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思辨类作文写作全面指导写作指导:二元思辨性“轻与重”_第1页
高考语文思辨类作文写作全面指导写作指导:二元思辨性“轻与重”_第2页
高考语文思辨类作文写作全面指导写作指导:二元思辨性“轻与重”_第3页
高考语文思辨类作文写作全面指导写作指导:二元思辨性“轻与重”_第4页
高考语文思辨类作文写作全面指导写作指导:二元思辨性“轻与重”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写作指导38:二元思辨性“轻与重”

试题呈现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近日一则大二女生帮助残疾父亲扛冰箱爬楼送货的新闻冲上热搜,

该女生初三就开始帮助父亲,连续六年徒手背扛一百多斤的冰箱爬楼送

货,她现在是湖北某职业学院二年级学生,面对记者采访,女孩说:“我

现在最大的想法就是帮助家里分担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现在爸爸

是我最坚强的后盾,以后我也想成为他最坚强的后盾。”

有人说:“人生的悲剧不是因为重,而是在于轻。压倒生命的不是

重,而是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何为轻?何为重?

面对负担的重量和自由的轻盈,同学们会有怎样的认知和选择?请

结合上述材料,撰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谈谈你的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

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审题指导】

材这是一道引语类材料作文题。

材料首先讲述大二女生帮助残疾父亲扛冰箱爬楼送货的事件,材料

中的女生帮助父亲分担生活的重担,她承受了生活给予的重量,也因此

收获生命的意义,让自己明确了生活的目标和方向。材料进一步指出,

“压倒生命的不是重,而是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负担越重,生命越

贴近大地,它就真切存在。相反,当负担完全缺失,人就会变得比空气

还轻,就会飘起来,就会远离大地和地上的生命,人也就只是一个半真

的存在,其运动也会变得自由而没有意义。因此真切实在,勇担责任为

“重”,逃避责任,没有意义为“轻”。经历的生命之重让我们脚踏实

地,感觉到生命的意义,而生命之轻的感觉,就像温水煮青蛙一样,短

暂的舒适之后便是水生火热的煎熬和痛苦,是无穷无尽的空虚和落寞。

综上,材料启发我们当勇于承担生命中的重量,人生才有意义和价值。

题目要求论述“面对负担的重量和自由的轻盈”,有怎样的认知和选择,

作为时代青年,应当选择真切实在的“重”,而非没有意义的“轻”,

因此须着重论证选择“责任的重负”的意义。

行文构思上,先概括材料,由材料引出观点,如:选择生命之重,

过有意义的人生。接下来从为什么的角度展开论述,一、追求意义,做

事讲求原则,积极承担责任,是生命之重。无数的人儿都在承受着生命

之重,但正是生命之重我们脚踏实地找到人生意义。二、我行我素,不

愿承担世俗责任,放荡不羁,是生命之轻。选择生命之轻就是背叛了责

任与坚守,生命最终只剩下荒芜。三、与其追求一种掩盖虚无的假想解

脱,不如直面的责任,勇担使命,如此的自由才会有真正的人生意义。

立意:

1.要承担的重任,便是生命的意义。

2.压倒我们的不仅仅是“生命之重”,更是“生命之轻”。

3.生命是重于泰山而非轻于鸿毛。

怎样做好轻与重的思辨?

思辨话题是“轻与重”。

首先我们谈一谈对这个词的认识:轻、重,本是形容词,但在具体

理解时,它可以以名词或动词的形式出现。作名词讲,可以解释轻的东

西、重的东西指什么,轻的东西如名利、物质、虚荣、面子等,重的东

西如名节、尊严、责任、使命等。当然,对于生命的轻重,就要看选取

什么参照物了。在国家、民族等人类进步事业面前,生命可以是轻的,

但在遭受挫折、磨难、打击时要尊重生命、热爱生命,不能轻易放弃生

命。

作动词讲,轻可以是轻视、看轻的意思,重可以是重视、看重的意

思。

下面,我们结合思辨的几种方法来展开:

从内涵的细化看,可以写轻的是什么,重的是什么。如:人生路上,

我们既要负重前行,又要轻装上阵,负重的是使命,是责任;看轻的是

名利,是得失。只有轻重有度,方能行稳致远。真正的高贵不是表面上

对“名利”的轻视,而是发自内心对自我人格的尊重。

从程度的限定看,有些东西不必过分看重,有些东西则不必过分看

轻。如:看重别人看轻的东西,你就会变得重要,比如梦想,比如奋斗;

看轻别人看重的东西,你就会变得伟大,比如名利,比如地位。

从过程的观照看,有些东西暂时看上去可能是重要的,但是如果放

在人生或历史的长河里来考察,可能就是是浪花一粒、沧海一粟。如:

即使是极其轻微的事物,只要放对位置,就能发挥意想不到的作用。举

重若轻固然说明技术娴熟,胸有成竹;举轻若重则是谨慎细心,认真负

责的表现。

从本质的揭示看,对事物轻重的选择和判断,取决于一个人的境界

和格局。如:生命之轻重,取决于你对社会的贡献。我们在权衡利弊后

分出轻重,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要放弃轻而全力以赴投入重。以看轻名

利的姿态,称出人格的重量。人间行走,肩要有所重,心要有所轻。

从价值的引领看,我们要让人生更厚重,让生命更轻盈,这里的轻

盈当然不是轻浮、轻薄,而是飘逸、灵动。如:生活应该庄重,但不应

太沉重。再如,雨果有言:“心灵是人类的枷锁。”学会看轻,让心灵

松绑;勇于负重,让生命更加崇高。用一颗充满理想与热情的心去负重

前行,让人生充实,让灵魂轻盈。

范文展示:

人生应负重前行

亲爱的同学:

你好!听说你期末考试成绩不理想,因为压力大,本学期畏惧上学

了。写这封信的目的就是想告诉你,作为时代青年,我们不该畏惧压力,

应该学会负重前行。

一叶扁舟在惊涛骇浪中因为负重而倍加平稳,一位农妇在艰苦劳累

时因为负重而变得强壮,同样,我们每一个人的生命也会因适当的负重

而精彩。

人生的旅途中,如果生命的担子太轻,就会精神空虚,迷惘无聊,

这样的人生注定没有多大价值。因为没有负重的生命如同一片枯叶,只

要微风轻轻一吹,就会随风而逝;而负重的生命却坚如磐石,任尔东南

西北风,也会稳如泰山。

米兰•昆德拉曾说:“一切重压与负担,人都可以承受,它会使人

坦荡而充实地活着,而最不能承受的恰恰是轻松。”一个人如果没有一

点压力,松松垮垮、无所事事,就会在闲散中磨去锐气,钝化意志,这

样的人生只会有莫名的空虚、寂寞、孤独和忧愁。八旗子弟躺在父辈的

功劳簿上,养尊处优,整日斗鸡走马,狎妓滥饮,无所事事,醉生梦死,

一代代“潦倒不通世务”,致使大清皇朝后继无人,一步步走向衰败。

亲爱的同学,生命的过程不是轻歌曼舞,繁花似锦,更不是雅阁品

茗,海滩度假,生命的意义在于负重前行,在于勇于承担各种责任。负

重的人生虽然会经历种种磨难与不幸,但这种磨难与不幸会成为我们宝

贵的财富,让你我变得更加有韧性,让你我的名字像耀眼的流星一样划

过历史的天空,在人们的心中定格成永恒的精彩。就像有人追求清闲,

但任弼时却说他最怕没事可作;有人畏惧西藏的恶劣环境,但孔繁森却

志愿援藏十多个春秋;有人大学毕业后竞相奔往大城市,徐本禹、秦羽

飞等时代青年却把自己的青春献给了贫困的山区教育事业。他们虽历经

苦难,但岁月留下了真实的感动,让负重的生命开出了绚丽的花朵。负

重的人生注定了苦难,同时也注定了崇高。轻松的人生不一定优裕,却

注定了平庸。

诚如伟大革命家李大钊所言: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

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资以乐

其无涯之生。

花儿经历严寒才更显娇艳,宝剑经过磨砺才更显锋利,海燕经历了

暴风骤雨才变得矫健,负重不但不会压垮我们坚挺的脊梁,反而让我们

的生命更加精彩,更加辉煌。

亲爱的同学,我知道,此时此刻的你,正为学习压力和生活中的烦

恼而担忧,但不要害怕,请勇敢向前。新的学期,考试会如一日三餐般

稀松平常,不要畏蕙不前,让负重磨炼我们的意志,让压力强壮我们的

心理承受力。请相信走过高三这一年,压力会促使我们快速成长。记住,

人生因负重而充实,生命因负重而精彩,让我们一起负重前行,去勇敢

地迎接挑战吧!再回首,这样的高三将是无比充实快乐的。

就此止笔,祝好!

爱你的同桌

202x年x月x日

轻重之间的选择

近日,一则关于大二女生帮助残疾父亲扛冰箱爬楼送货的新闻引起

了广泛关注。这位女生从初三开始,连续六年徒手背扛一百多斤的冰箱,

为家人分担了重负。面对记者采访时,她说:“我现在最大的想法就是

帮助家里分担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这件事让我深思:何为轻?

何为重?在面对负担和自由之间,我们应该如何选择?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轻与重并不只是物质上的区别。轻是指那些可

以顺利完成、不会给我们带来过大压力和困扰的事情;而重则代表着那

些需要付出较大努力、可能引发焦虑和挑战的任务或责任。

回到新闻中提到的女生身上,她选择背负沉重的冰箱上楼送货。尽

管这个任务艰巨且耗费体力,但她却义无反顾地承担起来。她认为这是

她力所能及的事情,并愿意用自己的努力来减轻家人的负担。这种选择

体现了她对家庭的责任感和坚持不懈的精神,也让我们思考到在生活中,

我们是否愿意承担一些重责任,为他人分担负担。

然而,在选择轻与重之间,并不是每个人都会做出相同的决策。有

些人可能更倾向于选择轻松自由的生活方式。他们认为生命应该追求快

乐和舒适,避免过多的压力和困扰。他们可能会追求自己的兴趣爱好,

享受自由自在的时光。这种选择并没有错,因为每个人都有权利追求自

己心灵的平静和幸福。

在我看来,轻与重之间并不存在绝对正确或错误的选择。每个人都

有不同的价值观、经历和目标,因此对于轻与重也会有不同的理解和取

舍。关键在于我们要根据自身情况进行权衡,并且要明白所做出的选择

所带来的后果。

当然,在我们做出选择时,也需要考虑到长远利益和社会责任。如

果所有人都只顾着追求轻松自由而不愿意承担重责任,那社会将无法正

常运转。只有当每个人都能够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承担起一些重负,

社会才能更加和谐稳定。

综上所述,轻与重之间的选择是一个复杂而个人化的问题。我们应

该根据自身情况和价值观进行权衡,并且要明白所做出的选择所带来的

后果。无论我们选择何种方式,都需要明确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并为之

付出努力。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轻与重之间找到平衡,实现生活的幸

福与满足。

类题链接一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现代人大都陷入了日常的忙碌,被无数轻细而烦琐的事件缭乱了双

眼、模糊了视线、凝滞了脚步、塞了胸怀生死边缘,回眸一望,常常发

现玉石俱焚,鱼龙混杂,重要的事情被疏漏,不重要的事情却被无限放

大。

请以“轻与重”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立意自定;②题目自拟;③文体自选;④不少于900字。

佳作展台

权,然后知轻重

辗转于人世,起伏的人生让我们茫然,蓦然回首,原先计划的道路

已成为一团乱麻,剪不断,理还乱,何为轻,何为重早已扑朔迷离。我

们还未到生死边缘,但孰轻孰重,漫漫前程谁又能道破。面对轻重的抉

择,子日:权,然后知轻重。

“楚汉之争”,一名游荡于市井之中的“平民〃在屠户让他选择刺

我或出我胯下”时,选择了后者。“市人以为怯”,而他忍辱负重,多

年之后,承受了“胯下之辱的懦夫终在十万大军面前指挥若定,从容不

迫。

轻重缓急,成大事者也。一淮阴候韩信如是说。

倘使韩信不分轻重,将其倒置而选择〃刺之",他-剑下去必使自己

身首异处,那么恐怕历史记载的只是一个宁死不受辱的无名小卒。更有

甚者,当历史的车辙辗过之后他也将随之灰飞烟灭。

然而古人并非都如此明智,他们中的许多人一生追求自以为重要的

-切,却终究一无所获。所幸的是他们把握住了那些在后人看来重要的

举动,虽然那些举动多少带着阴差阳错的意味,但他们也如准阴候一般,

为历史所铭记。

回望一千二百年前,有一位清瘦的读书人正忍受着十载寒窗、悬梁

刺股之苦,为的是分得琼林宴上的一角席位,然而,他落榜了,在月明

星疏的夜晚,陪伴他的只有静静的江水,支离破碎的雄心,此时远处传

来寒山寺缥缈的钟声,心中的万千感慨让他轻而易举地谱出了一首千古

绝唱《枫桥夜泊》。在他波澜不惊的生中,最不经意的恐怕是这次吧,

而后人能够记住张继”这个名字,恰恰是因为这个看似平凡的夜晚他不

经意的一次率性发挥。而这样的人物又何止一个?归有光八次落第,却

有《项脊轩志》传世;苏子左迁黄州,造就了两篇《赤壁赋》;王勃欲

写《滕王阁诗》,以序为辅,诗为主,而人们却深刻地记住了《滕王阁

序》淡忘了那首诗。

造化弄人,在人生漫长的旅途中,我们注重的往往是无足轻重的不

断追逐,殊不知有时重要的却是追逐间隙的那段漫不经心的小插曲,值

得庆幸的是阴差阳错间,先人们竟敏锐地把握住了这重要的人生插曲,

没有把有限的生命浪费在无谓的幻想、复仇和追逐之中,于是后人记住

了他们,文学的天空也因他们曾经驻足变得熠熠生辉。

漫溯悠远的历史,且不论我们能否像韩信那样分清轻重,单议那些

有着不经意之举的诸多古人,如果张继没有乘兴写下那首脍炙人口的诗

歌;如果归有光落第之后两耳不闻窗外事,继续苦读浪费光阴;如果苏

轼一心惦记官复原职;如果王勃吝惜笔墨未能写下诗序是的,阴差阳错

带来了多么幸运的光环,然而我想并非所有人都能这般幸运,太多的如

果道破一个不变的真理:权,然后知轻重,知轻重然后择重而为之,人生

方能无憾!

看那人生的天平无论在右盘中加入多少祛码,也永远称不起左盘中

重要的一切。权,然后知轻重,发人深省!

类题链接二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综合下面三则材料,选择合理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

字文章。

材料一:6年来蝉联冬奥男单花滑冠军第一人的羽生结弦,在北京

冬奥会上选择挑战超出人类体能极限的4A超高难度动作,而这意味着

有可能放弃冬奥三连冠。他说:“已看淡所有的荣耀,不在意比赛胜负,

挑战不完美并不重要,突破自我拼尽全力的人生才更厚重。”

材料二:鲁迅曾在杂文《最先与最后》中写过这样一句话:“我每

看运动会时,常常这样想,优胜者固然可敬,但那虽然落后而仍非跑至

终点不止的竞技者,和见了这样竞技者而肃然不笑的看客,乃正是中国

将来的脊梁。”

材料三:信仰比生存重要,品格比外貌重要,成长比成功重要,过

程比结果重要,...而不知轻重者,则重者为轻,轻者为重;有时候影

响结果的,又看似很轻,其实很重。所以我们唯有在不断自省中知轻重,

才能知急缓进退。看清孰轻孰重,是一种大智慧。

写作要求:

【文题解析】

本题考查材料作文。

第一,审题。这是一道思辨性材料作文题。可分别从材料中确定写

作角度,也可综合材料选择写作角度。三则材料中,第一则借羽生结弦

力求突破自己,不再重视金牌的选择,彰显了羽生结弦心中的“轻与

重”,由此可提取出写作关键词“选择”“突破自己”等;材料二借鲁

迅的话,指出了体育赛事上轻成绩,重在参赛者坚持完成比赛的体育精

神和观众重其精神轻其成败的态度,由此可提取出写出关键词“坚

持”“重过程(精神)轻结果(成败)”等;材料三则在孰轻孰重的辨

析中,指出了信仰、品格、成长等内在比外在要重要的事实,并由此得

出能看清孰轻孰重,是一种人生的大智慧,由此可提出写作关键词“人

生的智慧”等。综合三则材料可知,三则材料都提到了“轻”与“重”,

这里的“轻”与“重”是相对的,“轻”可以指不重要的、次要的,如

名利、地位等;“重”可以指重要的、主要的,如责任、义务、亲情、

民族大义等。有些事物对我们重若泰山,有些则风轻云淡。唯有把握好

生活的轻重,理性面对。

第二,立意。在审题的基础上,我们可从以下角度立意:

(1)把握人生关键,明辨孰轻孰重;

(2)明辨轻与重,赢得无悔人生;

(3)心系家国重担责,无愧本心轻得失。

(4)突破自我,成就精彩;

(5)过程比结果更重要;

(6)唯有坚持,才能成功;

(7)人生的智慧等。

第三,选材。既可以结合自己实际生活经历去写,也可以写国内外

各中事情,但是相对于初中生来说,最好写自己的亲身经历,或所见所

闻,以小见大,更容易出彩,最重要的是要有亮点,题材要“新”且

“细”,有青春色彩,这样才能更好打动读者。围绕所选的写作角度与

主题,可以写自己的一次具体的行为,也可以回溯历史;可以写成记叙

文,根据所选主题写自己相应的事件的过程与感悟;也可以写成议论文,

根据所选主题选择相应的名人事例进行论述。

【佳作赏析】:

心怀轻重方知进退

北京冬奥会上,羽生结弦那“翩若惊鸿”般的人类终极挑战,虽有

遗憾,却赢得了所有人的心。相比于胜负,他比我们更看重的是那超越

自我拼尽全力的人生突围。正如鲁迅对虽然落后而仍非跑至终点不止的

竞技者充满敬意一般,人们早已把关注点放到了胜负之外的体育精神之

上。人生亦如此,只有每个人都能如此“看重”抑或“看轻”,才能发

现人生中每一个精彩瞬间。

心怀轻重,方知进退,实乃人生大智慧。

《淮南子》中说:“欲知轻重而无以,予之以权衡。”权衡轻重,

才能有分寸,在面对是非宠辱时,方能不失偏颇。有时候我们急于到达

顶峰或实现某种目标,但行至最后,回首来时路,却发现最美的风光往

往在沿途;当我们欣喜于实现目标的那一刻,殊不知,一路走来这艰辛

的历程却更让我们感动。当我们发现那些一直过分看重的却往往离我们

很远,以致焦虑、苦恼。其实这正是不知轻重,“重者为轻,轻者为重”。

仓央嘉措说过:“这佛光闪闪的高原,三步两步便是天堂,却仍有那么

多人,因心事过重而停滞不前。”可见,权衡轻重,在不断反省中明晰

人生孰轻孰重,方知进退缓急。

心怀轻重是一种远见、格局,人生也因此而更加辽阔。

人生的境遇如连绵群山,首尾相系。一时的无轻无重,只会换来满

地狼藉。而知轻重的人,多是顾大局的人,有远见,有格局,在岁月的

更选中,变得愈加成熟、睿智。面对廉颇的扬言羞辱,蔺相如常常是“引

车避匿”,门客不解,认为有损门面。但蔺相如“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

仇”的气度格局,让廉颇负荆请罪,最终二人成为刎颈之交,成就赵之

强大。他看重的是家国,个人的忍辱负重又算得了什么?这是一种人生

的大格局。“看轻”自我,不计较个人的荣辱得失,顾全大局,在时代

的发展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国之大者”。战争年代的看轻生死,疫情

前线的不计得失,以人民为重,他们权衡轻重,站位高、格局大,既为

一域争光,更为全局添彩。

而奋战高考的你我,又应如何做到“看轻”与“看重”呢?虽为结

局完美,但也应看轻结果,看重奋斗的过程,追求过程的完美,每一天

都有长进,都有所得,最后结局自然不差,不求万事如意,惟愿如你所

想。看重每一天的努力吧,你会离梦想越来越近。

学会选择,选准方位,瞄准靶心,心怀轻重,人生才会进退自如!

美文链接

生命的魅力在于轻与重的对立

“如果说永恒的轮回是最沉重的负担,那么我们的生活在这一背景

下,却可在其整个灿烂轻盈中得以展现。”

生命到底是轻是重?《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一书讲述了特蕾莎、

托马斯、萨比娜、弗兰茨四人的情感纠葛。书中充满了矛盾,特蕾莎与

托马斯是明明相爱的两个人却相互折磨,已经拥有幸福却还是相互怀疑,

他们在现实与梦境中徘徊、迷茫。特蕾莎与托马斯都渴望救赎,却又深

陷在灵与肉矛盾的泥沼之中。

到底什么是灵魂?什么是肉体?肉体与灵魂又能否真正的统一?

生命的轻重是否与灵魂和肉体有着巨大的关系?这些都是在我读这本

书时产生的疑问。

如果说托马斯对特蕾莎的爱象征着“灵”,那么托马斯对于萨比娜

的爱,很多的则是“肉”。欲望的膨胀使得托马斯抛弃了灵魂上的责任,

他与萨比娜缠绵,可是又在灵魂的折磨中思念着特蕾莎。托马斯是一位

风流浪子,他的人生一开始是“轻”,但是出于灵魂“超我”的需求,

托马斯最后选择了婚姻,选择了回归家庭。

在我看来,他选择特蕾莎是“灵”战胜了“肉”,虽然最后他与

“灵”一同死亡,但这种死亡却是幸福的,因为托马斯担负起了他的人

生责任。

人生责任是沉重负担,却也是最真切实在的。米兰•昆德拉也在书

中回答了关于生命轻与重的问题:“最沉重的负担同时也成了最强盛生

命力的影像,负担越重,我们的生命越贴近大地,它就越真切实在。”

书中的每一个人都简单却又矛盾,特蕾莎穷其一生追求生命的轻,

却不能跳出肉体的桎梏;托马斯浪子回头,选择了生命的重,在灵魂与

肉体中找到了自己的归属;相比那用画作表现着自己的情感,即使困难

重重,也寻求着肉体的自由;弗兰茨追求理想,但又放不下肉体,终于

在认清现实后痛苦死去。生命有权利选择是在虚幻中像行尸走肉一样活

着,还是在痛苦的现实中死去。在任何欲望之下,每个人对爱都有自由

选择的权利,但也自应负起诚恳执着生活的义务。

对于生命孰重孰轻的回答,巴门尼德尔也有他的看法:“轻者为正,

重者为负。”他认为生命的意义在于生命的轻盈,但这样的选择是对是

错?许许多多的人都在探寻生命的本质,但他们极尽一生也无法讲述清

楚生命美丽与生命轻重的关系。唯一能确定的就是生命重与轻的对立是

所有对立中最神秘、最模糊的,但或许这种矛盾的对立正是生命本身最

大的魅力所在。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所描述的故事中,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秘

密,他们都在说谎。“表面是清晰明了的谎言,背后却是晦涩难懂的真

相。”托马斯的谎言是灵与肉的不和谐;特蕾莎的谎言是精神出轨的恐

慌;弗兰茨的谎言则是理想与现实的差距……无论是哪一个,他们都没

能逃脱生命轻与重的思辨。

在生命的尽头,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选择:

托马斯留下:他要尘世的上帝之国。

贝多芬留下:Esmusssein!(我必须去!)

弗兰茨留下:迷途漫漫,终有一归。

所有朦朦胧胧、不可遏制的欲望,所有自由与桎梏,所有权力与枷

锁,所有美妙欢腾的喧嚣,都在生命结束的那一刻,被吞噬淹没。但我

们不能认为追求这些生命的轻就是毫无意义,每个人都有自己选择的权

利,因为不同的选择,生命才走向了灿烂。如果生命每一秒无限重复,

那我们便被永恒钉死在十字架上。

对于生命轻重的探讨,归根结底是人类自我本我与超我的矛盾。想

要达到灵与肉的和谐统一,想要追求灵魂的超脱自然,我们一直等待着

生命的归来,从来不曾温顺地走进那个良夜。在漆黑暮色中浮沉飘荡,

一切不过是浮华而已,吸引人类的从来都是:在灵魂与肉体碰撞中追求

人生的真意、追求内心的自由。

素材积累

管仲的“轻”与“重”

管仲的“轻重论”影响深远,其所涉及的“轻重”“平准”“通货”

等属于中国古代经济学最重要的概念。“轻重论”的内涵十分丰富,只

有全面、辩证地加以看待,才不至于产生误解。

“物有轻重”

“轻重”是先秦时代经济学的一个重要概念。提起“轻重”,人们

总会将其与管仲联系起来。其实,早在管仲之前,这一概念便广泛运用

了。《国语》记载,春秋时期单国国君单穆公曾说“古者,天降灾戾,

于是乎量资币,权轻重,以振灾民”,其背景是,周景王下令铸造大

钱废除小钱,遭到单穆公的反对。此处提及“轻重”时称“古者”,可

见“轻重”概念早已有之。

单穆公提到“轻重”时将其与“资币”相关联,“资币”指财物、

钱币。《国语》称“民患轻,则为作重币以行之”,又称“若不堪重,

则多作轻而行之,亦不废重”,意思是百姓如果觉得货币轻而物品贵,

就铸造重钱以方便流通,反之多做轻钱。这里的“重钱”“轻钱”区分

的是币值大小,也就是大钱、小钱,对于早期金属货币而言,币值大小

体现在分量上,分量重的价值大,分量轻的价值小,故以轻重来区分。

货币具有一般等价物属性,货币的供应量影响到商品供求关系,因

而货币的轻重又影响到商品的价值与流通,探求其中的规律,可以调节

市场供求关系,确定货币发行政策,由此“轻重”的概念被进一步延伸。

齐桓公任用管仲推行改革,管仲将之前有关“轻重”的理论加以总结和

发展,运用到经济领域各个层面。《管子》一书虽不是管仲本人所作,

但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管仲的经济思想。该书指出“岁有凶穰,故谷有

贵贱,令有缓急,故物有轻重”,还认为“刚柔也,轻重也,大小也,

实虚也,远近也,多少也,谓之计数”。对于这些对立统一的矛盾体,

在现实中有的有利,有的不利,管仲认为国家的作用就是通过一定举措

进行调节,“视物之轻重而御之以准,故贵贱可调而君得其利”,即

把握好平衡关系,使不利的一面向有利的一面转化。

管仲认为“天下之数尽于轻重矣”,在《管子》一书中,有关“轻

重”的概念几乎随处可见:将发行的货币用“轻重”去区分,提出“彼

币重而万物轻,币轻而万物重”“币重则民死利,币轻则决而不用”;

将物价关系用“轻重”来概括,提出“物重则至,轻则去”,这里的“物

重”“物轻”指的是物价高低;将税收标准分为“轻重”,提出“轻重

皆准此而行,然则举臂胜事,无不服籍者”;用平衡“轻重”的原则制

定赏罚标准,提出“士非好战而轻死,轻重之分使然也”。

管仲将“轻重”的概念广泛运用到货币发行、市场调节、税收政策

制定以及奖惩等方面,核心是通过对商品和市场规律的把握、干预与调

节,影响和控制整个国家经济,达到国力增强的目的,实现在诸侯争

霸中“朝天下”的目标。

“贵在其重”

管仲“轻重论”的内涵非常丰富,不是简单几句话就能全面概括的,

但其核心十分清楚,那就是要把握住调节轻重关系的主导权,这是实现

轻重平衡的先决条件。管仲提出“道之用也,贵在其重也”,这里的“重”

指的是抓住关键事物,将主导权抓在手中。管仲有一个著名论断,就

是“利出于一孔”,具体而言,就是“予之在君,夺之在君,贫之在君,

富之在君”,只有这样做才能“其国无敌”,而要做到这一点,国家

就必须掌握足够的主导权和调控权,“令有徐疾,物有轻重,然后天下

之宝壹为我用”。

管仲十分重视货币政策在调控经济中的作用。在当时,货币的发行

并不完全掌握在国家手中,私铸现象十分普遍,管仲提出“君铸钱立币”

的思想,认为“君有山,山有金以立币”,这样就能“执其通施”,即

通过垄断货币发行权以掌握足够的货币,无论调节市场供需还是实施赏

罚,这都是必要的先决条件。

管仲认识到贫富差距增大带来的危害,指出“贫者重贫,富者重富,

失准之数也”,强调“贫富失,而国不乱者,未之尝闻也”,认为贫富

失衡是国家陷入动荡的最根本原因,所以“贫富准平”是社会平衡和调

节的一项重要课题。管仲认为“国之财物尽在贾人,而君无策焉,民更

相制,君无有事焉,此轻重之大准也”,所以,为平衡贫富而不致过

于失衡,必须抓住经济和财政的主导权。

春秋争霸时期少不了对外征战,如何调动将士的积极性是各诸侯

国都在思考的问题。管仲认为将士们没有天生就喜欢打仗的,也没有人

天生就视死如归,是适当的赏罚激励起了他们奋勇杀敌、不惧死亡的精

神。齐桓公初见管仲时,虽知道明赏罚、恤死难对于增强士卒战斗力的

重要性,但感叹“吾无由与之,为之奈何”,管仲“贵在其重”的思想

正好解决了这个问题,国家拥有足够实力,不仅能实施赏罚,还可以拿

出一定财力“振孤寡,牧贫病,视独老穷而无子者”,让前线的将士们

没有后方的担忧,战斗力自然成倍提高。

“敛轻散重”

管仲“轻重论”的核心在于强调“持重”,但如果一味这样理解,

又容易对“轻重论”产生误解。管仲在强调“利出于一孔”“贵在其重”

这些目标的同时,更注重实现目标的方法和手段。

经济调控有市场手段与行政手段的区别,《管子》一书中对行政手

段的运用多有提及,但讲到更多的则是市场手段的运用。在阐述行政手

段时《管子》多较为笼统,而讲到市场手段时则十分具体,有很强的操

作性。管仲对市场的本质有清楚认识,认为“可以知多寡,而不能为多

寡”,也就是依靠市场的手段虽不能直接生产出商品,但可以调节商品

的供需关系。《管子》提出“民有余则轻之,故人君敛之以轻。民不足

则重之,故人君散之以重。敛积之以轻,散行之以重,故君必有什倍

之利”,购进百姓所轻者,抛售百姓所重者,这被称为“敛轻散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