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季节秀珍菇菌种制备技术规程》_第1页
《反季节秀珍菇菌种制备技术规程》_第2页
《反季节秀珍菇菌种制备技术规程》_第3页
《反季节秀珍菇菌种制备技术规程》_第4页
《反季节秀珍菇菌种制备技术规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CS65.020.99

CCSB39

45

广西壮族自治区地方标准

DB45/TXXXX—XXXX

反季节秀珍菇菌种制备技术规程

Technicalcodeofpracticeforprocessofoff-seasonPleeurotus

pulmonariusculture

(征求意见稿)

XXXX-XX-XX发布XXXX-XX-XX实施

广西壮族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45/TXXXX—XXXX

反季节秀珍菇菌种制备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反季节秀珍菇菌种繁育的术语和定义、菌种制备环境、设施设备要求、技术要求、技

术方法、质量要求、杂菌及害虫的检验和判定。

本文件适用于广西境内反季节秀珍菇菌种的制备。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5749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T12728食用菌术语

NY/T528食用菌菌种生产技术规程

NY5099无公害食品食用菌栽培基质安全技术要求

3术语和定义

GB/T12728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秀珍菇Pleurotuspulmonarius

在分类学上属于真菌门、担子菌纲、伞菌目、侧耳科、侧耳属;中文名:肺形侧耳种,商品名或俗

称凤尾菇、秀珍菇。子实体单生或散生,菌盖灰白至灰褐(黑)色。

3.2

反季节秀珍菇off-seasonPleurotuspulmonarius

自然条件下冬季出菇的秀珍菇品种,通过人工调节栽培条件,并能在夏季正常生产或栽培的秀珍菇

品种。

4菌种制备环境

应符合NY/T528的规定,水质应符合GB5749规定。

5设施设备要求

5.1基本设施

应具备控温、控湿、控通风、洁净、无菌条件的冷却室、接种室、培养室和贮存室。

1

DB45/TXXXX—XXXX

5.2基本设备

应具备磅秤、电子天平、高压灭菌锅、超净工作台或接种箱、空调、除湿机、培养架、恒温培养箱、

冰箱、显微镜、放大镜、紫外灯、臭氧发生器等。生产量大的菌种厂配备搅拌机、装瓶或装袋机。

6菌种制作技术要求

菌种制作应满足以下技术要求:

a)接种所需工具及环境要提前灭菌或消毒;

b)采用适宜的培养基;

c)接种操作全程要求无菌操作;

d)繁殖的每批菌种必须做好生产记录,详细记录生产的各个环节;

e)菌丝培养期间温度要稳定,温差应≤6℃;

f)每批菌种必须贴有标签。

7菌种制作技术方法

7.1种源组织分离方法

7.1.1种菇采集要求

采集时间为5~6月,选择出菇快、均匀整齐、产量高的菇棚,采集第1潮或第2潮菇。

7.1.2种菇要求

菇形完整、无病斑、无虫口、品种特征明显、颜色灰褐色(灰色),菌肉肥厚,五六分成熟,结实

并有弹性,不含杂质。

7.1.3分离培养基

用加富培养基(参见附录A)平板进行分离。母种培养基pH为6.5~7.5,于0.11MPa(121℃)

下灭菌30min。

7.1.4切块接种

用75%酒精对种菇进行表面消毒后,将种菇沿菌柄中心纵向掰成两半,用无菌解剖刀在菌盖与菌柄

交界处中心部位切取约4mm×4mm大小菌肉组织接到平板上,于25℃~29℃恒温培养。

7.1.5菌种纯化

组织块培养2 d~3d,长出白色丝毛状菌丝体,检查淘汰有细菌的菌落。4d~5 d后,淘汰有杂菌、

长势纤弱的菌落。选取菌丝洁白、生长均匀、整齐、健壮的菌落,用接种铲取菌丝前端,移接到PSA综

合培养基斜面,27℃培养7d~8d,选取菌丝洁白、长势好,均匀整齐、健壮斜面试管做为母种种源保

存。

7.1.6出菇试验观测

2

DB45/TXXXX—XXXX

分离所得种源进行培养和出菇试验(≥2次),通过菌丝培养和出菇测试,各项性状优良稳定、活

力优于或等于原始菌株的种源可进入生产使用。

7.2母种复壮与扩繁技术

7.2.1菌种复壮

从冰箱取出保存的母种于25℃放置0.5 d~1 d后,用接种铲取4 mm×4 mm大小菌丝块接到PSA加富培

养基或淀粉加富培养基(参见附录A)平板上,25℃~29℃培养5d~6d,观察接种点菌丝情况,挑出

无杂菌、菌丝洁白、长速正常、整齐、健壮的菌落作为母种扩繁的种源。

7.2.2母种扩繁

用接种铲切取7.2.1中健康菌落前端菌丝块移接到PSA综合培养基试管斜面,27℃培养6 d~8 d,菌

丝长满斜面,即可用于生产。菌种扩繁移植传代次数不宜超过3次。

7.2.3母种检查

母种扩繁培养期间,正面和反面逐个全面要检查2次,剔除污染、长势差、色泽异常的菌株。

7.3原种、栽培种生产技术

7.3.1生产时间

原种生产时间应安排为10月下旬~11月,栽培种生产时间应安排为11月~12月。

7.3.2培养料容器要求

培养料容器应满足以下要求:

a)盛装容器应耐高压(0.15MPa)、耐高温(126℃~130℃);

b)瓶子体积应<750mL,塑料袋为聚丙烯塑料袋,规格(13cm~15cm)×(26cm~28cm)×0.06cm;

c)原种用玻璃瓶盛装、栽培种用聚丙烯朔料袋盛装;

d)塑料颈圈、棉塞或无棉塑料盖,能满足滤菌和透气要求;

e)棉塞应符合NY/T528规定。

7.3.3培养基制作

培养基配方(参见附录A)。木屑、棉籽壳、桑枝屑应于前一天预湿,麦麸、轻质碳酸钙、石灰

等装袋前加入拌均匀。原料含水量为58%~62%,pH值为7~8。

7.3.4杀菌

培养基配制好后,在4h内进行装袋并高压灭菌,灭菌保持压力0.14MPa~0.15MPa(温度为126℃~

128℃),2h~2.5h。

7.3.5冷却和接种

待瓶(袋)料温冷却至30℃以下即可接种。用无菌接种勺(镊子)先去掉母种前端或原种表面老

菌种,再进行接种。接种量为1支母种接5~6瓶原种,750mL原种接45~55袋栽培种。菌种块要紧

贴培养料。

7.3.6培养

3

DB45/TXXXX—XXXX

接种后,原种、栽培种放置无菌培养室培养。培养室应光线黑暗,温度稳定在25℃~27℃,空气

相对湿度70%以下。

7.3.7检查

菌种培养期间至少要进行3次逐瓶(袋)检查,即接种后3d~4d未封面前、菌丝长至瓶(袋)

1/3~1/2处、菌丝长2/3至满袋前各检查1次,清除菌丝生长异常或污染菌种。

7.3.8菌种使用与存放

菌种按照第8章进行检验。合格的菌种可投入生产或出售。菌种长满后10 d内使用最好。未使用的,

要放在4℃~6℃的低温条件避光保存,菌种保存期限1个月。

8质量要求

8.1感官要求

8.1.1容器要求

瓶(袋)应完整,无损,棉塞、塑料盖应干燥、洁净、松紧适度,应符合透气和滤菌要求,无霉点

霉斑。

8.1.2容积要求

母种培养基灌入量为试管总容积的1/5~1/4,顶端距棉塞40 mm~50 mm。原种、栽培种培养基上表

面距瓶(袋)口的距离45 mm~55mm。

8.1.3菌种菌丝体外观

母种菌丝应长满斜面,原种、栽培种菌丝应长满瓶或袋,菌丝体洁白、色泽一致、均匀健壮、舒展、

浓密、菌落边缘整齐,无角变,无抑制拮抗线,无杂菌菌落,无菌丝分泌物,原种、栽培种培养物表面

分泌物允许有少量无色或透明浅黄色水珠,不能有黄色或黄褐色水珠。

8.1.4培养基外观

培养基不干缩,无积水、颜色均匀、无暗斑、无色素,原种、栽培种,允许有少量原基,原基总量

不超过5%。

8.1.5气味

有秀珍菇菌种特有的清香味,无酸、臭、霉等异味。

8.2菌丝生长速度

25℃~29℃下培养,母种需要6d~8d长满斜面,原种、栽培种需要25d~32d长满瓶或袋。

9杂菌及害虫的检验及判定

9.1杂菌检验及判定

9.1.1感官检测

4

DB45/TXXXX—XXXX

若出现以下三种情况之一,则判定为有杂菌污染:

a)各级菌种培养物表面有光滑、湿润的粘稠物;

b)在棉花塞、胶塞、瓶颈接口处或培养基面上有与正常菌丝颜色不同的杂菌斑点;

c)打开菌种瓶、袋或试管塞,鼻嗅有酸、腥臭等异味。

9.1.2镜检

在培养物异样部位取少量菌丝体制片,于显微镜下观察,若有不同粗细菌丝或孢子存在的,判定为

杂菌污染。

9.1.3培养检测

9.1.3.1细菌培养检测:取菌种上、中、下三个部位黄豆粒大小的菌块,接入15mL~20mL三角瓶肉

汤培养基中,在28℃~30℃条件下振荡培养1d~2d,观察培养液是否混浊,若培养液混浊则判定有

细菌污染。

9.1.3.2霉菌培养检测:取菌种上、中、下三个部位黄豆粒大小的菌块接到PDA平板上,在28℃~

30℃条件下培养3d~5d,观察菌丝颜色、菌丝长势、菌落特征、有无杂菌孢子产生等。

9.2害虫检验及判定

从待检菌种的不同部位取出少量培养物,放于白色搪瓷盘上,均匀铺开,用放大镜或解剖镜观察害

虫的卵、幼虫、蛹或成虫,判定有无害虫。

5

DB45/TXXXX—XXXX

A

A

附录A

(规范性)

常用培养基及配方

A.1基质要求

应符合NY5099的规定。

A.2母种培养基

A.2.1PSA综合培养基:去皮马铃薯200g,蔗糖20g,琼脂20g,磷酸二氢钾1.0g,硫酸镁0.5g,蒸

馏水1000mL,pH=6.5~7.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