩引起的扭转作用。4.3.4柱上板带各控制截面所承担的弯矩设计值可按本规程第βt按下列公式计算:βt=(4.3.4)式中βt—计算板带端支座处边梁的截面抗扭刚度与楼板的截面抗弯刚度的比值;表4.3.4柱上板带承受计算板带内弯矩设计值的分配系数状况l2/l11.0负弯矩μ1=0μ1≥1端支座负弯矩μ1=0βt=0βt≥2μ1≥1βt=0βt≥2正弯矩μ1=0μ1≥14.3.5计算板带中不由柱上板带承受的弯矩设计值应按比例分配给两侧的半个跨中板带;每个跨中板带应承受两个半个中间板带分配的弯矩设计值之和。与支承在墙体上的柱上板带相邻的跨中板带,应承受远离墙体的半个跨中板带弯矩设计值的2倍。4.3.6对带梁的柱上板带,当μ1≥1时,梁应承受柱上板带弯矩设计值的85%;当0<μ1<1时,可按线性插值确定梁承受的弯矩设计值,其中μ1可本规程第4.3.1条的规定计算。此外,梁还应承受直接作用在梁上的荷载产生的弯矩设计值。4.3.7柱支承板楼盖结构中,由竖向均布荷载产生的柱与楼盖之间的不平衡弯矩应按下列规定确定:1对计算方向的内柱,不平衡弯矩宜考虑周边可变荷载的不利布置;2对计算方向的端柱,由节点受剪承担的不平衡弯矩可取为4.3.8带梁的柱支承板中,梁的截面抗弯惯性矩可按T形或倒L形截面计算,抗弯惯性矩的计算截面翼缘自梁侧面向外延伸宽度弯惯性矩时,应按实际截面确定。无梁的柱支承板,梁截面抗弯惯性矩Ib可按柱轴线上楼板实心区域实际截面计算。4.3.9楼板的截面抗弯惯性矩可按计算板带楼板实际截面计算。4.3.10计算截面抗扭惯性矩It时,可将计算截面分成几个矩形,按下列公式计算:式中x,y—矩形的短边、长边边长。柱间无梁时,It计算截面可取与柱(柱帽)宽度相同的板带计It可按下列计算截面分别计算,并取其较大值:1与柱(柱帽)宽度相同的板带加上梁在板上、板下凸出的部分;2本规程第4.3.8条规定的抗弯惯性计算截面。4.4等代框架法4.4.1柱支承板楼盖采用等代框架法进行内力分析时,应符合下列规定:1等代框架可采用弯矩分配法或有限元法进行内力分析;2在竖向荷载作用下,应按纵横两个方向分别计算,且均应考虑全部荷载的作用。柱与上一层及下一层楼盖可按固接考虑,等代框架可取等代框架梁及与之相连的上、下两层柱。等代框架梁应由柱轴线两侧区板中心线之间的楼板和梁组成;等代框架柱由柱和柱两侧横向构件组成,并应符合本节的有关规定;3在水平荷载、地震作用下,地震作用计算应考虑楼板的全部永久荷载和全部竖向可变荷载。等代框架应取从结构的底层到顶层所有的楼盖和柱。等代框架梁的宽度宜取用计算方向轴线跨度的3/4及本条第2款规定的等代框架梁宽度与垂直于计算方向柱帽(或托板)有效宽度之和的1/2的较小值;等代框架柱可取柱的实际截面;4在竖向均布荷载作用下,当可变荷载标准值不大于永久荷载的3/4时,可不考虑可变荷载的不利布置。4.4.2竖向均布荷载作用下的等代框架梁截面抗弯惯性矩Ibe应按等代框架梁范围内楼盖实际截面计算。4.4.3水平荷载、地震作用下的等代框架梁截面抗弯惯性矩可按本规程第4.4.2条确定,其中等代框架梁应按本规程第4.4.1条4.4.4承受均布竖向荷载的柱支承板楼盖采用等代框架法进行弹性分析时,柱截面抗弯惯性矩在板顶至板底、梁底或柱帽底范围内的惯性矩可视为无穷大,在此范围之外可按柱实际截面计算。4.4.5承受均布竖向荷载的柱支承板楼盖采用等代框架法进行弹性分析时,等代框架的转动刚度Kce可按下列公式计算:K式中Kc———柱子的转动刚度:对无柱帽且无梁的柱支承板楼盖结在计算方向的截面抗弯惯性矩,Hc为柱的计算长度:对底层柱为从基础顶面到一层楼板顶面的距离,对其余各层柱为上、下两层楼板顶面之间的距离;对于有柱帽、托板或带梁的板柱结构,应考虑柱轴线方向截面变化对Kc的影响;计算。4.4.6承受均布竖向荷载的柱支承板楼盖采用等代框架法进行弹性分析时,柱两侧横向构件的抗扭刚度Kt按下列公式计算:Kt=βbΣ(4.4.6)βb———柱两侧横向构件的抗扭刚度增大系数:对于无梁楼板Iβ1=1;对于带梁的柱支承板,其中Is为等代框架梁宽度范围内楼板的截面抗弯惯性矩,Ibe为等代框架梁在跨中截面的抗弯惯性矩。4.4.7承受均布竖向荷载的柱支承板楼盖采用等代框架法进行弹性分析时,等代框架的计算弯矩沿宽度方向可采用与第4.3节相同的比例进行分配,此时,对带梁的柱支承板,柱轴线梁在两个方向相对刚度的比值应符合本规程第4.3.1条第6款的规定。4.4.8承受均布竖向荷载的柱支承板楼盖结构采用等代框架法进行1对内跨支座,弯矩控制截面可取为柱或柱帽侧面处,但与柱2对有柱帽的端跨外支座,弯矩控制截面可取为距柱侧面距离等于柱帽侧面与柱侧面距离二分之一处截面。5设计规定5.1.1钢筋、混凝土:组合塑料模盒混凝土空心楼盖使用的钢筋、混凝土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的有关规定。1组合塑料模盒混凝土空心楼盖中,肋梁的受弯承载力、受剪承载力、受扭承载力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的相关规定;2结构内力分析时,满足耐火极限时的混凝土顶板或底板可过肋梁间距;3当肋梁腹板高度不小于450mm时,在肋梁的两个侧面应沿高度配置腰筋,其设置要求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1当为柱支承楼盖时,组合塑料模盒混凝土空心楼盖结构的外周边应布置框架梁,且框架梁高度应大于组合塑料模盒混凝土空心楼盖结构厚度,框架梁截面尺寸和配筋要求应满足《混凝土结2边梁的截面抗弯刚度应考虑翼缘提高作用,边梁宽度不宜超过柱截面高度;3可将周边楼盖伸出边柱外侧,伸出长度(指从楼盖边缘至外4房屋的周边应采用有梁框架,楼、电梯间等较大洞口周边宜设置边梁。5.1.4抗震设计时应沿框架柱设置主肋梁或框架梁。5.1.5组合塑料模盒的壁厚应根据选用材料的特性及施工要求确定,并应保证组合塑料模盒的整体稳定性。5.2.1边支承楼盖中梁、板的配筋构造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关规定。(柱帽厚度且不小于50mm,实心板内应配置构造钢筋。5.3.1楼盖与框架柱的楼盖节点及周围相关区域,应根据承载力计算结果选择合理的方案。在楼盖与框架柱的节点区域应采用现浇实心楼盖,并配置构造钢筋。1设暗梁的柱支承楼盖,暗梁宽度不宜小于柱两侧各100mm,2带梁的柱支承楼盖,当梁宽不大于柱宽时,同第1款要求;当梁宽大于柱宽时,柱上板带的实心部分宽度为梁宽加两侧各不3柱周围的楼板实心部分在冲切破坏锥体底面线以外不应小于(h0/2+100)mm,其中h0为楼板截面有效高度。5.3.2楼盖节点受冲切承载力计算及受冲切截面的控制条件应符厚度变化处应选择最不利冲切破坏截面进行受冲切承载力验算。5.3.4当混凝土冲切承载力计算不满足要求且板厚受限制时,可设置箍筋或弯起钢筋,具体方法见《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5.3.6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时,宜采用有托板或柱帽的板柱节点,托板或柱帽根部的厚度(包括板厚)不宜小于柱纵筋直径的16倍,且托板或柱帽的边长不应小于4倍板厚与柱截面相应边长之和。5.3.7节点核芯区受剪承载力的计算及相关设计要求应执行《建5.4.1楼盖的挠度验算应符合下列规定:1当在组合塑料模盒混凝土空心楼盖的设计中采用适宜的构件跨高比、加强周边约束刚度和构件配筋、且有可靠的工程实践经验运用具有各单元变形协调性的有限元计算软件进行挠度验算;2对按本规程第4.2.6条考虑弯矩调幅设计的楼盖,应进行挠度验算,或采用相应的有效构造措施;3组合塑料模盒混凝土空心楼盖在荷载作用下各区格板的最大挠度,应按照荷载效应准永久值组合并考虑荷载长期作用影响相关构件挠度的限值。验算挠度时,可将计算所得的挠度值减去构件起拱值。5.4.2组合塑料模盒混凝土空心楼盖的肋梁、主肋梁或框架梁,可按照所处环境类别和结构类型确定相应的裂缝控制等级及最大裂荷载效应的准永久组合并考虑长期作用影响计算的最大裂缝宽度max,应符合下式规定:式中wlim———最大裂缝宽度限值,根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中的相关规定确定;GB50010的相关规定确定。6构造要求6.1.1组合塑料模盒混凝土空心楼盖的体积空心率不宜小于25%,也不宜大于50%。6.1.2楼盖的截面尺寸应根据计算确定,并70mm。当模盒底板配置受力钢筋时其厚度不应小于70mm;对于双向肋梁,密肋间距一般取450mm~2000mm;肋梁截面高度与宽度之比不宜大于6,肋梁的截面高度不应小于250mm;受力钢筋不宜小于2φ10,主肋梁箍筋不宜小于φ8@200,次肋梁箍筋不宜小于φ6@200;区格板的长边与短边之比不宜大于1.5。6.1.3楼板构造钢筋直径不应小于6mm,间距不宜大于200mm,应双向通长布置。6.1.4组合塑料模盒混凝土空心楼盖中各类结构构件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应符合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的规定。对有抗震设计要求的柱支承楼盖,暗梁和柱上板带的纵向受为楼板横断面中去掉模盒截面面积的实心面积。6.1.7组合塑料模盒混凝土空心楼盖的跨高比宜符合下列规定:1边支承楼盖的跨高比:对于单向楼盖不宜大于25,对双向楼盖按短边不宜大于35;2柱支承楼盖的跨高比:跨度按长边计,有柱帽时不宜大于35,无柱帽时不宜大于30;3悬挑楼盖的跨高比不宜大于10,悬挑长度不宜大于1.5m。条节点实心区域的要求,并且距预留洞口边不应小于一倍肋梁宽度。6.1.9组合塑料模盒混凝土空心楼盖不应在肋梁竖向留洞,也不宜在节点实心区域开洞。孔洞宜预留在肋梁之间的板上,不应切断肋梁受力钢筋。必须开洞时,开洞部位应满足承载力与刚度的要求,并应采取补强措施。洞口位置、尺寸及洞口周边的配筋构造措施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和《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中的相关规定。6.1.10承受一般动力荷载或集中荷载的模盒上部楼板现浇层厚6.1.11肋梁支座截面负弯矩纵向受拉钢筋不宜在受拉区截断,当需要截断时,应符合《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中相关规定。6.2.1当楼面荷载较大或变形要求较高时,可采用柱帽或托板。柱帽或托板的边长(或直径)不宜小于柱帽相邻楼盖最大跨度的1/6,托板厚度不宜小于组合塑料模盒混凝土空心楼盖总厚度的1/4。抗震设计时,柱帽根部的总厚度不宜小于柱纵向钢筋直径的6.2.2抗震设计时,主肋梁配筋应根据计算确定定:1纵向受拉钢筋的最小配筋率,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的相关规定,且不应小于0.3%,单置纵向钢筋的间距不宜大于100mm;12mm,间距不宜大于200mm;主肋梁内箍筋直径不应小于8mm,箍筋肢距不宜大于200mm;3抗震设计时,对梁的宽度大于框架柱宽度的情况,节点核芯区应根据梁纵向钢筋在柱宽范围内、外的钢筋截面面积比例,对柱宽以内和柱宽以外部分的梁截面分别验算受剪承载力。节点核芯区的配箍量及构造措施应符合框架抗震的要求。6.2.3楼盖实心区域顶部钢筋应根据计算确定,底部构造钢筋直径不应小于8mm,间距不应大于200mm,且应满足《混凝土结构设6.2.4肋梁架立钢筋直径不应小于8mm,肋梁纵向受力钢筋直径6.2.5肋梁纵向钢筋在柱帽范围内不得截断,宜贯通或锚入框架柱内。7施工7.1.1组合塑料模盒混凝土空心楼盖施工前应具有相应的施工技术标准,编制专项施工技术方案,并进行技术交底,建立相应的质量管理体系、施工质量控制和检验制度。3塑料模壳应按规格型号分类平卧叠层堆放,塑料模壳在施工现场的叠放高度不应高于2.0m,应设置禁止人员攀爬、踩踏的标示。7.1.3施工现场的塑料模盒(壳)火安全措施,实现安全文明施工。7.1.4组合塑料模盒混凝土空心楼盖的模板及支架应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刚度和稳定性,应能承受浇筑混凝土的自重、侧压力和施工过程中所产生的荷载。7.2施工工艺及操作要点7.2.1组合塑料模盒混凝土空心楼盖宜按照下列工序施工:施工准备、塑料模盒组装及测量放线→楼盖支撑系统及模板搭设→绑扎框架梁或肋梁钢筋及底板钢筋→塑料模盒吊运→塑料模盒安装固定→水电线管设置→绑扎顶板钢筋→塑料模盒抗浮处理→隐蔽工程验收→浇筑混凝土→混凝土养护→支撑系统及模板拆除根据工程结构特点设计楼盖支撑系统及模板,绘制塑料模盒模板平面布置图,在底模板上弹出塑料模盒位置线。将塑料模壳用塑料卡扣或绑线组装成塑料模盒待用。7.2.3组合塑料模盒现浇混凝土空心楼盖支撑系统及模板搭设当有框架梁或肋梁时,应先搭设框架梁或肋梁部分模板支撑系统,然后搭设塑料模盒部分楼板支撑系统,框架梁或肋梁和楼板支撑各成体系且互相连接。支撑系统的立杆、横杆及斜撑间距必须满足施工要求,确保整体稳定。7.2.4组合塑料模盒混凝土空心楼盖模板应按设计要求起拱,当无设计要求时,双向宜起拱跨度的1‰~2‰。7.2.5绑扎框架梁或肋梁钢筋;当钢筋存在接机械连接方式,然后绑扎楼板底板钢筋。7.2.6采用吊笼(箱)吊运塑料模盒,并及时在待就位。塑料模盒就位前须对其外观完好情况作逐个检查,缺损严重应更换。塑料模盒之间及与梁间距用φ12的钢筋支撑固定位置。如设计未作要求,塑料模盒与框架梁或肋梁、墙钢筋的净间距应大于钢筋保护层厚度,与预留孔洞的净间距应大于50mm。在跨边不合模数处局部安装辅助规格塑料模盒或配置钢筋的实心混凝土。当塑料模盒有上下叠放情况时,应通过模盒四角的预留孔穿入塑料卡扣或铁丝绑扎,确保塑料模盒上下对齐。塑料模盒楼盖预留水电线管不应穿过塑料模盒,当塑料模盒上面局部有水电线管通过时,线路上塑料模盒的高度应适当减小。7.2.9按照做出的标记绑扎面板钢筋。塑料模盒就位后应对其采取稳固措施,防止模盒上浮。钢筋工程按照规定进行隐蔽验收,合格后宜在楼盖的一定面积范围内利用钢筋作板厚和模盒标高控制标识。浇筑混凝土时,应均匀对称浇筑,防止塑料模盒位移。混凝土的塌落度不宜小于180mm,石子最大粒径不宜大于16mm,布料与振捣应同步进行,宜采用直径30mm的小型插入振动棒振捣。不得将振捣棒直接触压塑料模盒表面。塑料模盒高度超过450mm的楼盖,混凝土浇筑时宜分二次进行,第一次布料高度不超过塑料模盒高度的五分之三,待用振动棒振实,再进行第二次布料;楼盖上表面采用小功率平板振动器找平振实。混凝土终凝后,应及时对表面覆盖塑料薄膜和毛毡或涂刷养当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100%后,方可拆除楼盖支撑系统和模板。8工程验收8.1.1组合塑料模盒混凝土空心楼盖工程做为混凝土子分部工现行《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评定标准》GB50300、《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有关规定进行质量验收。8.1.2钢筋、水泥、混凝土等主要原材料的质量要求和检验方法应8.1.3楼盖支撑系统及模板搭设和拆除、钢筋安装、混凝土、现浇结构等分项工程的验收应按照现行《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8.1.4塑料模壳进场时,应具有出厂合格证,并应进行抽样检验,规格应符合设计要求,外观质量和性能指标应符合要求,同一生产当不足5000个时也按照一个检验批计。每个检验批随机抽取20件,进行外观质量和尺寸偏差检验。8.2.1安装组合塑料模盒混凝土空心楼盖工程的上层模板及其支架时,下层楼板应具有承受上层荷载的承载能力或加设支架;上下层支架的立柱应对准。检查方法:对照模板设计文件和施工技术方案观察。8.2.2塑料模盒的性能指标应符合本规程第3章的规定。检查数量:当组合塑料模盒混凝土空心楼盖面积为10000m2检查方法:检查技术性能测试报告。和裂缝现象。8.3.2塑料模盒应垂直设置于底板的中心部位。塑料模盒底板边角应垂直。检查方法:对照设计文件和施工技术方案观察。8.3.3塑料模盒安装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应满足表8.3.3的规定。表8.3.3塑料模盒安装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表项目允许偏差检查数量检验方法塑料模盒位置5全数检查钢尺检查塑料模盒间距±5同一检验批内抽查钢尺检查肋梁宽度±5同一检验批内抽查钢尺检查相邻区格板内组合塑料模盒整体顺直度且不应大于同一检验批内抽查总列拉线和钢尺检查相邻区格板周边和柱周边实心部分尺寸同一检验批内抽查总列钢尺检查相邻区格板内组合塑料模盒平5同一检验批内抽查塞尺检查8.3.4塑料模盒卡扣或铁丝绑扎应牢固。8.3.5组合塑料模盒混凝土空心楼盖模板安装允许偏差项目应满表8.3.5组合塑料模盒混凝土空心楼盖模板安装允许偏差允许偏差检验方法轴线位置5钢尺检查底模上表面标高±5截面内部尺寸钢尺检查层高垂68相邻两板表面高低差2钢尺检查表面平整度5预埋钢板中心线位置3钢尺检查线位置3钢尺检查8.4.1组合塑料模盒混凝土空心楼盖工程检验批质量验收合格,应符合下列规定:1主控项目应全部合格;检查点合格,且其余检查点不得有严重缺陷;3应具有完整的施工操作依据和质量检查记录。8.4.2组合塑料模盒混凝土空心楼盖分项工程质量判定:1分项工程所含的检验批均应合格;2分项工程所含检验批的质量验收记录应完整。8.4.3组合塑料模盒混凝土空心楼盖子分部质量验收合格,应符合下列规定:1子分部工程所含的分项工程的质量均应合格;2质量控制资料应完整;3有关安全及功能的检验和抽样检测结果应符合有关规定;4观感质量验收应符合要求。8.4.4组合塑料模盒混凝土空心楼盖竣工验收应提供下列文件、资料:2有效期内系统的型式检验报告;3主要组成材料的产品合格证、出厂检验报告、进场复验报告和进场核查记录;6隐蔽工程验收记录和相关图像资料;7其他对工程质量有影响的重要技术资料。附录A塑料模盒技术性能测试A.1试验环境塑料模盒的试验环境按照GB/T2918规定,在温度为(23±A.2外观质量检验在自然光线条件下进行目测。A.3尺寸偏差用分度值1mm的钢卷尺,在塑料模盒的两个平行端各测量一次,取其中最大偏差值作为检测结果。测量两次,取其中最大偏差值作为检测结果。A.3.3表面平整度检验用2米靠尺、锲形塞尺在塑料模盒的表面量测,取最大空隙值。取其中最大偏差值作为检测结果。A.4质量检验用分度值不大于100g的天平进行称量。A.5正向抗压荷载将塑料模盒水平放置在平板上,取100cm2的料模盒表面的任意位置,在压板上加载1000N,静置10min后卸载。若无裂纹和破损等现象,可判定塑料模盒正向抗压荷载检验合格。A.6侧向抗压荷载将塑料模盒侧立在平板上,取100cm2的压板,放置在塑料模盒表面的任意位置,在压板上加载800N,静置10min后卸载,检查塑料模盒有无开裂,卸载后检查塑料模盒是否出现永久变形。若无裂纹和破损等现象,可判定塑料模盒侧向抗压荷载检验合格。A.7抗振动冲击性能1min,表面无贯通性裂纹及破损等现象,可判定塑料模盒抗振动冲击性能检验合格。A.8跌落性能试验将塑料模盒水平放置在1m高度上,然后,使塑料模盒水平的自由坠落在平整的水泥地面上,检查塑料模盒有无破损或出现永久变形等现象,可判定塑料模盒跌落性能试验检验合格。附录B常用组合塑料模盒的主要尺寸表B常用组合塑料模盒的主要尺寸单位:mm组合塑料模盒产品系列A×B×H边长A边宽B高度H1一个型号23456789附录C组合塑料模盒检验批的质量验收记录表C组合塑料模盒检验批的质量验收记录工程(子单位)名称分部(子分部)名称验收部位施工单位项目经理分包单位分包项目经理施工执行标准名称及编号执行标准主控项目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的规定施工单位检查评定记录监理(建设)单位验收记录1塑料模壳的性能指标应符合本规程第8.2.2条般项目1塑料模盒位置5mm2塑料模盒间距±5mm3肋梁宽度±5mm4相邻区格板内组合塑料模盒整体顺直度3/1000,且不5相邻区格板周边和柱周边实心部分尺寸±10mm6相邻区格板内组合塑料模盒平整度5mm施工单位检查施工工长(施工员)施工班组长评定结果项目专业质量检查员年月日监理(建设)单位验收结论专业监理工程师(建设单位项目专业技术负责人)年月日本规程用词说明1为了便于在执行本规程条文时区别对待,对于要求严格程度不同的用词说明如下: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用词: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均应这样做的用词:3)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用词:4)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用词,采用“可”。2条文中制定按其它有关标准执行的写法为“应按……执行”引用标准名录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4《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5《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评定标准》6《塑料试样状态调节和试验的标准环境》7《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8《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9《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10《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技术规程》11《现浇混凝土空心楼盖结构技术规程》山东省工程建设标准组合塑料模盒混凝土空心楼盖结构技术规程DBJ/T14-086-2012条文说明 2术语与符号 3组合塑料模盒 3.3组合塑料模盒 4结构分析 4.2结构分析方法 4.3直接设计法 4.4等代框架法 5设计规定 5.2边支撑楼盖 5.3柱支撑楼盖 5.4挠度及裂缝 6构造要求 7.2施工工艺及操作要点 1.0.1组合塑料模盒混凝土空心楼盖设计时具有易排列、好组合、灵活多变的特点,它是在不同应力分布变化区域及节点位置范围内布置不同系列、不同规格的组合塑料模盒,经现场浇筑混凝土形成整体性完好的楼盖技术。该技术为正交双向现浇工字型肋空心楼盖结构,采用组合塑料模盒系列产品在现浇混凝土板中筑塑成内部空间承力单元,形成现浇混凝土双向网格肋空心楼盖,与暗梁或明梁及框架柱或剪力墙共同形成传力明确的空间结构体系。组合塑料模盒混凝土空心楼盖钢筋和混凝土用量少,并具有较好的经济社会效益。1.0.2组合塑料模盒混凝土空心楼盖技术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领域,适用于大跨度和大荷载、大空间、需灵活分隔的多层和高层2术语与符号2.1.2组合塑料模盒的平面紧密排列,即将两个以上的塑料模盒按照设计进行平面无间隙的安装组合;组合塑料模盒的平面间隔排列,即将两个以上的塑料模盒按照设计进行平面有间隙的安装组合;组合塑料模盒的平面紧密排列加间隔排列,即将六个以上的塑料模盒按照设计进行平面无间隙加有间隙的安装组合;组合塑料模盒的竖向排列,即两个平面排列形式相同的组合塑料模盒按照设计进行叠加放置的安装组合。3组合塑料模盒3.1.2塑料模壳为四棱台壳体,储存和运输方便。塑料模壳可以叠放,每垛的叠放高度一般不超过2米,四垛码放一托盘,以便于仓储和运输。3.3组合塑料模盒3.3.1组合塑料模盒平面紧密排列时,可形成20种常用平面尺寸、11种常用高度的组合塑料模盒。也可根据设计要求采用间隔排列、紧密排列与间隔排列相结合的组合方式。4结构分析4.1.1对采用组合塑料模盒混凝土空心楼盖且带主肋梁的柱支承结构,其结构体系的判定存在两种观点,一种观点是按照板柱结构进行高度控制和抗震设计,另一种观点认为,根据现有的工程设计经验和计算对比,当楼盖的结构厚度大于等于相应跨度的1/18时,其结构内力、变形及侧向刚度与普通框架结构相似。对采用组合塑料模盒混凝土空心楼盖的边支承结构,2005年1月上海市建委发布执行的《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计指南》中指钢筋混凝土板柱-剪力墙结构体系当楼板的厚度不小于相应跨度的1/18时,可以按框架-剪力墙结构控制建筑物的高度”。4.1.2根据4.1.1条的规定,组合塑料模盒混凝土空心楼盖结构的分析方法可按照普通梁板结构的分析方法,模盒顶板上的楼面荷载传至肋梁,再由肋梁以集中力的形式传至主肋梁或框架梁,最后传至柱、墙等结构构件,该方法的特点是计算简单,传力明确。还可根据截面刚度等效的原则将空心楼盖转换成实心平板楼盖,按照无梁楼盖的分析方法对组合塑料模盒混凝土空心楼盖进行结构分析,将整个楼盖划分为柱上板带和跨中板带,再针对每类板带进行设计,具体的计算方法有等代框架法、直接设计法等。无论采取何种计算模式,均应根据实际结构形式和受力特点,确定合理的分析模型。4.1.5楼板的空心截面不宜承受较大的集中荷载。在承受较大集中静力荷载的部位,宜采用实心楼板、肋梁或采用有效的局部加强构造措施。对于承受较大动力荷载(如较大机械设备等)的区格4.2结构分析方法4.2.1“荷载效应组合设计值”为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中规定的称谓,在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中则称为“地震作用效应和其它荷载效应的基本组确定楼板竖向永久荷载时,应考虑内模重量。定,本条对现浇混凝土空心楼盖结构中扁梁框架的应用提出了要求。当现浇混凝土空心楼盖结构中的扁梁符合上述规范要求时,可按框架、框架-剪力墙、框架-核心筒结构类型确定房屋高度、结构构件的抗震等级等,并应按相应的抗震等级进行承载力计算并采取相应的构造措施。扁梁不应用于一级抗震等级的框架结构,但可用于框架-剪力墙、框架-核心筒结构中的一级抗震等级的框架。4.2.3、4.2.4组合塑料模盒混凝土空心楼盖的结构分析比较本规程推荐采用有限元计算软件进行的内力和位移计算,本规程建议采用面向对象的通用有限元设计方法。设计人员应重视概念设计,使电算程序中建立的结构模型和参数与实4.2.5本条给出了不同支承情况下的结构分析方法,对于边支承楼盖,可按竖向刚性支承考虑,计算中可忽略周边支承的竖向变形,根据相邻区格板的荷载情况和支承转动能力,区格板可按嵌固支承、简支支承或介于二者之间的弹性支承考虑。竖向荷载作用下弯矩调幅的规定是参照行业标准《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中的规定,现浇框架梁端负弯矩调幅系数可取0.8~0.9。结合组合塑料模盒混凝土空心楼盖的结构特点,本条中规定了调幅不应超过20%。对于柱支承楼盖,本规程主要推荐两种计算方法:等代框架法和直接设计法,等代框架法适用于竖向荷载或水平荷载(作用)下结构的内力分析,而直接设计法则仅适用于竖向荷载作用下的内力计算。弯矩调幅可使楼板配筋合理分布,与实际受力状况吻合。柱支承楼盖的弯矩调幅仅针对竖向均布荷载,调幅后竖向荷载作用下的内力与水平荷载作用下的内力组合后再进行截面设计。4.2.6组合塑料模盒混凝土空心楼盖结构适用于一、二、三类环4.3直接设计法4.3.1直接设计法的分析原理与本规程的等代框架法相同,是基于理论分析与试验校核给出的简化方法。如满足本条的限制条件,直接设计法可方便地应用于承受竖向均布荷载的钢筋混凝土柱支承板楼盖的内力分析。限制条件主要是为了保证楼盖与直接设计法弯矩分配系数的计算条件基本相符,避免造成较大的误差。第2款中区格的长宽、第3款中的跨度,均指柱轴线到柱轴线的距离。第1款的限制条件,主要是由于两跨楼盖的中间支座负弯矩值偏大;第2款、第6款的限制条件都是为保证楼板的双向受力;第3款的限制条件是为满足纵向受力钢筋切断点的构造要求;第4款的限制条件具体如图1所示,按此规定,柱子在规则柱网的累积总偏移不应超过偏心方向跨度的20%。图1柱子离相邻柱中心线的最大偏移2分别为计算方向、垂直于计算方向的轴线到轴线跨度。直接设计法按楼盖纵横两个方向分别计算,如图1,当x方向为计算方向时,则x方向的跨度为l1,y方向的跨度为l2;当y方向为计算方向时,则y方向的跨度为l1,x方向的跨度为l2。4.3.2直接设计法的计算板带以区格板中心线为界,板带柱轴线上若有梁,也应包括在内。净跨指区格板内柱(柱帽或墙)侧面之间距离,当柱(柱帽)截面为圆形或规则多边形时可按等面积的方形支座处理,图2列出了几种常见形式。图2支座等效高度4.3.3负弯矩的控制截面为按净跨考虑的支座侧面,对圆形或规则多边形支座按等面积方形支座考虑,同第4.3.2条条文说明。正弯矩的控制截面为跨中。表4.3.3中系数的取值原则为正弯矩、内支座负弯矩取变化范围的上限,外支座负弯矩取变化范围的下限,因为多数情况下外支座负弯矩配筋的裕量较大,这个原则有利于保证各截面均具有可靠的承载力。表4.3.3中的端跨支座约束条件如图3所示:(a)外边缘搁置在砌体墙上;(b)各支座处均有梁的柱支承板;(c)各支座处均无梁的柱支承板;(d)仅有边梁的柱支承板;(e)外边缘为剪力墙的情况。图3计算板带端跨支座约束条件4.3.4对于承受竖向均布荷载的柱支承板,设计时可认为控制截面弯矩分别在柱上板带和跨中板带内均匀分布。表4.3.4中分配系数为柱上板带承受弯矩在计算板带中的比值分配系数为1.00的情况,表示计算板带在此截面的弯矩均由柱上板带承担,跨中板带按最小配筋率配筋即可。本条规定的分配系数主要取决于μ1、βt两个参数,具体系数可通过表中数值线性插值得到。根据本规程第4.3.1条的规定,空心楼盖的μ1均大于0,给出μ1=0的数值仅为线性插值计算方便。对带梁的柱支承板楼盖,在板厚不变的情况下,梁截面尺寸越大则μ1的数值越大,柱上板带的刚度也越大,分配的弯矩也更多。计算βt时,混凝土的剪切变形模量按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取为弹性模量的0.4倍。βt反映端支座处边梁对板的约束程度,它对端跨的板带弯矩分配影响较大:βt较小时,端跨的跨中板带所承受弯矩小,弯矩主要由柱上板带承担;βt较大时,柱上板带与跨中板带所承受的弯矩差别小一些。对边梁,βt等于0表示跨中板带和柱之间没有弯矩连系,如板在端支座处搁置在砌体砖墙上;βt大于2则边梁抗扭接近刚性,计算板带横向的弯矩分配也与内支座相同。4.3.5计算板带中不由柱上板带承受的弯矩设计值应按宽度的比例分配给两个半个跨中板带。对于与支承在墙上的柱上板带相邻的跨中板带,由于墙的截面刚度较大,则与墙相邻的半个跨中板带从计算板带中分配到的弯矩较少,为保证跨中板带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要求整个跨中板带承受另一个半个跨中板带弯矩设计值的2倍。4.3.6对带梁的柱上板带,弯矩除分配给梁外,其余弯矩由柱上板带的板承担。梁除承受柱上板带分配的弯矩外,还应承受直接作用在梁上的集中荷载和线荷载产生的弯矩,线荷载应包括梁在板4.3.7由于表4.3.3中的系数对端支座负弯矩取变化范围的下限,为保证板和边柱间具有足够的受冲切承载力,本条中取边柱由节点受剪承担的不平衡弯矩为0.3M0。4.3.8对带梁的柱支承板,结构分析时梁周边的部分板应作为其对无梁的柱支承板,由于空心楼板的刚度小于实心楼板,楼板空心区域按刚度相等的原则等效成实心楼板后,此时无梁的柱支承板可等效为实心带梁的柱支承板(如图4)。由此,本规程规定无梁的柱支承板中,梁的抗弯惯性矩可按柱轴线楼板实心区域确定。对非抗震设计,柱轴线楼板实心区域按本规程第5.2.2条确(a)实际截面(b)等效截面1—柱轴线楼板实心区域;2—楼板空心区域图4无梁的柱支撑空心板楼盖的刚度等效4.3.9本条规定的是计算板带中楼板的抗弯惯性矩,不包括柱轴线上梁在楼板上下凸出部分。4.3.10计算It时矩形的划分方法以使It最大为原则。梁抗扭惯性矩计算时,应取扣除内模后的实际截面。4.4.1对于不满足本规程第4.3.1条限制条件的承受竖向均布荷载的柱支承板楼盖和承受水平荷载、地震作用的柱支承板楼盖,可采用等代框架法进行内力分析。在竖向均布荷载作用下,每个计算方向的等代框架均为以柱轴线为中心的连续框架,等代框架由连续梁和多个柱组成。等代框架梁的宽度为柱轴线两侧区格板中心线的距离〔图5(a)〕,与本规程第4.3.2条规定的直接设计法计算板带宽度相同,此区域内的梁也包括在等代框架梁之内。每层楼盖及与其相连柱可单独进(a)竖向均布荷载作用下(b)水平荷载、地震作用下图5楼盖等代框架梁的宽度在水平荷载、地震作用下,用来计算地震作用的重力荷载代表值应取整个楼盖内的楼盖自重标准值和可变荷载组合值之和,且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的有关规定此时等代框架不能取一层的框架,而应取从结构的底层到顶层所有的楼盖和柱组成的框架等代框架梁的宽度b1、b2按图5(b)所当不符合第4款的规定时,须考虑可变荷载的不利布置。4.4.2由于等代框架梁刚度的变化对等代框架法计算结果的影响较小,故竖向均布荷载作用下等代框架梁抗弯惯性矩的计算原则与本规程第4.3.9条相同。本条与第4.3.94.4.3水平荷载、地震作用下等代框架梁计算宽度与竖向荷载下不同。4.4.4~4.4.6竖向荷载作用下,等代框架柱由柱及柱两侧横向构件组成。等代框架柱的柔度为柱柔度和柱两侧横向构件柔度之和,构件的转动刚度与柔度互为倒数,由此可确定等代框架柱转动刚度Kce的计算公式。对无柱帽且无梁的柱支承板楼盖结构,柱的转动刚度可取Kc,此公式为近似计算公式,柱转动刚度的精确结果可由第4.4.4条的规定确定。上述各条沿等代框架梁宽度方向分配计算弯矩。4.4.8本条规定了采用等代框架法计算时的弯矩控制截面,对圆形或规则多边形支座按等面积方形支座考虑,同第4.3.2条条文说明。对于有柱帽的端跨外支座的特殊规定是为避免此种情况下外支座弯矩折减过多。5设计规定5.1.2肋梁是组合塑料模盒混凝土空心楼盖结构中塑料模盒的约束构件,并起到传递楼面荷载作用。试验结果表明,竖向荷载作用下组合塑料模盒混凝土空心楼盖的破坏形态为典型的弯曲破坏,顶板受压区混凝土被压碎,符合平截面假定。板的外伸钢筋与同方向现浇肋梁内纵向受力钢筋的应变变化规律基本一致,说明现浇肋梁与预制箱体可以实现整体受力、共同工作,该类楼盖的受力类似于现浇整体楼盖,因此承载力计算时肋梁截面可视为工字型,即部分顶板和底板可作为肋梁的受压翼缘。翼缘计算宽度可根据国家现行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中的相关规定确定,但承载力计算时不考虑板内钢筋的作用。当肋梁高度大于450mm时,为防止肋梁沿高度中部发生温度收缩裂缝,应按照国家现行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中的规定设置腰筋。5.1.3边梁的设置目的是加强对楼盖的周边约束,提高楼盖的整体性。由于边梁位于楼盖的边缘,边梁应考虑扭矩的作用。抗扭钢筋的设置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中的相关规定。在组合塑料模盒混凝土空心楼盖的外周边布置高出楼盖厚度的框架梁有两个目的:一是提高边梁的抗扭刚度;二是加强对楼盖边缘的约束作用。在洞口处,由于开洞易消弱楼盖整体性和连续性,参照相关国家标准的要求,宜在洞口周边设置边梁以提高该处的承载力。5.1.4为提高组合塑料模盒混凝土空心楼盖结构的抗震性能,抗震设计时宜沿柱轴线设置主肋梁或框架梁。主肋梁的高度等于楼盖厚度,即梁底与板底平齐。主肋梁应通过配筋或构造措施提高整体结构的抗震性能。5.2.1边支承楼盖中梁、板的配筋和相应的构造要求均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建筑抗震设计规5.2.2为保证板边支承传力可靠,在支承边楼板实心区域内配置构造钢筋。受冲切承载力,宜在节点区域采用现浇实心楼盖。节点实心区域的厚度和配筋应满足受冲切承载力要求。柱帽边缘须计算肋梁抗剪承载力。5.3.3为加强板柱结构节点处的受冲切承载力,可采用柱帽或托板的结构形式加强板的抗力,设置托板、柱帽时,形成冲切破坏的截面可能有几处,应分别计算以确定最不利的临界破坏截面。5.3.5板柱节点传递不平衡弯矩时,其受力特性及破坏形式更为复杂。为安全起见,对板柱节点存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