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3课《太空一日》课文完全解读素材七年级下册
第23课太空一日
杨利伟
重难点概览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积累相关语言。
2.学习与运用浏览的方式,快速提取文章的主要信息,并在阅读中提出自己的思考与质疑。
3.理解作者的科学精神与探险精神。
预习部分
文题解读
本文选自《天地九重》。《天地九重》是杨利伟撰写的个人传记,此书详尽地描述了他的成长经历和在太空的所见所感。
走进作者
杨利伟是中国进入太空的第一人。他是中国培养的第一代航天员,2003年10月15日北京时间9时,杨利伟乘由长征二号F火箭运载的神舟五号飞船首次进入太空,象征着中国太空事业向前迈进一大步,起到了里程碑的作用。
背景了解
《天地九重》是“中国首飞航天员"杨利伟亲笔写作出版的书,由20万字和150幅珍贵图片组成。对于进入太空的所经、所历、所见、所感,杨利伟不遗余力地在书中作了迄今为止最为全面和详尽的描述。他在书中感念国家和人民的厚戴,感恩师长、战友和亲人的关爱。杨利伟在书中告诉我们:成功之路并非一飞冲天,而是一步一步、不懈不怠的结果。
中心意旨
本文记叙了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的全过程,表现了杨利伟沉着镇定的心理素质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赞扬了航天人英勇无畏、敢于探索、不怕牺牲、求实严谨、无私奉献的精神。
读读写写
炽热(chì)负荷(hè)赫兹(hèzī)千钧重负(jūn)俯瞰(fǔkàn)
红晕(yùn)确凿(záo)模拟(mó)严谨(jǐn)稠密(chóu)
剥落(bō)屏息凝神(bǐng)拽(zhuài)嗵(tōng)模糊(mú)
课文全解
太空一日
杨利伟
我以为自己要牺牲了
①9时整,【“9时整”,交代起飞的准确时间,严谨科学。】火箭尾部发出巨大的轰鸣声,几百吨高能燃料开始燃烧,八台发动机同时喷出炽热的火焰,高温高速的气体,几秒钟就把发射台下的上千吨水化为蒸气。【“几秒钟"表明时间之快,“上千吨”写出了数量之多,细腻传神地刻画出了火箭起飞时的温度之高。】
②火箭起飞了。
③我全身用力,肌肉紧张,整个人收缩得像一块铁。【细节描写,准确细腻地写出了火箭起飞时,作为中国首飞的航天员的“我"当时的紧张状态。】
④开始时飞船缓慢地升起,非常平稳,甚至比电梯还平稳。【对比,将飞船起飞时的状态和和电梯上升比较,直观的写出了飞船刚刚升起时的平稳状态。】我感到压力远不像训练时想象的那么大,心里稍觉释然,全身绷紧的肌肉也渐渐放松下来。
⑤“逃逸塔分离”,“助推器分离"……
⑥火箭逐步地加速,我感到压力在渐渐增强。因为这种负荷我们训练时承受过,变化幅度甚至比训练时还小些,所以我的身体感受还挺好,觉得没啥问题。
⑦但就在火箭上升到三四十公里的高度时,火箭和飞船开始急剧抖动,产生了共振。这让我感到非常痛苦。【“但”表示转折,引起下文,“急剧抖动"使我感到十分痛苦,我开始面临着考验。】
⑧人体对10赫兹以下的低频振动非常敏感,它会让人的内脏产生共振。而这时不单单是低频振动的问题,是这个新的振动叠加在大约6G的一个负荷上。【运用具体的数字,从科学角度解释“我”痛苦的原因,突出了“我"的处境之危险。】这种叠加太可怕了,我们从来没有进行过这种训练。【“太可怕了”、“从来没有进行过这种训练"再一次突出“我”的处境之危险。】
⑨意外出现了。【引起下文,阐述第一次遇到意外。】共振以曲线形式变化着,痛苦的感觉越来越强烈,五脏六腑似乎都要碎了。我几乎难以承受,觉得自己快不行了。【“似乎都要碎了"快不行了”等具体写火箭和飞船剧烈抖动时“我"所承受的巨大痛苦,照应小标题。】
⑩当时,我的脑子非常清醒,以为飞船起飞时就是这样的。其实,起飞阶段发生的共振并非正常现象。【并非正常现象”说明当时情况的危险。】
共振持续26秒后,慢慢减轻。【“26秒”,用准确的数字记录共振持续的时间,体现了作者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清醒的科学意识。】我从极度难受的状态解脱出来,一切不适都不见了,感到一种从未有过的轻松和舒服,如释千斤重负,如同一次重生,我甚至觉得这个过程很耐人寻味。但在痛苦的极点,就在刚才短短一刹那,我真的以为自己要牺牲了。【心理描写,照应小标题,写出了作者当时真实的心理感受,可见他所承受的痛苦之重、处境之危险。】
飞行回来后我详细描述了这种难受的过程。经过分析研究,工作人员认为,飞船的共振主要来自火箭的振动。随后他们改进技术工艺,解决了这个问题。在“神舟六号”飞行时,情况有了很大改善;在后来的航天飞行中再没有出现过。聂海胜说:“我们乘坐的火箭、飞船都非常舒适,几乎感觉不到振动。"【对比,“非常舒适”与上文的“非常痛苦"形成对比,表明改进后的“神舟六号”火箭、飞船在性能方面得到了极大的提升,突出了首飞的意义。】
在空中度过那难以承受的26秒时,不仅我感觉特别漫长,地面的工作人员也陷入了空前的紧张中。【“不仅……也……"表明地面工作人员和我并肩战斗,作者并不是孤军奋战。“陷入空前的紧张”写地面工作人员的状态,突出了当时情况的危急。】因为通过大屏幕,飞船传回来的画面是定格的,我整个人一动不动,眼镜也不眨。【细节描写,“一动不动,眼睛也不眨"极具画面感,表现了作者在共振过程中极端痛苦、极度紧张的状态。】大家都担心我是不是出了什么事故。
后来,整流罩打开,外面的光线透过舷窗一下子照射进来,阳光很刺眼,我的眼睛忍不住眨了一下。
就这一下,指挥大厅有人大声喊道:“快看啊,他眨眼了,利伟还活着!”所有的人都鼓掌欢呼起来。【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大声喊"鼓掌欢呼”,表现了指挥大厅中所有人看到“我"安然无恙时的激动、兴奋之情,体现了大家对“我”的深切关心。】
这时我第一次向地面报告飞行状态:“‘神舟五号’报告,整流罩打开正常!"
当我返回地球观看这段录像时,我激动得说不出任何话来。【作者为地面工作人员对他的关心、任务的顺利完成而感动不已。】
【段析】第一部分(1—17):叙述了火箭起飞时“我”紧张的心理,及火箭产生共振时,“我"经受的痛苦。
我看到了什么
从载人飞船上看到的地球,并非呈现球状,而只是一段弧。因为地球的半径有6000多公里,而飞船飞行的轨道离距离地面的高度是343公里左右。【“6000多公里”“343公里左右”,用语准确严谨,体现了作者严谨、科学的态度。】我们平常在地理书上看到的球形地球照片,是由飞行轨道更高的同步卫星拍摄而来。
在太空中,我可以准确判断各大洲和各个国家的方位。因为飞船有预定的飞行轨道,可以实时标示飞船走到哪个位置,投影到地球上是哪一点,有图可依,一目了然。
即使不借助仪器和地图,以我们航天课程中学到的知识,从山脉的轮廓,海岸线的走向以及河流的形状,我也基本可以判断出飞船正经过哪个洲的上空,正在经过哪个国家。
经过亚洲,特别是到中国上空时,我就仔细辨别大概到哪个省了,正从哪个地区的上空飞过。【“特别是经过中国上空时”“仔细分辨"表现了作者对祖国的深厚感情。】
飞船飞行的速度比较快,经过某省、某地乃至中国上空的时间都很短,每一次飞过后,我的内心都期待着下一次。【“内心都期待着下一次”表现了作者作为一名航天员对祖国深深的爱。】
我曾俯瞰我们的首都北京,白天它是燕山山脉边的一片灰白色,分辨不清,夜晚则呈现一片红晕,那里有我的战友和亲人。【细节描写,表明了作为中国航天员的“我"对祖国的热爱,对战友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飞船绕地飞行14圈,前13圈飞的是不同的轨迹,是不重复的,只有第14圈又回到第一圈的位置上,准备返回。在距离地面300多公里的高度上,俯瞰时有着很广阔的视野,祖国的各个省份我大都看到了。【写“我”在太空俯瞰祖国,流露出浓浓的爱国之情。】
但是,我没有看到长城。【“但是"表示转折,引起读者的注意。】
曾经有个流传甚广的说法,航天员在太空唯一能看到的建筑就是长城。我和大家的心情一样,很想验证这个说法,我几次努力寻找长城,但没有结果。【“几次努力寻找”写出了“我"当时的急切心情。】“神舟六号”和“神舟七号"飞行时,我曾嘱咐航天员们仔细看看,但他们也没看到长城。
在太空,实际上看不到任何单体的人工建筑,我询问过国际上的很多航天员,没有谁能拿出确凿的证据说看到了什么。【通过写国际上其他航天员的回答,佐证自己所见,体现了作者严谨的科学态度。】即使是巨大的城市,在夜晚看到时也只是淡淡的红色。
在太空中,我还看到类似棉絮状的物体从舷窗外飘过,小的如米粒,大的如指甲盖,听不到什么声音,也感觉不到这些东西的任何撞击。【“类似棉絮状”“米粒"指甲盖”,形象直观地写出了太空中这些物体的形状和体积,具体可感。】
不知道那是些什么,我认为那些也许是灰尘,高空可能不那么纯净,会有一些杂质,也可能是太空垃圾。【“也许"可能”表示猜测,表明“我"把在太空中看到类似棉絮状的物体认为是灰尘和高空不纯净的判断只是一种猜测,体现了作者作为航天员科学、严谨的态度。】那些物体悬浮在飞船外面,我无法捕捉回来,我至今还没弄清那到底是什么。
【段析】第二部分(18—29):叙述了“我”在飞船上看到的地球上的景致及太空中类似棉絮状的物体,表现了“我"作为航天员科学、严谨的态度。
神秘的敲击声
作为首飞的航天员,出了一些小难题,其他突发的、原因不明的、没有预案的情况还有许多。【过渡,总领对下文异常情况的叙述。】
比如,当飞船刚刚进入轨道,处于失重状态时,百分之八九十的航天员都会产生一种“本末倒置”的错觉。【“本末倒置"的错觉指朝上坐时会感觉脑袋冲下的倒悬错觉。】这种错觉很难受,明明是朝上坐的,却感觉脑袋冲下。如果不消除这种倒悬的错觉,就会觉得自己一直在倒着飞,很难受,严重时还可能诱发空间运动病,影响任务的完成。【写失重状态下“本末倒置”的错觉对航天员健康和执行任务的巨大影响,突出了问题的严重性。】
在地面没人提到过这种情况,即使有人知道,训练也无法模拟。估计在我之前遨游太空的国外航天员会有类似体会,但他们从未对我说起过。【首飞之前,作者并不知道会产生“本末倒置"的错觉,这印证了首飞的不可预测性。】
在这个情况下,没别的办法,只有完全靠意志力克服这种错觉。想像自己在地面训练的情景,眼睛闭着猛想,不停地想,给身体一个适应过程。几十分钟后,我终于调整过来了。【“几十分钟”“终于"表明适应这种错觉是很艰难的,突出了首飞的未知性以及从事航天事业的危险性与挑战性。表现了作者临危不惧、意志顽强的英雄品质。】
“神舟六号”和“神舟七号"升空后,航天员都产生了这种错觉,但他们已有心理准备,因为我跟他们仔细讲过。【体现了首飞的意义。“已有心理准备”“仔细说过"与上文“没人提到”“从未对我说起过"形成对比,写出首飞航天员在太空取得的经验及其重要性。】
而且,飞船舱体也经过改进,内壁上下刷着不同的颜色,天花板是白色的,地板是褐色的,这样便于帮助航天员迅速调整感觉。
我在太空还遇到另外一个至今仍然原因不明的情况,那就是时不时出现的敲击声。【过渡句,引出下文对不明声音的叙述,照应小标题。这是第三次意外。】
这个声音是突然出现的,并不一直响,而是一阵一阵的,不管白天还是黑夜,毫无规律,说不准什么时候就响几声。既不是外面传进来的声音,也不是飞船里面的声音,仿佛谁在外面敲飞船的船体。很难准确描述它,不是叮叮的,也不是当当的,而更像是用一把木头锤子敲铁桶,咚……咚咚……咚……【用几个否定句和一个“仿佛……”、一个“更像……”,具体叙述了声音出现的时间、频率、节奏等,便于读者理解。】
鉴于飞船的运行一直很正常,我并没有向地面报告这一情况。但自己还是很紧张,因为第一次飞行,生怕哪里出了问题。每当响声传来的时候,我就趴在舷窗那里,边听边看,试图找出响声所在,却没能发现什么。【动作描写“趴”“听"看”“找"几个动词表现了作者谨慎、专注的工作态度。】
回到地面后,人们对这个神秘的声音做过许多猜测。技术人员想弄清它到底来自哪里,就用各种办法模拟它,拿着录音让我一次又一次听,我却总是觉得不像。对航天员的最基本要求是严谨,不是当时的声音,我就不能签字,所以就让我反复听,断断续续听了一年多。但是直到现在也没有确认,那个神秘的声音页没有在我耳边准确地再现过。【“一次又一次地听”“反复听"听了一年多”“直到现在也没有确认"体现了作者作为航天员科学严谨、实事求是的态度。】
在“神舟六号”和“神舟七号"飞行时,这个声音又出现了,但我告诉航天员:“出现这个声音别害怕,是正常现象。”
【段析】第三部分(30—39):叙述“我"在太空中遇到的困难及神秘的敲击声。
归途如此惊心动魄
5时35分,北京航天指挥中心向飞船发出“返回”指令。飞船开始在343公里高的轨道上制动,就像刹车一样。【“5时35分"343公里”用精准的数字介绍飞船接到返回指令的时间与高度,这是具有重要意义的一刻。】
飞船先是在轨道上进行180度调姿――返回时要让推进舱在前,这就需要180度的“调头"。
“制动发动机关机!”5时58分,飞船的速度减到一定数值,开始脱离原来的轨道,进入无动力飞行状态。
6时4分,飞船飞行至距地100公里,逐步进入稠密的大气层。
这时飞船的飞行速度仍然很快,遇到空气阻力后,它急剧减速,产生了近4G的过载。我的前胸和后背都承受着很大的压力。我们平时已经训练过如何应对这种情况,因此身体上能够应付自如,心理上也没有为之紧张。【“应付自如"没有为之紧张”分别表现了航天员强大的身体素质与心理素质,也突出了航天员平时训练的严格。】
让我紧张以致惊慌的另有原因。【过渡段引起下文,设置悬念,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以下写第四次意外。】
首先是快速行进的飞船与大气摩擦,产生的高温把舷窗外面烧得一片通红;接着在映红的舷窗外,有红的白的碎片不停划过。飞船的外表面有防烧蚀层,它是耐高温的,随着温度升高,开始剥落,并在剥落的过程中会带走一部分热量。我学习过这方面的知识,看到这种情形,知道是怎么回事。【写自己可以坦然处之的情况,为后文写出现险情做铺垫,使行文有张有弛。】
但随后发生的情况让我非常紧张——右边的舷窗开始出现裂纹。【破折号既解释说明了“让我非常紧张"的原因,又表示强调,突出了右边的舷窗出现裂纹的情况的危险。】窗外烧得跟炼钢炉一样,玻璃窗开始出现裂纹,那种纹路就跟强化玻璃被打碎之后那种小碎纹一样,这种细细的碎纹,眼看着越来越多……【比喻,“烧得跟炼钢炉一样”具体形象地描绘了飞船返回时外表温度之高;“跟强化玻璃被打碎后的那种小碎纹一样"越来越多”突出了情况的危急。】说不恐惧那是假话,你想啊,外边可是1600—1800℃的超高温度。【用具体的数字突出舷窗外的温度之高,渲染了一种紧张的气气,烘托了作者当时紧张、恐惧的心理,突出了作者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我的汗水出来了。【以瞬间出汗的生理反应突出了“我"的紧张、恐惧。】这时候舱内的温度也在升高,但并没到让我瞬间出汗的程度,其实主要还是因为紧张。
我现在还能回想起当时的情形:飞船急速下降,跟空气摩擦产生的激波,不仅有极高的温度,还伴随着尖利的呼啸声;飞船带着不小的过载,还不停振动,里面咯咯吱吱乱响。【生动描述当时的情形,让读者如临其境,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外面高温,不怕!有碎片划过,不怕!过载也能承受!【心理描写两个“不怕”、三个叹号及“也能承受"表现了作者临危不惧的良好心理素质,体现了其坚强勇敢的精神。】但是看到舷窗玻璃开始出现裂缝,我紧张了,心想:完了,这个舷窗不行了。【心理描写对比“但是”表转折,在对比中突出舷窗玻璃出现裂缝的后果之严重,表现出这一情况给“我"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压力。】
当时突然想到,美国的“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不就是这样出事的吗?一个防热板先出现一条裂缝,然后高热就使航天器解体了。现在,这么大一个舷窗坏了,那还得了!【联想到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出事的情况,意在强调舷窗出现裂纹的严重后果,也解释了“我”为何如此紧张。】
先是右边舷窗出现裂纹,当到它裂到一半的时候,我转着头一看左边的舷窗,它也开始出现裂纹。这个时候我反而放心一点了:哦——可能没什么问题!因为如果是故障,重复出现的概率并不高。【能在极度危急的情况下对现状进行冷静的判断,表现了作者应对危机时的从容与镇定。】
回来之后才知道,飞船的舷窗外做了一层防烧涂层,是这个涂层烧裂了,而不是玻璃窗本身出现问题。为什么两边没有同时出现裂纹呢?因为两边用了不同的材料。【交代舷窗出现裂纹的原因,为读者释疑】
以前每次进行飞船发射与返回的实验,返回的飞船舱体经过高温烧灼,舷窗黑乎乎的,工作人员看不到这些裂纹。而如果不是在飞船体内亲眼目睹,谁都不会想到有这种情况。【补充交代以前飞船发射与返回实验时的情况,解释了工作人员没有发现这些裂纹的原因,强调了实践的重要性。】
此时,飞船正处在“黑障"区,距离地面大约80公里到40公里。当飞行到距离地面40公里时,飞船飞出“黑障”区,速度已经降下来,上面说到的异常动静也已减弱。
一个关键的操作——抛伞,即将开始。【独立成段,引出下文对抛伞的描写,强调了这一操作的重要性。“关键"渲染紧张的氛围,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这时舷窗已经烧得黑乎乎的,我坐在里面,怀抱着操作盒,屏息凝神地等待着配合程序:到哪里该做什么,该发什么指令,判断和操作都必须准确无误。
6时14分,飞船距地面10公里,飞船抛开降落伞盖,并迅速带出引导伞。
这是一个剧烈的动作。能听到“砰”的一声,非常响,164分贝。【通过具体的数值说明声响之大。】我在里边感觉被狠狠地一拽,瞬间过载很大,对身体的冲击也非常厉害。接下来是一连串的快速动作。引导伞出来后,紧跟着把减速伞页带出来,减速伞让飞船减速下落,16秒之后再把主伞带出来。
其实最折磨人的就是这段过程了。随着一声巨响,你会感到突然一减速;引导伞一开,使劲一提,这个劲很大,会把人吓一跳;减速伞一开,又往那边一拽;主伞开时又把你拉到另一边。每次力量都相当重,飞船晃荡得很厉害。让人不知道是怎么回事。【通过一连串动词,生动形象地展现出“最折磨人"的抛伞过程,极具画面感,突出了这一过程速度快、力量大,对人身体冲击厉害,营造了紧张的气氛,表现了“抛伞”过程的危险性。这是第五次意外。段解详细描述了“最折磨人"的抛伞过程。】
我后来问过俄罗斯的航天员,他们从不给新航天员讲这个过程,担心新手们害怕。【写俄罗斯航天员的做法,从侧面突出了抛伞过程的危险。】我回来却讲了,每一个步骤都给“神六”和“神七"的战友讲了,让他们有思想准备,并告诉他们不用紧张,很正常。【对比作者细致地给战友讲述了抛伞过程并告诉他们不用紧张,这与俄罗斯航天员的做法形成对比,表现了我国航天员直面困难的品质。】
我们航天员是很重视这段过程的:伞开得好等于安全有保障,至少保证生命无虞。所以我被七七八八地拽了一通,平稳之后我心里却真是踏实——数据出来了,速度控制在规定范围内。我知道,这伞肯定是开好了!
离地面5公里的时候,飞船抛掉防热大底,露出缓冲发动机。同时主伞也有一个动作,它这时变成双吊,飞船被摆正了,在风中晃悠着落向地面。
飞船离地面1.2米,缓冲发动机点火。接着飞船“嗵”的一下落地了。
我感觉落地很重,飞船弹了起来。在它第二次落地时,我迅速按下了切伞开关。
飞船停住了。此时是2003年10月16日6时23分。
那一刻四周寂静无声,舷窗黑乎乎的,看不到外面的任何景象。
过了几分钟,我隐约听到外面喊叫的声音,手电的光束从舷窗上模糊的透进来。我知道:他们找到飞船了,外面来人了!
【段析】(40—67):叙述“我"回航时惊心动魄的过程。
行文脉络
升起:非常平稳--释然放松
飞船起飞--我以为自己要牺牲了加速:压力增强-感受挺好
意外:产生共振--非常痛苦
地球的形状
我看到了什么地球上各大洲和各个国家的方位勇于探索
太空一日祖国各地不怕牺牲
遨游太空类似棉絮状的物体求实严谨
“本末倒置”的错觉无私奉献
神秘的敲击声
神秘的敲击声
船体进入稠密大气层
安全回归--归途如此惊心动魄舷窗出现裂纹
开伞时飞船极端晃动
课后习题
第一题
太空一日,充满紧张和意外。阅读课文,找找看,杨利伟遇到了哪些意外情况?他相应地又有怎样的心理活动或举动?
【参考答案】
第一次意外:共振叠加,五脏六腑要碎了。理或举动:以为要栖牲了,顽强忍受。第二次意外:产生“本末倒置"的错觉,倒着飞很难受,容易诱发空间运动病。心理或举动:靠意志克服,最终得以适应。
第三次意外:出现神秘的敲击声。心理或举动:很紧张,边听边看,冷静观察。
第四次意外:返程时舷窗出现裂纹。心理或举动:紧张、担心,通过观察判断应该没事。
第五次意外:抛伞开伞时飞船晃动很大,折磨人。心理或举动:让人不知道怎么回事,感到紧张,重视这个过程。
第二题
杨利伟在文中说“对航天员最基本的要求是严谨”。试着在文中找一些例子,体会航天员严谨、科学的态度。
【参考答案】作者通过观察,认为在太空看不到长城:不仅自己观察,还叮嘱后来上太空的航天员仔细观察,并询问国际上的很多航天员是否看到单体建筑物。对太空中敲击声的确认也非常严谨,试听一年多,总觉得不像,所以就一直未签字确认。此外,作者在叙述中,对时间、数据等都表述得详细、准确,也反映了航天员严谨、科学的态度。
第三题
结合课文,体会下列语句蕴含的情感。
1.就这一下,指挥大厅有人大声喊道:“快看啊,他眨眼了,利伟还活着!"所有的人都鼓掌欢呼起来。
【参考答案】杨利伟熬过了艰难的26秒共振阶段,让人们松了一口气,发射现场紧张的气氛得以缓解,因此才会有人“大声喊”,才有所有人的鼓掌欢呼。
2.我曾俯瞰我们的首都北京,白天它是燕山山脉边的一片灰白,分辨不清,夜晚则呈现一片红晕,那里有我的战友和亲人。
【参考答案】分辫不清的灰白,以及夜晚的红晕,是祖国的首都,是自己的战友和亲人所在的地方,是自己登上太空后非常挂念的地方。深沉的热爱之情溢于言表。
3.过了几分钟,我隐约听到外面喊叫的声音,手电的光束从舷窗上模糊地透进来。我知道:他们找到飞船了,外边来人了!
【参考答案】平安回到地球,回到祖国,喜不自禁。悬在心上的大石头终于落地了。
课堂情景设计
【整体结构】
第一部分:“9时整,火箭尾部发出巨大的轰鸣声……我激动得说不出任何话来”,记叙了“神舟五号”起飞的过程及共振给“我"带来的痛苦感受。
第二部分:“从载人飞船上看到的地球……我至今还没弄清那到底是些什么”,写“我"在太空中所看到的景象。
第三部分:“作为首飞的航天员……出现这个声音别害怕,是正常现象”,举例叙述“我"在太空遇到的困难,详细描述了太空中的神秘敲击声。
第四部分:“5时35分,北京航天指挥中心向飞船发出‘返回’指令……他们找到飞船了,外边来人了”,记叙惊心动魄的返航过程。
结合课文,体会下列语句蕴含的情感。
1.就这一下,指挥大厅有人大声喊道:“快看啊,他眨眼了,利伟还活着!"所有的人都鼓掌欢呼起来。
【参考答案】杨利伟熬过了艰难的26秒共振阶段,让人们松了一口气,发射现场紧张的气氛得以缓解,因此才会有人“大声喊”,才有所有人的鼓掌欢呼。
2.我曾俯瞰我们的首都北京,白天它是燕山山脉边的一片灰白,分辨不清,夜晚则呈现一片红晕,那里有我的战友和亲人。
【参考答案】分辫不清的灰白,以及夜晚的红晕,是祖国的首都,是自己的战友和亲人所在的地方,是自己登上太空后非常挂念的地方。深沉的热爱之情溢于言表。
3.过了几分钟,我隐约听到外面喊叫的声音,手电的光束从舷窗上模糊地透进来。我知道:他们找到飞船了,外边来人了!
【参考答案】平安回到地球,回到祖国,喜不自禁。悬在心上的大石头终于落地了。
【段落问题整理】
1.用一句话分别概括每个小标题的主要内容。
①飞船升空时的感受,以为自己要牺牲了;
②真实介绍了在空中看见的东西;
③飞行过程中听见神秘的敲击声;
④返航时的心路历程。
2.作者在文章中用了很多数字,这些数字起什么作用?
因为这是一篇太空探索的文章,太空探索对数字的精确度要求非常高,这些数字主要是为了体现本文的准确性、科学性、真实性,体现记实报道的特点。
3.飞行途中,作者说并没有看到长城,与曾经流传甚广的说法相悖,说明了作者具有什么品质?
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不畏权威的求真精神。
5.“归途如此惊心动魄"详细准确地描写了归途的经过,文段主要运用了什么描写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心理活动描写。通过对人物心理的描写,能够直接深入人物心灵,揭示人物的从太空返回内心世界,表现人物丰富而复杂的思想感情。也可以让文章更生动,有新意,并且能写出自己的看法和感受,让文章更充实。
6.作者在介绍航天过程中,语言质朴通俗,通过哪些情节表现出来?
课文是一篇自传的节选,语言没有那么华丽,而是质朴通俗,向读者娓娓道来,让充满科学术语的航天变成普通人可以分享的美。如《我以为自己牺牲了》中“共振是以曲线形式变化的,痛苦的感觉越来越强烈,五脏六腑似乎都要碎了,我几乎难以承受。心里就觉得自己快不行了,要承受不住了。”还如《神秘的敲击声》中“无法准确描述它,不是叮叮的,也不是当当的,而是更像拿一个木头锤子敲铁桶,咚……咚咚……咚……"。
7.杨利伟遇到了哪些意外情况,他相应的又有怎样的心理活动或举动?
①火箭和飞船开始急剧抖动,产生了共振。痛苦的感觉越来越强烈,以为自己要牺牲了;顽强忍受,保持头脑的清醒。
②产生一种“本末倒置”的错觉,没别的办法,只有完全靠意志力克服。
③时不时出现的敲击声,很紧张,边听边看,冷静观察分析。因为第一次飞行,生怕哪里出了问题。
④舷窗开始出现裂纹,我感到紧张、担心。经过观察判断应该没事。
⑥抛伞开伞的剧烈晃动,最折磨人,把人吓一跳,让人不知道是怎么回事。
8.杨利伟在文中说“对航天员的最基本要求是严谨"。试从文中找出一些例子,体会宇航员严谨、科学的态度。
①作者特意强调自己没有看到长城,也叮嘱其他航天员在太空中仔细看,这体现了作者严谨科学的态度。
②回到地面后,就用各种办法模拟太空中的敲击声,让我反复听,断断续续听了一年多,总是觉得不像,就不签字。
③文章对时间和数据的表述详细而准确,语言表述十分严谨,也是严谨态度的表现。
如:地球的半径有6000多公里,而飞船的飞行轨道距离地面的高度是343公里左右。
④不知道那些是什么,我认为也许是灰尘,也可能是太空垃圾。
9.就这一下,指挥大厅有人大声喊道:“快看啊,他眨眼了,利伟还活着!”所有的人都鼓掌欢呼起来。
通过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表现了所有人为杨利伟挺过了艰难的共振过程而高兴激动的心情。
10.我曾俯瞰我们的首都北京,白天它是燕山山脉边的一片灰白色,分辨不清,夜晚则呈现一片红晕,那里有我的战友和亲人。
通过景色描写,表达了“我"在太空思家、爱国之情。
11.过了几分钟,我隐约听到外面喊叫的声音,手电的光束从舷窗上模糊的透进来。我知道:他们找到飞船了,外面来人了!
表达了“我”平安回到地面的喜悦心情,想从返回舱出来的急切心情。
素养训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2-26题。(16分)
野马嘴里有清泉
王宗仁
①跋涉在青藏高原上,你最希望看到蓝天上的太阳。阳光给雪山、冰河、草地铺上一层柔软的锦缎,让你找不着季节的地段,分不清阴山和阳坡,满眼的灿烂!可是有一个地方例外:走在沙漠里,你最怕的是悬挂在头顶的太阳。
②那天,我和作家王鹏随一支测绘队到柴达木盆地深处,去完成一次采访任务。盛夏的中午,天空无语,只有太阳像一盆燃旺的炭火,暴烤得每颗沙粒都在狂跳,甚至发出吱吱的脆响声。望不到边的沙漠像一口烧红的铁锅,仿佛可以把人蒸熟,我们被烈日烤得脊背流油,喉咙冒烟,口渴得要命。一壶水倒进嘴里,根本不管用,谁都巴不得有一条河或一眼泉出现在面前,美美地喝他个饱。大多数人的水壶干得可以当锣敲了。同志们忍着干渴赶路,每隔一会儿,便有人举起水壶摇一摇,让大家听听壶底那一点点水稀里哗啦的响声,进行一番“精神安慰"。可是,这能解决什么问题呢!大家的嘴唇干得像撒了一层盐粉,上面裂开了一道道细缝,渗着血迹。
③哪里有水?水在哪里呢?
④和我们一起进沙漠的蒙古族老人巴图,是个“老高原”,别人都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他呢,没事一样,不紧不慢地说:“咱们找向导吧,它会把我们领到泉边去的。"
⑤“向导?谁啊?”我发问。
⑥“它终年在沙漠里生活,能不知道哪里有水吗?"
⑦“可是他到底是谁呀?您认识吗?”
巴图大爷捻了捻胡子,又松开手,说:“是野马。"
⑨我们一听泄气了。野马,我当然见过,它不比一般的马大多少,但奔跑起来飞快,像⑩“野马能当向导么?”
“怎么不能?!"巴图大爷认真地说,“野马离开水能活吗?哪里有野马,那里必定有水。”停了停他又说:“碰不上野马,能见到野牦牛、野驴或藏羚羊也行呀。它们都能给我们帮忙。野马嘴里有清泉!"
说得有理。于是,我们十多个人散开去找“向导”。沙丘连绵起伏,热气在晃晃悠悠地升腾着,漠风在不停地扑面而来,我们跑了不少地方,连一片草叶也没有,哪里会有野生动物?
“性急的人总是翻不过雪山的。耐着性子吧,雪莲花是属于爱花的人!"喜欢唱民歌的巴图大爷像在念歌词。
大家轮流抿了一口水壶底的那点水,一边在沙海里勘测,一边继续寻找着野马。
终于,我们看见前面的洼地有一群黑影在晃动。大家像看到了希望,加快步伐走去。看清了:腿细,尾短,粗脖子,鬃毛特别长……啊,是野马!它们正扎着头喝水哩。像一幅油画,一幅又一幅,丰沛在干渴的沙漠上。大家似乎听见了吱噜的喝水声,多么诱人的声音呀!还有一只叫不上名字的鸟站在一匹马的背上,它好自在!
野马发现了我们,长嘶一声,一尥蹄子,没影儿了。那只鸟飞向了天空。
我们立即去追。可是,每个人疲劳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常德货运从业资格证模拟考试题目
- 2025年河南a2货运从业资格证模拟考试题
- 布艺意向采购合同范例
- 学生定岗实习合同范例
- 2025年张家口道路运输从业资格证
- 2025年陇南货运上岗证考试考哪些科目
- 昆山学校食堂外包合同范例
- 唐山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细胞生物学1》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买卖地基合同范例
- 唐山学院《高等代数方法(一)》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MOOC】有机化学实验-南京工业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MOOC答案
- 02565+24273中医药学概论
- 第十一单元跨学科实践活动10调查我国航天科技领域中新型材料、新型能源的应用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下册
- 【MOOC】市场调查与研究-南京邮电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MOOC答案
- 2024年公安机关理论考试题库500道
- 2024年中国主题公园竞争力评价报告-中国主题公园研究院
- 2024油气管道无人机巡检作业标准
-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多校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 重大(2023)版信息科技五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 广州市海珠区六中鹭翔杯物理体验卷
- 标准查新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