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课 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抗战 课件-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1页
第22课 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抗战 课件-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2页
第22课 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抗战 课件-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3页
第22课 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抗战 课件-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4页
第22课 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抗战 课件-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抗战第22课课标要求:了解日本军国主义的侵华罪行,理解全民族团结抗战的形成和意义时空定位与阶段特征时空定位九一八事变9.18西安事变12月伪满洲国成立一·二八事变1.28进犯长城沿线「华北自治运动」华北事变1931193519321937194519331936七七事变八一三事变日本侵华国民党共产党攘外必先安内围剿红军不抵抗政策南京大屠杀以华制华,以战养战重庆大轰炸“三光政策”细菌试验、“慰安妇”制度路军奋起反抗「上海」十九“八一宣言”一二·九运动瓦窑堡会议7月庐山谈话准备抗战发表抗日通电国共合作宣言9月民众抗日救亡运动兴起8月洛川会议红军改编确立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日本局部侵华(1931.9.18—1937.7.7)日本全面侵华(1937.7.7—1945.9.3)日本投降日本侵华暴行全国抗战局面形成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开辟敌后战场皖南事变百团大战抗日战争胜利壹

局部抗战材料1:按明治大帝遗策,第一期征服台湾,第二期征服朝鲜等,皆已实现,惟第三期占领满蒙,以便征服中国领土尚未实现。”——1927年日本首相田中义一向天皇密奏材料2:1929年--1933年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波及日本,工业总产值、批发物价下降了30%以上。进口额下降44%。(1)历史原因:蓄谋已久,既定国策(2)现实原因:转嫁经济危机的影响材料3:帝国内部现正痛切体验:生产力之不足,生产设备之不足,原料之不足及蓄积资本之不足。凡此均需开始新的战争,俾有所补充;而国内不稳势力之高涨,罢工之狂澜,亦需发动内外举国之战争,以期平靖。——摘自三十年代日本的一秘密文件(3)根本原因:日本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材料4:九一八事变发生时,蒋正在江西“督剿”红军。1931年11月,他在顾维钧就任外交部长的仪式上说:“攘外必先安内,统一方能御侮,未有国不统一而能取胜于外者”。(4)有利时机:国共内战,给日本以可趁之机材料5:1929年欧洲各国忙于应付国内危机,无暇东顾,九一八事变前日本与英美达成秘密谅解,英国支持日本的行动,美国表示“不闻满洲事变”。(5)客观原因:西方大国实施绥靖主义政策【概念阐释】绥靖政策

指一种对侵略不加抵制,姑息纵容,退让屈服,以牺牲别国为代价,同侵略者勾结和妥协的政策。该政策达到顶峰的标志是英法两国利用慕尼黑会议将捷克的苏台德地区割让给德国,随法国沦陷而破产。

“小”日本为何会侵略“大”中国?一、局部侵华1932.1.28一二八事变1932.3建立伪满洲国1931.9.18九一八事变1935.华北事变1933.3-5进犯长城一带1937.8.13八一三事变南京徐州广州武汉1937.7.7卢沟桥事变2.局部侵华过程:1931年1932年1932年1933年1935日本制造了九一八事变,不久占据整个东北日军制造“一·二八”事变,侵略上海日本扶植清废帝溥仪做傀儡,在吉林长春建立伪满洲国日军由东北向长城沿线进犯华北事变2.局部侵华过程:1931.09.18九一八事变1932.01.2819331932.31933.1-5一二八事变伪满洲国成立长城抗战《塘沽停战协定》划定的非武装区1935华北事变1935年签定的《何梅协定》是:中国军队撤出河北,取缔一切抗日活动,华北危机大大加深。影响:华北事变—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实质:把华北变成第二个伪满洲国(日本殖民地)2.局部侵华过程:二、局部抗战(1931~1937)1.国民党国民政府推行“攘外必先安内”方针,以主要力量“围剿”红军和革命根据地,对日本侵略实行不抵抗政策,寄希望英美等国出面调停,幻想依赖国际联盟迫使日本撤兵。8月6日,蒋介石就电告张学良:“无论日本军队此后在东北如何挑衅,我方应予不抵抗,力避冲突。吾兄万勿逞一时之愤,置国家民族于不顾”。9月6日,张学良也密电指示辽宁省长臧式毅、东北边防军司令长官公署参谋长荣臻:“查现在日方外交渐趋吃紧。应付一切,亟宜力求稳慎。对于日人无论如何寻事,我方务必万万容忍,不可与之反抗,致酿事端。即希望迅速密令各属,切实注意为要。”九一八事变后,中国驻国联代表施肇基奉令,向国联控告日本侵略中国,要求国联制止日本。后国联派李顿调查团进行调查。1933年2月24日,国联大会通过《李顿调查团报告书》决议,重申不承认伪满洲国。国联调查团提出实行国际共管的方案,以牺牲中国来换取英、美、法、日等国共同控制中国东北。日本拒绝这个方案,宣布退出国联。国联调查报告成一纸空文,国联的活动和《李顿调查团报告书》未能制止日本对中国进一步的侵略。2.共产党日本对东北三省的大规模侵略强烈地震动了中国社会,在深重的民族危机面前,民众抗日救亡运动兴起。“九一八事变”后,东北军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坚持抵抗,到1936年,东北抗日联军发展到3万余人,在共产党员杨靖宇、赵尚志、赵一曼等领导下,东北抗日联军浴血奋战,牵制了大量日军。东北抗日联军(1932年2月-1946年1月),简称东北抗联,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人民抗日武装。东北抗联的前身是东北抗日义勇军余部、东北反日游击队和东北人民革命军,1936年2月改称东北抗日联军,抗日战争胜利后改称东北人民自卫军。在日本侵略战争中,东北抗联牵制了数十万日伪正规军,有力地支援了全国的抗日战争。发表“八一宣言”(1)目的:中国共产党为挽救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2)内容:发表《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即“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瓦窑堡会议:1935年8月1日(1)内容:毛泽东发表《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报告(2)意义:确立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统一了党内思想3.爱国军人1932年1月28日午夜,日本海军陆战队分三路突袭上海闸北,第十九路军在总指挥蒋光鼐、军长蔡廷锴指挥下奋起抵抗,得到全国民众的积极支援1933年元旦,日军开始向山海关进攻。中国守军英勇还击“长城抗战”(安德馨、宋哲元、冯玉祥等)1936.12.12张学良、杨虎城“西安事变”4.东北军民与爱国学生东北人民革命军同日军作战东北反日游击队东北人民革命军“华北自治运动”激起北平学生1935年12月9日大规模游行示威,即“一二·九运动”。这一运动宣传了中国共产党“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救国主张,促进了中华民族的新觉醒,抗日救亡运动掀起新高潮。我从南方到了华北还不久,但这环境给我极大的苦楚。我有时烦闷的像胸口塞了一块重铅,有时悲愤得像血管要爆裂,但悲愤有什么用呢?政府当局及学校屡次谆谆告诫,要学生安心读书,但是敌人的飞机在我们头顶上掠过,机关枪不断地响着在打靶。这一颗颗的子弹,好像每颗都打在我们心上一样的难过。先生,我们能念书吗?——北平学生致《大众生活》的一封信(1935年12月)侵华进程各方态度和局部抗战①九一八事变:①民众:②中国共产党:③国民政府:④国际联盟:②一·二八事变:爱国军人:③1932年3月吉林长春——④1933年向⑤1935年逼迫国民政府签署了一系列协定,策动华北事变爱国学生:共产党:中国局部抗战的开始东北人民革命军东北抗日联军“攘外必先安内”;不抵抗政策;依赖国联国际共管上海十九路军建立伪满洲国长城沿线进犯长城抗战一二·九运动“八一宣言”:“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瓦窑堡会议确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西安事变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发动“兵谏”,以武力逼蒋抗日,史称“西安事变”。张学良:“当是时也,共产党之停止内战,共同抗日,高唱入云,实攻我心,不只对良个人,并已动摇大部分东北将士,至少深入少壮者之心。”——杨奎松《中国近代通史:内战与危机》围攻陕北“剿共”联共抗日“兵谏”思考: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为何会爆发西安事变?①根本:华北事变后,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最主

要矛盾;②重要:中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感召;③直接:蒋介石坚持“剿共”,张、杨反复劝说失败;④个人:张学良、杨虎城的爱国之心。中共中央确定了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方针,派周恩来为代表,奔赴西安,与张学良、杨虎城一起,同国民政府代表举行谈判。经过各方努力,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2)结果:蒋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和平解决。(3)意义:①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扭转时局的枢纽;②促进了中共联蒋抗日方针的实现;③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和抗日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西安事变(1)停止内战、一致抗日是民心所向、大势所趋;(2)中共正确运用统一战线政策和灵活的战略;(3)当事各方以民族大义为重;(4)英美苏等势力极力谋求和平解决,维护在华利益;问题:西安事变为何能够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是多方力量、多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国内形势:日本加紧侵华,民族矛盾日益上升为主要矛盾国际形势:经济危机肆虐;法西斯势力抬头广大民众:希望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国共双方:共产党一直积极提倡联合抗日;国民党的抗日意识不断增强西方列强:不希望日本独占中国,威胁其在华利益局部抗战的特点及意义

九一八事变后,东北相继兴起为数众多的抗日义勇军,揭开了东北抗日游击战争的序幕。中国共产党在东北组织了抗日游击队,后整编为东北抗日联军,中共中央多次发表宣言,号召工农红军和被压迫民众以民族革命战争驱逐日本帝国主义出中国。中国工农商学兵各界民众团体和知名人士,纷纷发表通电,抗议日本的侵略暴行,要求国民党政府抗日。上海、北平、南京、津、北平、汉口、青岛、长沙、重庆、桂林、汕头等城市的工人和其他劳动群众,也都以集会请愿、募集捐款、禁售日货等形式,掀起抗日爱国运动的热潮。许多城市开展抵制日货的活动,沉重打击日本的经济侵略。1935年北平学生发动了“一二九”运动,平津学生响应中国共产党的号召,纷纷组织南下宣传团,宣传抗日救国主张。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掀起了新高潮。

——摘编自张宪文主编《中国抗日战争史》思考: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1931—1935年抗日救亡运动的特点及影响。中国共产党发挥了重要作用地域广泛,波及全国范围;工农商学兵各界民众广泛参与有武装斗争、游行示威、抵制日货等多种形式缺乏国民政府的组织和支持。影响:一定程度上打击了日本的侵略;

唤起民众觉醒,促进民众奋起与抗日救亡运动;

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贰全国抗战的开始1.标志:1937年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2.中共的努力:(1)1937.8洛川会议:标志中共全面抗战路线的形成(2)提出《国共合作宣言》,红军主力改编为八路军与新四军3.国民党:(1)1937年,蒋介石发表“庐山谈话”,准备抗日(2)9.22,发表中共提出的国共合作抗战宣言,承认中共的合法地位影响:标志国共第二次合作开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宁为战死鬼,不做亡国奴。

——抗日名将宋哲元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怎样形成的?(1)1935.8,中共发表“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2)1935.12,中共瓦窑堡会议,确立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3)1936.12,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4)1937.7,七七事变后,中共通电全国,“要求筑成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固长城”;随后,蒋介石发表准备抗战的庐山谈话(5)1937.8,洛川会议,中共全面抗战路线形成;完成军队整编(八路军、新四军)(6)1937.9.22,国民党接受国共合作抗战宣言,第二天,承认中国共产党的合法地位,国共实现第二次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全民族抗战局面形成的原因(1)日本侵略加剧,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2)中国共产党的努力,促成抗战力量联合。(3)国内各阶层抗日救亡运动的推动。(5)日本扩大侵略严重威胁到蒋介石国民政府统治。(6)日本侵华,英、美在华利益收到损害。(4)国民党爱国将领的积极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有什么历史意义?

(2)中共所领导的革命力量在抗战中得到了空前壮大,成为决定中国政治前途的根本力量。为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1)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使中华民族实现了大团结,共同抵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最终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知识拓展】统一战线

统一战线的内涵:就其广义而言,是指不同社会政治力量在一定条件下,为了一定的共同目标而建立的政治联盟或联合;就其狭义而言,是指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战略策略,主要是无产阶级自身团结和同盟军问题。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统一战线都是中国共产党的一大重要法宝。时期名称具体内容大革命时期国共/革命统一战线由广大工人、农民、资产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参加的反帝反封建的国民革命联合战线。土地革命工农民主统一战线包括两个联盟:工、农、知识分子和其他劳动者的联盟;工、农、知识分子和非劳动者的联盟。抗日战争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包括了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亲英美派。解放战争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包括各民族、各民主阶级、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广大华侨、各界民主人士及其他爱国分子和国民党统治集团中的一部分地方实力派。社会主义爱国统一战线它是工人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联盟,是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十万青年十万军”叁日军的侵华暴行日军侵华的暴行1.对占领区的殖民统治:政治:以华制华:成立伪满、汪伪政权经济:以战养战:大量掠夺资源,实行粮食管制等文化:奴化教育2.侵略暴行南京大屠杀、“三光”政策、治安强化运动、轰炸重庆、细菌战、慰安妇等日本侵华战争(1931-1945)的十四年间,中国大约曾有20万,甚至更多的女性被日军诱骗、强迫,沦为日军发泄性欲、任意摧残的性奴隶。日军在中国的细菌战、毒气战及制造的惨案南京利济巷慰安所1938年10月4日,日本正式轰炸重庆市区,从1939年1月开始,日机空袭迅速升级,对重庆的轰炸愈来愈猛烈。重庆大轰炸被认为是与南京大屠杀同等性质的事件。据不完全统计,日机空袭重庆共达218次,出动飞机9513架次,投弹21593枚,炸死市民11889人、炸伤14100人,炸毁房屋3万多幢,30所大中学校曾被轰炸。罪行滔滔:罄竹难书2014年2月2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经表决通过,将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以史为鉴珍爱和平作为一名当代中国青年,我们应该如何对待这段惨痛的历史?应当如何处理好当今中日两国的关系?“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日本的侵华罪行不可饶恕,中日两国人民遭受巨大苦难的悲惨历史决不能重演。勿忘国耻,警钟长鸣!我们强调牢记历史并不是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